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75|回复: 0

经方,重术轻道者,当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5 07: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国医源远流长,各种流派各具特色,孕育了医术的多彩多姿。这年头,“纯粹的经方中医和普通中医的区别是什么?”这是分开的有区别的,档次是不一样的。其实,中医入门的很多,但是往上走就少了。
  寒门子弟基层奋斗十年的辛酸,如今,反倒成就了我。一点点把视线放平,身心处于欲望很低的状态中,以及让自己变得更柔软等等。逐渐摆脱束缚反而觉得,越来越走进自己的内心,能够自然流露,感觉到中医之道最初始的原貌了。以前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办法,现在拥有这个能力了,自然应该回归到事物本身。
  现实医事里,中医能治复杂之病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说:我让你见识见识中医的独特疗效”。“别跟我谈理论,我把你身体弄好了,你看结果就行了”。早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向别人证明我“能”上,惟疗效是求,也一直乐在其中。
  中医行业在中国名声不好,总有一些高人蹦出来痛心疾首,甚至在“热议”毒害国人,对中医一直有各种非议。虽未出大事,但痛斥中医是“伪科学”。我不想说现代中医害了多少人,就说让患者花的那些冤枉钱,误人误事,涂炭生灵,我也来气。一个方子治百人?阵势比比皆是不讲寒热,也不讲气机,没有四气五味,没有升降沉浮,本该是医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却离经叛道,害人害己。人心浮燥,急功近利,能真的明白中医是什么那才是怪事了。这种现象让我这个对中医有着深深喜爱、深情眷恋的人是无法容忍、接受的。无怪乎,中医不科学不可信,反中医的大旗也就是是必然了。因为只有中药方术这个手段,没有挖掘事实的真相,随手辨证瞎治,治病的药讲究对症,中医也就完全不一样,结果自然背道而驰了,远远谈不上入流。
  张仲景独倡六病大道,博大精深之深奥,深不可测,其潜力无穷无尽。分经而论,辨证论治很是细致怕风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咳嗽痰多胸闷橘皮枳实生姜汤,四逆辈用姜桂附,起大症活死人,等等,可以很清晰地辨识出纯正的中医味道。迩来,各伤寒门派方兴未艾,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所谓的伤寒钤百病,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伤寒流派。千呼万唤本身,我也借机响应,喜用传承千年医术的经方,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对近现代经方医家的医案医话和有关经方的书籍尤为乐之,每遇到瞩目者都买来翻过一翻,学而时习之。
  现在网络,社会,和中医内部对经方派有很多不同的认识,相关解读书籍层出不穷,汗牛充栋。目前中医学术界有些呼声,慧眼识珠的中医同仁都说经方好,其治病疗疾简便廉验,轻盈灵活之妙用无与伦比,可效仿,也可推而广之。看似,有一种令仁人志士内心恍然震憾的力量,岂不知,各成家技,名目繁多的各种花活。解读伤寒论一百壹拾叁方,有多种途径的私货“经验谈”。提出的一家之言多半风格偏颇,数典忘祖。中医新兴,混沌、乱炖者倒也不失学术上的一种进步,可喜可贺,只不过大道失。世间学问,只善一门,不是偏激就是迷信。
  鄙人修养欠缺,旧习深厚,因自身知识碎片化,整体思维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思维也极度分裂化。多年的学思积习之下,也形成了不少个人的想法。
  一张经方,药到病除,把病治好了,为什么?原理是什么?经方绝非是用姜桂附,一方一药一句话所能概括的。它的高妙之处在于看透纸背,重视气化,重道轻术,医理相通的真面目。从浅层次理解是什么?从深的层次理解是什么?拿一点来敷衍千变万化的阴阳,五行太极,道的机理,根本相当不够全面,倒是丧失了做学问的那份本真。至今未参透经典奥妙,但要给患者更好更多的交代的心是率真的。不是因为我能做什么,而是我该做什么,身为一代经方中医自然是竭力改变眼前的现状。
  而临床的事实,则似乎不是这样的。如今,临床诊治过程中对于疾病的认识,临床病症诊治识病议药同时,将伤寒论的方证作用过于放大了,仅仅局限于一方一药的对证施治,将愈病的理、法、方、药的复杂性过于简单化了。认为只要经过治疗的愈病行为就是治疗后引起的结果。讲道理还是讲规矩?单讲阴是阴来阳是阳,不识阴阳别张狂。简单二词就是一个医理,一个机制。如今认识到我知之甚少了,应该说:这是两回事,病愈不一定是“治愈”行为,虽然经过医治,叫做“治愈了”。道理要比规矩重要,要讲的通。如果真是讲理的人,治疗在先,愈好在后,也不一定就是治疗的结果。也不说治疗了多少疑难杂症,确实没有认识到方证运用背后的“机制”,没有认识到机体“自愈”的机能,没有认识到这个“气机”基本的原理。
  余斗胆思讨,若可以入手深究,认为在经典上下功夫,不要觉得引入黄帝、道家老子就是鬼神不科学。更重要的是从医理的角度入手,任何方术药物的释义不应违背医理,医理不通,充其量只是个经验丰富者,不能算为一个合格的纯正传统中医大夫。
  在更高、更宏大的层面上各家学说也终归是一体的。俱而学习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不瞎白话了,对于传统中医范畴中的概念,宁肯尊古,也不要乱创新,请大家勿怪。同时也欢迎各方批评指正,使我能获得完善的机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