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85|回复: 0

经方的剂量与配比是疗效的关键 金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2 0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读罢,金谷子经方剂量与配比是疗效的关键”之言论,令余受益。善言理者,必验于实。高氏为医活人诸举,早久有耳闻。察观曾经治病家,细数其所言所行,实不失行医济世之大家风范。每每听闻其手笔及独到之处,后学打心眼里佩服啊!
  原文如下:
  经方的剂量与配比是疗效的关键。
  目前说的经方,都是指仲景《伤寒》与《金匮》的方子。《汉书.艺文志》所言经方家,是与医经家、神仙家、房中家并称的医学四家之一,是以重视临床经验方剂为特点的一派。仲景师宗内、难,撰用神农、伊尹而写成的《伤寒杂病论》重视临床,言不涉及房中与神仙,当视为经方家言在汉代的显现。经方家所传承的是药物配比与剂量的成功经验,配用方法,服用方法等。
  这种方法如今在中国菜中还可见到,而在中医学,尤其在中医学院的教学中肯定是没有了。做个糖醋鲤鱼,主料佐料分明,配比合适,大厨做来,当然可口。若只知其组成是鱼、糖、醋、盐、葱、姜、蒜、酒,每味6~9g,水煎服,山东多加葱,山西多加醋,南方多糖,北方多盐,理论不错,但这样做来怕是猫都不吃吧。你要说不好吃,我有理论,这是名吃,这是国粹。这多象我们开不出好吃的方子,还自我欺骗说“良药苦口”啊!治病的汤液不会比美食家的汤更粗糙吧?
  其实,经方的量并不是什么“不传之秘”,历代的度量衡考证不可谓不明,《方剂学》教材中也已列出,但又画蛇添足,引李时珍“古之一两今之一钱”说,临床习用说,一下子给减了数倍。唐有孙真人用古方,量比古方大,说是今人之病较古人复杂;金元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流派纷呈;明清以降,有陈修园氏批评的“惟苓惟梗”的“果子先生”,好听的叫做“平正轻灵”,其时人评价如《红楼梦》中王道士治妇人妒病的陈皮炖梨方,一日一剂,久服必效。比起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汉代与现在的差别,好比一个人的一生中,前一小时与这一小时的差别,难道说,我前一小时的剂量不适合于现在吗?在临床中遇到对证的病例,在师传经验的基础上,用经方渐加到原方原量时,味纯美而效立见,少数微有眩冥,也是经中明言的,始信“效如桴鼓”、“药不旋踵”之谓,绝非虚语,乃是实指。
  当代岳美中的四神汤,药少量宏,一味有半斤之多,而其对玉屏风的应用从蒲氏之法,取日积之功,真可谓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尝听焦树德老师赞瞎子阿炳的二胡曲,我生也晚,无此耳福;所幸者94年亲聆上海俞丽娜教授之小提琴《梁祝》,那声析江河,势崩山岳,荡气回肠的绕梁之音,使我相信,伯牙之道未亡也!而我们有幸为医,竞谁是“为往圣继绝学”的仲景衣钵之传人?但愿我们开的糖醋鲤鱼不是一盅猫都不闻的“国粹”,而是大盘大碗具有大中华气派的大众美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