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
返回列表
查看:
146
|
回复:
0
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12/19 05: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82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姜华琦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麦子、霜石
I
导读: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大方小方不同,主治方与通治方不同,类方又各有不同,随证又该怎样加减?可见开好一张方并不容易啊!
临证选方要领——
国医大师
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
临床按病辨证选方,是切实掌握好“辨证论治”的重要一环,要想开好一张处方,首先要掌握辨证论治的基本
知识
,系统地学好
中药学
、
方剂学
及临床各科,熟读主要的中药、
方剂
歌诀,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其次是要想把处方开得切
中病
情,丝丝入扣,而且疗效又好,还应掌握有关处方的基本知识,逐步达到从识方、用方到制方的境界。
据病选方
在这里所指的病,是指总的病情;所指的方,也是指总的处方规律。《
内经
》云:“病有缓急,方有大小,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就强调了病情和处方必须两相符合。一般地说,总的病情可分为五,即:大病、小病、缓病、急病和复(杂)病。而处方相应的亦有五:即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和复方(此外,古代尚有“奇方”和“偶方”,共称“七方”。但奇、偶二方,单从药味数字上定名,临床意义不大)。这样就可根据总的病情,制定出五个不同类型处方
用药
的轮廓。
1.大方
病情较重的叫大病,适应这些病情的处方要大,药力强,
药量
重,
服药
次数间隔短,企图即时取效,这就叫大病用大方。若大病而用小方,显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等到病情已见败象,那就是亡羊补牢了。
2.小方
病势较轻,全身反应不显著的叫小病(当然,小病不治,也可酿成大病),处方时应采用药味少,药量轻,药力薄的小方治疗。如小病用大方,则是杀鸡用牛刀,不仅浪费药物,且又损伤
正气
。
3.缓方
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叫缓病。这类疾患的好转和根治需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当采用“缓方以徐徐见效”,使病情稳步地好转,疗效巩固,且不致发生意外的
副作用
,这就叫做缓病用缓方。若急于求成,缓病而用急方,势必如揠苗助长,不但不能取效,反而带来严重后果。
4.急方
病起仓猝,来势凶猛,若不
急救
,就要发生意外的叫急病。急病用急方。在处理这些
疾病
时,不仅要行动快,药物齐备,而且要立即给药,马上见效。运用急方,关键在于平时有充分的准备,急救药品(针具等)一应俱全,如急病而用缓方,或临阵磨枪,势必失去抢救时机。
5.复方
病情复杂,处方要各方面都照顾到的,叫做复方。临床运用复方的范围也是很广的,不仅药味较多,有的也要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尽可能面面俱到。但分析起来各有所主,它不同于杂方,方虽庞而不杂,药虽多而不乱。
以上所说的五病用五方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大病中还可能有小病,缓病中也可能有急病,而复杂的病情,也要针对其主要矛盾优先解决。所以还必须结合到标本缓急等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具体的处理。
主治方与通治方
1.主治方
主治方就是通过对相应疾病的辨证论治,再结合方药理论而制定出来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处方,它往往能间接反映出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规律。如
泄泻
一病,其发生每与湿密切相关,可因湿困
脾阳
而发病,也可随湿的被蠲除而获愈。所以运脾化湿,通阳利水的胃苓汤就在《时方妙用》中被列为治泄泻的主方之一。但就主治方本身来说,则是相对的,可随疾病不同的证候表现,不同医家之间有较大出入。
一般而言,主治方过多,就会流于繁琐,不易分清主次,难于掌握;主治方少,则简括明了,容易应用。如《
医宗金鉴
》治疝气,提到的方子就有
当归
温疝汤、乌桂汤、
乌头
栀子
汤、三层
茴香
丸、十味苍柏散、茴楝
五苓散
、
大黄
皂刺汤、
羊肉汤
、夺命汤、
青木香
丸、茴香楝实丸等十一张之多,而《医学心悟》则仅列
橘核
丸一张主方,并明言:“治疝之法非一,而分别不外
气血
,气则游走不定,血则凝聚不散也。橘核丸加减主之。”可见如何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选出恰切的主治方,也很有讲究。
2.主治方与辨证论治
临证时借鉴主治方,将会有助于辨证论治的系统性。例如仲景《
伤寒论
》创立了
六经
证治的辨证论治法则,与此同时,也就确立了六经病证的主方,而这正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主治方,辨证论治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反之,对主治方的运用,则又必须有辨证论治的观点,两者也不能截然分割。
3.通治方
通治方也叫统治方,有通用、统括的意思,主要是指能同时治疗几种疾病的方子。此即《兰台轨范》所说:“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因此,通治方适应范围较广,而使用得也多。就以《兰台轨范》所载97张通治方来说,有不少现在就很常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很多通治方又可被选为某一疾病的主治方;而主治方有时也会转变为通治方。如
二陈汤
既为多种疾病痰湿证的通治方,又是治疗痰饮、
咳嗽
、呕吐等疾病的主治方。
4.几点体会
(1)《张氏医通》说:“医林最繁,……故选择方论,如披沙拣金。”而疾病主治方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为临证带来方便。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掌握主治方来联系疾病,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过程。如《医学心悟》治赤白浊选用了两张处方,一为
菟丝子
丸,一为萆薢分清饮。这是因为作者将此病主要归结为“一由
肾虚
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
膀胱
”的缘故。据此,我们就可在他的经验范围内,较顺利地获取应有的疗效。
(2)对疾病主治方和通治方,既应重点掌握,又不可偏执,更应避免乱套。必须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运用方剂的水平。
(3)各种医籍所制订的疾病主治方,是不尽相同的。既反映了各医家立方用药各有专长,又体现了
临床经验
的差异,值得认真加以研究。
(4)现有的疾病主治方,都是在实践中被不断地创造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对前人的经验要很好地
学习
继承,另一方面更应该通过实践,不断创新。
类方比观
类方,一指在同一治法下的同类处方,功用类同,而又同中有异,或因改动药量后,而所治病证有变,若能加以对比择用,更能切合病情,增强疗效;一指以某方为基础,在主治一致的前提下,加以增减衍化,以适应具体病证,体现用方的灵活性。
如寒下剂的
承气
类方,
大承气汤
用生大黄攻积破坚,重用
枳实
、
厚朴
以行气除
痞满
,
芒硝
同大黄后下以
软坚
润燥,用于痞、满、燥、实、坚俱全者;小
承气汤
不用芒硝,枳实、厚朴用量亦轻,厚朴用量为大黄之半,用于痞、满、实之证,而燥坚不显者;调胃承气汤不用枳实、厚朴,而大黄与
甘草
并用以缓其势,后纳芒硝,且少少
温服
之,用于燥、实为主而无痞满症者。三方峻下、轻下、缓下,各有不同。
随症加减
由于病情有千变万化,有的是病同而证异,有的是证同而病异,所以要求选用完全符合病情的现成处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能够符合主要
病机
,其差异之处,必须通过随症加减才能解决。《
伤寒
论》一书中,有许多方剂的后面,详细记载了随症加减,特别如
小青龙汤
、
小柴胡汤
,
四逆散
等方之后记载得尤为详细。
怎样随症加减?
①减去方中不符现在症情之药,如痰湿壅盛,
舌苔
浊腻的,用二陈汤时要去甘草;
感冒
风寒夹湿,身体不虚者,用
人参
败毒
散时应去人参等。②加入对症之药,在针对主症用药的基础上,若同时出现某些兼症,就要适当地加入对症的药物以治疗,如伴伤食者加
山楂
、神曲;伴
口渴
者加
芦根
、
天花粉
;咳嗽有痰者加
半夏
、
陈皮
。③加入对辨病有效的药物,如急性菌痢初起,于
芍药
汤中加入
马齿苋
等以控制肠道感染等。
同时还要抓一个删繁就简的问题。也就是说处方一定要强调少而精,抓住主方中的
主药
。对药味较多的方子,要搞清其中必不可少的药有哪些,便于在精简时心中有数。
【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
中医药
报》,2009年12月10日
。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