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这个是我们修习“救度一切众生”的最大障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9 22: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提示:本文是上师嘎玛仁波切的开示,转自上师微信。
  
  
  分别心为有漏源
  ——嘎玛仁波切

  对亲人、仇敌的分别偏执之心,是大乘佛教修行人要修习“救度一切众生”的最大障碍。

  当我们碰到不喜欢的人时,往往会忘记自己是大乘佛教徒,忘了必须对一切众生都负起责任,因而很难生起希望对方成佛的想法,导致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

  执着亲爱或怨仇的关系,将使我们因情绪上的喜好,产生选择性的慈悲。这是“有分别”的慈悲,而非真正“平等无二”的慈悲。

  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接触到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时,主意识感到悦意的对境,我们会有“喜欢”的感觉,面对不悦意的对境时,我们会有“不喜欢”的感觉。因为主意识透过五根对外境产生了“分别”,而使得色、声、香、味、触有了“喜欢”与“不喜欢”的差异。人们就是这样,很容易因为习惯分别的习气,落入“悦意”和“不悦意”的偏执中。

  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平衡对好恶的执着,而达到真正无偏执的慈悲呢?那就是“平等舍”——“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舍”是“放下”;“放下”对“好”及“不好”的“执着”,平等地看待任何人、事、物。然而,对众生平等看待,并不是要离弃自己的亲戚朋友,而是要我们放下“执着”。

  我们必须先清楚亲仇关系在无常中的转换,否则很难真正发出不偏执的菩提心。因为独自在佛菩萨面前,发愿为了利益天下一切众生而成佛,这并不难,但是当遭遇挫折或是必须面对现实时,就不是件容易事了。

  平等舍的无量心,就是要让我们先了解并增强“世俗本来就是无常”的观念。因为无常,所以一切都在变化,包括亲人和仇敌也不会是恒常的关系。你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永远都是你的敌人、亲人或朋友,那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只有住于平等舍的无量心之中,自他才不会受苦受伤害。

  亲人跟仇人的关系,常常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迦旃延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他托钵时,看到有个妇人抱着一个小孩在喂奶,口中津津有味地吃着她在溪边钓来并已烤熟的鱼。吃完后,她将骨头丢出去,这时有只母狗想吃鱼骨头,可是却被妇人扔了块石头赶走了。迦旃延大师看到这一幕时,寓意深刻地笑了出来。

  当弟子疑惑大师为何而笑时,大师说:“世间人太可笑了,妇人手中的小孩,是前世她所杀害的大仇人,因为有这种业力,所以现在投胎成为她的小孩来讨债;而她的父亲前世是渔夫,往生后投胎为鱼,被女儿钓来烤着吃;她的母亲往生后,投胎成为一只母狗,想去咬她前世丈夫的骨头,却被女儿拿石头砸……”

  因为众生在轮回中遭受无明的遮蔽,根本无法看清宇宙世界的真相啊!亲人和仇人,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关系,在众生业力的牵引下,一切都在轮回的无常幻变中,无助流转。

  人们最不喜欢的是怨敌,但有些人不一定是你真正的敌人,你也感到厌恶,原因何在?因为凡夫俗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倾向于寻找别人的缺点,而不是检视自己的毛病,所以总有一些人、事、物令人们觉得不顺心、不顺眼。

  每个人平常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心态: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若有人给予他快乐,人们会连带不喜欢这个人;如果你厌恶的人正遭受痛苦,这时有人前去帮助,人们也会对伸出援手的人感到不高兴;当这个你所认为的怨敌产生了病痛,或者遭受别人的伤害时,人们却会对那个给予伤害,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产生欢喜之心。

  换句话说,因为“分别心”,人们经常“随喜”那些伤害自己怨敌的人,随喜不善业,当然这是在造作恶业。当有人去护持、协助或赞叹怨敌之时,人们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讨厌他们,诅咒他们,这也是在造业。相对的,人们对于自己及亲朋好友的过度执着,也常常导致自己陷入负面情绪,造作恶业。

  所以说,分别心,是修行人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碍,是有漏之源头,是成就的绊脚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