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25年!一个西医从临床中学来的《伤寒论》 ...
返回列表
查看:
305
|
回复:
1
25年!一个西医从临床中学来的《伤寒论》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6/1/10 21: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84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贵明
编辑/瓦力
⊙
校对/阿珓、居业
I
导读:
一位西医,25年矢志不渝
学习中医
,研究《
伤寒论
》,这种精神会让很多中医自愧不如。今天刊发的条文解读不是照本宣科,全都直截了当,是李老师从临床中得来的经验,希望对
学习
《
伤寒
论》的后学有所启发。
一个西医从临床中学来的《伤寒论》
我毕业于西医院校,从1985年至今都在临床,扪心自问从未做过坑蒙患者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样,一直谨守“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座右铭。
我学中医是因为家人发热自己不会治,当时科里一位中医老师一剂药,体温就降至正常了,纯属是受了刺激才开始
自学中医
的。25年来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几度要放弃,但最终还是走上正道。我没有现实中的老师,我的老师就是古老的中医
经典著作
,所以我不崇拜任何人,我不轻信一切,而是思考一切,认为尽信书等于无书。
今天在此写下的对《伤寒论》条文的解读,全都来自临床,不当之处,还请诸位高人多多指教。
(
编者按
:作者的解读为括号内文字)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
恶寒
(必须有的症状、但可轻可重),体痛(关节肌肉酸痛),
呕逆
(可有可无),脉阴阳(寸关尺)俱紧(
紧脉
主寒)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脉象平静)者,为不传(不向里传);颇欲吐(
少阳
则颇欲吐),若躁烦(传阳明则里热躁烦),
脉数
急(热甚)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但热不寒、
口渴
……)、少
阳证
(往来寒热、
心烦
喜呕……)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口渴是内热的表现),不恶寒者为
温病
(与太阳病地位同等)。若发汗(温病里热不能发汗、此为误治)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寸关尺)俱浮(主表也主热),
自汗
出(里热证),身重(体内
湿气
重、有湿),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体液丧失太多,舌得不到濡养)。若被下者(湿证不能用下法,
大便
干结
可下),
小便不利
(由于被下伤了津液),直视失溲(两眼发直、小便失禁)。若被火者(此为抱薪救火、严重误治),微发
黄色
,剧则如惊癎,时瘛疭(
抽搐
),若火熏之(再次误治)。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死亡)。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太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少阴
)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七日、六日愈不一定,只是大约数)。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高热反而愿意盖衣物或被子),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此乃
真寒
假热
症,现在很常见,所谓的甘温除大热就是这个,
四逆
辈主之);身
大寒
,反不欲近衣者(身冷反而不愿意多穿衣服或盖被子),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真热
假寒,此为厥深热深,现在少见,
白虎汤
类主之)
12、太阳
中风
,阳浮而阴弱(浮取有余,重按不足的浮而缓弱的脉象),阳浮(主热)者,热自发,阴弱(
营血
不足)者,汗自出(
胃气
不足,阳加于阴为之汗),啬啬恶寒,淅淅
恶风
,翕翕发热,
鼻鸣
(
肺气
不利则鼻鸣)干
呕者
(胃气不足则上逆),
桂枝汤
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项背僵硬),反汗出(不该
出汗
而出汗称反汗出)恶风(
怕风
)者,
桂枝加葛根汤
主之。
桂枝
本为解肌,若其人脉
浮紧
(表寒),发热汗不出者(
有汗
用桂枝,无汗用
麻黄
),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牢牢记住),勿令误也。
17、若酒客(好喝酒之人、蕴湿
蕴热
)病,不可与桂枝汤(不能用于里热证),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经常喘憋之人,常因
感冒
而诱发)作,桂枝汤加
厚朴
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里热吃桂枝汤,一定吐),其后必吐
脓血
也(热伤
血脉
,
血气
凝滞,它就要为痈脓之变)。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发汗太过伤人津液就是伤阳),其人恶风,小便难(津液丧失太多的缘故),四肢微急(津液丧失导致肌肉濡养不够),难以屈伸者(
阳气
不足,阳主动,阴主静),桂枝加
附子
汤主之。(桂枝汤增加胃气,恢复津液就是恢复阳气,附子补阳,实际就是桂枝汤显现少阴证)
21、太阳病,下之后(这是误治,太阳病只能用汗法),脉促(由于气上冲,关以上浮,由于泻下,腹
气虚
,所以关以下脉沉),胸满(胸实腹虚,胸满去
芍药
、
腹满
加芍药)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芍药苦平,微寒去之,阴寒则加附子)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如同发
疟疾
一样),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寒少是表证将罢),其人不呕(无少阳证),清便欲自可(
大小便
无异常,说明没有阳明证),一日二三度发(发热恶寒一天发作两三次),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津液不足、
亡阳
)而恶寒者(阳不足),此阴阳俱虚(表里都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汗下吐更亡津液、亡阳,所以不能这样)。面色反有热色者(这是阳气拂郁在表,是表没解的一种证候,表热出不来,所以脸发红),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因为没得小汗出,病人的身体要发痒。要出汗它出不来,水份在皮肤里头,人就发痒,所以用小发汗方),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31、“太阳病,项背(颈肩部)强几几(僵硬),无汗恶风,
葛根汤
主之。”(该方用于现在所谓的
颈椎病
、
肩周炎
、
腰背
疼痛
、发热恶寒、身疼痛或见
腹泻
者效果尤佳)
35、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头痛
发热,身疼
腰痛
,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切记“无汗”二字)而喘者,
麻黄汤
主之。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在表的津液虚了)而嗜卧(嗜卧是
半表半里
,尤其是少阳病的一个特殊证候,少阳篇没提,尤其是个
柴胡
证)者,外已解也(外虽解,但已入少阳)。设胸满
胁痛
(柴胡证)者,与
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没有前面那些症状,但脉浮紧外证未解),与麻黄汤。
38、太阳中风,脉浮紧(表有寒),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该出汗不出汗)而
烦躁
(里热则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外寒里热)。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桂枝证),不可服之(服之则大汗出,伤阳),服之则厥逆(四肢肘
膝关节
以下
寒凉
),筋惕肉瞤(肌肉
颤动
),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体表有水气,所以身不疼,)、但重(水气重则身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脉微细,但欲寐)者,大青龙汤发之。
43、太阳病,下之(这是误治,太阳病只能用汗法),微喘(气上冲的表现)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由此可以看出厚朴、
杏仁
有消胀定喘的作用)汤主之。
45、太阳病,先发汗(先用了麻黄汤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表证不能用下法,这是误治),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麻黄汤以及西医
退烧药
发汗后,均不能连续再用麻黄汤发汗),宜桂枝汤。
46、太阳病,脉浮紧(太阳伤寒),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或
葛根
汤更好)。
服药
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心烦不愿睁眼),剧者必衄(
鼻出血
),衄乃解(血汗同源)。所以然者,阳气重(津液多,出不来汗)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太阳伤寒),发热,身无汗,自衄(血汗同源,
鼻衄
就相当于出汗)者,愈。
49、脉
浮数
者(太阳伤寒),法当汗出(麻黄汤发汗)而愈。若下之(属误治),身重(里面有湿则身重)、
心悸
(水气凌心则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
肾阳虚
),此里虚(
阳虚
),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太阳伤寒),法当(应该)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应该用麻黄汤发汗)。假令尺中迟者(
迟脉
缓慢,血不足),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
荣气
(血)不足,
血少
故也。
51、脉浮者(简文,应是脉浮紧而无汗),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荣气即营气、血)和,荣气和者(荣气自身没问题),外不谐(
血管
外的
卫气
),以卫气不共荣气(荣卫不协调,原因在卫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再发汗,使
营卫
协调就好了)。
54、病人脏无他病(内脏没什么特殊毛病),时发热(定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自汗前2个小时吃最好),宜桂枝汤。
55、伤寒,脉浮紧(太阳伤寒),不发汗,因致衄者(鼻衄了也不一定病好,如果不好,还要用麻黄汤发汗),麻黄汤主之。
62、发汗后(发汗太过伤阳),身疼痛(寒则痛),脉沉迟(有寒的表现)者,桂枝加芍药
生姜
各一两
人参
(发汗太过伤胃生津功能,人参用于胃
虚症
、
心下痞
)三两新加汤主之。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胸闷
或气憋),起则头眩(
头晕
目眩
或视物旋转重者伴有呕吐),脉沉紧(沉主里主水,紧则主寒),发汗则动经(里阴寒症不能发汗),身为振振摇者(
站立不稳
、摇摇欲倒),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汤主之。”(由此不就可以看出该方能治哪些现代
疾病
了)
83、
咽喉
干燥
者(津液丧失、里热证均不能发汗),不可发汗。(此时发汗则亡阳,就是亡津液)
84、淋家(常
尿路感染
的人,津液亡于下),不可发汗(此时发汗则亡阳),发汗(更
伤津
液)必
便血
。
85、疮家(各种严重的
化脓性
感染,津液会严重丧失),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痉挛)。
86、衄家(常鼻子出血的人,津液不足),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87、亡血家(大量出血之人),不可发汗(此时发汗更亡阳),发汗则
寒栗
而振(阳不足则寒、发抖)。
89、病人有寒,复发汗(本就阳不足,再发汗更伤阳),胃中冷,必吐蛔(未必吐蛔)。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此处非常重要),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
四逆汤
方。”
(现在的很多发热就是这种症状,此时如果用
抗生素
或
清热
剂则大错特错矣。切记!切记!)
115、脉浮,热甚(这是表
实证
),而反灸之(“灸”也属于火攻,是用来治疗虚寒的),此为实。实以虚治(更助其热),因火而动,必咽燥,
吐血
。
116、微数之脉(
虚热
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本就津液虚,因灸火,越灸越虚;本来热实,继以灸火,更助其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灸火之气,看着不怎么大,但是对虚热之证,内攻相当有力),焦骨
伤筋
,血难复也(因为
血热
伤阴,所以血很难恢复)。脉浮,宜以汗解(无汗麻黄,有汗桂枝),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汗出不来,造成湿邪下注,湿的关系),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
瞑眩
反应,凡是误治之后,身体要好多少会发瞑眩状态,“烦”也是瞑眩状态的反映)。何以知?脉浮,故知汗出解。(当前
中医界
及
民间
艾灸
法盛行,但灸之不当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277、自利(指非感染性、非人为性腹泻)不渴(体内有寒、水多则不渴)者,属
太阴
(
脾阳
虚),以其藏(主要指
脾脏
,但其它
脏腑
也可能有寒)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想睡而不能睡、迷迷糊糊没精神),五六日自利(非感染性、非人为性腹泻)而渴者(口渴喜温或热饮),属少阴也,虚(肾阳虚导致气化不利,水不上承)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色白主寒)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
下焦
虚有寒,不能制水(阳不制阴),故令色白也。
294、(前天门诊一患
乳腺增生
、
子宫肌瘤
的病人,说经常做汗蒸,问我行吗?我说你这种阴寒体质的人不能做这个。)伤寒论第294条“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真
寒证
者绝不可发汗,切记!)
另:《
金匮要略
》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慎不可以火攻之”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对于湿家身烦疼(风湿、
类风湿
类)只能从里往外治(发汗、
利湿
、
温阳
......这是治本之法),绝对不能从外往里治(什么烤电、
蜡疗
......治标之法)。
水湿证临床常见而又比较难治,《金匮要略》:“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湿和水其实只是程度的不同,湿重则成水。湿、水的脉,浮的很少,但有热也可浮(比如开水,这是取象比类),没有热它就沉,因水性寒(水性趋下),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水、湿家没有下法。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
郁结
。
表里合病的治疗原则:一是太阳表症兼里实热。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即使表症无汗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二是太阳病兼里虚寒。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即使表症无汗亦然。因为里气刚恢复,不受纯辛温。
【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
。
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回复
举报
ybyqt
ybyqt
当前离线
积分
305
发表于 2016/1/11 05: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不能结合具体病例详细讲一下第92条?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