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医林怪杰陈存仁的传奇故事
返回列表
查看:
509
|
回复:
0
医林怪杰陈存仁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6/1/29 1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86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杨杏林
编辑/张亚娟
⊙
校对/战士徐
I
导读:
以往我们发陈存仁老师的文章,都是听陈老师讲故事,比如
《陈存仁:我给特务头子戴笠看病》《
程门雪
和陈存仁的一次会诊:心中有鬼鬼即出现》《民国
名医
往事:用汽油桶装诊金》
等(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瞧这篇文章发现,其实陈老师个人也是蛮传奇的嘛~
医林怪杰陈存仁
陈存仁是我国近代
中医界
中的一位颇有传奇性的人物,在三十年代就有“中医界才子”之称。他既不出身于中医世家,又非名门贵胄,但靠自己的奋斗,在名医如林的上海,崭露头角,一步步跻入名医之列。
1908年5月,陈存仁出生在上海一个破落的商人
家庭
,他父亲是开绸布店的。还在陈存仁刚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因破产和多病辞世而去。他是由嗣父(一说为伯父)抚养长大的。陈存仁共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长兄君毅先后服务于纱厂、商行,小弟士范则亦学中医。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陈存仁从小就寡言少语,却富有主见。他聪颖好学,记忆力也很好。少年时期,他曾拜
国学
大师姚公鹤为师
学习
训诂、考据、诗词、书法等,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1923年陈存仁考入了名医
丁甘仁
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
学校
,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陈存仁在学校学习十分刻苦努力,他不但如饥似渴地学习课堂上和书本里的
知识
,为了获得医学真谙,他又先后拜沪上名医谢利恒、丁仲英两位先生为师,虚心求教。
由于早年生活困难,在学校里他不得不经常挤出时间来,给报馆或刊物写些小文章,换取微薄的稿酬,以“积润助学”。这段时间给他的记忆是很深的,正由于此,陈存仁在成名之后,特意创立了“百技助学金”,专门资助那些因家境贫寒而难以维持学业的优秀大学生。有数十名青年学生曾得到“百技助学金”的资助。
1927年秋天,陈存仁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此后,他在丁仲英诊寓助诊了一段时间。一年后,他开始独立挂牌行医。他在山东路租借了二间房屋做为
诊所
,并很快就“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1928年夏,陈存仁自己出资创办了一份以开展中医学术的研究和讨论,宣传
中医药
保健防病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小报——《康健报》,他既是主编,又是发行人。这份报纸在陈存仁的策划编辑下,办得十分活跃,很受社会欢迎,发行量达一万多份。后来,他还主编或作为主笔,编办了《康健周刊》、《国医与食养》等专刊专栏,一直是广大读者喜爱的读物。
陈存仁是个热衷于中医事业的人,他积极参与中医药界有关的各项活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旧
医案
”,一时激起全国上下中医药界的奋起抗争,陈存仁就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他和张赞臣、谢利恒、
秦伯未
、蒋文芳等人组织发起了著名的“三·一七”反对废除中医的全国性抗争
运动
,并被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推选为赴南京请愿团的五位代表之一。这时,他担任了上海市国医公会执行委员、秘书主任,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央国医馆成立后,他又任中央国医馆编审委员、上海市分馆理事。
1930年起,年仅22岁的陈存仁受聘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教授,主讲中医内科学。在以后几年里,他除了忙于诊务,从事教学外,还进行了大量的编撰写书工作。他认为中医药之所以能“见信于民众,见信于社会,在于药物之效验卓特,治疗之配合出奇,善治复杂夹杂之症,又鲜有
副作用
。”虽然我国在明代已有《
本草纲目
》,但毕竟已“阅时三百余年,化学实验之印证,药物产地之变化,旧药有绝种失传者,新药有陆续发现者,是以近人同感李氏《纲目》以不合于近世应用而“中国药物乃我国绝大问题”,急待进一步整理开发。为此,陈存仁前后花了七年时间,搜集各类药物参考书籍200余种,有价值的中医研究论文180篇,各种
中草药
标本500多种,并在此基础上邀集中国医药研究社的同仁编写成320多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发行。这部辞典集古今中外中药研究之大成,收集的药物达4260种,附方万余首,书内印有插图1400余幅;大多数药物除中文药名外,还标明了拉丁文或英文、日文的学名;有142味中药收载了当时已经分析出来的化学成分。在编排上,以每一中药药名的首字笔划多少为序排列,更方便了检索。新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无论在编纂上和内容上都比较明显地具有现代辞书的特点,所以问世后很快就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承认,初版不到半年就销售一空。仅仅一年之后,由陈存仁辑校的另一部大型丛书——《皇
汉医
学丛书》又出版了。这是他多年研究日本汉医勃兴运动,搜集整理汉医学家的成果。该丛书包括14卷72种:总类8种,内科16种,外科4种,
女科
、
儿科
各3种,针科4种,
眼科
、花柳科、诊断、治疗各1种,
方剂
10种,医案医话11种,药物8种,中国医药论文集1种34篇。它不但使我国的医学工作者了解日本汉医界的学术发展情况,而且对我国不少国内已散佚的古医籍的整理辑纂有很大帮助。故出版后受到中日两国医学界的重视,同时还促进了两国
传统医学
的交流。
19351937年,陈存仁出任上海市国医公会主办的上海中国医学院总务主任之职,负责管理该校的院务行政事务。在此期间,他成功地策划举办了当时轰动上海一时的二个中医药展览会——“日本汉医勃兴展览”和“国药博览会”,主持筹集巨款并建造了中国医学院天通庵路新院舍,重建了中国医学院新的图书馆和中药标本室,主编学院院刊《国医文献》等。为中国医学院的振兴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抗曰战争期间,陈存仁被提任上海市
中医师
公会常务理事,在诊疗工作之余,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搜集中医药书籍和刊物,历十年“早搜夕索,亲临拜访,曲意诚求”,经他搜集收藏的各种版本的古今中医药书籍已达六千余种,还有300多种全国各地出版发行的整套的与中医药有关的报纸和刊物。从而使他成为与
杭州
裘吉生、宁波曹炳章同享盛名的江南三大中医药藏书家。
抗战结束后,除继续医务工作外,陈存仁更多地从事着社会活动和慈善事业。他与许多对中医药有好感的国民党元老,如李石曾、焦易堂、吴稚晖、陈果夫、陈立夫等人交好往来,一来用以提高个人的声望,同时也利用这些社会关系以争取对中医界的支持。他组织了中医研究社,花巨资在威海卫路建造了中医研究社的大楼及附属诊所;他还策划支持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以《中医药情报》为名的中医信息刊物;此外,他出资组织创建了百技助学金委员会,带头捐款并帮助修造扩建了仁济育婴堂,同时又身兼多个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的董事或理事职务。1946年底,陈存仁参加了国民党政府的国大竞选,是中医界国大代表之一。
1949年,陈存仁迁居香港,在九龙的弥敦道和香港的铜锣湾开设了二处诊所,继续行医。从19511953年,他先后数次赴日本、埃及和欧州考察访问,了解那里的医疗卫生历史和现况,同时宣传中国的传统医学知识。1953年2月,他主编发行了《存仁医学丛刊》,不久又主持开办了香港
中国针灸
学院和存仁医学讲座,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六十年代以后,他基本以行医为主,同时还编写了不少中医药科普读物。陈存仁是个多产作家,他正式出版的著作就有近30种,还写了许许多多有关中医的文章。从青年时期开始,一直到古稀之年,他从未停笔,始终在为中医药摇旗呐喊。八十年代,他入选香港著名的东华三院成为董事。1985年,陈存仁宣告隐退,并移居美国加州洛杉矶安度晚年。1990年9月9日,他因
脑溢血
逝世,终年82岁。
陈存仁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尽管对他在成名的道路和方法的选择上还有着不少议论。但是,作为一代名医,他为振兴中医药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应抹杀的。
【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
中医文献杂志》
,1995年第3期
。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