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67|回复: 0

妇科大夫学好经方是这样治病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17: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书友会第86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班秀文

编辑/王超校对/居业



  I导读:班老如下几个医案,除了最后一个外,谈的都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症,辨证及用方都很值得借鉴。最后一案又尤其有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经方妇科病的临床运用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的方剂而言。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病情的需要,既用时方,也用经方。现在介绍临床应用经方治疗的一些案例。

一、经行感冒
黄某,女,35岁,工人。一年来经行周期基本正常,色量一般,但每逢经行之时则感冒,现经行第一天,头晕痛,鼻塞,泛恶欲呕,肢节腰脊酸疼,舌苔薄白,舌质淡润,脉沉不浮。证属经行正虚,“营弱卫强”,腠理不密,外邪得乘虚而入。脉之所以不浮,是血虚不充形,故用桂枝汤加味治之。
归身12克,川芎5克,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5克,炙甘草5克,大枣5克。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防病重于治病,嘱经前一周病未发之时连服3剂,坚持半年,病不再发
按: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虚证而设,本例取其辛甘和阴,调和营卫,解肌发汗而收功。妇女以血为主,治经不离血,故特加当归补血活血,川芎直入冲脉血海,通行上下,促进血脉畅通,桂枝得之,其效益彰。
二、经行浮肿
韦某,女,40岁,家庭妇女。经行错后,量少色淡而质稀已3年,每逢月经将行或月经中期,眼睑及下肢微肿,时呕恶吐涎,大便溏薄,每日2~3次,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证属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月经将行之时,相火内动,肝木横逆脾土,水饮溢于肌表苗窍,宜温阳补虚,化饮止呕。
党参20克,吴萸3克,制附子9克(先煎),炒白术12克,归身12克,川芎5克,炙甘草5克,白芍9克,大枣10克,生姜6克。
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并嘱以后每月于经将行时连服3~6剂。
按:本例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水饮不化之变,故仿温中补虚之人参汤,温中降逆之吴茱萸汤和补血之四物汤化裁而成,取其既能温中健脾,降逆化饮,又收到养血扶正之功。
三、阳虚带下
杨某,女,48岁,售货员。五年来经行前后不定,量少而色淡,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量多时必须用卫生纸带。伴腰酸胀坠,腿膝困软,尿多,便溏,脉沉细迟,苔薄白,舌质淡嫩。证属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用温肾扶阳,固涩止带之法。
制附子12克(先煎),茯苓15克,白术12克,白芍10克,党参15克,益智仁10克,台乌药9克,淮山药15克,桑螵蛸5克。
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6剂。
按:少阴病有热化、寒化之分,本例乃一派脾肾阳虚之证,故宗“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之旨,取附子汤温肾健脾。肾主水,脾主湿,湿水并治,复加缩泉丸,桑螵蛸之温涩,故其效可期,带下能止。
四、妊娠呕吐
赵某,女,28岁,护士。受孕两个月余,恶闻食臭,每食入口则吐,胸闷心烦,时吐痰涎,色白质稀。脉细缓,苔薄白,舌质淡。证属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拟用桂枝汤调和阴阳,降其逆气。
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
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旋后以灶心土煎水当茶而巩固疗效。
按:《金匮要略》谓:“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例所见脉证,乃属胃气虚弱,胎气上逆,不能和降而导致的呕吐,故取桂枝汤之辛甘以和阴化气而调营卫,降逆化饮,胃气得降,则呕吐自止。
五、产后肢节酸疼
韦某,女,39岁。技术员。婚后十五年,曾先后五次堕胎半产,第六胎足月顺产已月余。现见头晕、目眩耳鸣、关节酸疼、指节麻感、入夜加剧,气短懒言,精神不振饮食、二便尚可,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嫩。证属气血两虚,筋脉失养。治宜养血通阳为法。
当归15克,炙北芪20克,桂枝9克,白芍5克,北细辛5克(后下),通草5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按:《伤寒论》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例多次堕胎半产,且值新产之后,其气血亏虚可知,故以当归、黄芪益气补血,通行血中之滞,桂枝去生姜之辛散而加细辛,取其功擅通血脉而和营卫。营卫调和,气血通畅,筋脉得养,则疼痛麻木之感即可消失或减轻。
六、血虚阴吹
韦某,女,34岁,教师。多次人工引产,大产二胎。现头晕耳鸣,肢体困倦,腿膝乏力,口干不欲饮,经行错后,量少,色淡,大便干结,3~5日一解,小便正常。经常前阴出气有声,如放屁样,无臭味,每日发作次数不等,多则10余次,少则3~5次。脉细弱,唇舌淡白。证属血虚风动,以养血柔肝,缓急和中为治。
归身15克,白芍30克,首乌15克,生甘草15克。
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
按:阴吹一症,《金匮要略》有“膏发煎导之”为治之法。本例为多胎之后,津血亏虚,风木失养,肝主风而脉络阴器,血虚而风动,故前阴簌簌有声如矢气;血虚则失于润养,故大便干结,头晕耳鸣,诸证丛生。仿《伤寒论》酸甘化阴之芍药甘草汤,养其肝阳缓其肝气,复加归身、首乌加强养血滋阴之功。阴血恢复,肝木得养,疏泄功能正常,则阴吹自停。【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当代医家论经方》,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