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面对中医门派林立,我们需要一个转变
返回列表
查看:
306
|
回复:
0
面对中医门派林立,我们需要一个转变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6/2/22 2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89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梁弘毅
编辑/瓦力
⊙
校对
/阿珓
I
导读:
某些现代
中医理论
缺乏严密定义的概念及对事物的客观分析。如不少人虽对“正虚喘脱”这样随处可见的四字成语说得头头是道,但实则不明所以。这种不究实际,随心而发的理论,形成了现代中医门派“百花齐放”的虚象。
中医思路需要一个变化,回归朴素
现在是中医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年代。何出此言?因为中
医理
论玄之又玄,芸芸学子无从下手,西医占据主要医疗市场……但现在我们又可以通过西医理论理解更多
疾病
的表现、转归等。
现代中医理论欠缺严密定义的概念及对事物的客观分析。
如“阴阳”、“风寒暑湿燥火”、“金木水火土”等词语,大家对此倒背如流,并能说出当中含义,如
五行
是五种
运动
形式,阴阳(如水火)能理解为上下等。又如“湿热蕴盛”、“肝气乘脾”、“正虚喘脱”这些充斥在中医内科书籍中的四字成语,不少人也是说得头头是道,但实则不知所以然。
但笔者以为,此等现象是必然的,因为这类四字成语不少都是一些未赋予实际含义的文字游戏。例如,正虚喘脱的“正”到底是指气还是血,还是
气血
两者?
正气
原本是相对邪气而言,是个分类概念,无邪则无正;人们还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试问哪个病人正气不虚?有人回答:“不是啊,正
气虚
会有
脉弱
等专属表现。”但这是
虚证
,是相对
实证
而言的,跟“正虚”不同。
其实我们的中医内科书存在不少概念模糊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不少中医理论随心而发,缺乏推敲,出现现代中医门派“百花齐放”的虚象。
其实翻一翻《
内经
》《
伤寒杂病论
》等
经典
,书中未见此等四字成语,更多的是症状的描述,其中不少用到了从
解剖学
与尸检建立的查体及经验。如《内经·腹中论》:“病有
少腹
盛,上下左右皆有根……裹大
脓血
,居肠胃之外。”此番文字的描画是需要拥有解剖
知识
及尸检经验的。
医学原本是针对病人的学科,假如我们不再通过尸检等方法了解人体与疾病,而凭空想象制造一些四字成语,便是无根之木。
所以,我们的中医理论需要一个客观的对象或事实支撑。
中医理论需要大整理。
上一段文字不是说我们要摒弃
阴阳五行
学说;相反,我们更需要认真定义及发挥阴阳等概念。《内经》有不少提及阴阳五行的篇章,但里面对阴阳五行的利用是非常朴实的,是针对客观事实的总结以方便了解及掌控现实。
如五行是一个工具,肝木
肾水
等配对,是基于人们对内脏的观察(可以从颜色、质感、位置、重要的尸检等)去配对五行的特点。但此不表示五行等于
五脏
,又如木不是肝,木可以长叶子但肝不行,所以我们处理这些概念切忌过分牵强发挥,必须要基于对内脏、病理的观察方可理论,而不是忽略现实。
无客观事实而创造的理论是经不起考验,本末倒置的。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先观察了解人体跟疾病,并利用阴阳五行等工具去分类研究,如
肺癌
病人的肺中有包块,那包块里有裹着东西吗?里面是血多还是液多?是呈什么颜色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用中医理论了解和总结。
中医是可以通过实验去理论的。
正如上述的讲述,我们中医是需要通过现实去立论,因此实验亦是其中一种了解事实的方法,我们只是谨记实验的过程、结果,并以阴阳五行等理论去解释与理解。
比如我们怎么了解电?从电跟火作用在人体的伤害特征表现,是否可推敲电与火的
六气
五行的属性。又如有
偏方
说用醋解喉咙卡到鱼刺,那我们是不可以放鱼刺进醋里,看会不会溶掉?这些实验太多,是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的。
但可喜的是,我们有个好朋友“西医”,他们有很多已经完成的实验及总结,其中有不少是可供我们参考。但需要留意的是,我们中医阴阳五行常用于肉眼或五官所感觉的东西,用来研究、解读微观世界还需慎重,不断积累经验。
【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医书友会原创稿件
。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