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江尔逊从历代医家之论说眩晕
返回列表
查看:
460
|
回复:
0
江尔逊从历代医家之论说眩晕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6/2/26 2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89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江尔逊
⊙整理者/余国俊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马斯琪、战士徐
I
导读:
名正自然言顺,识证方有准的。江老首议正名,后从多为医家之论识眩晕之证,治疗原则。
眩晕琐议
眩晕乃常见而多发之缠绵
痼疾
,根治颇难。其发作属于急症,病者
头晕
目眩
,甚至感觉天旋地转,伴
恶心
、呕吐、
耳鸣
耳聋
等,竟有
卧床不起
者,急需止之;也有发作可自行缓解者,临床所见极鲜;又有重症予西药之镇静、安定、止吐剂及抗胆碱能药物而收效甚微者,每转诊于中医。余接治此病甚众,尝推究其不能速止之故,而出斯议。
首议正名
何谓眩晕?眩者眼目昏花,晕者头脑聋转,细检历代方书,更有将
头昏
、头重足轻(无旋转之感)亦赅于其中者,广义之眩晕也。而现代医学之“眩晕”,则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堪称泾渭分明。真性眩晕,亦称“旋转性眩晕”,由
前庭
神经或
内耳
迷路病变所致,
临床表现
为头晕目眩,并感觉自身旋转,或周围景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
头痛
、共济失调等,此为真性眩晕之特征。余以为中医学之眩晕,亦宜以此为龟镜,而避免定义过宽之嫌。晰言之,即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者排除出“眩晕”范畴之外。名正自然言顺,识证方有准的。
关于识证
运用中医学理论辨识真性眩晕,理应参验历代医家之论说。然如前所议,方书所称之眩晕多为广义,因此,参验历代医家之论说,应予具体分析,含英咀华,切忌信手拈来,生吞活剥。如“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
无痰
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学说,虽各具至理,然未免失之偏颇,且均以眩晕之广义立论,若移来阐释真性眩晕之病因
病机
,又难免失之笼统与抽象。而仲景论眩,多从
少阳
相火上炎、痰饮上逆立论,主用
小柴胡汤
。芩桂术甘场、泽泻汤、小
半夏
加
茯苓
汤等,颇与真性眩晕之特征相契。而此等少阳火升、痰饮上逆之证,犹有扑朔迷离之处,即其脉象及
舌象
无定体。
舌苔
腻,固为痰饮之征;而不腻或竞无苔者,亦未必非痰饮也。余尝治不少病者,
舌淡
红苔薄白或无苔,
补气血
罔效,
滋阴
潜阳
亦不效,改用涤痰逐饮,驱风清火反奏全功。
陈修园
论眩,以风为中心,以火、虚、痰串解之,颇能阐幽发微,切中肯綮。其曰:“风非外来之风,指
厥阴
风木
而言”,木旺则生风也;因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气逆,则风生而火发”也;虚者,“风生必挟木势而克土”,又“肾为肝母,肾主藏精,
精虚
则脑海空而头重”,子盗母气也;痰者,“土病则聚液成痰”也。究之,风火痰为眩晕之标,脾
肾虚
为眩晕之本,故修园总括之曰:“其言虚者,言其病根,其言实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贯”(《医学从众录·眩晕》)。
余以为修园之论甚妙,若用来闸释真性肢聋之病因病机,可谓若合符节。然眩晕之发作,并非风、火、痰、虚四者单独为患,而是综合为患。尝览近世之论,多有偏责于虚者如,张景岳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景岳全书
·眩晕》)然证诸临床,真性眩晕发作之时,无不呈现一派风火痰上扰之象,岂独
脏腑
气血
阴阳之虚?而修园谓虚为眩晕之病根,暗寓为潜在之病因。“无虚不作眩”之说,即是此意。反之,唯责风火痰之标象,而不孜孜顾念其本虚者,亦为一隅之见。此识证之大要也。
治疗原则
真性眩晕系风火痰虚综合为患,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标本兼顾。而历代有悖逆于标本同治者,亦可引以为鉴。如陈修园尝讥评曰:“河间诸公,一于清火驱风豁痰,犹未知风火痰之所由作也。”又曰:“余少读景岳之书,专主补虚一说,遵之不效,再搜求
古籍
,然后知景岳于虚实二字,认得死煞,即于风火二字,不能洞悉其所以然也”(《医学从众录.眩晕》)。
然修园治眩晕,或遵丹溪之法,单用
大黄
泻火
;或运用一味
鹿茸
酒、加味左归饮、六味、八味丸
补肾
;或运用
补中益气汤
补脾
,亦未尝标本同治。程钟龄、
叶天士
倡言标本同治,如
健脾
益气合化痰降逆,滋
养肝
肾合
平肝潜阳
等,平正公允,堪称良法。然若移来平息真性眩晕之发作,犹嫌缓不济急,难求速效。近世论治眩晕,或偏重于治标,如从痰挟肝气上逆施治而用旋复代赭汤,从“支饮眩冒”施治而用泽泻汤等;或倡言发作期治标用温胆汤,缓解期治本用参芪
二陈汤
等,各有千秋,可资参验。余临证有异于诸贤之处者,在于其发作期即主张标本同治,熔驱风清火豁痰补脾法于一炉,庶其迅速息止之,待眩晕息止之后,再缓治其本。或疑曰:前言本虚,责之脾肾;今言标本同治,何补脾而遗肾乎?答曰:眩晕发作之际,痰饮上逆之象昭著,而直接补肾之药,不但缓不济急,且多有滋腻之弊,反而掣肘,难求速效,必待其息止之后,再议补肾可也。余屡见有迭用六味、八味、左归、右归以期息止眩晕者,结果收效甚微,甚至分毫无效,此非方药力微,实用之不得其时也。故余治本,首重于脾。而所谓补脾者,运脾和胃也。运脾可化痰饮,和胃能止
呕逆
;脾运昌能御肝之乘,风木不得横恣;风木静,相火宁谧。如是,则风火痰上逆之标象可除。
此乃直接治本而间接治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方药运用余临证既久,参验前贤论治眩晕之要,自拟柴陈泽泻汤以治眩晕。此方即小
柴胡
、二陈、泽泻汤合方另加
天麻
、
钩藤
、菊花而成。药用:柴胡10克,
黄芩
6~10克,法半夏10克,
党参
12~15克,
甘草
3~5克,
大枣
10~12克,
生姜
6~10克,
陈皮
10克,茯苓15克,
白术
10~15克,泽泻10~15克,天麻10克(轧细吞服)钩藤I2克菊花10克。
其中小柴胡汤旋转少阳
枢机
,透达郁火,
升清降浊
;二陈汤化痰降逆;泽泻汤涤饮利水。方中尚寓有小半夏茯苓汤,亦可降逆化痰,涤饮止呕;又寓有六君子汤,运脾和胃以治其本。加天麻、钩藤、菊花者,旨在柔润以熄肝风。以上诸药虽平淡,而实具卓效。临证体验以来,凡真性眩晕之发作者,以此为基础,随证化裁,服2~4剂,多能迅速息止之,历用不爽,故敢确切言之。待眩晕息止之后,再详察
五脏
气血阴阳之虚而培补其本,以收远期之疗效。此外,根据“异病同治”之原则,可以扩大本方之应用范围。如余曾治
高血压
之眩晕及脑
动脉
供血不足之眩晕,凡具有真性眩晕之特征性症候者,均投以本方,亦收迅速息止之效。
病案举隅
王某,女,61岁,门诊号224271,85年4月29日初诊。患眩晕病十余年,一月之内必发1~2次,发时中西药并投,中药曾用过补中益气、左归、六味、三甲复脉汤等,效均不著,且停药数日,又复发如前,致令经年累月,头目几无爽慧之时,白日亦常卧床不起。今眩晕发作已四日,起床即感天旋地转,频频呕恶,耳鸣有闭塞之感,
泄泻
水样便(一日三次),纳呆,
口干
苦不欲饮,舌边尖红,
苔白厚
欠润,
脉弦弱
。此乃风火上炎,挟痰饮上蒙清窍;脾失转输,迫
水饮
下趋
大肠
所致。苔白厚欠润者,水饮未化,而脾阴已伤之。
投以柴陈泽泻汤加
山药
、
滑石
、白
芍药
,用柴胡10克,黄芩6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5克,大枣10克,生姜6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泽泻15克,天麻10克(轧细吞服),钩藤I2克,菊花10克,山药30克,滑石30克,
白芍
15克。三剂
服完一剂,眩晕息止,泄泻如泡沫状(一曰二次)三剂尽,泄泻止,白日不卧床,纳食增,耳鸣止,仍有闭塞感,口仍干苦不欲饮,舌尖红,苔薄白。上方去山药、白芍,加
蔓荆子
10克,
竹茹
12克,
石菖蒲
6克,
北沙参
15克,藿梗10克。续服三剂,诸症渐愈。后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以治其本,连服12剂告愈。至今已近一年,眩晕未再复发。
【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国医论坛》,1986年第3期
。
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