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陈瑞春:是否可用温降法治高血压?
返回列表
查看:
284
|
回复:
0
陈瑞春:是否可用温降法治高血压?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6/2/27 17: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89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陈瑞春
编辑/张亚娟
⊙
校对/Dina
I
导读:
全身性
恶寒
,或兼有眩晕、
浮肿
、便溏等,脉应虚弱,
舌苔
应白滑,舌质应青淡,如具有上述特征,辨为
阳虚
是贴切的,用温降是适宜的。但温降
高血压
,是否要配合重镇药,以期潜镇
降压
?是否仍须配以
平肝
清胆药同用?陈瑞春老师也是给了答案的。
温降高
血压
小议
—般地说,
高血压病
为
肝肾阴虚
,
肝阳
偏亢所致,治疗多以滋水涵木,平肝息风为法。临床上肾阳不足,水气上凌,则见用
真武汤
温降高血压者,较为少见。因为温药可助阳升,通常可使血压升高,不可猛浪。所以,必须慎于辨证,掌握阳虚的辨证要点。其临床特征,应有
全身性恶寒,或兼有眩晕、浮肿、便溏等,脉应虚弱,舌苔应白滑,舌质应青淡,如具有上述特征,辨为阳虚是贴切的,用温降是适宜的
。
临床上用温药降高血压,是针对“肾阳不足,水气上凌”
病机
,
温阳
利水,使之阴霾四散,
心阳
振奋,
肾水
平持,使失调的阴阳得以平衡,血压自然恢复正常。尽管此种病例少见,但一旦遇有此种病例,非用温降莫效。
温降高血压,是否要配合重镇药,以期潜镇降压?
临床上治高血压的重镇药,诸如
石决明
、生龙牡、灵磁石、
代赭石
、
珍珠
母等,能起到重镇降压的作用,但是配合温
阳药
降压,最好是选择不
碍胃
的品种,且不宜多种同用和
药量
过大,以免对
脾胃
产生不良反应。因为重镇药如
牡蛎
、石决明、珍珠母之类,性味偏寒,多用重用,往往对胃产生凉遏的现象,胃痞不舒,使饮食减少。所以在温降药中适当地选择重镇药是必须的。而且用下行药如
牛膝
,可助重镇潜降,相得益彰。
温降高血压药中,是否仍须配以平肝清胆药同用?
从实践来看,使用温阳药,使之温阳利水,燮理阴阳,可达到降压的目的。如果在这种纯阳无阴的药中,加上清泻肝胆之类的苦寒药,无疑是不合拍的。更不能以“反佐”之意,在真武汤中加入
龙胆草
之类的苦
泻药
。
举例:患者黄某,
女性
,49岁,干部。病者素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70190/90~110mmHg之间。屡用复方罗布麻片、利血平、降压灵、复方
降压片
等药,但血压始终未能降至正常。近半年来,病者感觉
精神萎靡
,头
目眩
晕,全身疲惫,身体形寒,比常人
怕冷
,经常下肢浮肿,小便短少,食欲减退,脉象沉
细弱
,
舌体胖大
、舌苔淡白滑润,综上诸症,病属肺脾
气虚
,肾阳不足。拟益气
补脾
,温阳利水为法。处方以真武汤加味:
制附片
10g,红参6g,
茯苓
20g,
白术
10g,
白芍
10g,生
黄芪
15g,牛膝10g,灵磁石15g(先煎),
生姜
3片。每日1剂。试投2剂。服上方2剂后,病者精神明显好转,自谓全身有一种温煦之感,食欲增进,小便量增,浮肿消退,血压150/80mmHg,脉象沉缓有力,舌苔薄白,津液适中。服上药有效,嘱守方再进5剂。5剂后,病者告谓,其病如失,身体轻爽,浮肿消尽,饮食正常。脉沉缓有力,舌苔正常,血压135/75mmHg左右,遨嘱停药观察。半年后随访问,未服
降压药
,血压正常。
【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93年第34卷第1期
。
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