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中医到底能不能用西医的病名?
返回列表
查看:
403
|
回复:
0
中医到底能不能用西医的病名?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6/3/5 1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90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干祖望
编辑/张亚娟
⊙ 一
校/柯嘉 二校/麦子
I
导读:
xx法治疗
高血压
,xx方治疗
高脂血症
,此种标题通常会引起一些争议,“中医哪有高
血压
”“中医哪有高脂
血症
”……看看干老是怎么说这个问题的~
病名官司
中国人对称呼的“名”,是十分重视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一语,尽管很少人知道是孔夫子的话,但对此言却十分熟悉,而且经常去引用它。荀子还专为他写了一篇《正名篇》。
正因为“名”太重要了,毋怪中医病名是否采用西说之争,从1959年4月在成都召开编写中医教材计划和具体分工会议开始,到1993年9月北京“中医各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统稿会”为止,历经35个年头零6个月仍未结束。每一次争论,总以主张用西医病名的失败而告终。
其实,所有病名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绝对不是西医的专利权,更不能说是“西医的”。反过来说,中医的病名也是世界性的,例如现在西医也常称
中风
、
梅核气
......等病名,中医也从来没有提出抗议说他侵犯了中医的专利权。同时西医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其风度与身价,而变为中医。
主张用中医病名,而且越纯粹越好者的理由是:为了保持中医的特色,否则中医就没有了。其实主张用现代病名的,也有他的理由:
一、我们首先明确,与中医传统病名对峙的,不是西医病名,是现代化病名。时代的轮子是永远也不会停留其向前转动,任何事物都非静止的。例如古人称居处之所谓:府、第、邸、宅......,现代则概称宿舍或家。古代称人为大人、相公、老爷、阁下、仁兄,继之为君、先生、同志,现在则先生又时髦起来。然现在社会上还有把宿舍称之为府、第......,把先生称为大人、相公、老爷......的吗?
二、《
内经
》上把今之
乳突
炎左侧称夭疽、右侧称锐毒,把颈
淋巴结炎
左侧称马刀、右侧称侠缨......。两相比较,称乳突炎、颈
淋巴结
炎,多么达意与精炼,假如今天你对病人说“你害的是侠缨或锐毒”,病人懂吗?
三、要保持中医的特色,必须在技术上去追求。保留古老的病名,说是保留中医的特色。那么现代中医穿的白大褂,用的是钢笔墨水,写横方无
医案
,
药量
用克不用钱,出诊坐汽车......,但他的
四诊
八纲、理法方药用来毫不含糊,你能说他不是中医?
四、“推陈出新”是难能抗拒的规律,也就是发展与进步的反射。例如《
素问
》仅有聋与不聪两个病名,《诸病源候论》新添风聋、劳聋、久聋;《月令方》又添干聋、虚聋、热聋;《千金要方》添气聋、毒聋;《医心方》添亭耳;《圣济总录》添聤聋;《
本草纲目
》添
肾虚
、热甚、病后、老人等聋;《图经
本草
》添耳闭;《
东医宝鉴
》添湿聋;《冯氏锦囊秘录》添失听;《张氏医通》添乍聋;《医彻》添耳背;《本草万病针线》添不听;《外证医案汇编》添
失聪
......那末今天为了中医事业的前进而采用现代化的病名,岂不更好!
最后我们温习一下古人对“名”的看法:宋代曾被范仲淹推荐为试太学助教,人称盱江先生的李觏曾谓:“人之内不充而惟外(指名)之饰焉,终亦必乱而已矣”(见《李觏集·礼论后语》)清代学者倪瑞璇也谓:“人生重贤豪,不在名字美”(见《四弟恳予易其名字》)。此两公之言,似乎可使争议双方的头脑清醒一些。
【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1994年第15卷第1期
。
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