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22|回复: 0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8 06: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真正的抗病毒中药来说,我民族医药有许多良方能干扰病毒DNA、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病毒增殖,起到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作用。这些中药方剂不但对流感病毒、新型流感变异病毒等十几种病毒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而且还可为正常细胞提供一层保护膜而免受病毒攻击。
  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传染性,不但可以在禽鸟之间传播,而且还可以传染到人类身上。但对于防治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这种病毒的变异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迪克·汤普森曾在日内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常用于治疗流感的一些抗病毒西药对人体内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而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机制多样,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中药对多种病毒有效,对病毒的防治作用明显。
  我多年来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认为中药抗病毒可应用于人类所有的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而且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部分药物还兼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我认为在使用抗病毒中药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抗病毒与整体调节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SARS及禽流感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警觉性。但是,已有的病毒被征服了,还会出现新的病毒。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将是永远的话题,人们与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争,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医药有两千多年防治传染病的宝贵经验,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中的优势,并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下面我就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宜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见解。
  一 、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1) 中医在抗病毒中药临床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属于中医温疫病范畴。中医药治疗瘟疫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治疗瘟疫病之大家,如张仲景、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如麻杏石甘汤、清瘟解毒丸银翘散桑菊饮等。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抗病毒方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应用,不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医治疗温疫病的现代科学内涵。据近几年有关文献资料报道,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几乎已经遍及国内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1957年,北京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请近代名医蒲辅周会诊,按暑温、暑湿辨病,按卫气营血论治,分别施以清暑解表、通腑泻热、清热化湿、清营凉血等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对当时医学界振动很大。1998年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有关中医医疗单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为表寒里热,即所谓的“寒包火”,并以此拟定了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感冒合剂”,用于防治北京及周边地区患者17万人,取得了良好效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患。中药研究治疗出血热812例,病死率为1.1%,而西药对照组病死率为5.08%,表明用中医药治疗出血热比单纯使用西药有较好的疗效。2003年初春,波及全国24个省市的“非典”,给我国人民带来一场灾难,共使5 327人患病。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由于中医药积极参与了“非典”的治疗过程,大量使用了具有抗病毒的中药,使我国治疗“非典”的疗效显著提高。据统计,全世界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9.6%,而我国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6.5%,明显低于世界平均病死率。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很多医疗单位使用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用于预防,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艾滋病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临床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可喜苗头。近年来,中医又在手足口病防治中收效奇特。有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西药,并且中药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西药要低很多;临床观察证明导赤散加减方、银翘散加减,湿邪偏重用新加香薷饮加味,中成药选连花清瘟颗粒等,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西医常规药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达到缩短病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效果。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治疗,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其他方面中医中药也取得优异成果,比如用抗病毒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单纯性疱疹等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 中医在使用中药抗病毒处方的特点与优势是中药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组方特色与药物特性,必然表现出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抗病毒同时,许多方剂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对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病理反应能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药科学配伍,君臣佐使相亙协作,精妙得当;二是在抗病毒同时,部分处方兼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如配伍黄芪灵芝西洋参等;三是在抗病毒同时,一般很少伤害正常组织细胞,毒副作用较小,如使用菊花、当归何首乌等;四是由于中医采取的是辨证施治、个体化组方原则的治疗,对病情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也应当看到,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多元化,病毒对其很难产生抗药性。显然,中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中医临床应用中药抗病毒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中药在抗病毒和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良好疗效,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其抗病毒的优势也是有目共睹。我认为需要指出的是,用抗病毒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时,需要认真考虑两个原则:
  1.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中医治病的精髓,它贯串于中医治病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方面,临床使用抗病毒中药也必须辨证。因为病毒作为外邪,可以为风、寒、暑、湿、燥、火,上述病因可以致热、致实,有时也可致寒、致虚。又由于患者个体的差异,同一病毒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也往往不尽相同。所以,在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时,辨证论治是十分必要的,是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也要辨病,明确患者是属于何种病毒性疾病。一般具体治疗方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同时考虑根据不同病毒性疾病,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即随证选药,随病用药,将辨证与辨病用药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治疗病毒性肝炎,如属肝胆湿热,应选用龙胆草黄芩等,既可清热利湿,又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若肝炎属气阴两虚证型,则应选用青蒿、女贞子等治疗,既有补阴功效,同时也有抗肝炎病毒作用。中医要在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灵活用药,这样才更能充分发挥中药抗病毒的优势及治疗效果。
  2 .坚持中医抗病毒与整体调节相结合整体观念,这也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又一基本特点,其精神实质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还认为人体和自然界也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根据这一思想原则,中医在临床使用抗病毒中药时,不能仅着眼于病毒本身,应当既看到病毒本身,更应看到病毒对整个机体的损害状况。在治疗用药时,不能仅以某一中药动物实验能抗某种病毒作为使用药物的唯一依据,堆积大量的抗病毒药物,这样只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只治“症”不治“病”。 我们必须在针对病毒对人体整个机体的损害及病理变化情况选择使用相应药物。具体做法是,把抗病毒和人体整体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把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使用其他相关药物结合起来。这种着眼于整体观念的治疗方法,既有利于控制病情,也有利于对病毒性疾病的根治,既有利于抗病毒疗效的发挥,也有利于调动机体内在积极因素,这样会显著提高疗效。
  三 、中医中药抗病毒现代研究进展概况
  1.中医的方剂中抗病毒研究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从中药中筛选得到的,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确对病毒具有较好活性的中药目前约有300多种,其中有100多种为目前常用中药。从抗病毒药物的传统功效分布来看,以清热药、解表药和补虚药居多。如解表药中的桂枝薄荷柴胡;清热药中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补虚药中的人参、黄芪、甘草等,都是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从其有效成分分布来看,几乎遍及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酚、醛、鞣质、蛋白质、多糖和单糖等。如黄连所含的小檗碱和苦参所含的苦参碱均属生物碱,前者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后者对柯萨奇病毒有抑制作用。黄芩和老鹳草所含的黄酮类物质,对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夏枯草所含的皂苷属苷类物质,对爱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连翘所含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红景天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对柯萨奇病毒有抑制作用。棉花根所含的棉酚为酚类物质,对爱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中药抗病毒作用非常广泛。从其抗病毒作用的分布来看,几乎涉及到目前国内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孤儿病毒、柯萨奇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等。流感是最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有的学者指出,人们对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最先就是从抗流感病毒开始的,因此,目前中药中抗病毒的药物以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为最多。如常用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医认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主治温病热入气分或营血,身发斑疹热毒痈肿疮毒。现代研究发现,其所含成分氯原酸等有机酸及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金银花水煎剂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并有一定的抗炎解热、抗内毒素作用。此外,尚能促进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本品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目前,除作汤剂应用外,其主要制剂银翘散、银翘解毒丸、抗病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针临床多用,效果显著。其植株的藤又名忍冬藤,治疗传染性肝炎,有助于症状、体征改善和肝功能恢复。
  
中药
  连翘
    中医认为,连翘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治温病初起发热恶寒,热入营血致高热烦躁,及热毒痈肿疮毒等。现代研究发现其所含挥发油、连翘酚、齐墩果酸、三萜皂甙等具有活性治疗作用。具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肺脓肿、皮肤感染、急性传染性肝炎等。其制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板蓝根
    具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现实验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出血热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腮腺炎病毒,缩短治疗水痘的疗程,同时表现出对多种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的抑制作用。其制剂有板蓝根注射液、板蓝根冲剂等,多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蒲公英
    可清热解毒、利湿。主治热毒疮痈、乳痈、肠痈等。临床多用其复方煎剂,抗病毒作用确切,并具一定的抗菌作用。治疗疮疖痈肿,单用即有效。有临床道,蒲公英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时,对于肝功能及黄疸指数的恢复有显著促进效果,并可以治疗胃炎阑尾炎及消化道溃疡。临床制剂有复方蒲公英片等。
鱼腥草
    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热毒痈肿、肺痈、痰热咳嗽等。其鲜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月桂烯、月桂醛等。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作用。鱼腥草煎剂及合成的鱼腥草素可促进人外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脓疡、大叶型肺炎等。其临床制剂较多,以各种规格的鱼腥草注射液最为常见,此外尚有新鱼腥草素注射液。
柴胡
    可解表和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肋胀痛等,现代研究认为柴胡根主含有总柴胡皂甙,目前已分离出四种皂甙,七种皂甙元,而狭叶柴胡全草含有槲皮素、芸香甙等。临床可见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降温与镇咳等作用。柴胡对消化系统,可见其利胆作用,抗肝脏损伤作用,可抑制纤维增长促进纤维吸收,从而起到保肝护肝作用。现多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道感染,并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制剂多样,如:柴胡滴丸、柴胡注射液、复方柴胡制剂等。
     单味中药抗病毒目前见诸道和临床应用很多,但以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更为常见,而成方制剂抗病毒作用目前研究太少,而中医中药的处方配伍才是精髓所在,应该加大秘方成方的挖掘和研究。我们中药的临床应用一定要遵循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根据机体病理变化的一般过程,积极科学的配方组药,而不是简单的抗病毒药物堆积治疗。而正是这种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医学精髓,又反过来衬托出了中药抗病毒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抗病毒同时,许多药物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二是在抗病毒同时,部分药物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三是在抗病毒同时,一般很少伤害正常组织细胞,毒副作用较小;四是由于中药采取的是个体化的治疗,对病情更具有针对性。正是由于这种治疗过程中中药有效成分的多元化,病毒难以对其产生抗药性,使得中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使用前景十分广阔。
  我们目前抗流感病毒中药研究方法,主要有组织培养法、鸡胚法和整体动物保护法。由于鸡胚法与整体动物保护法相比,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又比组织培养法更接近机体,故凡能在鸡胚内增殖的流感病毒,经常使用鸡胚法进行抗病毒实验的研究及其药效的检验。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最为常见,对人类健康危害也最为广泛的一种病毒,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达3.5亿之多,其中我国约有1.2亿人。因此,科研人员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寻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目前,科研人员主要是通过以下3种方法筛选或对抗乙型肝炎病毒中药进行评价:一是直接作用于人血清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二是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三是利用鸭乙肝动物模型。通过上述方法,已经从两千多种中药中筛选出对肝炎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的中药几十种。如常用的黄芩、黄柏、柴胡等。寻找并研究抗爱滋病病毒中药,是近年来国内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从中药中已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苗头。如常用的中药牛蒡子、夏枯草、紫花地丁狗脊淫羊藿,以及从天花粉中提取分离的天花粉蛋白、从甘草中提取分离的甘草甜素、从黄芩中提取分离的黄芩苷等,均对爱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抗病毒方剂和中医君臣佐使配伍及中成药的研究,即复方整体抗病毒作用的现代研究前景无限;这种多品种中药基因组合,显示出独特的科学价值。目前,整方做过抗病毒实验并显示有抗病毒作用的方剂和中成药约有近百首,常用的有30多首,如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葛根芩连汤、白虎汤等;常用的中成药有银黄注射液(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注射液、粉针剂)、复方双花口服液等。据悉今年下半年将有预防感冒“不得”、治疗感冒的“好了” 的中药植物饮料上市 。
  2 .中医在抗病毒中药处方中,我认为,是由于中医在根据病人具体病情时科学的君臣佐使配伍,利用了中药处方化学成分的多元化,科学协作的综合作用而达到:一是直接抑制杀灭病毒;二是抑制病毒的复制,阻遏病毒增殖;三是延缓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四是提高宿主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抵抗病毒能力。五是诱生干扰素和加强干扰素诱导作用,所以中医中药整体治疗是太值得人类推广了。
  四、中医中药抗病毒临床应用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我们尽管在抗病毒中药和方剂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不少成绩,而且因其在抗病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其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应用方面前景广阔。同时,中药抗病毒的实验研究也有相当进展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中药抗SARS病毒的筛选工作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并得到国家“863”计划的立项支持。但是,中药抗病毒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目前还存在不少宜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就大部分药物而言,只从单味中试验研究,不是从有效中医处方进行研究,只追求试验室数据,不重视临床疗效;我们袓先几千年来用生命和鲜血及无数个病人试验成功的有效处方,现在还要试验室的小白鼠点头才能用;二是临床使用证明有抗病毒作用的好处方,由于做动物实验效果不满意而废止;试问中药巴豆老鼠吃了越吃越胖,(因为巴豆又称肥鼠豆) ,人可以吃巴豆吗?不可以,因为巴豆人吃了会中毒而死。
  在现代人看来病毒性疾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西医眼里目前我国缺乏有针对性的中药抗病毒药物,说什么“中药可用于辅助治疗” 这种不懂中医的外行话。却不知中西医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侧重点不同,西医针对的是病原微生物,而中医则重在提高人体免疫力,使病原微生物不能存活。健康的人体对细菌和病毒都有天然的抵抗力和吞噬细菌、病毒的能力,只有在人体器官出现功能失调的情况下,细菌或病毒才能入侵而导致发病。因此,试图单纯通过用一种生物药或化学药就永久杀灭病原体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要机体的免疫力仍然低下,就不断有病原体侵袭。
  西药在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的滞后性以及疫苗产能不足和研发时间沒有病毒变异快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对付病毒更有效的方法,这对中药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把握好了,可以加快中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呀! 还有中医可以从整体上调节脏腑的功能,扶助人体的“正气”,依靠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消灭病毒,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是最具有优势的。
  再者中药复方是中医应用的主要的也是最广泛的形式,对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和中成药整方研究,即复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我们要从生物基因科学方面去入手,中医药学就像毛泽东主席所讲的那样“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将来一定会在人类医疗和保健中发挥主流作用,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胞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强烈的民族感和责任心,发扬祖先留给我们无价国宝,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而奋斗吧!




感谢各位一直以来长期关注陈学忠谈养生平台的健康之友的支持和赞赏,为了感谢朋友的赞赏特根据赞赏金额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回报标准。
标准如下:
赞赏5-20元,可免费在线咨询陈学忠教授一次健康问题


赞赏50-100元,可根据您本人提交的健康资料可免费获得一次由陈学忠亲自教授制定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一套

赞赏100-200元,可免费获得一次由陈学忠亲自教授制定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二套

赞赏200-256元,可免费获得四套由陈学忠亲自教授制定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陈学忠谈养生:陈学忠,现任世界健康产业协会主席兼首席医学专家;联合国健康联盟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北京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养生研究中心课题组组长、特聘教授;中央保健局原局长王敏清先生中医保健医师,是当今唯一的一位御医的保健医师,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文中国》栏目首席医学专家,中华健康产业协会荣誉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杏林高人首都之家理事会名誉会长兼总指导,中华名医之一,在《第五届世界养生大会》上被评为“世界健康养生十大功勋专家奖,是一位世界级的医坛巨子。





微信及咨询电话15811026502
编写“电话+咨询内容/预约内容”发给微信小编,我们会及时给您回复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陈学忠谈养生                            了解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