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82|回复: 0

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00: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因此,民间又把二月初二这天称为“龙头节”,又名“春耕节”、“农事节”,成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一、关于“二月二”的理论
  何为龙?
  
  从天文来看,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角。每到二月初二,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龙角初露,故称“龙抬头”。
  
  从中医来看,“龙”即是阳气,“龙抬头”即是阳气升浮于地面了。每年夏暑之时,地面阳气最旺,逢秋而敛降,至冬则深藏于地下,冬至则阳气始动,立春而开始升浮,至春分方浮于地面——这是四时阳气的升降浮沉规律。中国传统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司云雨,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节气之间,此时阳气升发,天气变暖,雨水渐多。天地规律如此,万类万物皆与之相应。在万类生命,此时春气生发,一年中新的生命开始了;在人,二月初二之后人气升浮,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不适。
  
  按后天八卦理论,震为龙,为东方,为春天,为木,为阳气升发,为风,为雷,因此,和风化雨正是龙所主宰。“龙抬头”,即木气升浮,春雷阵阵,万物复苏。
  
  春雷有时间上的要求,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若冬至就打雷,这是阳气不藏而过升,木火早浮,阳根拔起,应之于人则至春天阳气升发时会出现上实下虚之象,温病为多,且多见坏症,为害甚大;若至春分而仍不见打雷,这是阴寒太甚,木气不升,虽阳根潜藏,但不应于时,则易病寒湿诸证,表现为湿满肿痛之象。
  
  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天地惊雷,地有雨水,这才是四时的正常气象。否则,是天地气机逆乱,是违时不和。
  
  二、关于“二月二”的民俗(以下部分整理自网络资料)
  
  有关“二月二”的来历,说法颇多。其中一个传说流传甚广:“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自唐代开始,在这一天,皇帝还要率百官出宫到田里耕地、松土,象征性地参加劳动。
  
  民俗学家认为,从“顺应天时”的角度来看,“二月二”叫做“春龙节”更合适,这个节日象征春天万物复苏,巨龙腾飞。
  
  由于龙的各种吉祥寓意,在“二月二”这一天,不少饮食也都被加上了“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伴随着春回大地的暖意,各地人民将这些习俗演绎的有声有色。
  
  二月二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而春天又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孩子得木气而有升发之性。因此,每逢二月初二这天,不少习俗会关注孩子,比如选择在这一天给孩子理发,称为“剃龙头”;小孩起床要说“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我抬头”之类的吉祥话;这天晚上,孩子们会用小木棍敲打门框,同时嘴里念着“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等。
  
  有的地方把二月初二称为“引龙节”,在炕头、水缸等地方洒上石灰,一直绵延到屋子外边来,以防止百虫侵害。因为此时正逢惊蛰前后,百虫初动,疫病易生,人们也期盼“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害虫。
  
  二月二恰逢春耕时节,最需要的是雨水。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祭龙,希望风调雨顺。在这一天选择“剃龙头”,源于古代二月二祭龙的习俗,也是希望能够多沾些龙运,以求一年之中心想事成。
  
  二月二的祭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经历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祭龙”以顺应天地阳气升发的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无论是哪种习俗,无非都是为了除害辟邪,体现了人们追求吉祥的心理。
  
  由此说,民俗关乎天人和谐,也关乎养生,从民俗中还可以学到中医的道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