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患者交流
›
百病望诊之望面色
返回列表
查看:
3777
|
回复:
5
百病望诊之望面色
[复制链接]
xuefo
xuefo
当前离线
积分
946
发表于 2006/5/31 17: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百病
望诊
之望面色
(一)面部色泽
色与泽的异常变化,是人体不同病理反映的表现。不同的色
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而泽则反映着机体精气的盛衰。一般而言,凡
气色鲜明、荣润的,说明病变轻浅,
气血
未表,其病易治,预后
良好;如面色晦暗、枯稿的,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预后欠
佳。
(二)
五色
善恶
凡面色明润含蓄者为善色,表示
脏腑
并未大伤,神气仍旺,预
后良好;若面色晦暗暴露者为恶色,说明
五脏
之中有一脏败坏,或
胃气
已伤,精气大亏而神已衰,预后不良。由恶色转茶色的,是
病有转机;由喜色转恶色的,则是病情加重。
此外,病与色也有相应与不相应之分,病与色相应为正病正
色,若反见它色,病与色不相应,称为病色交错。病色交错之中,
又有
相生相克
的善恶关系,相生为顺,病情多不严重;相克为逆;
证多凶险。例如
肝病
见青色为相应,是
疾病
的正常现象(相应);
若见黑色(水生木)或赤色(木生火),是不相应中的相生之色,
属顺证;若见
黄色
(木克主)或白色(
金克木
),是不相应中的相
克之色,属
逆证
。余脏仿此。
病人的面部有时有相兼的颜色出现,相兼之色可分见于不同
部位,也可浑然一体。如白色兼黑、兼黄为相生之色,兼青、兼
赤为相克之色。依旧是相生为顺,相克为逆。但在临床上要灵活
应用,不可拘泥于此而过于机械。
(三)望色十法
1.浮沉:浮是指色显露于皮肤之表,一般出现在疾病初起,
提示病在表、在腑;沉是指色隐约于皮肤之内,提示病在里、在
脏。病色初浮而后沉,为病从表入里,由浅入深;反之,病色由
沉而转浮,提示病情好转,或
病邪
欲解。如果久病、重病反见两
颧浮红,是虚阳浮越的表现,提示病情危重。
2.清浊:清是指面色明亮,病属
阳证
;浊是指色泽晦暗混浊,
病属阴证。病色由清转浊,为阳证转阴证;由浊转清,为病由阴
出阳。
3.微甚:微为色浅谈,多见于正
气虚
或病邪轻;甚为色深浓,
多见于邪气盛或病势重。
4.散抟:散是指病色疏离,如云彻散,为病程比较短暂,邪
未积聚的表现;抟是指病色空滞、团聚,为病久不解,病情深重。
病色由散变抟,为病情加重;由抟而散,为病情减轻或病邪欲解。
5.泽夭:泽是指肤色明润有光采,提示虽病而气血未衰,病
有生机;夭是指肤色枯槁,提示精气受损。先泽后夭,多为病趋
严重,病情恶化;先夭后泽,多为
正气
渐复,病有转机。
(四)面部五色
1.青色;青色内应于肝,为
足厥阴肝经
之本色。主寒、主痛、
主
气滞
、主
血瘀
、主
惊风
等。
青色主要由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所致。如寒甚或痛极,可
致经脉
拘急
,阻碍气血运行而致面色发青或青紫。
阳气
不足,不
能温运
血脉
,气血运行迟缓,或气机变滞,血行不畅,均可出现
青色。
面色青紫,甚则青灰,可见于
心阳
暴脱、
心血瘀阻
的真心痛
发作时;面色口唇青紫,可见于
肺气
闭塞、呼吸不利时;某些心
脏疾患,可导致面色、口唇持续青紫。
2. 赤色:赤色内应于心,为
手少阴心经
之本色。主热证。赤
甚为实热,微赤为
虚热
。
满面通红,兼高热
烦躁
汗出,多见于热
性病
热盛期;面红目
赤,
头胀
头痛
,
烘热
阵作,多见于
肝阳
上亢或肝火上炎;午后颧
红,潮热
盗汗
,五
心烦
热,多为阴
虚火
旺;如久病、
危重病
患者,
突然出现颧颊绯红如妆,或如涂油彩,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
微欲绝,为
阴盛格阳
,虚阳浮越的
戴阳
证,属
真寒
假热
的危重征
象。而
肺病
若见赤色,多属难治。
3.黄色:黄色内应于脾,为
足太阴脾经
之本色。主
虚证
、主
湿证。多因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或
脾虚
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或
水湿蕴结
脾胃
,熏蒸肝胆;或胆汁
瘀积
肝胆;或感受
疫毒
等所致。
面色淡黄,枯槁不泽,肌肤失荣.形肉
瘦弱
者,称为萎黄,多
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
小儿疳积
、虫证等致
营血
不能上荣
所致;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因脾气虚弱,湿邪内阻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尽黄,称为
黄疸
,多由脾胃、肝胆湿邪阻滞,或
瘀血
内停日久等原因,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色黄
而晦暗如烟熏者,称为
阴黄
,多由寒湿内停,困遏
脾阳
成瘀阻日
久而成;色黄而鲜明如
橘皮
者,称为阳黄,为肝胆湿热蕴蒸所致;
发病急骤,面目深黄,伴高热神昏,
发斑
吐衄者,称为急黄或瘟
黄,因感受时行
疫疠
所致。
4白色:白色内应于肺,为
手太阴肺经
之本色。主虚证、主
寒证
、主脱血、主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
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
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面色谈白无华,口唇、
爪甲
均无血色,称为淡白,为营血不
足之征;面色白而虚浮,称为(白+光)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面
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
寒邪
,或阳
虚
阴盛
,阴寒凝滞,经脉拘急;若
急性病
突然
面色苍白
,大汗淋
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5黑色:黑色内应于肾,为
足少阴肾经
之本色。主
肾虚
、主
寒证、主病证、主
水饮
和瘀血。肾为水脏,
阳虚
水饮不化,水气
上泛;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或
肾精
亏耗;或阴火内戕,或瘀
血内停日久,均可见黑色。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瘀血日久所致;面色黑而干焦,提
示肾精久耗;面黑如煤炲,环口黧黑;为足
少阴
肾经
之气绝;目
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而色黑而暗淡,多为
阳衰
阴盛之候;面部黑
褐斑
,常见于
老年人
肾
精虚
衰,也可见于血瘀、
肝郁
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
气血
,
阳气
,
足少阴肾经
,
气虚
,
病邪
,
黄色
相关帖子
•
人体是怎样生病的?
•
阴阳九针:通天彻地第一针
•
阴阳九针:飞龙在天第二针
•
怎样辨证论治?(续)
•
【茗德中医】医学杂谈(3)——关于汗的意义
•
2017年北京预测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七:治无病需补养例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九 极 中 医 文 摘】阴阳气动模型
•
中医的治病、调理、气血都是在干啥?不可不知
回复
举报
double_mj
double_mj
当前离线
积分
257
发表于 2009/5/5 1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d=spid153728>顶一下,顺便整理一下</DIV>
<DIV> </DIV>
<DIV>百病望诊之望面色 </DIV>
<DIV> </DIV>
<DIV>(一)面部色泽 </DIV>
<DIV>色与泽的异常变化,是人体不同病理反映的表现。不同的色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而泽则反映着机体精气的盛衰。一般而言,凡气色鲜明、荣润的,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表,其病易治,预后良好;如面色晦暗、枯稿的,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预后欠佳。</DIV>
<DIV> </DIV>
<DIV>(二)五色善恶 </DIV>
<DIV>凡面色明润含蓄者为善色,表示脏腑并未大伤,神气仍旺,预后良好;若面色晦暗暴露者为恶色,说明五脏之中有一脏败坏,或胃气已伤,精气大亏而神已衰,预后不良。由恶色转茶色的,是病有转机;由喜色转恶色的,则是病情加重。 此外,病与色也有相应与不相应之分,病与色相应为正病正色,若反见它色,病与色不相应,称为病色交错。病色交错之中,又有相生相克的善恶关系,相生为顺,病情多不严重;相克为逆;证多凶险。例如肝病见青色为相应,是疾病的正常现象(相应);若见黑色(水生木)或赤色(木生火),是不相应中的相生之色,属顺证;若见黄色(<FONT color=blue>木克主</FONT>)或白色(金克木),是不相应中的相克之色,属逆证。余脏仿此。 病人的面部有时有相兼的颜色出现,相兼之色可分见于不同部位,也可浑然一体。如白色兼黑、兼黄为相生之色,兼青、兼赤为相克之色。依旧是相生为顺,相克为逆。但在临床上要灵活应用,不可拘泥于此而过于机械。</DIV>
<DIV> </DIV>
<DIV>(三)望色十法 </DIV>
<DIV>1.浮沉:</DIV>
<DIV>浮是指色显露于皮肤之表,一般出现在疾病初起,提示病在表、在腑;沉是指色隐约于皮肤之内,提示病在里、在脏。病色初浮而后沉,为病从表入里,由浅入深;反之,病色由沉而转浮,提示病情好转,或病邪欲解。如果久病、重病反见两颧浮红,是虚阳浮越的表现,提示病情危重。 </DIV>
<DIV>2.清浊:</DIV>
<DIV>清是指面色明亮,病属阳证;浊是指色泽晦暗混浊,病属阴证。病色由清转浊,为阳证转阴证;由浊转清,为病由阴出阳。 </DIV>
<DIV>3.微甚:</DIV>
<DIV>微为色浅谈,多见于正气虚或病邪轻;甚为色深浓,多见于邪气盛或病势重。 </DIV>
<DIV>4.散抟:</DIV>
<DIV>散是指病色疏离,如云彻散,为病程比较短暂,邪未积聚的表现;抟是指病色空滞、团聚,为病久不解,病情深重。病色由散变抟,为病情加重;由抟而散,为病情减轻或病邪欲解。 </DIV>
<DIV>5.泽夭:</DIV>
<DIV>泽是指肤色明润有光采,提示虽病而气血未衰,病有生机;夭是指肤色枯槁,提示精气受损。先泽后夭,多为病趋严重,病情恶化;先夭后泽,多为正气渐复,病有转机。 </DIV>
<DIV> </DIV>
<DIV>(四)面部五色 </DIV>
<DIV>1.青色;</DIV>
<DIV>青色内应于肝,为足厥阴肝经之本色。主寒、主痛、 主气滞、主血瘀、主惊风等。 青色主要由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所致。如寒甚或痛极,可 致经脉拘急,阻碍气血运行而致面色发青或青紫。阳气不足,不 能温运血脉,气血运行迟缓,或气机变滞,血行不畅,均可出现 青色。 面色青紫,甚则青灰,可见于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真心痛 发作时;面色口唇青紫,可见于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时;某些心 脏疾患,可导致面色、口唇持续青紫。 </DIV>
<DIV>2. 赤色:</DIV>
<DIV>赤色内应于心,为手少阴心经之本色。主热证。赤 甚为实热,微赤为虚热。 满面通红,兼高热烦躁汗出,多见于热性病热盛期;面红目 赤,头胀头痛,烘热阵作,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午后颧 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多为阴虚火旺;如久病、危重病患者, 突然出现颧颊绯红如妆,或如涂油彩,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 微欲绝,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属真寒假热的危重征 象。而肺病若见赤色,多属难治。 </DIV>
<DIV>3.黄色:</DIV>
<DIV>黄色内应于脾,为足太阴脾经之本色。主虚证、主 湿证。多因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或 水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或胆汁瘀积肝胆;或感受疫毒等所致。 面色淡黄,枯槁不泽,肌肤失荣.形肉瘦弱者,称为萎黄,多 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小儿疳积、虫证等致营血不能上荣 所致;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因脾气虚弱,湿邪内阻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尽黄,称为黄疸,多由脾胃、肝胆湿邪阻滞,或 瘀血内停日久等原因,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色黄 而晦暗如烟熏者,称为阴黄,多由寒湿内停,困遏脾阳成瘀阻日 久而成;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者,称为阳黄,为肝胆湿热蕴蒸所致;发病急骤,面目深黄,伴高热神昏,发斑吐衄者,称为急黄或瘟黄,因感受时行疫疠所致。 </DIV>
<DIV>4.白色:</DIV>
<DIV>白色内应于肺,为手太阴肺经之本色。主虚证、主寒证、主脱血、主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面色谈白无华,口唇、爪甲均无血色,称为淡白,为营血不足之征;面色白而虚浮,称为(白+光)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面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寒邪,或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经脉拘急;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DIV>
<DIV>5.黑色:</DIV>
<DIV>黑色内应于肾,为足少阴肾经之本色。主肾虚、主寒证、主病证、主水饮和瘀血。肾为水脏,阳虚水饮不化,水气上泛;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或肾精亏耗;或阴火内戕,或瘀血内停日久,均可见黑色。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瘀血日久所致;面色黑而干焦,提示肾精久耗;面黑如煤炲,环口黧黑;为足少阴肾经之气绝;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而色黑而暗淡,多为阳衰阴盛之候;面部黑褐斑,常见于老年人肾精虚衰,也可见于血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DIV>
回复
举报
double_mj
double_mj
当前离线
积分
257
发表于 2009/5/5 19: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P>让我想起<四圣心源>的一段话,有什么共通的呢? </P>
<P> </P>
<P>舌病</P>
<P>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上炎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P>
<P> </P>
<P>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郁,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白,火盛而金燥,则舌苔白涩,火衰而金寒,则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湿,则舌苔黄滑,火盛而土燥,则舌苔黄涩。五行之理,旺则侮其所不胜,衰则见侮于所胜。水者,火之敌,水胜而火负,则苔黑而滑,水负而火胜,则苔黑而涩。凡光滑滋润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结也。</P>
[
本帖最后由 double_mj 于 2009/5/6 10:58 编辑
]
回复
举报
liuzhenbin72
liuzhenbin72
当前离线
积分
773
发表于 2011/2/22 17: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些难懂
回复
举报
冯初庸
冯初庸
当前离线
积分
65
发表于 2011/2/23 03: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时间没法掌握,得慢慢对比,细心研读,备份起来先。
回复
举报
ycs6186
ycs6186
当前离线
积分
1116
发表于 2011/2/23 16: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能有具体案例就好了。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