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812|回复: 13

醉菩提---济公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9 06: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光大师关于济颠禅师的开示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二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灵光一点逗禅机

第三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四回 坐不通劳心苦恼 悟得彻露相佯狂

第五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无执著拂棋西归

第六回 扫得开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旧再来

第七回 色不迷情心愈定 酒难醉性道偏醒

第八回 施绫绢乞儿受恩 化盐菜济公被逐

第九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

第十回 显神通太后施钱 转轮回蛤蟆下火

第十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触铁牛太守伐松

第十二回 佛力颠中收万法 禅心醉里指无明

第十三回 松长老欣锡禅杖 济师父怒打酒坛

第十四回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

第十五回 显神通替古佛装金 解冤结遇死人走路

第十六回 不避嫌裸体治痨 恣无礼大言供状

第十七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

第十八回 徐居士疏求度牒 张提点醉索题诗

第十九回 救人不彻因天数 悔予多事懒看山

第二十回 来去明一笑归真 感应佛千秋显圣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

诗曰:

爱网无关爱不缠,金田有种种金丹,

禅心要在尘中净,功行终须世上全。

烦恼脱于烦恼际,死生超出死生间,

不能火里生枝叶,安得花开火里莲。

这八句诗,是说那释教门中的罗汉,虽然上登极乐,无灭无生,但不在人世翻筋斗,弄把戏,则佛法何以阐明?神通难以显示,那能点醒这尘世一般的愚庸?如今且说一位罗汉,因一念慈悲,在那西湖上留下五十年圣迹,后来万代瞻仰,莫不称奇道异,你道是谁?


话说大宋高宗南迁建都在浙江临安府(即今杭州),这浙中有一座天台山最为灵秀,乃是个活佛住的处所。这高宗建都在旁,遂改为台州府。这府中有座国清寺,寺中的长老法名一本,道号性空,僧腊已是六十八岁,也是累劫中修来的一尊罗汉,他往往默示禅机,绝不轻易露出本相。


这年,正值残冬,北风凛洌,彤云密布,雨雪飞扬。晚斋后,长老在方丈室中禅椅上,端然独坐。众弟子群侍两旁,佛前香烟霭霭,玻璃灯影幢幢。师弟们相对多时,有一弟子会悟于心,跪在长老面前道:‘弟子蒙师慈悲点示静理,今弟子细细参悟,已知静中滋味,有如此之美矣。’长老微笑道:‘你虽会得静中滋味固妙。然有静必有动,亦不可因静中有滋味,而遂谓动中全无滋味也。’弟子惊讶道:‘蒙师慈悲点示静理,今复云动,岂动中又别有滋味耶?’长老道:‘动中若无滋味,则处静者不思动矣。’正说著,只听得豁喇喇一声响亮,犹如霹雳,众弟子尽吃一惊。长老道:‘你等不必吃惊,此正所谓静中之动也。可细细看来,声从何起?’


众弟子领了法旨,遂一同移灯出了方丈室,行至法堂转上大殿,并无声影,再走入罗汉堂去,只见一尊紫磨金色的罗汉,连一张彩画的木椅,都跌倒在地,众僧才明白,原来声出于此,遂回方丈室报知长老。长老也不做声,闭目垂眉竟入殿去了。去不多时,忽回来说道:‘适来一声震动,跌倒在地上者,乃紫脚罗汉静极而动,已投胎人世矣!幸去不远,异日尔等自有知者。待弥月时,老僧当亲往一看,并与之诀别也。’众僧听了,俱各惊异不提。正是:


已知来定来,早辨去时去;

来去两分明,方是菩提路。


话说台州府天台县,有一位宰官,姓李名茂春,又名赞善,为人纯谨厚重,不贪荣利,做了几年官,就弃职归隐于家。夫人王氏,十分好善,但是年过三十并无子嗣,赞善又笃于夫妻之好,不肯娶妾,夫妻两个日夜求佛赐子。忽一夜,王夫人梦见一尊罗汉,将一朵五色莲花相赠,夫人接来,一口吞下,自此之后,遂身怀六甲。到了十月满足,一更时分,生下一男,面如满月,眉目清奇。临生之时,红光满室,瑞气盈门,赞善夫妻两人欢喜异常,赞善忙烧香点烛,拜谢天地,一时亲友尽来称贺。


到了满月,正在开筵宴客,忽门公来报:‘国清寺性空长老,在外求见赞善。’赞善暗想:这性空和尚,乃当世高僧,等闲不轻出寺,为何今日到此?连忙接入堂中,施礼相见。便道:‘下官尘俗中,蒙老师法驾光临,必有事故。’长老道:‘并无别事,闻得公子弥月,特来祝贺。但此子与老衲有些来处因缘,欲求一见,与他说个明白。’赞善满心欢喜,忙进内与夫人说知,叫丫环抱著,自己跟出来送与长老观看。长老双手接在怀中,将手摸著他的头道:‘你好快脚,怎冷了,不怕这等大雪,竟走了来。但圣凡相隔天渊,来便来了,切不可走差了路头。’那孩子就像知道的一般,微微而笑。长老又拍他两拍,高声赞道: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事儿我知道。见我静修没痛痒,你要动中活虎跳。跳便跳,不可迷了静中窍。色会烧身,气会改道,钱财只合帮修造。若忧冻死须菩提,滚热黄汤真实妙。你来我去两分明,慎勿大家胡厮靠。


长老赞罢,遂将孩子抱还丫环叫她抱了进去。又问赞善道:‘公子曾命名否?’赞善道:‘连日因庆贺烦冗,尚未得佳名。’长老道:‘既未有名,老僧不揣冒昧,妄定一名,叫做修元,顾名思义叫他恒修本命元辰,不知大人以为如何?’赞善大喜道:‘元为四德之首,修乃一身之本,谨领大师台教,感谢不尽。’长老遂起身作别。赞善道:‘蒙老师远临,本当素斋,少申款敬。奈今设席宴宾,庖人烹宰,厨灶不洁,以致怠慢,容他日亲诣宝刹叩谢。’长老道:‘说谢是不敢当,但老僧不日即将西归,大人如不见弃,屈至小庵一送,叨宠实多。’赞善道:‘吾师僧腊尚未过高,正宜安享清福,为何忽发此言?’长老道:‘有来有去,乃循环之理,老僧岂敢有违。’遂别了赞善,回至寺中静坐。


过了数日,时值上元,长老方出法堂升座。命侍者撞钟擂鼓,聚集众人,次第顶礼毕,两班排立。长老道:‘老朽不日西归,有几句辞世偈言,念与大众听著:


正月半,放花灯,大众年年乐太平,老僧随众已见惯,归去来兮话一声。

既归去,复何疑,自家心事自家知,若使旁人知得此,定被旁人说是非。

故不说,痴成呆,生死之间难用乖,山僧二九西归去,特报诸山次第来。

生死来,休惊怖,今古人人有此路,黄泉白骨久已非,唯有青山还似故。

水有声,山有色,阎罗老子无情客,奉劝大众早修行,先后同登极乐国。


长老念罢,大众听得西归之语,尽皆惶惶,一齐跪下恳求道:‘弟子们根器顽钝,正赖师慈,指示法教,幸再留数十载,以明慧灯之不灭!’长老道:‘慧灯如何得灭?因被灵光,致老僧隐焰。死生定数,岂可稽留?可抄录法语,速报诸山,令十八日早来送我。’吩咐毕,遂下法堂,众僧只得一面置龛,一面传报。


到了十八日,诸山人等,尽来观送;李赞善与众官员亦陆续来到。性空长老沐浴更衣,到安乐堂禅椅上坐下,诸山和尚,并一寺人等,俱簇拥侍立。长老呼其亲信五个弟子至前,将衣钵之类尽行付与,吩咐道:‘凡体虽空,灵光不隔,机缘若到,自有感通。你五人谨守法戒,毋得放纵!’五弟子不胜悲恸,叩领法旨。长老又略定片时,忽开口道:‘时已至矣!快焚香点烛,礼佛念经。’众僧依言,不一时,礼诵完毕。长老令取纸笔,大书一偈道:‘耳顺年踰又九,事事性空无丑;今朝撒手西归,极乐国中闲走。’


长老写毕,即闭目垂眉,即时圆寂。众各举哀,请法身入龛毕,各自散去。


到了二月初九日,已是三七,又请大众举殡。这一日,天朗气清,远近毕至,大众举龛而行,只见幢幡前引,经声随后。直至焚化亭,方停下龛子,在松林深处,五弟子请寒石岩长老下火,长老手执火把道:大众听著!


火光焰焰号无明,若坐龛中惊不惊?回首自知非是错,了然何必问他人。


恭惟圆寂紫霞堂下,性空大和尚,本公觉灵,原是南昌儒裔,皈依东土禅宗,脱离凡尘,俗性皆空,真是佛家之种。无喜无嗔,和气有方,从容名山独占,乐在其中,六十九年一梦。


咦!不随流水入天台,趁此火光归净土。


寒石岩长老念罢,遂起火烧著龛子,一刹时烈焰腾空,一刻烧毕,忽见火光丛中现出一位和尚,随火光而起,下视众人道:‘多谢了汝等。’又叫赞善道:‘李大人!汝子修元,乃佛家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为僧,不宜出仕,切勿差了,使他错了路头。倘若出家,可投印别峰,或远瞎堂为师,须牢牢记取,不可忘怀。’赞善合掌向性空道:‘蒙老佛慈悲指示,敢不遵命。’再欲问时,那和尚法相,已渐渐地向青云内去了。那赞善因听了长老在云衢嘱咐的话,遂紧记在心,不敢暂忘。后来修元果然在灵隐寺出了家,做出许多奇事。正是‘动静玄机凝妙道,来去踪迹显神通。’毕竟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性空长老的指点,静中有动才是‘活佛’,否则便成了一尊‘木偶’,但‘活佛’难当,总会惹人嫌。因为‘木偶’不说话,纵求‘无效’,只怪案桌上那尊不灵,远在西天的还是‘高高在上’;故世间的师父们,很少能让所有众生满意的,因为众生期望他是‘活的’,又不让他‘吃饭’!


二、静极思动,一脚踏破木雕罗汉,跑出一个木子修元(缘)来,只因两脚落地,害济佛两腿在西湖浪荡了五十年。虽多颠狂,幸亏本性未昧,还可原本归去,歇足定静。众生若想静极思动,这一动‘漏洞’可大了,掉下洼井爬不上来,只得变个‘娃儿’,顿失人身!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三、赞善无子求佛,只因赞善不恶,求佛便得佛子,正是:



求佛佛到,求子子来;

因缘相会,法门广开。



四、我来他去,性空长老啊!老大不中留,世人不修要待何时?一来一去,免教‘僧多粥少’!况俺两个,都是过来人,谁不欠谁?世人喜得儿女来,儿女悲得老父去!新‘陈’代‘谢’,老和尚修够了,换个小沙弥也应该。生死如斯,何用悲凄!



五、果然修元根器不凡,来头非小,但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念经),依然和蔼可亲,且看他谈俗说笑,不离人世,一心弘扬佛与众生平等宗风,今日才得让人怀念不已。



六、性空和尚虚空去,济公和尚公道来,路不同而道相通,从此灵隐寺内显正宗!公案习题:



我是谁?何时来?—参!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灵光一点逗禅机



话说李赞善晓得儿子修元,有些根器,遂加意抚养。到了八岁,请了个老师,同妻舅王安世的儿子王全,两个同在家中读书。那修元读得高兴,便声也不住,从早晨直读到晚;有时懒读便口也不开,终日只得默坐瞪著眼睛只管想,想得快活,仰面向天哈哈大笑。有人问他,却是遮遮掩掩的不说。到了十二岁,无书不读,文理精通,吟诗作赋,无般不会矣。



这一日,时值清明,老师应例该休假回家。赞善设席款待,又备了一些礼物,命修元与表兄王全,带了从人,送老师回家。二人送了老师到家后,转身回来,打从一个寺前经过,修元问从人道:‘这是何寺?’从人回道:‘这是台州府有名的祗园寺。’王全听了便道:‘祗园寺原来就在此处,闻名已久,今日无心遇著,我与贤弟何不进去一游?’修元道:‘表兄所言正合我意。’



二人遂携手而入,先到大殿上瞻仰了佛像,随即遍绕回廊观玩景致,信步走到方丈室来。早有两个老僧拦住道:‘有官长在内,二位客人若是闲游,别处走走罢!’修元道:‘方丈室乃僧家客坐,人人可到,就算有长官在内,我二人进去相见又有何妨?’遂昂昂然地走将进去,只见左边坐著一位官长,右边坐著本寺的道清长老,两边排列著几十个行童,各执纸笔在那里想。



修元走近前把手一拱道:‘请问大人与长老,这许多行童,各执纸笔在此何为?’那官长未及开言,这长老先看见他两个衣貌楚楚,知道是贵家子弟,不敢怠慢,遂立起身来答应道:‘此位大人因有事下海舟,至黑水洋;蓦然波浪狂起,几至覆没,因许了一个度僧之愿,方得平安还家。今感谢佛天,舍财一千贯,请了一道度牒,要披剃一僧,故集诸行童在此检选。因诸行童各有所取,一时检选不定,便做了一首词儿,寓意要众行童续起两句,以包括之,若包括得有些意思,便剃他为僧,故众行童各执纸笔,在此用心。’



修元道:‘原来如此,乞赐此位大人的原词一观,未识可否?’那位官长见修元语言不凡,遂叫左右将原词付与修元道:‘小客要看,莫非能续否?’修元接来一看,却是一首【满江红】词儿:



世事徒劳,常想到,山中卜筑,共啸嗷。明月清风,苍松翠竹,静坐洗开名利眼,困眠常饱诗书腹。任粗衣淡饭度平生,无拘束!奈世事,如棋局;恨人情同车轴。身到处,俱是雨翻云覆,欲向人间求自在,不知何处无荣辱?穿铁鞋踏遍了红尘,徒碌碌。  



修元看毕,微微一笑,遂在案上提笔,续头二句道:



‘净眼看来三界,总是一椽茅屋。’



那官人与道清长老看了修元续题之语,大有机锋,不胜惊骇,遂让二人坐下,命行童奉茶。长老道:‘请问二位客人尊姓大名?’修元指著王全答道:‘此即吾家表兄,乃王安世之子王全也,小生乃李赞善之子,贱字修元便是。’长老听了又惊又喜道:‘原来就是李公子,难怪下笔如此灵警,真是带来的宿慧。’那官长见长老说话有因,问其缘故?长老道:‘大人不知,十余年前国清寺性空长老归天之日,曾谆谆对李赞善道:‘小公子是圣人转世,根器不凡,只可出家,不宜出仕。’据李公子所续之语看来,那性空之言,岂非是真。’那官长听了大喜道:‘若能剃度得此位小客人为僧,则胜于诸行童多矣。’修元听得二人商量要剃度他,遂辞谢道:‘剃度固是善果,但家父只生小生一人,岂有出家之理!’长老道:‘贫僧揣情度理,以为相宜,然事体重大,自当往贵宅见令尊大人礼请,今日岂敢造次。但难得二位公子到此,欲屈在敝寺暂宿一宵,未知意思何如?’修元道:‘小生二人有父母在堂,从不敢浪游,今因送业师之便,偶过贵刹偷闲半晌,焉敢稽留。’遂起身辞出,长老只得送出山门外,珍重而别。



那兄弟两人回家,赞善因问道:‘汝二人为何归来如此晚?’修元道:‘为因老师留下吃饭,又路过祗园寺,进去一游,因此耽搁了多时。’赞善道:‘入寺不过游玩,有何事耽搁?’修元遂将官人有愿,要剃度一僧,及众行童争功续句之事,细细说了一遍。‘那长老道是孩儿续的句字拔萃,要孩儿出家,被孩儿唐突了两句,彼尚未死心,只怕明日还要来恳求父母。’赞善听了,沉吟半晌。修元不知其意,便道:‘他明日来时,不必恳辞,孩儿自有答应。’赞善道:‘那道清长老乃当今尊宿,汝不可轻视了他,出言唐突。’修元道:‘孩儿怎好唐突他,只恐他道力不深,自取唐突耳。’父子二人商量停当。



但到了次日,才吃了早膳,早有门公来报道:‘祗园寺道清长老在外求见老爷。’赞善知道他的来意,忙出堂相见毕,坐定了,赞善便问道:‘老师法驾光临,不知有何事故?’长老道:‘贫僧无故也不敢轻造贵府,只为佛门中有一段大事因缘,忽然到了,特来报知,要大人成就。’赞善道:‘是何因缘?敢求见教。’长老道:‘昨有一位贵客,发愿剃度一僧,以造功德,一时不得其人,因做了一首词儿,叫众行童续题二语,总括其意,以观智慧;不过众行童并无一人能续题二语,适值令公子入寺闲游,看见了,信笔偶题二语,恰合机锋;贫僧问知是令公子,方思起昔日性空禅师云衢嘱咐大人之言;实是菩提有种,特来报知大人,此乃佛门中因缘大事,万万不可错过。须及早将令公子披剃为僧,方可完了一桩公案。’赞善道:‘性空禅师昔日所嘱之言,焉敢有负,即今日上人成全盛意,感佩不胜。但恨下官独此一子,若令其出家,则宗嗣无继,所以难于奉命。’长老道:‘语云:‘一子出家,九族升天’,九族既已升天,又何必留皮遗骨在于尘世。’



赞善尚未回答,修元忽从屏后走了出来,向道清施礼道:‘感蒙老师指示前因,恐其堕落,苦劝学生出家,诚乃佛菩萨度世心肠,但学生窃自揣度,尚有三事未曾了当,有负老师一番来意。’长老道:‘公子差了,出家最忌牵缠,进道必须猛勇,不知公子尚有那三件未曾了当?’



修元道:‘窃思古今无钝顽之高僧,学生年未及冠,读书未多,焉敢妄参上乘之精微,此其一也。天下岂有不孝之佛菩萨,学生父母在堂,上无兄以劝养,下无弟以代养,焉敢削发披缁,弃父母而逃禅,此其二也。其三尤为要紧,因灯灯相续,必有真传,学生见眼前丛林虽则众多,然上无摩顶之高僧,次少传心之尊宿,其下即导引指迷之善知识尚不可得见,学生安敢失身于盲瞎者乎?’长老听了哈哈大笑道:‘若说别事,贫僧或者不知,若说此三事,则公子俱巳当矣,又何须过虑?公子虑年幼无知,无论前因宿慧,应是不凡,即昨日所续二语,已露一斑,岂是钝顽之辈!若说出家失孝,古人出身事君,且忠孝不能两全,何况出家成佛作祖后,父母生死俱享九天之大乐,岂在晨昏定省之小孝?至于从师得能如五祖六祖之传固好,倘六祖之后无传,不几慧灯绝灭乎?贫僧为衲已久,事佛多年,禅机颇谙一二,岂不能为汝之师而虑无传耶?’



修元微笑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老师既谙禅机,学生倒有一言动问,老师此身住世几何年矣?’此时长老见修元出言轻薄,微有怒色,答道:‘老僧住在世上已六十二年矣。’修元道:‘身既住在此世六十二年,而身内这一点灵光,却在何处?’长老突然被问,不曾打点,一时间答应不出来,默默半晌无语。修元道:‘只此一语,尚未醒悟,焉能为我师乎?’将衣袖一拂,竟走了进去。长老不胜惭愧,急得置身无地,赞善再三周旋,只得上前陪罪道:‘小儿年幼,狂妄唐突,望老师恕罪。’长老因乏趣无颜久坐,自辞还寺。



回去之后,一病三日不能起床,众弟子俱惶惶无策,早有观音寺内的道净长老,闻知前来探问。道清命行童邀入相见,道净问道:‘闻知师兄清体欠安,不知是寒是热,因何而起?故特来拜候!’道清愁著眉头道:‘不是受寒,也非伤热,并不是无因而起。’道净道:‘究竟为著何事而起,何不与我说个明白?好请医生来下药。’只见道清长老,对道净长老说出几句话来,道:‘高才出世,惊倒了高僧古佛;机缘触动,方识得宿定灵根。’毕竟道清长老害的是何症候,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小时候倒是个小聪明,读书因知书中味,粗思细想总为何?有时默坐,有时笑呵呵!问我何事?遮掩不告,只有我心里晓得,老天知道!



二、得道高僧慧眼找佛子,千挑百选,若不是上根器,怎能端上佛桌?觅徒子要小心,不必贪多残自心;徒弟拜师要谨慎,若无证慧盲引盲,捞个高名难下台,一生不悟修什么?



三、游祗园寺,会见道清长老,适有个官长驾舟遇波浪,幸许下度僧之愿,菩萨庇佑,得以死去活来,故舍一千贯钱,正好为修元买了一件僧衣。世人安享荣华,是否感谢佛恩,舍一些钱,度几个‘小济公(修行人)’呢?世事徒劳,转眼成空,不如预先度几个和尚(佛子),好待百年脚硬时,好引我西天去!



四、‘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这是一句赞语,莫非一子出家,九族也跟著出家,否则焉买得此便宜货?哈哈!出得去,回不来,才是真出家。不少衲友,人在深山心想家,或把佛寺当家,皆非出家子!何以道?出家要上山下海,去挖金捞鱼。正是:‘向三山五岳体自然,掘宝悟真性;五湖四海看活物,摸鱼聊充饥!’这不是开斋破戒,是想活水捞法身(自照!自照!)。



五、传灯照后,见我佛三寸气在,赶紧一气相接,好将慧命续徒孙。拜师先考师,一句‘住世六二年,一点灵光在何处?’问得道清长老哑巴吃黄莲,灵光烧‘佛头’,莫怪我,只因明师出高徒!如不经这一关,老死尘世有谁知!问得气闷病倒,长老有礼!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



话说道清长老被修元禅机难倒,抱著惭愧回来,卧床不起。道净长老认为生病,特来探问其缘故。道清长老隐瞒不过,遂将要披剃修元之事,被他突然问我灵光何处?我一时对答不来,羞惭回来,所以不好见人之事相告。道净道:‘此不过口头禅耳,何足为奇?待我去见他,也难他一难,看是如何?’道清道:‘此子不独才学过人,实是再世宿慧,贤弟却不可轻视了他。’



正说未了,忽报李赞善同公子在外求见长老,长老只得勉强同道净出来,迎接进去,相见礼毕,一面献茶。赞善道:‘前日小儿狂妄,上犯尊师,多有得罪,故下官今日特来赔罪,望老师释怒为爱!’道清道:‘此乃贫僧道力浅薄,自取其愧,与公子何罪?’道净目视修元,接著问道:‘此位莫非就是问灵光之李公子么?’修元道:‘学生正是。’道净笑道:‘问易答难,贫僧亦有一语相问,未识公子能答否?’修元道:‘理明性慧,则问答同科,安有难易,老师既有妙语,不妨见教。’道净道:‘欲问公子尊字?’修元道:‘贱字修元。’道净道:



字型大小修元,只恐元辰修未易。



修元听了便道:‘欲请问老师法讳?’道净道:‘贫僧道净。’修元应声道:



名为道净,未归净土道难成。



道净见修元出言敏捷,机锋警策,不禁肃然起敬道:‘原来公子果是不凡,我二人实不能为他师,须另求尊宿,切不可误了因缘。’赞善道:‘当日性空禅师归西之时,曾吩咐若要为僧,须投印别峰、远瞎堂二人为弟子,但一时亦不能知道二僧在于何处?’道净道:‘佛师既有此言,必有此人,留心访问可也。’大家说得投机,道清又设斋款待,珍重而别。



那修元回家,每日在书馆中只以吟咏为事,虽然拒绝了道清长老,然出家一个种子,未免放在心头,把功名之事,全不关心。时光易过,倏忽已是十八岁,父母正待与他议婚,不料王夫人忽染一病,卧床不起,再三服药,全无效验,不几日竟奄然而逝。修元尽心祭葬成礼,不幸母服才终,父亲相继而亡。修元不胜哀痛,又服丧三年,以尽其孝。自此之后无挂无碍,得以自由。母舅王安世屡次与他议婚,他俱决辞推却。



闲来无事,只在天台诸寺中访问印别峰和远瞎堂两位长老的资讯。访了年余,方有人传说:‘印别峰和尚在临安经山寺做住持;远瞎堂长老曾在苏州虎丘山做住持,今又闻知被灵隐寺请去了。’修元访得明白,便禀知母舅,要离家出去寻访。王安世道:‘据理看来,出家实非美事,但看你历来动静,似与佛门有些因缘。但汝尚有许多产业,并无兄弟,却叫谁人管理?’修元道:‘外甥此行,身且不许,何况产业?总托表兄料理可也。’遂择定了二月十二日吉时起身。王安世无奈,只得与他整治了许多衣服食物,同小儿王全相送了修元一程。修元携了两个从人,带了些宝钞,拜别王安世与王全两个亲戚,飘然出行,离了天台竟往钱塘而走。



不数日,过了钱塘江,登岸入城,到了新宫桥下一个客店里歇下了。次日吃了早饭,带了从人往各处玩。但见人烟凑集,果然好个胜地,但是这些风光景物毫未洽心。游至晚上回来,问著客店主人道:‘闻有一灵隐寺,却在何处?’主人道:‘这灵隐寺正在西山飞来峰对面,乃是有名的古寺。’修元道:‘同是佛寺,为何这灵隐寺出名?’主人道:‘相公有所不知,只因唐朝有个名士,叫做宋之问,曾题灵隐寺一首诗,内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这诗出了名,故连寺都成了古迹。’修元道:‘要到此寺,从何路而往?’主人道:‘出了钱塘门便是西湖,过了保叔塔,沿著北山向西去便是岳坟,由岳坟再向南走,便是灵隐寺了。这灵隐寺前有石佛洞、冷泉亭、呼猿洞,山明水秀,佳景无穷,相公明日去游方知其妙。’修元道:‘贤主人所说乃是山水,但可知寺中有甚高僧么?’主人道:‘寺中虽有三五百众和尚,却是不听得有甚高僧。上年住持死了,近日在姑苏虎丘山请了一位长老来,叫做远瞎堂,闻得这个和尚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只怕算得是个高僧吧!’修元问得明白,暗暗欢喜,当夜无话。



到了次日早起来,仍是秀士打扮,带了从人,竟出钱塘门来。此时正是三月天气,风和日暖,看那湖上的山光水色,果然景致不凡。修元对从人道:‘久闻人传说西湖上许多景致,吾今日方才知道。’就在西湖北岸上走入昭庆寺来,看见大殿上供奉著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心中有感,口占一颂道:



一手动时千手动,一眼观时千眼观;

既是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许多般。



又向著北山而行,到了大佛寺前,入寺一看,见一尊大佛,只得半截身子。又作一颂道:



背倚寒岩,面如满月;尽天地人,只得半截。



颂毕,又往西行走到了岳坟。又题一首道:



风波亭一夕,千古岳王坟;前人岂恋此,要使后人闻?



又见了生铁铸成秦桧、王氏,跪在坟前,任人鞭打。又题一首道:



诛恶恨不尽,生铁铸奸臣;痛打亦不痛,人情借此伸!



题毕,又向南而行。不多时,早到飞来峰下,冷泉亭上,见亭上风景清幽,动人逸兴,便坐了半响。



未及入寺,正流览间,忽见许多和尚,随著一位长老,从从容容的入寺去。修元忙上前向著一个落后的僧人施礼道:‘请问上人,适才进去的这位长老是何法号?’那僧人回礼答道:‘此是本寺新住持远瞎堂长老,相公问他有何事故?’修元道:‘学生久仰长老大名,欲求一见,不知上人能代为引进否?’那僧人道:‘这位长老,心空眼阔,于人无所不容,相公果真要见,便可同行。’修元大喜,就随了僧人,步入殿内,到了方丈室。那僧人先进去说了,早有侍者将修元邀请进去。修元见了长老,便倒身下拜。长老问道:‘秀才姓甚名谁,来此何干?’修元道:‘弟子自天台山不远千里而来,姓李名修元,不幸父母双亡,不愿入仕,一意出家。久欲从师,不知飞锡何方,故久淹尘俗。近闻我师住持此山,是以洗心涤虑,特来投拜,望我师鉴此微诚,慨垂青眼。’长老道:‘秀才不知‘出家’二字,岂可轻谈?岂不闻古云‘出家容易坐禅难’,不可不思前虑后也。’修元道:‘一心无二,则有何难易?’长老道:‘你既是从天台山而来,那天台山中三百余寺,何处不可为僧,反舍近而求远?’修元道:‘弟子蒙国清寺性空佛师西归之时,现身云衢,谆谆嘱咐先人,当令修元访求老师为弟子,故弟子念玆在玆,特来远投法座下,盖遵性空佛师之遗言也。’长老道:‘既是如此,汝且暂退。’命侍者焚香点烛,危坐禅床,入定而去了。



半晌出定说道:‘善哉!善哉!此种因缘,却在于斯。’此时长老虽叫修元暂退,他却未曾退去,尚立在旁边。长老开目看见问道:‘汝身后侍立者何人?’修元道:‘是弟子家中带来的仆从。’长老道:‘你既要出家,仆从却不能代你为僧,可急急遣归。’修元领命,遂吩咐从人,将带来宝钞取出纳付长老常住,以为设斋请度牒之用。余的付与从者作归家路费,从人道:‘公子在家,口食精肥,身穿绫锦,童仆林立。今日到此,只我二人盘缠有限,已自冷落淡薄,今若将我二人遣归去,公子独自一人,身无半文,怎生过得?还望公子留我二人在此服侍。’修元道:‘这个使不得,从来为僧俱是孤云野鹤,岂容有伴。你二人只合速回,报知母舅,说我已在杭州灵隐寺为僧,佛天广大,料能容我,不必挂念。’二仆再三苦劝,修元只是不听。二人无可奈何,只得泣别回去不提。



却说远瞎堂长老入定之后,知道修元是罗汉投胎,到世间来游戏。故不推辞,叫人替他请了一道度牒来,择个吉日修备斋供,点起香花灯烛,鸣钟击鼓,聚集大众。在法堂命修元长跪于法座之下,问道:‘汝要出家,果是善缘,但出家容易还俗难,汝知之乎?’修元道:‘弟子出家乃性之所安,心之所悦,并非勉强,岂有还俗之理?求我师慈悲披剃。’长老道:‘既是如此,可将他鬓发分开,缩成五个髻儿。’指说道:‘这五髻前是天堂,后是地狱,左为父,右为母,中为本命元辰,今日与你一齐剃去,你须理会。’修元道:‘蒙师慈悲指示,弟子已理会得了。’长老听了,方才把金刀细细与他披剃。剃毕,又手摩其顶,为他授记道:



佛法虽空,不无实地;一滴为功,片言是利;

但得真修,何妨游戏?法门之重,善根智慧;

僧家之戒,酒色财气。多事固愚,无为亦废;

莫废莫愚,赐名道济。



长老披剃毕,又吩咐道济道:‘你从今以后,是佛门弟子了,须守佛门规矩。’道济道:‘不知从何守起?’长老道:‘且去坐禅。’道济道:‘弟子闻佛法无边,岂如斯而已乎?’长老道:‘如斯不已,方不如斯!’(注:不仅是这样而已,但望你能先懂这样。)遂命监寺送道济到云堂内来,道济不敢再言,只得随了监寺到云堂内。而修元此番出家,却令:‘三千法界,翻为酒肉之场。道济何难?受尽懊恼之气。’毕竟不知道济坐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小露机锋,惊倒道清、道净,原来清净虽妙,不若入尘为高,只因尚有未了情,还须远瞎堂中摸索一番,正是:



拜师学道重因缘,面对如来笑济颠;

清净囊中无一物,尘埃点点化大千。



二、母逝父亡,运不逢辰,正是:‘屋漏又逢连夜雨,露湿惊醒向佛心!’服丧三年,孝思片片,欲报亲恩几何?不如行个大孝万万年。母舅议婚,只是无心;双亲两去,还我自由!有言道:



罗汉本来爱单身,不愁吃穿费用省;

东西南北任可去,屋檐路边脚一伸。



因此,产业付表兄,落得一身轻,一路往灵隐寺,寻找皈依处!



三、看见了千手观音,便道:‘一手动来千手动’,只因心到手到,心动一切动,凡夫只动两只手,为己争口饭,若动三只手便是‘小偷’。观音大悲愿,千手齐动,忙不完,凡夫只袖手旁观,没有我的事!若不千手动,其他的手便成‘废物’。



‘一眼观时千眼观’,观音如大日,普照一切,打开开关全部亮,不放过一处黑暗,不舍弃一个众生,世人做得到吗?



‘既然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许多般?’哈哈!嘲弄观音,只为度人。



‘千手千眼观自在’,换个凡夫可能成为‘千手偷尽天下宝,千眼看遍天下色’的恶人了,不但不自在,就算不发疯,也入了精神病院了。



四、既要出家,鬓发分成五个髻儿,长老道:‘五髻一起剃去!’为何有这般把戏?只因前髻是‘天堂’,天堂虽好,福有尽,剃掉!后髻是‘地狱’,后门不要也罢!



左为父,怕老父栽培多操心,尽点孝心,出家报‘亲恩’;右为母,脐带早已割断,今日出家是第二次的‘出生’,应是吃‘油饭’庆贺一番;‘中为本命元辰’,出了家,不必算命看时辰,好坏看心地,命运自己造!



五、出家容易还俗难,披剃烦恼丝,烙下心印疤,从此休了,喜得长老赐下法名:‘道济!’‘但得真修,何妨游戏!’只因此一言,道济游戏在人间。



六、坐禅乎?坐不惯,理还乱,只想‘动禅’‘任性’,大开人间方便门,就此揭开了济公传奇的一出序幕。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回 坐不通劳心苦恼 悟得彻露相佯狂



却说道济随著监寺到云堂中来,只见满堂上下左右,俱铺列著禅床,多有人坐在里面。监寺指著一个空处,道:‘道济!此处无人,你可坐罢!’道济就要爬上禅床去,却又不知该横该竖,因向监寺道:‘我初入法门,尚不知怎么样坐的,乞师兄教我。’监寺道,你既不知,我且说与你听著:



‘也不立,也不眠。腰直于后,膝屈于前。壁竖正中,不靠两边。下其眉而垂其目,交其手而接其拳。神清而爽,心静是安,口中之气入而不出,鼻内之息断而又连。一尘不染,万念尽捐。休生怠惰,以免招愆。不背此义,谓之坐禅!’



道济听了这一番言词,心甚恍惚,然已到此,无可奈何,只得勉强爬上禅床,照监寺所说规矩去坐。初时尚有精神支撑住了,无奈坐到三更之后,精神疲倦。忽然一个昏沉,早从禅床上跌了下来,止不住连声叫起苦来。监寺听见,慌忙进来说:‘坐禅乃入道初功,怎不留心,却贪著睡,以致跌下来。论起禅规,本该痛责,姑念初犯,且恕你这一次!若再如此,定然不饶。’监寺说完自去。



道济将手去头上一摸,已跌起一个大疙瘩来了,无可奈何,只得挣起来又坐,坐到后来,一发睡思昏昏,不知不觉,又跌了下来。监寺听见又进来斥说了一番,不期道济越坐越挣挫不来,一连又跌了两跤,跌得头上七块八块的青肿。监寺大怒道:‘你连犯禅规,若再饶你,越发怠惰了!’遂提起竹板道:‘新剃光头,正好试试!’便向头打一下,打得道济抱著头乱叫道:‘头上已跌了许多疙瘩,又加这一竹板,疙瘩上又加疙瘩,叫我如何当得起?我去告诉师父!’监寺道:‘你跌了三四次,我只得打你一下,你倒还要告诉师父,我且再打几下,免得师父说我卖法!’提起竹板又要打来,道济方才慌了道:‘阿哥,是我不是,饶了我罢!’监寺方冷笑著去了。



渐渐天明,道济走起来,头上一摸,七八块的无数疙瘩,连声道:‘苦恼!苦恼!才坐得一夜,早已满头疙瘩,若坐上几夜,这颗头上那安放得这许多疙瘩,真是苦恼!’只是入了禅门又不好退悔,且再熬下去,又熬了两月,只觉禅门中苦恼万千,趣味一毫也没有。因想道:‘我来此实指望明心见性,有些会悟。今坐在聋听瞎视中,与土木何异?昔日在家时,醇醲美酒,香脆佳肴,尽我受用。到此地来,黄菜淡饭,要多吃半碗也不能,如何过得日子。不如辞过了长老,还俗去罢,免得在此受苦。’立定了念头,急急地跳下禅床,往外就走。走到云堂门首,早有监寺拦住道:‘你才小解过,为何又要出去?’道济道:‘牢里罪人,也要放他水火,这是个禅堂,怎管得这样的紧?’监寺没法,便道:‘你出去,须要速来。’道济也不答应,出了云堂,一直的走到方丈室来。那远长老正在入定,伽蓝神早巳告知其故,所以连忙出殿,见道济已立在面前。遂问道济:‘你不去坐禅,来此做甚么?’道济道:‘上告吾师,弟子实在不惯坐禅,求我师放我还俗去罢。’长老道:‘我前日原曾说过,出家容易还俗难。汝既已出家,岂有还俗之理?况坐禅乃僧家第一义,你为何不惯?’道济道:‘老师但说坐禅之功,岂不知坐禅之苦?’待弟子细说与老师听:



坐禅原为明心,这多时茫茫漠漠,心愈不明。静功指望见性,那几日昏昏沉沈,性愈难见。睡时不许睡,强挣得背折腰驼;立时不容立,硬竖得筋疲力倦。向晚来,膝骨伸不开;到夜深,眼皮睁不起。不偏不侧,项顶戴无木之枷;难转难移,身体坐不牢之狱。跌下来,脸肿头青;爬起时,手忙脚乱。苦已难熬,监寺又加竹板几下;佛恩洪大,老师救我性命一条!



长老笑道:‘你怎将坐禅说得这般苦。此非坐禅不妙,皆因你不识坐禅之妙,快去再坐,坐到妙方知其妙。自今以后,就是坐不得法,我且去叫监寺不要打你,你心下如何?’道济道:‘就打几下还好挨,只是酒肉不见面,实难忍熬。弟子想佛法最宽,岂一一与人计较。今杜撰了两句佛语,聊以解嘲,乞我师垂鉴。’长老道:‘甚么佛语,可念与我听?’道济道:‘弟子不是贪口,只以为一块两块,佛也不怪。一腥两腥,佛也不嗔。一碗两碗,佛也不管,不知是也不是?’长老道:‘佛也不怪不嗔任你,岂不自家惭愧?皮囊有限,性命无穷,决不可差了念头!’道济不敢再言。正说话间,听得斋堂敲云板,侍者奉上饭来,长老就叫道济同吃,道济一面吃,一面看长老碗中,只有些粗糙面筋,黄酸韭菜,并无美食受用,不胜感激,遂口占四句道:



小黄碗内几星麸,半是酸韭半是瓠;

誓不出生违佛教,出生之后碗中无。



长老听了道:‘善哉!善哉!汝既晓得此种道理,又何生他想?’道济言:‘不瞒吾师说,晓是晓得,只是熬不过。’长老道,你来了几时?坐了几时?参悟了几时?便如此著急,岂不闻:



月白风清良夜何?静中思动意差讹;

雪山巢顶芦穿膝,铁杵成针石上磨。



道济听了道:‘弟子工夫尚浅,愿力未深,怎敢便生厌倦,不习勤劳。但弟子自拜师之后,并未曾蒙我师指教一话头,半句偈语,实使弟子日坐在糊涂桶中,岂不闷杀!’长老道:‘此虽是汝进道猛勇,但觉得太性急了些。也罢!也罢!可近前来。’道济只道有甚话头吩咐,忙忙地走到面前,不防长老兜脸的一掌,打了一跌道:‘自家来处尚不醒悟,倒向老僧寻去路,且打你个没记性!’那道济在地下,将眼睁了两睁,把头点了两点。忽然爬将起来,并不开口,紧照著长老胸前一头撞去,竟将长老撞翻,跌下禅椅来,迳自向外飞奔去了。长老高叫有贼、有贼。众僧听见长老叫喊,慌忙一齐走来问道:‘贼在那里?不知偷了些甚么东西?’长老道:‘并非是银钱,也不是物件偷去的,是那禅门大宝!’众僧道:‘偷去甚么大宝?是谁见了?’长老道:‘是老僧亲眼看见,不是别人,就是道济。’众僧道:‘既是道济,有何难处,待我等捉来,与长老取讨!’长老道:‘今日且休,待我明日自问他取讨罢。’众僧不知是何义理,大家恍恍惚惚的散去了。



却说这道济被长老一棒一喝,点醒了前因,不觉心地洒然,脱去下根,顿超上乘。自走出方丈室,便直入云堂中,叫道:‘妙妙妙!坐禅原来倒好耍子!’遂爬上禅床,向著上首的和尚一头撞去,道:‘这样坐禅妙不妙?’那知和尚慌了道:‘这是甚么规矩?’道济道:‘坐得不耐烦,耍耍何妨?’又看著次首的和尚也是一头撞去,道:‘这样坐禅妙不妙?’这个和尚急起来道:‘这是甚么道理?’道济道:‘坐得厌烦了,玩玩何碍?’满堂中众和尚看见道济这般模样,都说:‘道济你莫非疯了?’道济笑道:‘我不是疯,只怕你们倒是疯了。’那道济在禅床上口不住、手不住,就闹了一夜,监寺那里禁得住他,到次日众僧三三五五都来向长老说。长老暗想道:‘我看道济来见我,何等苦恼,被我点化几句,忽然如此快活,自是参悟出前因,故以游戏吐灵机。若不然,怎能够一旦活泼如此,我且去考证他一番,便知一切。’遂令侍者去撞钟擂鼓,聚集僧众。长老升坐法堂,先令大众宣念了一遍【净土咒】,见长老方宣布道:我有一偈,大众听著:



昨夜三更月甚明,有人晓得点头灯;

蓦然想起当年事,大道方把一坦平。



长老念罢,道:‘人生既有今世,自然有前世与后世。后世未来,不知作何境界,姑且勿论。前世乃过去风光,已曾经历,何可不知?汝大众虽然根器不同,却没有一个不从前世而来,不知汝大众中亦有灵光不昧,还记得当时之本来面目者否?’大众默然,无一人能答。



此时道济正在浴堂中洗浴,听得钟鼓响,连忙系了浴裤,穿上袈裟,奔入法堂。正值长老发问,并无一个人回答,道济随即上前长跪道:‘我师不必多疑,弟子睡在梦中,蒙师慈唤醒,已记得当时之事了。’长老道:‘你既记得,何不当人众之前,将底里发露了。’道济道:‘发露不难,只是老师不要嫌我粗鲁。’那道济就在法座前,头著地,脚向天,突然一个觔斗,正露出了当前的东西来。大众无不掩口而笑,长老反是欢欢喜喜的道:‘此真是佛家之种也。’竟下了法座回方丈室而去。



这些大众晓得甚么,看见道济颠颠痴痴,作此丑态,长老不加惩治,反羡叹不已,尽皆不平。那监寺和职事诸僧到方丈室来禀长老道:‘寺内设立清规,命大众持守。今道济佛前无礼,在师座前发狂,已犯佛门正法。今番若恕了他,后来何以惩治他人?望我师万勿姑息!’长老道:‘既如此,单子何在?’首座忙呈上单子,要长老批示。长老接了单子,对众僧道:‘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遂在单子后面批下十个字道:



‘禅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



长老批完,付与首座,首座接了,与众僧同看了,皆默默退去,没一个不私相埋怨。自此以后,竟称‘道济’做‘济颠’了。正是:



葫芦不易分真假,游戏应难辨是非。



毕竟不知济颠自此之后,做出许多甚么事来,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初坐禅床,手脚发麻,木板上,硬绷绷,看他呆坐好似一尊木偶像,有啥稀奇?一旦跌下,自个儿无法爬上来,如何自度?不若蹦蹦跳跳,来得快活些!



二、新秃头,正好打,打头好出头,疙瘩粒粒像个释迦佛。也许当初喜欢揭人疮疤,打破瓮底,泄尽了滓渣,如今佛头,才得留几个释迦!今人争得头破血流,摔得焦头烂额,也长不出一粒佛果,却因‘脑震荡’,往生西方了!



三、学道苦,又没酒肉饱肚腹,也无厚味口上糊,想到此,还是还俗好,做个凡夫俗子,酒色财气,一切正常,无人干涉,谁来过问?想修道,人批评,他讥笑!说什么赶不上时代,也没有时髦,吃穿都是老一套!道友!千万别学道济一时糊涂,差点往下掉!



四、幸祖宗有德,菩萨保佑,总算保住了道心。一日,不幸被长老打了一掌,跌了一跤,道:‘自家来处尚不醒悟,倒向老僧寻去路,且打你个没记性!’这一打,突然教我魂惊魄醒,晓得那里来,也该如何去!顺头撞得长老四脚朝天喊爹娘,哈哈!这种拜法是真道,爹娘生身恩难报,如今终于悟得本来面貌。长老道有贼,原来我是取得了恩师衣钵真法宝,好在他跌倒,否则不知何时才悟道!



五、长老问大众,谁记得当时之本来面目?大家无言以对,我已得宝,且将底牌掀开,原来是‘这一根法宝’!哈哈!莫怪道济不像样,众人之前耍命根,只因父母生我由此来,若不展示此道根,告知佛家真种子,枉叫世人作孽,将此善根变孽根了。生也由此,死也由此,悟得本来管道,水冲灵山,我佛下凡!(此句须悟,不可白读。)



六、道济无礼,众僧无知,岂知我隐藏了‘慧根’。丈二金刚摸光头,寻不著啥名堂!幸长老知我,批道:‘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我且道:‘生死事大,务必要斩草除根!’————断孽根,无生死。



第五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无执著拂棋西归



话说道济自翻筋斗,证出本来,那些大众不叫他道济,却都叫他做济颠了。这济颠竟将一个‘颠’字,认做本来面目,自此以后穿衣吃饭撒尿,都带著三分颠意。大家见他搅扰禅堂,都来禀告长老,长老只是安慰大众,绝不惩治。济颠越发任意,疯疯痴痴,无所不为。有时到冷泉亭上,引著一班孩子拨跌戏耍;有时到呼猿洞里呼出猿来,同在对翻筋斗;有时合著几个酒鬼,去上酒店唱山歌胡闹,再无一日安眠静坐。



忽一日,大众正在大殿献香花灯烛,替施主诵经,道济却吃得醉醺醺,手里托著一盘肉,走到佛面前,踏地坐下,口中唱一回山歌,又吃一回肉。监寺不胜愤怒喝道:‘这是佛殿庄严之地,况有施主在此斋供,您怎敢在此装疯搅扰,成何规矩?还不快快走开。’济颠嚷道:‘放屁!我吃肉唱歌,比施主斋供你们这班和尚,所念的经还利益许多,怎不逐他们倒来逐我?’监寺见逐他不动,欲禀长老,又因长老屡屡护短,谅来不听,无可奈何,只得转邀了施主,同找长老,对济颠搅乱佛堂之事,细细说了一遍。长老道:‘既是这样,待我唤他来训示一番。’遂命侍者将济颠唤至方丈室,说道:‘今日乃是此位施主,祈保母病平安的大道场,你为何不发慈悲,反打断众僧的功课,是何道理?’济颠道:‘这些和尚只会吃斋讨施主的钱,晓得什么做功德修道?弟子因见了施主诚心,故来唱一个山歌儿,代他祈福消灾,奈何那班和尚,反来逐我。’长老道:‘你唱的什么山歌,怎能祈安植福?’济颠道:‘弟子唱的是:‘你若肯向我吐真心,包管你旧病儿一时好。’’长老听了点点头儿,众僧正要再上前说话,不道那施主的家里人,慌慌张张的来报道:‘老太太的病已好,坐起在床,叫人快请官人回去哩!’施主听了又惊又喜。家人道:‘老太太睡梦中闻得一阵肉香味,不觉精神陡长,却似无病一般,竟坐了起来。’施主听了,看著济颠道:‘这等想起来,老师正是活佛,待我拜谢!’说还未了,济颠早一路筋斗溜出方丈室,不知那里去了。正是:



漫道真人不露踪,显然无奈是神通;

因愁耳目昭彰去,装瞎看人又作聋。



济颠经此一番,早有人将他的行事,传到十六厅朝官耳朵里去,那众官及太尉(官名)闻他的名儿,都与他往来。然而,他疯疯颠颠的行为,终日在顽蠢群中打游戏,这些俗眼人,又都被他瞒过了。



忽一日,长老在方丈室闲坐,那济颠手拿著一盏金灯,引著许多小孩子,敲著小锣,打著小鼓,乱哄哄地跟著济颠。济颠口里唱著山歌儿,一同舞进方丈室来。长老道:‘济颠!你怎么这等没正经,吵闹此清静禅堂,惹得大众说长道短,连累老僧受气。’济颠道:‘我师不可听信这般和尚胡言乱语说梦话,禅堂原是清净的,弟子何曾吵闹,今日是正月半元宵佳节,难逢难遇的,弟子恐辜负了好时光,故作乐耍戏,此乃人天一条大路,可来可去,与这班和尚有甚相干?却只管来寻事吵闹,望我师作主。’长老道:‘你们是是非非,我也不耐烦管。今日既是正月半,不可无一言虚度。’遂令侍者撞钟擂鼓,聚集众僧,都到法堂上焚香点烛,长老升座念道:大众听著!



正月半,是谁判?忽送一轮到银汉。闹处摸人头,静处著眼看。从来虚空没边岸,相呼相唤去来休。看取明年正月半?



长老念罢,正要下法堂,济颠忙上前道:‘我师且少待,弟子有数言续于后:



正月半,莫要算!一算便要立公案。两年为甚一年期,一般何作两般岸?

今年尚是好风光,只恐明年是彼岸?



长老遂令侍者将语录抄了,报告诸山,才下法座。大众不知其意,都拥著济颠来问,济颠一个筋斗,又溜出山门去了。



却说这远长老原是个大智慧的高僧,见济颠举动尽合禅机,自己的衣钵有传,故放下了心头,随缘度去。时光迅速,不觉过了一年,又值正月半,忽临安县知府来拜,长老忙请入方丈室相见毕。长老道:‘相公今日垂顾,不知为著何事?’知府道:‘并无别事,只因政务清闲,特来领禅师大教。’长老道:‘既是相公有此闲情,请同到冷泉亭上去下盘棋子何如?’知府道:‘知己忘言,手谈更妙!’二人遂携手同到冷泉亭上来。排下棋局,分开黑白,欣然下棋,一局尚未终,只见众侍者纷纷来报说:‘诸山各刹方丈中的长老都到了。’说未了,又有侍者来报道:‘佛殿上十六厅的朝官都来了。’长老惊问道:‘为何今日大众都来?’侍者道:‘想是去年正月半升法座时,曾有‘相呼相唤去来休,看取明年正月半’语录,抄报诸山,故众人认真起来,尽来相送。’长老笑道:‘我又不死,来做甚么?’侍者道:‘我师既尚欲慈悲度世,何不作一颂,打发大众回去?’长老想了一想道:‘既是众人都来了,怎好叫他回去!’就对知府道:‘相公请回吧!老僧不得奉陪了。’遂立起身来,将棋子拂了一地,口中念道:



一回残棋犹未了,又被彼岸请涅槃。



长老遂回方丈室洗了浴,换了洁净衣服,走到安乐堂禅椅坐下。此时诸山和尚,及一班人众,皆来拥著长老。长老叫人去寻济颠来,众人去寻了半晌,那里见济颠影儿。长老道:‘既寻他不见,也罢了。只是贫僧衣钵无人可传,必须他来方好!’众僧道:‘我师法旨留与济颠,谁敢不遵?’长老道:‘还有一事,下火亦必要济颠,不可违了。’说罢,遂合眼垂眉,坐化而去了。众僧正在悲痛,忽见长老养在冷泉亭后的那只金丝猿,急急忙忙地跑来,看著长老灵座,绕了三匝,哀鸣数声,立地而化,众僧尽皆惊异,方知这位长老道行不凡。但不见济颠回来,多议论纷纷,尽说长老待他甚厚,济颠却将长老待得甚薄,不知是甚缘故。只得合龛子,将长老盛在里面了。



守候了五七日,并不见济颠回来,大家等不得,将要抬龛子出殡,只见济颠一只脚穿著一只蒲鞋,一只手提著草鞋,口里啰哩啰哩地唱著,不知唱些什么?从冷泉亭走入寺来。众僧迎上前说道:‘你师父何等待你,今日圆寂了,亏你忍心,竟不来料理。大众等你不得,今日与师父出殡,专望你来下火,你千万不要又走了别处去。’济颠笑道:‘师父圆寂,有所不免,有什么料理用著我?若要我哭,我又不会,今日下火,那师父之命,我自然来的,何消你们空著急!’说得众人没能开口,那时众僧钟鼓喧天,经声动地,簇拥著龛子,抬到佛圆化局松柏亭下,解下扛索,请济颠下火,济颠乃手执火把道:大众听著:



师是我祖,我是师孙,著衣吃饭,尽感师恩。

临行一别,恩断义绝,火把在手,王法无亲。

咦!与君烧却臭皮囊,换取金刚不坏身。



念罢,举火烧著龛子,烈火腾腾,烧得舍利如雨。火光中忽现出远瞎堂长老,看著济颠道:‘济颠!济颠!颠虽由你,只不要颠倒了佛门的堂奥!’又对众人道:‘大众各宜保重。’说完化阵清风而去。众人看得分明,无不惊异。事毕,各各散去。



众人齐对济颠道:‘如今师父死了,禅门无主,你是师父传法的徒弟,须要正经些,替师父争口气。’济颠道:‘你见我那些儿不正经,要你们这般胡说?’众僧道:‘你是一个和尚,啰 哩啰 哩的唱山歌是正经么?’济颠道:‘水声鸟语,皆有妙音,何况山歌。难道不唱山歌,念念经儿就算正经?’众僧道:‘你是个佛家弟子,与猴犬同群,小儿作队,也是正经么?’济颠道:‘小儿全天机,狗子有佛性,不同他游戏,难道伴你们这班袈裟和尚胡混么?’众僧见他说的都是疯话,便都不开口。单是首座道:‘闲话都休说了,但是师父遗命,叫将衣钵交付与你,你须收去。’济颠道:‘师父衣钵,我久已收了,这些身外物件,要他何用?’首座道:‘这是师父严命,如何违得?你纵不要,也须作个著落。’济颠道:‘既是这等说,且抬将出来看。’首座遂叫侍者将盛衣钵的箱子龛子,都抬到面前放下。济颠道:‘既是老师父之物,凡在寺中的和尚都有分,须齐集了一同开看,方见公道。’首座道:‘这是师父遗命传与你的,你便收去罢了,何必又炫人耳目?’济颠道:‘你不要管,且叫众人同看明白,再作道理。’首座只得叫人撞钟擂鼓,将全寺大众聚将拢来,济颠遂将箱龛一齐打开,叫众僧同看,只见黄的是金,白的是银,放光的是珊瑚,吐彩的是美玉,艳丽的是袈裟,温软的是衲头,经儿典儿,是物皆存。钟儿磐儿,无般不有。众僧见了一个个眼中都放出火来,只碍著是老师父传与济颠的,不好开口来争,大家都瞪著眼睛看,那首座便对济颠道:‘济师兄,我有句话儿替你说,你且听著。’不知首座怎的说来,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自从现出本来面目后,大众皆呼我济颠,我也将这个‘颠’字认做本来面目,君可看‘颠’字也含真啊!从此颠来颠去,抹藏一些本性,免得落人嫉妒!



二、闲来无事做,冷泉亭上,引些孩儿嬉戏;呼猿洞里,唤出猿猴翻筋斗,一派天真,其乐无比。



三、施主母亲闻得肉香,不觉病好,哈哈!莫非肚里蛔虫作怪?济颠酒香、肉香只在养活肚里蛔虫,非我吃得!强辩!若说酒肉香,吞下三寸成何物?众生别误会了,你要吃尽管吃,但不要说是学济公!



四、只因是‘唱山歌,开迷窍;闻肉香,醒肚肠。’施主母亲果然病愈,从此济颠声名大噪,十六厅朝官皆愿与我往来,正是:



胡闹出名识贵官,疯狂游戏酒杯干;

人间欢乐无烦恼,到处结缘方便餐。



五、长老一言为定,正月半要走了,佛无戏言,只因他不惯游戏,才会如此认真。安乐堂椅上,长老授衣钵,还要我下火,真是‘留得青山在,那怕没柴烧!’一把火,烧得师徒情断;一把火,烧得虱死虫毙。但见舍利如雨,金光片片。人既成灰,留这些顽石啥用?若说可装做我佛眼珠,为何生前藏在骨头里不露?哈哈!老蚌生珠,晚来得子,也是和尚传宗接代的信物!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回 扫得开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旧再来



却说那首座对济颠说道:‘济颠兄!这些衣钵,原是老师父传与你的,你若收去,就不必说,若是不要,是存在常住(住持)里公用,还是派匀了,分与众僧?’济颠道:‘我却要他何用?常住自有,何消又存。既要送予众僧,谁耐烦去分他?不如尽他们抢了去,倒还爽快些。’那些众僧人听说一个‘抢’字,便一齐动手,你抢金子,我抢银子,打成一团。我拿袈裟,你拿衲头,搅成一块。不管谁是师父,谁是徒弟,直抢得爬起跌倒,争夺个不成体统。济颠哈哈大笑,只见抢得多的和尚,头顶上互相碰出一个个爆栗。那些和尚一时无心理会,只是乱抢,一刹时,抢得精光。济颠道:‘快活!快活!省得遗留在此,作师父的话柄。’又疯疯颠颠到处玩耍去了。



话说临安各寺有个例头,凡住持死了,过了数日,首座便要请诸山的僧众来‘会汤’(聚餐),互为商议另请长老住持之事。那一日灵隐首座请了各山僧众照例‘会汤’。提起济颠行事,那首座道:‘这济颠乃是远长老得意弟子,任他疯疯颠颠,再也不管。今不幸长老西归,这济颠心无忌惮,益发惛 得不成样子,倘请了新长老来,岂不连合寺的体面都坏了?敢求列位老师劝戒他一番,也是佛门中好事。’众僧道:‘这个使得,快叫人请了他来。’监寺叫人分头去寻,直寻到飞来峰牌楼下,方见他领许多小儿,在溪中摸鹅卵石头耍子。侍者叫道:‘今日首座请诸山僧众会汤,到处寻不到你。’济颠道:‘既是会汤,定然是请我吃酒,快去快去。’便别了众小儿,同侍者一径走入方丈室来,只见众僧团团空座著,并无酒肉。济颠哈哈大笑道:‘我看你这和尚是泥塑木雕般坐著,这方丈室竟弄成个子孙堂。’



众僧正要开口劝他,不道他疯疯颠颠的,开口便唐突人,反不好说得。还是首座道:‘你且莫疯,师父死了,你须与师父争口气才是。’济颠道:‘若要我与师父争气,把你这些不争气的和尚都赶了出去方好。’首座道:‘众僧奉佛法,日夕焚修,有何不好,你要赶逐?’济颠道:‘且莫说别事,只你们方才会汤吃酒,怎就不叫我一声,难道我不是有分的子孙?’首座道:‘非是不叫你,今日是寺中的正事,寻了你来,未免发疯搅乱,岂不误了我们的正经。’济颠道:‘看你这一般和尚,只会弄虚文,装假体面,做得甚么正事。长老才死得几日,就有许多话说,总是与你们冰炭不同炉,我去吧!让这座丛林,凭你们败落了罢。’遂走到云堂中,收拾了包袱,拿了禅杖,与诸山和尚拱一拱手道:‘暂别!暂别!’又走到师父骨塔边,拜了几拜,道:‘弟子且去再来!’拜罢,头也不回,大踏步走出了灵隐寺。次早,来到西湖上,过了六安桥,见天色已晚,就投净慈寺,借宿了一宵。



次早,到浙江亭上,乘了江船,取路回台州。一迳到母舅王安世家来。王家见了外甥,合家道喜。济颠先拜见了母舅,又与王全哥嫂都相见了,方才坐下。王安世问道:‘你在灵隐寺做了和尚,怎么身上弄得这般模样了!’济颠道:‘出家人随缘度日,要好做甚?’母舅道:‘不知你在寺中,怎么过日子?’济颠道:‘也不看经念佛,只是信口做几句歪诗,骗几碗酒吃,过得一日,便是一日。’母舅道:‘你既要吃酒,何不住在家中。’济颠道:‘家中酒虽好吃,只觉没禅味。’那母舅见他身上破碎,隔日就叫人做了几件新衣与他,济颠那里肯穿,只说旧衣裳穿得自在。惟有叫他吃酒,再不推辞。闲来便到天台诸寺去游赏,得意时随口就做些诗赋玩玩。



光阴易过,不觉已过一年,忽一日对母舅道:‘我在此耽搁已久,想著杭州风景,放他不下,我还是去看看。’母舅道:‘你说与那些寺僧不合,不如住在家里罢!’济颠道:‘这个使不得!’遂即吟四句道:



出家又在家,不如不开花;

一截做两截,是差是不差。



母舅、舅母晓得留他不住,只得收拾些盘缠,付与济颠。济颠笑道:‘出家人随缘过日子,要钱银何用?’遂别了母舅、舅母,并王全兄嫂,依旧是一个包裹,一条禅杖,乘了江船,行到浙江亭,上了岸,心里想道:‘我本是灵隐寺出身,若投别寺去,便不像模样。莫若仍回灵隐去,看这伙和尚如何待我?’算计定了,一径走到飞来峰,望著山门走入寺来。早有首座看见,叫道:‘济颠,你来了么?如今寺中请了昌长老住持甚是利害!不比你旧时的师父,需要小心。’济颠道:‘利害些好,便不怕你们欺侮我。’首座道:‘你不犯规,谁欺侮你!’遂同济颠到方丈室来拜见长老。



首座禀道:‘此僧乃先住持的徒弟————济颠,因游天台去了,今日才回。’昌长老道:‘莫不就是吃酒肉的济颠么?’济颠应道:‘正是弟子,昔日果然好吃几杯儿,如今酒肉都戒了。’昌长老道:‘既往不咎,如果戒了,可挂名字,收了度牒,去习功课。’济颠答应了。遂朝夕坐禅念经,有两个多月,并不出门。



不期时值残冬,下起一天大雪来,身上寒冷,走到厨房下来烤火,露出一双光腿。那负责火工心上看不过,说道:‘你师父留下许多衣裳与你,你倒叫众人抢去。如今这般大雪,还赤著两只光腿,却有谁来照顾你?’济颠道:‘冷倒不怕,只是熬了多时不吃酒,真个苦恼了。’火工见他说得伤心,便道:‘你若想吃酒,我倒有一瓶在此,请你吃也不打紧,但是恐怕长老晓得要责罚。’济颠道:‘难得阿哥好意,我躲在灶下暗吃一碗,长老如何得知。’火工见他真个可怜,遂取出酒来倒了与他一碗,济颠接上手,三两口便吃完了。赞道:‘好酒!好酒!赛过菩提甘露,怎的要再得一碗更好!’火工见他喉急,只得又倒了一碗与他,他擦擦嘴又干了,只嫌少。火工没法,只得又倒了一碗,济颠一连吃了三碗,还想要吃,火工忙将酒瓶藏过说道:‘这酒是久窖的,不能多吃,这三碗只怕你要醉了。如今雪停了,你倒不如瞒著长老,寺外去走走吧!’济颠道:‘说得有理。’遂悄悄走出寺来,刚离得山门几步,恰撞见飞来峰牌楼下的张公,迎著问道:‘闻你巳回寺,缘何好久不见?’济颠跺脚道:‘阿公!说不尽的苦!你知道我是散怠惯的,自台州回来,被长老管得一步也不许出门。今日天寒,感得火工好意,请我吃三碗酒,这是不够,故私自出来,寻个主人。’张公道:‘不如且到我家去吃三杯,再去寻别的,如何?’济颠道:‘阿公若肯请我,便是主人了,何必再寻?’大家说得笑了一回。走到飞来峰下,那张婆正在门前闲著,看见张公领了济颠来到,千万欢喜的道:‘和尚如何一向不见?请里面去坐!’张公道:‘闲话慢说,且快去收拾些酒来吃要紧。’张婆道:‘有有有!’忙到厨下去烧了两碗豆腐汤,暖出一壶酒,摆在桌上,叫儿孙倒酒与济颠张公两个对酌。济颠道:‘难得你一家都是好心,如何消受?’张婆道:‘菜实不堪,酒是自家做的,和尚只管来吃不妨。’济颠谢了,你一碗,我一碗,大家吃了十五六碗,济颠晓得有些醉意,叫声谢了,便要起身。张婆道:‘现今长老不许你吃酒,如今这般醉醺醺的回去,倘被长老责罚,连我们也不好看,倒不如在此过夜,待酒醒了再回去罢。’济颠道:‘阿婆说得是!’是夜就在张公家,同他儿子过了一夜。



次早起来,见天色晴了,想一想道:‘我回去一毫无事,多时不曾进城,许多朋友都生疏了,今日走去各家望望也好。’遂别了张公,一路往岳坟方向去,忽撞见王太尉要到天竺去,济颠就走到路心,拦住轿子道:‘太尉何往?’太尉看见是济颠,吩咐停轿,走下来相见了问道:‘下官甚是念你!为何多日不见?’济颠遂将回天台之事,细细说了一遍。太尉道:‘今日下官有事要往天竺去,不得同你回去,你明日可来我府中走一趟,下官准备在家候你。’济颠道:‘多谢!多谢!’太尉依旧乘轿而去。济颠遂进了钱塘门,一迳往岩桥河下沉提点家来,到了沈家,早有看门的出来,看见是济颠忙道:‘里面请坐!我家官人甚想念你,不期他昨日出门,今日尚未回来,请师父坐坐,待我去寻他同来。’济颠道:‘你去寻他,不如我去寻他。’正要转身,不期长空又飘下几点雪来,一时诗兴发作,遂讨笔砚在壁上,题了一首【临江仙】的词儿:



凛冽彤云生远浦,长空碎玉珊珊,梨花满月泛波澜,水深鳌背冷,方丈老僧寒。度口行人嗟此境,金山变作银山。琼楼玉殿水晶盘。王维称善画,下笔也应难。



题完了又想道,这等寒天大雪,他昨夜不归家,定然在漆器桥,小脚儿王鸨头家里歇宿,等我去寻他来。(按:王鸨头即沈提点之女友)遂离了沈家门口竟往漆器桥来,正是‘俯仰人天心不愧,任他酒色又何妨。’毕竟济颠到王鸨头家去,又做出甚么事来,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长老留下一烂摊子的旧衣服,给我做什么?衣钵随身在心库,众僧没有人天耳目,不识真货在底下,心外求佛夺法物,我也顺水人情,将长老留下这些古董废物,倾囊送给收破烂的师兄弟。看他们抢得头破血流,贪念还深呢!哈哈!正是:



师法非藏这里头,西来心印被俺偷;

布围堆内寻衣钵,撞破脑秃佛血流。



二、师父归去,我也暂别了灵隐寺,西湖甚是好风光,趁机溜跶一番。回到了旧时家,拜见母舅诉离情。唉!天地有情,人岂无情?只将此情化道情,面对我佛家,冷冰冰!铁打心肠,铜做金身,难怪他耐得住海枯石烂,胜过凡间几十年的肉体俗情!



母舅见我破破烂烂,叫人做几件新衣,吃一些酒,我答道:‘家酒无禅味,新衣不爽身。’原来是:



佛酒别有菩提味,

旧衣挡得风雨霜。



三、远瞎堂长老已去,换得昌长老,也当有一番新气象,果然我酒肉皆戒,二月不知肉味,倒觉得清净不少。无奈火工怜我大雪天,光腿脚,故请我喝一碗,只因这一碗,又把酒瘾发作,不可收拾。(世人切莫学我,不可试,一试便打破酒瓮了!)



四、又出寺门,在外结善缘,张公、张婆好酒款待,也推脱不掉,亦正合我的口味。虽说出家酒宜戒,为度众生权借用,且看:‘小解便还,一滴不留!’虽醉犹醒,实因佛体能耐,金刚不坏,否则早已病发身亡,众生无此体魄,莫学这种荒唐行径!



五、王太尉、沈提点,这些官儿不嫌济颠,亦喜同济颠寻酒吟诗,正是:



出家真出家,不被佛祖辖;

家家结善缘,个个识佛家。



第七回 色不迷情心愈定 酒难醉性道偏醒



却说济颠一直走到小脚儿王鸨头家来,见一娘子正站在门口,济颠问道:‘娘子,沈提点在你家里么?’娘子道:‘沈相公昨夜来的,方才起来,去洗浴了。你要会他,可到里面去坐一会儿等他。’济颠道:‘既是有来,我便进去等他一等。’遂一直的上了楼,到王鸨头房里一看,静悄悄的,王鸨头尚未起床,济颠走到床前,轻轻地揭开了暖帐,见那王鸨头仰睡著,正昏昏沉沈的梦魇。济颠在地板上,取起一双小绣鞋儿来,揭开了棉被,轻轻放在她阴部之上,遂折转身走下楼来,却正好碰著沈提点洗浴回来,便叫:‘济公!久不见你,甚是想念,今日却缘何到此?’济颠道:‘我自天台回来,特到你家问候,说你昨夜不曾回家,我猜定在这里,故此特来寻你。’沈提点道:‘来得好,且上楼共吃早饭。’



此时王鸨头巳经醒了,见阴部下放著一只绣鞋,正在那里究问娘子,见谁上来过?娘子道:‘无别人,必是这济颠和尚!’忽见沈提点同济颠走进来,王鸨头看著济颠笑道:‘好一个出家人,怎嫌疑也不避,这等无礼。’济颠道:‘并非僧家无礼,却有一段因缘。’王鸨头道:‘明是胡说,有甚因缘?’济颠道:‘你在梦中,曾见些甚么?’王鸨头道:‘我梦见一班恶少年,将我围住不放。’济颠道:‘后来怎么了?’王鸨头道:‘我偶将眼一开,就不见了。’济颠道:‘这岂不是一段因缘?’遂握纸笔写出一首,【临江仙】的词儿来道:



蝶恋花枝应已倦,睡来春梦昏昏。衣衫卸下不随身,娇姿生柳祟,唐突任花神。故把绣鞋遮洞口,莫教觉后生嗔。非干和尚假温存,断出生死路,了却是反闸。



沈提点听了大笑:‘原来是这段因缘,点醒了你一场春梦,还不快将酒来酬谢济颠美意。’正说间,娘子托了三碗点冻酒来,每人一碗,济颠吃了道:‘酒倒好,只是一碗不济事。’王鸨头道:‘这一碗我不吃,索性你吃了罢。’济颠拿起来又吃了。娘子又搬上饭来,三个人同吃了,济颠叫一声:‘多谢!多谢!’就要别去,沈提点道:‘有空时,千万要到我家来走走,我有好酒请你。’说罢互别。



济颠想著王太尉约我今日去,且去走一遭。就一迳从清河坊走来,行到升阳馆酒褛前,忽见对面一个豆腐酒店,吃酒的人,甚是热闹。又见天上将飘雪花下来。因想道:‘我方才只吃得两碗酒,当得甚事,不如在这店中,买几碗吃了再去。’遂走进店中,捡一个座头坐下。酒保来问道:‘师父吃多少?’济颠道:‘随便拿来,我且胡乱吃些。’酒保摆上四碟小菜,一盘豆腐,一壶酒,一副碗筷。济颠也不问好歹,倒起来便吃。须臾之间,吃完了一壶。觉得又香又甜,酒保再拿一壶来,又吃完了,再叫去拿。酒保道:‘我家的酒味道虽好,酒性甚浓,凭你好量,也只可吃两壶,再多就要醉了。’济颠道:‘吃酒不图醉,吃他做甚?不要管它,快去取来。’酒保拗他不过,只得一瓶一瓶,又送了两壶进来,济颠尽兴吃完,立起身要回去,怎奈身边实无半文,一只眼睛只望著门前,等个施主,等了半日,并没个相识的走过,酒保又来催会钞,济颠没法,只得说道:‘我不曾带钱来,容我暂赊再送来罢。’酒保道:‘这和尚好没道理,吃酒时一瓶不罢,两瓶不休,迟了些就发言语,要会起钞来,就放出赊的屁来!’济颠道:‘我是灵隐寺的僧人,认得我的人多,略等一等,少不得有人来代我还你。你再不放心,便随我去取钱何如?’酒保道:‘我店中生意忙,那有许多工夫?倒不如爽直些,脱下这破长袍来当了,省些口舌。’济颠道:‘我是落汤馄饨,只有这片皮包著,如何脱得下来?’两人正在门口拖扯,不期对门升阳馆楼上,早有一个官人看见,便叫跟随的道:‘你去看那酒保扯住的和尚,好似济公,可请了他来。’那跟随的忙到对门一看,果是济颠,忙道:‘官人请你。’济颠见有人请,才定了心对酒保道:‘如何?我说认得我的人多,自有人来替我还钱,快随我来。’酒保无奈,同到对门楼上来,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沈提点的兄弟————沈五官同著沈提点两个。济颠道:‘你们在此吃得快活,我却被酒保逼得好苦。若再迟些,我这片黄皮,已被他剥去了。’两个听了,都大笑起来。沈五官吩咐家人,付钱打发了酒保。济颠道:‘多谢哥哥,替我解了这个结。’沈五官道:‘雪天无事,到此赏玩,正苦没人陪吃,你来得恰好,可放出量来痛饮一回。’济颠道:‘酒倒要吃,只因被他拖扯这一番,觉得没兴趣,我且做诗解嘲。’遂信口吟道:



见酒垂涎便去吞,何曾想到没分文;

若非撞见庞居士,扯来拖去怎脱身?



二人听了大笑道:‘解嘲得甚妙,但不知此时,还想酒吃么?’济颠道:‘这样天寒,怎不想吃。’又朗吟四句道:



非余苦苦好黄汤,无奈筛来触鼻香;

若不百川作鲸吸,如何润得此枯肠?



沈五官道:‘你说鲸吞百川,皆是大话;及到吃酒时,也只平常。’济颠道:‘这是古人限定的,贫僧如何敢多饮?’又朗吟四句道:



曾闻昔日李青莲,斗酒完时诗百篇;

贫僧方吟两三首,如何敢在酒家眠?



两人听了又大笑道:‘这等算起酒来,量倒被做诗拘束小了。我们如今不要你做诗,只是吃酒,不知你还吃得多少?’济颠道:‘吃酒有甚么底止!’又吟四句道:



从来酒量无人管,好似穷坑填不满;

若同毕桌卧缸边,一碗一碗复一碗。



沈五官见济颠有些醉意,私下同沈提点算计道:‘这和尚酒是性命了,不知他色上如何?今日我们也试他一试看。’便叫值班的,去唤了三个姑娘来陪酒,每人身边坐一个。沈五官道:‘济公!我见你虽吃酒,又做诗,总是孤身冷静。今特请这位小娘子来陪你,你道好么?’济颠连道:‘好好好!’遂又朗吟四句道:



不是贪杯并宿娼,风流和尚岂寻常;

袈裟本是梅檀气,今日新沾兰麝香。



沈五官见济颠同妓坐著,全无厌恶之心。因戏对济颠道:‘这里是酒楼,不比人家。济颠便同这位娘子,房里去乐一乐也无妨。’沈提点又怂恿道:‘济公既勇于诗酒,又何怯于此?’济颠笑一笑说道:‘我是肯了,只怕还有不肯的在。’又朗吟四句道:



燕语莺声非不妍,柳腰花貌实堪怜;

几回欲逐偷香蝶,怎耐我心似铁坚。



沈五官道:‘好佳作!济师虽是如此,阴阳交媾,是人生不免的,出家人也该尝一尝滋味。’济颠也不复辩,又朗吟四句道:



昔我爹娘作此态,生我这个臭皮袋;

我心不比父母心,除却黄汤总不爱。



济颠吟罢,大家欢笑,叫人重烫热酒,说说笑笑,直吃到天晚,方才起身。沈提点先回去。沈五官打发陪酒的,对济颠道:‘今日晚了,你回寺不及,我同你到一个好处宿罢。’此时济颠醉了,糊涂答应。沈五官叫从人扶著他,一迳到新街上,刘鸨头家来。虔婆婆见著沈五官,十分欢喜,又问道:‘官人如何带著醉和尚来?’沈五官道:‘晚了回寺不及,故同来借宿,你若不嫌他是和尚,便叫别人陪他好了。’虔婆婆笑道:‘这个何妨。’便唤出两个姑娘来相见,并安排酒肴。沈五官道:‘我们已醉,不消得了。’虔婆吩咐大姐同济颠去睡,二姐陪五官去睡不提。



却说大姐见济颠醉了,闭目合眼,坐在堂中椅子上不动。只得上前笑嘻嘻的叫道:‘醉和尚!快到房中去睡了罢!’济颠只是糊糊涂涂的,大姐叫了半晌不动,只得用手去搀扶起来,慢慢的扶入房中去,济颠仍然不醒,大姐设法,只得又将他扶到床上去。济颠也坐不定,竟连衣睡倒,大姐见他醉倒不堪,遂扯他起来,替他解带子、脱衣裳,推来扯去,不一时早把济颠的酒弄醒了,睁开眼来,见是一个妓女在身边,替他脱衣服,叫一声:‘哎唷!这是那里?’大姐笑道:‘这是我的卧房,是沈五官送你来的,你醉了叫我费这许多力气,快快脱了,好同睡!’济颠著了急道:‘罪过!罪过!’慌慌地立起身来,开了房门,往外就走,大姐讨了个没趣,只得自去睡了。那济颠走出房门听一听,外面才打二更,欲要开门走出,恐被巡更的误为小偷而被捉住,忽看见春台旁边,有个大火箱,伸手摸一摸,余火未烬,还有些暖气,便爬了上去,放倒头睡了。到了五更后,听见朝天门钟响,忙爬起来,推窗一看,月落星稀,东方早已发白;想起夜来之事,不禁大笑,看见桌上有现成的纸笔,遂题一绝道:



床上风流床上缘,为何苦得口头禅;

昨宵戏就君圈套,白给虔婆五贯钱。



题毕,举眼看见桌上还放著昨夜取进来未曾吃的一壶酒,就移到面前,闻一闻,馨香触鼻,早打动了他的酒兴,也不怕冷,竟对著壶嘴,一吸一吸的吃个干净,自觉好笑,又题一绝道:



从来诸事不相关,独有香醪真个贪;

清早若无三碗酒,怎禁门外朔风寒。



济颠题毕,遂拽开大门,一迳去了。虔婆听得门响,急得忙起来,到内堂一看,只见台上一壶酒,只剩了空壶,惟留下一幅字纸,不知何故。走到房里去看,和尚也不见,大姐独自个睡著,尚不曾醒,虔婆叫醒了,问她夜来之事,大姐道:‘那和尚醉得不堪,故我将错就错,替他脱衣裳,勾引他上床,谁想他醒了,竟跑出房去,倒叫我羞答答的不好开口,不知他后来便怎混过这一夜。’话正说完,沈五官也起身,同了二姐来看济颠,问知这些缘故,又看了所题二首,啧啧的赞道:‘德行好!此方不枉做了出家人,怪不得十六厅朝官,多敬重他,真个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沈五官亦辞别出门,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王鸨头家中,开个妓女院,济颠亦到此地寻花问柳乎?出家人为度沉迷,故不避嫌,现嫖客身,逛花园,找道根!(因有不少道根栽在风花园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些自鸣清高者,不去屠场度屠夫,却往官府拍马屁,真是度个屁儿!)



二、取个绣鞋,置在王鸨头阴部上,这太唐突!哈哈!出家人手妄动,想非礼?非也!非也!这块臭皮肉,害死多少人?我今以绣鞋遮去是反闸,断绝生死路,莫叫她阴沟翻船,淹没无数菩提种子!



三、大醉需酒三千瓶,小僧却未带分文,喝酒不必付钱,正个‘白吃白喝’,喝得施主高兴,喝得施主爽快!这也要颠僧有本领!当今世上僧家到府上化个半缘,施主便嘀嘀咕咕,不甘愿!这都是平日少来结善缘,如今要钱,才看到这些陌僧(生)面,难怪你们不值钱!



四、沈五官、沈提点,酒楼喝酒吟诗,兴致勃勃,齐道:‘济颠酒量是够了,想试试他色行如何?’故招妓前来陪酒,真个不像样?又到了刘鸨头家来,施主们特安排了济颠一餐美色,济公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香不若酒香,美色不饱,色后更饿,不可不可!’果然‘色迷禅心定,酒醉性偏醒。’未落人话柄,污了佛门根基,留此真种,续佛慧命吧!正是:



色里回魂还真我,酒中醒觉佛吹风;

颠颠倒倒逍遥相,正正端端证大雄。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回 施绫绢乞儿受恩 化盐菜济公被逐



却说济颠在刘鸨头家住了一夜,不像模样,故起个早,踏著冻,走出了清波门。思量身上又寒,肚里又饥,不若到王太尉家去,讨顿早饭吃了再算计。遂一迳往著万松岭一路走来。打从陈太尉府前走过,那门公见了,就邀住了,说:‘师父那里去了?我家老爷甚是想你,且进来坐坐!’慌忙进去通报了。太尉走出厅上,请济颠相见,济颠忙上前问讯。太尉道:‘如何久不相见?’济颠道:‘自从远先师西归,受不过众和尚的气,回天台去了年余。回来就想来探望太尉,又被新长老拘束得紧。三日前,承火工的好意,私下与我吃了三碗酒,吃得兴动,故此瞒了长老,私自出来了两日,今日就来看看太尉。’太尉道:‘你空心出来,必定肚饿了,叫取汤来。’济颠道:‘贫僧汤倒不吃。’太尉笑道:‘不要吃汤,想是要吃酒了。’遂叫值班的准备了许多酒肴端出来。



济颠也不客气,遂大口大嚼,一连吃了十五六碗酒,道:‘够了,够了!且别太尉,我要回寺去。’太尉道:‘你腹中虽然饱了,我看你身上穿的这件长袍,又赤条条的露著两只光腿,岂不怕冷?’济颠道:‘泠是泠,但这个臭皮袋,没甚要紧,且自由他。’太尉道:‘你虽然如此说,我倒替你看不过,我今送你一疋绫子,一个官绢,一两银子,做裁缝钱,你去做件衣服穿穿。’济颠道:‘一个穷和尚穿著绫绢衣服,甚不相宜,但太尉的一番好意,不好退,只得领受了。’太尉叫人取出来,付与济颠。济颠道:‘贫僧受了太尉这等厚爱,何以报答?也罢!府上明年上冬,有一场大灾,我替你消了罢!’并向太尉讨出一个香盒并纸笔来,在纸上不知写些甚么,放入盒内,封盖好了,亲自付与太尉道:‘可将此盒供在佛座之前,倘明年有灾时,可开来看,照字而行,包管平安。’此时太尉也还似信不信,不期到了明年上冬,太尉忽染一个痈背,大如茶瓯,痛不可忍,百医不效,忽想起济颠封的香盒来,忙取出开看,却正是一个医背药方。那太尉如法医治,便立见功效,方知济颠是个神僧,此是后话不提。



却说济颠得了绫绢银两,拜别了太尉,出门正要回寺,才走下万松岭,看见五六个乞儿,冻倒在那里,号寒泣冷,济颠甚是不忍,道:‘苦恼了!苦恼了!人都怕我身上寒冷,谁知又有寒冷过我的?可怜!可怜!’遂走近前问道:‘你们冻倒在此,可要人周济么?’众乞儿听见‘周济’二字,都拼命爬起来,看时,却是个穷和尚,身上褴褴褛褛,也同我们差不多的人儿,叹了一口气,又都睡倒。济颠道:‘我问你们要周济不要,怎的看我一看,不吭一声,又睡倒了?’众乞儿道:‘我们饥寒如此,怎不望人周济?我看你这和尚,穷得与我们也差不多,说甚么大话!’济颠道:‘难怪你们冻得这般样儿,原来一味的欺人。我虽是个穷和尚,却有那财主的货物在此。’遂向怀中,取出绫子官绢,袖子里摸出一两银子,拿在手中道:‘这不是吗?’众乞儿见了,眼睛都亮了起来,便都不怕寒冷,一伙爬起了,围著济颠道:‘老师父!你身上单薄薄的,难道不留些自己做衣穿,都舍与我们吗?’济颠道:‘我若自要做衣穿,又叫你们做甚么?但是这绫绢,你们不合用,可拿到城里市上去换些布匹,分匀了做衣裳方好。’说罢,将绫绢银两,一齐付与众乞儿,自己迳回灵隐寺去了。众乞儿欢欢喜喜,俱道是活佛出现,救度众生,急忙入城去换布不提。



却说那济颠回寺,刚进得山门,就看见了首座问道:‘你连日不见,长老甚是查问,你却在何处?’济颠道:‘我被长老拘束得苦了,熬不过,故走出寺去游玩。不瞒你说,我连日在升阳馆吃酒,新街里宿娼。’首座大怒道:‘罢了!罢了!一个和尚,吃酒已是犯戒,怎么又去宿娼?快到方丈室去,与长老说个明白,省得后来连累我!’就一把把济颠拖进方丈室来,禀上长老道:‘济颠不守禅规,私自逃出寺去,饮酒宿娼,理当责惩!’长老问济颠道:‘你果有此事么?’济颠道:‘不过一时游戏,怎的没有?’长老道:‘别事可游戏,宿娼如何也游戏得!’即命侍者打他二十板,侍者领命,将济颠拖翻在地,脱去长袍,不期济颠未穿裤子,将身子一扭,早露出前面那个东西来,引得众僧掩口而笑。长老看见,遂即问首座道:‘这厮出家弟子,怎如此无礼,一些规矩也不知?’首座道:‘这都是远先师护短,道他疯颠,纵容惯了,因此一味放肆。’长老道:‘他既疯颠,打他亦无益,且放他起来,饶他去罢!’济颠得放,跳起身来,走出方丈室,哈哈大笑道:‘你们这般恶和尚,拖我去见长老,指望长老打我。长老有情,却是不打我,只觉拖得没趣!你若是个好汉,须替我跌三跤。’众僧道:‘你是个疯子,谁来保你!’济颠道:‘你这般和尚,只会说乱嘴,今却又怕我!’自此益发疯疯颠颠,在寺搅乱。



众寺僧都纷纷来与长老算计,要逐他出寺。长老道:‘他虽疯颠,却是先师传钵的徒弟,怎好无端逐他。’监寺道:‘我有一计,使他自己安身不得,如何?’长老问:‘甚么计策?’监寺道:‘先年寺中原有个盐菜化主,每日化缘来供给公用,因这个职事,最难料理,无人能承当,故此废了。长老何不委他做一个化主,叫他日日去化缘,他若化不来,自然怕羞,没嘴脸回寺了。’长老道:‘此计甚妙,只恐他不肯承当。’监寺道:‘这个不难,他最贪酒,只消请他吃个快恬,再无不承当之理。’长老遂请众僧备酒,一面叫侍者寻了道济来,济颠走入方丈室,见了长老。长老道:‘众僧买酒在此请你。’济颠道:‘众僧与我都是冤家,今日为何肯发此菩提心请我?必有缘故,求长老说明其因,我才好吃。’长老道:‘我初到此住持,不晓得前边的事体,众僧俱说先年寺中原有个盐菜化主,化缘来供给,近来无人,故此常住淡薄。今欲仍旧立一化主,十方去化缘,要你写一疏文,因此买酒请你。’济颠道:‘这个不难,乐得吃的,吃得快活,文章做得快当!’长老道:‘既是请你,自然尽你吃!’遂令行童取出酒食,摆在他面前,放下一只大碗,济颠大笑道:‘每日瞒著长老,只觉得不畅,今日长老请我,才吃得快活!’拿起碗来,一上手吃了二三十碗,还不肯住手。长老道:‘酒虽吃,疏文也要做,休得醉了误事。’济颠道:‘不难!不难!快取笔砚来,待我做了再吃罢!’侍者即摆上文房四宝,推开册子,浓浓磨起墨来,济颠也不思索,提起笔来写道:



‘伏以世人所急,最是饥寒;性命相关,无非衣食。有一丝挂体,尚可经年;无数粒充肠,难挨半日。若无施主慈悲,五脏庙便东塌西倒。倘乏檀越慷慨,方寸地必吞饥忍饿。持斋淡薄,但求些碱味尝尝;念佛饥肠,只望些酸菜吃吃。欲休难忍,要买无钱。用是敬持短疏,遍叩高门;不求施舍衣粮,但只化些碱菜。若肯随缘,虽黄叶亦是菩提;倘能喜舍,纵苦水莫非甘露。莫道有限篱蔬,不成善果;要知无边海水,尽是福田。倘念和尚苦恼子,早发宰官欢喜心。总算一日三十贯财,供入常住;远看去,终须有无量福,遍满十方。非是妄言,须当著力!谨疏。’



济颠写完呈上,长老看了,喝釆道:‘妙文!妙文!’叫行童再取酒来倒,济颠心下快活,又吃了十来碗。



正在高兴当儿,长老道:‘你这疏文,实是做得有些奥妙。今一客不烦二主,更请你做个化主罢!’济颠道:‘我是疯子,如何做得化主?’监寺介面道:‘济师兄,长老托你,你却休要推辞,你认得十六厅朝官,十八行财主,莫说一日八贯,便是八十贯,也化得出来。’济颠道:‘我认得朝官财主,原只好骗他些酒吃吃,如何化得动银钱?’长老道:‘你且胡乱化半年三个月,我再找人代你罢!’济颠此时已吃得醺醺然,便道:‘我吃了你们的酒,料推不过,就做个化主罢!’长老大喜,便叫起点香花灯烛,铺下红毯,请济颠受长老三拜。济颠取了【化缘册】,走出方丈室来,暗暗道:‘此番举动,明明是做成圈套,想逐我出寺,不如取了度牒,往别处去罢!’遂回方丈室,禀上长老道:‘既做化主,不免要各处去化,若无度牒,人只道我是个野和尚,谁肯施舍?’长老道:‘这也想得是。’即令监寺取出度牒来,交与济颠收了,济颠见天色已晚,遂到禅堂里去睡了一夜。正是:



朝夕焚修求佛度,佛在当面识不破;

非是禅心荆棘多,总为贪嗔生嫉妒。



毕竟不知济颠明日出寺,端的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陈太尉见我肚饱衣冷,特送几匝绫绢,一两银子。钱财身外物,越少越好。(身内物则越多越好,难怪好酒海量装,不过,这仅补充水份而已。当时没有可口可乐或黑松汽水的关系,否则老僧也不会被看成酒和尚了!)只因还有些小济公(小乞儿)需要我帮助,故也借花献佛,将陈太尉的赠物收了下来。



二、回寺后,我自招道:‘连连在升阳楼吃酒,新街宿娼!’群僧惊动,且要长老鞭打,不意我又露出本来面目,却是‘清净一根’,气得他们六根震动,头昏脑胀,无明火发。为了考考他们,佯狂装疯,搞得群僧激荡,忘了‘如如不动’的宝训,须悟世事与我何干?正是:



古来寺庙是非多,满腹人非忘弥陀;

道短说长腐烂舌,岂知海静自无波。



三、不知道济是真佛种,搞得佛地生魔,害群僧们坐立不安,想个计儿逐我,叫我做‘盐菜化主’,好替他们化盐菜、充肚皮,我一时也昏了,一口答应,不过先得酒吃,才写个疏文好让众生发善心。说穿了,还不是想叫人送点米菜银钱,打动众生的吝心!若说骗吃骗喝,实不好听,且道化缘供养僧人,好为施主造功造德,倒也皆大欢喜,各乐各的!



四、要化缘,且得出寺去。出寺找饭吃?非也,藉此糊口度众生!群僧逐我!大计已成,我也喜得顺理成章,可以大大方方走出寺去,两皆欢喜!



第九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



却说济颠过了一夜,到了次日,走出山门,一路里寻思道:‘这伙和尚合成圈套,逐我出寺门,我想勉强住在这里,也无甚风光。那净慈寺德辉长老,平素与我契合,若去投他,必然留我。’打定了主意,遂一迳往净慈寺来。入见长老问讯,长老便问:‘济公何来?’济颠道:‘弟子的苦一时说不尽,那灵隐寺众和尚,与弟子不合,都想要逐我出来,昨日将我灌醉了,要我做盐菜化主。弟子一时失口应承,我今日无面目再回寺去,只得来投长老,望长老慈悲留我。’长老道:‘留是怎不留你,但你是灵隐寺的子孙,未曾讲明,昌长老面上恐不好看,待我明日写一柬去劝他,他若有甚意见,那时留你,便两家都没话说了。’济颠道:‘我师见解极是!’当晚济颠就留在方丈室中暂时歇下。次早写了一封书,差一个传使送到灵隐寺,面见昌长老呈上。昌长老拆开一看,只见上写道:



南屏山净慈寺住持弟比丘德辉稽首,师兄昌公法座前:



即今新篁渐长,绿树成荫,恭惟道体安亨,禅规倍增清福,不胜庆幸!



兹启者:散僧道济,昨到敝寺,言蒙师慈差作盐菜化主,醉时应允,醒却难行,避于侧室,无面回还,特奉简板,伏望慈念,此僧素多酒症,时发颠狂,收回前命,责其后修,倘觑薄面,恕其愚蒙,明日自当送上。



昌长老大怒道:‘道济既自无能,怎敢受我三拜?这等无礼,我寺里决不用他!’就在简板后批著八个字道:



‘似此颠僧,无劳送至。’



遂将原书付与传使带回,禀知长老,长老大怒道:‘这昌长老可恶!我又不属你管,怎这等无礼,他既如此拒绝,我当收你在此。只要与我争气,就升你做个书记僧,一切榜文、疏文均要你做。’济颠一一应允,谢了长老。长老自去选佛场坐禅念经,相安无事。



过了月余,济颠忽一日步出山门,信脚走到长桥底下,只见卖面果的王公,在门前擂豆,抬头看见了济颠,叫声:‘济公,为何多时不见?’济颠道:‘说来话长,如今却喜得被灵隐寺赶到净慈寺来,与你是邻舍了。’王公道:‘门前却好,我此时买卖,做也没甚事,同你下盘棋耍耍何如?’济颠道:‘使得使得,赢了你将一盘面果儿请我,我输了,我光头上让你凿一个栗果何如?’王公大笑道:‘好!好!’就托出条凳子来,放在门前,取出棋子,一连下了五六盘,济颠却输了一盘。王公道:‘出家人怎好凿你的爆栗,只替我写一面招牌罢!’济颠道:‘不是诈你,我无酒吃,写得不好。’王公道:‘要吃酒不打紧!’就叫对门家酒店里,烫将酒来,济颠一动手,便是十五六碗,才问道:‘你要写甚招牌?’王公拿出一副纸来道:‘就是卖面果儿的。’济颠提起笔来,写下十个大字道:



王家清油细,豆大面果儿。



王公自贴了这个招牌,生意日兴一日,后事不提。却说济颠别了王公,趁著酒兴,一迳走到万松岭来望毛太尉,毛太尉接见问道:‘为何许久不来?’济颠道:‘一言难尽,被灵隐寺逐出,今在净慈寺做了书记,终日忙碌,故不得工夫来看太尉。’太尉道:‘今日天色热,闲是无聊,你来恰好,且同你到竹园中乘凉吃酒去。’济颠道:‘蒙太尉盛情,济颠也不敢推辞。’毛太尉听了笑将起来。两人到了竹园,风景称心,你一杯,我一杯,直吃到日暮方罢。毛太尉就留济颠在府中住了,一连盘桓了六七日,济颠方辞了毛太尉,又去望陈太尉。太尉接了进去相见道:‘闻你在毛太尉家,正怪你不来,今既来了,也要留你五七日,才放你去。’济颠笑道:‘只要有酒吃,便住一年又何妨?’太尉道:‘别的还少,酒是只怕你吃不尽。’二人说说笑笑,早巳排上酒来二人对吃,直到醉了方歇,醒了又吃,略缠缠就是三四日。济颠猛想起道:‘长老把我当个人看待,我私自出来了这十余日,他心上岂不嗔怪!’遂苦苦辞了陈太尉,急急回寺。



刚刚到长桥边,早遇著寺里的火工来寻,埋怨道:‘你那里去了这半月?把长老十分苦恼,累我们那里都找不到,快去见长老,省得他心焦!’济颠听了,急急走入方丈室,跪在长老面前道:‘弟子放荡几日了,诚然有罪,望我师慈悲饶恕。’长老道:‘我怎样嘱付你,你为何一些儿也不改前非?且说你这几日在于何处,莫非又涉邪淫?’济颠道:‘弟子怎敢复堕前愆,只因多时不曾出门,把相识多疏了。故到万松岭,蒙毛太尉好情,留住了六七日,又承陈太尉美意,又留住四五日,故此耽搁了。’长老道:‘胡说,他们是朝廷显官,你怎能与他往来,既这般敬重你,前日檀板头叫你做盐菜化主,你何又辞他做不得?’济颠道:‘盐菜化主有甚做不得?只是不服气化来与这伙和尚吃!若像长老这等相爱,休说盐菜,一日便要十个猪,也化得到!’长老道:‘你且休要夸口,我这寺中原有个寿山福海藏殿,如今倒坏了。若得三千贯钱,便能起造,你能化么?’济颠道:‘不是弟子夸口说,若三千贯,只消三日便完,但是须要请我一醉!’长老大笑道:‘你既有本事三日内化出三千贯钱,理该请你!’即命监寺去备办酒食,长老亲陪济颠吃酒,这济颠一碗不罢,二碗不休,直吃得大醉。长老道:‘今日该开缘簿,但你醉了,明日写罢!’济颠道:‘师父不知弟子与李太白一般,酒越多文越好。’遂叫行童取过笔砚,并【化缘簿】来,磨得墨浓,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伏以佛日永辉,法轮常转。惟永辉虽中天者,有时而暂息;赖常转故,依地者,无旧不重新。



窃见南屏山净慈寺,承东土之禅宗,禀西湖之灵秀,从来殿阁轩昂,增巍峨气象,况是门墙高峻,启轮奂风光。近因藏殿倾颓,无处存寿山福海,是以空门寥落,全不见财主贵人。



因思法轮不转,食轮怎得流通?倘能佛日生辉,僧日自然好度。弘兹愿力,仰伏慈悲。施恩须是大圣人,计工必得三千贯。舍得欢喜,人天踊跃;成之容易,今古仰瞻。有灵在上,感必通能;无漏随身,施还自受。莫道非诚,此心可信;休言是诳,我佛证盟。募缘化主书记僧——道济谨疏。



济颠写完,长老见句句皆有禅机,不胜大喜,又叫侍者倒酒与他吃,济颠吃得大醉,方去睡了。



次早起来,就到方丈室中来见长老道:‘弟子今日出门去化缘,包管三日内化完,我师须要宽心,不可听旁人的闲话。’长老道:‘此乃佛门的善事,只要你诚心去化缘,便宽限几日也不妨。’济颠道:‘不妨!不妨!只要三日!’竟拿了缘簿走出了寺门,一迳投万松岭毛太尉府中来。毛太尉道:‘济公为何来得这么早?’济颠道:‘因有一心事睡不著,故起早来求太尉。’太尉道:‘你有甚事求我,却起得这样早来?’济颠道:‘敝寺向来原有一寿山福海的藏殿,不意年久倾颓,今长老发心重造,委我募化三千贯钱,想我是个疯颠和尚,那里去化?故特来求太尉。’遂将缘簿呈上,太尉道:‘我虽是个朝官,那里有三千贯闲钱做布施,你既来化,我只好随多少助你几十贯罢!’济颠道:‘几十贯成不得事,望太尉一力完成!’太尉道:‘既你如此说,且稍缓一两个月,待下官凑集。’济颠道:‘长老限我三日内便要,怎缓得一两个月的话?’太尉见逼紧了,就笑将起来道:‘你真是个疯子,三千贯钱如何一时便有?’济颠道:‘怎说没有?太尉只收了缘簿,包你就有。’遂将缘簿丢在桌上,翻身便走。太尉忙叫人赶上,将缘簿交还他,济颠接了,又丢在厅上地下道:‘又不要你的,怎这等悭吝?’说完,竟一直出走去了。太尉拾起缘簿,再叫人追赶,已不知去向矣。太尉吩咐门上,今后休放济颠疯子进来,省得缠扰。不知济颠怎化得三千贯钱来,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佛性。灵隐寺僧既然设计逐我出寺,换个环境,也是好事。我佛在心,岂住佛寺?故游山玩水,一迳往净慈寺来,德辉长老有福了!



二、出家闲性惯了,悟不了什么大道。德辉长老因我到来,且又溜出去喝得醉烂,惹得他烦恼丛生,哈哈!正是:



烦恼即菩提,学生出考题;

老师添慧智,佛性无高低。



三、灵隐寺的盐菜化主做不成,原来是净慈寺的寿山福海藏殿要我募建,故写了一道【募缘疏文】,文情并茂,感动了善男信女。狂言三千贯钱三日募成,喜得为师热酒相赠。读此疏文,即知是一篇禅机妙训,世人不可走马看花,一眼溜过,且多读几次,且看花在微笑时的真容。



四、想化毛太尉三千贯钱,三日为限,害太尉著急了,钱从哪里来?世人啊!为善不要说无钱,一旦病时用万千,此时,怎不说无钱?无钱命休了。此事只待毛太尉转手,不劳分文,诚心一片就够了!



第十回 显神通太后施钱 转轮回蛤蟆下火



话说济颠将【化缘簿】丢与毛太尉,竟自回寺,首座问道:‘你出去了半晌,化得些什么?’济颠道:‘多已化了,后日皆可完帐。’首座道:‘今日一文也无,后日那能尽有?’济颠道:‘我自去化,不要你忧。’说罢,竟往禅堂里去了。首座说与长老听,长老也半信不信。到了次日,众僧又来说道:‘济颠自立了三日限,今日第二日了,也不去化缘,一定是说谎骗酒吃。’长老道:‘济颠虽疯颠,论理也不好骗我,且到明日再看。’



不期到了第三日,毛太尉入朝见驾,见一个内侍寻著他道:‘娘娘召你!’毛太尉忙跟了内侍到正宫来叩见太后。太后道:‘昨夜三更时分,梦见一位金身罗汉,对我说起西湖净慈寺有一座寿山福海藏殿,近来崩塌,要来化我三千贯钱修造,他说化缘簿现在毛卿处,我醒来,甚是奇异;故召汝来问,不知果有此事否?’太尉听了惊倒在地,暗想济公原来不是凡人,遂奏道:‘两日前果有净慈寺书记僧道济,拿一【化缘簿】,要臣子替他化三千贯钱,臣子一时拿不出,故回了他,不道他显神通来向娘娘化缘。’太后问道:‘这和尚平日可有甚好处?’太尉道:‘平日并不见有甚好处,但只是疯疯颠颠要吃酒。’太后道:‘真人不露相,这定然是个高僧,他既来化缘,我宝库中有脂粉钱三千贯,可舍与他去修造,但此金身罗汉,不可当面错过,你可传旨备驾,待我亲至净慈寺行香,去认他一认。’太尉领了懿旨,一面在宝库中支出三千贯钱来,叫人押著,一面点齐嫔妃彩女,请娘娘上了鸾驾,自骑马跟在后面,竟往净慈寺来。



这日济颠却坐在灶前捉虱,首座看此光景不像,因来问道:‘你化的施主如何了?’济颠道:‘即刻就到。’首座笑著去了。又过了半晌,早有门公飞跑的进来报道:‘外面有黄门使来,说太后娘娘到寺来行香,鸾驾已在半路了!’众僧慌了手脚,长老急急披上袈裟,带上毗卢帽,领著合寺僧人,出了殿门跪接,恰好凤辇已到了,迎入大殿。太后先拈了香,然后坐下。长老引众僧恭见毕,太后开口道:‘我昨夜三更时分,梦见一位金身罗汉,要化三干贯修造藏殿,我梦中也亲口许了,今日特送来,命住持僧点收了。’长老忙同众僧一齐叩谢布施。太后道:‘我此来,虽为布施,实欲认认这尊罗汉。’长老又跪奏道:‘贫僧合寺虽有五百僧众,却尽是凡夫披剃,不敢妄称罗汉,炫惑娘娘。’太后道:‘罗汉临凡,安肯露相?你可将五百众僧聚集来与我看,我自认得。’



长老领旨,命众僧执著香炉,绕殿念佛,一个个都要从太后面前走过,此时济颠亦夹在众僧内,刚走到太后面前,太后早已看见,指著说道:‘梦见的罗汉,正是此位,但梦中紫磨金色,甚是庄严,今日为何作此疯相?’济颠道:‘贫僧是个疯颠的穷和尚,并非罗汉,娘娘不要错认了。’太后道:‘你在尘世混俗和光,自然不肯承认,这也罢了。但你化了我三千贯钱,却将何以报我?’济颠道:‘贫僧是一个穷和尚,只会打筋斗,别无甚么报答娘娘,只望娘娘也学贫僧打一个筋斗转转罢!’一面说,一面就头向地,双脚朝天,一个筋斗翻转来,因未穿裤子,竟将前面的东西都露出来,众嫔妃宫女见了,尽皆掩口而笑,近侍内臣见他无礼,都赶出佛殿来,要将他捉住。不料他一路筋斗,早已不知打到那里去了。长老与众僧,胆都吓破了,忙跪下奏道:‘此僧素有疯颠之疾,今病发无礼,罪该万死!望乞娘娘恩赦!’太后道:‘此僧何曾疯颠?真是罗汉,他这番举动,乃是许我来世转女成男之意,实是禅机,不是无礼。本请他来拜谢,但他既避去,必不肯来,只得罢了。’说罢,遂上辇还宫,长老引众僧送太后去了,方才放下了一块石头。因叫侍者去寻济颠,那里见个影儿。长老因对众僧道:‘济颠要藏殿完成,故显此神通,感动太后,今太后口称罗汉,故又作此疯颠掩人耳目,你们不要将他轻慢!’众僧听了,方才信服。



却说济颠出了寺门,先同众小儿在西湖采了一回莲藕,又到石岩桥,望石阳里走去。到了教场桥,只见许多人在那里围著看,他也挤上去一看,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落在尿缸裹,浸得膨胀死了。济颠叹道:‘苦恼了,苦恼了,只也是轮回一转,叫人取个火来,寻些乱竹,我与你下火。’遂作颂道:



这个蛤蟆,浸得膨胀,在生倡狂,死后倔强。既已瞑目张牙,何不跏趺合掌。佛有大身小身,物得人相我相,一念悟净离诸众障。咦!



青草池边寻不见,分明夜月梨花上。



烧完了,只见半空中现出一个青衣童子来叫道:‘多谢师父慈悲,已得超生矣!’众人看得分明,尽皆喝釆。济颠正待转身,忽背后一个和尚拖住道:‘小僧是祟真寺里僧人砧基,这里的西溪安乐山永兴寺长老,屡欲见师父,苦无机缘,今日相遇,且到敝寺盘桓几日!’济颠就随著砧基到永兴寺来。永兴寺长老大喜,忙请入方丈室,一面献茶,一面令侍者整治酒肴出来,三人共饮,济颠遇了酒,就十分得意,吃了一夜。次日又叫人到清溪道院请徐提点到来相陪,那徐提点又是吃酒道士,大家吃得十分有兴。过了两日,又同砧基到崇真寺里玩了几天,吃酒做诗。



不知不觉,在永兴、祟真二寺,与清溪道院几处,就盘桓了四个月,早巳是初冬天气,身上寒冷,想道:我出来已久,也该回去看看长老。遂别了砧基同徐提点二人,竟向石人岭来。刚走到岭上,又撞见上天竺的忏首。济颠问道:‘师兄那里来?’忏首道:‘不要说了!我庵里讲主,昨夜被贼偷得精光,今著我在西溪街上郑先生家问卜。’济颠道:‘既是讲主失盗,我也该去看他一看。’二人遂同下了石人岭,迳至棘宁寺。那讲主正在纳闷,见了济颠,忙施礼道:‘为何久不来相会?’济颠道:‘今日也还不来,因知你失物烦恼,故特来安慰。’讲主道:‘老僧挣了一世,一旦皆空,怎叫我不烦恼!’济颠道:‘出家人要财物何用?待他偷去,倒省得记挂,我今作诗一首,替你发一笑,以解烦恼如何?’讲主道:‘你既有此美意,请念来与我听。’济颠随念道:



哑吃黄莲苦自知,将丝就绪落人机;

低田缺水遭天旱,古墓安身著鬼迷。

贼去关门无物了,病深服药请医迟;

竹筒种火空长炭,夜半神龙面向西。



讲主听了笑道:‘双关二意,说得倒有趣,我如今心中十分愁闷,你须在此暂住一、二月,替我解闷方好。’济颠道:‘若有酒吃,便住一两年也不妨。’讲主道:‘别的都被偷去,惟酒尚在,只怕你吃不了。’两人又大笑,不知济颠住下作何行状?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太后夜梦金身罗汉,化缘修造福海藏殿,次晨召了毛太尉告知此事,害太尉听了惊倒在地,叹道:‘济公神奇,化缘簿已在我家!’方知济公:



说话无虚,句句实语;

虽会卖弄,里含禅机。



二、太后闻毛太尉之言,也暗地惊奇,想到济颠真人不露相,必亲往净慈寺看个清楚。舍了宝库中脂粉钱三千贯,押送到净慈寺中。太后舍得花脂粉钱,造就海藏殿,总算为我佛粉饰一间楼殿,功德无量。长老、寺僧一闻太后驾到,慌了手脚,正是:



佛在寺中不觉慌,达官俗体有何妨;

定中虎豹似蚊蝇,我学如来一佛掌。



三、太后想看梦中罗汉,长老道:‘贫僧合寺,五百僧众,尽是凡夫披剃,不敢妄称罗汉,炫惑娘娘。’此一语不愧为修行人风度,现在不少自个儿称师作祖之辈,妄为自封‘祖师’者或称某某佛菩萨转世者,皆该休了。济颠也道:‘贫僧是个疯颠贫穷和尚,并非罗汉,娘娘不要认错了。’这一语也抹去了本相,不愿露白;现在世人,既无济颠之神通,又喜自高称佛作祖,无人敢道自己是个疯颠痴汉,都说‘咱是正人君子’,‘大佛投胎转世’,世人非拜你不可呢?岂不可笑!



四、我为了报答太后惠赐三千贯钱,特在太后娘娘面前头向地,脚朝天,一个筋斗翻转过来,又露出那本相!害众嫔妃宫女羞答答,脸红红。长老吓破胆,心想:道济在太后面前这般无礼耍宝,恐性命不保,不料太后却道:‘他是真罗汉(真货)!假不得,这番举动,乃是愿我转女成男,实是禅机,不是无礼。’果然太后也有些来历,虽有善根,惜无向阳枝干,故望来生转女成男,落得大方,也可抛头露面,不必脂粉涂擦,才配称英雄好汉!



五、癞蛤蟆落在尿缸里,莫非是想吃天鹅肉而跌倒乎?一失足,轮回路,下把火,把它度。烧尽蛤蟆干,现出童子来。故知万物皆有灵,劝世勿杀生。



六、棘宁寺中,讲主财物被偷,纳闷不已,真也个不空和尚,故如来偏叫他空无一物。哈哈!我有二偈:



(一)



有的皆偷去,无的存下来;

空留一尊佛,日夜好消灾。



(二)



有人就有道,道能生万物;

何必苦纳闷,开怀口吐珠。



讲主道:‘值钱的悉已偷去,惟酒尚在,特请济颠一饮。’正是:



别的悉偷去,法酒在我身,

贼偷身外物,主人安如神,哈哈!

(偷不去!偷不去!)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触铁牛太守伐松



话说济颠在棘宁寺,不知不觉过了两月,看看腊尽,讲主舍不得他回去,对济颠道:‘你待到过了年才回去吧!’济颠道:‘这却使不得!长老岂不嗔怪!’遂别了讲主,迳回净慈寺来,走进方丈室中,见了长老拜道:‘弟子回来了。’长老道:‘你怎不与老僧说知,竟出去了这半年,来去自专,旁人岂不笑我?’济颠道:‘弟子知罪,今后再不敢了!’自此在寺过了年,每日只在禅堂中跟著众人诵诵经念念佛,混过两三个月。



倏忽暮春,天气睛朗。济颠忽又想动,来禀长老道:‘弟子久不出门,许多朋友恐怕生疏了。今日出去望望,特来禀知,放弟子出去走走。’长老道:‘放便放你去,但只好两三日便要回来!’济颠应承了,遂一迳投万松岭毛太尉府中来,毛太尉接进去相见,太尉道:‘自从太后娘娘到你寺中,不觉又是半年了。那日你弄禅机,打筋斗,我甚为你耽忧愁,恐怕有祸,不期太后娘娘心灵性慧,倒打破了你盘中之谜,反再三的赞叹。’济颠道:‘那是我一时疯发了,有甚么禅机,感谢佛天保佑,免了这场大祸,又完成了藏殿的功德,故今日特来谢谢太尉。’太尉道:‘你来得正好,今日园丁在竹园中掘得些新笋芽儿进来,我见是初出之物,将一半进上朝廷,还留一半在此,待我命庖人煮来,与你尝尝新鲜口味可好么?’济颠道:‘好是好,但做和尚的,此时吃它,未免过分!’太尉道:‘笋乃素物,又非荤肴,有何过分?’济颠道:‘太尉不知,俗语说得好:‘一寸二寸官员有分,一尺二尺百姓得吃,若是和尚要吃,直待织壁。’我做和尚的此时吃他,岂不过份?’说得太尉笑将起来,不一时庖人煮了笋,又煮了两壶酒来排上。济颠一到口,便吃了大半碗,又是几碗酒,吃得快活,便说道:‘我亏太尉高情,得以尝新笋,我家长老坐在寺中,梦也还不曾梦见,我且剩几块带回去,与他尝尝,也显得太尉人情。’太尉道:‘只是残剩的,怎好带去?’遂叫庖人又取了一碗来,用荷叶包好,付与济颠,济颠作谢而回。



刚到山门,首座问道:‘你手里包儿,莫非狗肉?’济颠道:‘虽不是狗肉,却比狗肉更美。’因将包儿往他鼻上一塞,道:‘你且闻一闻看!’首座僧认做耍他,忙把鼻子掩著躲开,济颠遂一迳到方丈室来见长老。长老问道:‘你为何今日才去便回来?’济颠道:‘因毛太尉留我吃新笋,我见滋味鲜美,因此讨了一包来请长老尝新,故此不曾耽搁。’遂向侍者讨了一个盘来,将荷叶包打开,把笋儿倾在盘内,托上来献给长老。长老道:‘物虽微,却难得一片好心。’遂举筷吃了好些,赞道:‘果然好滋味!’剩下的就叫方丈室中几个侍者分吃了。不一时,众僧得知,都来讨笋吃。长老道:‘这笋乃道济带归来请我尝的,只有一节,如何分散众人?’众僧道:‘这不干长老之事,多是济颠不是,佛法平等,你既自吃了新笋,又带来请了长老,难道就不该化些来请请大众?’济颠道:‘你们只轻易说个化字,殊不知化人东酉,有好些琐难,我在太尉府中,不知说了多少禅机,方才有得到口,你们坐在家里,白白就梦想吃,也罢!就将这新笋为题,你们众人做得一首诗出,我吃苦不妨,去化两担来请你们罢!’众僧听说做诗,俱默然不语。长老道:‘他们如何理会得来,待老僧代他们做一首吧!’遂信口七言一绝道:



竹笋初生牛犊角,蕨芽初长小儿笾;

旋挑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济颠道:‘好诗好诗!但他们要吃笋,怎么倒要师父做诗?今我师既代他们做了,我也推辞不得。’因而屈著指推算道:‘今日谅不能有,明日料也还无,挨到后日,还你们两担罢!’长老道:‘新生物多寡有些就罢,如何论得担?’济颠道:‘包有!包有!’说罢又自颠耍去了。



到次日,又到毛太尉府中。太尉问道:‘你今日又来,莫非昨日的酒吃得不尽兴么?’济颠道:‘倒不为要酒吃,只因昨日承太尉的笋,回去与长老吃了。众僧看见,都馋哩哩要吃,再三求我来化,我看不过他们咽涎,就一时答应化两担与他们,故又来打搅太尉。’太尉笑道:‘你这和尚真不晓事,一个才出土的新笋,只能掘些尝尝新,怎么论起担来?’济颠道:‘只要肯舍,包管园中广有。太尉若不信,可叫园丁来问便知。’太尉遂叫园丁来问道:‘竹园里可曾有发些新笋出来?’园丁禀道:‘好叫太尉得知,昨日掘过一寸也不留,今日看时,满园中遍地密杂杂都攒出头来,大是怪事。’太尉又惊又喜,便对济颠道:‘今日方透芽,掘起必少,莫若养他一夜,明日还可多得些,也许是因你来为众僧化缘一场。’济颠道:‘多谢太尉,如此更好。’太尉遂命备酒与他同饮,到晚就留在府中歇了。次早起身,太尉同济颠步入竹园,看那园丁将新长出来的笋,尽数掘起,共有五担,太尉吩咐叫五个值班的挑了,跟济公送到寺里去。济颠谢了太尉,领著这五担笋回寺来,众僧在山门前望见,尽皆欢喜,忙来报知长老,长老赞叹道:‘道济作用果是不凡!’不一时济颠同笋到了,长老叫人收了笋,取出五百文钱,酬劳了送笋的五个人,一面即命煮笋,与合寺僧人同吃了,众僧俱各欢喜散去不提。



过了几日,济颠在寺,忽想起灵隐寺昌长老已死,不曾去送丧,又闻得是印铁牛做了长老,不知规矩如何?遂定了主意,要去望望,遂一迳走到灵隐寺,烦侍者通报了。长老想道:‘他是个疯子,一向被昌长老逐出外地,今日又来做甚么?莫非想著旧事,要来缠扰?只不睬他便了。’遂吩咐侍者回报不在,侍者回复了济颠,济颠冷笑了一声,又走到西堂来见小西堂,那小西堂也回说不在;济颠遂向行童,借了笔砚,去冷泉亭下作诗一首,骂长老道: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何却被铁牛闲;

蹄中有漏难耕种,鼻上无穴不受穿。

道眼岂如驴眼瞎,寺门常似狱门关;

冷泉有水无鹓鹭,空自留名在世间。



又做一绝,讥诮西堂道:



小小庵儿小小窗,小小房儿小小床;

出入小童并小行,小心服侍小西堂。



题完将二诗付与行童,迳自回寺,这行童不敢隐瞒,将诗呈与长老,长老大怒道:‘这济颠自恃做得两首诗,认得几个朝官,怎敢就如此无礼,将我轻薄,难道我就罢了不成!’恨恨的想了一会,想出一计,那临安府赵知府是我最相好的,待我写书去,求他将净慈寺门外两傍松树,俱行砍去,破了他寺里的风水,他长老晓得是济颠起的祸根,必然驱逐,方泄得我这口恶气。算计定了,遂写书去求赵太守不提。



且说德辉长老这一日正与济颠同坐,说些闲话,忽门公来报道:‘不好了!寺中祸事到了,临安府赵太爷,亲自带了百十余人,要砍去寺门两旁松树!’长老著忙道:‘这些松树,乃一寺风水所关,若砍去,又眼见得这寺就要败了,如何是好?’济颠道:‘长老休慌,待弟子去见他。’长老道:‘我闻得官人十分利害,你须要小心,切不可触他之怒,否则,便无法解救了。’济颠道:‘我师宽心,万万无妨。’遂从从容容走出山门,向著赵太守施礼道:‘净慈寺书记僧道济参见相公。’太守道:‘你就是济颠么?’济颠道:‘正是!’赵太守道:‘闻你善作诗词,讥诮骂人,我今来伐你寺前的松树,你也敢作诗讥诮骂我么?’济颠道:‘水腐虫生,人有可讥诮处方可讥诮之,相公乃一郡福星,百姓受惠,小僧颂德不遑,焉敢讥诮?相公此来若果是伐木,小僧不揣,吟诗一首,敢为草木乞其余生,望相公垂鉴。’赵太守道:‘你且念来我听。’济颠遂信口吟道:



亭亭百尺接天高,曾与山僧作故交;

满眼枝柯千载茂,可怜刀斧一齐抛。

窗前不见龙蛇影,屋畔无闻风雨潮;

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难觅旧时巢。



赵太守听了济颠之诗,沉吟了半晌道:‘你却是个有学问的高僧!本府误听人言,几乎造下一重罪孽。’遂命伐树人尽皆散去,复与济颠作礼道:‘果是好诗,字字动人,此地山环翡翠,屋隐烟霞,大有禅林风味,意欲再求一首佳章,与小官参悟,万勿吝教!’济颠听了,遂信口长吟一律道:



白石嶙嶙接翠岚,翠岚深处结茅庵;

煮茶迎客月当户,采药出门云满蓝。

花被鸟拈疑佛笑,琴为风拂宛禅谈;

今朝偶识东坡老,四大皆空不用参。



太守听了,叹赏不巳,道:‘吾师语含宿慧,道现真修,下官有一律奉赠,以博一哂!’亦长吟一律道:



不作人间骨肉僧,朗同明月净同冰;

闲思吐作诗坛瑞,变相留为法界征。

从性入禅谁问法?明心是性不传灯;

下根久堕贪嗔梦,今日方欣识上乘。



济颠听了,再三感谢,遂邀太守入寺献斋,太守欣然斋罢,方才别去。



长老见太守去了,方对众僧道:‘今日若非济颠,这些松树危矣!快叫人请他来谢。’



谁知这济颠诚恐惊动,早已自脱身去闲走,刚走到长桥,忽看见卖面果的王公门上贴著讣书,吃了一惊,忙走入去,只见王婆正坐在棺材边哭,看见了济颠,方说道:‘阿公平日与你相好,后日出殡,请你下火,说两句禅机,令他往生西方,也见你的情分。’济颠道:‘既要我下火,到后日准说罢,便走去长桥上闲坐,只见卖萝卜的沈一,挑著空担走来,看见济颠坐在桥上,便道:‘多时要请师父吃一壶,苦无机会,今日有缘,倒撞著师父闲坐,我又无事,同去酒店里吃一碗如何?’济颠道:‘甚好!’二人遂走入酒店坐定,沈一忙叫店家取酒来倒,济颠一连吃了几碗,吃得爽快,看了沈一道:‘难得你一片好心请我,我自有话对你说,不知你肯听否?’沈一道:‘师父定是好话,且请说来,小人焉有不听的理?’不知那济颠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毛太尉请我吃竹笋,我也说出一篇道理来,且听道:‘一寸二寸,官员有分,一尺二尺,百姓得吃,若是和尚,直待织壁。’济颠我此刻也认做和尚本份,不敢贪求口福。一寸二寸这种初芽嫩笋,是古时官员的份儿;一尺二尺笋,这种中笋是百姓的菜汤;轮到和尚,须待笋老丝韧,可以织成篱壁时,才可吃。正是:‘出家人,吃剩饭,收拾残渣,好种福田。竹笋老,作篱杆,饱肚肠穿,茅屋盖腹上。既避风雨,又能遮寒,省钱合算!也是惜福修高段。’



二、新笋好吃,我想到长老没这个口福,也就带些回去孝敬一番,真是难得有此孝心。并赏寺僧吃得开怀,老衲学习地上小蚂蚁,闻香告知伙伴,是孝亦义。



三、僧人吃笋,也太浪费,且听道:



新笋初生物,探头命已枯;

吃它怜身弱,免得大成树。

还得深山住,任那风雨打,痛苦嚎哭;

老大时,又被砍去盖茅屋,不如吞下僧肚腹,好上西天归净土。

下了路,重新生长,大雄宝殿做龙柱。



四、吃罢竹笋,心血来潮,想起灵隐寺昌长老已去,不曾送丧,又闻得是印铁牛做了长老,故回去探望一番。那知我这付德性,他们早已受不了,故避不见面,老衲无奈,壁上题诗相讥,恼得印铁牛长老思报复,勾结了赵知府要来破去净慈寺风水,砍去寺前两旁松树,害德辉长老慌张失魄,幸我题诗相劝,总算使赵知府息兵罢手,并结为莫逆之交,正是:



寺边松树太无辜,铁制牛犁嗔性愚;

欲破净慈风水地,心肠恶毒堕三途。



出家人看到不平事,用心机害人者,可休矣!



一付窄肚肠,充满火药味,

说什么慈悲,欺他外道人?



说什么假济公,真佛陀,看那善人恨如仇,任意丑化,让我难过!



若在当初,我早被你杀了砍头,似今日欲除松树消心恨,罪过罪过!



第十二回 佛力颠中收万法 禅心醉里指无明



却说济颠对沈一道:‘人生在世,只为这具臭皮袋要吃,我看你又无老小,终日忙忙碌碌何时得了?倒不如随我到寺里去做个和尚,吃碗安顿饭罢!’沈一道:‘我久怀此意,但恐为人愚蠢,一窍不通,做不得和尚,若师父肯带我去,今日就拜了师父,跟师父到寺里去。’济颠道:‘直截痛快,做得和尚!’方吃完酒,就领了沈一入寺来参见长老道:‘弟子寻得一个徒弟在此,望长老容留。’长老道:‘也好也好。’遂命侍者烧香点烛,叫沈一跪在佛前,替他摩顶受记,改名沈万法,正是:



偶然拜师父,便成亲子孙;

何须亲骨肉,宽大是禅门。



次日,济颠无事闲坐,吩咐沈万法到灶下去扒些火来,万法道:‘师父要火做甚么?’济颠道:‘我身上被这些饿虱子叮得痒不过,今日要寻他的无常,因此要火。’沈万法听了就去弄了一盆火来,放在面前,济颠就脱下僧袍来,在火上一烘,早钻出许多虱子来,内中有两个结在一块不放的,济颠笑道:‘原来虱子也有夫妻,我欲咬死他,又怕污了口,欲要掐死他,又怕污了手,不如做个功德,请你一齐下火罢!’遂将僧袍一抖,许多虱子都抖入火中,济颠口中作颂道:



虱子听我言,汝今当记取。

既受血气成,当与皮肉处。

清净不去修,藏污我衲里。

大仅一芝麻,亦有夫和妇。

靠我如泰山,咂我如甘露。

我身自非久,你岂能坚固。

向此一炉火,切莫生惊怖。

抛却蠕动躯,另觅人天路。



咦!烈火光中爆一声,刹刹尘尘无觅处!



济颠复将僧袍穿上道:‘他不动,我便静。快快活活!’一面说,一面往外走,一迳走到王公家里,恰好开始办丧事,济颠对王婆道:‘你又不曾请得别人,我便替你指路罢!’遂高声念道:



面果儿王公,秉性最从容;

擂豆擂了千百担,蒸饼蒸了千余笼。

用了多少香油,烧了千万柴头,今日尽皆丢去。

平日主顾难留,灵棺到此,何处相投?

咦!一阵东风吹不去,鸟啼花落水空流!



众人把棺材直抬至方家峪(地名,即山谷),略歇下,请济颠下火,济颠手执火把道,大众听著:



王婆与我吃粉汤,要会王公往西方;

西方十万八千里,不如权且住余杭。



济颠念罢举火,亲戚中有暗笑的道:‘这师父倒好笑,西方路远,还没稽查,怎么便一口许定了住余杭?’正说不了,忽见一人走到王婆面前作揖道:‘恭喜婆婆,余杭昨夜令爱五更生了一位令郎,令婿特使我来报个喜信。’原来,王公有个女儿,嫁在余杭,因是有孕,故未来送丧,今听说产了儿子,满心欢喜,忙问道:‘这儿子生得好么?’那人道:‘不但生好,还有一桩奇事,左胸下有面果王公四个朱字,人人疑是公公的后身。’众亲友听了,方大惊骇,知道济颠不是凡人,却都来围著他问因果,济颠见众人围得紧,便跳在桌子上,一个筋斗,露出前头的东酉,众人都大笑,济颠乘人喧笑,便一迳走了。



离了方家峪,进了清波门,一直到了新官桥下,沈平斋的药铺中来。沈平斋却不在家,那沈妈妈往时最敬重济颠,忙请进堂中奉茶,亲备酒请他;济颠见了酒,不管好歹,一上手便吃了十余碗,已有些醉意,沈妈妈又托出一碗辣汁鱼来,济颠也不推辞,吃一碗酒,又喝些鱼汤,不知不觉吃得十分酩酊,方才作谢起身。沈妈妈见他醉了,嘱咐道:‘你往十里松回去,那里路静,你醉了须要小心些。’济颠糊糊涂涂的应道:‘我和尚一个空身体,有甚小心?今夜四更时,你们后门倒要小心。’竟跌跌撞撞的去了。沈妈妈听见济颠说话蹊跷,到了四更天不放心,叫人悄悄到后门去看,不期果有个贼在那里挖壁洞,那时喊将起来,方逃走了。自此益发敬重济颠,就如‘活佛’。



且说济颠刚走出清波门,身体醉软了,挣不住脚,一滑,早一跤跌倒在地,爬不起来,竟闭著眼要睡。把门军及过往行人,俱围拢来看,有的认得说:‘这和尚是净慈寺的济书记!’有的说:‘他吟得好诗,做得好文,那个朝官不与他相好。’有的说:‘这和尚没正经,一味贪酒!’内中有一个道:‘我要到赤山,经过净慈寺,却是顺路,我扶了他回去罢!’众人道:‘好!好!也是好事。’那个人将济颠扶起来搀著走,济颠走一步,挣一挣,搀他好不吃力,慢慢的搀到十里松,济颠立脚不住,又跌倒了,那里再扶得起,那人无法,只得撇了他,自走到净慈寺报信。沈万法急急的赶到十里松,只见济颠醉昏昏,酒气直冲的,睡在地下,沈万法叫道:‘师父醒来!我扶你回寺去。’济颠看见是沈万法,便骂道:‘贼牛!你岂不知师父醉软了,却叫我自家站起来!’沈万法无奈,只得将他扶起来站著,自己弯下身子去,叫他伏在背上,然后背起,走不上数十步,不道那济颠酒涌上来,泛泛的要吐。沈万法道:‘师父忍著些,待我背你到寺了再吐罢!’济颠也不言语,又被背著走,不上三五十步,济颠忽一阵恶心,那些秽物直涌上喉咙来,那里还忍得住,早一声响,吐了沈万法一头一面,沈万法欲要放下来收拾,却恐再背费些力气,幸还有些蛮力,只得耐著秽臭,一迳背入寺中,到厨房内眠床上,方才放下,打发他睡了;然后去洗干净了头面,再来看师父,只见济颠睡得熟熟的,就坐在旁边伺候。



等不多时,忽见济颠一毂辘子跳将起来,高声喊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众僧虽多听见,只认做济颠酒狂,谁来理他?沈万法也糊糊涂涂,又打发济颠睡下,睡不多时,又见他跳起来高叫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此时已是更余时分,众僧俱已睡了。济颠叫了许久,见无人理他,遂走出来,绕著两廊,高叫:‘无明发呀!无明发呀!’又叫了半晌,著了急,遂敲著各处的房门,大叫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直叫到三更时分,忽罗汉堂琉璃灯烧著了旛 脚,火烧起来了,及至众僧惊觉,爬起来时,早猛风随火,烈焰腾腾,已延烧到佛殿与两廊各僧房了,众僧方才慌张,忙来救火抢物,已是迟了,只急得乱跑,济颠骂道:‘我叫了这半夜,都塞著耳朵不听,如今烧得这般,只可惜长老匆匆归去,不曾见得一面送他,可怜!可怜!’此时众僧苦作一团,那里还有心来听他的话,直烧到天明,早有许多官兵入寺来查失火的首犯,已把两个监寺捉将去了。众僧一时烧苦了,捶胸跌脚,都恨恨的道:‘我们晨钟夕梵,终日修道,难道许多菩萨,就没有一点灵感,救护救护?’济颠听了大笑道:‘你们这般呆和尚,如何得知成毁乃世人之事,与佛菩萨何干?’因口念四句道:



无明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故作尘;

我佛有灵还有感,自然楼阁一番新。



可惜偌大一个净慈寺,失了火,从前半夜烧起,直烧到次日午时方住,一殿两廊尽皆烧毁,惟有山门不坏,大家立在山门下查点,僧众虽多焦头烂额,却人人都在,只不见了长老,有的说,想是在方丈中熟睡,被火烧死了,有的说,定是见火紧,逃往寺外去了,众僧分头向各处找寻,未知长老果在何处?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遇著卖萝卜的沈一,挑著担子,日日忙碌,却有善根,遇著我,称道:‘我们真有缘,想请济颠喝一碗?’我看他机缘已到,便对他劝道:‘人生在世,只为这个臭皮囊,何苦劳碌不堪,不如出家做和尚,清闲自在,还能到天上!’沈一果然一口答应,立即随我出家去。



二、烧香点烛,沈一跪在佛前,长老替他摩顶授记,改名沈万法,正是:



烧香点烛——去那不净,照这暗灵。

剃刀之下——光秃了头,抹去男女之相,免起色生烦恼之心。

佛法平等——就此一刀了断,管你贩夫宰相,出家就是一样。

跪在佛前——总算屈膝,从今天起,好好立地,以备来日爬上佛顶神气!

摩顶啊!——试尔秃头圆不圆,亮不亮,不圆不亮,还须磨炼好生光!

授记啊!——禅门正法,指点生死路,拴住恶鬼门,正法眼中藏,看尔正前方,师手提灯,装上正门,当日由此来,从今由此去,打开太平门,来日(急时)好逃生!

沈一改名沈万法——万法本归一,一心生万法,祖生孙,孙变祖,无极生太极,太极在无极,留得真种性,灵山会世尊!



三、酒醉吐得沈万法满身秽物,这也要他洗个干净,以好修身!



四、酒精火气大,劝世勿贪杯,免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如不信,且看:



夜来济颠喊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火烧眉头,人犹不知,大梦正酣,火宅安居,小心!小心!



五、一把无明火,找不出起因?烧得净慈寺干干净净,又无一一九,也没消防车,干著急,有何用?也算是‘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寺也空来佛也空,红尘嚣嚣佛无踪!’



六、苦了众僧,抱怨菩萨不显灵,我道:‘成毁乃人世之事,与佛菩萨何干?’一语道破,不仅四大皆空,连佛菩萨亦空,只因空中才能生妙有!旧地不烧去,新的怎么来?正是:



烧去古寺庙,乐得菩萨好;

天地为大殿,宽阔梁亦高!



七、无明已去,却找不到长老,莫非藉火遁去,且待寻找?
 楼主| 发表于 2006/6/9 06: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回 松长老欣锡禅杖 济师父怒打酒坛



却说这净慈寺因失火,不见了长老,众僧往各处找寻,并无踪迹。济颠见了笑道:‘你们这般和尚,真个都是呆子,我已说过,长老原从天台来,今日已归天台去了,怎么还寻得著他呢!’众僧俱不信,都道:‘那有此事,就是烧死了,少不得有些骸骨。’就叫煮饭的火工在方丈室瓦砾中去扒看,扒了多时,忽扒出了一块磨平的方砖来,上有字迹,众僧争看,却是八句辞世偈言:



一生无利又无名,圆领方袍自在行;

道念只从心上起,禅机却是舌根生。

百千万劫假非假,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无明丛内去,不留一物在南屏。



众僧看得分明,方知长老是个高僧,借此遁去,方识济颠有些来历,不是乱言!然到此田地,无可奈何,只得与济颠商计,要将烧不尽的木头,搭起几间茅屋,大家草草安身,济颠道:‘好!’忽走下厨去,看见屋虽烧去,却剩下一大锅热汤,济颠叫道:‘他事且慢商计,此间有好热汤,且落得来洗洗面。看你们不要恼坏了,我有支曲儿,且唱与你们听听,解解闷如何?’遂唱道:



净慈寺盖造是钱王,一刹时烧得精光;大殿两廊都不见,只剩下四个泥土的金刚。

佛地与天堂,平空似教场;

却有些儿不折本,一锅冷水换锅汤。



众僧闻听了都大笑起来:‘如今这般苦恼,怎你还耍疯颠,我们的苦,且搁开再说。但是两个监寺,被官府捉去,枷在长桥上,你须去救他一救方好。’济颠道:‘这个容易。’遂一迳走到长桥,果见两个监寺枷在那里,因笑道:‘你两个板里钻出头来,好像架子上安著灯泡。’两个监寺道:‘好阿哥!我们在此好不苦恼,你不来救我,反来笑我?’济颠笑道:‘你且耐心捱一会,自然救你!’



说罢,竟往毛太尉府中来,毛太尉接著说道:‘闻你寺中遭了回禄,真是苦了。’济颠道:‘和尚家空著身子,白吃白住,有甚苦处?只苦了檀越施主,又要累他重造。如今两个监寺枷在长桥上,这却是眼前剥肤的真苦,须求太尉慈悲,去救他一救。’太尉道:‘不打紧,特我写书与赵太守,包管就放,你且安心在此吃两杯,解解闷。’当即叫人安排出酒来,与他对吃,济颠吃到半酣道:‘多感太尉高情,留我吃酒。但我记挂这些和尚,在火场上凄凄惶惶的没个理会,且回去看看。’遂别了太尉出来。



行至寺前,只见两个监寺已放了回来,向济颠谢道:‘亏了济师父。’济颠道:‘谢倒不必谢,但蛇无头不能行,这寺里僧徒又众,乱哄哄的没有个好长老料理,却怎生过活?’首座道:‘我们正在此商量,不知你请那个长老,方住持得这寺?’济颠道:‘我想别人来不得,还是蒲州报本寺松少林长老,方有些作用。’监寺道:‘这个长老果然是好,但恐他年岁高大,未必肯来。’济颠道:‘要他来也不难,只要多买些酒来吃得我快活。’监寺道:‘此系大家之事,况今粥饭尚且不能周全,那有闲钱去买酒请你,你若不肯写书,只得大众写一公书去请。’济颠道:‘倘若公书请不来时,却要被我笑话,寺里既无酒吃,我只得别寻主顾。’遂一迳去了。



净辞寺合寺僧人,同修了一封公书,叫个传使,竟到蒲州报本寺来,见了松少林长老,呈上请书,长老看了,道:‘承众人美意,本该承命而往,但老僧年迈,如何去得?’传使又再三恳请,长老只是苦辞不允,传使无奈,只得回寺,报知长老不来之事,众僧沉吟不悦道:‘他不肯来,如何是好?’首座道:‘除非买酒请济颠,叫他写书去,方有指望。’众僧无法,只得设法银子,买了一坛酒来,叫人四下去将济颠寻来,请他吃。济颠见了酒,不问好歹,一上口,便吃了十数碗,吃得有些光景,方问道:‘你们这般和尚,平日最是悭吝,今日为何肯破钞请我?想必是请不动松长老,又要我写书去请了。’众僧听了俱笑起来道:‘果是空走一遭,只得又来求你。’济颠道:‘吃了你们酒,定然推不得。’叫取笔砚来,写了一封书付与传使,然后又吃,直到烂醉方歇。且说这传使连夜赶到蒲州,直到报本寺来见长老,长老道:‘老僧已辞你去了,如何又来?’传使道:‘本寺济书记有简板呈上。’松长老接来拆开一看,上写道:



伏以焚修度日,终是凡情;开创补天,方称圣手。虽世事有成必毁,但天道无往不还。痛净慈不幸,净扫三千;悲德辉长辞,忽空四大。遂致菩提树下,法象凋零;般若声中,宗风冷落。僧归月冷,往往来来,如惊栖之鸟;人去山空,零零落落,如吹断之云。



鼓布已失,何以增我佛之辉?衣食渐难,大要出如来之丑!欲再成庄严胜地,需仰仗本邑高人。



恭惟少林大和尚,行高六祖,德庇十方;施佛教之铃锤,展僧人之鼻孔。是以不辞千里,通其大众之诚,致敬一函,求作禅林之主。



若蒙允诺,瓦砾吐金碧之辉;倘发慈悲,荆棘现丛林之色。大小皆面皮,休负诸山之望;近远悉舟楫,毋辞一水之劳。慧日峰前,识破 崖之句;南屏山畔,愿全灵隐之光。伫望现身,无劳牵鼻。



长老看了大喜道:‘济书记这等郑重,只得要去走一遭。’吩咐传使走回报知济书记:‘叫他休得出去,在寺候我,老僧只在月内准到!’传使谢了,先回报知,众僧大喜,对济颠道:‘你千万不要出门,恐松长老到时没处寻你。’济颠道:‘若不出门,那得酒吃?’也不睬众僧,竟一迳去了。



监寺与僧商议道:‘若留他在家,每日那有这么多钱买酒!不留他,又恐长老来不见了他,不欢喜。’首座道:‘我有一法,且暂时哄著他,拿个大空坛,盛了湖水,泥了坛口,只说是赊来的好酒,待长老来了,方开来请你。等得长老来时,开出水来,也不过一笑。’监寺道:‘妙!妙!妙!’忙叫人寻了济颠回来,对他说道:‘一向要买酒请你,却奈无钱,今在一个相熟人家,赊得一坛好酒在此,却先讲明,直待长老到了,方开请你,你心下如何?’济颠道:‘既是如此,也要抬出来,我看一番才放心。’首座就叫两个煮饭火工,把坛子抬到面前,济颠道:‘既是扛来,便打开来,多少取些尝尝也不妨!’首座道:‘这是新封泥的,开了就要走气,明日便无味了。’济颠道:‘也说得是,这一坛也尽够我一吃了。’仍叫火工扛到草屋里放著,每日去看上两三遍。



过了数日,报说长老到了,众僧忙忙出寺去,远远迎接进寺,长老先到草殿上,礼了佛,然后众僧请长老坐下,各执事一一参见过,长老就要与济颠讲话。济颠辞道:‘有话慢讲,且完了正事!’急忙忙走去,叫火工将酒快扛了出来,取一块砖头,对泥头敲去,急低下头来去闻,却不见酒香,再将碗去打出半碗来尝尝,竟是一坛清水,心中大怒,遂拾起砖头来,将坛子打得粉碎,流了一地的水,众僧在旁边都掩著口笑。济颠看见,益发急了,乱骂道:‘这一伙和尚怎敢戏我?’松长老听了,不知就理,问侍者道:‘这是为何?’侍者道:‘济师父要酒吃作闹!’长老道:‘济公要酒吃,何不买两瓶请他?’济颠听见长老叫买酒请他,方上前分辩道:‘这班和尚不肯买,还说是无钱,情犹可恕,怎将水充作酒来作弄我,这样无礼,该骂不该骂!’



长老听说将水充酒耍他,禁不住也起来道:‘该骂该骂,但你不要与他们一般见识,我自买酒请你。’济颠道:‘长老远来,我尚未曾与长老接风,甚么道理反要长老破钞!’长老道:‘我与你同是一家,那里论得你我!’不一会儿已叫人买酒来,济颠因开坛时,已是垂涎了半晌,喉咙里已略略有声,今酒到了面前,那里还忍得住?也不顾长老在前,一连就是七八碗,吃得快活,想起前事,也自笑将起来,对著长老道:‘弟子被这班和尚耍了,如今想起来,又好恼又好笑。因做了两首词儿,聊自解嘲,且博长老一笑。’遂叫取纸笔,写出呈上,长老展看,却是两首点绛唇:



残液满喉,只道一坛都是酒。

指望三瓯,止住涎流口。

不意糟糕,尽为西湖有。

唯而否?这班和尚,说也真正丑!

亏杀阿难,一碗才干又一碗。

甘露虽甘,那得如斯满。

不是饕贪,全仗神灵感。

冷与暖,自家打点,更有谁来管?



长老看了笑个不停,又赞道:‘济公不但学问精微,即游戏之才,亦古今无二。老僧初到,尚未细问,不知贵寺被焚之后,这募缘的榜文,曾做出张挂么?’济颠道:‘这伙和尚,只想各自立房头做人家,谁肯来料理这正事,还求长老做主。’长老道:‘既是未做,也耽迟不得了,今日就要借你大笔一挥。’济颠道:‘长老有命,焉敢推辞?但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叫监寺再买一壶酒吃了,方才有兴!’长老道:‘这个容易。’遂又叫人去买来,济颠吃了,不知又作何状?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



一、净慈寺焚,长老果然被火化去。六十三年岁月,如今火中栽莲,不留一物。来也空,去也空;杀菌消毒,又省得一些棺材本!



二、寺既被焚,寺僧被火烟薰得焦头烂额,又寻长老不得,见了所留偈言,才知‘大师已去!’此时济颠犹幸灾乐祸,唱个小曲调侃众僧,道:‘一切精光,只剩四个泥土金刚,佛地与天堂,平空似校场;却有些不折本,一锅冷水换锅汤。’哈哈!一切归净土,冷水烧得变热汤,好为众僧洗迷惘,免得火工费力烧热水,大家洗个舒畅!颠僧为何如此这般,且听道:



成毁不在心,灭却贪痴嗔;

寺亡我还在,不死一圣僧。



三、长老既走了,还得请个主持料理寺物(寺虽毁,地犹在;心地烧不毁,故云:此寺非寺,仍有人住)。寺僧欲请报本寺松少林长老,长老推辞年老不想别住,只得请我修书叩请松长老了,但我无酒不成书,真也个:



无酒事情休,有杯解万愁;

修书请长老,醉笔画吹牛。



四、松长老被我生花醉语感动,只得往净慈寺走一趟,且看个究竟。正是:‘众僧请不动,济颠来关说。’



五、众僧为留住颠僧,以待松长老驾到,以水作酒(以计就计,且让寺僧安心),骗得我空欢喜。我发觉后,大怒,打破酒坛,只见落花流水向东去,好让长老乘此西边来!正是:



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坛清水味无香;

颠僧喜爱杯中物,长老回归天台凉。



六、焚寺重建,又劳济颠大手笔,哈哈!



正经僧,没法度,敲打念唱求开悟;

济颠僧,漫醉步,弄瓶唱歌洗肠肚。

真正经,假正经,看谁化得功德主!



第十四回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



话说松长老又买酒来请济颠吃得醉了,十分快活,便提起笔来写道:



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无量佛田,到底尚存于天地。虽祝融不道,肆一时之恶;风伯无知,助三昧之威。扫法相,还太虚;毁金碧,成焦土。遂令东土凡愚,不知西来微妙。断绝皈依路,岂独减湖上之十方?不开方便门,实乃缺域中之一教。



即人心有佛,不碍真修;恐俗眼无珠,必须见像。是以重思积累,造宝塔于九层;再想修为,塑金身于丈六。幸遗基尚在,非比开创之难;大众犹存,不费招寻之力。倘邀天之幸,自不日而成。然工兴土木,非布施金钱不可;力在布施,必如大檀越方成。



故今下求众姓,益思感动人心;上叩九阍,直欲叫通天耳。希一人发心,冀万民效力。财聚如恒河之沙,功成如法轮之转。则钟鼓复震于虚空,香火重光于先帝。自此亿万千年,庄严不朽如金刚,天人神鬼,功德长铭于铁塔。

——谨榜。



长老看见济颠做的榜文,精深微妙,大有感通,不胜之喜,答应作为净慈寺住持,并随即叫人端端庄庄写了募缘榜文,高挂于山门之上,过往之人看了,无不赞美。



不多时,哄动了合城的富贵人家,都来看榜,多有发心乐助,也有银钱,也有米,也有布的,日日有人送来。长老欢喜道:‘人情如此,大概本寺有可兴之机矣!’济颠道:‘这些小布施,只可热闹山门,干得甚事?过两日少不得有上千万的大施主,方好动工。’长老道:‘劝人布施,只好聚少成多,怎说上千上万的?’济颠笑道:‘小施主的自然聚少成多,若遇著大施主,非上千上万,他也自开不得口,自出不得手,少不得有的来。’长老道:‘若能如此更好。’



又过两日,济颠忽走入方丈室,对长老道:‘可将山门前的榜文,叫人用上好的锦笺,端端楷楷的写下一张来。’长老道:‘榜文挂在山门前,人人看见,又抄写它何用?’济颠道:‘只怕有不肯亲自出门之人,要来讨看,快叫人去写,迟了恐写不及!’长老见济颠说话有因,只得叫人取出一幅锦笺去写,刚才写完,只见管山门的香火,急忙忙的进来报道:‘山门外有一位李太尉,骑著马要请长老出来说话!’长老听了,慌忙走出山门,躬身迎接道:‘不知大人降临,有失远迎,请到里面用茶。’那太尉见了长老,方跳下马来答礼道:‘茶倒也不消用,但请问你山门前这榜文,是几时挂起的?’长老道:‘是初三挂起,今已七日了。’太尉道:‘当今皇爷昨夜三更时分,梦见身游西湖之上,亲眼见诸佛菩萨,俱露处于净慈寺中,看见山门前一道榜文,字字放光,又见榜文内有上叩九阍之句,醒来记忆不清,不知果是有无?故特差下官来看,不道山门前果有此榜文,果有此叩阍之句,大是奇事,下官空手不便回音,烦长老可将榜文另录一道,以便归呈圣览。’长老随命侍者,将预写下的锦笺,双手献上道:‘贫僧已录成在此伺候久矣!’太尉喜道:‘原来老师有前知之妙,下官奏知皇爷,定有好音!’说罢就匆匆上马而去。长老见内臣来抄榜文,说出天子梦中之事,知道济颠不是凡人,正待进来谢他,不知他疯疯颠颠,又往何处去了。



次日只见李太尉带领多人,押著三万贯到寺来说:‘皇爷看了榜文,却是与梦中所见一样,甚称我佛灵感,又见有叫通天耳之句,十分欢喜。故慨然布施三万贯,完成胜事,叫下官押送前来,你们可点明收了,我好回旨。’长老见了不胜大喜,因率合寺五百僧人,焚香点烛,望阙谢了圣恩,查收了宝钞。然后请李太尉献斋,斋罢,李太尉自去覆旨,不提。



长老因有了三万贯宝钞,一时充足,遂择了一个吉日,做了一坛佛事,一面叫人采买木料,一面叫人去买砖瓦,一面招聚各色匠人,兴起工来,寺里自有了天子梦看榜,文赐钞这番举动,传将开去,那各州府县官贵财主,以及商贾庶人,无个不来,一时钱粮广有;但只恨临安山中买不出为梁为栋的大木头来。松长老甚是不快,与济颠商量道:‘匠人说要此等大木,除非四川方有,四川去此甚远,莫说无人去买,就买了也难载来,却如何是好?’济颠道:‘既有心做事,天也叫通了,四川虽远,不过只在地下,毕竟要用,苦我不著,让我去化些来就是了。但是路远,要吃个大醉方好!’长老听了,又惊又喜道:‘你莫非取笑么?’济颠道:‘别人面前好取笑,长老面前怎敢取笑?’长老道:‘既是这等说,果是真了。’忙吩咐侍者去买上好的美酒,绝精的佳肴来,尽著济颠受用,济颠见美酒精肴,又是长老请他,心下十分快活,一碗不罢,两碗不休,一刹时就有二三十碗,直吃得眼都瞪了,身子都软了,竟如死了一般,坐将下来,长老与他说话,他都昏昏不知,因此吩咐侍者道:‘济公今日醉得人事不知,料走不去,你们可扶他去睡罢!’侍者领命,一个也搀不起,两个也扶不动,没奈何只得四个人连椅子了抬到后边禅床上,放他睡下,这一睡直睡了一日一夜,也不见起来。众僧疑他醉死了,却又浑身温暖,鼻息调和,及要叫他起来,却又叫他不醒,监寺走来埋怨长老道:‘四川路遥,济颠一人如何能够走去化缘,他满口应承,不过是要骗酒吃。今长老信他胡言,醉得不死不活,睡了一日一夜,还不起来,若要他到四川去,恐怕不知何时!’长老道:‘济公既应承了,必有个主意,他怎好骗我,今睡不起,想是酒吃多了,且待他醒起来,再作道理。’监寺见长老回护,不敢再言。



又过了一日,济公只是酣酣熟睡,又不起来。监寺著了急,又同了首座来见长老道:‘济颠一连睡两日两夜,叫又叫不醒,扶又扶不起,莫非醉伤了肺腑,可要请个医生来与他药吃。’长老道:‘不消你著急,他自会起来。’监寺与首座被长老拂了几句,因对众僧说道:‘长老明明被济颠骗了,却不认识,只叫等他醒来。醒起来时,也不能到四川去化大木,好笑!好笑!’



却说济颠睡到了第三日,忽然一毂辘子爬了起来,大叫道:‘大木来了!快吩咐匠人搭起鹰架来扯!’众僧听见都笑的笑,说的说道:‘济颠骗长老的酒吃,醉了三日尚然不醒,还说梦话,发疯颠哩!’济颠叫了半晌,见没人理他,只得走进方丈室来见长老道:‘寺里这些和尚,尽是懒惰,弟子费了许多心机力气,化得大木来,只叫他们吩咐匠工搭鹰架去扯,却全然不理。’长老听了,也似信不信的问道:‘你这大木是那里化的?’济颠道:‘是四川山中的。’长老道:‘既化了却从那里来?’济颠道:‘弟子想大木路远,若从江湖来,恐怕费力,故就便往海上来了。’



长老道:‘若从海里来,必从亹子门到钱塘江上岸,你怎么用鹰架来扯?’济颠道:‘许多大木,若从钱塘江搬来,须费多少人工,弟子见大殿前的醒心井,与海相通;故将大木都运到井底下来了,所以要搭鹰架。’监寺禀上长老道:‘师父不要信他乱讲,他吃醉了睡了三日,又不曾出门,那里得甚大木来,又要搭鹰架费人工?’长老喝道:‘叫你去搭便去了,怎有许多闲话!’监寺见长老发怒,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叫匠工在醒心井上搭起一座大鹰架,四面俱是转轮,以收绳索。绳索上俱挂著勾子,准备扯木。众匠工人搭完了鹰架,走近井边一看,只见满满的一井清水,那里有个木头?都笑将起来道:‘济颠说痴话是惯了的,也罢了,怎么长老也痴起来?’监寺连忙走来禀长老道:‘鹰架俱已搭完,井中只有水,不知扯些甚么?’长老问济颠道:‘不知大木几时方到?’济颠道:‘也只在三五日中,长老若是要紧,须再买一壹酒,我有酒吃,明日就到。’长老道:‘要吃酒何难!’即吩咐侍者买了两瓶酒,请他受用。济颠也不问长短,吃得稀泥乱醉,又去睡了。长老到底有些见识,也还耐著,那些众僧看见,便三个一攒,五个一簇,说个不停,笑个不休。



不期到了次日,天才微明,济颠早爬起来,满寺大叫道:‘大木来了!大木来了!快叫工匠来扯!’众僧听了,只道是济颠发疯,没个来理睬他,济颠遂走入方丈室,报知长老道:‘大木已到井了,请长老去拜受!’长老大喜,连忙著了袈裟,亲走到草殿上,与众匠工佛前礼拜了,然后唤监寺纠集众匠工,到井边来扯木。监寺也只付之一笑,但是长老吩咐,不敢不来。及到了井边一看,那有个木头的影儿?监寺要取笑长老,也不说有无,但请长老自看;长老走到井边低头一看,只见井水中间果然露出一二尺长的一段木头在水外。长老看见满心欢喜,又要了一张毡条,对著井拜了四拜,拜完,对著济颠说道:‘济公真是难为你了!’济颠道:‘佛家之事,怎说难为?但只可恨这班和尚,看看木头,叫他请人工扯扯,为何尚不肯动手?’长老叫监寺道:‘大木已到,为何还不动手?’监寺慢慢地走到井边,再一看时,忽见一段木头高出水面,方吃了一惊,暗里想道:‘济颠的神通,真不可思议矣!’忙命匠工系下去,将绳上的勾子,勾在木上,然后命匠工在转轮上扯将上来,扯起来的木头,都有五六尺,围圆七八丈长短,扯了一株,又是一株冒出头来。长老向济颠问道:‘这大木有多少颗数?’济颠道:‘长老不要问,只叫匠人来算一算,要用多少,只管取,若够用了,就罢,也不可浪费。’长老因叫匠人估计,那几颗为梁,那几颗为柱,到六七十颗,匠人道:‘已够用了。’只说得一声够了,井中便没得再冒起来了,合寺僧众皆惊以为神。这净慈寺自有了这些大木,不一二年间,殿宇楼台,僧房方丈,已造就得齐齐整整,比从前更觉辉煌。



这一日,济颠正在雷锋塔下水云间中,同常长老两个吃酒,忽见寺里的火工寻著来道:‘长老叫我寻你吃酒,快去快去。’济颠听是长老寻他,遂别了常长老,忙忙回寺,来见长老道:‘火工说长老呼唤弟子,不知有何法旨?’长老道:‘我见寺院已次第将成,心下稍安,故买酒请你,不道你已吃了酒来,不知你还吃得下否?’



济颠笑道:‘我闻昔日孔圣人有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前日已为佛家添了两句道:‘酒不厌多,吃不厌醉。’有便即请拿来,怎么吃不下?’长老听了大喜道:‘酒尚未饮,早已参破真禅,妙妙妙!’叫侍者取出酒来,济颠见了酒,就像未曾吃过的,拿上手甜甜蜜蜜,又是十余碗,一面吃,一面说道:‘寺中多亏请得长老来作主,叫我相帮,今已成个模样,只有两廊影壁,尚未曾画,是个未了,弟子放心不下。’长老道:‘你既放心不下,何不再化一个显宦,成全了也好。’济颠道:‘长老可叫个监寺取出缘簿来查查,看临安显宦还有何人,不曾布施?’监寺查来查去,只有新任王巡抚,未曾布施。济颠道:‘未曾布施,等我去化他,必要他喜舍三千贯,为画壁之用,方才饶他。’长老听说,皱著眉摇头道:‘这官万万不可去缠他,不但不肯布施,只怕还要惹出祸来。’济颠问道:‘这是为何?’长老道:‘你还不知,我闻得此官,原是个穷秀才,未得第时,常到寺院里投斋,每每被僧人躲避,不供斋饭,及戏侮他,他所以大恨和尚,曾怒题寺壁道:‘遇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这等怀恨,去化他何益?’济颠道:‘不妨事,他偏怀嗔,我偏要去化他!’



众僧劝不住,济颠竟带著酒兴,疯疯颠颠,一迳走到巡抚府前,远远立在宣化桥上,探头探脑的张望,却值王巡抚坐在厅上,看见了大怒道:‘我一个宪府,甚么僧人竟敢这等大胆,在此探望?’遂吩咐衙役:‘捉他进来!’那三四个衙役领命,一齐走到桥上,将济颠一把捉住,到厅上跪下,巡抚拍案大骂道:‘你这和尚怎敢大胆,立在我府前外桥上探头探脑的张望?’济颠道:‘大人的衙门外,大家可以站,为何只有我不可在衙门外站一站?’巡抚拍桌骂道:‘大胆!’济颠道:‘怎么?我这一站就是大胆?’巡抚道:‘你还强辩!别人稍站便走,而你这丐和尚不仅站了半天不走,还探头向内张望,难道这不是大胆?’济颠道:‘小僧因要求见相公,怕无人肯通报,故不得已在此张望。’巡抚道:‘你有何事要来见我?’济颠道:‘闻知相公恼和尚,故特来解释!’巡抚道:‘你何由知我恼和尚,你又有些甚么解释?’济颠道:‘小僧也不敢解释,只有一节因缘,说与相公,求相公自省。’巡抚道:‘你且说来,说得好,免你责罚,说得不好,加倍用刑!’济颠道:‘昔日苏东坡与秦少游、黄鲁直、佛印禅师,四人共饮,东坡行下了一令,要大家作对子助兴,作对子的重点:前面一句是要一件落地无声之物,中间二句是要有两个古人,最后要结诗二句,要说得有情有理,又要贯串,如不能者罚。’那时旁边看的人,都替济颠耽忧。济颠却不慌不忙的,屈著指头道,相公听著:



‘苏东坡说道:‘笔毫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因何不种竹?鲍叔曰: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



秦少游说道:‘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如何不养鹅?廉颇曰:白毛铺绿水,红掌戏清波。’



黄鲁直说道:‘蛀屑落地无声,抬头看孔子,孔子问颜回,因何不种梅?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佛印禅师说道:‘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僧行近如何?维摩曰:遇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



王巡抚听了,打动当年心事,忍不住大笑起来道:‘妙语参禅,大有可思!且问你是那寺僧人?叫甚名字?’济颠道:‘小僧乃净慈寺书记,法名道济的便是。’王巡抚大喜道:‘原来就是做榜文,叫通天耳的济书记,果是名下无虚,快请起来相见!’重新相见过,就邀入后厅,命人整酒相留,巡抚亲陪,二人吃到投机处,济颠方说道:‘敝寺因遭风火,今蒙圣主并宰官之力,重建一新,惟有两廊影壁未完,要求相公慨然乐助。’巡抚道:‘下官到任未久,恐不能多,既济师来募,自然有助。’因天色已晚,就留济颠宿了。到次早便整办俸钞三千贯,叫人押著,送到净慈寺来,济颠方谢别巡抚,一同回寺,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同分解。



评述:



一、我为了给长老起信,醉后即提笔写了一道榜文,长老见此榜文甚为高兴,赞道:‘大有文章,不是盖的!’便将榜文挂在山门,让过往行人见了能发心布施,好重盖净慈寺。事后,虽日日有人送钱粮布施,但杯水车薪,救不得这遍大火,我道:‘要化个大施主,非布施上千上万不行!’遂叫人另抄一份榜文以备。



二、挂文将七日,我大显神通,夜里闯入皇上梦中化缘,那夜皇上梦游西湖之上,看见诸佛菩萨,俱露处净慈寺中,并见山门上一道榜文,文内又有‘上叩九阍,直欲叫通天耳。希一人发心,冀万人效力’之句,正暗示天子须行此善举。皇上醒后派人来访,果然梦中非幻,确有此事,龙心大喜,慨施三万贯钱。济颠神通广大,具有先知,故耍此一笔,让天子也亲近佛法,种下菩提善根。



三、各官府财主见皇上布施三万贯,也争先恐后,齐慷慨布施,一时万物云集,米粮充裕,众僧大喜,正是:



失去净慈寺,换得粮银库,

锦上添花有,雪中送炭无?



四、万物齐备,独缺建寺大木梁,松长老心中闷闷,匠人又道:‘要此等大木,四川才有。纵四川买了,要运到此处,又无货柜车,也没怪手拖,如何办?’我道:‘既有心做事,天也叫开了;四川虽远,不过只在地下。’正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天虽远,家住如来。



五、我自甘负责到四川采购木梁一事,喝醉了酒,睡了三日才醒来?长老问道:‘那里去?’我道:‘采购去!’又问:‘如此自告奋勇,莫非贪图回扣?有无被木材商请到酒家喝酒去?’济颠道:‘回扣倒无,喝酒却有,但都出酒吐光了,不算贪污?’害长老无法处置!



六、胡言醉语,一觉醒来,却若有其事,大呼‘木材已由海底运来,在大殿前的‘醒心井’中,此井与海相通!’听了这些,莫非神话连篇?非也,人身有个‘醒心井’,海底在屁下,有尿水、粪土,这个方便之门,长有一大栋梁本根,上可树为龙柱(脊髓骨),下可通达九幽冥府。人心一醒,精不泄,气不散,自可造个七层塔,再加上几根‘排骨架’(鹰架),即成了。



七、不多不少,六七十柱已可作栋梁,不贪即止,免本的也须节制,公司的电话少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