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91|回复: 0

尘肺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2 2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严重的职业病,且发病工龄在缩短

  尘肺问题

  □本报记者徐彬实习生袁癑

  在我国尘肺是最严重、最值得关注的职业病,目前还缺乏有关这一疾病的基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去年曾经做过农民工尘肺发病率的调查,但进展不顺。2005年我国报告新发尘肺病9173例,但专家估计,实际发病人数可能达到1.5万人。

  6月3日傍晚,55岁的采煤工薛学礼侧卧在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专科医院二楼的病床上,大口喘着气。护士刚刚给他量过体温,烧依然没有退。

  同一个楼层,还住着他的6位工友。在他们的X线胸片上,均出现了大片密集的阴影。发病前,他们常年在井下工作,吸入了大量煤尘和岩尘。其中,薛学礼的工龄最长———35年,病情也最为严重。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已是汾西矿务局高阳煤矿集中送来的第三批病人。院方给他们下了共同的诊断书:煤工尘肺。医生说,它是一种可怕的职业病,到了后期,能让病人生不如死。

  变成煤块的肺

  一具死者的煤工尘肺标本,摆在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专科医院的陈列柜里。

  透过福尔马林溶液,可以看到它的表面布满黑色的煤屑状斑点,犹如被霰弹枪击中。医生在做病理切片时,发现里面绝大部分已经纤维化,就好像切开了一个洋葱头,有很多“疤痕”一样的结节,一层一层包裹起来。

  “这个肺一点弹性都没有了,很坚实,像煤块一样,放到水里就沉下去。”医院尘肺科主任陈刚说。

  肺功能的受损让病人异常痛苦。1998年,医院收治了一例濒死的病人。他的肺只剩下支气管附近的一小部分还有气体交换功能,其余都已经严重纤维化。医生回忆,这位病人只能用“打嗝”的方式呼吸,脸憋得死青死青,惨不忍睹。

  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是从气短开始不适。

  采煤工薛学礼说,前十几年就有点咳嗽胸闷,但顶一顶还能过去。2003年病情开始恶化,一旦天气变冷或者变热,或者走路稍微急点,都会引发剧烈的气喘。现在上楼梯,三步就必须停下来歇一歇。

  气喘甚至改变了病人的睡觉姿势———起初还能平躺,后来只能蜷缩着。一位来自山西的晚期病人,为了减轻肺部压力,卧床时需要垫好几个枕头。到最后,他只有坐着或者跪着休息。

  不少病人,最终就是跪着离开人世。

  由于身体免疫功能降低,薛学礼三天两头就会感冒发烧。医生检查发现,他还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这

  是尘肺病人中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临床表明,感染不仅会促使尘肺的发生,而且还导致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气肿和肺部肿瘤

  这些合并症,将一步步摧毁病人的呼吸循环系统。

  进行性疾病

  我国法定的职业病中,一共有12种尘肺病。煤工尘肺只是其中之一。

  致病元凶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生产粉尘,病人主要来自煤矿、采石厂、水泥厂、玻璃和陶瓷制造厂、耐火材料和石粉加工厂。

  煤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行业———井下既要采煤,又要掘进。薛学礼和他的工友们吸入的,既有含硅的岩石粉尘,也有煤尘。前者引起矽肺,后者引起煤肺。事实上,煤工尘肺是一种混合性尘肺病。

  医学上已经明确的是,在工人们吸入的大量粉尘中,一些粒径小于0.2微米的粉尘不能排出体外,而是被巨噬细胞吞噬,沉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导致肺泡炎。如果粉尘中含有二氧化硅,可引起肺组织不可逆转的纤维化。

  但这种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临床统计初步描述了尘肺病的发病规律———它取决于吸入粉尘的剂量。工人接触粉尘时间越长,粉尘浓度越高,发病率就越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资料说,矽肺的“工龄”一般是8-10年,煤肺的“工龄”一般在15-20年左右,石棉肺的“工龄”最短,一般只有5-8年。但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如果二氧化硅的含量达到80%,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引起急性矽肺。

  北戴河专科医院就收治了一位来自湖南的年轻病人,他从事粉尘作业只有短短3个月,便急性发病。

  病历还记录了一批“隐藏”的病人。他们在脱离粉尘行业时,身体检查并未发现异常,但20年后,突然开始发病。

  “现在还没有一种准字号的药物能治愈尘肺病,而且,它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北戴河专科医院副院长陈志远说,粉尘在进入肺间质后,无法排出,肺泡炎会越来越严重,没有治疗终结,“不像阑尾炎,割掉就完了。”

  洗肺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粉尘就没有尘肺。

  临床医生想到了一种针对病原的治疗方法。如果清洗出一部分沉积在肺内的粉尘,无疑会缓解病人的症状,并延缓尘肺病变升级。这个想法在1982年由美国医生Mason首次付诸实施,引起医学界关注。

  但当时只能对病人进行单肺局部灌洗,病人洗双肺需要冒两次甚至多次手术风险,而且手术中容易发生低氧血症

  北戴河专科医院发展了Mason的技术,1991年,他们做了国内第一例双肺同期灌洗手术。

  这是一个全麻手术。医生把一根倒“Y”型双腔管同时插入病人的左右支气管,然后给一侧肺通氧气,一侧肺注入生理盐水。此时,病人的双肺被分隔,一侧负责全身供氧,另一侧则处于“溺水”状态。

  借助肺壁本身的顺应性和人工负压,裹挟了一部分粉尘的生理盐水很快会从肺里排出———黑絮状的是煤工尘肺,灰白粉末状的是矽肺,红色鱼子状的是陶工尘肺。

  一个令人吃惊的病例是,山东潍坊碱厂的一位凌姓工人,他的肺里洗出了400毫升黄脓。第二天他抚摸着呼吸变得畅通的胸口,泪流满面。

  6月3日,57岁的赵明泽成为北戴河专科医院的第2995例手术病人。历经6个小时的清洗,他的肺内大约排出了3克粉尘。这位淮北矿务局临涣煤矿的采煤工有27年接触粉尘史,医生估计,他的肺内沉积了不少于10克的岩尘和煤尘。

  副主任医师马国宣说,这项手术能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对治疗肺泡炎也有很好的效果,但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并不能清除已进入肺间质的粉尘,病人也不能有肺部感染、肺气肿和气管支气管畸形等手术禁忌症。

  这对薛学礼来说,是一个更沉重的消息。

  防控形势严峻

  即使是国有煤矿,也忽视了湿式作业、通风除尘和个人防护。

  薛学礼和他的工友们在井下采煤的35年中,几乎没有戴过防尘口罩。一个事实是,工人们并不愿意戴着这个小玩意干活———它里面有一层薄过滤膜,到井下一沾水后便不能呼吸,戴着影响干活。

  他确定是在1970年代后期埋下了病根,当时每个人都在矿上开展的“日进千米”大竞赛中拼命,“井下全是粉尘,眼睛都睁不开,但工人们一下井就是十几个小时。”

  薛学礼的病例恰恰验证了流行病学上的一个统计:1970年代中后期是尘肺病的一个高发期,这批病人现在的年龄在50-60岁之间。当时越是身强力壮,越是劳动模范,发病率越高。

  悲剧在2000年前后再次上演。在这期间,私营小矿山的数目超过8万个,他们临时雇佣了数百万的农民工,但是生产工艺落后,没有任何降尘防尘设施。而且,这些矿山在用工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履行体检程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德鸿说,在这些流动人群中,不排除有群发的可能。

  目前还不清楚这个危机究竟有多大。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去年曾经组织专家在山西和辽宁两地做过农民工的尘肺发病率调查,但进展不顺———他们首先要对这些农民工挨个进行体检。

  截至2005年,尘肺累积病例60万人,其中存活病人为47万人。国家安监总局和卫生部在4月底公布,2005年我国新发尘肺病9173例。这个数据来自现有的职业病报告系统,它只覆盖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专家估计,每年实际的发病人数达到1.5万人。

  数据分析表明,尘肺病发病工龄正在缩短。去年我国21个省份共报告了接尘工龄在2年以下的尘肺病例211例,最短接尘时间不足3个月,平均发病年龄40.9岁,最小发病年龄20岁。1971例实际接尘工龄在10年以下,占21.49%。急性尘肺病集中发生在金矿采挖、石英砂粉碎和坑道工程建设等行业。

  “发达国家的尘肺病已经被控制住,现在瑞典每年只有几个新发的石棉病例,日本在1970年后就没有矽肺的新发病例,但是目前我国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李德鸿说。


来源:南方周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