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610|回复: 1

为医者的课外书之二十三--《智慧的痛苦:精神病文化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6 22: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发行,余凤高著。

内容简介:

从医学角度探讨精神病,研究精神病的性质、病因、治疗方法的书,已经出版过多本了。但是,在国内,还未见有一册发掘精神病的文化内涵的著作。本书意在从这一新的角度来描述此病。
     作者以前写过多部有关医学与文化的书,受到广泛的好评。本书在历述古代有关精神病的“神魔说”猜想,到中世纪和理性时期的认识上的进展,直至今日近理代研究的同时,详尽描述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态度以及从作为“异类”的冷酷严刑的折磨到人道的仁慈的变化过程。
    书中在展示歇斯底里、忧郁症躁狂症等多种精神病症状时,既有医学家的严谨记述,又有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形象描绘。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介绍历史上的几位患有精神病的著名天才人物的同时,还对这种人的资质与病理关系作了有趣的探讨。

作者简介:
   
余凤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从事医学与文化方面的专题研究,已出版相关著作六本,其中《呻吟声中的思索》等三本获“牛顿原创科普著作”二等奖和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奖。


目录:
引言
一、神与魔
1.鬼附体
2、“驱魔”
二、病症述说(一)
1、古代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3、理性时期
三、病症述说(二)
1、歇斯底里
2、忧郁症
四、“异类”的遭际
1、背景
2、漂流和拘禁
3、严刑和火刑
五、在作家笔下
1、作为行为的描绘
2、作为个性的刻画
3、鲁迅的作品
六、人道
1、前驱
2、继承者
3、艺术家的贡献
七、天才
1、哲人、大师和疯子
2、精神病人的艺术
八、遗补
1、要事
2、轶事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22: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凤高:精神病人的艺术

1921年,一期十分独特的展览先是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馆的齐格勒小陈列室(Zinglers Kabinett)展出,随后又转展至汉诺威的一家画廊,内容为汉斯·普林茨霍恩多年来精心搜集的画作。

  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1886-1933)最初在维也纳学的是艺术史,于1908年获博士学位。随后去英国学习声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军医。战后,1919年,他进了海德堡精神病医院,在这里,他收集了一些神经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

  几年里,普林茨霍恩从欧洲各不同名称的精神病医院搜集到大量精神病人的油画、水彩和雕刻作品,并从其中选出一些有相当水平的绘画,呈现在精神病医生、艺术家和一般受众的面前。展出之后,又编成《精神病人艺术作品选》(Bildnerei der Geisteskranken)一书,于1922年出版。展览和作品的出版,一时在欧洲大陆人们的心中引发起一阵阵的震荡。

  心理学中有所谓的“类型学”研究。苏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ИванПавлов,1849-1936)的类型学研究提出“思考型”和“艺术型”两类,认为思考型的人深思、冷静,对抽象的观念比对感官刺激较有反应性,而艺术型的人则对外在的刺激具有高度强烈生动的反应性,而且艺术型的人还比较容易得歇斯底里症或躁狂抑郁症,等等。这就表明,有些艺术型人格的人,容易引发精神病;或者说,有些精神病人具有一定的艺术才华。

  在普林茨霍恩搜集到的作者中,有一个叫爱丽丝的女子,在某种内驱力的推动下,绘画成了爱丽丝常规的休闲活动,且在这活动中慢慢显露出她的创作才能,画出了数百幅画。当医护人员给她彩色蜡笔和纸张时,她就狂热地投入这项“艺术创造”中;而且动作极其迅速。在绘画中,她渐渐地变得安静和松弛。而一当画结束,她便将作品弃之一旁,像是要摆脱它的束缚。

  专家说,看爱丽丝的画,可以发现她发疯的症结,还可看出她思想和情感的焦点是爱。爱丽丝作品的主题是一对情侣,画中的女主角是性感的尤物,男主角除了威廉二世、拿破仑或教皇,通常都被描绘成比女主角矮了一截,或随侍在她旁边,甚至被装饰在女王佩戴的奖牌或项链上,以暗示她对男性的嘲讽。她认同自己是著名的悲剧女性,如克莉奥佩特拉、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或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特别是她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十分奇特,往往把自己画成高贵迷人的淑女,华丽的衣着下两乳高耸,外生殖器像山茶花,子宫则像水果篮或有蛋的鸟巢,显示她激狂的想象力。

  实际上,有艺术天才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个别的。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荷兰的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 Gogh,1853-1890)就是患有严重躁狂抑郁症的精神病人。在梵·高的作品中,明显可以看出他患有精神病的特点。如他不同时期所作的自画像,就显示他由精神病所引起的风格上的重大改变,显示这位伟大艺术家走向疯狂时的竭力挣扎。他的其它一些作品,也同样表现出他的精神病的特征。特别是1889年6月画的《星夜》(Starry Night),意大利艺术史家利奥奈洛·文杜里分析说:梵·高“所看见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慧星的景象;它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仿佛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不禁战战兢兢的芸芸众生,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以20世纪的艺术家来说,患精神病的现代著名画家也有很多很多:加拿大艺术界著名的“七人团”(Group of Seven)成员、以描绘西海岸印第安人和该地风景而闻名的女画家埃米莉·卡尔(Emily Carr,1871-1945)是精神病人,患有神经衰弱、疑病症、转变性歇斯底里和精神分裂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画家马克·罗思科(Mark Rothko,1903-1970)也是精神病人,他最后在发疯中结束了生命。

  当代法国心理学家G.H.拉克(G.H.Laquet)曾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绘画分为“客观的现实主义”(objectiverealism)和“心灵的现实主义”(mental realism)两种。这是颇有道理的,因为像精神病人,在发病时,他的意识往往会与客体不相一致,使他心灵中的现实变成为非客观的现实。但这种“心灵的现实主义”正是精神病人天才绘画的最大特征。

  绘画不同于音乐或文学,是因为不管主体有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都可以通过线条来传达主体的思想和情感,将主体内心的意识和感情的冲突,甚至主体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到的、非理性的潜意识活动,外射为视觉形象,在画布上表现出来。对精神病医师来说,完全可以藉此进一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揭开他们的患病情结。卡尔·容格作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十分重视绘画对精神病人的积极作用。他强调:“画出我们内心所视的和画出我们眼前所见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根据临床经验,容格相信,以绘画作为表达潜意识经验的工具,要比语言更加直接,是对精神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容格所说的这种更直接表达内心经验的手段,后来经过其他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系统化,已经发展成为“动力调整的艺术治疗”(dynamically oriented art therapy)方法。今天,绘画治疗已经和音乐治疗、戏剧治疗一起被众多正规的医师和医院所接受和应用。在西方,甚至兴起一股包括绘画治疗在内的“艺术治疗”的方法;而且“艺术治疗”的实施已经改变了以往对“治疗”这个词的定义,即治疗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还包括思想上的和精神上的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