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108|回复: 0

走进神秘的广东援非医疗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5 22: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广州网讯   今年是中非友好开启50周年,随着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非洲,中非关系受到了世界关注。在中非关系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本报专门派出记者行程1.5万公里来到赤道几内亚(简称赤几),追随刚刚出发抵达的广东医疗队新队员,亲身见证老队员们鲜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在踏上这片黑土地的一刻,本报记者也成为改写历史的人,因为35年来从来没有国内的记者走进过广东医生在赤几工作的病房。

  本报从今日起展开连续报道,将记者亲历的广东医疗队在赤几难以想象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展现出来。在当地医院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队员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两年。今天主要报道新队员刚刚抵达赤几的情况,并通过他们的新鲜视角展示赤几独特风情。

  出 发

  援外光荣横幅送给病重妈妈

  年轻女医生最担心晒得太黑带上了防晒霜,男医生最担心感染上艾滋病备足了医用手套,每个队员都做好了得疟疾的准备。6月26日,广东省援助赤几第23批医疗队的队员们就这样离开自己的家人,踏上了远赴非洲的行程。从1971年开始,广东省向赤几派出医疗队就一直未间断过,至今已有近400名广东医生先后来过非洲。

  坐20个小时的飞机是第一关

  6月28日,本报记者也踏上了远赴非洲的行程。由于国内没有直飞赤几的航班,需要从巴黎转机。第一站从广州到巴黎要飞行12个多小时,到达巴黎后还需要在机场等待6个小时才能转机,从巴黎出发后又要飞行约7个小时,整个航程近1.5万公里。由于一天时间内在飞机上待了近20个小时,让人感觉相当疲惫。这样一段十分辛苦的航程也是每批医疗队员到赤几要过的第一关。由于许多队员此前都没有如此长时间的坐过飞机,常常会出现晕机的情况。特别是从巴黎转机后,机上提供的全是法式的餐食,一些队员无法适应,加上长时间乘机带来的身体不舒服,有的队员仅仅是靠喝点水就一直忍着饥饿在飞机度过10多个小时。

  与向其他国家派出的医疗队不同的是,广东医疗队在赤几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上层保健服务,确保赤几总统、总理、其他高官及其家人的健康。此外,医疗队还要为当地老百姓看病,并且给当地的中资机构工作人员和华侨看病。一到赤几广东医疗队就有了自己统一对外的新名称“中国医疗队”。医疗队的队员在赤几的工作点分布在两处,一处是位于首都的马拉博总医院,另一处是位于大陆地区的巴塔总医院。

  21名新队员全部来自茂名市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的安排,我省援助赤几的医疗队的派遣的方式是由每个地区承担一批援助任务,第22批的21名队员全部由韶关市选派,第23批的21名队员是由茂名市选派。今年32岁的邱晓是第23批驻马拉博的队员之一,7月1日是他来到这个陌生国家的第4天,这几天他一直惦记着妈妈。对于这次两年的非洲工作任务,邱晓的心情十分复杂。在出发前,邱晓的妈妈经检查患上了中晚期胆管细胞癌。“我知道妈妈的病情很重,出去两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当时我思想斗争很激烈,决定是否来赤几。后来我也向一些医生问过了,他们说就算我留下来也不能阻止妈妈的病情发展,加上组织上对我特别关心,所以我还是决定来。其实我很痛苦,觉得特别对不起妈妈……”,说到这里,记者面前的这名男子汉忍不住哭了起来。在出发前,邱晓在医院的病床前陪着妈妈度过一晚,妈妈一句“注意安全,平安回来”的话让邱晓更是觉得心酸,“送给我的援外光荣的横幅我送给了妈妈,我觉得这个荣誉是属于她的”。

  4名队员惜别患癌家人

  其实和邱晓一样,在第23批队员里共有4名队员的家人都患有癌症,但他们都选择了来到赤几。不管是队员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人都深深地感受到能够有机会代表祖国去非洲工作是无上的光荣。

  抵 达

  医疗队进出关享受贵宾待遇

  当地时间6月29日凌晨5时30分,记者终于到达了赤几的首都马拉博。赤几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里,整个国家对外宣称有100万人口,国土面积约28000平方公里。

  新老队员聚在一起共叙乡情

  对于前来赤几的外国人来说,入关时需要将全部行李开箱检查,但中国医疗队进出关时一般都可以享受贵宾待遇,免于检查。由于有第22批医疗队长和翻译前来接机,一句“中国医疗队”也让刚到赤几的本报记者享受了一次免检的贵宾待遇。

  晨曦中的马拉博异常安静,机场公路上的车辆非常的少,路边布满了长相奇特而高大的热带林木。中国医疗队在马拉博的驻地就位于离机场约10分钟车程的地方。每批医疗队在赤几都要工作两年的时间,每间隔两年的6月底至7月初是整个医疗队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新的队员们刚刚从国内过来,而老的队员们暂时还没离开。这个时候也是队员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在当地能有这么多的中国人聚在一起共叙乡情,在2年中可能仅有一两次。在经过10天左右的交接期后,第22批队员将于7月7日离开赤几回国。

  不少队员都是医院“台柱子”

  刚刚来到赤几的邱华明是第23批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今年53岁了,“老邱”成为了他来到赤几后的新称呼。老邱是化州市人民医院眼科的副主任医师,也是该医院里眼科的“台柱子”。老邱这次主动要求来赤几同事们都感到很奇怪,因为老邱是医院里接诊量最多的医生之一,收入相当可观。而且老邱还是医院里的“创收大户”之一,“我来了,科室里的收入肯定会下降,大家的奖金都会受影响,当时我都担心医院里不会放我来。但是没有想到院长能这么支持援助工作”。老邱说。

  像老邱一样,广东医疗队挑选的队员大多是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医院的骨干。

  女医生从国内带来了防晒霜

  不少新队员来到赤几之前就打听过这里的情况,听说工作环境异常艰苦而且设施相当简陋,不少新队员还有些担心。从事检验的罗海凤今年还未满30岁,作为是一名年轻的女医生她来之前做足了准备。“我最担心自己来到赤几晒得太黑了,所以特意从国内带了两大瓶的防晒霜。”此外,特别细心的罗海凤还带上了11双鞋,“听说当地的路不好,所以我想多带一些鞋。我还带上了高跟鞋,在见总统的正式场合时穿”。

  对于医生来说,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可能会感染上艾滋病。老邱说,“听说当地的艾滋病比例较高,作为眼科医生要经常近距离接触病人,如果病人打喷嚏或流眼泪的话,一旦接触到伤口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我特意带上了一个面罩。”医生李维则特意带了许多医用手套。但新队员们很快会发现,由于黑人病人不喜欢戴口罩的医生,他们的口罩等可能根本就没有使用的机会。不过,以往事实证明,艾滋病并不会那么容易被感染,从1971年至今,所有到过非洲的近400名广东医生都没有感染艾滋病。

  洗 尘

  来不及洗澡就去见赤几总统

  新一批中国医疗队的到来和老队员即将离开引起了赤几官方的高度重视。6月27日,在新队员们到达的当天中午,赤几总统奥比昂就专门接见新老两批中国医疗队的队长和翻译。第23批医疗队的队长巫世庆说,“当时一到还来不及休息就听说总统要接见,由于时间太紧了,连澡都来不及洗就换了身衣服去见总统。奥比昂总统对我们非常友好。”6月28日,赤几的总理米盖尔也接见了新老两批中国医疗队的队长和翻译。

  贫穷国家消费水平赛欧洲

  来到马拉博2天后,绝大部分新队员还没有出去看看驻地外面的世界,因为队里已经明确了纪律,不得随便外出,更不允许单独外出。6月29日上午,新队员们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消息:老队员们将带新队员们出去逛街,让大家熟悉当地的生活环境。本报记者也随大家一同前往。整个马拉博市非常小,开车在市区慢行,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转个遍。赤几曾经被西班牙殖民过近200年的时间,这让赤几深深地印上了西班牙的烙印,不仅包括建筑风格,还包括语言、宗教信仰、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习惯。但与其他一些曾被殖民过的非洲国家一样,这里并没有被带来富裕。

  贫穷一直是困扰着赤几人民的一个难题,这个国家曾经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近几年赤几经济开始腾飞,已经成为了中部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这里的基础设施仍贫乏得令人难以想象。整个国家没有统一的自来水系统和下水道,城市里没有路名,也几乎没有公共厕所,电力也很缺乏,没有银行卡,3个星期前马拉博市才开始有了红绿灯。这一切让在广东生活了几十年的新队员们感觉到相当的不便。

  第一次出来逛街的新队员还感受到了一个怪现象:在这个较为贫穷的国家里却“享受”着准欧洲的消费水平。由于这个国家几乎没有自己的产业,所有的日常物质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啤酒、香烟、牙刷、矿泉水、可乐、零食几乎都从欧洲运来,加上关税后售卖的价格比欧洲还贵。马拉博市仅有的几间超市里货物的标价让新队员们吃了一惊,一支普通的牙膏要卖到1500西法(约合人民币22元),一棵生菜要卖500西法(约人民币7.5元),一个鸡蛋的价格也是广东的3倍左右。打电话回国也是相当的贵,一分钟就要1800西法(约人民币27元)。消费水平高也成为了医疗队员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赤几的日常生活开支需要由队员自己承担。

  队员工资不需赤几提供一分钱

  在赤几工作期间,队员们可以领到一定的补贴。按照标准,副主任医师每个月有630美元的国外津贴,主治医师为每个月600美元;此外,队员们还有一项艰苦地区补贴,不分级别,每人每月450美元。一名队员每月可以得到约1000美元的补助,而且国内的工资待遇照常。

  中国医疗队员的收入完全是由中国方面自己支出,不需要赤几方面提供一分钱,这与其他一些国家前来援助的医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地还有不少前来援助的古巴医生,赤几政府需要每个月向他们支付数十万西法的工资和加班费。

  适 应

  不“打摆子”就不算到过赤几

  来到赤几的第3天,新队员赵国东就“打摆子”了,他成为了第23批医疗队里第一个“打摆子”的人。“打摆子”是队员们对得疟疾的一种形象的说法,由于病人得疟疾后往往会全身冷得发抖,严重时也会有生命危险。赤几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里的蚊子特别多,“防不胜防”,而且传播疟原虫,如果被这里的蚊子叮过后,很可能就会得疟疾。在赤几的老队员对于这点有种风趣的说法,“不‘打摆子’就不算来过赤几”。这种乐观的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新队员。每一名新队员都做好了“打摆子”的心理准备。罗海凤说,“‘打摆子’肯定是要打的,这没什么。我还特意从国内带了一件‘打摆子’时穿的厚棉衣。”

  老队员向新队员传授“真经”

  7月2日,记者来到了广东医疗队的第二个驻点城市巴塔,21名新队员当中有10名被安排在这里工作。巴塔位于非洲大陆上,是赤几最大的城市,人口有20多万。相对首都马拉博来说,这座城市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城市里的建筑都很新,而且不时能看到7~8层高的房子,马路也很宽。在巴塔的街头不时能看到中国援助的项目,包括体育场、议会大楼和公路,而且还有不少正在兴建的项目。中国的大力援助成为了赤几经济强有力的推动因素之一。

  7月3日,驻巴塔点的老队员带着新队员来到巴塔总医院进行了对口交接。为了保证新队员们能够迅速顺利地开展工作,老队员们还毫无保留地传授“真经”:为了搞好和当地护士们的关系,其实过节的时候准备一些小费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工作起来会方便很多。”

  巴塔医疗队驻地有一个食堂,在交接期间新老队员围坐在一起吃饭。每一支医疗队都配有一名中国厨师,所以这里饭菜完全是中国口味的。当天的伙食和队员们平时的标准没有什么不同,一个包菜,一个猪手,一个土豆,还有一个鸡蛋汤。这一餐的蔬菜全是产自队员们自己打理的菜地。

  为了能尽快开展好工作,不少队员抓住一切机会学外语。赤几是非洲唯一一个讲西班牙语的国家,会讲西班牙语是队员们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在吃饭时不时能听到队员们向老队员询问,“米饭用西班牙语怎么讲?”“你很漂亮怎么讲?”……每当同事们互相交流时,也不时插入两句西班牙语。

  老队员未离开新队员急着上岗

  随着一批批医疗队员们的建设,中国医疗队在赤几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在马拉博的驻地从去年起安装了一条宽带,可供大家上网。来到赤几的第4天,外科医生李维就通过网络和弟弟进行了一次视频对话。

  最近的几天也许是两年中 21名新队员最轻松的日子,从7月10日起他们将正式在医院里开始工作,在仍然充满着好奇的同时,不少新队员都已经急着上岗了。生活上的不习惯并没有让新队员的热情降低多少,对于即将开始的两年援助生活他们仍然信心满怀。而即将离开的老队员们显得平和许多,因为他们知道仅凭热情是不能在这种环境下支撑两年工作的,很多东西需要在2年的时间里慢慢体会和调整,这是每一名新队员所必须要经历的心路历程。

(策划/窦丰昌 文/本报特派记者何涛 图/ 本报特派记者倪黎祥)

 来源: 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