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莲华

[转贴]张中行: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评《论语别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6 19: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萤火也想与皓月争明,不自量力.
发表于 2007/3/6 03: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的学术功底是不深,有点知识的应该都明白。张中行的说法是有点道理的,但作品所面对的对象不同,所以,《别裁》有些方面到不可深究,但南全不顾前人成就,则难辞其咎。
前面几个版主好像对南很崇拜,恐怕国学上就要下点功夫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2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但南全不顾前人成就,则难辞其咎。”可有根据?
楼上的国学可下了功夫?
发表于 2007/3/9 2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老先生的书名(包括其书前言)其实说得很清楚了,张老先生在自己的专长上是较真的人,但有点吹毛求疵。

不同的解读而已,没有什么最佳解释。若说有的话,那其实是你解读的角度和读书的目的比较狭隘了。如此而已。
发表于 2007/3/11 07: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则王孺童先生的阐释: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说:

  孔子说的这句话,看上去意思比较明显,但却成为千古疑案。下面就其中争议的焦点,分别进行解说。

  “父在”,是指父亲健在的时候。“父没”,是指父亲去世以后。这两句没有什么歧异。

  “观其志”,字面意思是说观察他的志向。“观其行”,字面意思是说观察他的行为。在这里问题出现了,由于对“其”字所指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两种解说。
  其一,认为“其”是指的父亲。也就是说,父亲健在的时候,作儿子的要观察父亲的志向,来作为自己处世为人的指引;父亲去世以后,作儿子的要观察父亲生前的行为,来作为自己处世为人的指引。
  其二,认为“其”是指的儿子。也就是说,父亲健在的时候,作儿子的不能随着自己的意志来为人处世,要观察他是否遵循了父亲的教导;父亲去世以后,作儿子的无法再从父亲处随时获得指引,那么就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否符合父亲生前的教导。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字面意思是说,在父亲去世以后的三年间,如果儿子对父亲生前的为人处世之道,不作更改而恪守之,那么就可以认为儿子已经具备“孝”的德行了。
  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以“三年”为限?中国传统的居丧礼仪,一般以“三年”为限。那么随之就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要“三年”不改,那“三年”以后还改不改呢?其二,父亲生前的为人处世之道,如果是好的、善的,那么遵循“不改”还可以;如果是坏的、恶的,难道也要遵循“不改”吗?
  对于这两个问题,又出现了不同的理解。
  其一:认为父亲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其生前的为人处世之道,必定不可能都是好的。那为什么孔子说要“三年无改”呢?父亲去世后,作为儿子在居丧的三年内,应当时时思慕父亲生前的种种好处,以表达自己对父亲去世的悲痛心情,而没有闲暇去回忆父亲生前的过失。三年之后,自然可以遵循父亲好的为人处世之道,而改正其不好的。
  其二:认为孔子原话是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什么是“道”?只有好的、善的,才可称之为“道”。孔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指的父亲的好的为人处世之道,根本不涉及不好的。那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既然是好的,为什么只三年不改,应该永远不改才对?再好的东西,如果一成不变,不能与时俱进,最终也就变成不好的了。所以在三年居丧期满之后,对于父亲生前好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可以因时因地而加以改进了。

  上面列举了不同的理解,看上去都还能讲得通,那么到底孰是孰非,或者说那种解说更符合孔子本意呢?通观孔子说的这句话,其意思落脚在“可谓孝矣”,也就是说孔子强调的是“孝”。既然如此,“观其志”与“观其行”也就是在论“孝”,而并不是教人如何去观察别人。那么,关于“其”字所指,自然是指父亲,也就是儿子要观察父亲的志行。
  另外,句读也是产生歧义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年无改”与“于父之道”应当断开,变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也就是说,父亲健在时,儿子观察父亲的志向,作为自己的指引;父亲去世后,儿子观察父亲生前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指引,并且能够作到在居丧的三年之内,无所更改。那么,作为儿子在事奉父亲上,可以称之为“孝”了。
  再有就是对“道”字的理解。“道”这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就算一个普通人,他有良好的修养和品格,也不能称之为“道”。所以,孔子说此话的对象,决不是普通人,而是对为君者讲说的为君之孝。也就是说,父王健在时,子当观察其意志,来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引;父王去世后,自己继承了父王的事业,要追忆先王生前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引。为了彰显孝道并稳定新的政治局面,在居丧的三年之内,对于先王的为政之道,恪守遵循,不要作大的变动;三年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及实际情况,逐步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大义:

  孔子说:“父亲健在时,作儿子的要观察父亲的志向,来作为自己处世为人的指引;父亲去世后,作儿子的要观察父亲生前的行为,来作为自己处世为人的指引。在居丧的三年内,如果儿子对父亲生前的为人处世之道,能够恪守遵循、不作更改,那么儿子就已经具备‘孝’的德行了。””
发表于 2007/7/3 02: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中行此文其实是以好恶为爱憎,以爱憎作是非。观其文中所说,由学术观点的争议而转为人身攻击。与南怀瑾不作学术意见之争的处世之道,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8: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增上慢覆蔽其心,自是非他。
发表于 2007/8/20 09: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

争1鸣
发表于 2007/9/10 23: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的事,不可不慎重。有信仰,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信而好古还好,信而好人堪忧。学问上的事情,学术上的事情,实际上是要反对信仰的,要自己弄个究竟,信仰是宗教的事情。
发表于 2007/9/11 00: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他的禅外说禅就知道了,根本就是隔着八十层门外在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根本就是乱弹!
还好意思号称文人,张嘴就骂人根本就没有气度和风骨!且不说南老爷子对不对,就你骂人作人身攻击来看,根本就不懂文化!我看来不过是借着骂南怀瑾先生来提高自己就是了,因为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号名人-----张中行-----还号称什么一代老夫子,真见识了佩服啊!佩服!
只是不明白斑竹怎么连这号文章也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