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中药产业化应避免“自杀式改良”
返回列表
查看:
974
|
回复:
0
中药产业化应避免“自杀式改良”
[复制链接]
梁知行
梁知行
当前离线
积分
15559
发表于 2006/8/4 01: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周俊杰谈中药产业化
中药产业化应避免“
自杀
式改良”
在西方主流市场,中国的中药尚未获得“名分”,只是以
功能性
食品或另类疗法的身份出现
从长久来看,执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练好内功并在国际上大力推广,是中药产业国际化路径所依
本报记者范松璐发自上海
“中国能出色地呈现于国际社会面前的传统产业,中药可拔头筹。”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周俊杰这样认为。他做医药行业15年、进入中药领域5年。他坦承,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中药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但目前看来,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其中不乏诸多结构性问题。
2001年,和记黄埔与上海市药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上海和黄药业,这是上海首家中药制药合资企业,正是这个平台,给了周俊杰思考中国中药产业的机会。“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产业化创新
周俊杰觉得,这些年所谓的中药现代化发展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机械照搬西药标准来套中药,这从根本上对中药的创新不利。
“这样做有可能把中药变成西方的
植物药
。”他对此深怀隐忧。
国际上对植物药的认可程度日益加强,这固然是中药产业可以借风起舞的良好契机,不过,一味依据西药的思维范式,单纯探讨每个单方的有效部位和化学结构并得出普效关系,实质上背离了中药的
理论体系
。已有学者提出警告,这不啻在用西方医学的软刀子进行“自杀式改造”。
“我们往往‘洋气’得太快。”他的话语中透出一丝无奈。许多参与制定中药产业政策的专家,未必真正理解认可中药的理论和实践,这与他们沿承自西方医学的理论和
知识
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中药的精髓在于多种成分的组方,配伍也有不同,依靠多味药材的相互牵制和协调,更注重人体机能的平衡、和谐。历经几千年的积淀,经过不断的淘汰和实践,
中医药
理论体系自有其合理内核,而这正是中药不容流失的核心竞争力。周俊杰觉得,对中药
生产
厂商来说,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药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技术加以补充。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问题:中药讲究个性化,这和产业化发展的规模生产要求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
周俊杰对此的回答是,可以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提取一些相对共性的因素来进行规模生产。比如和黄药业生产的
麝香
保心丸,其组方来自宋代古方“苏合香丸”,原组方中有14味药,后来按照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临床,得出每味药对动物和人体的
药理作用
,最后发现其中7味药和
心血管
直接相关。经过筛选后,这一产品最核心的部分就包含这7味药。
“另外,还可以尽量应用目前国际公认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来阐述
中成药
的作用机理,加强说服力。”
2000年,在美国举办的
心脏病
年会上,很多专家谈到
血管
新生的概念,指的是在缺血的心肌长出新生的侧枝血管,从而减少搭桥或
支架
的应用——这一点其实和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理是相通的,由此得到启发,公司设立科研基金,在华山医院戴瑞鸿教授的带领下,组成团队进行研究,今年初,因血管新生的作用而获了奖,而且在LifeScience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数篇论文。
“使用共同的语言来阐述,让国际社会更充分地了解中药,这对中药发展也是一种补充。”在周俊杰看来,这类创新是“西学为用”的可行之道。
国际市场——期待国家制定自主产业标准
在西方主流市场,中国的中药尚未获得“名分”,只是以功能性食品(D i e t a r y S u p p l e m e n t)或另类疗法的身份出现,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药品(D ru g)。
周俊杰介绍,在美国,FDA药品认证的思路还是单方药或很小的组方药,而且耗时长久,药理及临床需要8~12年,每个药品平均投入8亿~10亿美元。和黄药业有两个项目在做二期临床,“投入相当大,不过看的是未来前景。”
三年前,和记黄埔在欧洲收购了第二大医药连锁店,将来若有药品通过欧盟审批进入主流市场,就可以有渠道上的后盾。另外,公司还在英国伦敦开设了“SEN(森)”
中药店
,采用多种方式推广中医药
文化
,建立品牌。现在已有5家门店,去年实现了盈亏平衡。
中药的国际化道路殊为不易,毕竟在西方社会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开发国外市场,可能三五年都很难盈利。”
“民族的东西要走向世界,不光要有民族性,还需要国家强大的概念和有力的推广。”周俊杰觉得,从长远来看,中国日益崛起的国家形象会增强中药的国际接受度,但目前缺乏自主的、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产业标准,难免仰人鼻息。
“如果我们国家能潜心花费较长的时间,执行连贯的政策,建立更有说服力、安全可控的标准,由国家在国际上进行推广,会走得比较远。”在他看来,中药标准应该是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一整套规范。
比如日本的汉方药中典型的“
小柴胡汤
”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重点在于传达给顾客一个可信的标准——对其中六味药的种植条件、采集时间、含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描述,比如种植的位置会具体到北纬东经的度数,给人安全可信的印象,而且有着可控的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出口的原料和中间体占绝大部分,中成药只占国际市场3%~5%的产值,大都处在低端市场,而国际传统医药市场却被产自日本、韩国的“洋中药”占据,洋中药提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检验数据,这正是我们所缺失的。
这也给国内中药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低水平的重复仿制和恶性竞争难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令中药蒙羞——前些年有国内中药企业出口的产品被发现
农药
、重金属超标,以及不久前有关中药注射剂的风波,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产业清理确有必要。
从长久来看,执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练好内功并在国际上大力推广,是中药产业国际化路径所依。
微观运营层面的可行之道
“这两年是整个行业的调整期。”周俊杰觉得。
行业竞争同质化,依靠价格手段竞争难以胜出,也无法持续。对主流中药企业而言,应该在管理上找出更多腾挪的空间。周俊杰认为,企业要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应该在大画面上把握几个关键节点:有效的产品、强健的品牌、完善的销售网络。
“国际上主流的制药企业,最主要的投入针对研发,产品往往难以替代,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过目前在国内,以仿制药居多,创新型的研发非常有限。”周俊杰介绍。他认为,价格的政策不应一刀切,对原创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药品应鼓励创新。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审视,有两点需要加强:品牌策划能力和销售队伍执行管理系统。后者主要通过流程化的运作规范行为。
在塑造产品形象时,中药在保健、
养生
、康复和
亚健康
方面的作用应被突出。另外还可以在剂型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如微粒丸、软胶囊、皮肤给药、舌下含服崩解等,能更加迎合现代顾客的需求。
周俊杰回忆,
李嘉诚
先生曾告诉他,中药行业要耐心培育,不要企图挣快钱。
理论体系
,
生产
,
血管
,
自杀
,
功能性
,
中药材
相关帖子
•
寸脉处是不是有两根血管
•
天才的想象:中医藏象理论!
•
治顽癣、疹疖毒、节结性剧痒特效方
•
伤寒大家刘渡舟:经方一剂起沉疴!
•
谈西医血液循环与中医经络气血的关系
•
中医亡于药?
•
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
发展中药需要废除GMP对中药制药企业的强制要求
•
崩漏,一个沉重的话题
•
患者想自杀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