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478|回复: 0

带状疱疹辨治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9 0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空气、环境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滥用,各种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的不科学使用,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带状疱疹只是其中之一。
  本病属中医学“蛇丹”(“蛇串疱”、“缠腰火丹”、“火带疱”)范畴。昔贤认为多系肝心二经火邪湿毒凝结而成,故用泻法较多。笔者经治案例,虽有实证,但大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肝肾阴虚
  1.沈某,女,80岁。2005年8月29日就诊。
  诉9天前背部突发带状疱疹。经西药治疗有所好转。现患部有轻微刺痛感,伴胃脘不适。余尚可。脉弦微数,舌红,苔少。证属肝肾阴虚,兼肝胃不和。治宜滋养肝肾,疏木和土。方投一贯煎合《伤寒论四逆散加味: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8g,柴胡6g,炒枳实15g,白芍20g,甘草8g,板蓝根15g,栀子10g,龙胆草8g,丹皮15g,炒谷麦芽各15g。七剂。
  9月5日复诊。诉患部轻度瘙痒,带状疱疹已不明显,胃脘舒适,但左下肢不适。脉舌同上。守上方加玄胡10g(七剂)以善其后。
  2.李某,女,64岁。2005年9月12日初诊。
  发现带状疱疹6天。6天前头部、颈部突发带状疱疹,经用土法治疗,略有好转。现左侧头部及颈部疼痛酸软,伴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乏味,大便干。脉沉弦,微数,舌边尖红,苔中根部白。证属肝肾阴虚,兼脾虚湿滞。治宜滋养肝肾,健脾利湿。方投一贯煎合《金匮要略五苓散加味: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8g,泽泻30g,桂枝3g,茯苓12g,白术10g,猪苓10g,板蓝根12g,栀子10g,郁金10g,黄芩10g,川芎10g,苡仁20g。七剂。
  9月22日患者专程来告,上药服毕,诸症渐减,以至基本消失。惟颈部略痒,偶微痛。于是自作主张继服三剂,以巩固疗效。
  3.达某某,女,72岁。2005年9月26日初诊。
  患带状疱疹10余年,时发时止。时轻时重。3天前又复发,以右腰、胁为主,痛而不甚,患部流水,伴略痒。经自服中药,效不显;每年夏初至秋末两膝眼下方皮肤色素沉着伴压痛亦10余年,但行走无碍,冬初自愈;患消渴病30余年。现常失眠,泛酸,两目干涩,自觉有“飞蚊”感,夜尿2~3次。脉弦数,舌红,有裂纹,苔根部白。证属肝肾阴虚,兼下焦湿热。治宜滋养肝肾,清利湿热。方投一贯煎合四妙丸增益: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8g,苍术10g,黄柏10g,怀牛膝10g,苡仁20g,夏枯草20g,菊花12g,密蒙花10g,天花粉15g。十四剂。
  10月12日复诊。诉药至9剂,疱疹方愈。两膝眼下方压痛已大减。睡眠好转,惟眼部“飞蚊”症无明显改善。守上方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g,炒白术10g,山药30g,二十剂熬膏,一防带状疱疹复发,二防来年两膝眼下方之症再作。
  4.方某某,女,51岁。2005年9月26日初诊。
  诉9月9日突发左侧头痛,15日被确诊为带状疱疹。经中西医治疗,疼痛有所减轻。现头痛且麻木,大便日二行以上,质稀;发现消渴病3年,目前无明显“三多一少”症,惟血糖略高;月经先期,经行有块;自觉易上火。脉弦,微数,舌红,苔白。证属肝肾阴虚,兼湿邪下注。治宜滋养肝肾,运脾利湿。方亦投一贯煎合五苓散加味: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8g,泽泻20g,桂枝3g,茯苓12g,白术12g,猪苓10g,板蓝根12g,黄芩10g,玄胡10g,广木香10g,炒谷麦芽各15g。七剂。
  10月3日复诊。二剂服毕,大便即正常,每日一行。药至四剂,头部痛、麻木大减,尽剂后痛、麻木已不显。患者要求续服,以防复燃。守上方去广木香、玄胡;加川芎6g、丹参15g。十剂。
  上述4案,虽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但因次要病机不同,故佐方有异。其中案2与案4虽主要病机与次要病机均同,但同中略异。同为脾虚有湿,临床表现一为便干,一为便稀。前者口干不欲饮,乏味,说明湿邪较重,故加苡仁以利之,用川芎调畅肝气而助脾健;后者自觉易上火,虽便稀,故湿邪较轻,加广木香、玄胡以行气活血祛湿。此其一;其二,判断肝肾阴虚的证据就上述案例而言是:脉弦,案1~案4皆然;舌红少苔或舌边尖红或舌红有裂纹或舌红且有肝胆经脉循行部位的症状(如案4之左侧头痛)。
  血虚兼瘀证
  王某某,女,43岁。2005年3月12日初诊。
  诉每次月经前两三天双下肢即带状疱疹发作已6年。
  1999年春天发现,来月经前两三天双下肢即现红斑,痛甚,经某医院确诊为带状疱疹,用药后消失。自那以后,每逢月经前两三天即复发,经毕多自行消失。每次月经来潮前胸、腹、腰俱胀疼,经色暗。失眠,梦多,常服安眠药;或盗汗,额疼;饮水多,尿黄。诉面部黄褐斑多年。脉细舌淡,苔白。证属心脾两虚,湿热下注。治宜补养心脾,活血化瘀,利湿解毒。方投归脾汤合《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党参10g,白术10g,炙黄芪20g,当归10g,炙甘草8g,茯神12g,炙远志6g,炒枣仁12g,广木香10g,桂圆10g,生姜3片,大枣12枚,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白芍10g,怀牛膝10g,板蓝根10g,白茅根15g,浮小麦30g。七剂。
  2005年3月19日复诊。诉服药当晚即安然入睡,梦减。余同上。因经期未至,故未见疱疹。守上方加白芷6g。七剂。
  2005年3月26日三诊。诉经前疱疹减轻。睡眠甚佳,经行前胸、腹、腰俱未痛,前额疼亦减,面部黄褐斑亦略退。脉细,舌淡,苔白。守上方加地肤子10g,七剂。
  2005年4月23日四诊。诉服完上药后又自作主张。续服14剂。本次行经前带状疱疹未曾发作。守上方稍事出入,蜜丸一料,以资巩固。迄今未发。
  按:上述4案及本案皆属虚,一虚主要在肝肾,一虚主要在心脾。因此,带状疱疹“虚”的一面不可忽视。此5案虽也有湿、热、毒,但其临床表现偏于虚,至少是虚实夹杂。故本病不能概作实证治。当然,这可能与她们年龄均在半百以上有关;本病过去认为“愈后不再复发”,后来认为“愈后极少复发”,上述案3与案5似乎可以说“愈后较多复发”,且尚可呈周期性复发。故治疗务必彻底。
  湿热内蕴证
  秦某某,女,78岁。2005年5月16日初诊。
  发现带状疱疹12天。12天前左腰部突发疱疹。逐渐向左少腹蔓延,疼痛剧烈。第5天时入院治疗,被确诊为带状疱疹,服西药后口干、口苦,难以承受,一周后出院。经外涂中药制剂,疼痛略有缓解。现患部灼痛较剧,皮肤较干燥,尿黄。既往有头痛史(服丹参片即可缓解)。脉濡,舌红,苔薄黄。证属湿热内蕴,毒入血分。治宜清泄湿热,凉血解毒。方投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6g,生地15g,车前子10g,泽泻20g,木通6g,甘草16g,当归10g,板蓝根15g,天花粉15g,夏枯草15g,玄参10g,丹皮15g,大贝10g,二花15g,连翘10g。五剂。
  2005年6月23日复诊。患部已结痂,范围缩小,停药二天中患部即轻微掣痛,尿略长,大便量少,日一行。脉濡,舌红,苔白。守上方,去大贝,加大黄6g、桃仁10g,以强活血、凉血之功。七剂。
  按:本案虽湿热内蕴,但湿重于热。鉴于患部在腰与少腹,加之其平时的头痛也多在头顶部,故试投龙胆泻肝汤。虽症情较重,但很快转安。
  上述6案,其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胃)、心、肾乃至大肠,因此,辨证不能拘泥于肝与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