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岭南中医药--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即将开放 弥补南药博物馆 ...
返回列表
查看:
2326
|
回复:
1
岭南中医药--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即将开放 弥补南药博物馆空白
[复制链接]
梁知行
梁知行
当前离线
积分
15559
发表于 2006/8/15 0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陈李济中药
博物馆
即将对外开放 陈李济,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是迄今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
中成药
企业,也是广州市最古老的名牌企业。从昔日简陋的
中草药
作坊到今天颇具规模的中成药企业,陈李济历经了四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创始人陈李二公济世奇缘、药材进贡
慈禧太后
、同治皇帝御赐商号、广告歌谣成为革命暗号等传奇故事,也留下了蕴含现代营销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历史痕迹,如:陈李两家轮流担任司理堪比股份制改造、承担社会责任的打造品牌、首创蜡壳包装的技术创新等等,悠久的历史,铸造了陈李济独特的品牌魅力。
陈李济缘于诚信创始至今,以“诚信为本,同心济世”的企业理念服务于社群,以推动中药现代化、弘扬祖国中药历史和岭南中药
文化
为己任。历经四年的精心筹建,陈李济创立了华南地区行业内第一家博物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这家浓缩了陈李济406年历史的博物馆,风格精练凝重,突破了以往博物馆“文物+历史”的概念,综合运用影音、动漫等现代多媒体手段,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历史变成流动的画卷和电影。博物馆内采用大量的实物和栩栩如生的蜡塑人物造型,再现了很多已经失传的中药传统制作流程,而最具特色的是陈李济首创的蜡壳包装工艺。馆内展示了从煮腊、溶腊、串原子、蘸腊、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八项手工操作工艺,这一为适应南方湿热气候而发明的蜡壳包装技术,成为“南药”对中药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引发了全国中药包装的革命。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的建立,弥补了“南药”博物馆的空白,成为广州两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印记。本着传承岭南中药文化的宗旨,该博物馆即将向社会各个阶层逐步开放。历史使人明志,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必将给观众意想不到的启迪。
博物馆
,
文化
,
中成药
,
中医药
,
慈禧太后
,
中药材
相关帖子
•
中成药治老年感冒一例(答案已公布)
•
治男性青年女性化一例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各位高人们:如何治冻疮?求赐教医法,万分感谢!
•
中成药治郁证胃痛一例(答案已公布)
•
好消息,温经汤 有中成药卖了
•
小柴胡冲剂的20种用途
•
中成药治梦见死人妖怪一例(答案已公布)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回复
举报
梁知行
梁知行
当前离线
积分
15559
楼主
|
发表于 2006/8/15 0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百年屹立不倒 陈李济'长寿基因'密码何在
它是405岁的“长寿不倒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老字号,至今生机勃勃
文/图 本报记者 汪令来 通讯员 潘国强
今日看点
这是一家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企业,比同仁堂还要早69年
这是一块见证我国中药400年发展历史的“活化石”,绵延至今仍欣欣向荣
这是一家充分体现粤商务实灵活经营风格的百年老号,几百年来的为商之道,堪比当今世界最现代的营销思想
股份制改革、品牌打造、创新意识……这是现代企业常挂在嘴边的一些时髦词汇。但你也许想不到,这些所谓的最现代营销理念与管理思想,早在几百年前,广州一家中药“老字号”在日常经营中就已悄悄实施。
它就是“陈李济”。405年前,“陈李济”刚刚诞生时,可能根本没想到,它会成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企业,比大名鼎鼎的同仁堂还要早69年;405年后的今天,当人们为筹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耗时四年慢慢梳理它400年历史时,却发现“四百年不倒”是一个必然———一家现代企业所应拥有的完美素质,几百年来的“陈李济”皆一一具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发出向中医药强省进军的全省总动员令,而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文化立场,405岁的“陈李济”都是一个让人瞩目的符号。
三百年前开始“中药现代化”
“三老”不是倚老卖老,而是倚老求新
提起中药,有一个名词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中药现代化”。说白了,就是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发展,既不能忘记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这固然是因为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产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而更深层的背景是,中药发展如果不能常变常新,企业就无法“长寿”。405年“陈李济”的发展,就是这样一块“活化石”。
“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这是“陈李济”内部一句叫“三老”的名言。“老字号”容易理解,“老地方”是指几百年始终在北京路这一处所在(8年前才搬家至现址),“老产品”则是指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等老产品一直延续。说到这儿,如果你认为“陈李济”倚“老”而避新,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陈李济”能活到405岁,时至今日仍是一个活力四射的中药企业,常变常新正是关键。最叫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创造了蜡壳药丸的制作工艺,这是当时中药行业里“领导药品包装新潮流”好长一段时间的一件盛事。
蜡壳药丸在300年前是贵重药品的代名词。岭南天气潮湿,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以满足远足人群甚至海外购货的需求?另外,当时的广州已是对外通商的口岸,常有海外香料送到广州。如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芬香树脂,可用作治心绞痛等心脏病,但却极易挥发,如何保存?……在一系列这样的社会需求下,300年前已具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陈李济”蜡壳丸的问世,也引发了那时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药制造中心中药包装的革命,一直到后来为全国制药业广泛应用。
令人瞩目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选择“陈李济”的蜡壳丸生产工艺,拍成电视录像片,向全世界广为推荐。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这在“陈李济”产品身上又一次得到印证。
“这其实就是当时的‘中药现代化’。”广州陈李济药厂厂长李国驹笑道。
一个“诚”字诞生“陈李济”
存心济世讲诚心讲诚信,坚持取信于民
相信每一位熟悉“陈李济”的人,都会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405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存心济世”。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陈李济”。
因诚信而生的“陈李济”,在日后的经营中,自然将诚信当作“看家本钱”。而事实上,诚信也正是经商特别是经营中药生意的“生命线”。原因很简单,同样是药材,你取自原产地道药材还是旁门,是上等还是末等,制作工序有没有“偷步”……都将直接影响药效。
“所以,诚信能直接决定一个老字号活多久。”李国驹举了一个例子,说几百年来“陈李济”虽然一直处于广州北京路闹市,但在临街铺面中从来只售成药而不卖药材。为什么?就为取信于民,“如果直接卖药材,大家就会猜:是不是将卖不掉的劣等药材,拿去做成药了?”
四百年前就用“职业经理人”
两姓合股经营搞资本合作搞“董事会”
对大多数“各领风骚几十年”的现代企业来说,作为“四百年不倒翁”的“陈李济”的确是一个传奇。但专家们认为构成传奇的核心机密,正是直到今天大多数企业仍在孜孜追求的优良体制。
“商号从一开始就采取了资本合作。”李国驹分析说,当初陈姓、李姓两商人合作投资开办药肆,并写立合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俨然就是股份制的雏形,不是单一家族企业,更不会因某一家族的兴衰而起伏。
实际上,“陈李济”的管理,在封建社会里的确与众不同。比如两姓合股经营,两族轮流选任司理(厂长)。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两姓族长在无意中形成类似今天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共同监督、同舟共济;二是司理执行两姓既定目标,就像今天的职业经理人,无能者下一届就会自动落选,每年换另一姓氏司理,从而充分化解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单一的经营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这不正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吗?
品牌推广无师自通还有VIP
盯住“高端客户”,贡品陈皮只送不卖
令人惊讶的是,几百年前的“陈李济”,竟无师自通品牌推广艺术。
清朝有科举,每逢京试学子云集。对今天的商人们来说,这些所谓的“高端客户”肯定是极力争取的对象。而粤商“陈李济”几百年前就想到了在这些未来的达官显贵们身上大做文章。
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记者就听到这样一则故事:考生们为应付考试动脑费神,必买成药定精、提神、进补、以防身体染恙,考试完毕,还带一些成药回到家乡。“陈李济”看到这是一个宣传推介产品的好机会,于是就派员到考场附近,或卖药、或半赠半卖、或人手一丸全部赠予,并送上印有宣传的纸扇。与此同时,还跟踪揭榜,如某人中举或当了进士,则大肆宣传:某某考生服用陈李济养心宁神丸,精神爽利、笔走龙蛇……
“陈李济”的王牌产品陈皮,只送不卖更是“陈李济”历来眼光长远而灵活经营的典型例子。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第一就是陈皮,所以又称“广皮”。而古时最出名的陈皮就出自“陈李济”。陈皮原料以新会柑皮为最佳。每年冬柑收获,“陈李济”必派人前去采购。回来后按收购年限分类放置在木楼上进行加工。陈皮贮存越久越珍贵。原本只是用于本厂原料的陈皮,成了特有的珍品,成了广东历年向朝廷敬献的贡品。这样好而且产量有限的东西,如果换了别的厂家可能要“吊起来卖”,但“陈李济”却只送不卖———送给一些优质客户,或重要社会公关对象,搏回的“陈李济有好药”的声誉,岂是陈皮价值所能抵的?
送茶赠药早早写入老铺条规
讲企业责任,组义务消防队救人救火
“打造一流中药产业”是眼下的流行语,就这一最具中国特色产业的企业精神而言,从优秀的“老字号”中汲取营养,未必不是良策。最简单的例子,眼下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公司中流行的“企业责任”,“陈李济”早就有啦。
广州一直为华南大都会,而“陈李济”身处北京路(以前是永汉路)闹市中心,门前过客每日成千上万。在饥民、难民较多的旧社会,常有行人晕倒,不省人事,“陈李济”铺中的员工见状必出门营救施药,代其通知家人。夏日炎炎,烈日当空,广州街头各种挑担、拉车苦力众多过往,“陈李济”又在人行道设茶缸,免费供应茶水。而令人尊敬的是,这并不仅是好心的冲动,而是写入老铺条规的要则,延续了几百年。
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记者还看到一件“古董”———从英国进口的消防水枪。清末民初,广州城池围绕、没有马路,横街窄巷,民房多为砖木结构,居民又以木柴为燃料,经常发生火烛。而官方没有设消防设备,一旦有火灾,各家自理。老百姓在遇火烛时常常束手无策,损失惨重。“陈李济”司理和股东研究,决定成立义务消防队,购置三部消防车,上面有手压的水枪、火勾、水桶、大小绳索、斧头、竹梯等等,还有一药箱随行,以备救急。消防队旗黑色,上书“陈李济”三个白字(消防车、木桶也写上),一旦某处发生火灾,队员立刻停产出动。此善举深受市民好评,一时传为羊城佳话。有这样的口碑,老百姓们平时买药,首先就想到北京路的“陈李济”,就不意外了。
“老字号”是金矿而不是金山
不断求新求变,下半年将推新药治免疫性疾病
自身资源如此丰厚的“陈李济”,的确让人折服。但李国驹清楚地认识到,“老字号”是金矿而不是金山,后者俯拾即是,而挖掘前者仍需今天的努力。
在“文革”期间,“陈李济”这个品牌曾一度被雪藏,厂名被改为毫无特色的“广州中药二厂”。上世纪80年代,时任当家人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陈李济”这个断了10余年的老字号。
第二步是历史性搬迁,上世纪90年代末从住了近400年的“老地方”———北京路繁华街市中搬出,进驻目前位于市郊的新厂区。400年“老祖宗”的基业就此远离,这在当时面临多大的压力?但新当家人还是力排众议,顺利迁出。事实证明,这一步后来竟成“老字号”刷新的拐点。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事,主要有两件:一旧一新。”李国驹说,“旧事”是梳理中药文化,建立中药博物馆,希望这种梳理弘扬品牌甚至整个中药的文化;“新事”是加大科研力度,实现中药现代化。“无论新事、旧事,都是为了‘老字号’将来发展的大事”。
事实上,今天的中药现代化“陈李济”并不含糊。即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的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复力通”,就是这样一个带有突破性的中药现代化产品。目前,治疗类风湿、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西药还无能为力,常因激素的滥用导致人体变形。10年前的“九五”攻关计划,“陈李济”就申报这一创新项目。李国驹清楚地记得,入选当年“九五”计划的医药项目只有5项,而10年滚动下来,只有“复力通”成功拿下,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第一批中药走向国际主流市场的“种子产品”。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