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640|回复: 1

zt 礼佛忏悔与持咒忏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0 06: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t  礼佛忏悔与持咒忏悔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弘法论坛  (http://www.hongfasi.net/bbs/index.asp)
--  综合讨论  (http://www.hongfasi.net/bbs/list.asp?boardid=3)
----  礼佛忏悔与持咒忏悔  (http://www.hongfasi.net/bbs/dispbbs.asp?boardid=3&id=4764)

--------------------------------------------------------------------------------

--  作者:海潮音
--  发布时间:2006-03-06 13:28:28

--  礼佛忏悔与持咒忏悔
礼佛的忏悔功用
  在佛门寺院的晚课中,有一篇“大忏悔文”。大忏悔文主要的内容,就是称颂、礼拜八十八佛;然后,念上一篇忏悔文,以表示发露忏悔;最后是发愿回向。经文是采自《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也就是十大愿王中的第八愿。为什么这篇以“八十八佛”为主的功课,可以称为“大忏悔文”,成为佛门每天晚课时必念的功课之一呢?这篇大忏悔文是宋朝时代,西夏一位从西域来的法师,号“不动”者所编集;因为他是修密教金刚部的,所以又被人称为“金刚”法师。大忏悔文里面的八十八佛名,是引自《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和《佛说决定毗尼经》。前者有五十三佛名,后者有三十五佛名,加起来共八十八佛名;最后的“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则是另外加入的,不在前二经的佛名之内。这五十三佛名和三十五佛名,真得具有那么大的作用,使得依它们而组成的功课,被称为“大忏悔文”吗?我们来看经中怎样说。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有一段经文是:“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个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这段经文,对于想忏悔的人来说,相信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只要恭敬的礼敬五十三佛,就是造了四重罪——杀、盗、淫、妄;或者造了五逆罪——杀父、害母、杀害阿罗汉、破和合僧团、恶意出佛身血,以及诽谤大乘经典等最重的罪业,都可以灭除,内心重获清净。既然四重五逆的大恶大罪,都可以因敬礼五十三佛而消灭了;其他无意间所犯的小罪,则只要敬礼五十三佛,便能获得灭除,更是不用疑问了。再来看《佛说决定毗尼经》中,如何解说“三十五佛”的功用:“若有菩萨,成就五无间罪,犯于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塔犯僧,如是等余犯,菩萨应于三十五佛前,所犯重罪,昼夜独处,至心忏悔……。菩萨如是现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来所有功德,应作如是清净忏悔。菩萨若能净此罪已,尔时诸佛为其现身,为度众生亦说种种诸行,成就愚惑诸众生故。”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称念(或观想)、敬礼三十五佛,也可以灭除五无间的重罪,功用和五十三佛是一样的;不动法师将它们排列在一起,加上普贤行愿品的发愿回向,称之为“大忏悔文”,实在是无可厚非。因为,称念、敬礼这八十八佛,可以忏除四重、五逆、五无间地狱的重罪,自然可以说是功用最大的忏悔文了。除了八十八佛为寺院晚课必须称念、敬礼之外,一般佛教徒也有只礼拜一尊佛或菩萨的。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以及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等,都深受我国佛教徒的恭敬与礼拜。经典上也都有记载敬礼这些佛菩萨的功德,除了能消业障灭罪,也能增长福德智慧。

  总之,礼佛对一般佛教徒来说,是有它重大且广泛的意义。因此,忏悔时自然就少不了礼佛。

  持咒的忏悔功用
  咒语的忏悔功用,似乎跟礼佛不相上下,也有它不可思议的功效。在佛门的早晚课中,咒语的诵念,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早课,从楞严咒到大悲咒、十小咒的持念,已经占了一半的功课;晚课虽然咒语较少,但仍然安排有大悲咒;同时,蒙山施食,也多靠咒语的加持,就是念完了阿弥陀佛经,也要念上三遍的“往生咒”来消业障。大乘佛教似乎离不了咒语,有显就要有密,显密配合,已成了大乘佛教的特质之一;不仅中国祖师所编的早晚课有显有密,就是印度大乘经典,也常常在经文之间,含有一篇或多篇的咒。咒语究竟有什么奥秘?持咒会予人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单就忏悔方面来探讨它,其他方面不谈。

先来谈“楞严咒”。在《楞严经》卷七中,佛说:“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消灭。……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比丘之四波罗夷罪谓之四)八弃(比丘尼之八波罗夷罪也),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或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无生忍(谓七地、八地、九地菩萨,妄惑已尽,了知诸法悉皆不生,故名无生忍)(无生忍者,谓了达诸法本来无生,亦无有灭,谛审忍可,而妄念不起也。)。”这是楞严咒的灭罪功用。从经文中来看,它的功用之大,与敬礼五十三佛是不相上下的,同样能灭五逆等五无间重罪;并且,还能灭除被称为断头罪的比丘四弃(四波罗夷)和比丘尼八弃罪,似乎已超过五十三佛了;至少对出家众来说,楞严咒是比五十三佛来得有意义。因此,楞严咒被古代祖师安排在早课的第一篇诵念中,或许是含有特别的意义吧?大概也跟佛说此咒的因缘,也有关系。楞严咒之外,大悲咒在中国佛教界,也是很受重视的。由于楞严咒长,持诵就比较不容易;尤其是背诵。因此,除了早课时诵念外,其他的时间就少有人念;大悲咒便不同了,它比楞严咒短,背起来容易,念起来也方便。于是,大悲咒流传的广泛,就不是楞严咒所可以相比的了;而大悲咒的受重视程度,也是在楞严咒之上。大悲咒何以受到佛教徒如此的重视呢?我们仍然只从忏悔方面来探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能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这是大悲咒的灭罪功用;所灭的也是最重的十恶五逆等罪。佛门早晚课中,都安排有大悲咒的诵咒;抛开大悲咒在其他方面的功用不谈,单就灭罪方面来说,无形中,诵念者已得了极大的利益。几乎大部份的咒语,都有灭罪、消业障的功用,譬如:广为净土宗信徒所持诵的“往生咒”,也有“于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灭除。”所灭的也是重罪。再如早课十小咒中的“准提咒”,也有灭罪的功用。《准提经》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八十万遍,无量劫来所造五无间等一切诸罪,皆悉消灭,所在生处皆得值遇诸佛菩萨。”此咒跟其他咒不同的是:规定要诵满八十万遍,一切重罪就能灭除。另外,“七佛灭罪真言”更是为灭除佛教四众所犯的四重、八重等罪而说。《大方等陀罗尼经》卷四载:“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若比丘于世尊去世之后,毁犯四重;若比丘尼毁犯八重;若菩萨,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毁犯如是一一诸戒,所犯重罪,当云何灭?’佛言:‘善哉!文殊师利,乃能请问如是等事,汝慈悲胜故,能发是问;汝若不发是问,我终不说彼恶世比丘所犯之过。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去世后,若有恶律仪比丘毁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养而不改悔,当知是比丘必受地狱苦而无疑也。我今当出良药救彼比丘重病……,”于是,佛陀说出了七佛灭罪真言。这真言乃是过去七佛所宣说的,它主要的功用,就是在灭犯禁戒的重罪。因此,叫做七佛灭罪真言。

  从上面的引例,持咒所能产生的忏悔功用,就不难了解了。《金刚经》中,佛说:“如来是真语者、如语者、不诳语、不异语者。”佛经都源于佛说,经中既然说咒语和礼佛能够灭罪,自然是真实不虚、无可怀疑的了。

《忏悔的原理与方法》

--------------------------------------------------------------------------------
发表于 2006/9/11 02: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三聚忏悔经 》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共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毗舍梨大光明林。与大比丘众千余人俱。复有无量诸菩萨等。尔时世尊与于无量百千诸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 。
     
        尔时长老舍利弗在彼会坐。承佛威神从坐而起。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我于今者欲有所问。愿佛听许为我解释。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汝舍利弗。恣汝所问。我当解释令汝心喜。尔时长老舍利弗蒙佛听许解释所问。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以欢喜意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欲住于声闻乘辟支佛乘及住大乘。是众生等有诸业障。云何忏悔云何发露。谓烦恼障诸众生障法障转后世障。云何忏悔云何发露。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舍利弗。汝今欲为多所安乐利益天人。能问如来于如是事。汝舍利弗。汝今应当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时舍利弗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解说 。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欲发心住于声闻辟支佛乘若住大乘是众生等应于昼夜各在三时从坐而起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十指掌应作是言。所有现在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若坐经行。是诸世尊当忆念我。当证知我。为我作眼。为我作智。为我作胜。为作最极。我在彼前忏悔发露。若我无始流转往来。若我此生若于余生所有业障。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及烦恼障诸众生障法障转后世障。若自初作若教他初作若见初作随喜。若自正作若教他作若见正作随喜。若自作竟若教他作竟若见他作竟随喜。若复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未知善时。未知不善时。若复随顺于欲嗔痴贪乱心等而起诸恶。若复为于睡眠所覆。若复掉戏。若复疑惑。若复谄曲。若复无惭无愧。若复我慢贡高自大。若起怨嫌。若醉放逸。若起恶心出佛身血。若谤正法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或杀父母。如是等业若自初作正作作已。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身业三种口业有四意三业行。于众生所起诸恶意。或复逼触毁辱呵骂三乘众生。说其过恶嫌恨诽谤。或作邪淫。或作邪见。若初始作若正作时若复作已。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或随所说违背戒聚。或盗塔物起于邪见。若始发意或复作时及作已竟。如是等恶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或于父母而起违背。或障人出家。或复欲受具戒之时。为作衣服留碍。或入禅定时或正念时而作障碍。或于利养名闻善根而为障碍。如是等事初作作时及已作竟。自作教人见作随喜。如是一切所作众恶。今于一切佛世尊前发露忏悔。为证明我。与我作眼。与我作智。与我作胜。与我作极。今于一切佛世尊前至心忏悔发露不敢覆藏。于未来世更不敢作。而今一切诸佛世尊已知见我摄受证明。若我所有无始生死诸烦恼中。流转往来所作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如是等业应受恶报。若复现受若当来受。如是诸业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如对目前。与我作胜。与我作极。于诸佛前至心忏悔不敢覆藏。于未来世更不敢作。所有过去有诸如来正遍知者。如彼往昔行菩萨行时。忏悔业障。及烦恼障诸众生障法障转后来世障如是忏悔。我今亦复如是忏悔不敢覆藏。于未来世更不敢作。所有未来世诸佛如来正遍知者。如彼当行菩萨行时。忏悔业障烦恼障诸众生障法障转后世障。忏悔已复忏悔。我今亦复如是忏悔诸障。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已后更不敢作。所有现在十方世界一切世界。有诸如来正遍知者现住在世。如彼往昔行菩萨行时。忏悔业障烦恼障诸众生障法障转后来世障。忏悔已复忏悔。我今亦复如是。忏悔业障烦恼障诸众生障转后来世障。忏悔发露不敢覆藏。于未来世更不敢作。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来正遍知者。若已现知。若有当知。我今为于业障所覆。应堕地狱畜生饿鬼若阎罗王世界。违背远离佛法僧处。堕于逼迫苦恼之处。如是等障今于一切佛世尊前发露忏悔。愿佛世尊当证知我。为最胜者。为最极者。我于彼前皆悉至心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于未来世更不敢作。我今于此至心忏悔。我及众生愿皆清净诸法业障。当净一切助菩提法。愿皆满足。如是三发于如是愿。如过去诸佛如来正遍知者。彼等世尊于往昔行如是忏悔。如是忏已。得一切法无障清净。若未来世诸佛如来正遍知者。彼诸世尊亦当如是。忏悔所有现在十方世界一切世界诸佛业障已。得一切法无障清净。如来正遍知者现住在世。彼佛世尊往昔修行。亦皆如是忏悔业障。得一切法无障清净。舍利弗。以是之故。若善男子及善女人。若欲发住于声闻乘辟支佛乘。若住大乘欲净业障。应当如是忏悔发露不应覆藏。于未来世不应复作。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离地狱畜生饿鬼贫贱生者。亦当如是忏悔发露不应覆藏。于未来世不应复作。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受福乐果。若复欲生四天王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侍天大梵天净居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大身天小身天无量身天广果天无想天光音天无恼天善见天阿迦尼吒天。无边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若欲生彼同受果报。应当如是忏悔业障。如是发露不应覆藏。后不更作。是故舍利弗。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亦当如是忏悔发露。净于业障后不更作。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当成就成无上菩提一切种智智不可称智一切三界最胜妙智。亦应如是忏悔发露后不更作。应如是知。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从因缘有。或有生灭。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无体。无有业障无业障处。现作诸行亦无业障。所以者何。如来常说。一切诸法空无我所。无有众生无有命者。无福伽罗无有人者。无摩那婆本性空寂。以是义故一切诸法无有业障。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当能入如是等际。所谓实际无我之际。无有家际无漏际者。是则能净一切法障而得寂静。于是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住大乘发菩萨心。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当应随喜一切众生善根。佛告舍利弗。是住菩萨乘善男子善女人等。应昼三时及夜三时从坐而起。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十指掌应作是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众生所摄。彼等所有诸福德聚。若初作若正作若作已。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于佛边若于法边。若于僧边若福伽罗边。若行布施福事持戒福事。若等行福事。彼等我今皆悉随喜最胜随喜。最大最妙最极最净。无等无等等。无上无上上。诸佛许可。我今应当如是随喜。所有过去诸佛如来正遍知者。从初发心乃至入于无余涅槃。于其中间所有福聚。彼等我今皆悉随喜。所有未来十方世界诸世界中。当有如来应供正遍知。从初发心所有修行六波罗蜜和合福聚。彼等一切我今皆悉如是随喜。乃至如于诸佛许可随喜随喜。若复现在一切十方诸世界中。有诸如来应供正遍知。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乃至入于无余涅槃。于其中间所有福聚。我今皆悉如是随喜。最胜随喜。乃至如佛许可随喜。如是随喜。舍利弗。于意云何。如是随喜和合福聚。得几功德有大利益。舍利弗。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众生所摄。彼等一切成阿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彼等恭敬奉事。给施衣服饮食汤药床敷等事。乃至命终。彼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佛言。舍利弗。且置三千大千世界诸众生等众生所摄。若复东方如恒河沙。诸世界中所有众生众生所摄者。彼等皆得成阿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至尽命供养供给乃至汤药。是等诸事。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佛告舍利弗。如是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恒河沙等诸世界中所有众生。众生所摄皆成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尽形供养奉事供给乃至衣服汤药等事。彼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不可思议能得边际。佛告舍利弗。若住大乘发菩萨心。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能有正信无诸谄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如是随喜随喜。舍利弗。彼前福德于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亿分百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及一。舍利弗。诸菩萨等。如是随喜能具足故。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住于大乘。复能如是随喜随喜。当得如是无量无边大福德聚。舍利弗。若有妇人厌恶女身欲求男身。欲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应如是随喜随喜。
     
        尔时舍利弗复白佛言。唯愿世尊。为我广说劝请和合所得福聚。利益安乐诸天世人。亦为现在及未来世诸菩萨等摄受广大诸善根故。尔时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欲为多所利益安乐天人。能问如来如是之义。舍利弗。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善哉世尊。我今欲闻愿为解说。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住大乘者。应于昼夜各在三时从坐而起。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十指掌应作是言。诸佛世尊当忆念我。所有十方一切世界。所有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证菩提已欲转法轮。我今悉皆劝请彼等诸佛世尊。皆悉愿转无上法轮。为欲怜愍安乐利益诸天人故。如是三说。亦复如是。我今劝请诸佛世尊。唯愿为转无上法轮。唯愿彼等诸佛世尊施于法施。愿佛世尊普设法会。愿诸世尊注大法雨。愿诸世尊然大法炬。愿诸世尊击大法鼓。愿佛世尊作法音乐。愿诸世尊吹大法蠡。愿诸世尊建立法幢。愿佛世尊以法充足一切众生。令诸众生以法自恣。多所利益安乐世间。怜愍一切诸天人故。又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昼三时及夜三时。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十指掌而作是念。所有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一切诸佛世尊。现住在世若住若行。应当忆念。应当礼敬。应作是言。所有现在十方世界诸佛世尊。欲舍寿命入涅槃者。我皆劝请诸佛世尊。莫入涅槃久住于世。不思议劫不可说无有量不可称劫。为多利益安乐世间诸天人故。堪忍久住无令身心而有疲倦。如是三请诸佛世尊久住于世。于无量劫利益安乐一切世间诸天人故。堪忍久住勿令身心而有疲倦。如是劝请彼所善根。应当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汝今当观。劝请回向得几许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诸佛如来。其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非所思量之所能知。佛告舍利弗。且置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如是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世界中满中七宝。持用布施诸佛如来。其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非可思量能得边际。舍利弗。汝今当观。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正信无谄。能发无上菩提之心。能作如是劝请诸佛转于法轮。舍利弗。如此福聚比前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发菩提心。能作如是劝请回向。和合善根能具足者。当速成就无上菩提。舍利弗。我于往昔行菩萨行时。亦常如是劝请诸佛。转于法轮及久住世。我以如是劝请诸佛转法轮故。因彼善根因缘之力。是故今者帝释天王诸梵王等。恭敬合掌而劝请我转于法轮。而作是言。唯愿世尊。多所怜愍安乐饶益一切世间诸天人故转于法轮。舍利弗。我于往昔行菩萨行时。劝请诸佛久住于世转法轮故。今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我涅槃后正法当住于五百岁。像法亦复住五百岁。尔时舍利弗复白佛言。大德世尊。是住大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根。云何回向。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汝舍利弗。是住大乘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应昼三时及夜三时从坐而起。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十指掌应作是言。我于无始生死流转已来。至于今日所有福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或于三宝福伽罗所修诸福德。若修布施。若行持戒诸福德事。若复等行诸福德事。若复思念作福德事。乃至于今忏悔随喜劝请等事。一切和合皆悉回向。施与一切诸众生等。如于过去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者。往昔所行菩萨行时。以诸善根皆悉回向于一切智。我今亦复如是回向。以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所有未来诸如来等正遍知者。如彼当行菩萨行时。以诸善根当以回向于一切智。我今亦复如是回向。以此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所有现在十方世界诸佛如来正遍知者。现住在世自在行者。如彼往昔菩萨行时。以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我今亦复如是。以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如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不思议不可称量广大无垢如是智印。住佛三昧。一念和合相应智慧。降魔波旬军力退已。于夜后分明相出时。应所知见皆悉正觉。得正觉已。于波罗奈鹿野苑中。转于无上四谛法轮。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恻。然法炬击法鼓吹法蠡建法幢雨法雨。以法充润一切众生。多所怜愍利益安乐诸天人故。亦如彼等阿閦如来。阿弥陀佛。师子佛。百焰佛。放焰佛。炽盛光佛。无边光佛。蒙恩光佛。灯王佛。最上佛。莲华上佛。开敷佛。宝月佛。宝焰佛。无碍光佛。弥留幢佛。宝相佛。大焰聚佛。宝幢佛。因陀罗幢佛。宝轴佛。栴檀香佛。决定焰波头摩莲花炽盛身佛。无量名称功德光明佛。如彼弥留孤知如来应供正遍知。如是等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证于无上佛菩提已。转于无上最大法轮。我亦如是。愿当转于无上法轮。愿以法施一切众生充足自恣。为欲利益安乐世间诸天世人作利益故。
     
        舍利弗。若有得闻如此所说第一之道。闻已信受随教行者。彼则当得无量福聚。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闻于如是三聚法本。受持读诵能解其义为他广说。彼则当得多福德聚。不可思议不可称量。舍利弗。汝今当观如是无量神通福聚。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众生所摄。皆令彼等悉得人身。得人身已成辟支佛。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床卧汤药种种诸事。彼涅槃后起舍利塔高十由旬。纵广正等满七由旬。妙色庄严端正可喜。金银琉璃颇梨真珠马瑙虎珀众宝所成。又复供养彼诸塔庙。以天音乐散妙华鬘烧香涂香缯幡幢盖而以供养。彼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不可思议之所能及。佛告舍利弗。且置三千大千世界诸众生等众生所摄。又复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所有众生众生所摄。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如是世界。所有众生众生所摄。皆令彼等悉得人身。得人身已证辟支佛。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命供养奉事。衣服饮食汤药床卧种种诸事供养供给。彼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非可思量之所能及。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具正信无有谄曲。发于无上菩提之心。复能依此回向回向。舍利弗。此前福德于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众中有十千人从坐而起。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亦欲当成无上诸佛菩提。所以者何。大德世尊。我等以闻如是等法修多罗故深起爱乐。大德世尊。我等志乐无上菩提。时天帝释与诸眷属六万八千天众围绕。即以诸天曼陀罗花栴檀末香阎浮金粟忧钵罗花波头摩花俱牟头花分陀利花供养于佛及此所说三聚法本而散其上。再三散已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如此三聚法本多所利益。为诸菩萨摩诃萨等。当净一切诸法业障。当令值遇一切善法具足成就。佛告帝释。如是如是。憍尸迦。我今说此三聚法本。为诸菩萨摩诃萨等多作利益。于一切法无障清净得成就故。当得值遇一切善法悉成就故。憍尸迦。我念往昔阿僧祇劫。复过是数不可思量。彼时有佛出兴于世。名大焰聚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尸迦。彼大焰聚如来寿命六万八千亿岁。初会百千诸声闻众。第二会有九十九亿诸声闻众。第三会有九十八亿诸声闻众。憍尸迦。彼大焰聚如来为诸天人大作利益。时彼众中有一女人。名曰尊亲。于彼会坐。从彼大焰聚如来。闻于如此三聚法本。信受读诵广为人说如说修行。发于无上菩提之心。彼闻此法即转女身成丈夫身。常得生于天人之中往来流转。当得受于八万四千转轮王身。今现住彼在于东方。去此佛刹过亿百千诸佛刹土。现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宝焰聚如来应供正遍知。憍尸迦。若有众生临命终时。闻彼宝焰聚如来名号能忆念者。彼当不复更受女身。所以者何。彼宝焰聚如来往昔行菩萨行时。发如是愿。若有女人临命终时。闻我名字能忆念者。彼当不复更受女身。憍尸迦。此三聚法本能有如是多作利益。为诸菩萨摩诃萨等。具足当净一切诸法诸障碍业。当得值遇一切善法成就具足。佛说此经时帝释天王。及长老舍利弗。及诸天龙乾闼婆阿修罗人非人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