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283|回复: 0

常用药物也可致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3 1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每年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没有药物是完美的”。虽然自古以来人们都期望出现“灵丹妙药”,但医学专家指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实际上,任何药物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副作用。其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就是最突出的一点。

  擅自用药、超剂量使用及滥用药物是重要诱因

  在日前原研药协会主办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媒体座谈会”上,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援引数据显示:美国1986年证实的26753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有近1/4是严重的,其中18%导致住院,6%死亡。美国估计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为死因的第四位。而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几十亿。

  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而据其透露,在中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11%至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约有近20万。其中擅自用药、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滥用、对新药的过高期望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

  神经兴奋药“利他林”误作“聪明药”滥用

  在中国内地因药物致病的例子屡见不鲜。有段时间,上海一些中小学生家长,把属于国家二级控购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利他林”当成“聪明药”,自行给上课思想不集中、以为是得了小儿多动症孩子吃,结果使许多孩子服用后不思饮食,面色苍白,甚至产生抑郁等不良反应。

  这只是冰山的一角。据透露,中国180多万聋哑儿童中,有超过100万是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耳聋,而且目前仍以每年2万人次的速度增长。杜文民博士指出,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治病也能致病。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药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理性看待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危害的重要前提。中国内地每年的住院病人中有超过500万人可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它的危害不容低估。

  新药被寄予过高期望

  新药上市往往代表着医学界又有新的科研成果降生,或者某项医学难题终被攻破。然而新药在最初的临床使用中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的隐患。对于新药的认识往往会经历一个曲线:过高期望、出现问题过低评价、评价慢慢恢复、评价逐渐回归正常状态。

  1959年至1962年期间,欧洲和日本等国应用一种新药“反应停”来治疗孕妇妊娠反应,由于效果不错,该药得到很高评价。但很快该药物被发现会引起胎儿海豹样畸形,当时在日本等国出现了很多胎儿异常。该药的不良反应敲响了不良反应上报制度的警钟!美国、日本后来都建立了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据了解,通常一种新的药品在上市之前要经过药物临床试验,但目前药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却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临床试验的对象偏少,时间偏短,因此不可能观察到不很常见的不良反应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且大多数临床试验有选择性,病人病情不很复杂。试验往往限制在特定人群,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

  常用药物也可致命

  药物不良反应不仅存在于新药中,即使是常用药物用法用量不当也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并不乏见。

  一位女护士长患了普通感冒,医生为她开了静脉滴注林可霉素1.8g/250ml。由于当天下午还要赶着上班,护士长自己进行静脉滴注。她过去曾进行林可霉素静脉滴注并未发现异常,然而这次在半个小时的点滴结束时,护士长发生猝死。事后经过检查发现,虽然其药物使用剂量1.8g小于正常健康人耐受临床试验最大剂量2.4g,但其在半个小时滴注完却直接给其埋下了祸根,半小时滴完意味着其滴速是每分钟59.76mg,是标准给药速度的3倍。

  一位44岁的男性因为急性胰腺炎入院治疗,在静脉滴注了29天庆大霉素后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来庆大霉素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事后发现,该药的说明书显示,“最长连续滴注时限为14天”,事实上,该病人用药已经远远超过最长使用时间。而这起悲剧竟缘于医生和病人共同的一个想法“好了以后再巩固一下”。
                  ---泉州晚报

[ Last edited by 长安 on 2005/9/14 at 09:30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