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微明道观
›
《高上玉皇胎息經》
返回列表
查看:
3766
|
回复:
3
《高上玉皇胎息經》
[复制链接]
任运
任运
当前离线
积分
551
发表于 2006/9/22 19: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高上玉皇
胎息經
》
《道藏》1/748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故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經
,
胎息
相关帖子
•
胎教迩言
•
走火入魔方论
•
道家精气神自然疗法真阳生起的感受!
•
《神奇的胎息秘法》【zt】
•
存神炼气铭
•
正身、内省、止息——且说医家如何用功
•
呼吸定息 —— 《黄帝内经》点滴 8
•
两位道人
•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萧天石《六》
•
[转载]《神奇的胎息秘法》函授讲议
回复
举报
任运
任运
当前离线
积分
551
楼主
|
发表于 2006/9/22 1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胎息經
胎從伏氣中結臍下三寸為氣海,亦為下丹田,亦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門。蓋玄者水也;牝,土母也。世人以陰陽氣相感,結於水母,三月胎結,十月形體具而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氣於臍下,守其神於身內,神氣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結,乃自生身,即為內丹,不死之道也。氣從有胎中息神為氣子,氣為神母,神氣相逐,如形與影。胎母既結,神子自息,即元氣不散。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西升經》云:身者神之捨,神之主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主人躁動,神即去之。神去氣散,其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運,必假神以御之。學道養生之人,常拘其神以為身主,主既不去,宅豈崩壞也。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道經》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復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虛心絕慮,保氣養精,不為外境愛慾所牽,恬淡以養神氣,即長生之道畢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所謂意是氣馬,行止相隨,欲使元氣不離玄牝,即先拘守其神,神不離身,氣亦不散,自然內實,不饑不渴也。若欲長生,神氣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氣不相離。《玄綱》云:纖毫陽氣不盡不為鬼,纖毫陰氣不盡不為仙。元陽即陽氣也,食氣即陰氣也。常減食節欲,使元氣內運,元氣既壯,即陰氣自消。陽壯陰衰,則百病不作,神安體悅,可覬長生。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之與氣,在母腹中本是一體之物,及生下為外境愛慾所牽,未嘗一息暫歸於本。人知此道,常泯絕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來。能行不忘,久而習之,神自住之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備盡於斯,然聖人之言,其可忘歟。
《胎息經》註釋--張義尚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氣。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動不搖,不憂不懼,不思不想,如嬰孩之處母腹。息字是指粗氣絕滅,外氣不行,氣既不行,自然百脈衝和,一片光明。氣猶水也,神猶月也,月動由於水漾,神搖由於氣牽。水澄則月明,氣定則神慧,神氣相抱,達於大定,而內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神猶人也,氣猶馬也,馬載人馳,猶之氣牽神動。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婦之懷胎者,捨降伏其氣,使氣能歸根蟄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朱子《調息銘》曰:「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吸,如百蟲蟄。春魚得氣而動,其動極微,寒蟲含氣而蟄,其蟄無朕。調息者,須似綿綿密密,幽幽微微,呼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出,吸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入」。《攝生三要》曰:「初學調息,須想其氣,出從臍出,入從臍滅,調得極細。然後不用口鼻,但以臍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閉氣一口,以臍呼吸,數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氣出之,當令極細,以鴻毛著於口鼻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度。漸習轉增數之,久可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
舉凡生物,莫不有氣,而命即寓於氣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覺、運動者,莫非氣之運用也。無氣則不能動,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靈,靈者神也,而性即藏於神之內,無神以主,則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氣與神也。惟是此氣與神,稟之於天,而又受天之陶鑄,《陰符經》所謂天地萬物之盜,及古哲雲,天與之,天復取之,失其氣,氣盡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
此乃本經最要之訣。蓋虛無者,即是致虛守靜,更立玄牝之法。虛者虛其心,無者無其身,虛其心則神自清,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靜,神氣自養矣。然此非一賦可幾者,必朝斯夕斯,動靜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須臾相離,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素問·上古天真論》日:「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此言神之與氣,是一非二。無氣則神無依,無神則氣無主。神既為主,故神動即有氣動,神不動,則氣亦不動,如影之隨形。經雖明言神氣並舉,陰陽兩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陰陽合一,而固守虛無,即是致虛極,守靜篤,又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神氣合一而定,即是此節之旨。蓋神行氣行,氣行精敗,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氣定,形隨以泰,自然長生。
張三豐《道言淺說》曰:「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繫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臟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九,旋復降下繹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豈特無來無去,直須絕對待,離二邊, 空三際,如如長住,住無所住方是。心不動則氣不動,故繼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氣無出入,息滅盡定,心氣不二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經》自始至終不離神、氣二字,有神有氣則相守,忘神志氣則入虛,功夫由淺入深,而效驗則步步不同。學者如能格守勿失,勤而行之,則柔氣功之道盡在是矣。
就《胎息經註釋》答讀者問
張義尚
1982年第3期《氣功》雜誌載拙作《胎息經註釋》一文,多年來不少人來信讚我註釋,比之《雲籠七簽》中葛洪所論和王文祿、幻真諸前輩所注超勝,但經中有些語句,尤其入手二句還不無疑義,希望我能更進一步地解釋。其次,認為《氣功》所載非全豹,希望我能把原作全稿複印出來,分惠於同好。回答如下:
《胎息經》是我國古代氣功文獻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是聖胎,乃真神所結:息是真息;乃內外呼吸氣停(真息無息)所成。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與氣,互相對待,互為其根。神屬陰,喻之為汞;氣屬陽,喻之為鉛,此是本身之陰陽。神是性。氣是命,性不離命,命不離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雙修。故虛靖真君日:「神是性兮氣是命」。曹文逸仙姑曰:「我為諸公說端的,命蒂從來是真息」。
經首二句,「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話是兩句,事只一端。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後句言氣。而神氣合修之主旨,專在「伏氣「二字,乃是修習之手段。氣如何伏?又專在「凝神」。故虛靖真君說:「神不外馳氣自定」。並且經中言神氣之重要, 有「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句;言神氣之互根,有「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句;言修習之方法,有「固守虛無,以養神氣」和「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句。虛是虛其身,無是無其氣;曰養則不是勉強造作,而是自然而然,兩者相注如水乳交融。反反覆覆,都只是神氣二字,真可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也。
總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動,也就是出生定力。道家謂之為內丹或陰丹,須已擺脫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內臟器功能,即一切氣化之氣的干擾方能形成。到了那個境界,是為「伏氣」。就是自然地不覺有內外呼吸之痕跡,而唯一神獨耀,故曰「胎從伏氣中結」。在此聖胎凝結之同時,內外氣息亦自歸於寂滅,故曰「氣從有胎中息」。古仙曰:「脈住氣停胎始結」,陳泥丸祖師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脈已息氣歸根,有一嬰兒在下田,與我形貌亦如然。」皆可為證。
還有必須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決,只是凝神入氣穴」。氣穴,一般都指為臍下之下丹田。實際上所謂氣穴,我得真師指授,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 如在深穴之內」者是也。善乎閔一得真人之言曰:「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還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身,是名真吾」。此種高級層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臥,只要能祛除一切雜念妄想,不思過去未來,惟用現前一念,將全身放鬆,與整個宇宙太空法界融為一體,則氣自養。如是熏習既久。自見「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矣。
總之,《胎息經》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從神氣人手,一而不是在後天幻軀上去糾纏。這符合於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於《譚子化書》「忘形以養氣」之訣,故在古代氣功中,乃是比較高級的層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類陰陽而修外,此則是本身陰陽亦通虛空陰陽之唯一可靠而無偏倚之大道,至簡至易,至聖至神者也。
至於拙作《胎息經註釋》之原稿,本名《胎息經箋疏》乃輯入了各門各派有關入門之語句作印證而成,將來如有必要,考慮修訂單行。若就真實修持、真實受用而言,則正如白真人所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若就最高境界而言,則「舉心便錯,動念即乖」!總上所述,皆是葛籐,應早承領三百痛棒去!
胎息口訣
序曰:在胎為嬰,初生曰孩。嬰兒在腹中,口含泥土,喘息不通,以臍嚥氣,養育形兆,故得成全,則知臍為命門。凡嬰孩或有初生尚活,少頃輒不收者,但以暖水浸臍帶,向腹將三五過即蘇,乃知臍為命門,信然不謬。修道者,欲求胎息,先須知胎息之根源,按而行之,喘息如嬰兒在腹中,故名胎息矣。乃知返本還元,卻老歸嬰,良有由矣。綿綿不閒,胎仙之道成焉。故先序經紀體用兼明備矣。
凡欲胎息,先須於靜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腳搭右腳上,解緩衣帶,徐徐按捺肢節,兩手握固於兩腿上,即吐納三五過,令無結滯,滌慮清閒,虛心實腹;左右徐徐搖身,令髒葉舒展,訖,還徐徐放著實;即鳴天鼓三十六過,漱滿華池;然後存頭戴硃雀,腳履玄武,左肩有青龍,右肩有白虎;然後想眉間一寸為明堂,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宮亦名泥丸宮,宮中有神人,長二寸,戴青冠,披硃褐,執絳簡;次存中丹田中丹田,心也,亦名絳宮,中有神人,亦披硃褐;次存下丹田在臍下二寸半紫微宮,亦名氣海也,中有神人,亦披硃褐桑榆子曰:《金剛經》云: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彼所以立相生名者,以為戒潔之階也。夫神豈止於上?豈住於下?豈留中間?舒澤彌乎大千挈之,亦復無物。若隨跡觀相,隨相強名,常河之沙,詎足以算數。夫神也,變化不測,寧豈如九品郎,執笏兢兢不出局門哉;次存五臟,從心起,遍存五臟六腑。存五臟中各出本方氣,及三丹田中素雲合為一氣,於頭後出,煥煥分光九色上騰,可長三丈餘,想身在其中。此時即口鼻俱閉,心存氣海中,胎氣出入喘息,只在臍中。如氣急,即鼻中細細放通息。候氣平,還依前用心存之。以汗出為一通,亦不限過數。如體熱悶,即心存氣遍身出,如飯甑中氣,此名滿息。久久行之,入玄寂中,出妙默中,再咽洞觀形中五臟六腑及大小腹,胃受一二升,如黃土色,脾長一尺二寸,在胃上,前後摩動不停,停則不和,飯食不消,如飯食不消,即是不摩矣。當須閉氣,以手摩腹一百下,即自然轉摩矣。次存心,心如紅蓮花未開下垂,長三寸,上有九竅,二竅在後,正面有黑毛,莖長二寸半;次存肺,肺似白蓮花開,五葉下垂,上有白脈,膜在心上覆心;次存肝,肝在心後,七葉,紫蒼色,上有黃脈,膜從左邊第三下,膽在此也,其膽色青黃,長二寸半;次存腎,腎狀如覆杯,黑色,卻著脊,去臍三寸,上小下大,左為上,右為下。遍觀一形,三十六位、乃三百六十骨節,皆有筋纏,骨青白如玉色,筋色黃白,髓若冰雪;有三百六十穴,穴穴之中皆有鮮血,如江河、池潭也。及見左腳中指第二節,是血液上源,其中湧出通流一形,一夜繞身三萬六千匝,至右腳中指第二節則化盡。所以人若睡,必須側臥拳跼,陰魄全也。亦覺,即須展兩腳及兩手,令氣通遍渾身,陽氣布也。若如此修行,即與經所言動息善時之義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無喘息,如嬰兒在胎,以臍通氣,故謂之胎息矣。綿綿不間。經三十年,以繩勒項,不令通氣,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臍中,水底坐經得十日、五日亦可矣。以獨行此事,功效如前。若覓得真,更須修道。此事乃是一門,不可不作也。
回复
举报
jhl9u8
jhl9u8
当前离线
积分
76
发表于 2006/9/22 2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拜读,
感谢发贴
回复
举报
whs25551
whs25551
当前离线
积分
17
发表于 2006/9/23 07: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存下,感谢发贴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