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净密禅房-
›
如何读经(转贴)
返回列表
查看:
2085
|
回复:
4
如何读经(转贴)
[复制链接]
老庄
老庄
当前离线
积分
1001
发表于 2006/10/10 19: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如何看经?台湾灵岩寺
妙莲老和尚
开示如下(大意):
以至诚心把字看清楚,先不分别文字的意义。读经就是修行。读经时不要用凡情,不必思维经文的意义;用不思议的心,蓦直念去就好。这样看经能消业障,增福慧。
另一位善
知识
则说:
真正的读经是不解义呀,你就老老实实念、读。现在我们犯这毛病,什么呢?今天读经今天这条明白了,明天又读经佛说这条我又明白了。其实你哪个明白了?你哪个都没明白,越读越糊涂。读经不解义,它是修定力,你就老老实实念下来,这就全明白了。但明白没有?明白了以后你寻思寻思再明白又错了啊。这就叫做什么呢?会则会了,拟思即差。会没会?会了。会了我再想会,有这个思维在里一掺和又错了。般若智慧是怎么生成的呢?它是修得、悟得、证得,绝对求不得、贪不得、想不得、念不得、忆不得、见不得、解不得。绝对是这样。
附:我是这样读经的
1.我觉得自己慧浅福薄,为使自己有智慧有
福报
成就
菩提
,因此读诵
经典
。读经为增福慧(妄求之心!)。我自认为自己的脑袋是一块顽石,决心用经典这一金刚石来敲打它,总有一天会敲开。
2.
佛经
讲述的是宇宙间最根本的真理,其境界不可思议。而自己智慧陋劣,以陋劣之智慧思不可思议之经意,后果如何,可想而知。既然如此,读经就“蓦直读下去”,不加思索。
3.虽然“是经意不可思议”,但并不意味着不思索地读经就没有作用。由于经典的加持力(我理解加持就是开启智慧和激发精神力量)和我们虽然浅陋但还可用的一点智慧,读诵的经典一直都在对我们潜移默化。(对了,不要忘记我们本具的佛性,那可是无处不在、遍知遍能的觉性、
功能性
,是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成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它,我们不可能了解真理,也不可能成佛。因此不解意地读经在我看来是不知不觉地在我们精神世界尚不了解的深处与佛的境界接通电源。)
4.在经典读诵得比较熟练时,边读边走神,什么念头都有,整个胡思乱想。曾一度为此苦恼。后来在某寺见一专门持诵经典的百岁老僧,求问解决之法。老师父答:不要管它,一直读下去!
5.如此读经的效果是慢慢理解一些经意(很多还不懂),是自然就懂了。觉得这一招还是有效。
6.转贴如何读经的文章以后,跟帖蜂起,众位善知识各抒己见,普作法施。在下受教良多,谨在此礼敬随喜。经藏深如大海,入门道路多歧,我本人慧浅福薄(此绝非自谦),不能自加抉择。只能抱定宗旨:按照有实修
实证
成就的佛门大德、善知识所开示的入门方法去实践,庶可无虞。其余文章铺天盖地,众说纷纭,不乏精辟。笔头生花,天花乱坠,然如不能解决生死大事,有何益哉!我们至今仍在红尘打滚,六道轮回,实在是不敢再放纵自己于文字游戏、口头禅之中。因而每转贴、跟贴时,惕惕复兢兢,深恐误人误己,尤恐误人。佛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后面原话记不住了,意思是要成为
阿罗汉
后,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
7.尝思自己何等有幸,生而为人,值遇
佛法
,得遇明师,且能识字读经。种种条件(佛门叫做“缘”),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啊!今生不成就,更待哪一世?今世的努力比对后世的希冀更为可靠,否则一念之差,魂归何处?
佛经代表佛的法身。“一入眼根,永为道种”。好好珍惜机会,老老实实读经,这是我目前决定要做的事情之一。
舍识用根——读诵大乘
净空
法师
节录自《净空法师文集:净业三福》
你要晓得读经不能够求解义,念经是三学三慧一次完成,修行的时间是愈长愈好。读诵是修行哪!读诵的时候不能求解义,一求解义,这个读诵的目的完全破坏了。为什么呢?你一起分别,就落到意识里面去了,这个就错了。说老实话,读诵经典的时候,就是禅家所说的“离心意识参”;我们跟禅家用的手段不一样,目标是一样的,是在
参禅
啊!我们用读诵的方法在参禅,这个真是妙到极处了。参禅是什么呢?离心意识叫参啊!我们读诵离心意识,读诵的时候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执着,不用第七识;不去思惟想像,也不落印象,一直念下去,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识。岂不是离心意识吗?
眼睛
看得清清楚楚,念的这个句子,
耳朵
也听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也没念错,一句也没念颠倒。给诸位说,这就是交光大师所讲的“舍识用根”。我这个时候用的是???裕?矣玫氖羌?裕???裕挥眉?约?⒂梦判晕牛?叩鹊男扌邪。〖父鋈嘶岚。?br>
“舍识用根”。盘腿面壁可以舍识用根;读诵大乘也可以舍识用根。用熟了,就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统统舍识用根,那就是菩萨,名副其实的菩萨啦!把这个方法应用在生活上。所以你才晓得,读诵大乘是菩萨修行重要的一个方法,因为在十个宗派里面,禅宗只是一个宗派,其余九宗都属于教下,都没有离开经典。所以这个地方它不写观心、参禅、参话头,它写的“读诵大乘”。那就是说这个大乘菩萨里面,依照经论修行的,占绝大多数,只是方法不相同,它的精神、方向、目标全部都是相同,都是舍识用根,都是离心意识,这个叫真正修行,读经是真正修行。
心意识舍掉了,与心意识相应的心所,当然都不起用了。所以读经会入定啊!你要不相信,也许听说过吧!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入了定,他要用心意识去读,他怎么能入得了定呢?他读《法华经》会入定。我们念经为什么入不了定?我们是用心意识在念,所以入不了定;人家是离心意识去念,就我刚才讲的那个方法原则,他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入定了。在定中,他有感应,他参加
释迦牟尼佛
讲《法华经》的法会。他还听了一座,出了定告诉人,
释迦牟尼
佛这个灵鹫山,灵山一会还没散啊!他还亲自参加了。说实在话,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法会都没有散场,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参加。《弥陀经》的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弥陀法会,也没散;《无量寿经》的法会,也没散,看看你们哪一位有能力亲与世尊的法会。
不明了读诵大乘,所以他不愿意念,这个实在是智慧浅少,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念到心清净了,念到定、慧成就了,念到破无明、见法身了,他还是念;即使证到等觉菩萨果位了,他每天还是要念,始终不离开,这是这种修行方法。
那么
净宗
也许有很多同修听过,没有念经,单单念一句
佛号
,他也成就的,没错;单单念这一句佛号,谁呢?最初提倡的是大势至菩萨,他那一句
阿弥陀佛
,或者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是离心意识;如果不离心意识,那叫什么修行?不离心意识,怎么能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呢?没这个道理啊!所以诸位要晓得,念这一句佛号,也是离心意识念啊!念经、
念佛
如此,听经还是这个样子。大家听经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呢?用心意识听。别说听这一辈子不开悟,生生世世听上无量阿僧祇劫,还是不开悟。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给我们讲得好清楚,那是讲对听经的人,要怎么样听呢?“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就是离第六意识;“离名字相”,就是离第七识;“离心缘相”,就是离第八识。还不是舍识用根吗?这个就是清清楚楚给我们显示出来,听经也要离心意识。心就是第八识,意就是第七末那识,识就是第六识。听经也得要离心意识听,离心意识,说老实话,是修行。听经是修行,读经是修行,念佛是修行。修什么行呢.把心心所给舍掉,这就是禅家常讲的从根本修啊!我们晓得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尽是过失;那个过失的根源在哪里呢?根源就是心心所。所以它这个修行方法,是从根拔起啊!连根把它拔除。由此可知,绝对不是只有禅家从根本修。所以禅宗常常轻视教下,轻视
净土
,他不晓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是用参究观心的方法,从根修起;人家教下用读诵,念佛的用执持名号,也是从根本修啊!不亚于观心,不亚于参话头啊!
凡是轻视别人的,他会不会成就?他决定不会成就。为什么呢?因为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哪里来的轻视别人呢?这个轻视,总有分别、有执着,才会轻视嘛!那么由此可知,他禅参得再好,他心意识没离开;没离开,他那个禅不管怎么参法,不会开悟;得禅定是可能的。为什么呢?用心意识可以得禅定,四禅八定,阿罗汉的九次第定,都是用心意识修的,都没有离心意识。离心意识,那是上上禅了,不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能够证得的,这一点诸位要知道。你要是果然明白了,你对于参禅的人讥笑你,你也是合掌阿弥陀佛,不去跟他计较。为什么呢?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碰到外面人,说我们是自了汉,说我们是小乘,我们也欢欢喜喜地“阿弥陀佛”就结束了,不要去计较,用不着去跟他辩驳。正是
六祖
所说的,看到这个根性好的,可以给他说的,这才能给他说说;看到根性劣的,不能说的,合掌令欢喜就好了,不要与任何人争论。争论,决定违背了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啦!这个争论决定是迷惑颠倒,只有迷人才会争啊!悟的人不会争。迷的人,心里面才有意见;悟的人,心里没有意见,悟的人,心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东西的,这没悟啊!
那么这一句是说明菩萨修行许许多多方法里面一个重要的方法,今天告诉诸位了。果然念这个经典,离心意识念,你会得定,会开悟。如果念了不少年了,念了不少遍了,我怎么还没得定呢?怎么还不开悟?我就晓得你这一生是不会得定,也不会开悟。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离心意识,还是用心意识在念啊!离心意识、一味地念下去,一遍一遍念,绝不起一个妄念,功夫成熟了,水到渠成,自然得定,自然地开悟,到时候豁然通达啦!心里常常想着,我什么时候会开悟?什么时候得定?这都是打妄想。读诵里面加上妄想,这个妄想就是障碍啊!有人念佛,发心求一心不乱,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呢?阿弥陀佛里头,掺杂着一心不乱,这个很糟糕啊!给你说不掺杂,不掺杂还得要掺杂个一心不乱。
所以,这一切错误、一切不成就的那些因素,一条一条都把它找出未,找出来之后,统统把它消除,我们障碍就没有了,这业障就消了。业障,说老实话,绝对不是说你去拜拜《梁皇忏》,拜拜《水忏》,拜拜《大悲忏》,业障就消掉了。消不掉啊!从前的人拜忏会消掉,现在的人消不掉;从前人念经会消业障,现在人念经消不了业障;从前人念阿弥陀佛消业障,现在念阿弥陀佛也消不了业障。你知道原因了吧?用心意识,就消不了业障;离心意识,业障就消除了,原因在此地。
你要晓得什么是业障呢?业障就是分别、执着。用分别、执着,怎么能够把分别、执着离开呢?这个话还不能听错,听错犯的过失更大。唷!不分别、不执着,好了,父子也不分了,男女也不分了,那还得了吗?你去打仗连敌人、自己人也不分了,这不是糟糕了!那就犯了大错了。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着众生分别而分别,随着众生执着而执着。自己有没有呢?自己决定没有。这就对了,这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分别、执着,并不破坏众生的分别、执着;众生有这个分别、执着,他才能建立社会的秩序,世间才不至于乱。如果我们真的给它分别、执着,那就错了,那就永远不能够超越世间了;离开一切分别、执着,这超越世间了。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误会了,那么这一句重点还是劝勉我们要认真去读诵,要晓得怎样去读诵,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
用读经这个方法修定,用读经这个方法断烦恼,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到你烦恼断了,心地清净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思维经义了,你不会把经的意思想错了,因为智慧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心地不清净,不要去胡思乱想,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全是把佛经的意思错解了。那么我再告诉诸位一个老实话,所有圣人的经论完全没有意思;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就有量义,这个跟世间书不一样。我们初学,譬如说我们今天是读《无量寿经》,我们读得很有味道,里面的东西我很懂得;我再学个一年、两年,我的程度高了,看到里面的意思愈看愈多,愈看愈丰富,原来它的意思是没有止境的呀。假如它有意思,那就一个意思,就永远不会有第二个意思。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有无量义,随着你的心地清净的纯度,随着你境界的提升,你会看到它圆满的义理,愈看愈广大、愈看愈圆满。经典的受持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你念不厌,念不倦,道理就在此地。
诸位要想深入经藏,那我就劝同修不要看经打妄想;我们初学要读一点古人的注解,研究研究是可以的,作为辅助。我们初学是以修定为主,修清净心为主,一天用八个小时来修清净心,修定;研究注解、注疏,研究经典的理论,一个小时,顶多两个小时足够了,那是辅助的。这个辅助是怕自己老是在念,念到自己不开悟,念到自己兴趣没有了,会退转了,所以叫你读一点注解、听听讲,调剂调剂,目的在此地,不是叫你真正开智慧的,这个是一定要懂得。品学圆满了,这就成佛了。“佛道无上誓愿成”。读诵大乘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在什么程度,应该要如何的修学,我们才不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一生当中才真的能得到殊胜的成就,殊胜的利益。
如何受持《
金刚经
》
耕云先生
节自《禅,
禅学
与学禅》
读金刚经,不是每个字都要求解,依文解义不是受持金刚经的方法。真正受持金刚经,从头到尾要读诵出声,声音或大或小,但不能默念,要沐浴、更衣、漱口,最好是清晨,精神好时可以一口气念三遍,念完了把经卷一合,看看自己的心态有什么觉受,不要向外看,向外找是外道,认为心外还有道理,这不是外道吗?外道并不是个坏名词,所谓外道只能说他认为心外还有道理可求。佛法讲觉、讲正受,都是注重心的觉受。你把念完经的觉受,感受得清清楚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后把它保持住,保持到什么时候?保持到赶都赶不走,然后把它忘掉,就成功了。
各位不要忽略了最后一个‘忘’字,保任成功就忘──不觉得有这回事。你若不忘掉就是微细法执,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这个地方了。所以菩萨分十地,地就是境界。初地菩萨感觉到这个境界不错,很高兴,执著这个境界,他就很难到二地了,也就是到此为止。若一念回心,不执著,不把玩光景,然后他就登二地到三地,向上增进。所以受持金刚经不能执著正受,而是要使金刚心抬头作主。
金刚心是刀枪不入、
八风
不动的,人若真正以金刚心抬头做主的话,一切得失、毁誉、称讥、利衰来了,根本不动摇,既不影响情绪、心理,也不影响生理,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若不然,尽管数十年寒暑很短,却有很多人觉得很漫长、很真实,那么这个漫长的人生对你来说便形成一种惩罚;因为你既不安祥,也不自在。你去追求刺激,刺激过后更空虚;你去寻找欢乐,欢乐过后就是寂寞;你要制造
高潮
,纵然你制造成功,高潮过去就是低潮;你要想突出,恰巧你周围是在出现缺陷,周围要是没有缺陷,你怎么能突出?所以追求相对的东西,都不永恒,也都不真实,只有绝对的自己的心,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
Last edited by
老庄
on 2006/10/11 at 11:32
]
阿弥陀佛
,
经典
,
释迦牟尼佛
,
释迦牟尼
,
金刚经
,
参禅
相关帖子
•
赖老师论经典的次第
•
关于经典的三线程分类说
•
中医经典名方制剂不用再做临床试验
•
经典治病说
•
正文化说
•
经方医学研讨:黄煌教授经典语录集锦
•
民间中医讲堂重开通知
•
学中医,要么读一百本书,要么听一场大师讲经典
•
开启灵枢之门-宋恩旗老师讲灵枢
•
学中医的两种读书途径
回复
举报
xiongwei
xiongwei
当前离线
积分
191
发表于 2006/10/11 0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回复
举报
微尘子
微尘子
当前离线
积分
598
发表于 2006/10/11 0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良多!
多谢楼主!!
回复
举报
沧海一笑生
沧海一笑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29
发表于 2006/10/11 01: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回复
举报
毛毛妈妈
毛毛妈妈
当前离线
积分
5
发表于 2006/10/12 21: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正在为不懂经文烦恼,我也受教了。定力,我缺乏的正是这个。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