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净密禅房-
›
普贤行愿品颂解
返回列表
查看:
894
|
回复:
0
普贤行愿品颂解
[复制链接]
xuefo
xuefo
当前离线
积分
946
发表于 2006/11/2 0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
解脱
境界
普贤行愿品颂解
http://www.nuona.com/nuona/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17
录自上海
佛学
书局《能海上师全集第三辑》:之四《普贤行愿品颂解》
礼赞
根本总礼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初二句观无限空时,是中一切诸佛是所礼之境,普遍平等性智之大观也。后二句我以清净三业共一切有情平等遍礼无余,是能礼人之贤德也。如是一颂,总示普贤殊胜法门有三要点:一者般若,生佛平等观智随时生起;二者律仪,刻刻慧心照察三业,离过清净;三者趣定,远离慢傲动扰,谦卑自警。此属根本道行,亦根本之礼法也。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上慢、下劣慢、邪慢,是为七慢,礼折慢幢也。
观力身礼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此明广大殊胜增进之礼也。即平等智力等显发,乃至究竟广大清净故。威神力生起有三:一者由前根本修行之三要点所生,二者由
佛菩萨
加持所生,三者由定果色所生;乃至能普现一切如来前也。后之二句,明修行之次第也。或观一身一佛、三身三佛、七身七佛、三十五身三十五佛、百身百佛、千身千佛、乃至百千无量俱胝刹土微尘无量数身无量数佛,各各以次增修令其广大清净,摄心缘境,成就深细微妙之三昧力而达心佛众生平等之理故。
信解心礼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一尺之镜现千里影,一室千灯光光无碍,一琉璃盛多
芥子
,重重无尽,各各互入,各存自体,安立恰当,同时相应在于一尘之中,如一帝珠海印,复现尘数之佛。各各佛身各处菩萨众会之中,观增广细。第三句法界者,心所缘境,从小而大,从简而繁,从略而精,一尘乃至重重无尽,往复显映。深信诸佛充遍自心法积界,自身遍在诸佛面前,如镜镜影,不即不离,依智显现,深信诸佛与自心平等如空而无尽。
复次,此一颂,应与前颂次第合观增修。此下赞礼,亦应摄合身礼所明、次第增修。又有大
知识
者,科此颂为意礼。以信解心佛等齐、遍满圆明着心智,是无上敬礼故。
赞叹口礼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从一身口乃至刹尘,刹尘无尽,法界充满,各各有情,一切种类,皆以如海音声,各出无尽妙善言辞,尽其时劫,赞佛甚深功德。德量无尽,时劫无尽,殷勤赞喜之行,亦无尽也。
复次骄慢不礼,身之灾也;自赞毁人,口之大患;赞佛赞人,致大吉祥。次第成就无为功德。
供养
资粮成就之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此供养者,有三颂。今初二颂,显事供以摄理,后之一颂,明法供养为最胜。事供者,断我所爱,积集胜福资粮也。妙华鬘者,表种种波罗密内外妙行庄严供。伎乐者,表神通成就供。涂香者,别解脱戒、梵行成就供。众宝伞盖者,表八正道具足供。不为烦恼渴日之所犯故。复次,最胜庄严具者:欢喜乐闻,耳庄严;妙音说法,项庄严;功德名称,璎珞庄严;妙臂善施,臂上环钏庄严;开合妙义契理、无漏无失,指节鬘网庄严;定足如意,足之庄严。以如是等修行成就而为供养故。
复次,最胜衣者,柔和忍辱衣;最胜香者,杜多功德香;末香者,精修别解脱戒香,烧香者,宏扬戒法之香;灯烛者,般若行证之供养。如是等种类复多(如大经中广说应知),皆是表示资粮答中、最胜之资粮修行成就,为供养也。如是供养之理,总有二义:一者断我所爱,消障增福;一者厚积资粮,般若正道稳快进行。是故广大造修此等成行之资粮,高显坚固如
须弥山
而为供品。过现诸佛、领受洽心,未来诸佛显明大行次第。
愿行相资胜解供
所谓大乘之大以此入道开悟 虽观行未深而不执习见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广胜圆满次第资粮道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此最胜之法供也。广大胜解、上大乘见道之主点,深信诸佛、上迅速成道之胜因。普贤行者,即是广大
菩提
圆满道愿,亦是修行具缘强胜有大力之修行。愿行相资,见真信净,乃一切诸佛决定成佛之殊胜资粮。我今胜解深信精修而为供养。依此明大义,灭我见,得次第,蒙加持,资粮道全。
三、
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烦恼为因,身语诸行为缘,恶业为果,障道受苦为报。息烦恼,精戒行,痛耻恶业,自然循道无苦,修行成就亦自不难。否则赶路杀人,漏池无用。悔过心无委曲,自在如如。佛言忏悔得安乐,安乐乃进道。道者,戒定慧道、乃诸道品,能得须陀洹、乃至
阿罗汉
等。
四、随喜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远离无欲,好爱功德,是善根之首要,必须信念,深忍乐欲,随喜胜进。功者,功能,亦说作用。德者,确能二利不虚。随喜者,凡属能作自他有益无损之功能作用(亦称事义),莫不相与合顺,内生欢喜,远离我慢嫉妒;亦复道眼广圆,若世间知见之所为,若根本道知见之所为,若殊胜道知见之所为,乃至究竟道知见之所为,凡属功德事义,普皆随喜,不嫉不妒;视他人善若己有之,平等大观,离疑昧苦,晴空朗照,意地光明。
五、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法轮者,成就多闻之胜缘,多闻者,思修之本母也。而且法轮动转相续,发生正法光明,世间幽暗一时破除,无量人天种因获果。生起成道修行,止恶兴善,无尽
因果
功能,广长普被,利乐无穷,不可以算数譬喻量知也。灯者般若,所有世间通达戒定般若之善知识,乃至从无始时至今时一切如来,普皆劝请转大法轮。无上妙法轮胎者,普贤圆满之大愿行也。为自多闻,他种善根,法光破暗,流演无尽,必以此入门也。
六、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
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此之诸佛,并摄一切菩萨善知识登,彼一期化度事竞,则现涅槃。佛般涅槃,世间大苦,黑暗无光,诸行颠倒。是故劝请久住世间,利益光照,大乘发心固应如是。若就自分以说,善知识难遇,况佛菩萨。一旦幸逢,亲近应久,法轮光照,见闻熏陶,由闻决定,起正思维,次第捷实,善巧不错,法理法行,说修成事,法随法行,不随自师,有进无退,所作克成。然须久久不离,功德乃生。如是等义,是加行道中最要深知勤奋而行。《菩提道次第论》及《法蕴足论》,言之更详细,务必亲近。
七、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回向者,所有断除骄慢之礼佛,断除自赞毁他之赞佛,断除贪染之供养,断除障道罪行之忏悔,乃至请住成就亲近之德,法轮成就多闻之利,随喜他善自照己失,各各慎微之道行,种种深厚殊妙之功德;如是等再再回观各各所为,是否有益于众生,合理于佛道。佛道者,即是下文之三门,亦是普贤圆满愿行之大次第也。
以上依雪山传承分七支,是修一切前道加行之总要。总要者亦可称为普贤,在密部各种主伴仪则之组织,莫不摄入此七支之法要,无此则不普不贤,不成轨式。又此七支各有专修之法,所以消除违障,补充顺缘,理事不缺,正修如愿成满,行者注意。(以上前行七支竞)
复次正宗者分三,所谓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回向佛道。以此自义成就,他义成就,回观成就之得失,而生后来佛道之断修作用故。今初,常随佛学,分三,境、行、果也。
境中分三
一、学修总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一切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此学修之总则:一、
学佛者
,以佛为师表;不取一切偏邪浅陋、一事一技之长为师表。二、
学佛
者,以普贤圆满次第行愿法门为修行决定之法门,门门深入;不执一门为究竟,一法为圆满。三、学佛者,应礼赞供养承事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仰祈意乐圆满而速获加持究竟。又法供养者,感动诸佛之意乐,而起化身化语化境之事、更妙更速,有不可思议之加护也。
二、快速方便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承上诸佛意乐加持,更修自心钦佛乐法之意、而生勤奋勇敢,故能作超劫之快速。更加普聚资粮,尽三世诸佛所学而不让,随普贤圆满次第之胜行而无简无缺。是故多闻遍通三世如来已得成就之成法,三藏九分究竟方便而入道;不苟简,不偏蔽,不自师心,不随庸俗;以如是等义,善修意乐,日必六次,别有修行仪轨。意乐生,学必成,稳速不退。初学者善知善能,必可速得成就大菩提也。
最后事义分二
一、亲近诸佛
所有十方三世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
菩提树
王下。
此承上随学而来,开示求学依止之法要。一、不局一地一处,不井蛙,不蝶性。二、必随大众和合
学习
,但众必戒德清净。三、时常习近不离,一次不预法轮,则缺一类方便善巧。更须主者妙德庄严、会众庄严、觉树庄严。多闻学习,亲近为首,近师之法,此为全备;乃至成就智通,往十方净刹、亲近菩萨贤圣究竟大觉如来、承事供养,圆竞佛果。但必从初、次第依止实在事义学行,否则但言说耳,思之思之。
二、教化众生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普利众生一亦不舍,贤德教化次第究竟,其义云何?初则远离世间愁忧灾患恶道诸苦,乃至人天圣道涅槃常乐,乃至能得大乘普贤不思议解脱法门。云何不思议解脱法门?以利他而自获法利,是故亦云甚深。无我为正。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不能存在起用。是普贤二利之妙法门也。
行中分三
一、愿行要点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修行为证阿罗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虽经三大阿僧祗劫,不嫌久远,不以贪易忙乱成事,实则阿僧祗劫同等现前一念也。此第一要点。中间生死随堕何趣,不舍普贤大愿,以此坚念持心,成就宿命种子,虽堕不退,必得普贤菩萨救拔。是第二要点。愿得常在
人中
受生,出家得戒。大
般若经
说,南洲人有十六种殊胜,堪能现生证得大般若;出家受戒不犯,亦有十六种殊胜之条文也。是第三要点。净戒者,别解脱律仪也,是迅快成佛利他之大方便也。垢、无知见闻随喜之罪,破、已作加行之罪,穿漏、犯根本之罪。无垢、破、穿漏中,必当依师学修。僧中行持,轻命重戒。见
持戒
人,恭敬赞扬,承事供养;见破戒人,不作轻视,
恶心
骂责。照察己身功过,实是利他无上资粮,非但自利。是第四要点也。
二、说法利人
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佛以一音说法,有情异类等解;化身、化语、化境,皆可开悟有情。然初学为人,则以口说为易。要知说法非求自显,但欲益他。悲诚无染,学修有次,不执己见,不随自语,慈愿说法,通达异类。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何故须说,为报佛恩,正法久住,胜心护教,远济未来故。
精密证解分二
一、一切波罗蜜妙行成就
勤修清净波罗密,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法究竟名波罗蜜,说六、说十、说百、乃至无量,佛自在说。大乘道圆满行之别名也。或说到彼岸,或说度,学必勤修精进贯通诸波罗蜜也。清净者,即是断修无垢之般若也。(如《
金刚经
》,慧行法等说)如沉水宝珠,诸波罗蜜中最为上首。复次,有行无愿,渡海无方;有愿无行,数他家宝;愿行相资,决成佛道。又菩提心不忘失法,如《菩提道次第论》、及菩萨六次
瑜珈
等、及余专修仪轨甚多,择宜而修为要。又此愿行连贯修行,亦即是普贤行愿之体道也。如是愿行不离,再加妙行,克成大功更稳更速,是故后之二句必当重视,是诸功德根本之教也。此中无余灭除者,障与垢;一切成就者,种种妙行。所谓障者总有三,如《瑜珈》二十九云:一者业障,二者烦恼障,三者异熟障。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于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熟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法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与其中异熟果生,聋马+矣愚钝盲聋暗哑,以手代言,无有能力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垢有三种,《瑜珈》八十九云:于弊下境所起贪欲,名为贪垢;于不应嗔所缘境事所起嗔恚,名为嗔垢,于极显现愚痴众生尚能了事所起愚痴,名为痴垢。复次障者,属惑、业、果、三种所起,皆名为障。垢者,皆属于烦恼所起。障垢者,修行之断依,能断者是成就道果之胜缘也。复次妙行有三:所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即是远离一切十恶行故意,名为妙行。又可欣赞行名为妙行。又感乐受果行名为妙行。善巧方便能劝励他名为妙行。习近
善人
能住善趣名为妙行。又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由三因缘名为妙行。此依根本教义所说也。若依殊胜乘所说者,此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是为圆满无上之妙行也。然于根本妙行若五学无修,而于殊胜妙行决不成就具足,是故一切妙行皆须学修乃至成就也。
二、甚深般若证解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惑者,六根烦恼及二十随、乃至见修所断、五钝、五利、十使,悉由三惑为主。业者,由三义故说名为业:一有作用故,二有行动故,三有造作故,即是语、身、意三业也。然此中业者,谓业缚,业障。若由串习诸恶,于诸善法心不能入;又由诸恶业生诸恶趣,长夜受苦所系不得自在;或生边地无三宝四众处所;有发邪愿、入邪教、受邪论等,于佛正法不生敬信;如是等,皆名业缚。业障者,谓五无间重罪业障等;虽暂欲出家尚不能得,何况能获沙门果证。魔境者,于五欲境颠倒不明,返复窒碍生诸困苦。如是等惑业魔境,若世间道、若出世道中,并皆不为所困,自在解脱。世间道解脱者,犹如莲花不著水;出世道中解脱者,亦如日月不住空。
果上真实利他广行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自利学成,果上利他。平等悲心,真实拔苦与乐,遍空时而无尽也。
以上常随佛学之总结,以下发起大乘利他五道之门,以恒顺众生为主眼。
大乘接人之道有四
一、对于有情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以平等意志,无我具悲,于彼有情慈喜无逆,随顺物机,
布施
爱语,引导进道。来日虽长,精进益他无厌。此是大乘接引对人之总道,亦是成佛始终不易之大方便也。尤必自身精进,恒修普贤愿行诸支无缺,而成彼利行同事之功,令彼增上圆满无上菩提。
二、对于同行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对于同一信行之佛徒道众,不别远视亲疏,常喜集会共住,以时以处,有益合聚。如教如仪,增进德行。六合相亲,动止依戒。厚人薄己,水乳无分。一切戒行愿志,互相导引。教授教诫三学,互作增益。一切愿行同修而依普贤大愿次第纲领。六和者,身、口、意、戒、见、利,六事如戒不违也。
三、对于善知识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行人最大利益,即是善知识;最大损害,即是恶知识。此之分别远近,为修行上道之第一步。初一日闹错,日日月月年年、乃至永远不会不错。亲近之方法应当善学。普贤愿行者,是修行圆正次第支分具足之实践究竟可靠之大方便也。虽学识至高,而不得随行方便,终在门外,于道无关;以故须要普贤圆正知识,口说、
身相
,显示多方,再再磨琢而能普贤。如是入道之首,导行必须,大道长远,师德必备,择师之道,经论广说,行人善知。既得好师,和会勿离,令师欢喜,是依止法之总要也。
四、对于如来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殿堂兰若,定中梦境,面前观修,他方勤见,常不离佛及诸菩萨大众。见必承事、礼赞、广兴供养,成就
福德
资粮。求
佛教
诫,益智除惑,快速成道。如《俱舍颂》云:「于三无数劫,各供养七万。又如次供养,五、六、七千佛。逆次逢胜观,燃灯、宝髻佛,初
释迦牟尼
。」
以上教观,成佛功德,依亲近礼赞承事供养等、为修行功德之要点也。亲近佛众,犹如染色熏香,久成深厚利益。又须精进承法,如汲水喻。故言尽未来劫无疲厌也。
以上对人法竞,以下作事之方云何?
大乘应事之方有二
一、住持正法修习法藏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永永持佛教法,宏宣菩提正道,圆满普贤无垢大行,而复常勤精进修习,随时劫以无穷。谓依善士、闻法正思、随法行道。于断惑证真中间修行应知之法相、义相、证相,各各次第善巧,恒常精进摄持有方;以此劝励教导,显说正法,光扬觉道,引人趣入菩萨诸行次第。施教、自修,悉能究竟,深入无我清净普贤之道,尽未来劫常恒如是。是大菩萨之所应作也。
二、于苦海中成功德藏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
修福
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诸有者,三有九有等,所谓欲、色、无色等类差别;有者,惑、业、苦、存在之力也;令诸世间生死相续,流转集行者也;又称身见事、颠倒事、随眠事、爱事、贪嗔痴安足处;有垢、有毒、有所摄、堕苦集者,皆名有。我愿于此
三界
九有之中,修习利他福智,而复成就自分功德。修福者,初之四愿;修智者,常随佛学,内心随喜功德,外缘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如是恒久精进不息。然能次第成就无上功德之藏者,必籍一心禅定,所以生起一切通智之根本。般若者,断惑成佛之母,以此为因,出生利他方便,自他解脱,乃至无尽功德法藏,莫不皆依般若得成。问:何必于诸苦海中集
积福
智获功德藏耶?取其策发精进成就迅速也。无尽功德藏者十:信、戒、施、闻、惭、愧、智、念、持、辩等。《华严经》中说。此十无尽藏是真正自利坚固之道也。非此亦不能成其利他之正行。
大乘见道
明见佛道大事因缘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大乘见道略分三:
见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所谓见诸法
实相
也。
见利他功德,我私过患。见平等行,无我正知也。
见广大佛刹无量诸佛,莫不恒演无上菩提道行。了佛大事因缘也。
初句一尘者,表一事、一理、一物、一有情也。随举一事一理一物有情体上、各各各各次第普观,一一含摄尽法界乃至尘刹法界之事理而无余。次句一一刹有难思佛者,各各俗谛事上、各各普具无量觉(佛)法,难可思议其数。第三句,如是各各觉体之上,复有无量眷属含摄之觉体。第四句,如是主伴重重之境上,一切皆作有言无言之教,同时相应具足显现,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成就修行无上菩提正真之道,所谓大事因缘亲见也
大乘修道有四
一、成就多闻及广辩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此叹修道深广汪洋,横遍十方诸刹如海,修速疾力故,竖通三世时劫如海,修普门遍入力故;修行亲近师佛如海,普修智行力故;经历往来国土大众如海,修威神普覆力故;在如是各各如海境界之中,精进修行复经劫海,修行殊胜庄严无边福德力故。此见修道中修行成就之渊深博大,非常人心量可测。以此观思忻慕深励殷勤,发大愿,立坚誓,作修行之钩,成道之炬,亦为成就究竟之总相,非空谈也。
明四辩成就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此随上文,以无尽时方国土亲近刹海诸佛,所证所得,依佛四无碍辩法轮为上首,成就一切利生之大用。四句各次分别四辩:
一、一切如来五语(真、实、如、不诳、不异)清净,亦法无碍辩也。谓于诸法谛理所属、名诠、自性、体相、功能、作用、因、缘、果、等,如是总别同异,数类如实,五语自在,分合无差,洁白无垢,不坏不杂,圆满寂静,义妙词妙,初善中善后善,闻法者如彼亲见导师,得调伏之自在加持。
释何故修行一言之义辩
二、一言具足众义。海藏奇珍杂宝,随潮音而示现种种。旨趣因由、及旨趣中旨趣、因由之因由,明法理之所以然,教实行之究竟方便。如云何估修行?因度众生,度生必自大觉,欲自大觉必籍闻思修行亲证,闻思修必依戒定慧入,由三学道品而得亲证解脱,远离众苦,究竟常乐我净。复依自证解脱经历、如教不差之知见,而令众生得大解脱。诸佛大事因缘出现世间,悉亦如是。于是法理、中间、先、后、教也说也、学也修也、见也行也、解也证也、若事若理、若显若微、分合同异、初中后道、入住出证、境行果等,皆是如来亲修自证,无病无杂,无难易行,成就必定,世出世间,见闻得利。是超世间之妙说法轮,亦名义无碍辩。
随诸众生意乐,显宗示道,施设言词,三支五比,(三支者宗、因、喻。五比者体、相、法、业、因果。)自意乐为,折伏骄狂;不知令知,难行使行,重三再四,乐说无尽,慈心施教,利他欢喜;名辞无碍辩(多分开示随行之道)。喻如一法之上开示初中后道。(设如答解受戒之法)举例如下:
说明此事此法本体如何。(出离心及授受)
何故须要如此作为。(取得坚实无表,后日生起修行成就之作用故。)
应具备何种因缘条件。(律无遮难,顺缘具足。)
应从何方、何处、道程次第成就。(如离俗、寻得处所、师承、亲近、出家、求戒。)
求请何处、何类、何人、如何授与。(某寺、某宗、某大德、授予比丘或沙弥等戒。
必须了解所依之决定,时间、事、物、人、法等。(何时得戒、和尚、阿阇黎、衣具、钵等。)
如实过去、现在、及与将来、种种是处、非处、总说、如何快易、不错、无难、究竟所依之道。(得戒后,首先学习、依止、亲近、五夏、十年、二十一种五法、次第登。)
依上法式,随机施教,使彼闻者,明悉前后所作,有利无利,具见勤勇,乐道欢忻,成就出离殊胜因果,名辞无碍辩。
四·相应无碍辩者,随彼法、义、言辞,流出各各闻说相应称心之辩。分别有三:一与圣意相应;二与正法相应;三与闻者意乐相应。一一相应,流出同佛辩才,法轮运用,广大无边,如海无涯。此中妙辩,分之又七。
一者应辩。上同
佛法
,深入人心。
二者捷辩。语言迅捷,直达入衣里,法义深渊,反思无尽。
三者峻辩。言词锐利,高显精微笑,转声轻妙,世智莫测。
四者无谬辩。三支如量,无过具理,宗有九过,因有十四,喻有十过·三十三离。
五者无尽辩。一字万年,无间无息,理相百千,有科有次,开合同异,三时并显,性空缘起,三观 十玄,穷劫莫尽,因言遣言。
六者义味丰厚辩。义声如雷,清彻远近,闻之易解,有数有事,莫不信服,次第不雷,亲切乐听。
七者最上妙辩。超世间论,随世间理,群机众疑,简言道破,开智深入,归趣菩提。欲成就者,定力是依,念持为缘,慧为根本,正信必具。
法轮四辩者,如来家风,诸圣诸佛成就利生悲智之大用也。应当悲心具愿,多闻善学,不愧佛子。初辩之学,重在名数诸法性相等。次则解了旨趣因由,究竟所归,是在义辩。三者随行方便,要从具力实修中出,勿但谈空据理,必能多方演出俗谛法义事相,人情物理,五明并用。后则大机大用,轮刀入阵,捉斩自由,与夺随意,相应功成,名相应辩。必待定、念、持法、般若为主,信乃具力,成就愿志。
证深智力转妙法轮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前之四辩属广般若,此显自修甚深般若。以此为因,能成如来妙辩内藏功德,得深理趣无尽言海。理者法辩,趣者义辩,妙法轮者,后二辩。我以方便力、菩提力、成就甚深智力,普能趣入一切如来妙辩,恒转大海法轮。
二、成就解脱及威力有二
一、时劫自在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前颂遍入刹土佛众,显广大极多而无碍。此摄长劫为短时,十世一念,以表无尽深远而自在。证得如是深广圆通之念智而作佛事,亦解三阿僧祗劫修行之怖畏也。
二、成就如幻解脱威力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我以成就三世十时为一念之智,证通一切诸佛念智。亦常入佛境界之中。佛境云何?即如幻缘起,与如空解脱,如大般若七八两会广明。由如幻十喻三昧及如空三三昧而入所证二谛真如,以此出生种种神变威力(十八变等),
内证
真如,外通神变,助成法轮度生自在之用。总明说法人必当趋重成就内证,为说法利生之要。不只事半而功倍焉。
三、严净诸佛国土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依以上多闻广辩及如幻解脱威力之深修德用,而为佛地之清净庄严。谓于三宝法轮事理之上,极深细乃至极广大,复遍于十方三世之中各各事理之深细又深细、广大复广大;如是一一事理之上,而能各各相应分别、重重显示、清净其间之倒失、表明其间只功德、指其是处非处,如沉水珠能清浊水,显明佛土尘刹理教法轮之种种庄严,是曰庄严佛土。若初修业者,成就大小道场、经堂兰若、奉佛安僧、著衣持钵、身作法幢、报恩成人、孤身苦修、住持宏宣、光扬佛教、如是等类,皆名严净佛刹。是学修果道之致用,亦初业人由此进道之殊胜利资粮也。
四、亲近一切如来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从今以后乃至未来世中,凡以般若智灯照世间者,次第所作,出家、苦行、降魔、成道、转大法轮、究竟涅槃、觉悟群生之知识如来,我皆往诣彼处、亲近修学、助道转法,是降伏自内隐微之我慢、随喜他方广胜之功德、增益己所不能、学习彼人之方便善巧,是修道中最极重要就之大门也。
大乘无学道有二
内体大行十二力具足
初自在果力八种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者,事业之通力自在故。普门遍入大乘力者,种种身语教化自在力故。智行普修功德力者,方便智自在故。威神普覆大慈力者,波罗密行随欲自在故。遍净庄严胜福力者,严净佛土事功自在故。无著无依智慧力者,根本智自在故。定慧方便威神力者,发起之根本自在故。普能积集菩提力者,总一切功德自在故。
此无学道菩萨在修行道中、所成就之八大自在力。或称为菩萨十力。十力者,开定慧方便为三。如是八大自在力者,必依下颂四力为因素故。
次因道四种亦称为体
清净一切善
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服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一切善业有三:世间十善业,出世无漏戒定慧三学,利他六度四摄。如上一切,皆是菩萨二利世出世间至善应作之业。但此善业之上,勿令小有我法执著之垢,依金刚般若法门、慧行方便等,涤除清净之。
复次,善业上所依附之我法习气、清净之方便者,在时时觉观,慧照贪嗔邪见等诸烦恼之相;若能识相,则能依法择灭,是慧行入道之根本法则也。
复次,烦恼之生,多由外魔境界之力;若能降伏魔境,则惑业冰消,举体清净。降伏之法有二:一者觉观,识破则无;二者明理,色空不二,当体是空。又须道品方便分别次第行之,乃堪得理应事。
复次,普贤诸行力者,圣道圆满次第之大方便也。由彼智见,改观境界,故名不思议解脱。改观境界云何?谓转人为我,利人即利我,损人即损我;依此理论事修,转依有力,深入忘我,成平等大观,起大圆智照,消伏外境魔事不依常法;由此于理于事,各各妙观无碍,所作利生成物、自在具力,十力次第现起。然必根据此四力为因、为体,尤重普贤次第之门为方便入处,所谓见行相资、胜进无难。故称为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也。
二、外行用海八大成就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内成自在之力,外现八大作用,作用深广难测,故喻如海。以此事业功能之力,清净庄严诸佛刹界。接引解脱一切众生,为众分别演畅诸法性相,引入修行证得甚深之道,清净一切自证利他行上微细之垢,圆满从初至后、依宿命随念智通,如现了知前后所发二利胜愿、各各悉皆成就。佛以佛为师,最后大觉之际,一刹那得受十方诸佛一时
灌顶
加持,成就佛佛功德智能具足无缺。以报恩故,时作亲近供养刹海诸佛,如是从初至后,各各精进深修胜行,虽经劫海,无厌不疲,亦无中止。此最后一句,更宜善忆,具足随行。
总结
因果不二究竟之道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如是总结修道之法。以诸佛各各差别最胜菩提之愿,为自修之愿道,愿道成满,则佛道究竟,因果一如故。又诸佛各各差别愿道,此普贤大愿莫不并摄;是故修此普贤行愿、即同诸佛愿道,所证菩提、等同诸佛菩提。故称佛佛道同,三世如来悉以普贤行愿成大觉故。故必以此义为修道之总归。
现前回向有三
一、尊高智行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能代父母之劳,承父母之业,称为长子。普贤行愿菩萨宏宣正法、严净佛土、救拔摄引万类有情、上体佛心、下行教化、代佛宣劳,亦称长子。对于人人慈悲、事事善巧,故称普贤。前后学修之善能功德,皆
当归
宿于此,并令滋长成就深厚。此之成就,慎愿、健行。慎愿者,殷重尊敬普贤愿道、励
力学
习、以此发生圆妙之次第、而成后得胜智之用。健行者,精进稳快无失,成就有义,而速获修行之愿果。是皆表显诸佛之智行,以人表德,以德成人。谁能依此修行利他,即是如来长子,引导后来,所以勉仁奋志,不自轻小之意也。
二、自他清洁无染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前示尊高之智行,此显清洁之体事。尊高不洁·则成憍慢狂荡放逸之行,非智行也。智行者,必三业恒净,万行洁白,住处清净;如是亦曰自体三业戒见清净,乃至威仪养命之一切行为清净;远离五家,非处不入,刹土清净。如是普贤智慧,悉是属于律范。并非希奇巧妙,真是希奇巧妙,故称普贤,亦称为智慧。应当时刻回首照顾。
三、观摩证入之师表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尊高济人,自体动静清白无垢,是为普贤慧行。成就一切上下诸根有情,发起无上菩提胜心者,是文殊师利之愿。文殊愿多,然皆摄归无上菩提。自修菩提,导引未来悉发菩提,是文殊众愿之总相。(《千钵大教王经》中,有文殊十大愿文,正恰合现在修行之用。)此行此愿在于经论,及他远近随机教化,示现化身、化语、化境,有无量嘉言、胜事、奇观,足以感发吾人身心,陶镕习气,愤志勤勇,制伏懈怠放逸。应各随意摄持观摩对治,为人演说事像导入,称为像教,止恶兴善,心领无言。是故造塔、供佛、拜赞、庄严、称名、念德、皆同此意。
后时回向有四
一、修往生资粮回向
戒定慧不息也
一我所修行无有量 二获得无量诸功德
三安住无量诸行中 四了达一切神通力
五文殊师利勇猛智 六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往生不难,难在不具资粮。若备资粮,随愿定生。此中分别,照颂文次第:
一、 依戒定慧修修行,成就无量解脱大力,则不为生死烦恼而生往生障阻。
二、 依实行六度无量利他功德之大威力,则不为一切业障所障。
三、 安住无量诸行中者、定力也。不具定力,则临时发起挂碍、希望、恐怖、而生障阻。
四、 具神通力,则能预知时至,且能谴除非天、非人、倒引、罗刹等害。
五、 文殊勇猛智者,菩提心引力也。是往生之正因 。力弱则不至,偏差则入他途。必勇必智,善修久修。
六、 普贤行者,往生之弹射升举力也。无此力必堕落。力弱则不至,动转则易途,亦同前说。
如是六大往生资粮,随其各各种种,皆是缺一不可,亦非临时可以急办购买,请人帮忙亦要自己多分有力,不能一味靠人。是故最后一言说「随彼一切常修学」者,精进无尽之意也。
二、解脱死有成熟法身
先说法身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法身者,法界清净功德之体也。于中分别有二:一者清净自体,有情本具。二者依法显证,法行为体。法云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行云何?即此五分法随行解脱之力也。是称根本之教。别有殊胜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之法者,即此普贤行愿之门也。然此法门亦并摄一切根本教义,是三世诸佛成佛共同游履之道,是故三世诸佛莫不称叹如是法门。如是根本殊胜之法,能证清净真如无我本体。法即是身,依法成身,通曰法身。如是应当回向一切修行之善根力,而令成就普贤胜行,即是成就本体法身,解脱死有。
次解法身之解脱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若欲命终之时尽除一切怖畏迷途、倒引颠堕、各种习气魔业、死时障碍者,必当注重前说资粮之力、及佛胜愿拨取之力。
阿弥陀者,此云无量光、无量寿。亦是无量诸佛相同,各各之清
净空
性法身之本体也,遍空时而无尽。普贤行行人修证之法身本体:与
佛光
明光光相照,称为面见如来;光光互入,称为往生安乐刹土。云何而能互照互入耶?由佛慈悲大愿之力,行者普贤信行之力,有不思议之加持摄引,亦同体法尔相应故。问:未得法身诸中下品,云何可以往生耶?此是阿弥陀如来大慈,悲愍群小无上方便普摄之门。若稍具信行之人,佛亦拨济不舍。问:往生随时皆可,何故必待死时?往生者,亦名光明摄引救度。必须二种光相应。佛光遍在一切时处(如母忆子),无时不应;若无应者(子不念母),摄照无功。必须自证真如(法界体亦法身也),或善死舍受,或一时心一境性,清净光明乃现。其时若具信知,则此刹那光显,必得相应钩合,十念为多。信者信佛,知者不迷、决定,是为法身超死有之要义也。别则密教中广示光明往生法多,闻者要得灌顶,故今且止。又诸四部《阿含》、及别解脱戒律藏、定道禅经、释迦本师教诸弟子种种方便,令修光明观证之法颇多。行者善体佛教,大心寻求,摄修尽善。
三、解脱中有成熟报身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中有身者,死后生前中间所有之五蕴也。生前习气剩余之作用故,由彼内身外境,随习气发动之力,变化不定。彼所缘境,除特殊习业所现不同外,总略为二:一者无见无闻;或在黄沙暗云风涛震吼之中,求依著而不得,恐怖漂流不息。二者随习气力见诸爱、嗔、境界如生,然不畅意,彼方不相应合故。复多自种外现各种可怖有情,倒引鬼神,擎捉打杀,压冲吞食,追逐无边旷野长河广池之中,如人魇梦,变相万千,刹那多状,应接困疲,不得安息,恐怖万状。若善修习普贤等行诸修行人,由习气力故,所现多是自他二利之事,决无上说恐怖障碍之事。而复本具光明,得佛接引,见彼净佛国土庄严,发起自心胜信爱乐,普贤大愿。乘此信乐之中,胜心愿力一时得成,胜境亲见,欢喜无疑故;乃至悲心广发,利乐众生之类,一切功德圆满无余。
报身成就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
花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复次,见彼佛国大众咸皆清净盛德庄严。以此忻慕感动功能修行习惯,自心内发净洁庄严之想。复赖弥陀愿力加持,乃至自体变生殊胜大莲花中,形貌或同大众,或似先修之本尊清净形体,威光庄严,报身成就。面见弥陀,礼赞同样,亲近承事,闻佛说法,开圆只见。佛光加佑,陶镕细习,洁白圆满一切功德。现前得佛授记,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解脱生有成熟化身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相明)无数百俱胝
智力(力明)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生有者,谓彼中有有漏习气流浪漂沉,逢缘受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类生有,颠倒入胎,胎狱受苦,出胎恐怖,忘失先路,由迷积迷,辗转增苦。如是生有身者,是从颠倒趣入轮回。化身道者,以利他力而显化身化语。悲心起用,非从业力。此中分别有二:一者相明身,所化身形无数,作利益于他之相。一这力明身,所化智力广大,教化摄他,成就有情利益之事。引经以明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进相。得三种身。大慧。云何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乐正受故。种种自心寂静。安住心海。起浪识相不生。知自心现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大慧。云何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观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门无量相力自在明。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犹如幻梦水月镜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支分具足庄严。随入一切佛刹大众。通达自性法故。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大慧。云何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所谓觉一切佛法缘自得乐相。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大慧。于彼三种身相。观察觉了应当修学。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非我乘大乘 非说亦非字
非谛非解脱 非无有境界
然乘摩诃衍 三摩提自在
种种意生身 自在华庄严
此显佛寿无量之因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此是总摄前后化度之愿无尽,亦显寿命无量之因也。
功德有九
一、功德殊胜较量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此之二颂,初显无边供养之大功德。次则较量如是功德、不若闻此殊胜愿王功德之一念之信心,及一念渴仰菩提之功德。何以故?此普贤行愿者,是大乘法门之家教,是佛佛共同成佛要诀,通达不思议解脱大华严经一切三昧门、一切
陀罗尼
门、前后次第、诸道方便,乃至俗谛善法,无不并示。若谁闻此殊胜妙行,信心渴仰,依法起行,决定成佛。但极难闻、难信、难行。此显见闻
信仰
发心之益也。
二、现生及临终往生之功德
(亲近善知识)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前较信闻之功德,此显具愿修行之功德。分三:一者远离恶知识者,是断善根之利器。恶道之引导人,近之则必远善亲恶,见恶行恶而不觉知。如是亲近善知识,以普贤圆镜照察,择不受其颠倒,是人生大幸也。二者既离恶友,亲近善友,真实加修,愿中最重三业净行、正教正见、现前不入邪途犯戒,死时无畏,死后亦永离恶道之险也。三者临终正愿,愿与愿合,感应不虚,如前三身中广说,自然善生成就。
三、他生胜报之功德
(附有胜生功德颂) (附有十六殊胜福德)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此接前文言,具修普贤行人,未即往生者,现生健康身强,福缘善具,寿命延长。死后乘愿再来,生严浮提人中,续行普贤大愿不久必成。何以故?严浮提人具速成佛之殊胜种行故。如《大般若经》中说,严浮提人有十六种殊胜福德因缘,能于现生证大般若各种功德故。
附 胜生(寿命)功德颂(出律藏中)
「入胎一、住胎二、与出胎三、三时正知不颠倒,母爱四、父德五、福享全六,具戒七出家多亲属皆良善八。身全寿康九、正见具十,身心调柔十一、心安定十二,众中贤表十三、毅力雄十四,色身庄严十五、解脱易十六。」
附 南严浮提士夫特殊福德十六种(出般若中)
特能殊胜亲近供养如来等。
特于般若波罗密、能起作意(生趣味)。
于无生法忍、能得。
于所应(能)作之菩提、及能作菩提诸法,能无所缘。
十善等、及无色之修习悟入,易作易得,特别超胜。
邻次诸天。
自能镇伏诸魔势力。
与导师及相同之士夫共一处住。
学处悉皆清净,一切事相具足方便善巧。
具足成就如来种性(悲心,菩提心)。
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诸波罗密等)。
与波罗密反背(自利)方面、心意不生。
色等及俱有之观察心非炽然生。
波罗密法普摄能正知。
一切圆满成就能得。
正等圆满菩提,相近转成。
四、消灭罪障之功德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此显消灭业障之功德殊胜也。佛说若人成就五无间大罪者,闻法修行,障重无功。是义云何?谓无间大罪成就,是能妨害一切有情多分善根增上,随增成办众罪恶行多类恶业。以罪境罪行作用流传广遍故,故称无间。如他之有情以此因缘辗转造行恶业不息,皆由自身造因恶行而生。彼之罪行又令他人辗转生罪,如是自分罪力亦随之增长无穷,无间无息,头绪纷萦,无从拔济,无方遮止,横遍竖通,随时空而无尽也。是故必以遍空时无尽之有情上,发无尽大行大愿而对治之。问云:如是大罪一念速能消灭耶?由彼造因是由无始一念无明故,今亦由一念觉明之愿力,故成对治。譬如千载暗室,一灯刹那而除彼暗,明破无明顿然显照故。
五、胜生出家成道之功德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初显胜生功德同上所说。次明成佛三无数大劫,最后之百劫修相好,相好圆满,坐菩提座。此中因相,多摄律中威仪功德感发,亦说为别解脱微细果德圆满具足。次明智慧圆满者,总摄三智。初一切根本体智;次一切道种智,或称道相智;三一切种种智,或称相智。三智圆觉,称为大觉。内降诸魔,定道具足故;外治外道,慧力具足故。不为魔外所治,堪受三界人天供养。亦是戒定慧三学真正圆满具足功德也。
六、究竟成佛功德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服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接上所述,以悲愍众生苦痛故,速诣道场而证菩提。以胜静虑降伏魔众,以如实平等无上正觉转大法轮,所谓证得一切有情皆具如来智慧德行、而不自证。本无众苦,悉由贪嗔我慢而生苦痛。四十九年开晓愚昧,无说而说;乃至分身万类,普利一切含识之伦,成佛究竟。
七、凡情难思之十法行功德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上说闻信渴仰、现生临死、他生胜报,乃至胜生出家、降魔成道、法轮无尽、普利含识、一串相续之功德,如实辗转轮次效用发生之理。今则更显入门之到。十法行中,随取一门以为入处,皆得成就大愿。若并十法行而行之者,其功德果报唯佛亲证难言。此人决定获得无上菩提之道,成佛无疑。十法行者: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听闻、五披读、六受持、七开演、八讽诵、九思维、十修习。
八、念诵之特别功德
若人诵持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此显十法行中读诵功德,最易亦圆。若能一转成就愿中所有成佛善根始终功德,而且无间常诵,余九法行亦能随缘次第而兴,乃至一切具足。若以此念诵功德回向世间,自他灭罪增福,修行资缘成办。在家增长财禄寿考,无病身轻、安祥自在、眷属如意、硕德庄严,凡是世间好愿一切皆成。
九、回向三有往生
净土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此总回向。以此胜行无边胜福,自分不享,回施诸道沉溺五欲造业受苦之一切有情,消灭众苦,速得往生
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
,成就种种功德庄严。
吉祥圆满
此颂文解释者,
释迦如来教下比丘弟子法名能海,于己丑年在峨眉山砖殿普贤愿王装藏开光法会中讲演,随行作释未竞,会毕下山,无暇续笔,乃于辛卯年八月、在北京德胜门外黄寺资福院圆成之。维愿自他,依教行持,次第不错,精进不怠,直至成佛,永无退转。作者自识发愿如是。
上海佛学书局《能海上师全集第三辑》:之四《普贤行愿品颂解》
菩提
,
解脱
,
知识
,
佛学
,
涅槃
,
福德
相关帖子
•
【转】中西医并重,独立发展,互相取益
•
心乃大药:行贵禅医悟语
•
国医大师颜正华:谈谈学习中医的方法
•
为中医复原献计、为中医振兴努力。
•
为中医复原献计、为中医振兴努力。 (2015,2,21) [1]
•
各年龄段的食养知识,你了解多少?
•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转载-------------
•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转载-------------
•
原来:用人中藏了这么深的用药与饮食的秘密!
•
取象比类之发现1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