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209|回复: 2

我是如何让经典诵读纳入现行体制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06: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如何让经典诵读纳入现行体制的
   半年前,我在初中任教语文,时常为语文教学的现状而痛心疾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网络认识了孔学馆的创办人周涛先生,从此结缘经典。经过一番创业的躁动之后,发愿让经典教育走进公办学校,让平民子弟享受经典教育,推动全社会普及经典教育。
   2006年8月以来,我调入小学。本想从小学一年级做起,因为包班不便兼职的原因,我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级开始了我的经典诵读教学生活。
首先争取教育办公室和学校的支持。通过几次座谈,教办领导被我对经典的痴迷打动,指示校长给予支持。我走进小学的第一天,送给我们的校长及校委会成员的礼物见面礼就是王财贵教授的厦门演讲光盘和文稿,3本《学庸论语》读经教材,1套《学庸论语》朗读磁带,5本《读经教育手册》,600册《弟子规》。看我有备而来,搞的校长有点措手不及。开玩笑说:“你万事俱备,我只欠东风。你要做借东风的诸葛亮啊。”通过平时面对面的交流,校长基本认同了经典诵读理念接受了我拟定的国学启蒙特色办学规划。遗憾的是,经典诵读只限于我的三年级三班,《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人手一册。当时我是想让《论语》成为校本课程的啊,看来需要继续努力了。
   然后对学生进行读经理念的倡导。在家长没有参与的情况下,我从讲《论语》《弟子规》小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认同经典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经过一周的倡导,统一了学生的思想,达成共识:“论语一百,终生受用。”家长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后,很是赞同,和我谈起来总是联系每况愈下的世风和国人伦理道德的滑坡和沦丧,这更坚定了我推广经典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我倍感自己认准了人,走对了路——季谦先生的读经教育事业。
   接着是一番紧锣密鼓的教学筹划和论证。经典诵读占三分之二,现行教材(白话文)占三分之一,晨读能利用50分钟,全部进行经典诵读。中午自习40钟指导练习毛笔字。课余时间进行经典诵读的复习训练和课外读物的泛读。原则上要求经典复读20遍,课外读物每周读完一本。应试题海训练全部取消。此后我的读经教学开始“登堂入室”。没有教材,我让学生建立国学启蒙手抄本,我在黑板上范写,学生在课桌上手抄。每天晨读前范写论语文段100字,力争当天诵读100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经典复读的家庭作业难以保证,如何唤醒农村学生家长的经典教育意识?直到现在仍是我的心病之一。大陆的农民睁眼闭眼想得最多的是养家糊口的生计,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全部寄托于学校老师。可悲的是,少数富起来的农民又因为文化的缺失而庸俗或世俗的活着。
  一个月下来,“八佾第三”尚未完成。国学启蒙手抄本见证这段举步维艰的日子。直到2006年10月11日,我的读经教学掀开了新的一页。。。。。。(未完待续)
   平时工作时间紧张,加之自己拙于表达,往往破冰潜水,今日浮上水面,敬请阳光普照。
谨以此文献给一直关心帮助我的季谦先生。

[ Last edited by 梦觉 on 2007/1/9 at 12:46 ]
发表于 2007/1/8 15: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唤醒农村学生家长的经典教育意识?
其实自以为是的家长更难办!他们文凭,自以为有文凭就是文化,就懂教育,他们的所知障更是麻烦!很多家长都认为教孩子讲道德,学善良会使孩子吃亏!
随喜兄的成就,我还在徘徊!

[ Last edited by 梦觉 on 2007/1/9 at 12:49 ]
发表于 2007/1/9 22: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乃学书生 at 2007/1/8 22:30:
我是如何让经典诵读纳入现行体制的
   半年前,我在初中任教语文,时常为语文教学的现状而痛心疾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网络认识了孔学馆的创办人周涛先生,从此结缘经典。经过一番创业的躁动之后,发愿让经 ...


令人钦佩的做为。

"没有教材,我让学生建立国学启蒙手抄本",有时缺乏条件正是一种有利条件。这种抄的过程即是宝贵的教育内容,对学生好处甚大甚深。

同叫做"课外读物",其内容选择之不同,导致效果的差异却极大。建议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有营养的"课外读物",又谨防一些不良读物混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