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466|回复: 2

三皈传授(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6 0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皈传授(净空法师)

三皈传授  2002/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弥陀村活动中心  
档名:16-19  


诸位法师、诸位长者大德、诸位同学:

今天新加坡居士林跟净宗学会在此地举办「三皈五戒」的传授,正好遇到净空这一次来到新加坡,乘这个机缘跟诸位说说三皈的大意。三皈也叫做「三自皈」,我们每天早晚课的时候,最后一节都是念三皈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这个意义非常明显,是教我们自己皈依,而不是要求别人。皈是回归、回头的意思,依是依靠。在古时候,一般大众都是要依靠一个对于人情事理通达的人。

在中国几千年来,上至帝王大臣,下至我们一般平民百姓,我们都依靠孔老夫子、孟夫子。在古印度,有不少人依靠释迦牟尼佛。孔孟、佛陀早已经不在世了,我们如何依靠他呢?他的教训、经典依旧留在世间,这就是我们的依靠,像佛陀在世的时候,我们可以靠他、追随他、听他的教诲,为什么?他是一个明白通达的人,尤其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对于过去未来、此界他方,佛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不明了的,这是我们所以要依靠他的道理。依靠他,我们可以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但现在我们能够得到幸福美满,来生后世我们的果报一定更美好、更殊胜。我们从佛陀那个地方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将来要到哪一个世界,可以随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这个不能不依靠佛陀。

十方有诸佛菩萨的世界、有天人的世界,也有妖魔鬼怪的世界,世界很多。佛把各个不同世界的条件告诉我们,而且告诉我们,诸佛世界里面,最殊胜的是阿弥陀佛的世界,到阿弥陀佛世界的条件也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这个地方是净宗学会,专门修阿弥陀佛净土,将来希望移民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对于净宗的经典,我们说得很多、说得很详细。最近我们在录像室录一套《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实在讲是对西方极乐世界做最详细、最真实的说明,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阿弥陀佛那个世界的生活环境、修学环境是其它世界不能够相比的。

我们要发心去,能不能去得成?古大德告诉我们,这个净土「万修万人去」,每一个人只要发心想去,没有去不成的。真正想去,你要依照经论里面的条件,具足了这些条件决定得生。条件里面最根本的是「净业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过去讲过《十善业道经》。

同学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发心求受三皈,一定要具足孝亲尊师、十善业道。无论在家出家,这是修行的根本,如果这一条不能够具足,三皈是得不到的。好像我们上楼,这个楼有三层,十善业道是第一层,三皈五戒是第二层,没有第一层你怎么能上得了第二层?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是形式的三皈五戒,实质的是要诸位同学回家认真的去修学。

「三皈传授」,我们过去做过三次讲解,有录像带跟录音带流通,也有同学发心把它整理写成一本小册子,希望诸位要多看、多听,了解三皈真正的意义。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教给我们,从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种种看法、想法错误,从错误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什么人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释迦牟尼佛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菩萨还要依靠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还要依靠释迦牟尼佛,何况我们?我们肯定佛菩萨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菩萨不一样,那就得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随顺佛菩萨的想法、看法,这就对了。

第二是「皈依法」,法就是知见,我们要随顺佛菩萨,建立正确的宇宙人生观。第三「皈依僧」,僧团不是现在你所看到的僧团,而是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讲的僧团,僧团就是团体。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团体独立生活。你看看最小的团体是家庭,现在多半是小家庭制度,夫妻、儿女生活在一起。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同生活,这就是个团体。僧是什么意思?僧是清净、和睦的意思,这用出家人来代表,出家修行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取这个意思。没有教你皈依这个出家僧团,是叫你「自」皈依,自皈依僧。你要懂得那个「自」的意思,我自己要依靠出家人那一种和睦清净的生活方式,我要认真的学习,也要做到清净和睦,那你就是真的皈依了。

中国古时候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所以这个团体是和睦的团体。你要是一家人皈依了,你的家和。由此可知,佛的学生、佛的弟子心地清净,处事待人接物是和睦,学佛从这个地方入门,从这里学起。

三福的第二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学佛落实在三皈五戒,我们修净土所依靠的戒行就在《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所讲的内容是「五戒十善」,做为我们生活的依靠。

我讲得很多,出家同修一定要学习《沙弥律仪》,《沙弥律仪》要是做不到,不是出家人,决定不是出家弟子。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不是佛的在家学生,很重要。最近韩国、日本那边的一些法师,他们邀请我,给我写了不少信件,感叹到现代出家人许许多多都堕落了,深以为忧。这些老和尚都非常难得,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挽救,这个发心不容易。外国的出家人堕落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本国,好像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才极力提倡,要求我们自己要从三皈五戒扎根,我们的修学才会有成就。

如果没有三皈五戒,佛法就不存在这个世间,寺院庵堂佛事法会好像是挺盛的,那是形式。连新加坡纳丹总统都知道,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纳丹总统告诉我的,这个话不容易说出,他内行,他真懂。我最初听到这一句话,是五十年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以后没有人说过这个话,没有想到到新加坡遇到纳丹总统,他也是这个说法,我感到很惊讶。

我们学佛的同修要记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是我们真正要做到,外面形式并不重要。所以,我们要认识清楚佛法是什么,过去欧阳竟无先生讲过,「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而为人类所必需」,这一句话讲得很重。换句话说,人不能离开佛法。佛法到底是什么?我们细心观察、仔细研究,佛法就是今天社会上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跟他求学,接受他的教导,他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拜佛会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是印度话、梵语,什么意思?翻成中文是皈依的意思。「本师」这两个字是中国话,我们根本的老师;皈依我们根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天天都在念,要晓得这个意思。怎么样依他?依照他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依教奉行,这是真的皈依了。

佛所说的经论很多,不是教我们统统都学,他要求我们只学一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就成就了。今天我们净宗学会所依靠的是《大乘无量寿经》,肯定不错,这两年有一些人极力反对这个会集本,有一些少数善根福薄的人受到影响,善根深厚的人不受影响,如如不动。他反对这个经别有用心,要知道不能上他的当,要老老实实的修学。

我学佛五十年了,在讲台上讲经四十四年,我以四十四年讲经的经验告诉大家,「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决定正确」,我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我讲过十一遍,依照这个经本修行的人,往生的瑞相很多,许多同修亲眼看到的。最近的一位,去年往生净土的,是居士林的老林长,他就是听《无量寿经》会集本往生的。他每一天听八个小时,听了很多遍,听了四年。你看他老人家往生,三个月前预知时至,不是假的,我们培训班同学都去帮他助念,亲眼看见的,我去给他做皈依,这哪里是假的!依靠一部经来学习就行了、就够了,五戒十善都在这一部经里面。经要多听,要常常听。

现在这个世间灾难很多,我们看到报纸信息的报导,世界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今年有个反常的现象,全世界的气候反常,这不是一个好的预兆,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要认真努力修行,依靠佛陀的教诲,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就是戒律,第一部经是《十善业道经》,跟我们讲善恶的标准。在中国,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推崇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老法师一生极力提倡,这两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是善恶标准,你读了之后才晓得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恶要断,善要修,断恶修善能改造自己的命运,消灾免难。然后进一步依照经典的教训,破迷开悟,这样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超凡入圣,真的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怎么去做?对经教的修学锲而不舍,一时一刻都不放松,把这个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能够超凡入圣,我们能够过佛菩萨的生活,能够入佛菩萨的境界,为什么不干?

新加坡在全世界来说,是个相当安定的国土,是很有福报的一个地区,在这里享福要修福,不修福,福报享尽了,麻烦也会来,要认真努力修学。

「三皈大意」,我相信这一边都会有光盘、小册子送给诸位,希望诸位也请一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部经也有VCD流通,诸位要欢喜听,可以向居士林、净宗学会去请。

希望我们大家珍惜今天的聚会,认清楚佛法的殊胜、佛法的利益功德,好好修学一定有成就,一定有殊胜的效果。我的话说到这个地方就可以了,下面跟诸位做一个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我们先请出家的法师站在前面,面对着大众。三皈依里面,这是皈依僧团,不是皈依某一个人,站在前面都是师父。

好,大家请起立,受三皈的同修拿着皈依证,皈依证前面有誓词,跟着我念。

「三皈传授」,我是代表僧团,传授诸位三皈依,不是皈依净空法师,大家这个观念要搞清楚,如果你要是皈依净空法师,以后麻烦就大了。为什么?破坏僧团。所以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只要是出家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佛法是平等法,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到。

大家跟着我念,在念之前先向佛像行三问讯礼,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向佛像一问讯。

念第二遍: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好,向佛像一问讯。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好,向佛像三问讯,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

好,三皈的同修请坐下,受五戒的站起来,跟着我念受五戒法,皈依证后一半是受五戒法。连念三遍,跟着我念。

【阿阇黎存念。如诸圣阿罗汉。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学处。是诸圣阿罗汉之所学处。我当随学随作随持。】

向佛像一问讯。

【阿阇黎存念。如诸圣阿罗汉。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学处。是诸圣阿罗汉之所学处。我当随学随作随持。】

向佛像一问讯。

【阿阇黎存念。如诸圣阿罗汉。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学处。是诸圣阿罗汉之所学处。我当随学随作随持。】

【愿阿阇黎证知。我是优婆塞。皈依三宝。受五学处。】

好,向佛像行三问讯礼。




        三 皈 传 授   
   一九九六年净空法师讲于澳洲昆士兰


诸位同修!承蒙邀请,今天有缘在昆士兰的黄金海岸(Gold Coast ),与大家谈谈佛法中的「三皈依」。这在佛法里也是很重要的课题,是我们修学入门之处。在未说三皈之前,首先对佛法要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世界上的佛法,确实存在很多不同的形式,我们不能不辨别清楚。最普遍地,大家都以为佛法是﹁宗教﹂,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是宗教,这是变质的佛法。其实佛法原本不是宗教,但是现在确实变成宗教了。另外一种,变成﹁学术﹂了,特别是在日本某些学校、学术团体,佛法变成哲学,这也是变质的佛法。

一九二三年,欧阳竟无大师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做一次很震撼的演讲,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说明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它是现代人都必须学习的。佛法变质成为宗教与哲学,实在是很不幸的,但是对社会,还不至于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佛法变成﹁邪教﹂。诸位如果仔细观察,这对于个人、社会是有害的。另外一种,佛法变成「作秀」的也不少,在现前社会上时有所闻,这种变质太离谱、太过分了。欧阳大师告诉我们,佛法是现代人需要学习的,然而佛法究竟是什么,并未说明。他要让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

我们冷静观察,「佛法」是「教育」、是「教学」,从经论上最常见的称呼可以证明。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自称为「弟子」,唯有在教育教学中才有此种称呼,这是师生的关系。「佛」是我们根本的老师。

佛法教导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说一切众生的无量苦恼,起于不明了自己及生活环境的真相,于是产生错误的想法、看法,因此生起许多苦难。若能彻底明白自己及生活环境,则其思想见解正确,一切苦自然消除,而得真正的快乐。这是佛法教导的宗旨,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实在可以为一切众生带来真正的幸福,这正是欧阳大师所以说「佛法是一切众生所必须修学的」。

修学佛法,入门就是「三皈」的传授。「三皈」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方向。学佛是从三皈做起,它是学佛人这一生必须遵行的修学总原则。第一、皈依佛,第二、皈依法,第三、皈依僧。古时候这种说法,大家不会发生误会,可是佛法自古流传至今,依中国历史所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代代相传,免不了有些不正确的知见掺杂在其中,错解了三皈依的真实义,即中国人常说的「以讹传讹」。

六祖坛经》是唐代的著作,距今约有一千三百年。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三皈依」,则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而不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使我们联想,早在唐朝时,大概就有很多人误会皈依三宝的意义。如果没有人误会,六祖又何必用这种说法!必然是有很多人错会了。一千三百年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有人产生误会,何况又经过一千三百年,今天讲三皈依,难怪大家错会其义。
《坛经》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六祖解释佛法僧三宝:「佛者觉也」,﹁佛﹂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样教导我们「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

什么是「皈依佛」?一般人对自己、对眼前的生活环境,确实是迷而不觉。佛教导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来依正觉,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由此可知,佛法讲的「三宝」有很多种说法,皈依觉是「自性三宝」。如果向自性之外求学,就是佛门所谓的「外道」。佛家讲外道,不是轻视别人,而是心外求法称为「外道」。佛法教我们从心性中求,所以佛法是「内学」,从自心里求,不是向外求。向外求就错了,一样也得不到,向内求则有求必应。这个道理,不但佛在经论上说得很清楚;中国的儒家、道家,也说得很正确。

皈依三宝,真正的皈依处是依靠自性三宝。从迷惑回头依自性觉,这句话说得很容易,可是究竟应如何作法?我们很想回头,很想觉而不迷,却偏偏迷惑颠倒。如果不落实在生活中,这种讲法就变成玄谈,变成玄学,而实际生活上得不到受用。所以,「迷」与「觉」的现象是什么,也就是「迷」是什么样子,「觉」是什么样子,「佛菩萨」与「凡夫」那里不一样。我们从这里可以摸索出一条道路,能找到真正的皈依处。

《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佛菩萨。他们所表现的,就是现前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无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所表现的种种身分。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与凡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也穿衣、也吃饭、也上班工作、也应酬,这些皆与我们相同。相同中的不同之处何在?在他的心清净。事跟我们一样,没有丝毫差别,我们每天工作八小时,他也工作八小时。我们在生活中天天生烦恼;他们则是天天生智慧,这就不一样。我们生活、工作、应酬都生烦恼;他们生活、工作、应酬都生智慧。何以见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证明。他到黄梅见五祖时,曾经向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到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他的心常生智慧,我们的心常生烦恼,这就是佛菩萨与凡人不同之处。

智慧怎么生的,烦恼从那里来的,只要搞清楚,就知道从那里回头、依靠什么。烦恼从妄想分别执着而生,这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我们穿衣吃饭有妄想分别执着,每天上班工作也有妄想分别执着,待人接物还是有妄想执着,在此处生烦恼、生七情五欲、生贪瞋痴慢,烦恼永远不断。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着」是「轮回心」。六道轮回是这个念头造成的现象。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应酬,就是造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即是迷惑颠倒。

我们学佛,佛教导我们回头,皈依自性觉。自性觉就是佛性。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超越世出世间法。永离妄想分别执着,即是真心、佛性。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生活即是菩萨行。每天上班工作也是菩萨行,一天到晚应酬还是菩萨行。关键在此,就是将妄念转过来,从观念上回头。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所用的就是真心。「真心离念」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念是妄想,妄想是妄念;真心里没有妄念,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清净心生活,生活清净;清净心工作,工作清净;清净心应酬,应酬清净,无一不清净。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则国土清净。

也许有同修说:「我做工作需要思考,要是不想,我的工作还能做得成吗?」没错!当你工作需要思考时,尽管去思考;工作做完了,就不要再思考了。工作放下还去想它,就是妄想。「念」有妄念、有正念。「正念」是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除此之外,就不再想其它,其它与我不相干。这样,你的工作能做得好,烦恼、妄想少了,智慧就增长,工作就很顺利。一切时一切处,知道长养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则任何事都会做得格外好,生活也会更愉快。我们也要学惠能大师,「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现在做种种工作皆须思考,这是习气。真正修行,这种思考的时间会愈来愈短,思考的程度会愈来愈淡薄。若功夫成熟,无论从事那一种行业,皆不需要思考。智慧现前,何必思考!智慧未现前时,还是离不开思考,但是要把思考的范围缩小、时间缩短,尽速将其程度减轻,使智慧渐渐往外透。若想得太多、太远、太深,则智慧完全无法显露,因为妄念障碍了自性本具的智慧。
若将「觉」与「迷」的样子搞清楚,理论也明白一些,必须认真做,真正下功夫。须学诸佛菩萨运用六根,眼见的是色相、耳听的是音声,练习见色闻声,六根对六尘境界起作用时,学「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真智慧。再学「不起心、不动念」,即是修清净心、自性本定。眼见色、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即是大禅定。定慧就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中修,这是从根本修,是高级的修行方法。

《华严经》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在这方面用功,所以不拘于形式。修禅定不是盘腿面壁,而是六根在对六尘境界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智慧」,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转烦恼为菩提。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贪瞋痴;佛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起作用是戒定慧。此即何以菩萨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烦恼就是贪瞋痴三毒,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从妄想分别回头,从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回头,依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此即「皈依佛」。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认识与见解。真实智慧现前,思想、见解才是正确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想法、看法皆是错误的。我们是初学,一定要依靠经典,来纠正我们错误的见思。经上所说的,就是诸佛菩萨的正知、正见,决定是正确的。依照经典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即佛在经上教我们怎样做,老实学着怎么做就对了。因此,皈依佛是总纲领、总原则;「皈依法」是教我们如何从日常琐碎事务中修学,遵守佛的教诲。

佛的经典很多,我们是不是要每部经都学习?不需要!佛经是当年佛教导大众的记录。每个众生有他自己的困难与迷惑,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教他解除迷惑颠倒、离苦得乐的方法,以后记下来就成为一部经。可见他是经由佛陀一次的指导,就得利益,就解决问题。由此可知,一部经就够了,这是决定正确的。

现在我们没遇到佛,佛留下这么多经典,要依靠那一部才好,这是很现实也是很困难的问题。佛好比是大夫,我们都是病人,遇到大夫为我们诊断用药,真的是药到病除,解决问题。现在大夫不在了,留下一大堆的处方(经典好比处方)。我们是病人,这处方要是用对了,病就好了。如果用得不对症,麻烦可就大了。佛法确实如此,经典的理论修行方法若与根机相应,这一生决定成就。若不相应,如同吃错了药,不但这一生救不了,还带来更大的麻烦。各位同修一定深有同感。何以见得?许多学佛的同修,未学佛前还好,学佛以后烦恼更多,愈学麻烦愈多;个人、家庭一大堆的麻烦都来了,那是药不对症,吃错药了。

克实而论,「法门」的选择是一件大事,但我们无能力亦无智慧。如同自己害病,大夫遗留一大堆的处方放在这里,却没人指导,这事情麻烦。要是碰碰运气,不太可靠,就像买奖券,想中特奖并不容易,没那么幸运。必须要依靠真正有修有学的善知识,帮助我们选择法门。然而,当今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不多,一生未必能遇到,遇到了也未必认识他。愈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愈谦虚,你若问他;他回答「我不会,我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修持」。若说「我行,我有智慧,样样都行」,那不是真的。现今我们都没有能力辨别真假。唯一可行的,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早已为现代人指示出一条明路,即是《大集经》上说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无论依中国或外国的说法,我们皆是生在末法时期。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生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年以后,即是末法。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决定选修净土,老实念佛,决定成功!这是遵照佛的指示。有修禅成就的,也有修密成就的,那是极少的特殊根机,不是普通人。我们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特殊的根性?上上根性的人可以尝试学禅、学密、或学其它法门。如果觉得自己的根性很普通,就老实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指示,是很有希望的。

老实念佛,没有不成就的,特别是读了净宗经论以后,仔细思惟研究,确实有道理。在一切法中皈依净宗经典,亦即在无量经典中,我们选择净宗「五经一论」。这六部分量都不多,足够我们一生受用,决不可轻视。其分量虽少,若细讲这六部经,十年也讲不完,所以依照此六部经修行就够了。「皈依法,我们就选择净宗五经一论」,非常踏实。

净宗学会成立时,于﹁缘起﹂里提出行门的五大科目,即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五项守则:「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皆是净宗五经一论所说的。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时时与佛所说的话对照,若相应即是正确的,就没有做错、没有想错;若与佛所说相违背的,就是想错、做错了。我们真正抓住纲领,以此检点、修正自己的生活行为。

「皈依僧」,「僧」是清净、和合的意义,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特别是净宗,着重修清净心。皈依誓词中,「皈依僧,众中尊」。「众」是指团体、社团。世界上社团有很多,小则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团体。佛告诉我们,学佛人的团体,在一切世间团体里,是最值得尊敬与赞叹的,因为它是「模范社团」,可以作为所有社团的榜样。它的特点,是社团每一分子都能和睦相处,是一个和合的团体。团体最怕不和,他们的想法看法很接近,「见和同解」,也就是建立共识。

想法看法一致,是一个团体和敬的基础。特别是在澳州,这两天我们见到此地政府的两位首长,都很慈悲善良,实在非常难得。他们告诉我,「澳州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有各种不同的种族,与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在异中求同,建立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天我们接触,彼此皆有此共识,希望我们在此地能团结发展,真实的基础就是「见和同解」。和合社团的第二个条件是「戒和同修」,持戒即表示守法,尊重别人,尊重法律,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彼此尊重而不排斥,就能互敬互爱、互助合作,社会才能和睦相处,才能繁盛,共存共荣。

佛门六和敬的团体,在所有团体中是最尊贵的。「皈依僧,众中尊」,我们要朝此目标努力。别人不尊敬我们,我们必须尊敬别人;别人排斥我们,我们更要爱护别人。用耐心与真诚感化他们,这样才能达到和睦相处的目标。「僧」字含有这层意义。

「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时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觉心,就是觉悟,就是正知正见。所以,「觉、正、净」实在是一而三,三而一,皆指我们的真心本性。

自古以来,中国佛法有十大宗派,有无量法门。无论宗派法门有多少,修行的方法皆可归纳为「觉、正、净」三大类。一般而言,禅宗、性宗(法性宗)是由觉门入。禅宗的目标是要求大澈大悟、明心见性,这在觉正净中称为「觉门」。禅宗以外称「教下」,如天台宗、贤首宗、法相宗、三论宗,皆是从经典入门,即是由「正门」入。用经典的教训、理论与方法,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是走正门。「净宗」完全用一心念佛的方法修清净心,这是由「净门」入。

「觉、正、净」三门,「觉门」定要上根利智之人才能契入;若不是上等智慧,无法开悟。由「正门」需要长时间,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依佛的经教,长时间熏习才能契入;虽然中下根人可能契入,但时间太长。比较起来,还是「净宗」好,不必上上根机,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句「阿弥陀佛」修清净心,定能往生、不退、成佛。譬如,一个讲堂有三个门,在门外看是不一样,进了门就一样。由此可知,无论从那个门进来都相同,所以契入之时,觉正净必同时得到、同时具足。往生净土即是契入佛境,这个方法是一切诸佛赞叹的,还是此法高明,因为它太方便了,既不需要上根利智,也不必浪费很多时间,的确是最殊胜的法门。

《无量寿经甄解》曰:「今就利益论,彼(指华严、法华)假此(指无量寿经)真。何故?彼说速疾成佛道,不见速疾成佛人。:::今信不疑者,十即十生。往生不退至菩提故。初生处即菩提。在世灭后但此一法故。一切凡圣行无别故。利益真者莫过斯。」此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若论真实之利,无有过于念佛往生净土一法。故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是将「如何皈」、「如何依」,为诸位说明清楚。

「自性三宝」之外,尚有「常住三宝」,此是形象。佛像是「佛宝」,经典是「法宝」,出家人是「僧宝」。形象上的三宝很有用,如果没有三宝形象,今天虽将三宝的大意为大家讲得很详细、很明白,恐怕大家下楼就忘了,过两天就完全没有了。因此,供养形象三宝的利益太大了。家里供养佛像,一见到佛像,就想到自己要皈依自性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学佛菩萨,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见到佛像自然就提醒自己。佛像就是这个用处,不是教你天天香花水果供养,向他磕头,那一点用都没有。你以为这样佛菩萨会喜欢你,佛菩萨早就跑了!

佛菩萨希望我们觉悟,不希望我们迷惑颠倒,但有不少人错将佛菩萨当作神明看待。所以,须知道供养佛像的道理,乃是提醒自己觉而不迷;见到经典,就要想到正知正见,正而不邪;见到出家人,就想到净而不染,就会想起自己要修清净心,要六根清净,要跟大众和睦相处。如此时时提醒自己,利益就很大,因此住持三宝有这样的功德利益。由此可知,「住持三宝」很有必要,它是三宝的形象,但是要有实质的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如果没有实质的内容,单是表面形式则不得利益。大家明白道理,晓得如何入门,此即是「传授三皈」,就是将三皈的意义、修学的纲领原则传授给大家。

「三皈」的仪式是在佛菩萨形象面前发愿、宣誓,从今而后发心一定要这样做,由一位出家法师为你作见证,证明你确实发过誓,发愿作一位真正的佛弟子。三皈仪式简单而隆重。现代有许多很复杂且长时的仪式,又不懂得三皈的意义,胡里胡涂皈依佛,皈依之后仍然胡里胡涂过日子,这与佛法的教义完全违背。真正回头依靠自性三宝,此人完全改变了,一般讲改造命运,甚至改造体质。命运、体质皆可改造,心念回归,就完全改变了。

三皈依的仪规,我们采用弘一大师从戒经节录的三皈仪式。弘一大师说,世尊当年在世,就是用此仪式为弟子们传授三皈,所以我们也遵循这个仪式。
「皈依佛」,我们落实皈依「阿弥陀佛」。为何不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皈依阿弥陀佛,而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正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期望。「皈依法」,我们落实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我们落实皈依「观世音、大势至」,这两位菩萨僧宝。

若有人问,你有没有皈依?「我皈依三宝」。皈依那位法师?「皈依阿弥陀佛大法师,我是弥陀弟子」。谁为你作证明?「净空法师为我作证明」。这个说法完全正确,而不是说我皈依净空法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过去我传授三皈时常讲,我们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皈依某一个人,就是把佛法的僧团分化了,此种过失很重。若依戒经结罪,这是「破和合僧」,堕阿鼻地狱。所以,证明三皈的法师是代表僧团传授三皈,为我们作证明的。从《坛经》看来,「三皈」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误解,此事必须澄清,我们才有一条真正的出路。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皈依的误会

皈依的误会:整合于净空法师1998年新加坡净宗学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法录像

“皈依某一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以久,我们从蕅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不是皈依三宝。

一千三百多年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皈依的时候用“皈依觉 皈依正 皈依净” 然后又说:“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 僧者净也” 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 法 僧里面,不知道佛 法 僧表法真正的意思。

释迦牟尼没有教我们皈依他,早年是教我们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没有说是皈依他,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总纲领,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可是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种错误的面逐渐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于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蕅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

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着,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的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录像中的一段内容

2楼是我根据这段原录像中的一段内容整合的:
14-12-33b 22:10

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经上讲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这当然的事,他为什么保护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个人派他来保护,自动,自动来保护你,那么这就叫三宝,自性觉 正 净才是三宝,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 总纲领,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把修行证果的总纲领传授给你,这叫做传授三皈,让你这一生生生世世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你就能成菩萨 成佛,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美满到极处,真实的圆满,一开端,就把这条路指清楚,指明白,可是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完了,“皈依某一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以久,我们从蕅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不是皈依三宝,这个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破和合僧,僧团是和合一家人,他这些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着,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的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换句话说,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罪业,皈依之后造这个罪业,最后归到哪里去?归到阿鼻地狱去,这糟糕不糟糕,大错特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铸成大错,这种错误的面逐渐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于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蕅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他居然不说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 皈依正 皈依净,我早年读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这么说法?他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 法 僧里面,不知道佛 法 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说皈依觉 皈依正 皈依净,然后又说:“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 僧者净也”他这个说法,他之所以这样说法,对那个时代的人,必定是那个时代人已经对于佛 法 僧真正的意义迷失了,所以慧能大师传授三皈,他有他另外一种讲法,唤醒大家回头,这很有道理,佛家要修行证果,头一个要把我舍掉,把私舍掉,你执着有个我,一切都为我,执着有个私的念头,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不是佛法,佛法,佛是觉的意思,佛法是觉悟之法,你有一念私情夹在里面,你是迷法,是迷惑颠倒之法,不是佛法,我们今天将迷染法看作佛法,你在佛法修学会有什么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觉 正 净是宝,是宝中最殊胜者,三宝都是属于自性,不在外面也不在别人,释迦牟尼没有教我们皈依他,早年是教我们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没有说是皈依他,大家都懂得自性觉 正 净是三宝,叫自性三宝,但是对于形相上的三宝要懂得尊重,为什么?没有形相的三宝,你怎么会知道自性三宝?必须要用形相的三宝常常启发你,诱导你,让你时时回归自性三宝,所以形相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见到佛像,听到佛名,立刻回归自性觉,看到经书,看到法物,就能回归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形象,就知道回归自性净,所以形相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形相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如果没有这个形相,很容易忘掉,又迷惑,又颠倒,又造业,继续还要受苦报,这才是真正的三宝,真实三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