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6931|回复: 12

净空法师故事说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8 0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净空法师专集
http://www.amtb.cn/story/story.asp?web_choice=3

附件文档欢迎下载流通。

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刻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0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篇

--------------------------------------------------------------------------------
一、鳥窠和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現在已經變成佛家的口頭禪,誰都會說。不但現在人會說,古人也會講。在唐朝時代,白居易遇見鳥窠和尚。這位法師何以叫做「鳥窠」?他是個老修行人,萬緣放下。他在樹上搭個小篷,像鳥窩一樣,住在樹上,生活多簡單!那時白居易是杭州太守(如同現在的市長),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鳥窠和尚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哈哈大笑,這些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三歲小孩雖能說,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做到非常重要,關係我們的前途,我們的來生是果報,今生是花報。換言之,不但關係來生,也關係現前,現前可以趨吉避凶。
--------------------------------------------------------------------------------

二、四百天沒有睡覺

中國長春有一位常慧法師,她念佛已經四百多天沒有睡覺,完全依照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修學,我邀請她來新加坡念佛堂為大家做個榜樣。我們看她的行持,最低限度得「念佛三昧」。她今年六十五歲,聲音像三、四十歲的人,身體輕飄飄的。她所修的念佛法門,就是《華嚴經》吉祥雲比丘所傳的「佛立三昧」,她是繞佛經行,不坐不躺,四百多天,一天吃一餐,身心清淨,一個妄想都沒有。她能做得到,任何人也都能做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妄念太多,有妄念,身體是沈重的;沒有妄念,身體是輕的。所以,一定要真幹,不要自欺欺人,這個最重要。
--------------------------------------------------------------------------------

三、拜佛消業障

誰是真正有福之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深重,古德教我們用拜佛懺悔的方法消除業障,萬緣放下,每天禮佛三千拜,這個方法有效。古人用這種方法,三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時,懺雲法師也教我這個方法。那時我跟他一起住茅篷,我在茅篷住了五個半月,他老人家拜的速度很慢,每天拜佛三百拜。我每天八百拜。有一位達宗法師,每天一千二百拜。我們拜佛的時間分三次,凌晨三點起來,拜到五點;中午吃過午飯,經行回來之後,拜佛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六點拜到八點。九點休息,凌晨兩點起床,生活非常有規律。拜佛確實能夠懺除業障。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209)
--------------------------------------------------------------------------------

四、虛雲老和尚入定

虛雲老和尚是禪宗的祖師,有相當的禪定功夫。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個月,出定後覺得才幾分鐘。我們知道虛雲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過年時,他在自己的小茅篷裡煮芋頭,一邊煮,一邊打坐。有人到茅篷來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引磬在他耳朵邊輕敲一下,請老和尚出定。出定後看到有人來,老和尚就說:「你們來得正好,我剛剛煮芋頭,大家一起吃。」結果一看,芋頭都長毛了。他們說:「年早就過了。」老和尚說:「不會吧!我覺得才十幾分鐘。」他在定中感覺十幾分鐘,實際上過了二十多天。虛雲老和尚常常一入定就是很多天,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

有一次在黃昏時,老和尚走路回自己的茅篷,因為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老人家年歲大了,就一個人慢慢走,走到半路遇到兩位出家人,彼此都認識。這兩位出家人手上拿著燈籠,看到老和尚就問:「老法師,天這麼黑,你還一個人走路!」老和尚一直走,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所以永遠保持光明,他沒有感覺到天暗了。經他們一提,他愣了一下,一剎那天立刻就黑了。所以,天空的黑暗不是真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老和尚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的天空永遠是明亮的。

佛經上說,佛菩薩住的是大光明藏,佛菩薩的虛空是一片光明,我們相信。我們今天的光明,得自太陽、月亮、燈光來顯露太虛空的真面目。黑暗是無明,無明斷了,晚上與白天一樣明亮,不需要日月燈光。這是普通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即使權教菩薩也做不到的。唯有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大菩薩,自性的光明完全透露,才不需要日月燈光。所以光明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我們自性本有的光明被煩惱障礙透不出來,這才看到一片黑暗的現象。所以妄心是無明,真心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見,對宇宙人生的觀察真實正確,沒有偏差。經論中稱為「佛知佛見」,與佛菩薩的知見完全相同。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17)
--------------------------------------------------------------------------------

五、曬蠟燭

《影塵回憶錄》是倓虛法師的自傳,講他一生修學的經過,由他的學生大光法師記錄。其中有一篇記載,當年在浙江,道場裡有一位專門管大殿燒香、點蠟燭、添油燈那位香燈師的故事。香燈師父忠厚老實,有些人就捉弄他,跟他講:「香燈師,那些蠟燭放在那裡太久,都長霉了。」他說:「那怎麼辦?」他們說:「拿出去曬!」他就把蠟燭搬到外面去曬,一曬都融化了。晚上上殿時,沒有蠟燭點燈,只有把曬過的蠟燭芯點上。住持老和尚一看這種情形,就搖頭:「香燈師,明天你不要做香燈了。」老和尚很了不起,有眼光,知道老實人能成功。看到他這麼老實,就叫他到阿育王寺,寺裡供養著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就教他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是老實,師父教他一天拜三千拜,他就規規矩矩每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他開悟了。他本來不認識字,經也看不懂;悟了以後,能作詩、作偈,以後能講經。這就證明一樁事情,真誠到極處,就得定,就開智慧,必定得三寶加持。可見得佛法的修學與世法確實不一樣,真誠能夠感應通達。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21)
--------------------------------------------------------------------------------

六、與鬼往來

我有一位同參道友明演法師,跟我一同出家、一同受戒,他喜歡神通、感應,跟屈上師學密,修學非常認真。不到一年,他告訴我,他每天跟鬼往來。這是真的,他是一位非常誠實的人,決定沒有妄語。他說每天黃昏的時候,鬼就在街頭出現,因為黃昏是鬼的早晨,所以出來的不多。何時最多?晚上十點以後到凌晨兩點之間,非常熱鬧,都出來了;到天快亮的時候,逐漸就沒有了。他常常跟他們往來,並做了朋友。

以後我將這件事情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報告,李老師搖頭說:「這不是好事情。」因為他的氣色很不好,臉是灰黑色的,常常跟鬼往來都帶有陰氣。身體胖胖的,那是虛胖。他還找到在鬼道裡前世的朋友及家親眷屬,所以六道不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如果我們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死了以後去作鬼是非常有可能的。

六道輪迴中,為何大家都說人死了變鬼,這也不無道理。佛跟我們說,貪心變餓鬼。試問你有沒有貪心?貪心斷了,鬼道就斷了,你決定不會墮餓鬼道。佛講貪瞋痴是三毒煩惱,隨順三毒煩惱,將來的果報在餓鬼、地獄、畜生。在經教裡,佛把這些事情說得特別多、特別詳細,目的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斷貪瞋痴,這樣就不會墮三惡道。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099)
--------------------------------------------------------------------------------

七、元曉法師喝死屍水

韓國元曉法師是一位高僧,也是淨土宗的大德。唐朝時候到中國來尋師訪友,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夜晚睡在郊外墳地,半夜很渴沒有水喝,看到旁邊廢墟亂瓦中有一些水,就把水捧起來喝。第二天天亮的時候,一看這是從死屍流下來的水,他當時心裡覺得很噁心,然後豁然大悟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美惡自我,何關水乎?」他喝的時候以為是泉水,喝得非常舒服,到第二天才知道是死屍流出來的水,他從這個地方覺悟了。「一切唯心造」,心清淨平等,死屍的水也與泉水一樣好喝。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47)
--------------------------------------------------------------------------------

八、六道輪迴是真

高級的宗教,都修禪定。定中有境界,正如同一般人作夢,夢中有境界一樣。但是夢中的境界是阿賴耶識的習氣種子起現行,虛幻不實。定中境界與夢境完全不同,定中能看到過去、未來,看到我們這個世界,也能看到他方世界。佛家講六道輪迴,其實最初是印度教講的,這個幾乎是所有宗教共同的見解。他們怎麼發現的?在禪定中見到,而且許多人都見到了。我們能否見到?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修定,修清淨心,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能見到。

我的同學明演法師,他跟一位老居士學密,大概一年的時間,他在打坐用功的時候,就能見到鬼道。他說鬼道的生活狀況與人道相彷彿,在下午五、六點時,街上就有鬼走路了,那是鬼道的清晨,所以數量不多;到夜晚十點鐘之後就很多,很熱鬧。人鬼雜居,人看不到鬼,鬼看不到人,明演法師藉著這種修持功夫能見到。他說初見時也很害怕,以後就習以為常,彼此居住在一起,互不干擾,相安無事。因此,只要有小小定功,這個境界就能突破,那不是作夢。所以,六道輪迴是真的,不是假的。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45)
--------------------------------------------------------------------------------

九、談禪法師修布施

財富是財布施的果報,你不肯修財布施,哪來的果報?有人會說:「我修財布施,也許我布施的那個對象並不是好人,我這個財被他騙去做壞事,怎麼辦?」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是以清淨平等心來布施,得的是清淨平等的福報。我種這個因,他造業是他的果報。

這個道理,新加坡的談禪法師懂得,他修財布施毫不吝嗇,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他在城隍廟前擺了一個小攤,賣香、紙錢、蠟燭,他把賣得的錢布施給別人。我聽說,舊金山有個大覺寺,那時買下這個道場是美金七十萬,談禪法師就布施了四十萬。福州西禪寺是他的祖庭,他在那裡出家,為了報恩,就把這個寺廟興建起來,大概花了美金好幾百萬。他自己平常生活連水都捨不得喝,他喝自來水,招待客人才去買一瓶礦泉水。他過那樣清苦的生活,修真實的福報。

錢送出去之後,他只跟對方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以後就不再管了。你看他的心多清淨、多自在,絲毫罣礙都沒有。他修的是真實的福報,來生要是沒有往生淨土,福報不得了。假如他來生是個生意人,將是世界上第一有錢人,因為他修的這個福是清淨福。修清淨福有什麼好處?來生賺錢一點不費力,錢財滾滾而來。哪像我們布施,又怕這樣又怕那樣,還要干涉,總是提心吊膽。這樣布施還是有福報,但是將來賺錢好辛苦,都是因為心不清淨。這一點我們就比不上談禪法師。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8)
--------------------------------------------------------------------------------

十、開緣

一切眾生第一念就是保護自己,如果說這句話可能會對自己不利,就不敢說真話。但是一定要想到對我不利、於我有害,這個傷害到何種程度,當中有善巧方便。如果傷害的幅度不大,還是要說實話;重大的傷害,從自己牽涉到社會、群眾,就可以不說實話。這是「開緣」,不是破戒,不但沒有罪過,還有功德。

世尊舉例說,一個受持五戒十善的人,在三岔路口遇到一個獵人正在追殺一隻兔子。這個持戒的人看見兔子往左邊跑了,獵人問他:「你看到兔子嗎?」他說:「我看到了。」獵人問:「往哪裡去了?」他說:「從右邊去了。」他指相反方向,雖然這是妄語,但是這個妄語救了兔子的命,這是善心;也救了獵人,獵人如果殺生將來要受果報。兩邊都救了,這是「開緣」。修學五戒十善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什麼狀況下要用什麼方法,它是活活潑潑的。

講到偷盜戒。永明延壽禪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在稅務司管出納,他常常把國家稅收的錢偷偷拿去放生。以後被人發現,他老實回答,沒有一句妄語。這是要殺頭的,他也不逃避,願意接受刑罰。綁到法場去執行死刑時,皇帝吩咐監斬官,「如果他的態度很從容,不驚慌,就把他帶回來見我。如果他很恐懼,殺掉算了。」結果永明延壽大師到法場,態度從容,很歡喜。監斬官就問他:「你為什麼會這樣?」他說:「我一條命救活了千千萬萬的生命,值得!」監斬官就報告皇帝,皇帝召見他。後來皇帝問他的志願,他願意出家。皇帝成就他出家,並做他的護法。因此,偷盜不是為自己,是為救護一切眾生,準備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眾生的生命,發的是菩薩心,這屬於開緣。如果偷盜是為了利益自己,這是大罪。所以,仔細觀察佛家的戒條,確實是合情合理合法,非常完善。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142)
--------------------------------------------------------------------------------

十一、天人送供養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此句唐朝道宣律師的故事可以作證,這是真的,史傳上有詳細記載。道宣律師是律宗始祖,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供養,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

當時法相宗祖師窺基大師,他是玄奘大師的學生,也是位了不起人物。有一天窺基大師經過終南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這個消息很歡喜。窺基大師學問好,講經說法一流,但是戒律不嚴,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重視,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養來感化窺基大師。哪裡知道談話過了中午,也沒有人送飯給他們吃。到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按時送供養來了,道宣律師就問:「昨天中午你為什麼沒有送供養來?」天神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冒一身冷汗,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錯了,小看了別人,高抬了自己。

我們讀《華嚴經》,知道真的入華嚴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窺基大師持戒比道宣律師清淨,道宣律師持的是律儀戒,窺基大師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這兩者不一樣!窺基大師可以和光同塵,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戒行圓滿了。道宣律師雖然持戒精嚴,還小看別人,還要做出樣子來感動人,還有這個念頭就錯了,心不清淨。所以,不是道宣律師感化窺基大師,而是窺基大師感化了道宣律師。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0)
--------------------------------------------------------------------------------

十二、公雞往生

諦閑法師在溫州頭陀寺的時候,有一隻大公雞每天跟著大眾一起念佛。有一天佛念完了,這隻公雞還在佛堂不走,香燈師要關門了,就趕牠走。牠跑到大殿當中,面對著佛像,叫了三聲,站著死了。老和尚把牠當作出家人一樣,荼毗安葬在山後。這隻公雞前世一定是出家人,修行功夫也不錯,臨終一念之差變成畜生身,但是仍有靈性,還知道念佛。

記得在台灣高雄小港地區,有一隻狗也是每天跟著出家人上早晚殿。每次上早晚殿時,牠到打三皈就走了,大概從前是這個廟裡的住持和尚。以後被一個出家人發現,有一天把這隻狗叫來訓了一頓,「你現在是畜生,不是方丈,課誦沒有做完,不可以離開。」訓了一頓之後,果然就乖乖的等到課誦完了再跟大眾一起離開。過了幾個月之後就往生了,所以有人說牠的前生是這個廟裡的老和尚。牠有靈性,修得還不錯,為什麼會墮畜生身?執著這個寺廟是他的,捨不得離開,所以只有投畜生道再待在這個寺廟裡。這些故事我們聽得很多,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32)
--------------------------------------------------------------------------------

十三、道場要有道

我出家沒多久,有一年在高雄左營興隆寺(比丘尼道場)過年,住持是天乙法師。天乙法師曾經問我:「古書上常常看到,從前道場的住眾趕都趕不走,打也打不走。我現在有好幾個道場,住眾的一切生活都照顧得很周到,為什麼留不住人,他們常常都想離開?」我說「古時候,在家人到寺廟庵堂來是求道,此地有道,所以打都打不走;現在這些出家眾來到這裡,如果沒有道就會胡思亂想。所以,哪有不走的道理!你要想讓人不願離開,一定要講經說法,提倡修行,自己更要以身作則。大眾到你這裡來,他真想學些東西,他沒有學成,我相信他不會走。」我過去在台中慈光圖書館親近李炳南老居士,一心學教,那時有很多人想趕我,我不走。為什麼?我沒學成,我到這個道場來是有目的,我學成之後,我自然就走了。我沒有學會,我不會走的。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40)
--------------------------------------------------------------------------------

十四、佛法因緣生

早年,台灣嘉義梅山禪林寺有幾位同學邀請我講經,每個月講一個星期。我在禪林寺講《禪林寶訓》,大概上了三十多堂課,有三、四個月。以後這個寺廟住眾天天吵架,鬧得大家不安。為什麼吵架?為了爭奪職位。為什麼要爭?因為這個寺廟興建不久,徒弟們到外面化緣,這個徒弟說:「我化的錢最多,我要做當家」;那個說:「我化的也不少,我要做知客」,鬧得不亦樂乎!

我到台中將此事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跟我講:「不要再去了!」我說:「我的課還沒上完。」李老師說:「沒有上完不要緊,不要再去了。」凡是有諍論的地方,我們要迴避,讓他們自己反省懺悔。我經歷好幾次這種事情,所以經是否講圓滿,完全看因緣。佛法因緣生,弘法也是因緣生。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0)
--------------------------------------------------------------------------------

十五、開悟

社會上,騙人的事情很多。十幾年前,我在洛杉磯講經。聽說洛杉磯有五位年輕人開悟了,還是藏傳的仁波切喇嘛為他們授記的。我到那邊講經時,他們也來聽經。聽完之後,也要我給他們授記,說他們開悟了。我說:「我跟你們講老實話,我不騙你們,你們沒有開悟。」他們非常生氣:「活佛都給我們證明了,為我們授記,說我們開悟了。法師,你怎麼說我們沒有開悟?」我就說:「就憑你們這種態度,你們就沒有開悟。開悟的人是這種態度嗎?我再告訴你們,我沒有開悟,你們來問我,要我給你們授記,可見得你們也沒有開悟。你們開悟還會來找我嗎?」有很多年輕人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依舊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

開悟是佛菩薩,不是凡夫,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都透出來。縱然還不圓滿,也透出少分,這個世間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若是讚歎他就高興,說不好聽的話就生氣,這是十足的凡夫,哪裡是開悟的人?開悟的人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還把虛妄當作真實,哪裡開悟?所以,千萬不要聽「這個人開悟了」、「那個人開悟了」,全是騙人的。他要是開悟,你可以試驗看看,你狠狠的罵他一頓,看他生不生氣;他要是還會生氣,就沒有開悟。你讚歎他,他很開心歡喜,也是沒有開悟。八風一吹就動,這是沒有功夫。小定都沒有,何況開悟?真有定功的人,「八風吹不動」!那還不是開悟,而是有定,得定之後才能開悟。他連定都沒有,哪裡能談得上開悟?這個世間,正如《楞嚴經》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節錄自「善財童子參學報告」12-34-02)
--------------------------------------------------------------------------------

十六、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到底有沒有鬼?一般人大多是半信半疑,不能肯定。我有幾個同學肯定,因為他們常常見到。我的同參明演法師認為講經太辛苦,他不學,他要學神通,用神通來教化眾生。所以,我們走的是兩條路,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他跟屈映光上師學密。大概學了三年,他告訴我,他能見到鬼。他說每天下午大概五點,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街上就有鬼走路了,這是鬼的早晨。到了九點、十點,滿街都是,好熱鬧。人鬼雜居!明演法師是我的好朋友,人很誠實,持戒精嚴,決定不妄語。他最初看到的時候很害怕,以後看久了就不怕了,還能與鬼交往、談話。他告訴我這些事情,我說:「你神通沒有學成,鬼通學成了。」

佛經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的目標不是在修戒定慧,而是求神通,這個念頭錯了,因地錯了。雖然修持得不錯,但是他的身體虛胖,不結實,而且臉色灰暗,大概是跟鬼接觸多了。我到台中把他的情況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搖搖頭,告訴我:「各有因緣!」我勸他到台中學教,他不肯聽。他跟我同年,命運也相同。那時很多算命的說,我們同受戒的三個人都過不了四十五歲。有一位法融法師,四十五歲那一年二月走了,明演法師大概是四月走的。同一年,我在基隆大覺寺結夏安居講《楞嚴經》,只講了三卷,就得了病;到七月,我也病倒了,想想大概輪到我了。我不找醫生也不吃藥,我想得很通,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還有什麼話講?所以,關起門來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也沒死。我沒有求長壽,沒有想長壽,念佛病就好了。

所以,見鬼不難,你們要想見鬼很容易,我教你們一個方法,你好好學三年,保險你天天見鬼。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前任的總幹事簡豐文居士,他在沒有遇到我之前,也是學密學禪,每天打坐一入定就見到鬼,十殿閻王他都見過。他說閻羅王個子不高,大概只有三尺,他也常常跟他們交往。以後跟我學佛,我跟他說這個境界不好,如果長期下去,恐怕要走明演法師的路。他問我怎麼辦?我教他在打坐的時候,如果這種境界現前,就出定,不要坐了,可以繞佛或者拜佛。大概半年之後,這個境界就沒有了,沒有是好境界。定中常常見神見鬼,不是好事情,連常常夢到過去的亡人也都不是好事情。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0)
--------------------------------------------------------------------------------

十七、斷臂求法

佛在過去生中學菩薩道,為求半偈而捨身,重法輕生,我們能做到嗎?在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求法於達摩祖師,在雪地裡恭恭敬敬站了很長的時間,達摩祖師如如不動。後來慧可大師斷臂求法,拿手臂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祖師才開口說話。慧可大師如此真誠,就是印祖講的「一分真誠得一分利益,十分真誠得十分利益」。果然達摩祖師幾句話一開導,他就言下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這隻手臂斷得很值得。這些事情也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為什麼?平常人沒有慧眼。真正有慧眼的人,具足正知正見,他作佛了;如果是邪知邪見,他就成魔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6)
--------------------------------------------------------------------------------

十八、避風寒的方法

我的生活非常簡單,早晨喝一點稀的果菜汁,中午吃飯,晚上一個蘋果或一根香蕉。我的身體很健康,七十五歲沒有生過病,所以心地清淨自然就百病不生,這是表演。北京有一位劉大夫為我把脈,說我一點毛病都沒有,只是有一點風寒。風寒是怎麼得的?冷氣吹得太多,他要我留心這一點。我本來就知道這個常識,所以我晚上睡覺決定不開冷氣。新加坡很熱,因此在睡覺之前開一個小時的冷氣,房間涼了,睡時就很舒服。等睡醒之後,房間熱了,也出一點點汗,這個很好。如果晚上睡覺要吹冷氣,那是死路一條。這個常識是小時候老人教給我們的,睡覺的時候,連風扇都不可以用,因為睡覺時毛細孔完全張開,很容易受涼。所以,劉大夫告訴我,每天喝一點薑湯,把薑湯當茶喝,可以去寒氣。這個方法很好,無需要用藥。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09)
--------------------------------------------------------------------------------

十九、機緣

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機緣不成熟,於是到少林寺面壁。面壁九年,等到一個慧可,真正發心向他求道,他就把法傳給了慧可。從達摩祖師到五祖忍和尚,五代單傳;單傳就是沒有傳法的機會,所以獨善其身。到第六代惠能大師,他的機緣成熟才廣度眾生。禪宗在中國佛法造成決定性的影響,這個影響一千多年,都是在機緣。所以,有弘法利生的緣分,我們不能懈怠,不能貪圖安逸,再辛勞都要去做;沒有機緣,千萬不要惹麻煩,獨善其身使自己的道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好了。由此可知,無論是進是退,都是為眾生、為佛法,絕對不是為自己。若有一念為自己,就不能解脫,因為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還存在。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是六道眾生,不能超越六道。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4)
--------------------------------------------------------------------------------

二十、七歲舉鐘

鳩摩羅什大師七歲的時候,到寺廟裡玩耍,有一口很大的鐘,他一下子就舉起來了。放下之後想:「我才七歲,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力氣?」再舉的時候,就舉不動了。這就證明人在沒有妄念時有本能,那種能力是無可限量的。

中國古書記載,漢朝李廣(飛將軍)行軍的時候,看到草叢裡有一隻老虎,拿起弓箭猛射過去,幾乎整枝箭射穿了老虎。他下來一看,原來是塊大石頭,「我有這麼大的力氣嗎?」再射一枝,就射不進去了。從這個地方也可以證明,把石頭當作老虎時,能夠一箭射穿;當他起了第二念,「它是一塊石頭」,就射不進去了。佛講「一切唯心造」、「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這個道理。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68)
--------------------------------------------------------------------------------

二一、見性無不通達

在中國,眾所周知的禪宗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一生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人講過經。可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很內行,佛門相宗、性宗也都通達。譬如,他沒有聽過《法華經》,法達禪師在他面前念《法華經》給他聽,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訴法達禪師:「不要再念了,《法華經》我明白了。」然後為法達禪師講《法華經》,法達禪師因此開悟。這就證明,你要是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通達。佛法可貴之處,佛法真實之處,就在此地。佛並不是要傳授我們知識,佛傳給我們的是真實智慧,就是教導我們如何明心見性,這才可貴!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2)
--------------------------------------------------------------------------------

二二、認識機會

我常常勸勉同修們,心量要大,因為「量大福大」。還要懂得培養自己純善之心,把所有的不善洗滌乾淨,正如《無量壽經》云:「洒心易行」,決定不要把外面一切不善放在自己心裡。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己,這是大福,無量無邊的福報。斷惡修善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機會,佛法講緣分。機會稍縱即逝,掌握不住,再遇到不容易。我想幫助年輕人弘法利生,不論在家、出家,這個念頭念念不忘,但是沒有機會。曾經有一年,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有幾位年輕法師,跟我學了幾個月。我看到這三個年輕人不錯,館長也非常歡喜,於是我們想辦一個小型佛學院,至少把這三個人帶起來。我們正在籌備辦佛學院時,這三個人突然向館長告假,他們要離開台灣去香港。聽說香港顯明法師在那裡辦佛學院,他們要去求學。館長聽了非常難過,認為這些年輕人不知好歹,忘恩負義。結果去了之後,過了一、兩個月,寫信回來勸勉圖書館的同學,要好好的在圖書館學習。他們到那邊以後都去趕經懺,自己把前程毀了,這就是沒有抓住機會。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08)
--------------------------------------------------------------------------------

二三、寶香禪師

中國佛教史上,寶誌公是觀世音菩薩再來,非常慈悲,以神通感化了梁武帝。傳記裡面記載,有一位四川的居士(他的師父是寶香禪師)來看寶誌公,寶誌公問他:「你們四川的香貴不貴?」他說:「我們四川的香不貴,很賤。」寶誌公點點頭:「很賤,那就應該去了。」他聽不懂這句話。回到四川,見到師父,師父問他:「寶誌公跟你說些什麼?」他就把原話說了一遍,他的師父點點頭:「知道了!」

寶誌公那句話的是什麼意思?四川的香貴不貴,就是在四川大家對寶香禪師尊不尊重。他以為是燒的香,所以說香很賤,很便宜。「很賤」的意思,就是指大眾不歡迎你,你應該走,不必住世了。寶香禪師懂得寶誌公說話的意思,過了兩天就召集信徒一起吃飯。因為這些信徒都不吃素,寶香禪師這一天開戒,雞鴨魚肉統統都吃。他預先在寺廟門口挖了一個放生池,吃完之後,他帶著所有信徒到放生池,做了一個表演,把他吃的這些雞鴨魚肉統統吐出來,吐出來全是活的。這些信徒們看到之後,才曉得法師不是普通人。表演完了之後,他站在那裡往生了。信眾才後悔沒有接受法師的教誨,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由此可知,這個世間愈是苦難,各個行業愈有許多佛菩薩化身在其中,幫助眾生,真正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但是我們不認識。真正學佛的人要常生尊重心,對待一切人沒有分別,一律恭敬,就是普賢菩薩教導的「禮敬諸佛」。如果他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他是現在佛;不是佛菩薩化現的,真的是凡夫,也是未來佛,都應當尊敬,不應當分別、執著。甚至於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曉得那可能是佛菩薩化身來考驗我,試驗我的功夫是否到家。他罵我,看看我生不生氣?他打我,看看我心能不能平靜?你能有這樣的心與行持,無論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能增長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哪有不成就的!不能成就的人,順境時隨順貪愛,逆境時隨順瞋恚,起心動念全是煩惱習氣。這樣的人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這一生不會有結果,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

二四、見賢勿慢

唐朝時候,印宗法師在嶺南一帶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當他遇到六祖惠能大師之後,覺得能大師的見解、德學確實比自己高,不但沒有嫉妒,還禮敬拜師。當時惠能大師請求出家,印宗法師很歡喜為他剃度。佛教是以法為最尊,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師,可是剃度之後,印宗反過來拜惠能為師父。這是做出榜樣給我們看。

佛門中,法子是最尊貴的,剃度師、戒和尚都是接引進門的人,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能否成就,關鍵在傳法的老師。傳法、得法,這是真實的成就。惠能傳法給印宗,印宗在惠能會下得法,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榜樣,不是真智慧、真德行做不到。

在世法裡,有管仲與鮑叔牙的例子。鮑叔牙官做得很大,地位很高,管仲是平民百姓。鮑叔牙知道管仲的才幹,就推薦給齊桓公,任命他作宰相,自己做他的部下,這都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一般業障深重的人,輕賢辱聖。《無量壽經》上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看了不足為怪,因為這是正常現象。所以,「見賢不輕慢」,這個人就是賢人。唯有英雄才愛惜英雄,賢人才懂得尊敬賢人。換言之,佛在此地教導我們,時時學習,把自己從博地凡夫提升到聖賢的地位。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5)
--------------------------------------------------------------------------------

二五、慎選道場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遇到聖一法師,他在改革開放前兩年,在中國大陸到處布施,幫助內地建道場,聽說內地的四眾弟子稱他為「財神菩薩」。他的生活非常清苦,過去親近虛雲老和尚,有老和尚的遺風。他是參禪的法師,大嶼山有一個大道場「寶蓮寺」,這是觀光遊覽的勝地,很熱鬧,香火鼎盛。「寶林禪寺」建在寶蓮寺後面,沒有開路,車子無法上去,走路大概要四十分鐘,不開馬路,我贊成,做得正確!

那時有四十多位參禪的學人,每天按時在禪堂坐香,我看了很感動。我學佛這麼多年,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道場都是搞熱鬧的,沒有看過一個真正修行的道場,而寶林禪寺是一個真正修行的道場。住在山上的人很多,都是住小茅蓬,因為寺廟不大,人多了就在附近搭個小茅蓬,一個茅蓬住三、四個人,大家在禪堂一起共修。

這使我想到六十多年前,我的家鄉住的就是茅草屋,草屋土牆,冬暖夏涼,住起來真舒服。出家人最好還是住茅蓬,那是人生很高的享受,這是道場的選擇。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2)
--------------------------------------------------------------------------------

二六、真人不露相

在國外,尤其在美國,常常聽到某一個法師、大德或仁波切,說自己是菩薩再來的、佛再來的。同修們來問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們問錯了人,我怎麼會知道?我要是知道,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是沒有成佛,如何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薩再來的,如何曉得他是大菩薩再來的?

因此,這些傳說迷惑了廣大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初學,實在講不但是初學,老修都被迷惑了。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是真、是假,但佛在經上有說明,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確實很多,尤其是眾生有極大苦難的時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與一切大眾和光同塵,不一定以什麼身分示現。如《普門品》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不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現身。

可是有一個原則,就是他決定不會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立刻就走,不會住在這個世間。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身分一暴露就走了,那是真的。如果身分暴露了,他還不走,這與經教講的不相應,大概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薩,他為何要冒充?無非要欺騙眾生,獲得名聞利養,我們懂得這些常識,就不致於受騙。

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與一般人相同。但是看他的修行與教化眾生,確實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原理、原則相應。

在《印光大師永思集》中,有一個故事,是大師往生前四年的事情,是有一位居士說出來的。這個人當時是初中學生,曾經作了一個夢,夢到觀世音菩薩(她沒有接觸過佛教,不相信佛法),但是,即使沒有學佛,一般人都很熟悉白衣觀音。觀音菩薩跟他講:「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講經說法,你快去聽。」她問:「哪一位是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告訴他:「印光法師!」她們一家人去見印光法師,把夢中的事情說出來,被印光法師大罵一頓,說她妖言惑眾,以後決定不准再說,再說就不要到他這裡來,嚇得她不敢講。四年之後,印光大師往生了,她才把這件事情公布出來。所以,真正再來人,決定不會暴露身分,暴露身分又不走的,決定有問題,我們要小心謹慎。

(節錄自「佛教是什麼(續篇)」24-02-02)
--------------------------------------------------------------------------------

二七、法鼓震三千

《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虛雲老和尚常常打坐,不知不覺就入定,一出定都是一個星期,或十幾天以上。他曾經說過,他在定中到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經說法,參與彌勒菩薩的法會,他坐在前面的座位,還看到幾位已經往生的老法師,也在座。這就說明,他雖然坐在此地如如不動,但是,他能接收到三千大千世界之內的影像及音聲,確實「法鼓震三千」。

所以,十方諸佛菩薩無時無刻不說法,色相、音聲周遍法界,何止三千?虛雲老和尚有能力接收,但是,他的能力並不是很大,只能接受三千大千世界之內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就沒聽他講過了,這就是靠清淨心,而禪定就是清淨心。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2)
--------------------------------------------------------------------------------

二八、世濁多惡人

我們要想改善環境的污染,從何處做起?從人心改起。現在眾生的心被污染的程度,絕不亞於地球環境的污染,我這個年齡在一甲子之前生長在鄉下,自然環境是山青水秀,距離村莊大概一里路,前面就是白湖,白湖出產銀魚。小朋友在外面玩,採野菜,採樹上野生的果實,非常好吃!現在的小朋友生活得很可憐,像養在鴿子籠一樣,隨著環境污染,這種天真爛漫的生活消失了。

一些從中國來的同修,每天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吃三餐,吃的蔬菜口味與家鄉不一樣。我們家鄉雖有污染,但很輕微,青菜還有蔬菜香。而都市的青菜很好看,但是味道不對,這才知道污染之嚴重。

九0年代,我曾經到廣州兩次,本煥老和尚請我在光孝寺講經,他招待我吃飯,素席很豐盛。我跟老和尚說這些素菜要浪費很多錢財,實際上並不好吃。他問我:「法師,你喜歡吃什麼?」我說:「我喜歡吃青菜。」第二天,人工的料理沒有了,桌上十個菜全是綠的,像菜園一樣,那個味道真的不一樣,我幾十年在外國,沒有吃到那麼鮮美的青菜。

外國的蔬菜用的農藥很重,所以蟲不吃,蟲都不吃,人吃了不是要命嗎?蔬菜有毒,米也有毒,稻米在製作過程裡摻有化學藥劑,所以米很漂亮,那個米也是蟲都不吃的。所以,愈是文明先進的國家,染污愈嚴重。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3)
--------------------------------------------------------------------------------

二九、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

「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其意思不同。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過去造的惡不受惡報;不昧就是明瞭我受的果報,清楚知道這個果報,是過去什麼業因感得的。《高僧傳》說到安世高大師,曾經兩次來到中國,在廣州還命債,這就是不昧因果。因為他前世誤殺了眾生,這一世故意找到前世被他殺的人,跟他在一起,也被他誤殺,這個因果就結了。他為我們示現,他有這樣的神通道力,他可以避免,但是他不避免。因為這一生免了,來生也避不了,生生世世欠著,總得要還清,所謂「欠命的還命,欠錢的還錢」。

從祖師大德種種示現,我們要覺悟,人與人之間,你想佔別人的便宜,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你這一生佔便宜,來生要還人家,真正看清楚了,沒有佔便宜,也沒有吃虧的。今生你的錢財被人騙去,不要難過,你現在沒有神通、昧因果,不曉得這個前因後果。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我過去世騙他,他今生騙我,這個帳歡歡喜喜結了;一種是我過去生中沒有騙他,但是他今生來騙我,這也沒有關係,來生他會還我。這有什麼好憂愁的!你生活在這個世間,快快樂樂、歡歡喜喜,沒有吃虧,也沒有上當,也佔不到任何便宜。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果通三世,要明白這個道理。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65)
--------------------------------------------------------------------------------

三十、吃虧上當,絕不糊塗

修行從自己本身做起,首先要學「能吃虧,肯上當」,吃虧上當,絕不糊塗,那是真實智慧,那是德行。

往年,我在台灣「大專佛學講座」教學,這個講座的主持人是道安老法師,他對我很愛護,我對他老人家非常尊重。他教了我一招,非常希有難得,有一天我去看他,一走進客廳,他看到我說:「淨空法師,你有沒有看到剛才出去的蔣居士?」

我說:「看到了,還跟他打了招呼。」

他說:「他今天又來騙我了。」來騙錢的。

我說:「你給他了嗎?」

他說:「給了。」

蔣居士可能不知道老和尚曉得,實際上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被騙還是給他,這是德行。如果真的被騙那是糊塗、愚痴!到有一天蔣居士知道了,他會生慚愧心,會回頭,我在道安老法師那裡學了這一招。

這一生不能回頭,等來生;來生不能回頭,等後生。佛家常言:「佛不度無緣之人。」往往佛菩薩與眾生,結緣到多生多劫之後,緣成熟才能得度。這是教人了解修行人的智慧、慈悲,與接引眾生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們細讀《高僧傳》、《居士傳》、《善女人傳》,再看看歷代修行人,真正有成就的人,他們一生的生活方式,處事待人接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教材。李炳南老師常常介紹我,學近代的印光大師,而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也都是我們學習的模範。

(節錄自「吃虧是福」21-124)
--------------------------------------------------------------------------------

三一、閉關住茅蓬

我在李炳南老師會下求學時,那時我出家三、四年了,有一個機緣,道場裡面有一位居士,供養我一個別墅,在山上。我把這件事情,向李炳南老師報告,我說:「現在有這個緣,我想去住山修行,像住茅蓬一樣,環境很清淨。」李老師也不回答,就在講經時向大眾宣布,實際上就是對我講的。他說在佛法裡,閉關與住山是有條件的,「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和尚八十歲了,何以不去閉關住茅蓬?不夠條件。什麼條件?參禪的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有資格閉關住茅蓬;研究經教的要大開圓解,修淨土宗的要念到理一心不亂,事一心還不夠資格。老師這麼一說,當然我們沒有資格,因為差太遠了。老師說自己成就之後要教化眾生,哪裡還有時間去閉關住茅蓬?否則就是違背了「眾生無邊誓願度」,你不度眾生,自己跑去享清福了。

如果徹悟之後,沒有法緣,就是沒有人請你講經說法,這時就能閉關住茅蓬。天下參學的學人會尋師訪道,尋找真善知識,就是去打聽何處有人住茅蓬,何人在閉關,那就是真善知識,就去親近他。如果你去親近他,他沒有能力教你,你可以把他的關門打開,「走!出來跟我一道去參學,你還沒有資格閉關!」因此,閉關住茅蓬是天人師,就是向社會大眾宣告:「我的道業已成,你們想要求法,可以到我這裡來。」所以,閉關住茅蓬是等待時節因緣成熟,要不然釋迦牟尼佛何以不閉關,不去住茅蓬?我們這才恍然大悟!

何時可以去參學?《華嚴經》的標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圓教初住的地位。你有這種本事和定慧,就可以去參學,因為你決定不會受外面環境的干擾。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1)
--------------------------------------------------------------------------------

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氣

我們從《虛雲老和尚年譜》中得知,曾經親近過虛雲老和尚的一些法師、居士們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髮很長,衣服領子很髒,油垢很厚,可是聞起來有香氣,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老和尚身上放香氣,香氣如何來的?心地清淨,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相應,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氣。

如果我們要考驗念佛堂大眾的功夫,念佛三個月或半年後,進入念佛堂,若氣味還很難聞,表示大眾念佛沒有功夫;如果進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間所有的,你們就成功了。其實念佛堂也有佛菩薩在念佛,佛菩薩身上放寶香,可是你們身上臭氣太重,把佛菩薩的寶香蓋住了,所以我們聞不到。如果我們稍微清淨一些,再藉佛力加持,確實能感受到道場裡面有一股清香,縱然道場不燒香,也會有一股清香。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7)
--------------------------------------------------------------------------------

三三、說法要觀機

說法是要讓聽法的人覺悟,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不善觀機,不了解聽眾的根性,講的法沒人聽得懂,這個法等於白說,這是法不契機。

我剛出家,聽一位老法師講經,他真的是德高望重。有幾位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的信徒,專門護持老法師,老法師對這些信徒也特別照顧。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廟裡吃飯,我也在座。信徒們提出來:「師父,你的經講得太好了,我們聽不懂!」老和尚笑笑:「我的經講出來,你們要是聽懂了,那還值錢嗎?」這些人聽到老和尚的話,讚歎得五體投地。

以後我到台中,將這個情形向李炳南老師報告,李老師笑笑,指著我:「你們可不能這麼做!」講經讓聽眾聽不懂,你不就白講了,你沒有達到教學的目標。如果聽不懂,就要發問,師道就是為學生授業、解惑,並非賣弄玄虛,談玄說妙,這是錯誤的。這些道理,我們必須要懂得。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58)
--------------------------------------------------------------------------------

三四、初學人不能閉關

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認識一位老法師,這個老法師修行很不錯,可是到晚年墮落了。什麼原因?年輕時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然後接受信徒們禮請,在都市建了一個道場,並做了住持,一下山,與五欲六塵接觸就退轉了。

蓮池大師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舉了一個例子,實際上就是說這個法師。他說,過去山居的時候養道,覺得很不錯,以後一接觸社會,沒多久就被污染了。這說明住山不是初學人住的,初學人沒有斷一品見思煩惱,就去住山、住茅蓬閉關,沒有經過考驗,好像修得不錯,一出來就變形了。因此,住山、住茅蓬閉關是什麼人?已經得定開慧之人。換言之,修行在何處修?在五欲六塵中修,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關關都要通過,真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不受誘惑,才有資格閉關;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沒有把握,還會動搖,還得好好去參學。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4)
--------------------------------------------------------------------------------

三五、五品位往生

我們每天勇猛精進學習,為的是什麼?為眾生,不為自己;為自己,念佛就夠了,學修無師、學鍋漏匠就行了。為眾生,要像智者大師所說的,為了教化眾生、幫助別人,要處理一些繁雜的事務,但這對於自己修行當然有障礙,所以智者大師往生只是五品位。五品位是什麼位次?「凡聖同居土」上中輩往生,品位不高。
這是說菩薩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正如地藏菩薩所說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可是菩薩為我們做的示範,這個犧牲奉獻是有底限的、有標準的。什麼標準?自己決定得生淨土,品位低一點沒有關係,但肯定往生。他還說,如果不為眾生,自己依教修行,可以取得西方極樂世界,更高的品位。

這種示現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善巧方便,是來勉勵我們的,不是真的。說老實話,智者大師怎麼可能生凡聖同居土?他一生講經說法,我們看到他註解的經論,那是大菩薩的境界。在佛門,傳說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應化再來的。

所以,他的示現是權巧方便,旨在勸勉我們不應當自私自利,應當有犧牲奉獻的精神,用意在此地。我們依照他的方法去學習,絕對正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決定超過自己的意料之外。就像《法華經》的比喻,原來自己心目當中,只希望有一個羊車就滿足了,沒有想到得到的是大白牛車;智者大師的示現亦復如是,這是佛法常講的真實教誨,我們要懂這個意思。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2)
--------------------------------------------------------------------------------

三六、一把火燒盡

出家、在家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萬緣放下,放下一切才能悟入,有一件事放不下就不能悟入,我的學生當中,悟泓法師不能悟入的原因,就是包袱太多了。我曾經勸過他,你把那些所有拉拉雜雜的東西,一把火燒盡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開悟了。

他收集了不少我這些年來講經的資料,錄音帶、錄相帶,這些東西有沒有用處?沒有用處!你送給我,我會當垃圾處理,為什麼?以前李炳南老師講過,境界是年年往上提升,今年的境界比去年好,去年的東西要丟棄;明年會比今年更好,今年的東西也要丟棄,保留這些做什麼?所以,一定要放下;不放下,你的虧吃大了,你願意守著這些垃圾,還是願意成佛作祖?成佛作祖是活路,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你守這些垃圾是死路,永遠出不了頭,所以不能不覺悟。你認為這對初學,有值得參考之處,你就送給初學,或者送給道場、圖書館,這是一件好事。

(節錄自《華嚴經》12-17-0832)
--------------------------------------------------------------------------------

三七、老和尚的智慧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抗戰期間,他是戴笠的部下,在南京從事特務工作,去年往生了。當時南京已經被日本人佔領,有一天日本人發現他們三人,是做地下工作的,所以日本憲兵隊開始追殺他們。他們逃到城外的雨花臺,那裡有一座寺廟,他們請求老和尚救他們。老和尚很聰明,馬上把他們的頭髮剃掉,穿上海青跟大眾一起參加法會,他們就這樣脫離了日本憲兵的搜查,保住了性命。抗戰勝利之後,這三人念念不忘老和尚救命之恩,所以,就辦了一桌豐盛的酒席,供養老和尚,感謝老和尚救命之恩,他們非常虔誠,到寺廟裡把老和尚請出來。

老和尚到了之後,他們忽然想到和尚吃素,今天一點素菜都沒有,這怎麼辦?感覺非常難堪。老和尚了不起!一樣照吃,這三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沒想到老和尚這麼慈悲,於是對於佛教產生了非常好的印象。

這不是老和尚貪吃,而是在這種情形之下,這是老和尚的智慧,這不是破戒,而是開戒,開齋開戒度化眾生,跟眾生說明佛法的大道理。

所以,持戒不容易,要先懂得佛制定戒律的用意何在,佛為何要制定這一條戒,這一條戒的作用是什麼,有何好處,不持這一條戒有何不好之處,都要理解清楚。制戒的因緣,戒相、戒行,開遮持犯要是不清楚,如何持戒?因此,一定要了解戒律的實質精神與意義,才能自利利他。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7)
--------------------------------------------------------------------------------

三八、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立刻入滅;身分暴露還不走就是招搖撞騙,絕非諸佛菩薩應現。

譬如永明延壽大師,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但他身分一暴露,即刻入滅,這是事實。當時的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發心設無遮大會,平等供養齋僧以修福。雖然是平等供養,首席還是以有德望的老和尚為上座,老和尚們正在彼此謙讓時,突然來了一位不認識的和尚,好不客氣的就坐在了首座的位子上。因為這是平等法會,國王也不好講話,於是大家就這麼坐下來吃飯。

用齋畢,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我今天齋僧,有沒有聖人來應供?」

永明大師講:「有。」

他說:「什麼人?」

他回答:「燃燈古佛今天來應供。」

國王高興得不得了,說:「是哪一位?」

他說:「就是坐在首座的那位邋遢和尚。」

國王一聽,趕緊派人四處打聽,最後在山洞裡找到了老和尚,誰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的耳朵長得很大,於是就稱他作「大耳朵和尚」。找的人曉得他是燃燈古佛,所以磕頭作揖後,恭恭敬敬。但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說完就坐化了,這就是身分已暴露,所以坐化入滅了。

大家一聽,「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大師一定是阿彌陀佛再來。燃燈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家,就趕緊返回去向國王報告。國王方才曉得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歡喜得不得了,立刻要前往拜見永明大師。這時正好有人匆匆忙忙來報信,幾乎跟國王撞了一跤,他報告國王說,永明大師圓寂了。

我們縱觀佛教兩、三千年來,多少佛菩薩應現於世間,一旦身分暴露了,無不是即刻入滅,這是真的;身分暴露了還不走,就是騙人的。所以,我在美國聽說,這個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那個人是什麼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很奇怪!佛門的規矩是身分暴露一定要走,我們才相信是真的;身分暴露還不走,肯定是假的,欺騙世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露相不走不是真人。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如是示現,讓那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我們要了解。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20)
--------------------------------------------------------------------------------

三九、攝持正法

有一年,我在台北大專講座,開《了凡四訓》的課程,非常受同學們的歡迎。有一天,我遇到一位法師(年齡比我大,出家也比我久,我把他看作一位長者),他把我叫到身邊,斥責了一番。這位法師說:「你在大專講座開課,講佛法就好了,為什麼要講外道的東西?」我說:「我沒有講外道的東西,我是講佛法。」這位法師說:「《了凡四訓》不是佛經。」我說:「你說的是這件事情!《了凡四訓》雖然不是佛經,但是它有佛的法印印定。」他板起面孔很生氣的說:「什麼法印?」我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我一說出來,他臉紅了,掉頭走了。

所以,懂得此理,我們心胸就開闊了,不但《了凡四訓》可以包容,所有一切宗教經典所講的,都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所以哪個宗教不是佛教?哪個經典不是佛經?若心胸狹小,常常想與人敵對,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83)
--------------------------------------------------------------------------------

四十、法緣之由來

演培法師跟我是老朋友,我初到新加坡講經時,有一天他請我在靈芝吃飯。

我說:「老和尚,今天為何請我吃飯?」

他說:「今天我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請教。」

我說:「不敢當!老法師,有什麼事情?」

他說:「你的法緣很殊勝,你能否教給我?」

我說:「這件事情很簡單。」

他說:「如何做?」

我說:「布施!」

他說:「我好孤寒。」

我凡是到一處地方講經,與大眾結緣的東西都無限制,只要你是參與法會的,願意拿多少就拿多少,這讓大眾生歡喜心;你不肯布施,法緣從何而來?一定要跟大眾結法緣。

我在國內外,很多地方都喜歡請我去講經,他們為何會請我講經?所有信徒供養我的紅包,我全部供養道場,一文不取,法緣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到處收皈依徒弟,把紅包全部拿走了,人家下次不請你了。所以,我們不要名聞利養,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不要,我們之間沒有衝突,皆大歡喜!

(節錄自「馬來西亞歡送晚宴開示」21-88)
--------------------------------------------------------------------------------

四一、海關受阻

「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守禮,我們一切如法,決不做犯法的事情。有些人非常熱心弘法利生,卻違背法律,鑽法律漏洞,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佛弟子要為世間人做好榜樣、好典型,我們要是做犯法的事情,如何能教人不犯法?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如果此地的法令規章,限制弘法利生,我們還是要遵從,然後慢慢的等待時節因緣之成熟。

馬來西亞的同修們找了我很多次,我記得曾經有一次在進入馬來西亞時,在海關被攔住了,他們叫我回去。聽說那個時期,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鬧得很不愉快,所以我們從新加坡進不了馬來西亞。因此,一定要守法,等待時節因緣,給大眾一個很好的觀感,絕不破壞地方秩序,不破壞地方規矩。

(節錄自「馬來西亞歡送晚宴開示」21-88)
--------------------------------------------------------------------------------

四二、出家/求佛菩薩

我年輕的時候沒有福報,既貧又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而且還短命。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明白了佛法的道理之後,將從前的那些老毛病徹底改過自新。我學佛第一本看的書是《了凡四訓》,我看了幾十遍,非常受感動!袁了凡先生早年的毛病,我全都有,而且我的福報還沒有他大,這怎麼得了!這是給我很大的一個警惕,所以,讀了《了凡四訓》之後,深深反省,認真學習佛法,這才真正得救了。

出家弘法利生這條路,是章嘉大師替我決定的。

我說:「到哪裡去出家?」

大師說:「不要去找法師,不要去找道場。」

我說:「那我到哪裡剃度?」

大師說:「你要是找法師,這個法師不答應,你不就生煩惱了。」

我說:「是!那怎麼辦?」

大師說:「求佛菩薩,求感應。」這個方法妙不可言!

大師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真誠心去求,就有感應。」

於是我就在佛菩薩面前祝願,果然過了幾年,感應現前了。法師來請我出家,大概一個半月當中,他派人來請我九次,我看他的心很誠,於是就答應他了。老師教我的方法應驗了。我受戒也是在佛菩薩面前求的,到有時節因緣時,有人來勸請,所以,我的一生是被動而不做主動。誠心誠意去求,確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一定要真誠心求,決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正法久住世間,為弘法利生幫助別人,肯定有感應。

(節錄自「六和六度」21-99)
--------------------------------------------------------------------------------

四三、佛法之可貴處

我們在惠能大師傳記中讀到,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過人講經,可是他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通達。譬如他未學過《法華經》,但法達禪師念《法華經》給他聽,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叫法達禪師不要再念了,他完全明白了。《法華經》有二十八品,他聽了兩品,後面不必再讀。然後他為法達禪師講解《法華經》大意,法達禪師開悟了。

這就證明了,除非你未見性,要是見性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通達。佛法之可貴處,佛法之真實處,就在此地。佛教學並非要傳授我們知識,而是要啟發我們真實智慧,啟發我們明心見性之法,這才可貴!所以,我們稱佛為「天人師」。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2)
--------------------------------------------------------------------------------

四四、不要被名利欺騙

印光大師言:「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蓮池大師年輕時,參訪遍融老和尚,他正是做到這一點,他十分誠敬,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求老和尚開示。老和尚說:「你不要被名利欺騙了。」當時在場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以為老和尚有什麼寶貴的開示,結果不就是一句老生常談,並無新鮮之意。

這一句話大家聽了幾十遍、幾百遍,當作耳邊風,不起作用;但蓮池大師聽了如雷貫耳,發揮了不可思議之效用。他告訴別人:「老和尚真正慈悲,不給我談玄說妙,給我說了一句老實話。」蓮池大師一生的成就,就得力於這一次的開示,他遠離名聞利養,老實修行,真得受用!現在有幾人老實?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

(節錄自《無量壽經》02-34-017)
--------------------------------------------------------------------------------

四五、人生苦短

人生實在苦短!我從香港回來後,想一想第一次到香港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我在那裡住了四個月,宣講《楞嚴經》,當時邀請我的是聖懷法師、謝道蓮居士,而聖懷法師現在人還在,謝居士已經往生了。許多當時在一起共修的同修們,一大半都不在了,人生就像一場夢一樣。過去他們居住在上等高貴的住宅區,我都去過,但現在大樓仍在,主人已經換了,使我們深深感觸到無常!自己也一年比一年衰老了。我初到台灣的時候,同學差不多將近兩百多人,現在剩下來的不到五十人,人到這種情形,感觸就深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19)
--------------------------------------------------------------------------------

四六、團結

一九八三年,沈家楨居士邀請我去美國紐約講經,有一天我們在一起吃飯,同桌有幾位美國人,他們開玩笑的跟我講:「現在西方人對中國人的看法,跟過去不一樣了。」我就洗耳恭聽,哪裡不一樣了。

他說:「從前西方人都以為中國人是野蠻人,沒有開化的,現在我們曉得,全世界的人一個一個比,中國人最聰明,中國人第一。」他講得的確是不錯。

後來他說:「兩個兩個比,猶太人第一;三個三個比,日本人第一。」這個意思就是說,中國人雖然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是不團結。

他最後問我:「為什麼你們中國人不團結?」

我順口答覆他,我說:「這是上帝的安排。」

他們是基督教徒,聽我說這是上帝的安排,很驚訝!他說:「為什麼這是上帝安排的?」

我說:「中國人要是團結了,你們還有飯吃嗎?」大家聽了一笑了之!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10)
--------------------------------------------------------------------------------

四七、修無師

具有真實智慧之人,與世智辯聰的人不相同,真智慧是與性德相應,其成就如師子幢一樣,令見聞者自然生景仰之心。譬如倓虛法師在《念佛論》中講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念佛往生。倓老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建立之後,以開堂傳戒做為慶祝,並請諦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因為他的老師是諦閑老法師。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最殊勝莊嚴的法會,需要很多人幫忙,修無師也是從外面來的,發心到戒壇修福,幫助大眾。

當時的當家師是定西法師,定西法師就問修無師︰「你能做什麼?」

修無師說︰「我願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傳戒當中,戒子傷風感冒,或是身體有不適時,都必須要有人照顧。他發心做這個工作,這非常重要,也是修福的好機會。

修無師不認識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雖發心出家,也不懂得經教,所以就老實念佛。他待人謙虛恭敬,如何辛苦的工作都很歡喜、很樂意去做,從未推卸過,尤其別人不願意幹的苦活,他也去做,這是他的德。

定西法師就把這個工作派給他,可是過了沒幾天,他就跟倓老與定西法師告假。倓老是很有修養的人,因為你是外面來的法師,你願意來就來,願意走就走,不以為怪。

定西法師就有點沉不住氣,就責備他:「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恆心,傳戒才兩個月,你要幫忙就幫到底,來了沒幾天,怎麼就退心想走了?」

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極樂世界去。」

這兩位法師一聽愣住了,「你要往生?」

修無師說:「是的!」並請求老和尚給他準備一、兩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聽,這是大事情。

定西法師說︰「大概多久?」

他講:「大概十天。」

到第二天,修無師又來說︰「稟告老法師,我今天就要走了。能否請幾位法師幫我助念,送我一程?」當然,戒期當中聽說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著往生,要人助念,哪個不歡喜!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說:「修無師,從前聽說往生的人,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作幾首詩,留給後人做紀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

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的人,不認識字,也不會作詩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們,『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後還有舍利子。諦閑老法師對他非常讚歎!

《念佛論》是倓虛老法師講解的,由大光法師記錄。我們看到深受感動,這不就是法幢高樹嗎?所以,佛法要真修!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8)
--------------------------------------------------------------------------------

四八、佛無定相

我在怡保參觀一處緬甸佛寺,裡面差不多有二十幾尊釋迦牟尼佛的塑像,而每一尊塑像的面孔不一樣。我們看到第一尊像印度人,第二尊像尼泊爾人,後面還有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的面孔,每一尊佛像都不一樣。這說明釋迦牟尼佛在何處示現,就示現與當地人同樣的面孔,這有親切感!所以,佛沒有一定的相貌,示現在何處,就與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完全相同,如此教化才能契機契理。

(節錄自「一切眾生皆成佛」21-94)
--------------------------------------------------------------------------------

四九、生活愈簡單愈好

我上學念書時,住在學校裡面,就是帶著一個鋪蓋、一個包袱。包袱裡面只有幾件換洗衣服,幾本自己念的書。我的母親給我準備的一床被子,一件灰色的毯子,被子只有三斤重,毯子是墊底用的。還帶有蚊帳,非常簡單!所有的學生生活在一起,所有需要參考的資料,都到圖書室去尋找,無需自備。若樣樣都要自備,就增加身心的負擔,妨礙心地的清淨平等覺。我們追求的是清淨平等覺,若在實際生活上,還製造許多障礙就錯了。

我囑咐一位法師,有居士送東西給我吃,要趕緊拿來供眾,供眾是福報。不要放在冰箱裡,自己也吃不了,大眾也不能吃,若放在冰箱裡爛了,就是造罪業。如果還把冰箱塞得滿滿的,哪裡是修行人!這是造罪業,果報都在地獄。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34)
--------------------------------------------------------------------------------

五十、瑩珂法師三天往生

瑩珂法師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好榜樣,他的業障重、習氣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方法救他。這些同參道友就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深受感動,就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感應不可思議。這是什麼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緊,所以三天三夜不食不眠不休的念佛,果真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當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你往生。」

瑩珂法師跟阿彌陀佛說:「我的煩惱習氣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誘惑,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業?所以,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

阿彌陀佛也就接受告訴他:「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

瑩珂法師說:「行,三天不造業還能控制得住。」

他把房門一打開,告訴大眾,三天之後他要往生。寺廟的人對他很了解,他無惡不造,破戒犯規,三天豈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氣又不像是妄語,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的時間不長,大家就等著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請這些同參道友念佛給他送行,他真的往生了!證明《彌陀經》上所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一點都不假。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2)
--------------------------------------------------------------------------------

五一、真有心學習

往年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師,那時我尚未出家,我跟他學習了一年三個月,之後到台北出家。李老師在台中住了三十年,學生有十幾萬人,他很感慨的說了一句話:「你們這些人跟我十幾年了,沒有學到東西,學到東西的人走了。」

台中的同學跑到台北來找我說:「老師說你學到東西了,你學到什麼?」

我說:「老師沒有特別教我,上課的時候,大家不是都在一起嗎?」

為什麼我能學到,你們不能學到?我有心,你們沒有心,我想學、肯學,你們雖然天天坐在那裡,聽得比我多,機會比我多,但你們當作是耳邊風,聽了沒有落在心上。所以,不肯學的,天天在老師身邊守一輩子,還是造作不善業,那是真正可惜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41)
--------------------------------------------------------------------------------

五二、不二法

《六祖壇經》記載,惠能大師當年初到廣州,遇見印宗法師。印宗在當地講經,講完之後,聽眾當中有兩個人在爭論。那時外面掛著幡,風吹著幡在動,有人說「幡動」,有人說「不是幡動,是風動」,兩方面爭論不休,誰也不服誰。能大師在當中插了一句話,他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這句話說出來,兩邊都服氣了。

印宗聽到之後,出來向他請教,然後知道他是第六代祖師,也就是黃梅傳法之人。六祖那時尚未出家,仍是在家居士,印宗法師對他非常禮敬,向他請教:「你在黃梅住這麼久,祖師平常說法對於禪定、解脫如何解釋?」能大師回答:「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們一般聽到好像是所答非所問,可是印宗畢竟是老修行,聽了之後就開悟了,這一句話把他點醒。

(節錄自「學佛的終極目標」21-87)
--------------------------------------------------------------------------------

五三、章嘉大師是清朝的國師

中國歷代帝王大部分都是佛門的皈依弟子,都禮請當代高僧大德在宮廷中教學,稱為「國師」。章嘉大師就是清朝的國師,從康熙一直到清朝的末代,慈禧太后也是皈依章嘉大師的。可惜慈禧太后迷於權位,對於佛陀的教誨陽奉陰違,導致亡國。她果真能深信,依教奉行,學習雍正皇帝,我們相信今日還是大清帝國,清朝不會亡國。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四、觀音菩薩現金色身戴毘盧帽

隨機示現,這是應化身,講「應」,我們一定會聯想到「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所以應身是應感而現之身。實在講,應身與化身意思相同,其中的差別,應身是完全隨順眾生示現。如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八相成道,他也入胎、也受生,這就是應身;化身無八相成道,是突然顯現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此身就消失了。

這種事情很多,最普遍的是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去朝普陀山,拜梵音洞,在洞口禮拜會見到觀音菩薩出現,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但幾乎每個人所見到的相都不一樣。

我沒有機會朝普陀,但有一次我正好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告訴我一件事。聖一法師是大嶼山寶蓮寺的方丈,也是我的老友,他於一九八二年與兩位同參(都是出家人),去朝普陀,當時也有地方官員陪同。他們在梵音洞外面禮拜,大概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三個人都見到了,非常歡喜。本來想多停留一會兒,陪同的官員催他們說:「夠了,可以離開了。」這時才離開梵音洞,離開的時候,觀音菩薩的形相還在,尚未消失。

之後,他們三個各說所見觀音菩薩的形相,三個人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所見到的觀音菩薩現的是金色身,戴毘盧帽;另外一個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如我們時常見到的塑造白衣觀音的這種相;第三個看到的,是現出家比丘相。這就說明每個人的緣不相同,所以三個人見的相不一樣,這屬於化身,不是應身。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五、有老師沒有同學很難成就

雖然現代物質文明突飛猛進,但眾生福薄,因為處處都是幫助人增長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誘惑人爭名奪利、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修學的環境糟透了。人在這種環境中,還能克服得了,要有相當的功夫。一般人確實無能力抗拒,所以修學環境不能不選擇。而一個人的成就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同學。有老師沒有同學很難成就,因無人與你切磋琢磨,研究討論;如行路要有伴,彼此可以互相照顧。沒有老師也不行,老師是指路的,有指導才能達到正確的方向與目標。路要自己走,所以要有好的同參伴侶。以前,我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師,還有六位同學,我們十年在一起,十年如一日。周家麟、徐醒民兩位居士,都是我們六人中的成員。以前李炳南老師在台中辦了一個「內典研究班」,這個研究班有六位老師八位學生。六位老師已經有三位不在了,現在還有三位,就是徐醒民、周家麟老師與我。師與友是我們修行成敗關鍵之所在,所以修學的環境絕對不能疏忽。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六、中斷講經

有一年,台灣中部有個道場請我去講《禪林寶訓》和「佛學常識」,我講到第十一課時,寺廟裡發生了內部矛盾。我們知道佛法的僧團稱為「和合僧團」,若僧團不和,雖天天講經也無濟於事。我將此事向李炳南老師報告,老師告訴我,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之下,講經可以中斷,這不違背佛陀教誨。古聖先賢也有背信的,但這不是過失。所以,世出世法,一切要以道義為標準,符合道義決定要守信,決定要做到圓滿。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七、你要信佛

我學佛七年才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教了兩年才受戒。受戒之後,到台中去看李炳南老師,老師遠遠的看到我,指著我說:「你要信佛!」當時我愣住了,然後老師給我解釋「信佛不容易」,不是受了五戒就算是信佛,也不是出家就是信佛,古今確有出家至老死還是不信佛。所以,我們想想,我們信不信佛?什麼樣的人才是「信佛」?依教奉行的人才是真正信佛。三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五戒、十善,都做到了,才是真佛弟子。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八、選擇法門

我在未學佛之前喜歡讀書,所以接觸佛教之後就非常嚮往教下。最初方東美先生曾經在上課的時候跟我介紹:「佛教有兩門是世間非常希有的學問,一是佛教的性宗,一是佛教的相宗。性宗,以禪宗為代表;相宗,則是法相唯識。」所以,我剛剛接觸佛教,對於這兩門特別留意。

以後我把工作辭了,那時有意出家去專攻教下的典籍。我跟懺雲法師住茅蓬五個半月,懺雲法師把淨土法門介紹給我,那時我很難接受,因為我的興趣不在此。他拿了三本書要我做科會,《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和《彌陀經圓中鈔》。這三經的科判是從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幽谿大師的註解中整理畫成表解,再將經文繫在科文下。科會做出來之後,我看到經典的章法結構、思想體系,生無量歡喜心,但是還沒有意思去學。

在山上,他教我看《印光大師文鈔》正續二集,非常受用。對於淨土的概念改過來了,從前輕視淨土,《文鈔》念了之後,不敢輕視了,曉得這裡面有大學問,也有一點信心,但是還沒有發心去學淨土。我離開懺雲法師後,去親近李老師,李老師把淨土的理論講得很清楚,斷除了我的疑惑,這才認真學習淨土。所以,選擇法門才能精進不懈。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九、道宣律師與窺基大師的公案

中國律宗初祖是終南山的道宣律師,持戒精嚴、清淨,感得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午餐由天人送供養,不需要自己去托缽。同時代的窺基大師,出生於豪門貴族,是尉遲敬德之姪兒。玄奘大師知其善根深厚,所以勸他出家。但是,他說出家可以,但是我要享受,貴族的生活放不下,於是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我要帶一車書;第二,要帶一車金銀財寶,物質享受不能缺乏;第三,要有美女伺候我,要帶一車美女。玄奘大師答應了這三個條件,所以窺基大師又名三車法師,對於持戒不很嚴格。所以,道宣律師以為窺基大師學問好、有辯才,但是戒行不精嚴。

但是,窺基大師又非常仰慕道宣律師,有一天路過終南山,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也很想利用這個機會教訓窺基大師持戒重要。窺基大師在山上一直坐到中午,也沒見到天人來送供養。道宣律師很失望,本來想以此感化窺基大師,不料發生意外。第二天中午,天人來送供,道宣律師便問:「昨天為何沒來?」天人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有很多護法神衛護,我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慚愧至極!

當我們看到別人有過失,其實是自己以為人有過失,他不是真的有過失,其中有密意,非凡人所知。所以,窺基大師是大乘菩薩示現,有護法神保護,天人都無法接近。這不是小乘戒律精嚴,天人恭敬者所能比的!這些理事,我們要清楚明瞭,「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罪業決定可以消除。

(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34-008)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0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篇

--------------------------------------------------------------------------------
一、土著轉世

天地鬼神這些事情,雖然現在人都說是迷信,可是報章雜誌上常有傳聞。最近美國報紙上有一則消息,一位一歲的女孩,能夠講古老的印地安土話,這件事如何解釋?她才一歲,說話還說不清楚,怎麼可能會說古老的印地安語言。而且這個語言現在已經很少人懂得,全美國能懂這個語言的只有十幾個人。後來發現她前生是美國土著轉世的,這足以證明人有前生、後世,說明輪迴是事實。
--------------------------------------------------------------------------------

二、傭人有福

在三十多年前,有一位居士帶我到台北陽明山,住在一個非常豪華的別墅。別墅是誰的?陳查某的。那棟別墅確實非常豪華,我在那裡住了一天。那麼大的別墅,他自己沒有時間去住,請兩個傭人住在那裡幫他照顧。那兩個人有福報,住那麼好的房子,而且還要給他們錢,請他們去住。他自己一生當中,在那個別墅只住過一個晚上。這是造業!這些錢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世間苦的人很多,為什麼不去幫助別人,去做真實功德。我們曉得很多人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別墅,都有產業,這一口氣不來,一樣也帶不走,都是為了自私自利,沒有替社會想,沒有替眾生想。這些事情在我們周邊有很多,我們要警惕。
--------------------------------------------------------------------------------

三、無私無求

《紅樓夢》裡,賈家敗亡的時候,原先那些巴結、趨炎附勢的人,一個都看不見了。只有劉姥姥省吃儉用,還帶著一點錢、衣服來照顧他們,這是有道義之人。這些人現在說是沒有文化水平,沒有念過書的鄉下老實人,但懂得道義。

我們要認識清楚,特別是你將來在社會上稍有名聲、地位、德望,會遇到這些情況。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周邊的人就是你將來失敗的因素。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有學問的人能看得出來。佛跟我們講八苦裡有「怨憎會」,有些冤家對頭都是很親近的人,都是等著機會來報復。用什麼方法能將「怨憎會」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潔,完全用智慧去觀察,用智慧來處理。要特別提高警覺,對於常常親近的人要無私無求,我們的偏心就沒有了。無論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我們對他無私無求,心才能擺平。如果常常依賴他護持,雖然眼前能得一點小利,最後要吃大虧。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241)
--------------------------------------------------------------------------------

四、乞丐父親

人生在世,生活快樂、無憂無慮、無牽無掛,這是最幸福、最快樂的事!我受戒時,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師,他在戒壇上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道源老法師的家鄉在蘇北泰州一帶,他做小和尚時,地方上有一個乞丐,後來兒子發了大財,但是父親仍在外頭討飯,親戚朋友對他都不原諒。他覺得沒面子,就派人去把父親找回來。找回來之後,想好好的供養父親,哪裡曉得這個老人不習慣,過了幾天又偷偷跑去要飯。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那麼多人侍候,真是受罪!我不想吃的東西,拼命拿來給我吃;我不願意穿的衣服,拿來給我穿。我天天要飯,每一天遊山玩水,我餓了就托一缽飯。晚上睡覺,隨地而睡,我過的是真正的生活,過的是快樂、自在的生活。」這個人了不起,他有他的福報,他有他的享受,天天遊山玩水,身上一文錢都不需要帶,走到哪裡吃到哪裡,晚上隨便找一個破廟住下就行了。這個人懂得享受,懂得享福。實際上他是菩薩,乞丐裡面的菩薩,乞丐裡面的覺悟者。他表現的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過大自然的生活,跟大自然為伍。再回過頭來看看他兒子做生意,他簡直不恥,那不是人過的生活。離苦得樂,諸位從這裡去想。

所以,有錢有勢的人是有福報,但是不懂得享福。吃要講求吃,結果吃得一身是病。福報大的請護士日夜照顧,哪有健康人自在?那不是享福,真正享福是享受大自然。我們住在冷氣房裡也不是享福,大自然才是享福。所以,真實的福報是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平常積功累德、斷惡修善,不論走到什麼地方,人家都歡迎你、都接待你,這才是真正的福報。樣樣都為自己是沒有福報,縱然有錢,走到哪裡,人家都瞧不起你。還有很多人要來綁票、搶劫,身心都不自在,出門都怕遇到危險,提心吊膽,那有什麼福報!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19)
--------------------------------------------------------------------------------

五、八載寒窗讀楞嚴

我們在《影塵回憶錄》裡看到,倓虛法師在沒有出家之前,和一位姓劉的好朋友,也是一位學佛的居士,在一起讀《楞嚴經》,就是「八載寒窗讀楞嚴」。《楞嚴經》能否體會、能否有悟處,另當別論,但是八年讀一部經,縱然沒有悟處,也有了一點定力,就憑這點功夫,就能幫助鬼神。

當時他們幾個人合夥開了一間中藥鋪,有一天中午,沒有什麼生意,劉居士便在櫃台上打瞌睡。打瞌睡時,出現的境界似夢非夢,但是又很清楚。看到兩個人到店裡來找他,這兩個人是他的冤家,在過去為了債務糾紛打官司,他贏了,那兩個人輸了;輸了以後,他們上吊自殺,事後他非常後悔,心裡也感覺很難過。以後學佛,對因果就更清楚。看到這兩個人不像有惡意,所以心也就比較平靜。這兩個人走到他面前跪下來,他說:「你們兩個來找我,有什麼事情?」這兩個鬼說:「求超度。」於是他又問:「你們要我怎麼超度?」鬼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他說:「好!我答應你們。」說完之後,便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生天了。這兩個人走後,又來兩個,一個是他過世的太太,一個是他過世的小孩,也跪著求超度。他點點頭答應了,也看到他們踩著他的膝蓋、肩膀生天了。什麼儀式都沒有,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由此可知,超度要有功夫,沒功夫不行。不是念幾遍咒、念幾部經就行了,那個力量太薄弱。我們自己修行沒功夫,要超度自己的祖先、冤親債主,用什麼方法?讀經、念佛,但是數量要多。念一卷經的力量太小,沒什麼用處,要發願念一百部經,這一百部經是為他而念的;念一千部經,這一千部經是為他而念的。這個有功德,而且力量很大。有功夫的,像劉居士一樣,八載寒窗讀《楞嚴》,這有定功,所以他念一卷經、念幾聲阿彌陀佛,就有這個力量。我們沒有這個力量,只有念一百部、二百部、一千部,專門為他念。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七分功德,念的人得六分,他得一分。但是這一種為超度而誦經、念佛,一定要有期限。這一千部經,我要一百天念完,一天念十部,這樣才行。不能說我給你念一千部,遙遙無期,想到就念,沒想到就不念,那個沒用處。這當中的道理,都在《地藏經》上。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22)
--------------------------------------------------------------------------------

六、不見他人過

在歷史上我們看到舜王的故事,他的父親、後母及弟弟,一般人說這是最壞、最狠毒的人,可是舜沒有看到他們的缺點,只認為他們對我不好,一定是我自己有過失。他不見別人過,只見自己過,天天反省,天天改過,最後他的父母、弟弟心態都轉變過來了,也對他很好。「家和萬事興」,家一和就感動鄰里鄉黨,也感動當時的堯王將兩個女兒嫁給他,王位也讓給他。什麼原因?人和。

我們今天是只看到別人的過錯,沒有看到自己的過錯,我們不是修普賢行。普賢行比大乘菩薩行還高,因為他看一切眾生真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哪有過失?都是自己的過失,是自己得不到父母歡心。

從這個例子仔細思惟,我們喜歡批評別人,說實在話就是自己本身的過失,哪有資格說人家?到本身沒有過失的時候,看到一切眾生都是父母,都是佛菩薩。大乘《戒經》裡面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不是比喻,是實的話,慈悲心是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如何孝養、如何恭敬、如何對待,都是方便。所以,我們提倡修行的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三福的前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根本。什麼是佛法?最簡單的答案,「孝親尊師」就是佛法。因此,佛法徹始徹終就是修孝道與師道。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49)
--------------------------------------------------------------------------------

七、三世輪迴

中國佛協刀述仁副會長到新加坡淨宗學會來訪問,在四樓閱覽室,見到了澳洲的黃威龍同學,刀副會長問黃居士:「你學佛的動機是什麼?」黃威龍的中文講得很好,他在沒有到中國之前,他作夢會聽中國話、會講中國話,這是很奇怪的事情,可能他前世是中國人。他的父母不是中國人,也沒有到過中國。所以,他到北京去念書,很短的時間,中國的語言全部都學會了。我講經他能聽得懂,而且很歡喜。刀副會長講這個如果不是講前世,講不通!

人決定有前生,有前生當然就有後世,這些事情我們經歷了很多。往年我在美國達拉斯,有一位蔡文雄居士,有一次他跟幾個朋友開車回舊金山,結果走錯了路,走到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在他這一生當中從未去過。車接近小鎮的時候,他突然感覺到這個小鎮很熟,是他住過的,他立刻能記起這個道路及裡面建築的狀況。車開進去,跟他所說的完全一樣。他非常驚訝,這一樁事情多年來得不到答案。他問我:「這到底是什麼緣故?」我說:「大概你前生住在這個城市裡,而且住的時間相當長,否則你不可能知道這個小城裡面的狀況。」他一想有道理。他還算不錯,前生沒做什麼壞事,這一生又得人身,生意也做得不錯,又能學佛。

像這一類的事情,我遇到太多了,我自己本身也有好多次,到外國一個地區,從來沒有去過的,一去突然感覺很熟悉。如果沒有前世,怎麼講得通?由此可知,人決定有過去生。既有過去生,肯定有來生,因果通三世。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03及《了凡四訓》19-16-11)
--------------------------------------------------------------------------------

八、心靈溝通

經上說︰「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有能力順一切異類眾生的言語,這個異類是指九法界有情眾生,佛有這個能力隨著眾生言音起變化。這個道理很深、很難懂,一般稱為「不思議境界」,它是事實。聽說現在電腦逐漸能達到這個目標,於是我們對於這句話就更能夠肯定,電腦能做得到,佛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不但是佛,現在一般人講有通的人都可以做到。這個通是神通,神通從何而來?禪定。確實禪定功力到相當深度的時候,這些障礙統統都可以突破,彼此心靈能夠溝通,沒有障礙。

說到此地,我想起四十多年前,我初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民國初年國學大師)在世的時候,曾經有一度被東嶽大帝請去做判官。晚上天黑的時候他就去上班,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就回來,所以他日夜都忙。白天忙白天的事情,晚上忙晚上的事情,無法休息,所以那個差事也很累很苦。他曾經告訴他的朋友,在陰間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各種人類都有。有人問他︰那語言怎麼辦?都通,這很奇怪。各說各的言語,意思都能明瞭,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人間言語有障礙,還要找翻譯;在陰間遇到外國人,不需要翻譯,都能通。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住了四個多月。前面兩個月講經要找人翻譯成廣東話,後兩個月他們聽習慣,就不要翻譯了。他講廣東話,我懂他的意思;我說國語,他也懂我的意思。我們交談很方便,不需要經過翻譯,大概就是這種情形。這是能隨順異類的言音。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1)
--------------------------------------------------------------------------------

九、痛苦快樂源於一念

往年我有一位校友到大陸去探親,聽說大陸同胞喜歡黃金,就買了很多戒子、項鍊、手鐲,準備送給親戚朋友。進入大陸之後,在車上全部被扒手扒光了。他也沒生煩惱,「我送給我的那些親戚朋友,跟送給小偷沒有兩樣,反正都是送人」,心開意解。親戚朋友是同胞,小偷也是同胞,給哪個不都一樣嗎?念頭一轉,這個心多麼自在,這叫福量。如果斤斤計較,「這是我的家親眷屬,那不是我的同胞」,你就煩惱了;生煩惱,東西也追不回來。所以,學佛的人念頭一轉,多麼自在!

何況學佛的人都相信因果報應,因果通三世,「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造作的業因定的。真的是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真正通達明瞭事實真相,才知道這個世間要想佔人的便宜,沒這回事情。說哪個人吃了虧,也沒有這個事情。這一生我佔他的便宜,來生他佔我的便宜,就抵銷了。這一生他吃了虧,來生我要吃虧。理事都清楚,我們的心就平靜了,才真正懂得如何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要與性德相應,萬萬不可與自己的煩惱習氣相應;與自己煩惱習氣相應,就是《地藏經》講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真正通達明白了,這個人才不會造業,才不會造罪。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92)
--------------------------------------------------------------------------------

十、天時地利不如人和

人生在世間,諺語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我們選擇生活環境的指標。哪個地方是好環境?這個地方的人和睦、和善、仁慈,不傷害眾生。前些年我初到澳洲,聽說澳洲人愛護動植物。修公路要砍樹的時候,看到樹上有鳥窩,這個樹就不砍,要等鳥長大,飛走了再砍,有的時候等好幾個月,我們聽了深受感動。其他地方的人,認為這是公家的工程,都不會顧及這些。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你就曉得那個地方的人有愛心,對動植物尚且如此,何況對人?所以這個地方是好的生活環境。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44)
--------------------------------------------------------------------------------

十一、見佛

往年我住在美國的時候,達拉斯佛教會蔡文雄會長,他告訴我學佛的因緣。他們長住在外國,有一年他的父親過世,他到台灣來奔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他在窗前看到一尊佛像,那個窗戶就好像佛龕一樣,佛像在當中。他說至少看了十五分鐘,決定不是看錯,他感到非常驚訝!他問別人,別人看不見。他學佛的信心,從這個地方開始,這是佛來度他。以後他做生意,賺了錢逛古董店,在古董店看到一尊石雕佛像,就是他父親走的那一天現在窗口的那一尊佛像,他立刻就買回去。那是在中國買的,買了之後帶到美國。最先供在家裡,以後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去看了也很歡喜,我勸他把這一尊佛像供在道場,因為他是這個道場的會長,現在這尊佛像還供在那裡。這是他學佛的因緣。

(節錄自《了凡四訓》19-16-11)
--------------------------------------------------------------------------------

十二、自私自利不能往生

李木源會長帶團到中國大陸去朝山、參訪,這個團有一百多人,都是念佛人。結果在朝山旅途當中,看到同修們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吃飯時,有人要選座位。會長說:「你為什麼要坐那個位子?」他說:「這個位子安全,因為那邊有人上菜、端菜、上湯,不小心就會把衣服搞髒了,這邊不會。會長,你要坐到這邊來。」會長說:「你決定不能往生。」上巴士,就先去佔好位子。從這些地方看,都是不知道要照顧年歲大的人,自私自利。菩薩是把好地方讓給別人,苦難自己來承當,這種人決定能往生。處處要佔小便宜,這種人佛念得再多,肯定不會往生。我們常講起心動念為自己是凡夫,起心動念為別人是菩薩,迷悟就從這裡看。

李會長樣樣走在人後面,處處為別人,他贏得廣大群眾對他的尊敬。處處想到自己,佔到有利的地位,把別人擠下去,雖可得利於一時,但是輪迴三途的日子就有得過了。能在這一生當中,處處讓別人,處處走在別人後面,眼前看好像是吃虧,將來決定得生佛國。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懂得這個事實,要能原諒一切人的過失,不要去責備別人。說實在話,我們沒有資格責備別人,為什麼?我們自己本身有過失,本身沒有過失才可以責備別人。誰沒有過失?佛沒有過失,所以菩薩見人都謙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還有慚愧心。到如來果地才沒有過失,可是諸佛如來都非常慈悲。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去學習。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31)
--------------------------------------------------------------------------------

十三、好事不如無事

唐朝時候,龐蘊居士家裡相當富有,他學佛開悟後,把家裡面的金銀財寶裝在一條大船上,划到長江中心,把船砸沈,全部沈到江底,什麼也沒有了。別人看到了,問他:「你這些家產都不要了,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救濟別人?」他說了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真正的好事。龐蘊居士表演給我們看,這是教誡世間急功好利這一類的人,因為他們做好事,都是為了希求好果報。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李炳南老居士說得好,社會上好人太多了。我們聽了不懂,好人多不是好事嗎?他後頭加了一句話,「好人好事」(「好事」的「好」念去聲,喜歡之意)。每個人都好事,都搶著做好事,麻煩大了!

真正的好事,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慈悲心,你做的事樣樣都是好事,真正的好事。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不慈悲,對喜歡的人就慈悲,對不喜歡的人就沒有一點慈悲,這個慈悲不是真的,這是佛家講的「愛緣慈悲」,這樣做好事,不是真正的好事。我們要懂得佛的真實義,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才是佛的好學生,才能真正依教奉行。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29)
--------------------------------------------------------------------------------

十四、放下欲望是真快樂

美國人與中國人比較,美國人物質生活確實比中國人好,他們有很舒適的居住環境,生活全都是電氣化的設備,出門都有汽車代步,每一個家庭都有庭院、花園。我第一次陪韓館長回到祖國時,在大連的鄉親父老問起美國的生活,個個都投以羨慕的眼光。可是我告訴他們:「美國人的生活不如你們!」他們都非常驚訝,問:「為什麼?我們出門騎腳踏車,住的房子破破爛爛,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能跟美國人比。」我說:「請問你們哪一個人是負債過日子的?」大家彼此看一看,一個都沒有。美國人的生活統統是賒帳賒來的,買房子、買車、家庭用具,都是向銀行貸款,從生下來就負債,到死都還不清,來生還要還債,這種精神壓力多大!每天拚命工作,就為了還債。

中國人雖然辛苦一點,不負債!每天放工之後,幾個人在自家門口,擺一個小桌子,吃花生米、喝老酒,優遊自在,美國人哪有這種享受!所以,要曉得真正的快樂是放下欲望。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111)
--------------------------------------------------------------------------------

十五、隨緣得大自在

飲食愈簡單、愈少,對身體愈好,瘦一點沒有關係。中國古人常講:「有錢難買老來瘦」,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很瘦,他活到九十七歲,身體健康。從哪裡看得到?爬山。他和很多年輕人一起爬山,他走在第一個,他走到山頂等了好半天,才有一個人上來。所以,吃的東西太多太好,身體很重,上山很吃力。他居住的環境只有十五坪,很小的一個房子,一生就住在那個地方。生活隨緣,絕不攀緣,別人供養他的東西都拿出來供眾,自己沒有絲毫享受。我們看了他十年,十年如一日,他不是裝出來的,已經養成一種生活習慣。所以,一切都隨緣,就得大自在。一切為眾生,決定不為自己。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22)
--------------------------------------------------------------------------------

十六、樹木花草有靈性

北京陳曉旭居士說她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突然之間感到這個房間裡有鬼,所以寒毛直豎。她說:「如果你們真的要找我替你們辦事的話,你就給我做一個訊號,你讓電燈閃一閃,我們彼此有個默契。」於是她們夫妻兩個就看著電燈,看了大概五分鐘,果然電燈閃了一下,她說嚇死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麼溝通?她說:「你晚上託夢給我好了」,所以她就睡覺了。果然靈就來託夢,告訴她好幾遍,不是一遍,說:「我們是你們家的草木,我們需要水,我們快要枯死了。」這個印象很深。她自己彷彿感覺到許多小孩的哭聲,真的像挨餓時候的哭聲,不是一個,是許許多多小孩的哭聲。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她到院子一看,果然那些小樹和草沒有澆水,她就拿水拼命去澆。她爸爸看到說:「樹和草不要澆,澆花就好了。」她也不說話,就拼命澆水,因為說了,她爸爸一定罵她「迷信」。

這就是草木有靈性,只要是生物都有靈性。澳洲土著告訴我們,樹木花草喜歡唱歌,它日夜唱歌供養我們,我們有耳不聞。什麼原因?頻道不一樣,它的頻道播出來,我們的耳根故障,收不到它的頻道。澳洲土人都會欣賞,可見得他們的耳朵比我們厲害,我們聽不到的頻道,他們聽得到。他說:「我們人應該回饋它們,也要常常唱歌給它們聽。」所以,我們要懂得供養它,我們唱歌它能聽得到,它唱我們聽不到,但是我們從色相上能感覺得出來,樹長得很茂盛,花開得很美,讓我們接觸到感到非常快樂。這些植物喜歡聽音樂的這樁事情,很早就被人發現,這有科學的證據。所以,有一些人養花,在花園裡面放音樂,花就開得特別美,長得特別好,真有這個效果。

我們曾經到古晉李居士的山莊,山上種菜,菜園裡放音樂給那些菜聽,很有道理。我去看了之後,我建議他放佛號。我們要怎樣去對待這些植物花草?我們懂得音樂供養,懂得愛護、尊敬,對一切動物、一切人就更不必說了。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要做的,理所當然。可是我們過去不了解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疏忽了,這是我們的過失;知道之後,就要認真去做。我們也希望花神能聞到佛號,聽到佛法,發願求生淨土。為什麼?他有靈。澳洲土著講的,靈是到這個世間短暫的訪問,所以靈必須要寄託在這個身,身是靈最重要的媒介。這個身失掉了,靈又會去另外一個身。一切動物生到這個世間來也是靈找的寄託,一切花草樹木還是靈,不然樹神、花神、草木神怎麼講法?草木真有神。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3)
--------------------------------------------------------------------------------

十七、走路遇到鬼

我學佛,接引我的是朱鏡宙老居士,他常常講故事給我們聽,他講的完全是他自己的故事,他親身遭遇的。他說他學佛的因緣是晚上遇到鬼,這才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是學科學、學財政的,受西方教育。抗戰期間,他做四川康西的稅務局長,住在重慶,有一次晚上打麻將,大概到兩點鐘才散場。走路回去要四、五十分鐘,在路途中,他發現有個人,在他前面沒有多遠。那時重慶有路燈,半明半暗。他也沒有在意,差不多走了將近半個小時,忽然想到前面是個女人,他這個念頭一生,他全身寒毛直豎,然後仔細一看,這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他這一驚,這個相就沒有了。從這以後他才到廟裡去拜佛,以前他的老岳丈跟他講,他不相信,親自遇到才相信,他是這樣學佛的。以後他跟我說,那個不是鬼,恐怕是觀世音菩薩變化來啟發他的。

因此,佛度眾生用三轉法輪,對於上根利智用「示轉」,示是指示,一指示他就覺悟了;對中根要勸導,他感動才學佛;對下根要作證,沒有真正的證據,他不相信。朱鏡宙老居士是下根,示轉、勸轉還半疑半信,到親自見到了才相信。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2)
--------------------------------------------------------------------------------

十八、意見不合害了人

往年我在台北,親眼看到道安老法師被信徒治死了,這就是意見太多,各人有各人的意見,各人都認為自己的方法好,最後把人治死了。道安法師當時自己無法作主,只能聽人家的擺布,那些人都是好心,都希望老和尚身體早一天復元,但是沒有常識、沒有智慧,道聽塗說。實在講老和尚沒有病,只不過是晚上睡覺起來去洗手間的時候,沒有體力跌了一跤,他爬起來之後又跌下去,跌下去就爬不起來了。洗手間是瓷磚,在裡面凍了一夜。如果他是在北方,大家就會有這個常識,會把他治好。而南方人沒有這個常識,以為凍傷了要趕緊用幾床被子把他捂起來,還用暖爐,結果把寒氣逼在裡頭出不來,這真的是死於非病。凍傷絕不可以用被子,絕不可以用暖,一定要用涼水洗澡,給他按摩,把身體裡面的寒氣逼出來就沒事了。他們的方法恰恰用反了,這都是好意,結果好意把師父整死了。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意見不和,這種事情我們看得太多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32)
--------------------------------------------------------------------------------

十九、投胎作狗

最近,有些中國的同修到新加坡參學,他們告訴我天津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兒子死了兩年,有一天她作夢夢到兒子。她問兒子說:「你現在在哪裡?」他說:「我現在在一個廟裡。」她問:「你在廟裡做什麼?那個廟的名字你還記得嗎?」他說:「我在廟裡看門。」她聽了很難過。過了不久,她和一些佛門同修結伴去朝山,到達的這個廟,好像就是她夢見兒子的那個廟。她向寺廟的老和尚打聽:「你們這個廟有沒有門房?」老和尚說:「我們沒有門房。」她說:「誰在看門?」老和尚說:「有一個小虎。」她聽到小虎的時候,寒毛直豎,小虎就是她兒子的小名。她說:「在哪裡?」老和尚說:「牠是一條狗。」她的兒子投胎作狗,可能這隻狗長得很雄壯,像個小老虎般,所以人家就叫牠小虎。她跑到門口去找那隻狗,那隻狗看到他的母親就流眼淚,人跟狗抱在一起。人投胎做狗,這是造不善業,所以換的身體就差了。以後,此事在天津傳遍了,天津人來看牠的時候,牠很有靈性,就躲藏起來,不好意思見人;其他地區的人來,牠就走出來。有些懂得佛法的人就勸老太太,把這件事情多多宣揚,不要難為情,這樣能度很多眾生。這是最近發生的事情,所以輪迴是真的。

(節錄自「成佛之道」21-84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35)
--------------------------------------------------------------------------------

二十、算命

有二位從新加坡來台灣做生意的年輕同修,打電話給我,告訴我最近接洽了一批生意。他偶爾在馬路上看到有人卜卦,就卜了個卦,他說他做這筆生意不賺錢,因此心裡起了疑惑,來問我怎麼辦?如果不賺錢的話,從新加坡往返台灣一趟就空跑了。我就問他在哪個地方卜卦的,他說在馬路上有一位瞎子給他卜的,他說卜了之後心裡很不安,七上八下。我就告訴他,你既然學佛了,就要心地清淨、正大光明;既然有這個機會做生意,就不要聽信那些。命雖是有的,但命可以轉,只有愚人才會被命運束縛。一個人修行人若還被命運造化束縛,他還有什麼能耐?學佛的人就是要改造命運,創造命運。

所以,我教他要發大心,要發善心,規規矩矩、本本分分做生意,賺了錢之後,抽一些出來多做好事,遇到苦難貧窮的要布施援助,行菩薩道,做個真正如經上所講的菩薩商主。至於占卜算命看相說的,都不必理會,決不受他干擾。他聽了我這幾句話,有信心了。

所以,佛法是心地法門,唯有心能轉業,唯有心能造業。我們是用心來造業,還是用心來轉業?完全在自己的一念。

(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1-2)
--------------------------------------------------------------------------------

二一、兩足尊

曾經有一個外國人,到台中請教李炳南老師佛法的道理,旁邊有人翻譯,這個外國人聽了搖頭,不滿意,好像李老師講的都不對。這個外國人正好拿著一本書,李老師說:「你拿的這是什麼書?」原來是英文版的《佛學辭典》。李老師明白了,是他講的不合乎辭典的意思。於是李老師就問他:「兩足尊如何解釋?」他從辭典查出來說:「佛有兩條最尊貴的腿。」李老師搖搖頭說:「我講的你不滿意,你講的我不滿意,不必談了。」

從字面意思,「兩足」是兩條腿,「尊」是尊貴,最尊貴的兩條腿,這就是粗心大意,依文解義,把佛法的意思解錯了。「兩足尊」,足是圓滿,兩足是指智慧與福德圓滿無缺,因為佛陀具足了圓滿的福德與智慧,所以最尊最貴。因此,學佛一定要深究其真義,萬不可望文生義,錯解佛義。

(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1-2)
--------------------------------------------------------------------------------

二二、風水

香港鳳凰電視台這一棟建築,大概為了內部交通方便,樓裡面做了一個樓梯,所謂是樓中樓。聽說有一位看風水的看到之後,說這個風水不好,住在這個地方會破財,留不住人,於是他們就請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樓梯口,說這樣風水就轉過來了,會聚財,能留住人。真正明理的人,曉得這種建築結構關係不大,主要在住在裡面人的心、行為。如果他的心正、行正,自然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如果他的心術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來護持他,那就屬於魔境。魔與佛不在外面,在自己一念之差,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佛家供奉這些佛像的用意在表法,是教導我們念念要覺而不迷,時時要覺而不迷,在一切人事物,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之中,都要保持覺而不迷,就入佛境界。一念迷而不覺,就墮在魔境界裡面。外面境界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因為境隨心轉。

有許多同修來問我:「法師,到底人有沒有命運?有沒有風水?」我的答覆:「有。」為什麼有?因為你執著有,你相信有,它就真有。如果你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你問我有沒有?我告訴你:「沒有。」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完全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妄想、分別、執著,我的答覆是看著你的心態來說話。

這在凡夫境界裡面是有作用的,雖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那不是凡夫境界,凡夫總是把虛妄的境界執著以為是真實,錯就錯在此地。如果真正契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已經入佛境界,佛境界是無障礙的境界。《華嚴經》上,清涼大師給我們講解「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佛境界。到無障礙的境界,命運、風水都沒有了。如果有這個東西,這就是障礙。心造法界,念變法界,念頭能改變法界,這才是正理,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

(12-38-02)
--------------------------------------------------------------------------------

二三、持戒

我有一次在北京參加一個婚禮,是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們住在國際飯店,我下樓的時候,在樓梯上碰到美國的一位同修,我們很熟,他住在華盛頓DC,現在他們在北京做生意,投資開店。今天他的兒子結婚,碰到我,他說:「法師,真難得!」他想找我去做證婚人。我說:「你不是有證婚人了嗎?」他說:「是的,我們請了政協副主席程思遠。」他臨時把我也請進去,就有兩個證婚人,我們坐在一起,一僧一俗,也很有味道。他跟我講,新娘是日本人,今天的來賓有日本大使館以及金融界、商務界的一些日僑來參加婚禮,男方這邊也有國務院的一些高級幹部。我一聽這個緣分很好,因為他們接觸不到佛法,我想利用機會去弘揚佛法,所以我就答應了。

時間非常匆促,他們事先沒有準備,所以宴席全是葷菜。我坐下來只吃肉邊菜,也有敬酒,我宣布只喝一杯,所以很多人說淨空法師破戒了。這是開緣,我並沒有叫他準備酒給我喝,這要看在什麼場合。他要我向新郎、新娘祝福,我講了十分鐘的話,都是講佛法,這是機會教育,當時就有許多人接受了佛法。

為什麼?他們沒有辦法放棄酒肉。我就告訴他們,佛許可吃「三淨肉」,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不為我殺,這種肉是許可吃的。而酒能亂性,決定不能喝醉,只要守住這個原則就行了。譬如,你喝酒有一斤的酒量,你只喝四兩,決不會醉,這屬於開緣。這樣他們都能接受佛法。如果說一點都不能沾,沾了罪過,不得了!這樣誰也不敢學佛了。而且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遮是禁止,在某一種狀況絕對禁止,在哪一種場合當中要開。總而言之,開是利益眾生,禁止是利益自己。該開的時候開,該遮的時候遮,這是持戒。該開的時候不開,該遮的時候不遮,就是犯戒。佛的條條戒律都有制定的因緣與戒律的理論,對於戒相戒行一定要清楚。我們這樣一做,他們感覺到非常驚訝,原來佛法是這麼活潑,那就可以學佛。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7)
--------------------------------------------------------------------------------

二四、財不能積要散

學佛要開智慧、要覺悟,要了解這個世間的事實真相。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佛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聖懷法師與謝道蓮居士啟請並接待。有一次謝居士要送我一個手錶,先到銀行去取錢。她在銀行裡有兩個保險箱,打開來讓我看,裡面有許多金銀珠寶。我當時說了一句話:「這些都是妳的?」她說:「是的!」我說:「太少了。」她覺得很驚訝,她說:「法師,難道你也有?」我說:「我有的比妳多得太多了,無法計算。」她說:「在哪裡?」我說:「妳看,妳有這麼多金銀珠寶,又不敢戴,戴了走在街上怕人家把手砍斷;又不敢放在家裡,放了怕有人偷。放在保險箱裡,一個禮拜來看看、摸摸,這就算是自己的,那太簡單了。我到每個珠寶店,叫他拿出來給我看看、摸摸,都是我的,那跟妳有什麼差別?」這是人糊塗到所以然處!不知道用這些錢財去布施做好事,那是真實功德,這是帶得走的。放在保險箱裡,一個禮拜看一下、摸一下,帶不走。謝居士前年往生了,一樣都帶不去。世尊說眾生愚痴、顛倒,就在這些地方。

所以,我們自己要反省、檢點,有沒有這種愚痴、顛倒?一定要看破,要了解事實真相。財不要積,財要散,愈散愈多,愈多愈要散,決定不能積,一積就成病,就成了罪惡。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78)
--------------------------------------------------------------------------------

二五、教書墮十九層地獄

對於佛的教誨,佛經裡面的道理,修學的方法,果地上的境界,沒有搞清楚,就免不了懷疑,甚至於不能接受,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總的原因,老師沒有把你教好,沒有盡到責任,「教不嚴,師之惰」。老師要是沒有盡到責任,會墮十九層地獄,這個故事是從前李炳南老師常講給我們聽的。他說,從前有一位大夫(我們稱醫生為蒙古大夫),看的病人都死了,以後墮地獄,被閻王判墮十八層地獄。他天天喊冤枉:「我是好心,我的醫術不行,我是誤殺,不是有心殺的,不應該墮十八層地獄。」在那裡又哭又鬧又跳。跳的時候,聽到下面有聲音說:「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塵都落到我身上。」他想:「難道底下還有十九層嗎?」他說:「是!我在十九層。」他問:「你是做什麼的?」他回答說:「我是教書的。」教書誤人子弟,比庸醫殺人的罪還重,這不能不負責任。你沒有教好,沒有帶好,決定脫不了關係。

但是親近一個好老師,自己要是好學生,師資道合,才能成就。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學習的態度,遇到好老師,老師對他也沒法子教,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你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真正好老師會全心全力指導你,這在佛門稱為「法器」。你有條件接受聖賢大法,他不會捨棄你;他要是沒有盡到責任,就要墮十九層地獄。如果做學生的不具備這個條件,老師就沒有這個責任,他不會造這個罪業。所以,學生要找好老師,好老師也要找好學生,這個緣真是可遇不可求,強求不得。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10)
--------------------------------------------------------------------------------

二六、滅十族

佛門裡記載著一個很有名的公案,明朝方孝孺的父親要埋葬他的父親(即方孝孺的祖父),地理風水師為他看了一個穴,這個穴非常好,他就準備將他父親葬在那個地方。在沒有挖穴的前三天,他夢到有個穿紅衣服的老人,連著託夢三天,求他延緩幾天再挖。他說他的子孫一家有九百多口在穴道下面,求他緩幾天,他好準備搬家。方孝孺的父親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按照預定的日期去挖。這一挖下去之後,下面是一窩蛇,還有很多小蛇,這些小蛇最後都被殺死了。方孝孺就是蛇來投胎的,做他的孫子。方孝孺讀書非常聰明,得罪了明成祖,那時的連坐法要滅九族,方孝孺跟明成祖說:「別說滅九族,滅十族我也不在乎」。明成祖非常生氣,最後把教方孝孺的老師也殺了。

這是來報仇的,冤冤相報。你殺了這一窩蛇,蛇投胎來做你的兒女,後來犯了大罪,讓你滅族,非常可怕。這個仇恨如果不能化解,「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所以,人要有智慧,古聖先賢常說:「吃虧是福」,一定要把冤家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要知道世間事,欠命還命,欠錢還錢,這是真理。覺悟的人明白了,欠命還了命之後,不再讓別人來酬償,帳就了了。欠了錢,歡歡喜喜的還人,沒有一絲毫怨恨;別人欠我的不要了,乾淨俐落。別人借你的錢,借了不還,或者騙你的,用種種不正常的手段逼迫你把錢送給他,來生都要還債的。覺悟的人不要了,如果還要他來還債,就不能往生。所以,我們欠別人的還得清清楚楚,別人欠我們的一律不要了,心地清淨。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依舊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42)
--------------------------------------------------------------------------------

二七、鬼打電話求超度

我們在《地藏經》看到兒女為父母發願,能夠收到不可思議的效果。同理,父母為兒女發大誓願,功德也是無量無邊。即使小孩的生命保不住,他來這個世間時間雖然短促,他度了父母,也度了一家人。

有一年,農曆年正月初一,早晨八點鐘,韓館長接到電話,聽到一個小女孩哭著要求幫助,說自己死得很悽慘。正月初一第一通電話遇到這種事情,館長心裡很不高興,她想這是誰惡作劇,就把電話掛斷了。過了幾分鐘,電話鈴又響,是她兒子接的。她兒子一聽,跟館長講:「不對!這是小孩的聲音,好像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孩。」館長就注意到這個事情。事後,館長到了圖書館,有一位居士已經在那裡等候。他說:「我的女兒車禍死了,要求超度。」以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的規矩,過年期間不做超度佛事。館長立刻就想起剛才那個小女孩,這才知道電話是鬼打的,不是人打的。

館長問我:「她為什麼要打電話給我?」我說:「妳是館長,妳有權,她找別人沒有用處,只有找妳!」館長立刻幫助她,為她設立牌位,並為她誦經超度。因為這件事情,他們全家都學佛了,這是來度家人的。這都是過去生中的善知識,她來示現,由於她的過世,全家人、鄰居、朋友都學佛,連老師、同學們也學佛,這是佛法講的「善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51)
--------------------------------------------------------------------------------

二八、鬼屋

在這些年當中,有一些事情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不是科學能夠解釋的。這些靈鬼的事情,中國有很多,外國也不少。我們在美國接觸得很多,往年達拉斯佛教會的會長葛光明,他告訴我他的岳父住在洛杉磯的那個房子就是鬼屋。大概是很便宜買下來的,原來也不知道它是鬼屋,買來之後才曉得。他的岳父、岳母住在那個地方,每天晚上電燈會突然熄滅,在沒有人的時候,門窗開了,晚上客廳裡有人走路的聲音,非常恐怖。有一天好像是下午,他的岳父在洗澡,聽到有人講話,他就知道是鬼現形了。他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那個鬼居然把名字告訴他。他這一嚇,身上沒有穿衣服就往外面跑。這些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的岳父、岳母現在都不在了,這些人我都見過。美國這些鬼屋很多,有些房子就是沒有人敢住,所以賣得很便宜,有些是賣了許多年也賣不出去。

因此,不能說不合科學的東西就沒有。實在講,科學的範圍還是有限的,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還很多,科學不是萬能,我們總得清楚。所以,存心絕不得罪一切眾生,要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節錄自「淨宗學院培訓的目標」21-112-09)

--------------------------------------------------------------------------------

二九、役使諸天

唐朝時代的李通玄長者註《華嚴經合論》,在《合論》的序文裡面,我們讀到李通玄長者是李世民一家的,他是皇族,但是他沒有作官,學佛修行真有功夫。

他發心為《華嚴經》做註解,想找一個清淨的地方,他帶著這部經,在深山裡面遇到一隻老虎,要是別人看到老虎早就嚇跑了,他不但沒有跑,還跟老虎說:「我想找一個清淨環境來註解《華嚴經》,你要是知道有好地方,帶我去。」老虎為他帶路,帶到一個地方確實非常幽靜,是一個山洞,那個山洞是老虎窩,一窩老虎都在那裡。李通玄看了看,點點頭,不錯!這是好地方。他感動老虎搬家了,把那個石洞讓給他,於是李長者就住在石洞裡面。到第二天,來了兩名年輕的女子來為他服務,李長者看了一看,一句話不說,也沒有問她們。他這一部《華嚴經合論》花了很長的時間,這兩名女子天天來替他服務,清潔環境,準備紙張、筆墨,到晚上就走了。李長者跟這兩個女孩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問過她們:「妳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等到這部《合論》寫成,他以為這兩個小女孩是附近村莊的,就到附近村莊去找她們,想要感謝她們,結果找不到!一問人,都不曉得。這是道德感動天人來服務、供養。李長者一個人居住在山洞裡,什麼事情都不要操心,有這兩個義工天天來照顧,確實佛說的話沒有錯。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64)
--------------------------------------------------------------------------------

三十、郭子儀

在中國歷史上,郭子儀對於心術不正的小人來見他,縱然他的地位很卑微(郭子儀那時已經封王),他一定見,而且一定坐得很端莊,穿上禮服來接見。有很多人覺得奇怪,「許多達官貴人來見你,你都很隨便,為什麼這些小職員來見你,你這樣嚴肅?」他說:「這些人心術不正又很聰明、又很會巴結,不能得罪,萬一將來他做了大官,得了志,我們得罪他,他懷恨在心會報復。」他的話後來果然應驗,擅長於巴結的這些人,很容易討得主子的歡心,凡是得罪他的人,在他得志的時候都不會有好結果,有仇必報。郭子儀一生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他有他的一套學問見識,很值得我們學習。

(節錄自《華嚴經》12-17-462)
--------------------------------------------------------------------------------

三一、中國人要團結

記得在一九八三年,我在紐約講經,一些美國朋友開玩笑的說,現在西方人幾乎都能肯定中國人很聰明。但是如果一個一個比,中國人是第一;兩個兩個比,猶太人第一;三個人相比,日本人是第一。然後他用一種諷刺的口吻說:「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團結?」這個意思是中國人聰明智慧是世界第一流,可惜不團結,只為自己,不曉得為團體。我聽了笑笑說:「這是上帝的安排。」我這個答覆,出乎他意想之外。他感覺到很驚訝,他反過來問我:「為什麼?」我說:「中國人要是團結起來了,你們還有飯吃嗎?」於是大家哄堂一笑,把這個話題就轉移了。

(節錄自「學為人師行為世範」24-03)
--------------------------------------------------------------------------------

三二、死後投牛胎

民國四十一年,在台灣鳳山發生一樁事情,當時報紙登了好幾天。鳳山有一農家有一頭牛,生下一隻小牛,小牛身上有三個字,是一個人的名字。於是大家就曉得,這頭牛是某某人來投胎的,而且投胎的人是鄰村的一個人。於是鄰村家的人來看,知道這是他們自己的老人過世投胎作牛,就想把這頭小牛買回家養。正好兩家有一點怨結,小牛的主人不願意賣,似乎要對牠報復。最後經人調解,還是同意把小牛賣給投胎人家的後人。這件事情是真的。人死了以後投牛胎,正是佛法講的「披毛戴角還」。類似這些事情,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都有發生,我們只要留意,在報紙雜誌資訊裡都能看到。確實證明輪迴是真的。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38)
--------------------------------------------------------------------------------

三三、文化復興運動

早年,台灣提倡「文化復興運動」。有一天,我在方東美先生家遇到教育部的三位官員,他們跟方老師談文化復興運動的具體辦法,希望方老師提供意見。他們提出問題之後,方老師非常嚴肅,沉默了五分鐘,然後告訴教育部的官員說:「有。」他們問:「什麼辦法?」方老師說:「將台灣所有的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紙、雜誌都關閉。」教育部的人聽到說:「這個做不到。」然後方老師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復興中國文化只是口號而已!」這些話值得我們深思。談到最後,這些官員問方老師:「在歷史上,最強盛的羅馬帝國亡國了。美國是現在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請問美國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先生毫無疑慮的說:「電視。」然後警告教育部,現在台灣電視還沒有這麼嚴重,要特別小心!如果走美國電視那種路子,台灣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07)
--------------------------------------------------------------------------------

三四、范蠡三聚三散

中國大陸以前拜的財神是范蠡,台灣是拜關公做財神,實在想不出拜關公做財神是什麼道理,拜范蠡做財神很有道理。當時,范蠡幫助越王勾踐復興越國,復興之後,他知道越王勾踐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所以他就開溜了。從此改名換姓,帶著西施住在陶這個地方,所以也稱為陶朱公。他做生意,發大財,然後把錢財全部布施出去,歷史上記載「三聚三散」。他散財之後,再從小生意做起,過了幾年又發了,發了財馬上就散財,他三次散財,他得的果報是置千金之產五次,這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錢大家享福,大家都擁護你,不會害你;你有錢自己享福,所謂「一家保暖千家怨」,不曉得多少刀在那裡圍著你,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世間許多有錢人,在我眼當中,他們是可憐人,可憐在哪裡?他們外出要有好多保鑣,唯恐別人殺他。住在旅館先要搜查,怕人家放炸彈,提心吊膽,身心不安。哪有我們這麼自在,上街東逛西逛沒人管你。他不知道他被錢害了,如果把錢財布施出去,不就沒事了嗎?果真能散財布施,你走到哪個地方,人家都歡迎、都會照顧,這才是真正大自在。實在講,死了一分錢也帶不去。這是世間最可憐的人,他不覺悟。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09)
--------------------------------------------------------------------------------

三五、念佛時鬼不能近

往年,我們在美國住了很多年,美國的許多大城市都有鬼屋,這是真的,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有一位甘貴穗居士住在舊金山,是一位女眾,修持功夫不錯,過去上班時就住在一個鬼屋裡。她說每天晚上大概將近十二點的時候,鬼就出現了。出現的時候,那個氣味很難聞。然後鬼出現了,青面獠牙非常難看,靠近她,這是她的冤家債主,要她的命。她看到鬼接近,就拼命念阿彌陀佛,鬼就站在那裡不動,大概只有三、四呎的距離。不念佛時,鬼就靠近,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鬼止住在那個地方。一直念到天亮,鬼就走了。天天晚上都這樣,不是一天。她真有膽量!我就問她:「妳為什麼不搬家?」她說:「也好!逼著我用功念佛;要不是鬼在我面前,大概我把念佛也忘了。」這個很不容易,決定不是假話。類似這些事情,我們在美國見得很多。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09)
--------------------------------------------------------------------------------

三六、沒有中將的命

在早年,有一位做軍官的朋友告訴我一樁事情,他有另外一個朋友,當時是少將,準備要升中將了。此事,總統已經批准,但是命令還沒有下達,這個消息已經走漏了。他這個朋友很高興,請了一些老朋友吃飯、慶賀。在吃飯的時候,大概酒喝多了,就死在餐桌上了。這就是他只有少將的命,沒有中將的命,所以中將就把他壓死了,這是沒福。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絲毫都不能勉強。

所以,不論用什麼樣的手段去爭來的,那些手段都是造罪業,而所得來的,還是命裡所有的,冤枉不冤枉!《了凡四訓》將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講得非常透徹。所以,古人云:「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這就是說明因緣果報的事實真相。你真正通達了,心裡沒有一絲毫的妄求,心永遠是定的,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慈悲的,這是積福積德。

(節錄自「挽救社會人心系列」24-12)
--------------------------------------------------------------------------------

三七、惜福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歲都不需要人照顧,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最後的兩年,兩次飲食中毒,飲食中毒是他的慈悲心。人家供養東西給他吃,他知道那個東西不乾淨,但是別人誠心供養,他也就當面吃給他看,讓他生歡喜心。他吃的時候,這個東西已經變味了,他是一位醫生,回去之後用解藥就化解了。第一次化解了,過了幾個月又遇到一次,他還是這樣表演,回去再化解時,毒已經擴散來不及了,這一次吃了虧。這樣一病倒,病了幾個月,體力衰了,畢竟是九十七歲的老人!

從那時起,我到台中去看過他幾次,每一次看他時,他都特別叮嚀囑咐,不要上館子吃東西,吃東西要小心。我在台中十年,常常跟老師在一起,接受別人的邀請,我都是坐在他旁邊。那個菜變了味道,他就用手碰碰我,這個菜不要吃。所以,我們要懂得衛生,通情達理,而不是說要「惜福」,結果惜福搞得自己一身病就錯了。東西味道變了就不能吃,你吃了生病,生病需要別人照顧,那就不是培福,那是享福,福不好享。因此,吃的東西不能放太久,自己要是吃不完,趕緊送給別人。不能將東西放壞了、不能吃了,再去送給別人,那你不是害人!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2)
--------------------------------------------------------------------------------

三八、修六和敬

在三十年前,有一位趙默林老居士,他在台灣佛教界裡很有名望。有一天他在功德林素食館請我吃飯,他向我提出問題,說:「淨空法師,今天我請你吃飯,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說:「不知道。」

他說:「我有一個重要問題要向你請教。」

我說:「什麼問題?」

他說:「五逆罪墮阿鼻地獄。」

我說:「沒錯。」

他說:「五逆罪當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都不容易犯,但破和合僧這一條犯的人很多,怎麼辦?」

我聽他講這一句話,我說:「好好吃飯,不必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他說:「為什麼?」

我說:「你好好想想,你這一生當中在哪裡遇過和合僧?」

他想一想就笑起來了。佛講這個道場有四個人以上都修六和敬,如果有人破壞這個僧團,就要墮阿鼻地獄。但是現在哪一個寺廟的出家人真正守「六和敬」?我告訴他,我這一生當中也走了很多地方,我沒有看見一個六和僧團。他這才恍然覺悟。修六和敬,真難!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20)
--------------------------------------------------------------------------------

三九、一家人生死自在

佛菩薩的示現,在中國歷代典籍裡記載不少,無論是應化出家,或是在家居士身分,或是宰官身分,都為我們做了非常好的榜樣。唐朝的龐蘊居士是一位大富長者,一家人修行證果,這是在家菩薩為我們示現的。他學佛「見理智成」,即禪宗講的明心見性。他把家裡的財物裝在一條船上,船划到長江中心,把船打破,沉到江心,統統都不要了。他這個舉動,實在是留一句話給後人。當時人問他:「龐先生,你這些財物雖然不要了,何以不拿去救濟貧苦?」他說:「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幾個人懂得無事?他以後的生活怎麼辦?每天編草鞋,賣幾文錢,沒有絲毫牽掛、累贅,得大自在。所以,有錢是累贅,還要想著錢怎麼用,這多麻煩、多操心!他教我們這一套,特別提醒我們。

身心沒有一絲毫負擔,生死自在。他想走了也不說出來,跟他女兒講:「妳去看看現在是什麼時辰?」那個時沒有鐘錶,所以要看太陽估計是什麼時辰。他的女兒知道父親想往生了,就在外面張望了一下,回來告訴他:「還早!」而女兒自己在外面站著往生了。龐居士看到說:「這個丫頭害我要晚幾天走,還要給妳料理後事。」所以,女兒聰明,知道父親要走了,她就先走。這為我們說明,放下之後果報如是,得大自在,這樣的人是真正信佛,完全回歸到自然,完全回歸到自性。這些當然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菩薩再來的,不用言教,為我們表演一家人生死自在,說去就去,一點罣礙都沒有。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2、0807)
--------------------------------------------------------------------------------

四十、看藏經往生

淨土法門實在是難信,不但初學的人難信,有些出家久修的高德也難信,甚至於許多事實擺在面前還是難信,這是真的難!

有一次我在香港講經,講經的場所是中華佛教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天台宗近代的祖師倓虛老法師創辦的。倓老已經過世了,現在的館長是暢懷法師。他是一位很好的修行人,但是他跟我說他不太相信淨土,所以他幾十年的修學並沒有著力在淨土法門上。

他住的精舍裡面供的是釋迦牟尼佛、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沒有西方三聖。後來,他生病了,就臨時找一張西方三聖紙畫的像貼在佛龕的前面。何以到臨危之時他相信淨土法門了?他告訴我一個故事,有一位老居士八十多歲,到圖書館來借經看,大概家離圖書館不遠,每一次都走路來,並帶一個手杖。這一次他借了一本藏經,並跟暢懷法師說在一個月以後的某天,請他派人去取,因為他要走了,就說了這麼一句話。到那一天,圖書館派一個人到他家裡去取藏經,去的時候看到他正在看書,他說:「你來的這麼早!」那個人說:「你說今天來取藏經。」他說:「我是說今天,但沒有叫你這麼早來,我還要看。」那個年輕人也不敢搭話就回去了。兩天後再去取時,他家裡的人說,你走了之後,過了兩個鐘點他就往生了。如何往生的?看藏經,眼睛一閉就往生了。暢懷法師說真正不可思議,這個老人沒有病,一個多月以前就預知時至,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他這才死心塌地的念佛了。

(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1-2-327)
--------------------------------------------------------------------------------

四一、智入三世,悉皆平等

「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有能力隨順一切異類(九法界有情眾生),眾生的言語,佛有能力隨著眾生言音起變化,一般稱為不思議境界,可是它是事實。聽說現在的電腦逐漸能達到這個目標,於是我們對於佛經上的這句話,就更能肯定,電腦能做得到,佛豈有做不到之理!不但是佛,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有通」的人,都可以做到,這個通就是神通。神通從何而來?從禪定而來,確實禪定功力到相當深度的時候,這些障礙都可以突破,彼此心靈能夠溝通。

我在台灣初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的岳父是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是民國初年的國學大師,他在世的時候曾經有一度作陰差,就是東嶽大帝請他去作判官。判官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他是做東嶽大帝的秘書長,晚上天黑的時候就去上班,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就回來。

他曾經告訴他的朋友,在陰間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各種人類都有。有人問他︰「語言怎麼辦?」他說都通,這很奇怪!各說各的言語,意思都能明瞭,無絲毫障礙。我們在人間,言語有障礙,還要找翻譯;而在陰間遇到外國人,不需要翻譯都能通,這個意思我們慢慢的就能體會到。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住了四個多月,前面兩個月講經要翻譯,因為要翻成廣東話;後兩個月他們聽習慣了,就不要翻譯了。他講廣東話,我懂他的意思;我說的話,他也懂我的意思,我們交談很方便,不需要經過翻譯,大概就是這種情形,這是能隨順異類的言音。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1)
--------------------------------------------------------------------------------

四二、諸天善神擁護戒德之人

諸天善神擁護戒德之人,這些例子很多,不但是出家大德,連在家的大德居士亦不例外。《華嚴經合論》的作者是李通玄居士,當年他發心要為《華嚴經》做註解,想找一個清淨的環境,於是到山裡面去找。他在山裡面遇到一隻老虎,他不但不畏懼,而且向老虎說明自己要發心註經,想找個寂靜之處,老虎就把他帶到一個山洞,這是老虎的住家,於是老虎自動搬家,將之讓給李長者來註解經典。

他在註經的期間,每天有兩個年輕的女孩,來照顧他的日常生活。李長者註經的時間很長,對這兩個女孩從未看一眼,也沒有跟她們談過話,很專心的在註經。《華嚴經合論》完成之後,這兩個人也不見了。他總以為這兩個女孩,是住在附近的村莊,總得去感謝人家,他到附近村莊一打聽,沒有人知道,這才曉得是天人來供養。無論出家在家,真正有道德之人,心地純淨純善,就會感動天人來供養,天人來照顧。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31)
--------------------------------------------------------------------------------

四三、依法不依人

世尊在入滅之前,知道末法時期的眾生沒有慧眼,無能力辨別真妄、邪正,因此特別開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經,你修學依哪一部經,自己所修學的就依這一部經典為準則。因為一切經都是佛說的,佛說的一切經都是圓滿的,法法圓融。但是,世間人沒有真實智慧,心不圓滿,有偏陋執,孤陋寡聞,執著自己的成見,往往看到佛法是衝突的,互相矛盾的,互相牴觸的。

我初學佛的時候,台灣大學有一位考古學的嚴教授,他告訴我佛法有矛盾。我說:「什麼地方有矛盾?」他說不說別的,他讀過《金剛經》,《金剛經》從頭到尾,就像兩桶水一樣,倒過來、倒過去,一會兒說空、一會兒說有,自相矛盾。這是大學教授,還是有名的教授,我聽了笑笑,那個時候他是長輩,我才二十幾歲,不好意思跟他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尚且是如此之知見,何況等而下之的人?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9)
--------------------------------------------------------------------------------

四四、社會動亂之由

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從家庭開始,儒家從胎教開始,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做母親的人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決定要小心謹慎,端正身心,給嬰兒最好的影響,正面的影響,決定不能有負面的影響。在家庭,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小孩從小看父母、學父母,父母要給兒女好樣子,決不能做出壞樣子。做父母親的人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和睦鄰里鄉黨,小孩從小就看在眼裡,印在心裡,根深蒂固,他一生自然是正人君子。進了學校,老師的責任是要把所以然的道理教導他,他覺悟了做人的道理,這才是教育。

我記得初出家時,有一天在圓山「臨濟寺」,前面大院中掃樹葉,有四個學生從樹林中經過,上圓山公園,態度言語非常驕慢,我就感嘆一聲:「可惜沒有受過教育!」

他們聽到了,回過頭來找我麻煩:「你怎麼說我沒受過教育?」

我說:「是!」

他說:「我們是台灣大學法學院四年級的學生,你怎麼說我沒受過教育?」

我說:「你們原來是法學院的學生。好!那我請教你,什麼叫教?什麼叫育?什麼叫教育?」

他講不出來。他說:「那你講給我們聽聽?」

我說:「灑掃應對是教育,你學過嗎?你會不會掃地?你不但不會掃地,你連吃飯都不會吃;如果我給你擺四個菜,這四個菜如何擺法是有規矩的,你學過沒有?生活教育你們沒有學過。」

他說:「那我們現在學的算什麼?」

我說:「你問得不錯!你們現在學習是到高級知識,你們受過高等科學的技術訓練,但是沒有受過教育,不會做人,不會說話;教育是教人做人、說話、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社會動亂根源之所在。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01)
--------------------------------------------------------------------------------

四五、地藏菩薩來化五斤香油


抗戰勝利之後,周邦道老師住在南京,房子很大,房子外面有庭院,庭院外有圍牆,周師母曾經見到地藏菩薩,這個感應不可思議。師母說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到她家來化緣,向她化五斤香油。她問和尚:「你從哪裡來?」他說:「我從九華山來。」問了以後,也沒給他,這位和尚沒有化到就走了。走了以後,她突然想到這件事情很怪,因為進到她家的客廳要經過三道門,沒有人開門,這個和尚怎麼進來的。走了以後,又突然不見了,大門也沒有開,怎麼離開的,這個疑問終身不忘。

以後到了台灣,住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就把這件事情向李老居士報告。李老師就告訴她:「那位和尚就是地藏菩薩。」她後悔得不得了,當時沒有給他五斤香油,這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她一生供養地藏菩薩,天天念《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宿世的因緣,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就是時節因緣到了,佛菩薩表演給你看,讓你覺得佛法是真的,讓你不能不相信。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3)
--------------------------------------------------------------------------------

四六、聞到異香

一些初學佛的人聞到異香,見到光明,這是感應。有些同修來告訴我,初學佛時好像常有這些感應,現在很多年沒有了,是不是退心了?不是的。如果常有就不是好境界,那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佛境界決定不是常有,必要的時候才給你明顯的感應。何以初學佛時常有?那是增長你的信心。

我在初學佛時,也遇到很多次,三年間應該有十幾次,我聞到檀香,可是附近兩、三里路的範圍,都沒有人燒香。剛開始學佛,展開經本讀經就有異香;以後學佛的時間久了,早晨在佛像面前燒一炷香,拜三拜也有感應。

有一次在美國達拉斯,有五、六位同修,夏天晚上在院子裡乘涼,聊天談佛法,忽然聞到異香,從未聞過的,時間約有五分鐘之久,五、六個人都聞到。那時我不在美國,他們打電話來告訴我這件事情,而且附近沒有人燒香,問我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感應,一是你有感,佛菩薩有應;另一種是天神剛好經過,看見你們在念佛,討論佛法很歡喜,所以在那裡合掌致敬,他這一停留,你就聞到香氣,這是小的感應。

佛家常講「誠則靈」,關鍵在我們的誠意,如果有真誠心求法,「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有誠意求佛,佛菩薩就有感應,必然化現其身來幫助你開悟,幫助你解決疑難。這種事情常有,在中國、外國也常聽說。凡是遇到佛菩薩都是緣很殊勝,你感的力量強,佛就很明顯來應。另外一種是善根成熟,善根發出來的感像電波一樣,雖然不是很強,自己也沒有覺察到,但佛菩薩接收到也能起應,為你做入佛的因緣,增長你的信心。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3)
--------------------------------------------------------------------------------

四七、悟正師弟弟往生

悟正師的弟弟往生,瑞相很殊勝,他的父母告訴我,他在修行過程中,一天難得說兩、三句話,連家人跟他打招呼說話,他都拒絕,專心到這種程度!這就是他往生的祕訣,他心定了,萬緣真的放下了。《彌陀經》上說的時間,若一日、二日到若七日。有沒有七天念佛成功的?有,《淨土聖賢錄》上有記載,《往生傳》上也有記載。真正肯回頭,徹底放下,此人就能成就,所以淨宗念佛法門殊勝到極處!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23)
--------------------------------------------------------------------------------

四八、帶業往生之風波

過去我在美國的時候,美國佛教界掀起了一個風浪,說:「念佛,帶業不能往生,消業才能往生」。因為他們查《大藏經》,上面沒有「帶業往生」的字樣,這個風浪鬧得很大,許多念佛人的心都動搖了,連學佛幾十年的周宣德老居士都懷疑。

我到洛杉磯時,他到機場來接我,他說:「法師,我念佛念了這麼多年,有人說帶業不能往生,怎麼辦?」

我說:「帶業不能往生那就算了,不必去了。」他聽我這麼一說,整個人愣住了,半天不說一句話。

我看他的樣子很可憐,於是又進一步解說,我說:「《大藏經》中雖然沒有說帶業往生,可是經中明白的講到四土三輩九品,有沒有?」

他說:「有。」

我說:「這就是帶業往生的根據。」

為什麼?三輩九品是眾生帶業多少不等,而形成的差別。如果不帶業,大家都平等,哪來三輩九品?三輩九品的差別,就是十方往生者,帶業不等的果報。若不能帶業往生,則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一個孤家寡人。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一品生相無明還是業!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不能去了,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一人,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做什麼?周老居士這才聽明白了!

經文雖然沒有說到「帶業往生」,但意思圓滿具足。因此,學佛貴在能會通,佛說法字字句句都是大圓滿,我們凡夫粗心大意看不明白。如果再有偏見、陋執,雞蛋裡挑骨頭,不但害自己,也害了許多眾生。疑惑如來正法,這是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這個業造得重!造這些罪業的代代都有,不足以為怪,尤其在現前社會環境之下就更多了。

所以,佛教導我們,學佛要親近明師,專信不犯。真正能親近明師,專信不犯,就證明我們確實有善根福德,遇到老師是因緣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豈有不成就的道理!若自己不能細心觀察體會,輕信別人的謠言,就是自己善根福德不足,錯在自己,不能怪人。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8)
--------------------------------------------------------------------------------

四九、少時用錢

我在櫃子上看見幾個硬幣,拿起來看看,很感慨!由此看出什麼?看出無常,看出變化。

我小的時候已經不用銅錢了,銅錢是滿清時候用的貨幣,銅錢當中有個方孔,現在古董店還能見到。那時很多,每家人都有,但現在都不用了,現在用銅板。銅板是民國的貨幣,一個銅板上面寫十文,從前一個銅錢是一文錢,一個銅板等於十文錢。民國的貨幣,一個銅板等於十個滿清錢幣,一比十兌換。

我小時候上小學念書時,母親會給我兩個銅板,買燒餅、油條、饅頭,喝一碗豆漿,早餐就夠了。有的時候給三個,三個銅板等於三十文也就是一分錢。那時的一毛錢很大,可供四個人到餐館吃一餐。一塊錢就是銀元,清朝時的銀元很值錢、很管用。

我們這次到韓國、日本去旅行,韓國的貨幣,鈔票票面一張是一萬元,一萬元大約折合美金十幾元,換算成新加坡幣大約是一百五十元。我們看看貨幣演變到現在的鈔票,短短幾十年間產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是無常,我們親眼看見,親身經歷。

一件事如此,仔細再觀察,任何事不也如此!看清楚了,才能了解這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還要去計較、去分別,豈不是自找苦吃!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十、隱士

早年,我未學佛之前,喜歡讀歷史,《二十五史》中有「隱逸傳」,初看之時還很迷惑。歷史記載的人物,都是對國家民族有貢獻的,青史垂名,而隱逸中所記載之人稱為「閒人」,對國家、社會無任何貢獻,為何為其作傳?學佛以後才明瞭,因為他們有學問、有道德、有能力,而能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如諸葛亮,如果不是先主三顧茅廬,他還是隱士,自己種幾畝田,每天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遊山玩水,過著隱逸的生活,這是會享福。

學佛後我才明白,他是我們社會最好的典型、模範,他並不是沒有本事、能力與人爭,而是用身體力行,來教化社會「不要去爭」。隱士就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如果人人皆能守此原則,則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也許有人反對,這樣的社會不是永遠沒有進步了嗎?其實這個社會是以非常平穩緩和的速度在進步,世人永遠是幸福的。現在大家鼓勵競爭、鬥爭,鬥得頭破血流,得到什麼?細細想來,過隱逸的生活有其道理!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一、民主與君主

從前讀書人「學而優則仕」,仕就是做官,讀書人唯一的出路是從政。讀書的目的是在為社會立功、立德、立言,不是自私自利。自古以來是有貪官,但這是少數,不是多數,若一個國家貪官佔多數,政權就會不穩定,會被人推翻,取而代之的,一定是有大幅度的改進,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過去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曾經有一次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到底是贊成民主,還是贊成君主?」

我說:「我贊成君主,我喜歡皇帝。」

他說:「你落伍了。」

我說:「我不落伍,皇帝確實比民主好。」民主,每一個人存的是什麼心?鉤心鬥角,爭權奪利。

帝王時代,一般真有學問、有品德的人,他不會爭。而皇帝在就職典禮那一天起就要立太子,培養接班人,這是負責任的表現。他選拔出繼承人,邀請國家最好的,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來教導他,也就是說這個領導人受到最好的教育。為什麼他要這樣做?若他的後人不是最好的繼承人,他的政權就會被人取而代之。
社會大眾誰不想過太平日子?哪一個人願意造反?造反是逼不得已的。所以,帝王是負責任的,若他的繼承人能保持祖宗的成法、成規,他的朝代不會滅亡;若是荒淫無道,迷於酒色,他的政權則保不住,即使他這一代不亡國,他的兒子決定亡國。這是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的,君主制度很好,所以我贊成君主,我擁護君主。

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民國,組織國民黨,一黨專政,不是多黨政治。孫先生念了很多中國古書,「三民主義」就是說明他的思想,其思想是繼承中國古聖先賢的道統,再集合民主國家優良的傳統。因為中國過去專制時代是一家人專政,民國是集全國精英在一起共同管理國家,以一黨專政代替皇室,這個構想非常好,有民主的優點,又有專制的優點。但是這確實要有智慧、有學問,才能結合中國的傳統,還要了解西方人的文化,才能領導國家、領導世界,方能走出一條光明的大道,帶給一切眾生真正的幸福。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國民黨員不能把這個道理,對外講明,所以,反對黨一多,這個國家如何能太平?人心如何能安定?而孫先生死得早,這也是中國人沒有福報之處。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80)
--------------------------------------------------------------------------------

五二、魔說法

《楞嚴經》的第九卷下半一直到第十卷,這一卷半的經文相當長,都是講五十種陰魔。我跟李炳南老師學習《楞嚴經》,他特別教導我們說,魔的伎倆高明,他也會講經說法,也會講如來正法,但是,一百句話裡面,有九十九句是正法,只有一句是邪法。如果你跟他學,你完全不能覺察,就跟他去了。那一句邪法這麼厲害嗎?老師舉個比喻說,在茶杯裡面盛醍醐,醍醐表示純正之法,在這裡面加一點點毒藥,你喝下去就會要命。因此,一句邪法就能把你的法身慧命斷了,魔說法高明,不能不佩服。若沒有真實的智慧,如何能辨別?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6)
--------------------------------------------------------------------------------

五三、清淨梵音

我在美國幾個大城市,參觀日本人建立的道場,而美國人建的道場,多半學習日本。日本人比中國人在語言上佔了便宜,所以,美國佛教百分之九十,是日本佛教。他們在美國建立道場,大多數都是禪坐,進入禪堂一句話不說,給你一個蒲團,依照禪堂規矩坐禪,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這對於美國社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生活很緊張,若能在一個星期,有一、兩次到禪堂,來坐幾個鐘點,輕鬆一下,他們非常歡喜。

我問一些參加靜坐的美國人,他們都非常歡喜,不說法,不講經,一門深入。念佛堂的效果亦同,念佛堂只有一句佛號,音韻念得非常優美,讓你聽起來很舒適,這是梵音、清淨音。
之後,我們將念佛機帶到國外,常常放在身邊聽,有很多人聽到之後很歡喜來問:「這是什麼音樂?」他很喜歡,我們就送給他。他把它當音樂來聽,他說這個音樂聽了心很靜、不煩躁,這是真正的梵音。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3)
--------------------------------------------------------------------------------

五四、不疲不厭

我曾經有一次見到李炳南老師教學,很受感動,那時老師已經七十多歲,學生提出許多問題請問老師,問了三個小時,老師還是很從容、很有耐心的解答,這令人不得不佩服!這才曉得佛菩薩教導眾生是不疲不倦。
而自學感到厭倦、退轉,而不精進的,就更多了。何以會厭倦?學而沒有得到真實利益;假如真得利益了,怎麼會疲倦?所以,厭倦、退轉的都是心太粗,目標淺顯,得少為足,不肯深求。

唐朝終南山的道宣律師學《四分律》,先後聽了二十多遍,所以成為一代祖師。現在人聽經聽一遍就不想再聽了,豈能成就!我在台中聽李炳南老師講《佛學十四講》,總共聽了十一遍,熟透了才真有味道!

從前李老師在台中發心宣講《華嚴經》,是由八個人啟請的,我是其中一個。李老師講經是一個星期講一個小時,所以,一部《華嚴經》講圓滿,差不多要六、七十年,他那時已七、八十歲了,一定要活到一百五、六十歲才能講完。這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自行化他要不疲不厭。

(節錄自《無量壽經菁華》02-12-42)
--------------------------------------------------------------------------------

五五、粗茶淡飯保平安

現前社會每個人生活壓力非常沉重,心理壓力、精神壓力、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壓得真的是喘不過氣來。這麼沉重的壓力,身體如何會健康?怎麼會不出毛病?所以,身體常常感到不適,常常感覺有病痛,這是當然之理。只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的人,身體、精神毫無壓力,他得輕安、輕鬆,他的生活隨順自然,當然健康長壽,健康長壽的祕訣就在此。

諸位細想,人生在世能享受什麼?充其量不過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還能有什麼享受?你有錢,也不可能一天吃三十餐,所以真正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點點。然後你有沒有想到,你這一生為誰辛苦,為誰忙?真的是冤枉操了心!為何如此迷惑顛倒?為何不覺悟?而菩薩明瞭、覺悟,所以他不為自己,因為自己的生活太簡單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台北講經,講完之後坐計程車回去,計程車司機跟我發牢騷,說錢很難賺,生活很辛苦!

我問他:「一家有幾個人?」

他說:「三個人,夫妻兩個、一個小孩。」

我就跟他講:「你在生活方面處處要跟別人爭,你就活得很辛苦;你要是不跟人爭,你就活得很快樂!」

他說:「為什麼?」

我說:「現在市場花樣很多,日新月異,你要向它追求,當然很辛苦。你要是看破了,譬如你家裡一個電冰箱好好保養使用,應當可用十年。不管它出什麼新花樣,都不理會,等冰箱用壞了,再去買一個。不要看到新樣子來了,又要換一個,你不是天天在替他賺錢嗎?一件衣服好好的穿,也能穿個十年、二十年,所以,你十年、二十年不要買衣服。家具選堅固的,中國古時候的家具,講求要使用一百年,房子建築,要使用三百年。因此,你的心是定的,不去追求,日子就好過了。

他聽了有一點覺悟。他說:「對!法師,你講的是有道理!」

我說:「你天天跟人家爭,譬如衣服,人家穿這個花樣,你穿的不時髦了,不敢穿出去,怕被人家笑話,你要追求時髦,你會累死,日子過得很辛苦。你要是為自己活,自己有主宰,清心寡欲,日子就很好過了。你開計程車,開一天賺的錢,一個星期就夠用了。你一個月工作一個星期,有三個星期可以放假,多自在!」

人在享福,何必那麼拚命?你到底為誰拚命?實在講都是為了妄想分別執著,冤不冤枉!所以,誰會享福,誰懂得享福?佛菩薩覺悟的人懂得,迷惑的人一天到晚在追求,那是可憐憫者,有福不知道享。

我記得過去還教過一些同修,他們工作的環境、收入都不錯。我跟他說:「你工作一年,能不能吃三年?」

他說:「差不多。」

我說:「好,你工作一年,三年休息不要工作,你的生活能過得去了,這三年就老實念佛。三年之後,錢用光了,你再去工作。」

他說:「我怕找不到工作。」

我說:「你念佛三年,感應不可思議,佛菩薩一定給你安排很好的工作。你再去工作一年,大概就可以七年不要工作了。你能否相信?」

真正理解就相信了,才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粗茶淡飯保平安,平是平靜,安是安穩,這其中有真正的自在幸福,真正是生智慧不生煩惱。

我們要把時間、精力,用在找真的東西,真的東西是佛法,真的東西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靈性,這是真的永恆的,不會隨身體、世界消滅。所以,真正聰明人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決不是提升物欲的享受,提升物欲享受是往下墜落。提升靈性,提升智慧,提升境界,這個提升永無止盡,一直要到究竟圓滿的佛果。成佛之後廣度眾生,眾生無邊,我願無盡,這就對了,這完全契入佛菩薩的境界。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六、跟方東美先生學習

早年,我因為有工作要上班,所以時常想利用公餘的時間到台大去聽方東美先生的課。方先生每星期在學校上課,我那時找他,目的只想在學校裡旁聽他的課程。我跟他認識是自己寫信求見,我寫了一篇文章寄給他看,向他老人家請教。一個星期之後他回信了,約我到他家見面,面談其實就是考試。

面試的結果,他跟我說:「你不需要到學校去聽課。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是到學校去聽課,你一定很失望。」我聽了他這幾句話,確實很難過,如涼水澆頭,滿腔的希望突然都沒了。過了幾分鐘,他老人家又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日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的課。」這是我作夢都不敢想的!

在台灣,他用這種方式來教學,大概在那時只有我一人,沒有第二個。以後他的學生很多,聽到老師教這樣一個學生,特別對我另眼相看。我問:「為什麼?」他們說:「方先生的眼光很高,單獨教你,那不是簡單事情!」學佛很久之後才明瞭,原來我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老師非常珍惜,所以不讓我到學校去旁聽,就是怕我到學校認識很多老師,認識很多同學,會聽到很多東西,心就雜亂了。特別教導就是防止污染,這是他用心良苦。當時我們體會不到,學佛之後才了解,這是師承。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七、以身作則

早年我在台灣的時候,曾經有一位中學教師告訴我,他的大女兒念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從書店買了一本書,回家去教訓她的父母說:「你看看這一條你犯了,那一條你也犯了。」令父母非常難堪。我說:「你是做老師的,你首先不能犯過,學生才不會指責你。你自己言行不一致,不但學生會指責,連女兒都指責,你如何應付?」他聽了非常感慨!

現前社會,這種風氣愈來愈盛,許多人對於兒女的教學都無可奈何,這是社會的危機、災難的萌芽。因此,教育兒童是世界和平、安定、幸福的基礎,我們要格外重視。所以,學佛的同修必須以身作則,從「善護口業」做起,決定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縱然處處吃虧也沒有關係,因為「吃虧是福」。你在吃虧、忍讓裡,修忍辱波羅蜜,修禪定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才能修成功。唯有能忍,隨順佛菩薩教誨,斷惡修善,縱然現前你的兒女、學生不聽話,時間久了,他會省悟,想想從前老師、父母的教誨,對自己有真實利益。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八、澳洲土著是真人

澳洲的土著說他們是真人,說我們被物質文明污染了心性、體能。他們的心清淨,生活多麼自在!他們每天過什麼日子?他們沒有家,到處去遊玩。澳洲政府給他們建築一些房屋,他們把房屋做為倉庫。他們睡在野外,風吹雨打也沒事,不生病。我們過著物質文明的生活,把我們本有的體能破壞了,禁不起風吹雨打。他們完全隨順大自然,他們到世間來是消業的,是來受報的,所以他們的靈性很高,能預知很多事情。這是什麼原因?禪定。心定、心清淨,定能突破許多空間維次,所以能預知許多事情,這是本能。為何我們不能預知?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的本能障礙了。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五九、阿闍世王懺悔往生

有恐懼心、有害怕的心、有悔過的心,就有救了。佛法大慈大悲,回頭是岸,一回頭就得救。我們讀《觀無量壽佛經》,知道阿闍世王殺父親、害母親、奪取王位,跟提婆達多聯合破壞僧團,五逆罪中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統統犯了,決定墮阿鼻地獄。而佛在《阿闍世王經》中說,他在臨終時才懺悔,真正悔過,以此懺悔心念佛求生淨土,他真的往生了,而且是上品中生。往生有兩種方式,一是平常積功累德、老實念佛往生的;一是臨終懺悔往生的。懺悔往生之品位,視懺悔心、懺悔的力量。所以,一個人造作極重的罪業,到臨終真正懺悔,還是能往生,還是能得度。什麼道理?「萬法唯心」,正是《華嚴經》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因此,我們對造作極重罪業之人,也不可輕慢,也必須禮敬,即是此意。

(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34-006)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00: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典篇

--------------------------------------------------------------------------------

一、一聲南無佛

在《法華經》上,世尊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世尊在世時,有一位老人要求跟佛出家。從前出家一定要證果,最低限度也是證須陀洹果,證斯陀含、阿羅漢、菩薩果位的人,不計其數。所以,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就不能出家。這位老人要出家,佛就讓這些大阿羅漢、菩薩弟子觀察老人的善根,看他能不能出家。阿羅漢有神通,能知五百世,這一觀察,老人在五百世當中都沒有種善因,怎麼能出家?

可是世尊同意他出家,並告訴弟子們,這位老人在無量劫之前,曾經是個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他在驚恐害怕之下,爬到一棵大樹上,隨口叫了一聲「南無佛」!就憑無量劫前這一聲「南無佛」所種的因,在無量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緣成熟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他剃度出家,後來他證阿羅漢果。
--------------------------------------------------------------------------------

二、隨喜功德無量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告訴我們,破壞人學佛,障礙人學佛,這個罪過很重!經文一開端,佛舉一個例子,有兩個比丘講經說法,有些人因為嫉妒,就造謠生事,使聽眾對法師失去信心,結果講經道場被破壞了。我們在經上看到,造作這個罪業的人,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這是指人間的時間。地獄與人間有時差,人間一千八百萬年,在地獄裡感受是無量劫,所謂「度日如年」。

因此,何必要造這個罪業?念頭一轉,隨喜功德,福報無量無邊。什麼是隨喜?決定沒有嫉妒、破壞,歡喜讚歎,勸導人要好好的修學,這個功德與講經說法的功德一樣,果報不可思議。

常言說得好,「禍」、「福」在一念之間。一念覺,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無量無邊的福德;一念迷,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真正聽懂了、相信了,就認真努力去做,這是報佛恩。
--------------------------------------------------------------------------------

三、心地真誠便是大供養

《了凡四訓》中有一則故事,有一個很窮困的女子,她將自己僅有的兩文錢供養三寶,方丈和尚親自為她迴向。世事多變,這位女子後來做了皇后,就帶著許多宮女再回到這個寺院修大供養。方丈和尚沒有親自主持,只讓徒弟為她誦經迴向。她覺得很奇怪,問老和尚:「從前我很窮苦,布施兩文錢,你親自為我迴向;今天我帶這麼多財富來供養,你怎麼只讓你的徒弟來為我迴向?」老和尚說:「那時的兩文錢是妳全部的財產,妳是真誠心,我一定要替妳迴向;今天妳做了皇后,擁有億萬財富,你拿的這點錢是九牛一毛,我的徒弟給你迴向足夠了。」

人沒有錢的時候不起貪心,財富愈多愈貪。做好事的都是沒錢的人,有錢人做好事,一定是對他有很大的好處,他才肯做。一般人雖然收入微薄,肯布施、肯做好事,那一點供養幾乎是他全部的財產。從中國來的同修,他們布施供養幾百塊錢,這幾百塊錢可能是他們一個月的工資,這個供養的福大。新加坡有很多一個月收入幾十萬的,卻一塊錢都不肯布施,縱然拿出十萬元做好事,也比不上中國同修供養幾百塊錢的功德。諸位要知道,決不是布施錢財多,功德就大;錢少,功德就小。經上講,什麼人真正做到圓滿功德?討飯的。他一無所有,今天人家給他兩文錢,他將這些錢全部拿去供養佛陀,那是他的全部財產,那是圓滿功德。

世法與佛法不一樣,所以不要認為我們很窮苦,不能修福,其實窮苦人修的福比億萬富翁大得多。富的人不是生生世世富有,窮的人也不會生生世世窮困。所以,老天很公平,有錢的人來生變窮人,窮人來生變成富人,風水輪流轉。這當中有大道理,這是真實智慧。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44)
--------------------------------------------------------------------------------

四、法華三車之喻

普通法門所謂的根熟是指煩惱輕、智慧長,對於世緣非常淡薄,沒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淨宗法門的根熟是世出世間一切萬緣統統放下,真信、切願,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與其他法門確實不相同。這是一個特別法門,無比殊勝,如經所說,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統統得度。所以,我們要普遍介紹給一切眾生。

介紹給其他國家的眾生或宗教時,一定要懂得佛法的真諦與善巧方便。《法華經》舉「三車之喻」,就是一個很顯明的例子。三車是羊車、鹿車、大白牛車,代表不同根性的眾生。小根性的人喜歡羊車,佛告訴他:「羊車在門口等你」;喜歡鹿車的人,佛說:「鹿車在門口等你」。喜歡大白牛車的人,佛就說:「大白牛車在門口等你」。大家非常高興出門之後,那個家就失火了,所謂火宅,這是比喻六道輪迴。引誘你出門之後,沒有鹿車,也沒有羊車,只有大白牛車。你看到大白牛車果然比羊車、鹿車好,這就是平等得度。我們聽了這段故事,學到了什麼?世尊度眾生的善巧方法。世尊的用心真正是止於至善,沒有一句是虛妄的。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56)
--------------------------------------------------------------------------------

五、一切法得成於忍

《金剛經》上,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忍辱仙人沒有絲毫瞋恚心,發願說:「將來成佛時,我第一個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就是憍陳如尊者的過去生,釋迦牟尼佛成道,第一個度的就是憍陳如尊者。世間人是冤冤相報,佛法是以德報怨,你以怨對我,我以德對你。冤冤相報是凡夫,造輪迴業。真正覺悟之人,對於毀謗、侮辱、陷害他的人,甚至於殺害他的人,都沒有絲毫瞋恚心,反而更加慈悲去愛護他、幫助他、救度他。這才是真正的佛法,值得我們學習。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65)
--------------------------------------------------------------------------------

六、定業難轉

個人恩怨可以用清淨、平等、慈悲化解,這是功德。可是一切眾生的共業,天災人禍,不但我們無法化解,大修行人也無法化解,連釋迦牟尼佛也為我們示現定業不能轉的例子。當年琉璃王消滅釋迦族,釋迦牟尼佛也不能救。目犍連以神通將一部分釋迦族的人裝進他的缽裡,帶到天上,仔細一看,缽裡全是血水。然後把這個事情報告佛陀,佛說定業不能轉,所謂「在數難逃」。怎樣救?要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佛菩薩、目犍連的神通力都幫不上忙,一定要聽從佛陀教誨,才能轉變業力。所以,佛能幫助眾生的是教學,你明白了,自己去做,做到就能轉業力,我們一定要懂得。

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眾生作惡,惡業召感。佛用什麼辦法?佛教導眾生斷惡修善,就轉過來了。許多眾生聽了佛的話,依舊不改。為什麼?自私自利太重,不肯放棄自己的利益,連累一群人受果報,自己還是要墮地獄。所以,真正覺悟的人,決不肯連累任何一個人,我自己受苦受難無所謂,何必要害人?何必讓別人受牽累?能有這個心,一切苦難就遠離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00)
--------------------------------------------------------------------------------

七、祇樹給孤獨園的螞蟻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祇樹給孤獨園在蓋精舍,佛看到地上的一窩螞蟻就笑起來了。旁邊的學生看到佛笑這群螞蟻,就問佛為什麼?佛說:「七尊佛出世都過去了,牠們還在做螞蟻。」如果一尊佛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這不是說螞蟻壽命那麼長,而是死了以後又墮螞蟻身,牠堅固的執著,認為那個身就是自己,認為螞蟻窩就是牠的家,捨不得離開,所以死了以後還去投螞蟻胎。

要知道,墮三惡道容易,出離難。我們相信佛的教誨,佛決不是故意嚇唬我們,只為了勸我們為善。如果這樣想,我們就錯解佛的意思。佛有智慧、善巧方便,不會用這種手段。佛所講的都是事實真相,我們要感謝。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02)
--------------------------------------------------------------------------------

八、五百商主

殺生戒也有開緣。佛舉例說,有一個出家人要遠行,搭乘一個貿易團體的船渡大海。船上有五百商主,其中有一個人起了一個惡念,想把其他的同伴害死,獨吞財物。這個出家人有他心通,商人惡念一起,他就曉得了。這是利令智昏,不能勸他;你要是勸他,他想:「我的祕密被你洩漏了,頭一個殺你滅口。」出家人不是為自己,如果真的被殺了,能防止他害別人,菩薩也願意捨身救度一切眾生。但是這個事情又不能商量,怎麼辦?趁他不防備的時候,先把他殺了,這是開了殺戒。出家人這麼做,救了全部人,這是開緣。因為如果這個事情讓壞人做成,其他同伴全部被殺死,財物被侵佔,他既犯殺戒又犯盜戒,果報在阿鼻地獄。他現在被人殺了,不墮阿鼻地獄;換言之,這是從阿鼻地獄把他救出來。所以,這個時候不能不開緣。除非你不知道,知道了,一定要救眾生。佛法是活潑的,不是死板的,一定要懂得我是為利益眾生,不是為自己。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79)
--------------------------------------------------------------------------------

九、有緣

世間人遇到與自己有緣的人就很歡喜,沒有緣的人就不想跟他見面。我們知道,阿彌陀佛與十法界一切眾生的緣最深。這一樁事情,諸佛都不一樣,有些人在自己修行成佛的過程當中,只顧修自己,很少與眾生結緣。他成佛了,雖然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願也相同,但是與眾生結的緣不夠深廣。

世尊當年在世,城東老母與釋迦牟尼佛沒有緣,釋迦牟尼佛度不了她。佛做一個試驗給弟子們看,城東老母從這邊來了,佛迎面走過去,她馬上轉彎,從別的路走了,絕對不想與佛見面。佛有能力化身,佛到那邊,她又拐彎。到最後佛現四個身體把她包圍,她低下頭來痛哭,也不看佛一眼,這是沒有緣!佛叫他的學生舍利弗去度她,舍利弗一去,她與舍利弗有緣,歡喜接受,舍利弗就度了她。「佛不度無緣之人」,眾生與佛沒有緣,佛也沒有法子。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1)
--------------------------------------------------------------------------------

十、方便妄語救眾生

眾生想造惡,造惡要有緣,我們把惡緣斷掉,惡就造不成了。經典上有一則小故事,有一個持戒精嚴的學人,在路上遇到一個獵人在追一隻兔子,走到三叉路口,兔子跑了,獵人沒看見。持戒的人剛好在這個地方,獵人問他:「兔子跑到哪裡去了?」持戒的人故意指錯方向,打了個方便妄語,救了兔子一命,也救了獵人免造殺生之業。這是開緣而非打妄語,因為他的存心是善,這就是「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許多的人與事,若發現有錯誤,應當以智慧予以提醒,使其惡事不能成就,這是一樁好事、善事。

(節錄自《普賢行願品輯要疏》選讀4-9-04)
--------------------------------------------------------------------------------

十一、失人身

一個人失去人身之後,來生再得人身,佛說「如爪上土」。世尊在祇樹給孤獨園,向地上抓了一把泥土,然後撒掉,手上沒有了,指甲裡還留有一點。

學生看到了就問釋迦牟尼佛:「這表什麼意思?」

佛說:「人失去人身,來生再得人身,就像我指甲上的土;不能得人身,像我撒在大地上的土。」
這是說明得人身的機會很少,我們想想,現在有幾個人真正在一生奉行,「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毀犯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造十惡業,來生就是三惡道。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9)
--------------------------------------------------------------------------------

十二、觀經的因緣

《觀經》的因緣很特殊,韋提希夫人遭了家庭、國家的變故,對於人生、世間,灰心到了極點,求佛幫助,有沒有好的地方可以往生。釋迦牟尼佛答應她的請求,把十方諸佛的剎土,用佛的神力變現在她面前,佛沒有為她介紹,讓她自己去看。她看了之後說:「諸佛剎土雖然都很清淨莊嚴,但我希望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不是釋迦牟尼佛推薦介紹的。她的選擇很正確,釋迦牟尼佛非常歡喜,夫人隨著就請求世尊,教給她去的方法。

世尊在沒有講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而且告訴她這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一句話非常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換言之,一切諸佛成佛所修的法門不同,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但任何一個法門都能成佛。法門雖不相同,無論哪一個法門都不離此基礎。好比蓋房子,不管你蓋多高,蓋什麼樣式,「三福」是地基,地基是相同的。基礎不好決定蓋不成功,所以,我們修行先要從基礎上修起。

(節錄自《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菁華》04-08-01)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0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积善篇

-------------------------------------------------------------------------------

一、舜王捕魚

舜王年輕時,有一次在家鄉看到一群人捕魚,有年輕的、有年老的。魚多的地方都被年輕人佔去了,老人鬥不過年輕人,也不願意爭執,就到比較遠的、魚少的地方去工作。舜看到這種情形,他也去捕魚,實際上他的目的不是捕魚,而是去感化這一群年輕人。年輕人中也有幾位會禮讓老人,他就讚歎;有些橫行霸道,他也不說,隱惡揚善。過了幾年,那些頑固不靈的人都被他感化了。可見只要以真誠心,假以時日,沒有不能感化的。如果不能感化,就要問自己,是否智慧不夠,耐心不夠,方法不夠巧妙。

不要說人能感化,就是蚊蟲、跳蚤也都會被感化。印光法師傳記裡記載,印光法師住的房子裡沒有蚊蟲、跳蚤,即使別人住的時候有,他去住就沒有了。老和尚一生從不傷害蚊蟲、跳蚤,也不把牠們趕走,而是以此為鑑,生慚愧心,精進修學,修清淨心,修慈悲心,以德行來感化。他到七十歲之後,感化了這些小動物。所以,蚊蟲、跳蚤都能受感動,人哪有不受感動之理!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19)
--------------------------------------------------------------------------------

二、與小動物平等相處

有一位同修是管理高爾夫球場的工作人員,告訴我球場有很多小蟲、蚯蚓,但是球場的主人丹斯里李金友居士一再囑咐不可以用農藥,不可殺生。他說:「我總是盡量去做,但有時不得已,還是要殺生,也不敢告訴李居士,怎麼辦?」我教他要與這些蚯蚓、病害蟲加強溝通。那個山很大,球場旁邊的樹木花草很多,你要叫那些蟲搬到那邊去,不要進入球場。能否做到?能!做不到,則是真誠心不夠。

諸位要知道,這些小動物都通人情,你愛護牠,牠也愛護你;你幫助牠,牠也幫助你。我們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為什麼你趕不走這些小蟲?首先,你對待牠不平等,「我是人,你是蟲」,牠不能接受這種態度。你要把牠看作朋友,看作家親眷屬,真誠心愛護牠,牠會受感動。不但動物有靈性,花草樹木都有靈性,石頭瓦礫也有靈性。為什麼它們會有靈性?《華嚴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包括植物、礦物,都是一個法性變現出來的,怎麼會沒有靈性!

我們要把「殺生」這個念頭從內心裡拔除,才能真正做到自利利他。我們把煩惱從根本上拔除,我們的智慧就開了,自然就明瞭對人對事對物應當用什麼方法與態度。然後展開經卷,你就能懂得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09)
--------------------------------------------------------------------------------

三、放生

早年我們在台北放生,有一次曾經邀請道安法師一起參加。我們在上游放生,下游的人在打魚。有同修看到就向老和尚報告,老和尚說照放。我們放生是修我們的福,他打魚是他造業,我們並不是放了故意給他打。所以,各人造各人的業,各人受各人的報。不能看到有人打魚就不放生,這就把我們的一點善念善行全都送掉了。所以,做事要有定力,才不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092)
--------------------------------------------------------------------------------

四、善因善果

宋朝曹彬是一名武將,下江南不冤殺一個人,這個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武將善終的不多;曹彬不但善終,子子孫孫都很好,這就是他懂得積功累德,愛惜人命。雖然他一絲毫不妄求,仍然享高官顯爵,這是後世應當效法的。規規矩矩的做人,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這才是善因善果。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21)
--------------------------------------------------------------------------------

五、上品十善生天

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大概六、七歲時,我們同一個村莊有一個大戶人家,他們家的老太太過世的時候,我也在場,印象非常深刻。老太太臨走的時候,讓她的媳婦給她梳頭、換衣服,整整齊齊,把家裡事情樣樣交代清楚,她就走了。她到哪裡去?這個人是善人,一生做好事,決定生天。我那時看到人走得這麼灑脫,一點痛苦都沒有,在神智、精神上決定看不出這個人要死。以後學佛,想到這個老太太很可惜,沒有機會遇到佛法;她要是有機會遇到佛法,決定往生西方。從前社會上品十善的人很多,常常可以見得到,現在很少了。他們死的時候,瑞相非常希有,預知時至,只是可惜沒有遇到佛法。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18)
--------------------------------------------------------------------------------

六、安分守己

《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夜晚聽到房門外有聲音,於是點起蠟燭,問:「你到底是鬼還是狐狸?」

外面的聲音說:「是狐狸也是鬼。我本來是狐狸,被我的同類害死了,我現在是狐狸鬼,所以說亦狐亦鬼。」

這個人不怕,繼續問:「你為什麼不到城隍土地那裡去告狀?」

狐狸鬼說:「我不敢去,去了也沒用處。」

這個人又說:「你同類把你害死了,為什麼告狀沒用?」

狐狸鬼說:「狐狸要修鍊成人要鍊丹。如果這個丹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鍊成,任何人也搶不去;如果是曾經傷害過很多人的性命才鍊成的丹,別人就可以搶去。我這個丹是過去採陰補陽,害死了不少人而鍊成的,我要是一告發,自己的罪業就不得了,所以我不敢去告狀。」

這個人又問:「那你為什麼跑到這裡來找我?」

狐狸鬼說:「你的陽氣很盛,希望你搬遠一點,我們彼此不相妨害。」

這個人第二天就搬到外面一個房間,與他隔遠一點。

紀曉嵐對這一段故事的評語,說得很有道理。真正是自己修成的,這是自己的福報,別人奪不去;用其他手段搶來的,不是自己修的福,別人能搶去。因此,這個狐狸不守本分得來的,還是會失去;自己守本分苦練成的,則不會失去。我們想想,這個世間有多少確實是安分守己得來的財富,真的不容易失去,他的福能享一代、兩代、三代。如果他是用種種欺騙的手段得來的財物,固然得到很多,來的快也去的很快。

(節錄自《彌陀經疏鈔》1-2-148)
--------------------------------------------------------------------------------

七、真誠心得大福

我勸勉同學們,福報現前決定不要享受。為什麼?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很容易享完,享完以後怎麼辦?我們仔細觀察,社會上富貴之人,今天擁有這些富貴都是前世所修的善因;可是一享受就不再修善。縱然他也做一些慈善福利事業,這都是一些小善。

如何知道是小善?《了凡四訓》有一個小故事,有位家境清苦的女子,身上僅有兩文錢,拿來供養三寶,老和尚親自為她迴向。以後她發達做了王妃,帶著千金再到這個寺廟來供養三寶,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為她迴向。她非常驚訝,向老和尚請教。老和尚講:「過去妳供養兩文錢是出自真心,那個功德大,我不親自為妳迴向,對不起妳;現在妳帶的金錢雖然多,妳的心沒有以前那樣真誠,所以布施的錢雖多,福報很小,我的徒弟給你迴向就夠了。」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什麼是修大福?真誠心。凡是大富大貴之人做這些好事,沒有真誠恭敬心,都是吩咐下面的人替他去辦,所以所修的都是小福。佛經講親手布施,誠誠懇懇,福報最大。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27)
--------------------------------------------------------------------------------

八、後一代超過前一代

古時候,政府官員戴的帽子稱為「進賢冠」。那個帽子像樓梯一樣,前面低,後面高出一層,代表前面是自己,後面是下一代。戴上帽子是提醒自己,希望下一代一定要高過我們這一代,這才是稱職,有成就。如果後面一代跟你差不多,你完全失敗,沒有成績可言。古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含有很深的教學意義,佛法講「表法」,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我最近遇到小時候的同班同學,關長全先生,他是南京一中的校長,培育出來的學生有一些很有成就,像現在揚州大學的校長就是他的學生。我讚歎他:「你的教育成功」他說:「怎麼說?」我說:「你的學生做大學校長,你不過做中學校長,他超過你,就是你有成就。」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例子。《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先生提到建甌(現在的福建)的楊榮。我在建甌住過六年,這個故事我很熟悉,我小時候去他家玩過。楊榮的曾祖父、祖父都是擺渡的,以此謀生。有一年漲大水,許多的村莊被淹沒,淹死了不少人,許多財物隨著洪水到處漂流,有些人划著船去撈取財物。楊榮的曾祖父與祖父對於財物一無所取,只有救人,積的陰德很大。到他父親的時候,家庭環境逐漸就好轉了,然後生了他。他二十歲考取進士,官做到少師(太子的老師),位列三公。他對國家有貢獻,所以皇帝加封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為少師。這就說明先人沒有做到這麼大的榮耀,他做到了,他替父親、祖父、曾祖父做到了。

在佛門裡面,老師有行沒有證,學生能達到信解行證,這是老師的成就。決定不能說,我的父親就是這個樣子,我還能幹什麼?我的老師能說不能行,我也能說不能行就可以了,這樣就一代不如一代,錯了。做學生的千萬不能有錯誤的觀念,老師沒有做到,我為什麼要做?這是個墮落的觀念。老師做不到,我要替他做到,這才是好學生,這個學生才是報恩,報父母恩,報師長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己要爭氣,奮發向上,從此地學習就對了。

(節錄自「善財童子參學報告」12-39-05)
--------------------------------------------------------------------------------

九、改命運

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留的那些老照片,諸位仔細看看,你可能不認識我,因為我那個時候乾瘦,一點福報都沒有。有不少看相算命的都算我沒有福報,而且短命。他們的這些說法我都相信,我確實沒有福報,而且短命。我的祖父、父親、叔伯都沒有超過四十六歲,都是短命死的,所以他們算我到四十五歲就要死,我相信。

那時我出家學佛,學得很精進,因為四十五歲就要死了。四十五歲那一年,我在基隆大覺寺結夏安居,靈源老和尚請我講《楞嚴經》。《楞嚴經》十卷講到第三卷,我就生病了。我知道時間到了,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因為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壽命到了,還有什麼好想?所以就回去老實念佛,等死。念了一個月,病好了,沒死,一直到現在都沒生病。

我沒有求長壽,沒有求壽命。學佛之後,大家給我一點微薄的供養,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全都印經布施。現在一年印經的費用,以台幣來算,總在三千萬以上。錢從哪裡來的?我也不知道,反正來了就做,做錄音帶、錄相帶,布施全世界;其中以中國最多,所以我在大陸的法緣很殊勝。到南洋講經,我絕對不准他們做宣傳,不准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不宣傳,聽眾都有一千多人;宣傳之後,道場連站的地方都沒有。只要肯結緣,緣愈結愈殊勝,愈結愈生歡喜心, 法緣盛是這麼來的。

(節錄自《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菁華4-8-02)
--------------------------------------------------------------------------------

十、廣結善緣

無論出家在家,德行學問有成就時,一樣能教化眾生。我的老師李炳南居士是在家人,我親近他的時候,李老師在台中弘法已經十年,台中蓮社也建立了。我到台中參加慈光圖書館的籌備工作,一個月後,圖書館開幕。李老師後來又辦了兩家托兒所、孤兒院,還辦醫院。台中蓮社的蓮友有姓名、地址的,有二十幾萬人。老師講經教學十年,有這麼多的聽眾。

所以,在家居士在一個地方有如此的成就,凡事就更要小心謹慎。當時遇到一樁事情,有人供養花生給李老師,李老師吃得很高興,也分給大家吃。後來就傳說李老師喜歡吃花生,以後供養的花生就吃不完了。李老師有真實智慧,把別人供養他的東西,分給學生,分給聽眾。因為吃的東西不能留,留久就壞了,東西是愈新鮮愈好吃。他決定沒有貪心,別人供養他,他供養大眾,廣結善緣,緣愈結愈廣,自己結了善緣,也代供養他的人結了善緣,這都是事實。所以,千萬不能有嗜好,一切都好,一切隨緣,不能說我喜歡這個、喜歡那個。你只要一有喜好,人家為投其所好,供養的東西就來了,麻煩也隨著來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68)
--------------------------------------------------------------------------------

十一、人不為己

香港亞視何守信先生訪問我,他講到諺語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哪個人不為自己,為自己是正當的。

我跟他說這一句話是錯誤的,不是正見,誤導了許多眾生。何謂正見?人應當為社會、為眾生,不為自己,這是正知正見。

過去新加坡有一位大財主陳嘉庚先生,南洋的人都知道,他白手起家發了大財,可是自己的生活非常節儉,年紀老了去檢查身體,還營養不良。他的錢用到哪裡去了?全部都做社會慈善事業,新加坡南洋大學是他辦的,在國內自己的家鄉到處興辦學校,提倡教育,幫助一些苦難的人。

他自己有錢並不享受,他坐飛機時,他的兒子坐頭等艙,他坐經濟艙,下了飛機,他跟兒子講:「我們同時到達,何必花那麼多冤枉錢?」聽說有一次他的兒子被綁票了,強盜提出條件要贖金,他通知強盜:「你把我的兒子殺掉好了,我一分錢也不會給他,我的錢全部拿來做公益慈善事業,絕不留給後代。」那個強盜接到通知,就把他的兒子放了。他是真正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念念為人想、為社會想,沒有為自己。所以,今天在南洋提到陳老先生,無人不尊敬!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024)
--------------------------------------------------------------------------------

十二、布施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副林長是位女眾,往生火化後,留下二十多顆舍利,顏色非常好。這個人一生心善、行善,她自己開了一間小店,有時人家想偷東西,不付錢她發現了,把他叫回來,問他:「還要不要?要就再拿。」一生做人如是,喜歡布施。

人家到她那裡拿東西,沒錢付,不要緊,她就布施給人家。所以,她往生的時候,鄰居都哭了,這就是平常修善因,臨終時有這麼多人受感動,那是善果。她走的時候全身柔軟,走得那麼安詳自在,火化時有這麼多舍利,這都是瑞相,這是佛法三轉法輪的「做證轉」。

所以,我們要懂得一切為社會、為眾生,不為自己。自己做小生意賺的錢,也能奉獻給社會更苦的人,更需要的人,寧可刻薄自己,都要厚待別人。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2)
--------------------------------------------------------------------------------

十三、供養布袋和尚

中國人所造的彌勒菩薩像,都塑造成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出現在中國南宋高宗時代,就是與岳飛同一時代。出現的地點是浙江奉化,就是蔣中正先生的故鄉,過去曾經有一位國大代表年歲很大了,也是一位佛教徒,那時我在台北講經,他告訴我,他看過蔣先生的家譜,他的家譜有帶到台灣來。家譜裡面記載,他的祖先在南宋時代,曾經禮請過布袋和尚到家裡住了兩個月,接受他們的供養。所以,這位國大代表說,他們家裡現在出了兩位總統,大概就是供養彌勒菩薩兩個月的功德。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十四、考功名要積德

王用予先生三代積德,一生當中從未欺騙過人,處事待人接物用心純正,捨己利人,克盡孝悌,所以,感應的事蹟非常明顯。古代考功名能否考中,第一因素是陰德,祖宗幾代積陰德,到他身上發達了,所以吉凶禍福是修來的,這是警惕我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10)
--------------------------------------------------------------------------------

十五、這一生就能轉業

轉業是最殊勝、最高明的懺悔法門的成就。我年輕時,看相算命的都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但是,我現在活了七十幾歲了,這是一生學佛轉變的,所以業確確實實能轉。我四十五歲那年,生病一個月,因為我知道壽命到了,所以不看醫生也不吃藥;我知道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所以,每天只吃一點稀飯,配一點鹹菜,就念阿彌陀佛等著往生。念了一個多月,沒有死,病也就好了,這是轉業。由此可知,只要真正肯發心,業報一定能轉得過來。

(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34-010)
--------------------------------------------------------------------------------

十六、常存布施的善念

《了凡四訓》記載,有一年冬天,袁了凡先生的太太為兒女縫製冬衣,但她想到了窮人這麼多,如果我把絲綿袍賣掉,用棉絮來縫製,一件可以做三、四件,家人也不缺乏,多餘的可以布施給別人。所以,我們自己在生活上儉省一點,刻苦一點,就能多幫助一些眾生,常存如是心,做如是行,就是代眾生受苦。要常常想到,世間苦人多,我們前生修了一點福,福不要在這一生享盡,要懂得繼續不斷的修福,福報會源源不絕!

(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2-34-007)
--------------------------------------------------------------------------------

十七、甘老太太的供養

我命中無福,這是前世未修,所以這一生年輕時的生活非常艱苦。

我在台中跟隨李炳南老師學教時,加上之前未出家共計十五年,日子非常艱苦。剛出家誰認識你?誰供養你?當時,我在台中認識一位甘老太太,現在她住在美國舊金山,她是最早幫助我的。她找了十五個朋友,一個人一個月供養我台幣十塊錢,所以每個月我有一百五十塊錢的生活費用。很難得!如此維持了十幾年,讓我能在台中跟隨李老師學教十年,生活得到穩定。

李老師的生活了不起,他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在當時是台幣六十塊錢,一天兩塊錢。李老師有收入,他的收入全部拿去做好事。我向他老人家學習,我見他的樣子很佩服,但是我的生活費用沒有辦法跟他一樣,我一個月至少要九十塊錢,一天要三塊錢;沒有三塊錢,吃不飽。他吃的比我少,我吃的比他多,我們都是一天中午吃一餐,剩下一點零用錢,我還能節省一點點拿來放生與布施醫藥,送到醫院做醫藥費給那些窮人。

放生與布施醫藥屬於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我告訴大家,我一生當中不會生病。為什麼?我沒有醫藥費,我的醫藥費都布施了。

有很多人不懂此理,怕自己老,怕自己病,先儲蓄一筆錢,作為將來養老與醫藥費之用。他已經準備好了,當然會老,當然會生病。我沒有這個錢,所以不可以老,也不能生病,心理上就不一樣。

我二十六歲學佛,今年七十六歲,整整五十年,講經四十四年。我學佛第七年出家,一出家就講經教佛學院,這是法布施。講經需要用身體,身相為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福報超過外財布施。放生是無畏布施。

釋迦牟尼佛一生就是專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天天布施,布施得不亦樂乎!他做給我們看,所以得到圓滿的果報。我也老老實實的向他學習,現在這個樣子,大家也都看到了。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十八、親身果報

我的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我很聽話,依教奉行。我得的這個果報,你們大家不都看到了嗎?你們想想,我的福報不小!

第一個福報,現在聽我講經的人,依我提倡的《大乘無量壽經》來學習的,跟著我念佛的,在全世界概略估計超過兩億人。這個影響還不斷的在擴大,這是福報,這一點勉強都沒有。

第二個福報是財富。我們要用一點錢,實在很簡單,一個人供養一塊錢就有兩億。我的生活非常簡單,不需要用錢,我已經差不多三十年沒用過錢了。

第三個福報是聰明智慧。我在講台上講了四十四年。這些年來,你們聽我講經,如果是常常聽的,一年一年比較,你就曉得我的智慧在進步,一年一年不一樣。

第四個福報是健康長壽。我七十六歲了,你們看到我一生沒有生過病。到澳洲第一次做體格檢查時,沒有毛病。第二次再檢查,醫生跟我說:「法師,明年你不要再來了,沒有毛病!」健康長壽如何得來的?依照經典的方法去做,自自然然得到。

我沒有求財,也沒有求聰明智慧,也沒有求健康長壽,我一無所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它自自然然就如是。我們能夠順天行道,順乎天道,順乎大自然,這是自然的果報,沒有絲毫自己的意思在當中。

很多人學佛學了很多年,甚至於比我學得還久,為什麼他不如我?什麼原因?關鍵就在此地。我完全隨順經典的教誡,經上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沒有自己的意思。凡是得不到這樣殊勝的果報,就是他有自己的意思,中國人講他有成見,自己想怎樣做,那就是違背了自然的法則。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00: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恶篇

--------------------------------------------------------------------------------
一、業力可畏

我初學佛時,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所講的都是真實事情,這些事在他的著作裡也有記載。民國初年,有一位財主,在清朝時候做的官不小,住在上海租界裡。他有四個姨太太,加上自己的元配夫人,共有五個太太。清朝亡了之後,他就住在租界念佛,做些慈善事業,大家都稱他「善人」。過了幾年他死了,死了之後,四姨太太非常想念他,就去找通靈的人,希望問問他的狀況。正好有一個法國人通靈,能把過世的人找回來與家親眷屬談話,也就是附在人身上說話。

這個通靈的人收費很高,一次要一千塊銀元,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一般人是付不起的。四姨太太付了錢之後,過了三天還沒有消息,就去找通靈的人:「你是不是騙我?」

法國人說:「我絕對不是騙你,我確實去找,找了三天都找不到。」

然後又說:「你們親戚朋友當中,如果有過世的,我再幫你找一個,證明我不是騙你,我只收一半費用。」

正好他們家的大兒子剛過世不久,大兒媳婦就說:「好,你去幫我找我的先生。」

不到幾個小時找到了,他附在人身上,聲音確實是她的大兒子,一點都沒錯。就問他死後的狀況,他跟家裡人談了。

然後又問他:「你的父親到哪裡去了?怎麼找不到?」

他說:「父親墮地獄了。」

家裡人很吃驚,他一生行善、積德,做好事,天天拜佛念經,怎麼會墮地獄?大兒子說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北方有災難,朝廷命他的父親去賑災,他的父親將賑災的錢挪用了一大部分,所以災民得不到賑款,死了很多人,因此墮地獄。他說現在在上海,還有幾個人知道這件事情。於是四姨太太就去找他先生的老朋友,做過欽差大臣也參與賑災的,發現確有此事。但是究竟他有沒有吞沒災款,就不得而知了。後來他自己於心有愧,將吞沒的那些錢拿去做好事,布施、修橋、鋪路,天天拜佛誦經,仍舊抵不了罪過,還是要墮地獄。

所以,那個法國人的本事,能找到餓鬼道,地獄道就沒有辦法了。這與《地藏經》講的很像,《地藏經》說地獄只有兩種人可以去,一種是菩薩到地獄度眾生,另一種就是有地獄罪業的人;除這兩種人之外,其他人決定見不到地獄。

朱老居士一生親自遇到的這些事情很多,他講業因果報是真實的,決定不是虛妄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自己起心動念要知道約束,不要認為起個惡念沒有罪,就完全想錯了。大小乘的結罪,經典講得很明白,小乘論事不論心,起心動念不犯戒,不是沒有罪,還是有罪,但是不算犯戒;大乘是起心動念就犯戒,不但有罪又犯戒。這些我們都要明瞭。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62)
--------------------------------------------------------------------------------

二、愛護動物

不久前我們在古晉弘法,趁此機緣到丹斯里的山莊小住幾天。山莊裡的人完全素食,決定不殺生。他請專家在山上種菜,不用農藥,也不用化肥。他告訴我,第一年種的菜,三分之二被蟲吃了;到第二年,大概一半被蟲吃了;第三年,三分之一被蟲吃了;現在種的菜幾乎沒有蟲子,每一片菜葉上,最多只看到一、兩個小洞。他說這些蟲有靈性,我們不殺害牠,牠自動會離開。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前兩年為什麼被蟲吃掉那麼多?這是業障,被蟲吃了就是消業障、還債;債還完了,牠就不來了。

經上教導我們,我們與一切眾生有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不僅僅是父子兄弟的關係,蟲子會吃你種的菜,那是來討債的。你懂得這個道理,統統給牠吃,把債還完了,牠就不來了。決定不殺生,要愛護小動物。這是丹斯里領導得好,他懂得轉惡為善,轉迷為悟。

有人說農家莊稼不用農藥,損害很大。沒錯!是有損失,那是因為你欠的債那麼多!如果你再把這些小蟲殺掉,不但欠債,還加上欠命,這個麻煩可大了!命欠多了,就是世界毀滅。怎麼還?核子戰爭就是還命債。所以,我們要真正覺悟,知道錯了就要改正。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諸佛菩薩、大聖大賢讚歎勇於改過之人,這是真正的英雄豪傑。供養佛的地方,我們稱為「大雄寶殿」,大雄就是大英雄。何謂大英雄?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人都有過,可是不知道改;他知道過而且能改,就是傑出的英雄人物,不是普通人,所以能成聖成賢。成聖成賢無他,知道改過而已!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65)
--------------------------------------------------------------------------------

三、知命改命

一個人生下來就有命運,一個家庭興衰有家運,一個國家興亡有國運,整個世界眾生造的共業有世運。運決定有,所以一些高明的人能夠推算出來。實在說,我們自己的心到一定的純度,煩惱少,智慧長,在一切境緣當中,也能夠知道個大概。隨著自己修行功夫加深,觀察就更入微,對於起心動念、吉凶禍福的這些因緣果報,就能看得清楚,絲毫不爽。

前幾年我到中國訪問,在北京遇到一些老人,年歲大概都比我大十歲以上,他們請我吃飯,談到過去有關蔣中正先生的事。在抗戰時期,蔣先生有一天遇到一位老和尚,向老和尚請教抗日戰爭,老和尚說了兩句話:「勝不離川,敗不離台。」八年抗戰勝利後,他在四川;國共戰爭失敗後,他退到台灣。這說明什麼?人有命運,一眼就被人看穿了。這個老和尚的功夫相當於《了凡四訓》裡的孔先生,能將蔣先生一生的命運看穿。可惜他不是雲谷禪師,雲谷禪師能教人改造命運,這是蔣先生沒有了凡先生那麼幸運。

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之後,他的心定了,一切境緣當中,真的不起心不動念,因為他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決定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所以心定了,樂得清淨。遇到雲谷禪師之後,這才恍然大悟,「命中注定」是誰注定的?自己注定的,不是別人,這是自己過去生中造的業決定的。既然是自己決定的,當然自己可以改造。

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教學弘法三十八年,他的壽命是這一生當中改造的,他說他沒有那麼長壽。我們仔細看他的相,人中很短,這不是長壽相。他說他能活到這麼大的年歲,是這一生修得的。懂得改造命運的人很多,不是沒有,只是你無緣接觸。這是一個人在一生中莫大的遺憾,能遇到真是大幸!我們學佛就是大幸,能遇到改造命運的理論與方法,一定要掌握住。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65)
--------------------------------------------------------------------------------

四、弱肉強食 兵劫之源

我生長在農村,農村裡面一個月只有初一和十五吃肉,大家買一點肉來祭神、祭祖先,但是量很少。祭完之後,大家才吃,不是天天有肉吃。現在每一餐都是肉食,怎麼得了!儒家雖然不禁止,但也不是叫你天天殺生肉食。佛家曉得這個道理,肉食是冤冤相報。何以世間有殘酷的戰爭?經上說「刀兵劫」,刀兵劫是怨恨累積而成的。怨恨從哪裡來的?吃眾生肉。牠不是甘心情願給你吃,真的是弱肉強食,所以牠心裡的怨恨永遠不能消除。因此,要世間沒有刀兵劫,除非眾生不吃肉。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在六道裡是流轉的,於是就產生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敢再吃眾生肉了,希望我們與一切眾生的冤仇能夠化解。我們認真努力修學,將一切功德迴向給眾生,這是懺悔、贖罪。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60)
--------------------------------------------------------------------------------

五、岳飛墮在鬼神道

我們決定不能輕視一個眾生,與一個眾生結下冤仇,後面的麻煩都是沒完沒了。我聽杜居士講他的弟弟輕視鬼神,結果被鬼神打到受傷送醫院。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今天世間的劫難為什麼這麼嚴重?我們輕視鬼神。大家口口聲聲說這是迷信,但是他真的存在。我們氣盛的時候,他不敢找麻煩;我們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人走運的時候,鬼神也讓你三分,也迴避你;你倒楣的時候,他就來找你麻煩。

我剛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一個故事,那時我二十六歲,老居士將近七十歲。他是浙江溫州人,住在鄉下。宣統末年,距離他家不太遠的村莊有個舉人,非常孝順父母,雖然中舉,沒有作官,家庭生活還能過得去。這個舉人有一天中午睡午覺時做了一個夢,夢到有個人牽著馬,送一個請帖,上面寫著他的名字,來敲他的門。他開門看到有人拿請帖給他,他問:「什麼人請我?」那個人說:「我們家的大將軍請你。」他的交友場所當中,沒有接觸文官武將,所以他說:「你是不是送錯了?」那個人說:「這個名字是不是你?」他說:「名字是我沒錯,可能是同名同姓。」那個人又說:「既然名字對了就請你上馬。」這一上馬之後,他感覺到這個馬不是在地上走,好像在空中飛。

沒多久到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很多人在這裡談話議論。他就打聽這個將軍是什麼人,人家告訴他是岳飛。他一想,岳飛是宋朝人,岳飛來找我,那我不是死了。不行!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兒女,怎麼可以!一會兒,岳飛就升帳了,召集大家開會,要請這個舉人當祕書,並且討論北伐打金兵之事。他一見到岳飛,心裡想人早晚總要死,死了能替岳飛辦事也很光榮,所以他就下定決心,願意追隨民族英雄。他就跟岳飛說,我家裡還有父母、妻兒,我總得交代。岳飛同意了,說:「我送你回去,等到我們出發的那天,我再派人去請你,大概有四個月的時間,你回家去處理後事。」這就把他送回去了。

送回去後,他一覺醒來,覺得這個境界太清楚了,不像在作夢,就跟父母說這個事情。他的父母說:「這是作夢,哪裡可以當真?」但是他自己不把它當作夢境看待,就開始準備後事。到了約定的那一天,他通知親戚朋友,朱鏡宙老居士那時十幾歲,也去看熱鬧,看好好的一個人,又沒有生病,怎麼死法?他召集親戚朋友,與大家辭行,說他要走了,就回到房間躺在床上,他的父母在床鋪邊很難過。沒一會兒,他說:「接我的人已經來了,在門口。」他的父親大罵,我只有一個獨生子,要他去服役,非常不甘心!最後他勸導父母,能夠追隨岳飛也是非常光榮,他的父親就下了一個狠心說:「好吧,你去吧!」他立刻就斷氣了。這是當時大家都親眼目睹的。半年之後,十月十日辛亥武昌起義革命成功。所以,老居士講陽間還沒有開始動盪,陰間鬼已經先去打仗了。這個故事絕對不是老居士編的,是真有。

我們想想看,岳飛那股冤氣一千多年都還沒有消,他還在餓鬼道做鬼王。我們學佛人聽了之後,知道岳飛這個念頭錯了,如果他這個怨氣消了,以他愛國愛民、盡忠報國的功德,決定生天,不至於落在鬼神道,他就是這個念頭沒放下。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24)
--------------------------------------------------------------------------------

六、惡因惡報

對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控制與干涉,這種念頭要淡忘、消除,對於我們修學的功夫就不會造成障礙。凡人對一切人事物都會想控制、干涉、佔有,這全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總說,其實只要稍稍有這個念頭在,都是自私自利。所以要把自私自利破除,對一切人事,無論世法、佛法,決定沒有干涉、控制的念頭,我們就得大自在,得真解脫。千萬不能管人家的事情,不然自己就掉到火坑裡了。不管事,才能往上升。千萬不要執著「我有權利來管」,你有權利是墮落,管得不好就一身罪業,到三途地獄去了。

《印光大師文鈔》舉的例子,曹操愛管閒事,墮地獄,變畜生,這是因果報應書上記載的。《安士全書》也提到這個公案,這是過去不曉得哪個朝代的人殺豬,這個豬毛刮了之後,肚子上有幾個字:「曹操七世身」,曹操投這個豬胎已經第七次。這是從地獄出來之後,投畜生還債。你殺多少人,殺人要償命,決不是隨隨便便殺了就沒有責任。欠錢的還錢,殺人的償命,因果通三世。成了佛還是要還債、還是要還命,不能說成了佛就沒有因果。釋迦牟尼佛有馬麥之報,釋迦族遭琉璃王毀滅,這都是顯示給我們看,善因得善果,惡因必受惡報。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7)
--------------------------------------------------------------------------------

七、種善因得善果 

佛家常講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一定有惡報。宋朝衛仲達的故事,世人皆知。現在世間人以為這是無稽之談,這是迷信,不知道這是真實不虛。衛仲達三十幾歲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命判官查他一生所做的善惡,罪業的簿子擺滿大廳,善事只有一張紙。衛仲達看了這種情形,心裡疑惑,就問閻羅王:「我很年輕,縱然造罪業,哪裡會造這麼多?」

閻羅王告訴他:「罪業不必做出來,只要起心動念,鬼神就有記載,起個惡念就給你寫一筆,所以造惡的簿子擺了一大堆。」

他就問:「我那個善事很少,是哪一樁善事?」

閻羅王告訴他:「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勞民傷財,你出於真心,勸告皇帝不要做這個工程,這就是你的奏摺底稿。」

他說:「我雖然勸皇帝,可是工程還是做了。」

閻羅王說:「如果皇帝聽了,你的功德就更大。雖然沒有聽,你誠心誠意為民眾,這一念真誠的善心非常可貴。」於是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善惡兩個簿子用秤一秤,結果善重惡輕。

由此可知,起心動念出於真誠,為眾生,絕對沒有私心,不為自己,這是真善。雖然為別人,真正的目的還是為自己,這是惡,不是善。譬如,你做了許多好事,最後的目的是為自己,總不出名聞利養,根源總不離自私自利。我們冷靜反省,檢點自己的思想言行,我這一天造的是什麼業?如果惡業多過善業,我這一天就空過了;善業多過惡業,我這一天沒有白過。人生的目的如果真像佛所講的酬業,就太可悲了。佛說「人生酬業」是從總體上講的,說明六道眾生為什麼捨身受生。這一句話說得沒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要靠自己去建立。我們想想,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過去生中造善業,這一生來享福;過去生中造不善業,這一生來受罪,就是佛所講的「人生酬業」。這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要是以此為目的就可悲了,決定往下墜落。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9)
--------------------------------------------------------------------------------

八、秦檜七世豬身

佛說,人以惡意向道德之人、或善師,將來遭遇的痛苦,比萬石弩射身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而且果報必定在三途,這件事情有幾個人知道。佛法確實是講因果的,在中國史書上每一個朝代也記載很多因果的例子。從前李老師跟我們講個故事:「秦檜七世豬身」,現在很多地方出版的因果報應的書應該可以查得到。清朝不知道是哪一個年代,有人殺豬毛去掉之後,在豬肚子底下有「秦檜七世身」。我們知道秦檜是嫉妒瞋恚謀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死後當然是墮地獄。秦檜殺岳飛,實在講是禍國殃民,因為那時國家的形勢,岳飛確實有能力打敗金兵,能將被金人俘虜的徽、欽二宗皇帝迎接回來,保住國家領土。

秦檜何以要謀害岳飛?還不是希望保住自己宰相的地位。如果戰事結束,宋朝與金講和,岳飛的功勞第一大。換言之,他怕岳飛將來回國之後作宰相,取代他的地位,他心生恐懼。正好皇帝高宗也是個糊塗人,欽宗是他的哥哥,他想如果欽宗回來之後,皇位不就要讓給哥哥了?所以,高宗不想將皇位讓給他哥哥。所以,他們都不想讓這兩個人回來。高宗和秦檜志同道合,為了自私自利,不顧國家民族的利益,不顧全國國民的利益,做了這一樁傻事情,連金人都批評,殺岳飛是宋朝自毀萬里長城。

根據許多書籍記載,秦檜死後墮地獄。宋朝到滿清時間並不長,大概只有七、八百年,秦檜就離開地獄,變畜生還債。地獄果報很苦,時間很長,都是論劫數算的。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48)
--------------------------------------------------------------------------------

九、以肉供人

我們要曉得,一切眾生之間,說某人吃了某人的虧,某人佔了某人便宜,這是淺見,沒有這回事情,一切作為皆有果報。如果我們的清淨眼、法眼開了,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才曉得這個事情真的是公平。佛經上講「吃牠半斤,還牠八兩」,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我們想想,人生在世吃了多少動物?再墮到畜生道之後,也要被別人吃,就是還債。你這一生吃多少,將來還多少。不是一次還,一次只還一條命。你吃一百個眾生,就要還一百次。

過去,廣化法師出家前是軍人,管財務軍需的,所以用錢很方便。他那時在軍中每天吃一隻雞,一年與三百六十個眾生結冤仇。我不知道他做了多少年,三、五年是肯定有。換言之,欠一千個命債,在畜生道要投胎一千次還債。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吃了多少眾生肉,想起來就寒毛直豎,太可怕了!你以為那是好吃的?牠是無條件提供給你吃的?沒有這個道理!古大德關於這一類的記載,現在的新聞報導,以及筆記小說裡,非常之多。「以肉供人,未有竟時」,確實是沒完沒了!

《太上感應篇彙編》和《文昌帝君陰騭文》有一些公案,其中有一條講到「曹翰墮豬」。曹翰在宋朝時作將軍,他前世的善因果是在唐朝時候,他是一個賣布做生意的小販。有一次走到一座寺院,他卸下布匹休息的時候,聽到裡面有法師講經,他進去聽得很歡喜,於是把賣布的錢拿出來打齋供僧。種了這個善因,到宋朝時候就作小官,好幾世都不失人身。他作將軍的時候,正是宋太祖趙匡胤開國時要攻打江州,江州守城非常堅固,所以很困難才把江州城打下來。打下來之後,他非常生氣,下令屠城。這個罪就重了,屠城是濫殺,果報必定是墮地獄。

劉錫元是一位大富長者,他的屬下養了一條豬,這條豬被殺的時候,毛一去掉,身上有曹翰兩個字,才知道他已經墮在豬胎裡以肉供人。他在被殺的前一天,託夢給劉錫元,求劉錫元救他一命。於是劉錫元親自去殺豬場,叫著曹翰的名字,一叫他就答應,然後把這隻豬買下來。業因果報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大陸東天目山齊居士也跟我們講過,她的同參道友們也親見親聞,就在山下。有一個晚上,有五個人匆匆忙忙趕路,遇到一輛拖拉機,就請開拖拉機的送他們一程。這位開拖拉機的是他們鄉鎮的人,彼此都認識,就把這五個人送去了,還要了一百塊錢人民幣。回家之後很高興,結果把錢拿出來一看是紙錢,感覺被人捉弄了。第二天天未亮,他就到那一家去找這五個人。他說:「昨天送了五個客人到你們家。」這人家說:「昨天晚上沒有客人來過。」他說:「不對,我送他們到你門口下車,給我的是冥錢。」這個主人一聽是冥錢,感覺到很好奇。他說:「昨天我們家裡面,有一隻老狗生了五隻小狗。」他說:「有這樣的事情?」主人說:「是!你進來看看。」他就想到,昨天晚上有一個人頭上戴了一頂白帽子,這個印象很深。他就看那些小狗,有一隻小狗頭上是白毛,他這一看嚇呆了,昨天晚上碰到鬼了,拉了五個鬼去投胎。這是近代的事情。

還有,這是真正是孝順母親而沒有智慧,捕蟹奉養母親的果報。在嘉興浙江,有一個人每天去找螃蟹,到市場去賣,賣了之後買一點米去供養母親。結果,母親在晚年的時候生病,這是果報現前了。因為兒子常常捉螃蟹,捉螃蟹要用繩子綁螃蟹,所以她把綁螃蟹的繩吞到自己肚子裡去,自己還說造業的錢不這樣吞,就覺得很難過,吞下去覺得比較舒服一點,過了幾天就死了。因此,孝子養親不能殺生,從事殺生行業來孝順母親,母親也沒有辦法得到善報,你說可怕不可怕?他的母親臨死的時候受這個苦難,死了之後決定墮三途,還要跟許多眾生結冤仇。我們想想,世間人為衣食之累,不懂得業因果報,不知道這些小動物也是一條命。由於愚痴造作重業,吃了大虧,到果報現前時受大苦。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43)
--------------------------------------------------------------------------------

十、厭怪

何謂「厭怪」?「厭」是個破音字,不能念「厭」,要念「壓」,跟鎮壓的「壓」是一個意思。這是用外道一種邪術、法術來鎮壓,這一類的事現在很少有。從前蓋房子蓋的不高,樓房大概都是磚瓦木材建造的。主人對磚瓦匠一定很客氣、很好,否則他會作怪,他雕些木頭小人放在屋樑柱角上,人住在房子裡面就會不安,常常覺得這裡不對,那個地方也有問題,這是屬於「厭怪」。古時候有這種事情,現在一些沒有開發的地方,很落後的地方,可能還有這一類東西。

這些事情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非常慘烈的禍害,漢武帝是個了不起的皇帝,中國歷史上常提起「秦皇漢武」。雖然他是很英明的皇帝,可是家務事情難辦,他被一個大臣江充欺騙了。江充誣陷太子心存不軌,求皇帝廢除太子,他用什麼方法?就用厭怪的方法,讓皇帝派人到太子宮裡面去搜查,結果在太子宮裡面發現很多木頭雕的小人,太子根本就不知情,完全是江充做的一套手段。漢武帝信以為真,將太子廢了、殺了,過了好幾年後,事實真相終於暴露出來,最後江充誅九族。漢哀帝的時候,也有這麼一樁事情發生。這些邪術、巫術,在中國、在外國,自古以來歷史上記載不少,無論是祈福或者是陷害別人,這種手段非常殘酷,萬萬造不得。我們看歷史上記載江充這一段公案,他得的是現世報,果報一定比現世報還要悽慘。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62)
--------------------------------------------------------------------------------

十一、起心動念即是業

業是什麼?就是造作,造作通常分為三大類。一切眾生每天的造作是無法統計的,佛說如果一個眾生無量劫來所造的業要是有形相的話,盡虛空都容納不下。這個比喻不過分,確實是真的。怎麼會這麼多?我們看宋朝衛仲達的故事,就能想像得到。

衛仲達才三十幾歲,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一生造作善惡的檔案拿出來。造作惡的檔案擺滿了整個大殿,造作善的檔案只有一卷。閻羅王看到很生氣,吩咐判官把他的善惡檔案秤一秤,結果他造作惡的那些檔案反而輕,那一卷善的反而重,閻羅王的臉色也就轉變了。衛仲達就問閻羅王:「我才三十幾歲,我哪裡會造作這麼多?」閻羅王告訴他:「造業不必等你有行為,念頭才動就已經入檔了。」這比現在的電腦還要進步。業包括我們的起心動念,一個不善的念頭,雖然沒有行為,阿賴耶識裡已經是業習種子了,非常可怕!

衛仲達就問:「那一卷善到底是什麼?」閻羅王告訴他:「只是一個奏摺而已,就是你勸導皇帝不要興建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他說:「但是當時皇帝並沒有聽我的建議,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閻羅王說:「皇帝要是聽了,你的福報就更大。因為你做這樁事情是發於誠心,沒有自私自利,不為名聞利養,是為社會廣大的群眾,所以這個善的力量大!」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27)
--------------------------------------------------------------------------------

十二、因果定律

世出世間任何一法,都不能違背因果定律,十方三世諸佛如來也都無法違背。當然橫死的人也不能違背,所以橫死也有橫死的因果。

過去朱鏡宙老居士講自己親身的經歷,他有一位朋友是走陰差的,在蘇州城隍廟裡面管公文。他說昨晚上海城隍廟城隍送來一批生死簿,名字都是四個字、五個字,他很疑惑,想不透,中國人名字複姓最多的是四個字,但是不可能這麼多人全是複姓。三個月之後,也就是民國二十一年,日本人侵略中國,在上海爆發一二八事變。他們才恍然大悟,這是日本人在這個戰役中死亡的名單。在三個月之前,名單已經送到蘇州都城隍,所以沒有一個冤枉死的。為什麼會遭橫死?造作不善的業因。什麼樣的業因感什麼樣的果報,絲毫不爽。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47)
--------------------------------------------------------------------------------

十三、守時

平常造作善惡業,很多人不曉得。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組團旅行很普遍,若是決定七點鐘要上車出發,你耽誤了五分鐘或十分鐘,讓那麼多人在車上等你,這就是惡業。這個事情很少人知道,你虧欠那麼多人的債務,還的時候就辛苦了。你不能守規矩,處處就是佔別人的便宜,這是佔別人時間的便宜,每一個人都要付出十幾分鐘時間等你,這就是惡業。弘一大師是北方人,性格非常爽直,曾經在日本待過一段時期。有一次,他與朋友約定八點鐘見面,八點一分這個人還沒有來,弘一大師就把門關起來。過一會兒友人來了,弘一大師就在窗口把他臭罵一頓,趕他回去,因為他不守時間。這是一個最普通的例子,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知不覺造了多少惡業!人迷惑顛倒太久了,覺悟很困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22)
--------------------------------------------------------------------------------

十四、輪迴見證

有一位同修的小兒子出了問題,她的先生去找她,他說:「你學的什麼佛,你看看兒子得神經病了。」她趕緊回家去看看究竟怎麼回事?小兒子一看到她,就抓住她的手叫她女兒。她先生就打他兩個耳光,她大哥也打他。後來,冷靜觀察,細心一聽,說話的聲音不大對,就問這個附身的鬼:「你到底是鬼,還是神?」他說:「我是鬼。」又問他:「你是誰?」他說:「我是妳爸爸。」仔細聽聲音有點像。就再一次的證實:「既然你說是我爸爸,我大哥的小名叫什麼?」他說出來,果然沒錯。她說她大哥的小名沒有人知道,所以證實是她爸爸來附身的。

她爸爸死了已經有二、三十年,於是就問他的狀況。他說他墮在地獄,承蒙孝順女兒修行有成就,才從地獄出來,而且說她母親也出來了。這就說明一個人真修行,一家人都沾光,都得福。她爸爸又說:「妳一定要告訴大家,地獄太苦了,地獄是真的,不是假的。」她就問他:「你是什麼原因墮地獄?」他說在世做人心行不善,吃喝嫖賭,盡幹壞事,連家庭也不顧,讓她的母親到外面討飯養活子女。晚年回來之後,習性不改,虐待家人,因這個業因墮地獄。他說地獄裡所有的刑罰都受過了,苦不堪言。然後告訴她,他們要去投胎。這是從地獄到人道來投胎。這就說明六道輪迴是真的,所以現在她的先生也學佛了,全家都得度了。

這就是佛法講三轉法輪的「作證轉」,這些人為我們做證明,證明六道輪迴確實有。真正修持得好,不但自己得度,墮落在地獄的家親眷屬都能得度。佛門常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學佛的大孝。我們想想看,我們對父母如何盡孝道?如果父母墮落在惡道,無法拯救,這是不孝。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了,佛家說的孝不是世間人的孝所能相比的。

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遵循經典教誨,如理如法修行,一定得生淨土。我們在此地建立堅定不移的信心,認真努力。有一次,百國興隆寺同修來報告,北朝鮮的善神說地上不能住,天上也不安全,仔細觀察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好。他們有一百多位山神,聚集在一起念佛修淨土,想找一個法師去領導他們。這都是給我們做證明。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208)
--------------------------------------------------------------------------------

十五、殺生的果報

我們從很多實例中發現,那些殺豬、殺牛的人,他到晚年的面貌,殺牛的像牛,殺豬的像豬,殺雞的像雞,這是果報形相已經透出來了。

我在香港講經時,同修告訴我,有一家人喜歡吃螃蟹、海鮮,在臨死時的樣子就跟螃蟹下鍋完全相同。所以,一生造作殺生的罪業,果報必定是先墮地獄,地獄罪受滿了再變畜生還債。吃半斤還八兩,欠錢的還債,欠命的還命,一切眾生在六道輪迴,互相酬償,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非常殘酷。

所以,佛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沒有學佛時,殺生吃肉造業,現在學佛了,要趕緊回頭,修功補過。而那些曾被我傷害的眾生怎麼辦?我要好好修行,把功德迴向給牠們。我們修行不是為自己修,是為這些冤親債主而修,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把這些冤業消掉。如果欠人家錢就還錢,如果被人騙了就作還債想,心就安靜了。如果沒有欠人債,他需要錢的時候,我作布施想,我布施給他,也不再向他討債,心永遠是清淨的。

古人常講「吃虧是福」,世間人不肯吃虧,結果吃了大虧,造了罪業;而肯吃虧的人不吃虧,真的有福,跟著古人學決定開智慧,決定得福報。如果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順從惡人的教唆,就喪失人格。人格是做人的資格,這一生死了之後,來生再不能得人身,人的資格是什麼?世出世間聖賢教導我們,人道的條件,儒家是「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佛法是「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4)
--------------------------------------------------------------------------------

十六、毀壞佛像的果報

我在中國大陸,聽到很多人跟我說,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些紅衛兵不懂事,砸毀寺院裡的佛像,果報非常快速,不到半年、一年就死了,而且都是橫死,這些例子太多了,聽到不能不相信。這些人死後到哪裡去?都到地獄去了。

所以,家裡供佛像,特別是畫的佛像,年代久了,顏色不好看,我們想換一張新的,要把這張佛像燒掉,以恭敬的心換一張新的佛像,這沒有罪。如果是惡意的毀掉,就有罪。我們對佛有恭敬心,最好是佛像火化之後,灰也要妥善處理,古大德教導兩個方法,一是把灰包好埋在地下,最好埋在山林中很清淨的土地。另一種是把灰包好,並和一塊大石頭包在一起,讓它沉到水底下,這個水最好是河流、流水,這是取潔淨的意思。

但這兩種方法,居住在大都市裡的人很不容易做到,怎麼辦?如果這個地區有寺廟,寺廟裡有火化爐,就將佛像放在火化爐裡燒化,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所以,要有權巧方便,最重要的還是恭敬心,絕對不是有意把佛像任意丟棄,即使燒化成灰也不能任意丟棄。

如果報紙、雜誌裡面印的佛像,如何處理?跟一般報紙同樣的處理就行了。這一份有佛像的報紙,你可以用乾淨的塑膠袋把它封起來,跟一般報紙一樣回收,這樣做我們的恭敬心具足了。如果這張佛像是一整張,可以將之裁下來,鑲鏡框供養。總之,決不能惡意對佛菩薩形像,毀佛像的罪過太大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5)
--------------------------------------------------------------------------------

十七、愛欲榮華不可常保

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真的是過眼雲煙,縱然現前得到了,不到幾年就沒有了。不但眼前我們看得多,自古以來的例子就不少。有一篇古文名為《圬者王承福傳》,「圬」是做泥水匠的,常常替人家粉刷房子。裡面說到有一間房子,是某大官住的,沒有幾年他家敗了,賣給別人,別人又請他來整修。他一生所看到的,興、亡都不長久,富貴能保一生就更難了,能保三世就要有相當的德行。所以,通常我們看到富貴人家,短短幾年、十幾年就完了,有些到最後身敗名裂,真的是不能常保,唯有修善積德才能保得住。

(節錄自《無量壽經菁華》02-18-04)
--------------------------------------------------------------------------------

十八、神秘的飛碟

民國六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下午,華視播放了「神秘的飛碟」,承認了智慧、靈魂、精神是永存的,不會隨身驅同滅,而且承認了轉世輪迴。因此,業報循環、因果輪迴也就永無止盡了。靈魂是心智變現之物,在佛法唯識經論裡,有非常深入的實證和詳盡的說明,這是真理、是事實。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16)
--------------------------------------------------------------------------------

十九、世界危機

夏蓮居老居士往生時,對他的學生說,壬申年上一個猴年到底下這一個猴年,這十二年是魔的勢力達到了頂峰,佛必須要低下頭來躲避。下一個猴年是哪一年?二千零四年,就在我們眼前。他說二千零四年之後,世界上的這些妖魔鬼怪都沒有了,佛法慢慢會興旺起來。魔沒有了,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魔被上天收回去了,另一種是這些魔覺悟了,都回心向善。

我們再看看西方古老的預言,說這一次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的終結戰爭,這個戰爭之後,世界上不會有戰爭了,會和平一千年。古老預言講這次戰爭之後,世界上剩下約七億人,也就是將來世界上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一。這就是夏老居士講的,老天爺把這些人收回去了。

這個戰爭眼看著就要爆發,全世界的人都在擔憂,有沒有辦法化解?太難太難了!說老實話,美國、英國不發動報復戰爭,冤仇不容易化解。其原因何在?所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冤仇結得太深了。

西方從工業革命以來,這三百年當中,他們的經濟發達、科技發達,所以想征服全世界,在全世界有許多殖民地,而中國也淪為半殖民地的國家,幾乎被列強瓜分。他們有過分的優越感,把別人都當成奴隸,隨意的欺負凌辱,這些人死了之後,豈會甘心情願!今天全世界的恐怖分子,大概就是仇恨最深的人來了,所以很不容易化解,我們能看出那個因很深遠。所以,冤仇不能結,與人結冤仇是最愚痴的;真正有智慧聰明的人,與一切眾生結善緣、結法緣,決定不結惡緣。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25)
--------------------------------------------------------------------------------

十八、醫藥害人

命中有大財富,若用不正當的手段欺騙眾生,財雖然發了,只是命中原有的一半。世間人不明道理,不僅福報折損了,而且還造作罪業。甚至於社會大眾非常敬仰的醫生,還賣假藥,成什麼話!

韓館長在世的時候眼睛不好,在台北市找了一位眼科名醫治療,治療了兩年多,花了不少錢,只有一點點進步。有一年我到高雄講經,她跟我一道去,高雄有個眼科醫生,一次就把她治好了。然後才曉得是那個高明的名醫,故意不給她治好,治一點留一點,目的是為了賺錢。連醫生都謀財害命、害人、賣假藥,這是世間的災難。災難從何而來?就是這些人製造的,這些人將來往哪裡去?往阿鼻地獄去。眼前欺騙人好像得一點甜頭,而這一點甜頭還是過去生中修積的福報,真是冤枉!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80)
--------------------------------------------------------------------------------

十九、吝法

自己有能力、有學術,不肯教導別人,就是吝法,生生世世得愚痴果報。玄奘大師在印度留學時講經說法,印度這些大國王都喜歡聽,都希望留住玄奘大師在當地弘法利生。但玄奘大師說,我到印度來的目的,是為東土大唐苦難的眾生求取佛法,是使命而到印度來。你們留住我不讓我回去,使佛法不能普及到東土,你們將來生生世世得愚痴果報。於是當時印度的那些國王,都幫助玄奘大師順利的回國。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2)
--------------------------------------------------------------------------------

二十、殺業重,多疾病

世間人許多的疾病,從何而來?殺業太重。我最初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時候,寒毛直豎,為何我有如此深的感觸?我的父親在生時喜歡打獵,殺業很重,那時沒有接觸佛法,年輕不懂事,我跟著父親天天去打獵,天天殺生,沒有一天不殺生,我做了三年。

以前有算命先生跟他講,他四十五歲有一關可能過不了,所以,他辭掉職務回到家鄉,想躲過災難,沒有想到回到家鄉之後,大約住了半年就得病,那一年他正好四十五歲。得的那個病,死的那個狀況,就跟《地藏經》講的一樣,人瘋狂了,看到山往山上跑,看到水往水裡鑽,在水裡打魚、殺魚,我看了真害怕!後來讀了《地藏經》,想想我父親生病走的那個狀況,我就痛改前非,不但不敢殺生,我發心吃長素,不敢再吃眾生肉了。

所以,我學佛之後,只做三件事情,第一是放生,過去殺生,所以放生來贖罪。第二是布施醫藥,第三是印經。而早年的時候,我的母親也常常找人給我算命,我的命運跟父親差不多,也是過不了四十五歲,我很相信!因為我記憶當中,我的祖父是四十五歲死的,我的伯父是四十五歲死的,我的父親也是四十五歲死的。

我出家受戒時,和兩個戒兄很好,我們是同年,三個人的命運都差不多,看相算命都說我們三個人過不了四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那一年,二月走了一個,五月又走了一個,到七月我生病了,我曉得輪到我了。那時台灣基隆十方大覺寺的方丈靈源老和尚,請我在夏安居期間講《楞嚴經》,但《楞嚴經》講到第三卷圓滿,我就生病了。我知道時間到了,所以,關起門在家裡念佛求往生,也不看醫生,因為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只好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結果,一個月之後病好了,一直到現在再也沒有生過病,這一個關口我總算過來了。

往後有一年,台灣中國佛教會舉行「仁王護國法會」,我在這個期間講《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在法會當中,我遇到甘珠活佛,他請我坐下。

跟我說:「淨空法師,好久沒見面了。」

我說:「佛爺,有什麼事情?」

他說:「從前我們在背後都笑話你,笑你這個人很聰明,可惜短命,又沒有福報。」

我說:「這個當面講就可以了,我不忌諱,我知道!」

他說:「但是你這幾年講經弘法利生,功德做得很大,你的命運全轉過來了,不但有大福報,你的壽命還很長。」

我因為讀了《地藏經》,看到我父親所受的果報,這才回頭,所以,我的感觸比別人深刻。我打獵三年,造的殺生罪很重,我二十六歲學佛之後就吃長素,不敢殺生了,這個果報我得到了,我可以為大家做證明。

哪一個人不希求身體健康強壯?怎麼做?持不殺生戒,從心地上去持,對於一切眾生斷殺害的念頭,決定不做傷害一切眾生的事,不但事不能做,念頭都不能有。再小的小動物如蚊蟲、螞蟻,都不可以傷害,你的果報就是長壽、無病、健康。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8)
--------------------------------------------------------------------------------

二一、同行相嫉

我過去讀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記載著一個故事,內容是有一個狐仙,常常跟一些文人雅士一起應酬,但是這個狐仙不現形,他有聲音,所以宴會當中總是給他留一個座位,連碗筷都擺在面前。

有一次,有些人跟他開玩笑說:「狐仙,你們有沒有感到畏懼的?」

狐仙說:「有。」

他們問:「你怕什麼?」

狐仙說:「狐狸。」

大家就笑起來說:「狐狸跟你是一類的,你怎麼會怕狐狸?」

他說了一句:「同行相嫉」。

這就是可怕的地方,因為有嫉妒、障礙,就會時時找麻煩,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不同行,沒有利害關係,嫉妒、障礙就少;同行有利害關係,你妨礙他的利益,他必定想種種方法來打擊你、毀謗你,希望把你壓倒,把他自己提升。

這個故事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還是紀曉嵐用這種方式來提醒世人,我們不過問也不必去研究,我們要了解這是事實。自古以來,古今中外,確實是「同行相嫉」。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0)
--------------------------------------------------------------------------------

二二、岳飛與秦檜

「素患難行乎患難,素夷狄行乎夷狄」,這是高度的智慧,真實的覺悟才能做到。這種事情,每一個時代、地區都有發生,真正是好人,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盡忠職守,但是有些人嫉妒、障礙,造謠生事破壞他。在古代遭到陷害,不但地位失去了,還遭到了懲罰,朝廷把他流放到邊遠的地區。有些人很有學問、道德,他們對於皇帝誤聽別人的讒言,並不怪帝王,也不怪那些造謠生事陷害自己的人,他為什麼不怪?命該如此。所以,他能作還債想,他為什麼不陷害別人,陷害我,一定我過去生中跟他有過節,我以前陷害過他,今天他抓到機會來報復,這個帳就消了。所以,他很安心、很歡喜接受懲罰、貶抑,這是真正有學問、有道德。

更嚴重的是遭到重大的刑罰,譬如歷史上眾所周知的宋朝岳飛,盡忠報國,不幸為秦檜所讒,這是被害了。過去不但有斬首分屍,甚至於滅九族,這些人也都是有道德、有學問,但他們都沒有絲毫怨恨之心。

這個覺悟比前面更深廣,不怨恨這些陷害自己的人,也不怨恨帝王,而自己認為是應有所得。何以說應該遭此報應?他懂得前世造因,因果通三世的道理,所以,心平氣和安心來接受處罰。這樣的人,後人明白之後,無人不尊敬,連天地鬼神都尊敬,他決定有無窮的福報。所以,岳飛當年雖然被冤枉、被害了,可是岳飛之名,岳飛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民族每個人的心理,千年萬世哪一個人對他不尊敬?這是他的福報。乃至於他後世的子孫,一般人都會另眼相看,可見得禍與福很難說,當時看起來是禍,往後一看,禍就變成福了。

當時秦檜看起來是有福,做了宰相,安安穩穩過著大富大貴的生活,可是往遠處一看,那是禍害,正所謂是「福兮禍所倚」。反之,禍害也是「福之所倚」。所以,禍福很難講,都在當人一念之間,一念心平氣和,沒有絲毫怨恨,禍就轉變成福。由此可知,如果有一念不平之心,有一念憤慨之心,福也變成禍,這是不能不知的。

(節錄自「挽救社會人心系列」24-17)
--------------------------------------------------------------------------------

二三、馬麥之報

在中國,道德最高的,為舉世之人所尊敬的,無過於孔子。而孔子的一生,我們從歷史來看,他曾經「絕糧於陳,被圍於匡」,周遊列國的時候「卒無所遇」。孔子只有一個兒子,在他五十歲時過世了,幸虧還留一個孫子傳宗接代,這是世間聖人。

講到出世間的聖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曾經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出去托缽遇到了饑荒,沒有東西吃,就吃人家餵馬的糧食。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沒有例外的,我們豈能說都不遭災難!

何以大聖人還要遭難?這是過去生中的因果,沒有成聖成賢之前也是凡夫,凡夫豈有不造業之理!

等而下之,講到賢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傳承孔子的學問,他也是短命,冉伯牛也短命。子夏瞎了眼睛,左丘明晚年也瞎了眼睛,子路也是孔子得意的學生,死狀慘不忍睹。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屈原忠君愛國,最後投河而死。所以,大聖、大賢都不能在一生中,有順無逆,那我們在一生當中,處在逆境裡又算得了什麼?

我們今天弘法利生,或者在社會上盡忠報國,為國為民,遭遇到一些人的陷害,遇到一些讒言,想想古聖先賢,我們的遭遇已經非常幸運了。若能常常作如是觀,常常如是想,我們就能樂天知命,心平氣和。人生在世,對自己而言,不過就是養活身口而已,所謂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粗衣也能禦寒、遮體,蔬菜也能下飯,也有足夠的養分。因此,一定要懂得知足常樂,逆來順受!

(節錄自「挽救社會人心系列」24-17)
--------------------------------------------------------------------------------

二四、博士頭銜

二十年前,日本的清度法師跟我很熟,他對台灣的一些法師也很肯幫忙,拿了幾個日本佛學博士到台灣來贈送,送給誰我就不太清楚了,他也要送一個給我,我謝絕了。那個博士頭銜是什麼?魔王的圈套,套上你,你就落在名聞利養裡面了,因為拿個博士頭銜會貢高我慢。

我們學佛不是要世間名聞利養,而且名聞利養絲毫沾不得,沾上一點邊緣,就墮落了,墮落在六道輪迴、三惡道。修行到什麼程度才稱得上功夫?順境不起貪愛,逆境、逆緣中沒有瞋恚,一切境緣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痴就生智慧。順逆境緣不動心,就是禪定,即《金剛經》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對於外面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不動心,不著相,這就是功夫,修行就是修這個;我們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就不行,還是凡夫。

何時能在境界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時有真正的喜悅,法喜!縱然功夫沒有成就,也決定不墮三惡道,來生的福報決定不在人間,而是到天上享福。可是要覺悟,一定要求生淨土,為什麼?天不究竟,怕的是一到天上又被迷了,天福享盡時,還是要輪迴、搞三途,豈不是大錯特錯!所以,除了不受人間福報的誘惑,連天福都要不動心才行,這是真的破煩惱了。

(節錄自《無量壽經》02-34-017)
--------------------------------------------------------------------------------

二五、韓愈墮餓鬼道

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變要看大眾是什麼想法。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影響別人思想的人,負的責任最大,能引導人正知正見這是佛菩薩,這是世間的大聖大賢。如果是以邪知見引導一切眾生,走了錯誤的道路,這個罪過就墮阿鼻地獄。

曾經有人問我,假如這個人影響力很大,知見不正,誤導眾生,他墮到阿鼻地獄,何時才能出來?經上講,地獄罪受畢,他就出來了。何時受畢?他在這個世間誤導的影響完全消失,他的罪就畢了。假如他是寫文章的,只要還有一篇文章留在這個世間,還有人保留著,他就無法離開地獄。

諸位曉得唐宋八大家的韓愈,何人不佩服?韓愈現在在哪裡?在餓鬼道。我們如何知道他在餓鬼道?章太炎先生在餓鬼道跟他見過面,跟他在一起談過。我們要問,韓愈幾時能離開餓鬼道?韓愈年輕的時候毀謗佛法,寫了不少文字,現在古文裡還有「諫迎佛骨表」,只要那一篇文章還在世間,他就離不了鬼身。為什麼?還有影響力。還好他晚年懺悔,所以沒有墮地獄,而是墮在餓鬼道,因此,寫文字豈能不謹慎!

說話的影響面小,聽者過幾天就忘了,業也就消了;如果寫成文字誤導眾生,麻煩可大了。但是現在說話也要小心,說話可以錄音,如果有人好心拿到圖書館去保存,這個世間還有你的一片錄音帶存在,保存一千年,你就在阿鼻地獄受一千年罪;保存一萬年,你就受一萬年罪,所以言語要謹慎,文字更要謹慎。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8)
--------------------------------------------------------------------------------

二六、邪淫抱銅柱

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遇到一件事情,這是他的女婿朱鏡宙先生告訴我的。

有一天晚上,有幾個小鬼抬了轎子來接章太炎先生,他說:「到哪裡去?」

他們說:「東嶽大帝請你去當判官。」

他一想:「當判官,不就要死了嗎?」

他們說:「不會,早晨我們會再送你回來。」這樣他就去了,因為不去也不行。

東嶽大帝的判官,地位很高,如同現在的祕書長一樣,所以,他很忙碌,日夜都不能休息,白天要辦人間的事情,晚上要到鬼道去上班。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地獄裡的炮烙,抱銅柱就是炮烙,將銅柱燒得通紅,人抱上去,這個太殘酷了,他建議能否把這個刑罰廢除。東嶽大帝聽了笑笑,他說你先去參觀一下,閻王就派了兩個小鬼帶他去,到了炮烙的刑場,但他看不見,於是就覺悟了,原來這是自己業力變現的,章太炎先生沒有這個業力,所以到刑場看不到,於是就不再提了。

「抱銅柱」是邪淫的果報,所以,地獄是否真有?不能說真有,也不能說沒有。為什麼?業力變現的,就像人作夢一樣。你說夢有沒有?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因此,地獄種種刑罰,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明白此理之後,惡的習氣不能不改;要是不改,將來就變這個境界,真是自作自受,這不是閻羅王給你受的。人間的牢獄、種種體罰是人造的,地獄裡的不是人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

由此可知,天上的福報,如經上講的欲界天忉利天、兜率天、化樂天的福報,是不是上帝建好了,讓我們去享受的?不是,這是善業所感的善果,也不是人為的。由此可知,善惡的力量不可思議,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這三個力量一樣大。因此,佛陀對我們的恩德無他,就是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覺悟明白的人就要知道自求多福!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5)
--------------------------------------------------------------------------------

二七、老闆投胎做兒子

我早年在台北講經,有一位鄔老居士是寧波人,過去在上海做生意,晚年學佛。他告訴我一件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上海,他的一個朋友也是生意人,在二次大戰之前,為一個德國人做小工。他的朋友很誠實,很守信用,做事很勤快,所以德國商人很喜歡他。二次大戰爆發之後,德國商人回國了,把公司託給他朋友經營,他經營得不錯。戰後,老闆沒有回來,聽說已經死了,結果財產就變成他朋友的,當然這不是霸佔來的,而是因為主人死了,自然變成他的。

他有一個小孩,約十一、二歲,那年他過五十歲生日,在宴客當中,他突然之間,看到小孩的面貌像德國主人(只有他一個人看到)。這時他已經學佛了,曉得這可能是主人投胎到他家,做他兒子,所以,當時他就宣佈財產全部給兒子,這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還曾經有一次,這個小孩身上帶了十塊錢(當時十塊錢很大),掉在地上,他父親的朋友把錢撿起來說:「你叫我一聲伯伯,我把錢還給你。」小孩反說:「你叫我一聲伯伯,我再給你十塊錢。」

這是說明人死投胎,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是真的,一點不假。佛講父子有四種緣,報恩來的是孝子賢孫;報怨來的是過去有仇恨、有過節,會搞得你家破人亡;討債來的,就像鄔老居士朋友的兒子;還有一種是還債來的,因此,凡是成為一家人不外乎這四種緣。但既然來了,我們要懂得轉變,把孽緣轉變成法緣。

(節錄自《無量壽經菁華》02-18)
--------------------------------------------------------------------------------

二八、廣化法師的故事

廣化法師出家之前,在軍中從事軍需的業務,每一天吃一隻雞,一年吃三百六十隻,三年就是一千隻了。以後出家修行相當不錯,戒律非常精嚴,對戒學很有研究,也有著書。有一天在浴室洗澡,忽然看到滿浴室都是雞,還往他身上跳,所以他東躲西躲,結果摔了一跤,將腿跌斷了。他告訴我這是學佛持戒,重罪輕報,這才知道因果報應之可怕,如果沒有學佛,其果報非常慘!

所以,我們應當發願,願自己往生成佛之後,先度這些被自己殺害的眾生。「我成就了,一定先度你,你不要找麻煩,不要障礙我;你障礙我,我不能成就,你也在六道受苦。」迴向偈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三途苦中第一優先得度的,就是與自己有冤仇的眾生。

(節錄自《無量壽經菁華》02-18)
--------------------------------------------------------------------------------

二九、一念真善,諸佛護念

宋朝光孝寺的安禪師,在禪定中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起初談話時,旁邊有天神擁護。可是過了沒多久,天神走了,來了一些惡鬼,環繞著這兩個人吐唾沫。這是什麼原因?這兩個出家人先是談佛法,所以天神擁護;佛法談完之後話家常,天神走了;然後談名聞利養,惡鬼就來了。因此,我們起心動念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一念惡生,魔鬼環繞。

這是提醒、警策我們,真正如世人所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決定不是妄語,決定不是欺騙人。我們應當有所警惕,認真努力修學,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權限的範圍就成功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10)
--------------------------------------------------------------------------------

三十、投胎變鯉魚

有很多人以為靈魂可以找父母,可以自己找個身體,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佛告訴我們,靈魂再去找一個身體,誰做主?業力做主。二00三年一月二十八日,紐約有一則新聞報導,一個猶太人死了一年多,投胎變成一條鯉魚,牠在被殺之前說話了,牠說一年前牠是人身,一年後變成魚身。他自己願意變作魚嗎?我相信決定不可能。什麼力量令他去變成魚身的?業力!因為前一生喜歡吃魚,這一生要還債,這就是佛經常講的因果循環、因果相續。

(節錄自《華嚴經》12-17-1092)
--------------------------------------------------------------------------------

三一、東嶽大帝的判官

從前章太炎居士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這是到鬼道。東嶽大帝管五個省,而判官的地位很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他晚上到東嶽廟去上班,早晨就回來了,所以日夜都沒有休息。他說他在陰曹裡見到韓愈,許多歷史上的名人他都見到,而且都在餓鬼道,什麼原因?貪瞋痴慢沒有斷除,貪心墮餓鬼。

紀曉嵐是一位非常喜歡開玩笑的人,而且有些玩笑,開得很過分,當時是博得大家一笑,自己覺得很快樂,但後果不好。他懂不懂得這些道理?懂!但克服不了自己的煩惱。所以人要厚道,厚道的人生天,縱不生天也不失人身,來生還能到人道享人間富貴。因此,這些大道理雖然懂得,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疏忽了,所以就造業,而造業沒有不受果報的。我們看了、聽了也要提高警覺,如果不能把貪瞋痴慢看淡,我們將來的果報也是在三途。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11)
--------------------------------------------------------------------------------

三二、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罪

佛教導我們,縱然此人作惡多端,也不能輕視他。為什麼?譬如《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阿闍世王,提婆達多誘惑他,說他的父親年歲那麼大,還不傳位給他,還佔著王位,叫他最好把父親害死,早一天繼承王位。阿闍世王真的聽了他的誘惑,把父親害死,把母親幽禁,這就是現在講的太子發動政變。

提婆達多想害釋迦牟尼佛,所以他們兩人商量好,一個作新國王,一個作新佛,新國王護持新佛,這是造五逆十惡罪。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提婆達多生身墮地獄,真的看到大地像地震一樣裂開了,地裡面火光上升,提婆達多掉下去,這是現世果報。而阿闍世王臨終懺悔,那是真心悔過,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闍世王經》講,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上品中生。我那時看到這段經文很驚訝,他造這麼重的罪,如果佛說他是下品下生,我不會疑惑,但是說上品中生,我感到非常驚訝。後來仔細思惟才知道,往生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平常修行,積功累德往生的;一種是造作罪業,臨終懺悔,所以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

(節錄自《華嚴經》12-17-1154)
--------------------------------------------------------------------------------

三三、考試落第

《禮記》云「自卑而尊人」,這是禮的本質、精神之所在。自己卑下,尊重別人,世出世間聖賢,無不是教導我們學忍讓,謙虛、卑下、忍讓之人有福。《了凡四訓》記載一例,有一個考生落第了,出外散心走到一間寺廟,大罵主考官,認為他的文章這麼好,居然沒有看清楚,讓他落第了。

此時正好有一老道人,聽到了他在抱怨不平,於是說:「大概你的文章寫得不太好。」

他就責備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如何知道不好?」

老道人說:「真正有學問的人心平氣和,像你這樣浮躁,文章可能是不好!」

這位考生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馬上氣燄就熄下來了,這是真讀書人。他回去反省,再用功努力,過了三年再來考,他考中了。老道人教導他,分析給他聽,告訴他一個人是有命運的,你考試該不該中是命裡注定的,與你的文字不相干。考試是緣,命中有無這個福才是因,因緣聚會,果報才會現前。你的心這麼不平、如此傲慢,你的因就不真、不純,文字寫得再好,那是緣,有緣沒有因,果報不能現前,這個道理,明白的人不多!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12)
--------------------------------------------------------------------------------

三四、清朝之滅亡

清朝開國時,太祖努爾哈赤把葉赫那拉氏這個族群消滅了,當時這個族群的酋長說了一句話:「我族裡剩下一個女人也要報仇,也要把滿清消滅掉。」過了兩百年,慈禧太后就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所以慈禧太后是來報仇的。從前的帝王也很聰明,宮廷裡面有祖宗立法,決定不許葉赫那拉氏的人進宮,不管是男子、女子,這表示他們已有防範了。到了咸豐年間,因為距離的時間久了,大家也就沒有重視這個問題,慈禧進宮時,大家知道她是葉赫那拉氏族的人,但那時宮廷忽視了這件事,就讓她進宮了,所以,滿清滅在她的手上。因此,不論一個國家、家庭或團體,冤親債主會很有耐心的等待,等你的運衰了,機會成熟了他就現前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25)
--------------------------------------------------------------------------------

三五、果報就在眼前

「正命」重要的意義,就是選擇謀生的事業,首先要考慮對社會大眾有利益,這才是正命。由此可知,殺生這個行業不是正命,而是邪命,果報很可怕。你在造作的時候不知道,果報現前,後悔莫及。我們只要冷靜去觀察屠戶,到他老的時候,他的形態就像豬一樣,死的時候跟豬被殺的情況很相似。即使他一生心好、做人也好,但是他從事的行業,就會到畜生道墮豬胎還債。我們看看從事炸雞這個行業的,他所養的小孩就像雞一樣。如果很冷靜的觀察,你立刻就發現果報原來就在眼前,多可怕!

殺生的行業不可以做,偷盜的行業不可以做,邪淫的行業不可以做,這都屬於邪命。「正命」的標準,一定要隨順聖教,佛菩薩的教導,我們遵照佛陀的教誨,選擇謀生的行業。最殊勝的正命就是世間人講的「清高」,即教學的事業;清是清貧,清貧知足,才能真正斷貪瞋痴。如果不能甘心忍耐貧苦,就會增長貪心,瞋痴慢就全起來了。貪是所有煩惱的根本,唯有知足才能伏住貪心。人只要沒有貪心,瞋痴慢煩惱就容易控制,確實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認真教導下一代。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0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谦德篇

--------------------------------------------------------------------------------

一、不能貪圖享受

從前安世高大師到中國來弘法,在江西共亭湖度他過去生中的同參道友。安世高大師的道行很高,就他的一生修行弘化來看,肯定是阿羅漢以上,決不在四果之下。他曾翻譯《無量壽經》,很可惜失傳了。如果就《無量壽經》來說,他決定是法身菩薩,不只是阿羅漢。

安世高大師的同學墮在畜生道,做了龍王。他為牠誦經、念咒,法事做完之後,他跟牠說:「你出來讓大家看看。」這個龍王不好意思出來。他說:「不要緊,讓人家看看能種善根,消除你的業障。」牠就從佛龕慢慢爬出來,是一條大蛇。他為牠念咒,這個蛇就往生了,以後這個村莊就稱為「蛇村」。

當安世高大師坐船去南昌時,在船上看到有一個穿白衣服的人,向他拜了三拜,然後升空走了。安世高大師告訴旁邊的人,剛才來拜我的,就是這個龍王,他已經生忉利天了。我們要知道,超度最大的力量,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一定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自己沒有功夫,單靠超度是去不了的。

有人問:「你和你的同學從前在一起修行,何以你證果了,他卻墮到畜生道?」

安世高大師說:「我這個同學過去明經好施。有一次托缽時,飯菜不太好,心裡面就不高興,覺得自己修行不錯,也做了不少功德事情,卻得不到好的供養。因為這個原因墮畜生道。」因為前世是講經說法的法師,通達教理,所以他在畜生道作龍王時,大家去求很有感應,非常靈驗。又因為他歡喜布施,福報大,所以香火鼎盛。

我們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和他相比?我們今天接受這些物質供養,心裡有沒有不滿意?如果還有一點不滿意,將來就會作龍王,這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訓練自己,物質生活要降到最低,對生活環境要忍耐,決定不能貪圖享受。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00)
--------------------------------------------------------------------------------

二、福報

福報決定要給眾生享,不要自己享,這樣福報就永遠享不盡;福報自己享,幾天就享完了。這個事情與世法沒有兩樣,世間人儲蓄很艱難,每個月賺一點錢,在當中提出一點來儲蓄,儲蓄了幾十年,才有一個可觀的數目。如果拿去花天酒地,不到一個月就花光了;如果去賭博,恐怕幾分鐘就賭完了。早年在台北,西門町有個西瓜大王,發了大財,聽說兒子好賭,一晚上將全部財產輸光了。對方還不錯,給他一百萬安家費,讓他還能活下去。

我們的福報也是如此,要知道節儉是真正的享福。孔老夫子有「溫、良、恭、儉、讓」的德行,諸佛菩薩示現物質生活相當清苦,沒有絲毫奢侈,所以福報享受不盡。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它的來源,一個是性德,一個是修德;雖有性德,沒有修德,智慧、福德不能現前,所以必須要有修德。修德就是時時要積功累德。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92)
--------------------------------------------------------------------------------

三、歡喜接受批評

中國歷代帝王,我們不能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能將國家治理好,為當時、後人所景仰、讚歎,就是他歡喜聽別人說他的過失,樂意接受批評,認真反省,檢點改過,這是帝王當中非常難得的。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親近他的這些大臣,聽到有人對皇帝的批評是錯誤的,就跟唐太宗說:「他這個指責是錯誤的,應當要受懲罰。」唐太宗說:「不可以。」大臣問:「為什麼?」他說:「如果我懲罰這個人,以後就沒有人敢在我面前說我的過失了。」所以,他真有過失,你指責他,他感謝你;他沒有過失,你偏說他有過失,他也能包容你,不責備你。他讓天下人都敢在他的面前說他的過失,以此做為借鏡,改過自新。因此,一代偉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歷史上才會有「貞觀之治」。古聖先王之中,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這一點實在非常難得。

我們要學習接受別人的批評,勇於改過。別人縱然誤會我們,說錯了,也不以為怪,不必計較,也不必爭論。我們自己的態度,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統統歡喜接受。特別是為社會大眾服務,一定要有這樣的胸懷,我們才能把工作做得圓滿。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4)
--------------------------------------------------------------------------------

四、半部論語治天下

儒、佛的德行要靠我們這個時代覺悟的人來發揚光大。如何發揚光大?身體力行,把儒、佛的道理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光講不行,要做出來。你真正做出來,我相信世界上許多電視台的媒體都會來訪問你,為你傳播,光明遍照世間,輕而易舉。這是非常特殊的教學法,這也是世界上其他地區從來沒有過的教學法。

中國最近一個甲子,我們把祖宗的教學法忘得一乾二淨。因此,我們今天要特別發心,忍受一切苦難,真正不怕苦、肯吃苦,把這個方法表演出來。我們至少要做十年、二十年,成績拿出來,大家就相信了。

怎麼做?一部經!宋朝初年趙普就是這個做法,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謀士,智囊團的頭。他的那一套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從哪兒來的?他說:「我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祖趙匡胤得天下,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宗治天下,建立國家政權。」宋代開國的兩個皇帝是兄弟,哥哥走了以後,弟弟繼承王位。這是非常好的榜樣,很可惜現在沒有人懂得。

(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2)
--------------------------------------------------------------------------------

五、一天不吃飯

早年,弘一大師在閩南佛學院擔任老師,學生有不守規矩、不聽教誨的,大師決不會說一句責備的話。他怎麼做?那一天不吃飯。學生知道大師今天不吃飯,一定有人犯過失,每一個人都反省、懺悔、改過。你一天不改,他一天不吃飯;兩天不改,他兩天不吃飯,讓你自己反省,改過自新。你能夠改過,他就笑面迎人。這樣的風範教學,學生服了。他是真正的好老師,在沒有出家之前,在學校裡當老師,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可惜大師後繼無人,為什麼?眾生煩惱習氣太重,社會污染嚴重,《彌陀經》講「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人的善根、福德微薄,哪有不受染濁的道理!所以,天天親近聖賢都不能得度。我們想到這些地方,多麼可怕!

(節錄自「吃虧是福」21-124)
--------------------------------------------------------------------------------

六、福德之相

有福之人,心是定的,動作穩重。清末,曾國藩先生在《家訓》中,教育子姪,動作要穩重才顯得有福。沒有福的人急躁,步調很快,走起路來好像在拼命。佛法形容佛菩薩,「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梵語,就是大象,大象的動作很慢,走路也很慢,四平八穩。這是形容真正有大福德之人,都是這樣的態度與風範,不可能匆匆忙忙,那麼急躁!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07)
--------------------------------------------------------------------------------

七、專信不犯

我們對老師要專信,決定不違背老師的教誨;若對老師沒有信心,有疑惑、陽奉陰違,決定不能成就。所以,學生找老師難,老師找學生更難!過去李老師住世時,我在海外弘法非常艱苦,每一次回到台灣,我一定到台中去看老師,一定會跟老師講,請老師多培養幾個學生,我們在海外有師兄弟可以互相協助。我這個話至少講過十遍以上,最後一次李老師告訴我:「你替我找學生。」我到哪裡去找一個對老師「專信不犯,精進奉行」的學生?我找不到。所以,我才明瞭太難太難了!我自己能這樣學,但是要找像我這樣的學生,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我跟老師十年,得到他特別的照顧,真正的關懷。因此,不具足做學生的心態,遇到佛菩薩也是枉然。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06)
--------------------------------------------------------------------------------

八、做小偷不隱瞞人

錫克教的長老,給我們講了一則誠實的故事,就是做小偷不隱瞞人。小偷說:「我是小偷,我來偷你家的東西。」人家還不相信,他真的去偷了,偷了之後又後悔,因為聖人教導,他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結果他又還回去了,這是誠實。

佛法講誠,儒家也講誠,「誠意正心」,誠是真心,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何謂「真心」?絕不欺瞞任何一個眾生。做錯事情,犯了罪惡也是真誠,沒有絲毫隱瞞,這個人會開悟、會成佛。做錯事情不敢承認,用種種方法去隱瞞,這個人一生不會有成就,修得再好還是搞六道輪迴。

輪迴是自己造的,只要有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輪迴就沒有了。佛告訴我們,輪迴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虛幻境界,我們在這個幻境裡面,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無法出離;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六道輪迴就沒有了。

(節錄自「一切眾生皆成佛」21-94)
--------------------------------------------------------------------------------

九、不要隨便批評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如果對佛教一竅不通,沒有研究、沒有探討,就隨便說佛不是大道,這個問題很嚴重。

當年我還沒有出家,剛親近李炳南老師時,李老師在台中辦了一個「慈光圖書館」,我在這個圖書館工作,那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只有三個人,游居士、雷居士還有我。我的工作是看管閱覽室,游居士管書庫,雷居士管事務。

有一天來了一位先生,到閱覽室看報紙、看雜誌,知道我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是學佛的,就信口開河,對佛教嚴厲的批評。他是安徽人,也是很虔誠的基督徒,我倒一杯茶供養他。他把佛教說得一文不值,說得趾高氣揚,旁邊看雜誌、看報的人,也都聽他講了兩個小時,我也恭恭敬敬聽了兩個小時。

我的另外兩位同事很著急,怎麼我連一句話都不回他,都不反駁他,好像我們太軟弱了。等了兩個鐘點,我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就叫他稍停一下,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他。

他說:「行!有什麼問題提出來。」

我說:「假如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要先看一下這一篇文章?」

他說:「是!」

我說:「你批評佛教兩個鐘點了,你有沒有看過佛教經典?」他愣住了。

我又說:「我們圖書館每個星期三,李老師在這裡講經,你來聽過沒有?」我這一問就把他問倒了。

我說:「你沒有看過佛經,也沒有聽過講經,你就在這裡胡造謠言,這樣的批評,你不怕這些人笑話你嗎?」我幾句話把他說得滿面通紅,就跑掉了。

最後,游居士跟雷居士齊說:「沒有想到你還有這一招!」我說:「你要是不讓他發足了,那一棒就不夠狠。」我沒有批評他,只讓他知道批評要有批評的正當態度,佛教歡迎你批評。但是,這跟打仗一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天天來聽經、讀經,把佛教的毛病找出來,你說話就有力量,否則你現在的話是胡造謠言。不過這個人還不錯,大概過了一個星期,他帶他們的牧師來拜訪我,非常客氣,不再批評了,這很難得!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73)
--------------------------------------------------------------------------------

十、忍辱

以前,我在南京念書時,很會欺負同學,看不順眼的,有時大眾廣庭之下我就侮辱他。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學校裡舉辦畫圖比賽,我畫了一張畫,得到第三名。那次是校園寫生,我畫的就是我最討厭的同學,他在那裡畫畫,我就畫他。

有些同學說:「你畫得不錯,得第三名。」

我說:「我畫的跟你們不一樣,你們畫的是靜物,我畫的是動物。」

你看,我是多麼欺負人,我那個同學很有涵養,很了不起,不管我對他如何,他一句話不說,很有定功。可是在背後,他讚歎我,所以同學告訴我:「他對你很讚歎、很佩服。」我聽了難過,不好意思。我還算不錯,一個學期之後,我跟他道歉,以後我們成為好朋友了,他的名字是白振寰。

所以,人總是會被感化的,我的忍辱波羅蜜是從他那裡學來的。以後我也學他,遇到人家罵我絕不回口,人家打我絕不還手,所以,學佛之後,我覺得我那個同學是菩薩度了我。

(節錄自《無量壽經》02-34-063)
--------------------------------------------------------------------------------

十一、學問深時意氣平

看一個修行人,他修行有沒有功夫,不要看別的,看他的色相,心地清淨還是浮躁,都能從面相觀察得出來,古人常講:「學問深時意氣平」。

《了凡四訓》有一個故事,有一個落第的秀才,以為自己的文章寫得不錯,而沒有被錄取,大罵考官眼睛瞎了,不認識貨。正好有個道士在旁邊聽到了,於是說他的文章一定不好。這個秀才很不服氣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為什麼說我文章不好?」道士說:「看你心浮氣躁,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

所以,有學問的人心清淨,他就能看得出來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與身體上。從身體體質,乃至一舉一動,都能觀察到你修行的功夫,豈能欺瞞人!這只能欺瞞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學問的人,你怎麼能騙得過他?有學問的人尚且騙不過,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沒有法子欺騙他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0)
--------------------------------------------------------------------------------

十二、周邦道先生的為人

往年我在台中求學時,有一位周邦道老居士,他是我在中學念書時的校長。到台灣來之後,也跟李炳南老師學佛,非常虔誠,他的學問、道德令大眾敬佩。

他在台灣任「考試院考選部政務次長」,就是第一副部長,公家有配給他汽車和司機,他除了辦公時坐公家的車;私人出去辦事就乘巴士,公私分得很清楚。不是自己應該得的利,分文不取,這樣一位好官員,真正是難得!

他穿的衣服都是舊的,一件衣服穿十幾、二十年,也不怕人笑。有人講經時,他有時間一定來聽,不但來聽,還帶著筆記本,一面聽一面寫筆記。他聽什麼人講經?李炳南老師教的學生,在家學生年歲很輕,他將近七十歲,還來聽二、三十歲的人上台講經,還寫筆記,聚精會神,像是初學人一樣。

我有一次向他請教,我說:「老師,你怎麼還寫筆記?」他說:「我要做影響眾。」我明瞭了,這是讓別人看到,這個人講經,政務次長都來聽,還寫筆記,大概講得不錯,他能影響別人來聽經。這些地方我們要學習,這是莊嚴道場,莊嚴道場就是莊嚴佛法,這是代佛弘法,功德無量無邊!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6)
--------------------------------------------------------------------------------

十三、知恥

往年我在休士頓講演時,遇到蔡居士(蔡念生老居士公子),我們在一起吃飯,談到修學之所以不能成就的原因。他說了一句話非常好,「人功夫不能成就,原因就是不知恥。」我聽了此話深有同感!儒家講「知恥近乎勇」,勇是精進不懈。何以不能精進?不知恥。

我們那天的談話,也有一個具體的結論,希望推行知恥運動,成立一個「知恥學社」。人能知恥就是世出世間聖賢的根基,菩薩知恥所以能成佛,聲聞、緣覺知恥所以能夠精進。

何謂知恥?不如人是恥辱,以誰為標準?以佛菩薩做標準。我們樣樣比不上佛菩薩,就是大恥辱。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身心清淨,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放下得乾乾淨淨。他能做得到,我們何以做不到?而且還要貪著,還拼命在營求,這就錯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041)
--------------------------------------------------------------------------------

十四、謙敬

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事業愈大、地位愈高,愈謙虛、愈和敬,得到別人尊敬、仰慕,一件小事就能令人一生感恩不忘。譬如我年輕做公務人員時,在辦公室裡看報紙、看書,坐在靠背椅上,把椅子前面兩條腿翹起來。長官從背後拍拍我的肩膀,並沒有責備我,反而柔言愛語的說:「你這種坐法容易跌倒、受傷。」這一次教訓令我終身不忘,從此毛病就改過來了。他若是教訓我一頓,他走了,我還是照樣做,不是內心悅服。因此,做長官的如何對待部屬,能得到部屬衷心擁戴,認真負責替自己做事,都在一個「謙敬」。只要我們留意細心,時時刻刻都是我們的學處。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发表于 2007/5/8 03: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慎重一点的好!净空他可不见的所有的观点都是好的是对的!
名气大的未必就真才实学!
还是不要那么盲目的好!
发表于 2007/5/8 17: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看的其中某个故事,看得我一身冷汗!学佛差点出偏入魔
发表于 2007/5/8 18: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