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083|回复: 0

关于信仰五题-----觉堂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1 23: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仰要坚定而能舍弃利益的计较,要平和地接受生存的难题而能以信行化解之。实际上令人迷茫、惶惑、不安的不是信仰的当下虔诚与否,而是在接受信仰后所试图以个人一己之境遇顺逆、成败得失,来评价信仰的、患得患失的自我心理折磨。
     佛法修行上有两种大的分类,一者有为法,如密宗;一者无为法,如禅宗。
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画派上的两位大宗师的风格:黄宾虹之山水画,满纸云烟墨霞,满坑满谷,少一笔则不止,多一笔则不成,恰似佛门有为法。齐白石之花鸟画,轻勾淡描,放心信手,至简至精,少一笔则不成,多一笔则不精,恰似佛门无为法。
    世人谁能说黄氏山水无灵气无韵致。世人谁又敢说齐氏花鸟无风骨无魂魄。佛门之种种法门何尝不如是?
    人往往有一种平衡自己心理的冲动,不愿相信别人有着高于自己的行为、信仰和能力。邻家的寡妇不可能守节,因为曾经有过寡妇偷人,岳飞可能脑子有毛病,玄奘一定偷偷搭了别人的车马,才能到了印度。这便是明清小说中许多故事的基本心理基础。不相信伟大有着现实的可能性,神圣有着鲜活的人间性。这固然有着积极的不要虚妄,追求平实通俗的一面,但往往也滑入了平庸,庸俗,甚至迷信而不自知。因为一旦为利益所驱动,他们就会一下子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迷惑变成了迷信,于是便有了神汉巫婆的大行其道,虚假广告的大捞其财,而于佛陀的真正宗教信仰却难以树立起虔诚心。
     人无论谁都会信点什么,可能很高深很奥妙,也可能很平常很实际,这都无
大碍。关键是你信的这点什么,能不能给你带来平衡、正常的心态,向上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用佛教的话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去恶行善,这种外向的、具有社会性的道德行为,固然十分重要,而安心净意,这种内在的、个人修为的工夫,却是更加关键的所在。意是内在的动力,是行为的三军司命。“达磨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工夫”。一念可以上天堂,一念可以下地狱。我辈可无儆乎?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是为大快。”是弘一大师的夫子自道,是内意与外行
的完美统一,是表相与内衷的完美统一,是一个真正佛教徒的完美境界。什么叫襟怀坦白?什么叫性情豁达?什么叫心地无私天地宽?什么叫大快乐大自在?斯之谓欤!
    你信的那点什么,能让你得到此种大快乐,大自在,你便可以自信地面对世人说:我不迷信,我不盲信,我有正信,我有真正博大坦荡的宗教情怀。
     内在的精神滋养是真正宗教信仰的慧命之所在。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刚退休的人们,会有很长一段的不适应期,空落落的,不知道干点什么。真正闲下来了,反倒生起许多烦恼;给你自己安排生活的自由了,反倒有点不知所措了。
    甚至一些吃穿不愁,子女将大,生活宽裕的女士们也常常犯这类毛病,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什么都不缺,就是不自在。缺什么?缺的就是精神的滋养,缺的就是灵魂的自在,缺的就是心灵的安顿。
    慧可师祖向达磨老祖求的不也是一个心安吗?
    我常常对他们说,不要与人比这比那,想这想那,一天二十四小时,你就拿出一个小时留给自己,真正为自己好好地思想思想,不是想物质享受,而是想一想我能干点什么,于人有益,于己有利,最起码能心灵平和,精神愉快,少生病,少受罪。关键的关键就是一句俗话,把你自己的心放在自己的腔子里头。
    这便是医治闲愁闲忿的济世良方、灵丹妙药
    我常常对一些经常美容而又经常感叹青春易逝的女士们说,你看看我们都认识的有宗教信仰的老人,她既不算漂亮,又已年近古稀,可怎么人家就那么精神,言谈举止都带着春风而来,带着飘逸俊永而去,让人愉悦,让人安详。祛除烦躁、烦恼、烦闷、烦怨,让心灵清净,让心灵光明,让光明打心里头往外亮。
    这便是最省钱最省力、也最管用最持久的美容护肤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