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净密禅房-
›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返回列表
查看:
1174
|
回复:
2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复制链接]
xuefo
xuefo
当前离线
积分
946
发表于 2007/5/17 0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转帖]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作者:文珠法师讲述 文章来源:摘自文珠法师讲《四大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法获得
学佛
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
解脱
,皆是欺世
妄语
,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
出家人
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人生于世,各有各的意志与愿望,所以各有各的行业与职位。一般人,无不用实际行动,从事其志趣的行业,谋求应得的利润,解决日常生活所需,以组织个人
家庭
,以尽人生的责任,以遂一生的愿望。由于人的志愿不同,展现于社会各行各业,遂有差异。所谓士、农、工、商、科学、哲学、医学、各展其志,各从其业、各享其努力所得的成果,这是必然的定律。
可惜,众生因贪欲为患,大都不肯守规则,尚正义,每因贪求满足个人私欲的占有,而互相攻击,互相侵犯,努力搏斗。致使美好的人生,变成战场;何止人与人争,而且国与国争,遂而形成世界的战争混乱,这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由于人的志愿有大小之分,行为有善恶之别,所以社会上,有人愿意造福社会,兼善天下;有人立志唯求自利,独善其身;有人行为光明磊落,俯仰无愧;有人行为卑鄙无耻,自甘下流。有人乐与天下,忧与天下;有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由于人有种种不同的志愿,发展种种不同的行业,呈现种种不同的行为;有的令人敬佩赞美,有的令人痛
心疾
首。
当今之世,道德沦亡,人心不古,足可令人敬佩赞美的少,令人痛心疾首的多。若不急速运佛的智慧辅导,佛的愿行辅助,长此以往,一般人的愿望与行为,将如水之就下,一泻万丈,不可收拾。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出家人的愿望是甚么呢?出家的志愿与行为又如何?今天,我准备坦白告诉各位,以排除世人一向对出家人的曲解与误会。
在
佛教
言:愿是志愿,誓愿,能自制心,专于一境,志求满足谓之愿。本其心愿,策动于身口的造作谓之行。仅有愿无行,愿成虚发;只有行无愿,行无目的。必须以行达愿,以愿持行,愿行相应,愿行相扶,方砥于成。
成甚么?成佛呀!既然愿意出家学佛,当然志在成佛。但成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佛道更非小功小德可以成就。所以出家人立志要广,誓愿要深,行为既要清净,又要壮丽。在空间言是无边,在时间言是无尽,在数学言是无量,在阶位言是无上。誓愿为群众无止境的服务,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誓愿为自己克制烦恼,改
善行
为,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誓必充实自己的
知识
,开拓内在的智慧,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愿求自利究竟,以展开纯为利他的工作,是“佛道无上誓愿成”。
出家人虽然知道众生无边,烦恼无尽,但誓愿要度、要断:明知法门无量,佛道无上,誓愿必学、必成。如是本著弘大的誓愿,策励深广的行为,利益无边众生,服务广大社会,朝夕以弘法为家务,终生以利生为事业。从积极利益众生,服务社会的利他行为中,完成自利的功德。经历无量时空,
修福
修慧,直至福慧圆满具足,然后觉悟成佛。
成佛后的愿行又如何?成佛后的愿行,则纯为利益众生而出发,再不涉及个人的自利。由是可知,出家人,绝非意志消沉,行为悲观的避世者:更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
寄生虫
。而是克制自我,舍己为人,志愿深广弘大,行为光明磊落的救世者。至于学佛,成佛,更非消极或与社会脱节的落伍行为,该是积极展开觉世慵民的工作,准备担当人间苦难的勇敢行为。
众生无边誓愿度等四种弘愿,仅是最初发心学佛的人应有的总愿。至于深位菩萨,更各有其壮大庄严的别愿。例如:观音菩萨的寻声救苦,又如地藏菩萨的
地狱
末空,誓不成佛等。十地经中说菩萨有十大别愿,所谓供养愿,受持愿,转法轮愿,二利行愿,成熟众生愿,承事愿,
净土
愿,不离愿,利益愿,成正觉愿等,都是积极进取,自利兼他的弘愿。现在限于时间,不能一一详谈。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
在四十卷华严经中,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广称赞佛的功德已,即告诉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诸大菩萨,若欲成就佛之功德,应修十种广大行愿。此十种广大行愿,是一切愿行之王,亦是疾得
菩提
的捷径,其功德之大,唯佛能知。是一切学佛人所应该修学的愿行。现在,先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然后介绍十大愿王及其功德。
(一)普贤菩萨的故事
梵言:三曼多跋陀罗,译名普贤,又名遍吉。约等觉位言:“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名贤。”若约果位言∶“智圆理极名普,尽未来际,遍利众生名贤。”普贤菩萨,位居等觉,证同于佛。将来成佛,名智刚吼自在相王佛,今示现菩萨身,为诸佛长子,得三昧自在,主一切佛的理德,行德,与般若自在的文殊菩萨智德,证德相对。同辅
释迦牟尼佛
于II娑婆世界,教化众生,为释尊的得力助手。文殊菩萨驾狮子侍佛左方,普贤菩萨乘白象侍佛右方,显示佛的理智合一,行证相应,般若与三昧相即。华严海会,由释尊的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及文殊普贤,一佛二菩萨,共称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何独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据说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峨眉山在中国四川省,峨眉县之西南,与嶍山相对,宛如两眉,因名峨眉山。其山脉自岷山分出,蜿蜒南来,至县境突起三峰,故有大峨、中峨、小峨之称。华严经言:善财童子,站于妙高峰山上,遥见此山光明遍照,故此山又名光明山。山之最高处名金顶,建有金顶寺,威镇全山,因山顶常放光明,又名光明寺。据说:每至午夜,在金顶上看群山,有千百万点晶莹闪耀的光亮,从群山升起,象征一盏盏的明灯,忽上忽下,人称之为“万盏明灯朝普贤”,是峨眉胜境之一。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责其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常将多余饭菜,盛于
竹筒
,赠其挚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琢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始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还常对人说
佛法
。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打之。寒山对拾得曰:“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后拾得掌牧牛之职,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萨,律师正为僧众在堂中说戒。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并抚掌笑曰:“悠悠哉,聚得作相,这个如何?”说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曰:“下人疯狂,破我说戒。”拾得见其嗔心起,即说偈曰:“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气得下堂来打拾得,要他驱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赶牛了,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们都有法号,不信,且看我叫它们出来。”随即对牛群说:“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即有一白牛作声而过,又曰:“前生典座光超出来,”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拾得又叫:“直岁靖本出来,”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最后,拾得牵一牛说曰:“前生不
持戒
,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广大,汝却辜佛恩。”
自此,僧众始知拾得,并非凡间俗子,不再以疯子看待。后因
阿弥陀佛
化身的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显露,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文殊、普贤两位大士,一为诸佛母,一为诸佛长子,公孙二人,常在十方诸佛前,共作佛事,游戏人间,常在一起。淳熙年间,文殊菩萨应身为兜率寺戒阇黎时,普贤菩萨亦同时化身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称她周七娘。生时便有种种神异,长大后不肯嫁人,每天行乞于市,晚常宿于普济桥下,常与戒阇黎在一起,妙行莫测。时人不解,笑为疯婆。后有圣者歌曰:“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后人始知是菩萨应世。
(二)普贤行愿的德目
普贤菩萨所说的十种广大行愿,其德目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
忏悔
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
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1)礼敬诸佛
礼是身礼,敬是心敬。以清净恭敬的身心,礼尽十方三世诸佛。普贤行愿品说:“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人能遍礼十方过去,以及现在一切诸佛,当然是
信仰
佛的智慧,景仰佛的德行,对诸佛的教化,欢喜奉行,自然可改变身心,止恶行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人能敬礼未来诸佛,无异是对自己及一切众生的人格尊重,因为自己及众生,皆是末来之佛。
人能对自己尊重,自然不敢懈怠放逸,自甘堕落;人能对他人尊重,自当不敢轻慢他人,陷害众生。然则敬礼三世诸佛的结果,既令人净化身心,发奋向上;还可以促进人间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协助。使人际关系,充满和谐与欢乐;使国际关系,取消战争,共存共荣!
礼敬有种种不同方式,华严疏钞清凉国师,依宝意三藏法师所说七种礼,再加三种,合为十种礼。
一是我慢礼:礼佛人,我慢贡高,身如硾之上下,心不庄重。
二是唱和礼:如修礼忏法时,口随众唱和,身随众顶礼,但高声喧杂,辞句浑乱,心打妄想,意不专一。这二种礼佛,徒具形式,皆不如法。
三恭敬礼:心生恭敬,五体投地,头面接足皈命礼。
四无相礼:身在礼佛,心入法性,无能礼之我,亦无所礼之佛,能所空寂,名无相礼。
五起用礼:虽无能礼所礼,但能普运身心,遍礼诸佛。如华严经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六内观礼:向内观照,但礼内在法身真佛,不向外求。
七
实相
礼:能礼所礼,内佛外佛,同一实相,理性平等,本无差别,礼无可礼。
八大悲礼:因物我同体,故我遍礼诸佛,即等如一切众生遍礼诸佛。以自己礼佛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因名大悲礼。
九总摄礼:总摄前六种浅深之礼为一观,一礼一拜,皆具足前之六种礼,而进入事事无碍,及事理无碍的境界。
十无尽礼:如入帝珠网,无穷无尽,又如一篓孤灯,处于四隅,
四维
上下,十方明镜中,即此一灯,便变成无穷无尽之灯,礼佛亦然,行者以清净身心,现于十方诸佛智慧光中,则能礼所礼,亦无穷无尽。如普贤菩萨言:“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因名无尽礼。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礼敬诸佛,非不如法的我慢礼及唱和礼,而是以清净三业,五体投地,捧足殷重,恭敬至诚,深入法性,离能所相,普运身心,礼诸佛已,不见能礼所礼。于深达实相,理性平等时,本乎大悲心,观想自己礼佛,等如一切众生礼佛,遍代一切众生,礼无尽诸佛,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
疲倦
。果能如此,才是普贤无边愿行的第一种:礼敬诸佛愿。
(2)称赞如来
称谓称扬,歌颂,赞谓赞叹。如来,是佛十种通号之一。普贤菩萨于十方三世诸佛前:“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亦教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诸大菩萨,甚至十方一切众生,皆应以无尽美妙的言辞,称扬赞叹,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
因为称赞佛的功德,能启发人的心智,能激发人的菩提心,能鼓励人向佛
学习
。至于称赞未来诸佛功德,无异是对自己及一切人的赞美。何止给人鼓舞,更能使人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何况人能以善言代替恶口,以称赞代替怒骂,以真实语言,代替妄言绮语,现世即得口业清净之益,来生更获辩才无碍之报,何乐而不为?
所以,称赞如来的结果,直接便可以启发人的心智,使人口业清净,辩才无碍;间接可以取消人间的毁谤怒骂,口舌之争,甚或止息世界战争,导人类于和平与安宁。
(3)广修供养
广是广大、众多,修是如法进行,供是供给。但能供养诸佛不名广,但能以四事等聚宝财物
布施
不名大。未能三轮体空,则不如法。今此十大愿王中的广修供养,不但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且包括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不谨以内外财宝布施,还能以法布施。同时,深入法性,称性而修。如普贤行愿品云:“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以灯烛,一一皆如炒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同时能“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无论财施、法施、皆尽空遍法界;无论能供所供,皆广大无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因名广修供养。
学佛人能学普贤菩萨,以财法二施,广修供养,既然供养十方过去与现在佛,更能供养十方末来佛的一切众生,然则,财供养必能供给一切众生资身之具,解决民生艰苦,物质困乏;法供养必能充实人类精神空虚,解除人精神饥渴。结果,将使贫者富,愚者智,迷者悟,邪者正。由是可知,出家人广修供养的行为,确能利益众生,觉悟群迷,造福社会。
出家人
,
学佛
,
布施
,
菩提
,
实相
,
释迦牟尼佛
相关帖子
•
她用这一招三年,孩子变好了婚姻变和美了!
•
罕见!广东一家三姐妹年纪轻轻都出家,两个做住持!
•
我亲自试验发现真有菩萨,布施助人真的会有善报!
•
每天108遍《大悲咒》现世一切所求遂愿
•
严重邪淫女竟想强奸男人,抄僧伽吒经3部彻底正常
•
向观世音菩萨写《求卖房疏》,真的顺利卖房!
•
学佛真正的成就相
•
独家揭秘:班禅的人生
•
【2015年11月法布施】济缘冬季养生小方(小防风汤)
•
【布施】莆田散
回复
举报
xuefo
xuefo
当前离线
积分
946
楼主
|
发表于 2007/5/17 0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4)忏悔业障
梵文忏摩,意译乞谅,宽恕。华文悔过,是悔悟既往的过失,誓必策进将来。梵华合言,名为忏悔。业是业力,人之身口意三业,所作一切犯罪行为,能障碍圣道,谓之业障。业障有三种:
一是烦恼障:指人心中贪嗔痴等烦恼,能恼乱人心,能阻碍人进修圣道,名烦恼障。二是业障:人的身口意三业,所作不善之业,能阻碍人进德修业,名为业障。三是报障:由三业所作恶因,将招感三涂苦果,谓之报障。今云忏悔业障,似偏于第二种业障,实则三障皆忏,如普贤行愿品言:“我昔所作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意语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此外,修道有五障:一烦恼障,谓贪嗔痴等根本烦恼,障碍净心,妨害道业,使人不得进入佛的正法。二业障,由过去所作五逆十恶,或诽谤三宝的恶业,障碍生逢佛世,见佛闻法。三生障,谓生于三涂八难之处,障碍听闻学习佛法。四法障,虽生无障之处,又有悟道的机会,但因先世障法因缘,不逢善友,不闻佛法。五所知障,虽逢善友,得闻佛法,又因世智辩聪,固执己见,不肯信受佛法,不肯接受善言劝谏,妨碍进修般若,名所知障。古之读书人,及现代的知识份子,多有此障。又大智度论言:“欺为信障,怠为进障,嗔为念障,恨为定障,怨为慧障。”总之,一切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皆能障圣道,妨碍善业,皆是业障,皆当忏悔。
忏悔的方法有三:
一作法忏,先兴起七种心,一惭愧心、二恐怖心、三厌离心、四发菩提心、五怨亲平等心、六念报佛恩心、七观罪性空。于佛前缘想,十方诸佛菩萨及圣贤僧,合掌敬礼,披陈过失,求哀忏悔。或于众僧前求忏悔,揭露身心所犯过失,誓不再造。至于忏法,古德依经作有法华忏、方等忏、大悲忏、净土忏、地藏忏、梁皇忏及慈悲三昧水忏等课本,依之修礼,至诚忏悔,可灭身口意犯戒之罪。
二取相忏:谓于修定时作观,或于念佛修行时,念念悔过,感佛来应,摩顶授记,或放光现瑞,名取相忏,可灭烦恼性罪。
三无生忏:又名无相忏,或实相忏。即是正心端坐,念无生理,观罪性空;或止息身心,正念真如,契入实相。可灭障碍中道无明。古人言:“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皆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就是无相忏。
观普贤经言:“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当知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何况众生,一向不明佛法,不信因果,不识善恶,不知邪正,只凭主观妄想分别,胡作非为。即使今生奉公守法,宅心仁慈,又焉知宿世未种恶因,当感恶果。是以忏悔,非唯出家人自救之法,亦是一般人改往修来的良方。若能诚心忏悔,痛改前非,既可灭罪,还可生福。
佛弟子中的提婆达多,曾犯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以醉象踏佛,及害莲华色比丘尼等极重之罪。直至临终,犹生恶心,以毒涂指,欲想害佛。当时,地生猛火,焚烧其身,被逼产生一念悔意,想向佛求救,仅称“南无”二字,便已气绝身亡,直坠地狱。因其罪孽极重,应堕阿鼻地狱,长期受苦,但因临终一念悔意,及出家善根功德,故仅受一劫之苦,即可上生天上,于六十劫内不堕三涂。天报命尽,下生人间,出家学道,法名:“南无。”
又提婆达多的好朋友阿世阇王,曾杀父禁母,枉杀无辜。由于宿生善业因缘,突然省悟,自责不已,因往佛前求哀忏悔,从佛修学,积极向善。以此忏悔修善功德,虽仍然难免地狱果报,但得重罪轻受,缩短地狱受苦时间,仅入拍球地狱,即转生天,二十劫不再堕三涂,最后报生人道,出家修行,证辟支佛果。
佛灭度后一百年间,印度有王名阿育,个性凶残好杀,设人间地狱,命刽子手耆厉,滥杀无辜。人间地狱室中,陈列各种杀人刑具,作为杀人武器,凡误入者必死无赦。时有一名为海比丘,遥见此人间地狱,楼房高广,外表富丽堂煌,以为是富豪之家,进入化缘,及见各种刑具陈列,恐怖欲出,已为耆厉所擒,欲行死刑,为海比丘,并不怕死,只恨出家多年,道业未成,就此断送性命,实在不值。因求援刑一月,以便精进办道,然后就死。耆厉不肯,因为海比丘苦苦恳求,仅允宽限七日。由于七天时间有限,为海比丘端坐一旁,忘餐废寝,精进修观。直至最后一天,限期已到,仍末开悟,焦急万分。傍晚,人间地狱,处决一名失节妇女,为海比丘,亲见行刑,顿感人命无常,四大无我,五阴虚伪无主,而入空观,得须陀洹果,继续深入禅定,终证阿罗汉果。
耆厉处决妇女后,继而将为海比丘,抛入大锅污水中,加薪烧煮,可是其火灭息,水变清凉,长出莲华,为海比丘,端坐华中,光明照耀,耆厉无法张目,急报阿育王。王闻报赶赴刑场,被为海比丘威德摄伏,惭愧心生,求哀忏悔,即毁人间地狱,请为海比丘,回宫中供养。自此,敬信三宝,广造塔寺,大兴佛教,为佛教护法功臣,福报无尽。
可知忏悔,确能使人改过自新,反迷为悟,灭罪生福,离苦得乐。若然人皆学佛,实行忏悔,改往修来,必然可以弥补法律之不足,减少社会层出不穷的罪恶,挽救人类的堕落,阻止人间不幸的事情发生。
(5)随喜功德
随是随顺,喜是欢喜,恶尽言功,善满言德。在世间言,一切慈善救济的福利设施,有扶危济困之功,有增长福禄之德,名有漏功德。据出世间言:二乘圣人,进修四谛十二因缘等法门,有断烦恼了生死之功,有证我空真知之德。大乘菩萨广修六度万行,诸波罗密法门,有自利利他之功,有成就菩提道法之德。二皆名无漏功德。十方诸佛,从初发心,至成菩提,于其中间,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有圆满诸波罗密之功,有五住净尽,二死水亡,圆证三德秘藏之德。
佛之功德,微妙难思,是世出世间功德之最,我等佛子,既要随喜世间有漏功德,更应随喜出世间无漏功德,特别是微妙难思无穷无尽的佛功德。如普贤菩萨所说:“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十方一切诸众生,包括四圣六凡。或问:四圣功德,当然应该随喜。六道凡夫,有何功德可言?如何随喜?当知凡夫众生,虽然各有所短,但亦有所长;所长之处,就是功德。
例如:地狱众生,虽罪大恶极,但当其受苦之时,能悔过思善,便是功德。鬼道众生,有主命鬼王,有坚牢地神,有护法金刚,亦有宅心良善的鬼魂,便是鬼道众生的功德。至于畜生,犬能守夜,鸡能司晨,鸦有反哺之孝,雁有不二配之贞,蚂蚁有团结力量,蜜蜂有合作精神,以及一切有利有助于人类的动物,都是畜生道众生的功德。天道能修四禅八定是功德,阿修罗能造生天之福亦是功德,人道有礼义廉耻,孝弟忠信等善法,就是功德。总之,于六道众生中,择其善者而从之,见其恶者而改之,就是随喜功德。何况六道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所以皆应随喜。
随喜功德,可消除妒忌障碍,令人共襄善事。可惜世人不知随喜功德,反而妒忌心生,不喜他善,不耐人荣,往往己不修而恶人之修,对他人的成就,不惜运用毒辣手段,破坏中伤,无所不用其极。致使世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忌贤害能之事,层出不穷,佛法不兴,妒忌障碍,实是主因之一。
在佛教言:嫉妒之为患,仅亚于悭贪与嗔恨。贪与嗔固是启发社会争端的罪魁,导致人类互相残杀的祸首,而嫉妒忌害,却是破坏人之善根,障碍人合作的大敌。普贤菩萨,为兴佛教,为饶益众生,教人以随喜功德,代替妒忌障碍。无论是凡是圣,不管有漏无漏,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悉皆随喜。对于利他善事,皆以身业协助,以口业赞美,以意业随喜。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广种福田,广积阴德,自然善因善果,利乐无穷。
(6)请转法轮
请是请求,转是转动,轮是譬喻。因为轮有转动之功,有摧碎障碍之德。用以譬喻佛说法,有令人转恶向善,转凡成圣之功,有摧毁烦恼,粉碎生死之德。所以凡佛弟子,皆应殷勤劝请,诸佛菩萨,以及一切善知识,转大法轮,以利己利人。
普贤菩萨言:“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世间灯,是佛的代名词,因为诸佛皆以始觉智,照本觉理,证得实相般若智光,能照破众生心中无明烦恼闇,犹如世间之灯光,能除幽室暗,因名世间灯。普贤菩萨,秉其威德神力,于十方诸佛前:“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目的无非为利益众生,为令正法久住。
我等生不逢时,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虽然,但请转法轮,非限于一佛二佛,更不限于释迦牟尼佛。在空间言:十方法界,现在皆有佛住世,即此娑婆世界,释尊又何曾入灭?只因我等贫穷无福慧,没在烦恼深渊,不能见佛而已。若能依智转识,心清智明,自然可以见佛。
在时间言:一切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甚至一切出家人:一切善知识,皆是未来之佛,皆应劝请其转法轮。是以,但能发愿请转法轮,随时随地皆可依愿起行,或请佛说法,或请菩萨再来,弘法利生;或请法师讲经说法,令末世众生得闻佛的正法,以摧邪显正,觉世牖民。
此外,亦可从闻思修,体证力行,以证明三宝功德,固然是弘扬佛法;然而造寺建塔,供佛安僧,使三宝住世;或著书立说,阐释佛经,使佛的正法,弘传于将来,亦等于请转法轮。当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四众弟子,责无旁贷。诚应殷勤劝请,一切善知识,恒转法轮,以弘传佛法,续佛慧命。但切忌利用弘法,贩卖如来,从中取利。
(7)请佛住世
佛有三身,佛的法身,法尔天然,本来具足无量真净功德,但离相寂然,绝诸戏论,无染净增减,无生灭去来,更无住与不住。佛的报身,经无量劫修集善根,积聚无量福慧,因行圆满,报得极净常满,周遍法界的自受用身,亦无住与不住。唯佛应身,依平等理,本甚深智,起广大净妙功德身,应地上菩萨根机,转大法轮,决众疑难,令他受用大乘妙法乐,名他受用身。若应地前众生机,有机则应,机尽还灭,生死去来,住与不住,皆随众生机情而定,因缘聚会时,佛非生而生,非住而住;若化缘已尽,佛住世无益,即示现入灭。
法华经云:“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又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因此,佛为令众生:“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当佛的应身,将示现涅槃时,普贤菩萨即恳切至诚,劝请诸佛常住世间,如普贤行愿品言:“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同时“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普贤菩萨悉皆劝请,莫入涅槃。因为二乘圣众,能支持佛法大厦,普荫众生。
至于善知识,亦能自行化他,令人离恶生善;是以不但劝请诸佛,及三乘圣人住世,亦劝请一切善知识住世。虽然,十方诸佛,二乘圣众,及一切善知识,无不各本大慈大悲,大愿大行,恒住世间,常转法轮,利乐众生。但我等若无请转法轮之心,请恒住世之愿,将无法与诸佛菩萨,及诸善知识的愿行相应。又如现在,十方诸佛菩萨,虽住世间,我等不见,等如入灭;虽转法轮,我等不闻,等如不说。若然我等能发愿请佛住世,请转法轮,自当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长养善根,速证菩提。还能使正法住世,真理之光照耀世间,作为人天眼目,黑夜明灯。
(8)常随佛学
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常随佛学,不致误入歧途,枉受生死。佛是幽室明灯,苦海慈航,常随佛学,可破无明暗,度生死海。佛是迷途指碑,人天眼目;常随佛学,可转迷成悟,共证菩提。虽然,当今娑婆世界,释尊已灭,弥勒当生,芸芸众生,失所依估,但十方世界微尘数佛,今正住世,转大法轮,欲随佛学,可发愿往生十方佛国,承事供养。何况释尊虽曾示现涅槃,其实不灭。
中国隋朝智者大师,入法华三昧,见释尊仍在灵鹫山为众说法。我等若能忆佛念佛,学佛之行,作佛之事,何异常随佛学?更何况当年释尊,曾敕令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于末法时,深入娑婆,教化众生?我等若能亲近善知识,供养侍奉,闻法思惟,如说修行,亦等如常随佛学。问题在于我等,是否肯尊重承受善知识的教导?能否依照善知识的指示如说修行?
华严经普贤菩萨言:“我愿常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是说明能常随佛学之目的,因为常随佛学,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愿行,必然速得成就佛果无上菩提。
(9)恒顺众生
恒是永恒,简非短暂;顺是随顺,简非违逆。众生,包括四圣六凡,凡有生命的有情。学佛人欲想速证菩提,唯一办法,是随顺众生。因为随顺众生,是成佛基础,度生秘诀;亦是建立人间友善,促进社会和谐,导致世界大同的主要力量。否则,你与众生,意见相左,互逆互违,势成水火,将如何建立友谊?怎能和谐共处?将如何教度众生,完成六度万行的因花,成就无上菩提的结果?
普贤行愿品说:一切众生,是菩提树根,诸佛菩萨,是菩提华果,诸佛菩萨,无不“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学佛人必须恒顺众生。不但恒顺人道众生,甚至恒顺六道四生一切众生,如普贤菩萨一样:“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痛苦,作为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如是实行财法二施,以解除一切众生物质与精神上的困苦,以满足一切众生生活及心灵上的需要,甚至为防止杀害众生,而严持禁戒;为停止恼乱众生,而修忍辱行;为广度众生,而精进办道;为觉悟众生,而勤修禅定;为教化众生,而广学般若。令一切众生,彻底解除身心苦恼,获得真理光辉的照耀,走向佛道,共证菩提。
常随佛学,是正确的自利;恒顺众生,是纯正的利他。学佛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常随佛学正确的自利中,策动恒顺众生纯正利他的行为;再从利他的行为中,完成自利的功德。如是自利兼他,自济济人,以达到学佛之目的,完成救世救人的愿望。这是出家人最高的志愿,亦是出家人应有清净伟大的行为。
(10)普皆回向
回是回转,向是趋向,将自己积劫所修自利利他功德,回转趋向所期望之目的,名为回向。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广修六度诸波罗密,目的非为个人利益,反而将个人所修的功德利益,回向众生,愿与法界有情,共同分享个人的成就,名回自向他,亦即回向众生。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积功德,不求人天福报,不求二乘小果,但求佛果菩提,是回因向果,即回向菩提。菩萨广作利生事业,目的趋向真理,惟求涅槃,是回事向理,亦即回向实际。
回因向果,回自向他,是随相回向;回事向理,是离相回向。若但离相回向,将堕二乘,不肯回小向大,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若但随相回向,将同凡夫,执事废理,处处著相。是以菩萨回向,必须离相,而离相的同时,又能随相。离相是空,随相是有,空有皆不著,二边俱远离,会归中道,事理圆融,空有不二,才是普皆回向。
又常随佛学,是上求,是回因向果;恒顺众生,是下化,是回自向他;上求下化皆不执著,是回事向理。但能以上求下化功德,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不名为普;必须以修前九种大愿所积功德,悉皆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方名为普。如普贤行愿品言:“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才是普皆回向。
回复
举报
xuefo
xuefo
当前离线
积分
946
楼主
|
发表于 2007/5/17 01: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普贤行愿的功德
前文所说十种行愿,是佛教一切行愿中最广大,最殊胜,功德最不可思议的行愿,因名十大愿王。若人能于此愿王,恭敬尊重,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必得以下的利益:
(1)菩萨现身冥中加被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他,得三昧自在,掌诸佛行德,为诸佛长子。对凡能修学十大愿王的众生,常乘六牙白象,至行者前,现身说法,安慰鼓励,令其速得圆满成就;即使善根浅薄,无缘得见,亦于冥中摩顶加被,令业障消除,得不退转,速得成就普贤殊胜行。如楞严经中,普贤菩萨对释尊言:“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2)降魔灭罪鬼不能害
修学十大愿王的人,不独获得普贤菩萨现身冥中加被,消除业障,除诸病苦,远离恶道。还能降诸魔怨,诸如烦恼魔,五阴魔,生死魔,心魔,业魔,天魔,善根魔,三昧魔,善知识魔,以及菩提法智魔,悉皆降伏。令修学普贤行愿的人,于菩提觉道,得以顺利趣入。如普贤行愿品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盘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3)增长福慧速成佛道
修学十大愿王的人,在普贤菩萨冥中加被拥护中,能消业障,能断烦恼,能降魔怨,诸恶鬼神,不能侵犯,反而发心,亲近拥护。令诸行人,在菩提觉道上,无诸障碍,所向无敌,“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天人,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同时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其福德之大,远胜无量七宝布施;其智慧之深,诚非三乘圣人所及。其所生之处,常居胜族,能破一切恶道,能远离一切恶友,能制伏外道,能解脱一切烦恼,能成就普贤菩萨诸行愿海,能随顺趣入佛果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4)愿王相随导归极乐
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十大愿王的人,未成佛前,若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其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行愿品)到达极乐世界之后,不特即可面见阿弥陀佛,同时见到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诸大菩萨,色相庄严,功德具足,还见自己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得授记已,立即展开广度众生的工作:“经于无数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修学佛法,最忌魔障牵缠,退失道心,不能进趣佛果菩提。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最怕临命终时,神识昏迷,不能把持正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今受持修学十大愿王的人,凭其受持愿王功德,及普贤菩萨加被之力,生前能消业除障,降魔制外,离恶断惑,增长福慧,疾趣菩提。临终又得愿王相随,导归极乐。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国土,见佛授记,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可见愿王功德殊胜无比,唯佛证知。所以普贤菩萨,谆谆善诱,劝导众生,“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见普贤行愿品)
综上所说,无论是四弘誓愿的总愿,抑或是十大愿王的别愿,各位皆可以理解出家人的志愿是超越时空,出家人的行为,是突破人我界限,愿与行,皆广大深远,壮阔无限。虽然,有些出家人,末能发愿立行,违反学佛原则。但站在公理与正义立场,不应因小数出家人的懈怠放逸,而否认出家人应有的弘愿责任与伟行。等如社会上不能因一小撮人作奸犯科,而否定国家法律的存在一样。
至于学佛人,勤求智慧,策励愿行之后,应该以何种心态来实践愿行?表达智慧?深入社会,利益群众呢?留待明晚在“无限的慈悲”一题中,再与各位讨论。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