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逸湘

打坐修甚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23: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ZEN and the BRAIN"是近年腦神經科學界頗受重視的一本書
曾榮獲美國1998年科學和醫學網圖書獎
有繁體翻譯本
簡體本我就不知有沒有了
書中重點就在"開悟如何改變大腦的運作"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23: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為健身我建議修道家功法較合適
若要修佛
當然我樂觀其成
但我建議必須整套學
還要有師
以六祖之能還得五祖點化
開悟後又苦修三十年才公開弘法
不然會有危險
佛還分宗
又有八萬四千法門
道也有派別
佛道不分
更危險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00: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禪與腦簡介(轉貼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赫胥黎把人類精神成長的基本趨勢稱為「永恆哲學」,奧斯汀認為這種趨勢表示一種動態的、直接的「永恆心理生理學」,因為覺醒或開悟發生在人類的腦經歷重大改變的時刻。開悟的顛峰經驗是什麼?這些狀態如何能深入強化,卻又能簡化腦的運作?

  在這本書裡,禪學變成廣泛探索意識的楔子。為了要釐清哪些腦機制產生禪的狀態,我們必須對腦的解剖、生理和生化有某種程度的瞭解。奧斯汀是腦神經科學家,同時也是禪修行者,他把腦研究與他的禪經驗交織在一起:科學的部分廣泛而嚴謹,禪的部分清晰又吸引人。

  第一部分談到禪是什麼,不是什麼;第二部分檢視禪的基本生理機制,不是它的偶發現象;第三部分整理腦研究的新近相關發展;第四部分定義意識的通常狀態和不同狀態。這項基礎工作,也作為第五到第七部分的序曲:首先提供幾種不同意識狀態的特殊實例,接著討論意識如何、何處與何時在人類腦的深處浮現。最後,第八部分是超越短暫經驗的澄清持續開悟階段,和它對社會的影響。

  《禪與腦》總結呈現最新的證據,這本書同時也是一位神經科醫師個人的探索,以及專業研究的故事。
发表于 2008/2/24 17: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紫阳和王重阳就是佛道双修的例子,一个修成坐化,一个修得短命,大家要吸取经验教训。
发表于 2008/2/24 18: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啊,我以前打过坐,脑子乱得很,
后来听人说了一个方法,想着头发放松,额头放松,眼皮放松。。。。。
好象是蛮放松的,
这种方法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
我最怕走火入魔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2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心慧质 于 2008/2/25 09:48 发表
楼主啊,我以前打过坐,脑子乱得很,
后来听人说了一个方法,想着头发放松,额头放松,眼皮放松。。。。。
好象是蛮放松的,
这种方法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
我最怕走火入魔了

打坐
要修確認
你是修佛修道
不依任一法門
出了問題沒人能幫你
近來流行的自發功
就是一個放鬆
結果不少人
頭腦出了問題
要練打坐得找個師父
要健身
站樁安全一些
发表于 2008/2/24 23: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坐
要修確認
你是修佛修道
不依任一法門
出了問題沒人能幫你


修佛也罢修道也好,古师非遇至诚至信之人不传心法。这种传承除了门派宗教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差异性造成的。
举个例子,道家和佛教的基本修法,佛教(除了密宗)重精神轻身体,入手就要领悟“空”这一定境;道家注重炉鼎(身体),在炉鼎不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修炼精神(阳神),入手的静确是领悟内照的法门,“长视久生”为整个道的修炼的一个重要的指引。
如果一个人同时兼通道佛,怎样练习?在“空”的定境中怎么可能在“色身”中运气?
今有“走火入魔”的说法,走火只不过在修炼过程中身体出了问题,调理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入魔”是人的心性出了问题,特别是静坐更容易诱发一个人的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或者本身性格上的缺陷,“入魔”就很难解决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摘錄一段"南先生"的話
供大家分享

般若正观略讲
  南怀瑾先生讲述 十方记辑
  公元一九八三年寒假期间.十方丛林书院学生摒息诸缘,入禅堂精进用功,南师怀公亲为督导,并授“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众等如饮醍醐。诸方闻讯,咸盼共餐法味,遂辑录以公同好。 (编者)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你们在禅堂里坐着用功,依照受日本佛教观念影响的本省话,叫坐禅,即普通所谓静坐。一堂静坐,就是修一堂法,到底修个什么法???修禅定法。不然你木然不动坐着干什么?!但是,只顾坐着贪图舒服,执着清净,逃避现实,是不对的。所以,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法门,普贤行愿品的修法。修普贤法门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不是念了算数,心念随念随想,自己有哪些习气杂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诚敬而忏悔透彻,然后观想也不观想,只是一念虔诚,一念忏净,一个法门就到底了。第二要发愿。我为大家作好四句发愿文,每一上座都须如此,由忏悔而发愿,否则难以相应:“未生善法当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内心里尚未发生的善法善念,一切现在都让它生起,而无始以来身心的恶业、杂染及烦恼,同时一刀两断不复造作。但不可随便口念,心中应切实伺察,切实做到。接着要观想:“十方三世佛加护,迅速发起菩提心。”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师尊三宝等等,遍满过去现在未来无尽法界,慈悲庇护加持于我,使我能迅速生起无上菩提道心。我们平常开了一门课“唯识与中观研究“,现在则要讲“般若与中观正见“。最近一回,在本次寒假禅修以前,维摩经第十一菩萨行品提到释迦牟尼佛与香积佛国的诸大菩萨说法,佛告诉我们,有个法门你们诸大菩萨必须修学,什么法门?--“尽无尽法门”。

  尽无尽法门 汝等当学

  “尽"有头有尾,”无尽"无始无终,无量无边,佛说什么是尽???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有到底的时候。什么是无尽???无为法,无量无边无穷尽,亦无始处,亦无终处。我们需要知道,凡是有修有证,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不论显教密教哪一宗派,皆是有为法。有为法有些是佛法,有些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无为法则为佛法的正法。无为法,无修,无证,本来如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是,真的没有法,没有修、没有证吗?不是。无为法就是法、就是修、就是证。证得无为法便是证得涅盘之果,成佛。而涅盘毕竟无果也无佛。真正的大法,无上佛法,就是无为法,说一句无为法已经落在有为了。说也错,不说也错;定也错,不定也错。本自无为。如果证得般若智慧,真证得了,唤作开悟,豁然大悟,即是悟了菩提,原来一切法本自无为,而一起用,皆是有为。人家注意!照密法来说,这样明讲,也就是传法,但一般人的习气,喜欢一种形相,喜欢神秘,不了解这样说就是传了一个大法。当然遇到蠢人笨人便非得有个形式不可,烧烧香,念念经,摆摆供养,闹闹热热,请人传这么一套法,然后用点净水、香酒往头上一倒,灌了顶啦。唉!当然,那样亦是法,是方便,是助道,是加行。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现在退而求其次,再讲佛法的般若智慧,般若正见。你们都知道般若,也都会诵心经,今天就传一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但要以诚敬虔求的心情来听,是依法,不要依我。能不能有所心得,看你们的福德智慧。随时在戒定慧中的人,没有不成就的,拿着记录簿,拿着笔也可入定。用时提起,不用就放下;如果这样用功修持多好呢!然而人们在放下不用的时候,“小人闲居为不善",成了小人,妄想纷飞,那就不对了。心经般若法门是大乘道六度最后成就的大法,所谓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修般若无法成就。学佛不是迷信的信仰,那是普通宗教。学佛要你怀疑,要有问题,例如生死问题,自我问题等等。要你观察透澈,而以智慧成就,不是迷信成就,这得靠般若。所以般若法门是佛法的中心点,渐次演变为法相唯识,乃是般若的发挥。般若法门因龙树菩萨大加宏扬而光芒万丈,即如中国的禅宗,有时也被称为般若宗,另外更有一个别名??心宗,一切诸佛之心中心法。般若法门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脱的法门。而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加上题目总共二百七十个字。先念经题“摩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什么有这部经?是佛一大弟子舍利弗,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就的方法,佛乃叫观自在菩萨答覆这问题。舍利弗问,观自在答,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传后世。过去我讲过很多次,现在再来教大家做般若观法、就是前面所提迅速发起菩提心。首先要了解原经文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第一段,注意最后一句“度一切苦厄"。我们如果拿佛学的教理来研究,佛的一切说法,有两条路线,其一始终以小乘四谛法“苦集灭道"为基础,世间一切皆苦。烦恼也是苦,生死一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苦。如何了苦?如何了脱?若不能了,怎么才得了?除非得道,灭了所有妄想烦恼,灭了所有业力作用,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一切凡夫众生以苦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去追逐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

  如何了苦?首重观想

  般若经即以“苦集灭道"为基础。因此,第一要知如何了苦?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弗要“行",就是修行,同我们大家一样打坐,也就是修行的一个法门,行住坐卧随时照管自己,才是修行。我们知道菩萨的名号代表他的修法,等于世间人取名字,有特别的意义。观自在的意义着重在“观",,随时随地,观照起心动念,照管每个思想的起没,但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去觉察它,这就是行的方法。你们只晓得打坐,内心没去观察自己的心念,没有观心,等于呆坐,光坐在那里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与睡眠何异?!不对的,这样不是修道,必须观察自己起心动念。坐在那里身体不管了,四肢不动,六根不用,正是休息,这肉体既已休息,已经很舒服,便不要再管它了。这时内心要起观,??观,观自在菩萨,观自己一个人在起心动念,念念明了,譬如我现在在讲话,大家在听讲,每一句活,每一个字,讲的,听的,自己观察得清清楚楚;对了没有?错了没有?该讲不该讲?善的恶的,是的非的,一一觉察无失,这是初步。观自心在哪里?有人烦恼起来的时候,作不了主,观也观不了,被烦恼障碍,无明一起,睡意一来,随境逐流,再也不知回光返照。密宗要人修观想,其实,观是观,想是想。初步的观即是想,这不是很简单吗!观想,就是你须想像得出来。你念头里想,譬如画家要画一座山、一湖水,心一想念,便呈现出来,一山一水,如在目前。密宗修观想也要将对众主题想出来。观和想相连,这是入门方法。可是,你们现在学这法门,老实讲应在那里观呢?先要在心头起观,肉体有形之心,两个乳房中间,心窝子上下。观心,先须轻轻的在心头部位作观,当然,思想不是由心脏而生,但是,你正好观察心头这一部分,此是正修行之路,别脑子空想妄想,也不要看光什么了。初学者用此观法,有时觉得心窝子这里痛啊痛的,那是由于胃上食道管不干净的缘故,除非心脏原有疾病的,另须研究其他方便。怎样才是观自在菩萨修行菩萨道的观法呢?换言之,怎样才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的观行呢?你是这样从起心动念,慢慢起修,慢慢观想,走路也好,做事也好,随时不离心中自我观照,等智慧功力深入以后,自己自性实相般若的智慧爆发了,就不是先前追求心念起动时的观想智慧了。我们观想的观是妄心观妄心,妄想观妄想,虽然能观的作用是理性的,但仍是妄想。审察自己心念,观到功力深了,因缘成就时,自然呈现智慧德相。但观自在菩萨虽然告诉我们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却也不是一观就会,火候到了,起心动念,时时明白,个个清楚,来的时候不欢迎,念头就跑掉了;去的时候不追求,不理它何处消失,如果观行渐深,观到妄心杂念,既不来也不去,正好,一段空灵,得“初住"休息之境。

  照见五蕴皆空

  念念都舍,舍掉,但舍不是压制的妄造空境,只是随起随消。如此直修下去,最后真智实相般若必然现前。此时一点都不吃力,不必观了,到达另一境界”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身也空,心也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一切都空,身心也无,感觉也无。空了,没有了,并非死亡;空了,自己找自己的身心觉受都找不到,没有腰酸腿麻等现象,意识心中如果还有个感觉,那是受阴,也要空掉;妄想有没有?没有了!想阴也空。“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一了,什么都了!无苦亦无乐,既无欢喜也无悲,实相般若自然呈现,见自性空性,不完了吗!虽然如此,观还是初步的修法。例如密宗的所谓观想,或天台宗的所谓止观的观境,这观字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妄心,也是分别的妄想妄心,都是由寻、伺,审察的心态入手。但观的作用很重要,般若修法即从观心开始修观自在。假如你求个神通、求个清净、求个境界、求个气脉通,都是意识妄念的欲求;你把这些观念弄清楚,念念舍,舍即布施,念头来就丢开,随便它是什么念头,包括佛法的心思都丢开。能念念布施,自然持戒,起心动念,对与不对,善与恶,都抛掉,当然是戒了。能念念布施,自然忍辱,忍即切断念头,合乎法忍。能念念布施,自然精进;念念来则舍之,去也不追,自然是禅定。这六度都在观心境界中,等到自性般若显露,便照见身心内外一切皆空,都空无所有了。

[ 本帖最后由 逸湘 于 2008/2/26 07:46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5 18: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非佛,道非道,求个真性情
生继生,命续命,无心见本性
发表于 2008/2/25 18: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豆腐的过程中可得豆渣,可偏有人为得到豆渣而作豆腐,就让他作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