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699|回复: 0

罔极寺往事钩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31 21: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皇家寺院罔极寺

一、罔极寺的建立和唐朝政治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张说等人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逼迫82岁的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登基。武则天退居洛阳上阳宫,李显即位,改年号为神龙。中宗下令在各州设立中兴寺、中兴观,武周王朝结束。

       同年3月,太平公主在长安义宁坊为武则天立寺祈福。取名罔极寺。寺院的名字来自《诗经-小雅-谷风-蓼我》一章:“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中国文化传统里,“罔极”一词就用于专指子女对父母的孝思,因此太平公主将之定名为“罔极寺”。太平公主深谋远虑,母亲的退位使她感到了权力的消失带来的威胁,她梦想着某一天能和母亲一样登上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一方面她用立寺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孝道,另一方面向皇室朝臣显示她特殊身份。虽然皇家为先人立寺追福以成惯例,但公主为先皇、先后立寺情况仍不多见。在中宗睿宗都没有为母立寺之前,太平公主抢先一步,无疑,向众人证明了她在母亲心中的特殊地位。

        武则天和佛教关系密切,佛教也曾经是她用于和李唐皇室斗争的武器。早在二十多年前,他的母亲就曾利用为高宗立寺追荐冥福的理由打击当时的皇帝李显,为他自己亲政扫清了道路。太平公主亲眼目睹了当年的一切。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唯一的女儿,极受宠爱,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多智谋,武则天也认为她很像自己而另眼看待,太平公主也常常以母亲继承人自居。太平公主聪明灵秀,足智多谋,她继承了武则天身上政治天赋,在8世纪初风云变幻莫测的政治斗争中左右逢源。

        武则天和佛教有着深刻渊源。武则天母亲杨氏是隋朝皇室之后,以隋文帝杨坚为代表的隋朝皇室是虔诚的佛教徒。武则天自幼受母亲的影响,对佛教有很深的感情。少年入宫后成为太宗的才人,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逝,武则天和其他后宫嫔妃一起被送往感业寺出家为尼。再次进宫后,熟谙政治斗争的武则天把佛教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利用佛教的力量,打败了李唐皇室,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对于武则天而言,佛教既是信仰,又是他的政治助手,她利用手中的权力,竭力表示对佛教的支持。

        中宗李显出生不久,玄奘大师便为他剃度受戒,并取名“佛光王”。十四年的流放生活折磨使他对母亲武则天既尊敬又害怕,整日诵经念佛祈祷平安。中宗虽然逼迫母亲退位,但他对母亲仍然充满歉意。他对于给武则天立寺,无疑是赞成的。第二年,他在洛阳圣善寺为武则天修建了一座报慈阁。

       唐玄宗李隆基幼年风姿俨然,英挺果毅,武则天对这个孙儿“特加宠异”,有别于其他皇孙,在他七岁时就预言他将成为“太平天子”。由于这段经历的影响,尽管武则天逼死了他的母亲窦氏,李隆基似乎更倾向于认为武则天仍然是一位给过他爱的老祖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在诛灭韦后安乐公主集团的政治斗争中,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结成了联盟,二人俨然是亲密无间的姑侄和战友。随着李隆基被确立为皇太子,权力欲日渐膨胀的太平公主感受到了精明强干的皇太子带来的压力,为了权力,太平公主决定先下手为强。

先天元年(712),李隆基经过宫廷政变击败了政治对手太平公主,睿宗李旦禅位给他。玄宗继位后,严厉打击太平公主集团的政治势力,没收田产宅第,但对太平公主为武则天所里的罔极寺一如既往地加以礼敬。玄宗推崇道教,抑佛扬道,甚至几度下令厦汰僧尼,但他并没有下令废毁这座由他的政治对手所建立的寺院,反而对之更多地予以关注,开元天宝年间罔极寺发展到了鼎盛。开元八年(720),拆毁兴庆宫和大明宫别殿,对罔极寺进行扩建,开元二十年(732)改名“兴唐寺”。玄宗在罔极寺专设了圣容院,用以安奉他自己的真容画像,供万民瞻仰祭拜。玄宗崇尚道教,他的画像也主要珍藏在道教宫观,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十余所佛寺拥有这样的特权,由此可见玄宗对罔极寺、对武则天的尊敬。

       开元中,宰相姚崇因病寓居罔极寺姚崇,唐代名相,以清廉正直著称。他辅佐玄宗迎来了开元盛世的繁荣,他辅政玄宗时提出了限制佛教的发展的建议,后人将他归为反佛儒士,他却和罔极寺有这么一段渊源。因为他在京城居所较远,因为病了不方便行动,而皇帝又时时需要召见他商议政事,于是他就寄居在离皇宫很近的罔极寺,朝中大臣一有不能处决的大事,必定奉命前来请他裁决,一时间,罔极寺成了宰相官邸,往来问候的中使、大臣络绎不绝。

       罔极寺还和当时国家政治风云联系在了一起。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吐藩入寇,河、陇,攻陷秦、成、渭三州,进一步占据陇右之地,之后仆固怀恩与吐蕃勾结进犯京畿,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被唐军击溃,永泰元年(765年)三月,吐蕃请和,代宗命令宰相元载、杜鸿渐作为代表,双方在罔极寺(史书记作兴唐寺)会盟,订结和约。

       会昌五年(845),武宗下令禁断佛教,诏令废毁天下寺院、招提、兰若等,上都每街各留寺两所,僧各三十人,左街留慈恩、荐福,右街留西明、庄严,并勒令僧尼还俗,罔极寺亦在此时被废毁。时隔不久,武宗病死,宣宗即位,立即大力复兴佛教,下令在京城左右两街恢复八所寺院,罔极寺在此时得以恢复原来的寺额。

二、罔极寺和隋唐佛教的关系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顶峰时期,随着佛教宗派的形成确立,印度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当时的长安是佛教的世界中心,各大宗派的高僧来到长安弘法。罔极寺作为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尽管建立的时间并不算早,但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重视,玄宗不仅多次扩建,并且给寺院颁赐自己的画像和亲自作注的金刚经即《御注金刚经》,穆宗时右街功德使粱守谦在该寺华严院聘请人书写藏经五千三百二十七卷,粱守谦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写经者要求非常严,要求他们在写经期间,不准与外界往来,不吃荤腥,沐浴斋戒,燃香供佛才开始提笔。藏经的修成提升了罔极寺在京城诸大寺的地位。和整个长安佛教界诸宗并弘的风气相同,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和华严宗都有高僧在罔极寺住锡弘法。

1、罔极寺与净土

      一般认为净土宗祖庭是位于陕西省长安区神禾塬上的香积寺,善导在长安弘扬净土,一时间京城士女,人人争念阿弥陀佛名号。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罔极寺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慈愍三藏慧日长期住在这里传播净土学说。慧日,籍贯山东东莱,俗姓辛,唐中宗时剃度受戒,因为羡慕义净三藏到天竺取经,巡礼佛陀圣迹,于是发愿西行。从公元701到公元704年,慧日独影孤征,远涉雪岭胡乡,备尝艰苦,经过三年的艰苦旅行,途经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狮子洲(今斯里兰卡)等地最终到达印度。慧日在印度巡礼圣迹,寻求梵本,访问善知识,向当地高僧大德学习了精纯的佛教思想

      开元七年(719),慧日翻越雪岭东归,回到长安,前后后历时十九年。慧日回国后,受到唐玄宗的隆重接待,他向皇帝敬献了佛像和景点,并和皇帝讨论佛理,轩总非常高兴,赐给他“慈愍三藏”的称号,命令他住在罔极寺。慧日在印度留学十多年,学习了大量佛教经论,其中以净土思想的影响最为深刻。

      慧日住在在罔极寺主要弘传净土法门。他提出了把净土思想通禅、教、律结合起来的念佛方法,和以前中土流行的庐山慧远所倡导的观想念佛和善导提倡的称名念佛净土思想有所不同。慧日著作不多,他的思想通过弟子承远、再传弟子法照的弘扬流传下来,承远和法照被宋代高僧后人奉为净土宗三祖和四祖。五代时永明延寿禅师提出了由禅入净,禅净双修的思想,这一修持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而其直接思想来源,得自于慧日。

      慧日强调戒律修持的理论极为宋代元照律师所推重。元照愤慨当时禅家轻视律仪生活,曾于宋绍圣三年(1096)翻刻了《慈愍三藏文集》流通于世,并且作了《论慈愍三藏集书》一文,详论教禅律不可偏废。

2、沙门科学家僧一行和罔极寺

     密宗高僧、沙门科学家僧一行和罔极寺有着深厚的缘分。

      一行原籍魏州昌乐县,本姓张,名遂,是唐初功臣张公谨的后裔。他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圆寂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十月,年仅四十五岁。一行天资聪敏,过目不忘,二十岁左右,已博览经史,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后到嵩山顶礼普寂禅师出家为僧。玄宗对一行的博闻强记早有耳闻,于是徵请他入宫觐见。开元五年(717),一行奉诏入宫,他一见到一行,立即从卧榻上下来,抚手赞叹道:“师真圣人”。一行受玄宗委托,编制新的历法《大衍历》,并第一次实测了子午线长度,这一科技成果比西方要早一千多年。一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同时还是密宗的高僧。他曾经跟随善无畏和金刚智学密法,接受灌顶,传承胎藏、金刚两部密法。他协助善无畏翻译《大日经》,作《大日经疏》二十卷,系统阐述了密宗教理。开元十五年(727)一行在华严寺病逝。玄宗对一行的去世深感痛惜,他下令将一行的灵柩停放罔极寺,诏令葬在灞桥铜人原,赠谥号“大慧禅师”,亲自撰写碑文,从国库拨出五十万起塔供养。中唐著名画家韩干为一行画像,并将他的画像增与罔极寺,悬挂在大殿内供寺僧四时瞻仰、礼拜。

3、律宗、禅宗和罔极寺

      道岸律师,俗姓唐,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出身衣冠世家,颖悟灵秀,少年出家,锐意律法,受学于道宣律师弟子文纲律师门下。道岸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深入经藏,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他的学养、戒行都有了很大进步,一时间学者辐辏,见蔚于一方。道岸深受中宗礼重,数次被诏入宫中坐夏,皇帝亲率六宫供养,被尊为“菩萨戒师”,道岸的画像被置于林光宫,中宗特为制《像赞》。中宗还向他委以监修大荐福寺的重任。后来道岸奉中宗的命令,驻锡罔极寺,并担任该寺维那一职。作为知名律师,道岸本人持戒精严,道岸住寺期间,声誉很好,时人都引以为荣。经过洪遵、智首、道宣的弘扬,《四分律》在关中地区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江南僧团大多还奉行《十诵律》,南山律宗依止的正是《四分律》,于是道岸向中宗上疏,请求禁止《十诵律》的使用,统一实行《四分律》。在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四分律》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

     罔极寺也是禅宗的道场,禅宗北派高僧普寂禅师也在这里驻锡弘扬禅法。

      普寂禅师是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的高足,与义福齐名。神秀禅师,受学于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则天大足元年(701)诏入东都,前后对答,深得则天信任。中宗对神秀也是尊敬有加,神秀得到了两代帝王的优待,在东西京说法,度人无数。据《宋高僧传》记载:普寂,俗姓冯氏,蒲州河东人,少年时期,就已显露才华,“年才稚弱,率性轩昂”,于是剃发出家,“离俗升坛,循于经律”。神秀在荆州玉泉寺时,普寂前往师事,前后六年时间,神秀对之极为器重,乃“尽以其道授焉”,普寂也因此名满天下,并被后世奉为楞伽师第八代祖师,神龙二年(706)神秀病逝,普寂禅师奉中宗的敕令代替其师神秀,统帅法众。开元十五年玄宗下诏令普寂住在罔极寺直到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秋八月,在兴唐寺去世,享寿八十九岁,加谥号曰“大照禅师”。

三、、罔极寺对长安民俗文化的影响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士庶差别悬殊,一般平民百姓对富贵华丽的皇家宫殿只能望而却步,但皇家所有的寺院宫观却是对全体社会大众开放的,一般寺庙如此,即使作为皇家寺院也不例外。它们一方面是为皇室成员祈福而建,它也并非只对皇室贵族开放,它也面向社会大众,具有广泛的开放性,皇家寺院也成为唯一一处皇室与民同乐的场所。皇家寺院和一般寺庙一样承载着极为复杂的社会功能。人们来到寺观,除了烧香礼拜进行宗教活动以外,往往还借机游冶、交往、娱乐,当时大慈恩寺、大荐福寺、青龙寺都是著名“戏场”,供民众娱乐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相当多的记载。罔极寺作为京师著名的皇家寺院,创立者又是寺宇宏大壮丽。从地理位置上看,它离唐皇室权力中心――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都非常近和其他皇家寺院相比,它更容易受到统治者的注意。

      隋唐时代,时人崇尚牡丹,以牡丹为贵,所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长安牡丹的名声超过洛阳。罔极寺作为皇家寺院,京都名寺,建筑宏伟华丽自然不在话下,同时,寺内花木繁盛还以牡丹花著称。段成式在《酉阳杂俎》提到,寺内有一棵牡丹,一年内开花数量达二千一百朵之多,而且色彩艳丽。色有正晕、到云、浅红、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无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花面有的有七八寸。

      唐代佛画到了鼎盛,佛寺壁画盛极一时。都城长安画师云集,高手如林,以寺院壁画的创作在唐代达到了顶峰,著作画师尉迟乙僧、吴道子、周?、董谔、杨廷光、尹琳、杨坦、杨乔等人都在罔极寺留下了作品。《据唐代名画录记载》,吴道子“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其中尤擅长佛像及经变画。他的绘画风格,被人称为“吴家样”。盛唐时期的宫廷画师韩干也是唐风总体风格中的一大杰出代表。他的画风注重写实,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韩:“善写貌人物,尤工鞍马”。他所画得一行的肖像真容留在了罔极寺。

      周?是中唐时代的大画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中唐时期进行的。他是中国佛画史上“四家样”的殿军人物,其佛教人物以观音像为代表,他所画的水月观音和士女,被古人誉为“古今冠绝。”


      古代人烟稀少,寺院却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具有的先天的区位优势,加上本身院落宽阔,房舍众多,环境幽美,生活设施便利,朝廷、关福、客旅每每以佛寺为寄居之所,南北朝以后,许多佛寺更主动接纳士人客旅,停客寄宿,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社会上客栈、旅店设施的不足。罔极寺和一般寺院一样,兼具有邸店的职能,为耽留外出者提供食宿。开元中,宰相姚崇也曾因病寓居罔极寺。


四、今日罔极寺







      在经历了盛唐的辉煌后,唐朝末年战乱、政治中心的东移使罔极寺陷入长时间的沉寂,到了近代,尽管佛事活动还在继续,但罔极寺的规模已经大大缩小了。民国十四年(1925),经陕西佛教会决定,罔极寺改为尼寺,安置尼僧,今天罔极寺已经成为陕西著名的尼僧寺院。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节前夕,炮房街一家做纸炮的作坊发生爆炸,大火烧了半条街道,罔极寺被烧得只剩下五间前殿。院子里有三棵参天高的银杏树,火后余生。寺院门口“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石碑被烧得发黑。

      文革中,宗教界也受到冲击,罔极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殿和经堂、门廊配房被机关和居民占用,而该寺四位尼师,则被逼入院内东侧三间厢房。粉粹四人帮以后,国家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寺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被占用的房屋和土地陆续得到归还,先后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进行了改扩建,新增了僧寮和斋堂。寺院规模有所扩大,主要佛教建筑有山门、韦驮殿、大雄宝殿、卧佛殿、禅堂、东西厢房、斋堂、僧寮等。

      1983年,罔极寺被确定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重要文物古迹有:清朝所建金刚殿及明朝碑碣、山门外独角兽(獬豸)、唐朝莲花座、慈禧的一笔虎真迹等。其中独角兽系唐朝所造,被视为镇寺之宝。明碑上的碑花构思奇特,极为罕见。寺内现有舍利塔二座,其是之一为清康熙时所建东院喇嘛塔。另外寺内还存有各类碑记六块,其中有明正统八年、清嘉靖四年、乾隆五十四年、道光三十年、民国廿四年和1997年重修碑记。

      建国后,罔极寺先后经历了圣莲、增一、果芳、常瑞等四位住持,现任常瑞为法师。常瑞法师系陕西省西安人,1989年出家,毕业於福建佛学院,1999年接任住持,同时兼任陕西省佛教协会理事、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常瑞法师年轻有为,她担任住持以后,罔极寺逐步收回了被占用的土地,寺院进行了翻修,常住增加到20多人。鉴于西北地区僧尼素质普遍不高,而本地又没有一所佛学院,广大僧尼求学无门,常瑞法师多方筹资,在院内西北角新盖了三层楼开办了尼众佛学院。
在寺院创建1300年之际,经过长时间的筹备,报经中国佛协批准,2005年农历三月罔极寺和卧龙寺一起举行比丘尼二部僧戒传戒法会。依律制,女众出家受具足戒须在两众(清净比丘、比丘尼各十人,戒腊十年以上)前进行,方为如法得戒。自明清以来,戒律废弛,尼众在两众中受戒渐渐流于形式。

      建国以后,1981年隆莲和通愿两位比丘尼联合在四川为全国比丘尼受二部僧戒,恢复了大陆女尼依二部僧受戒的传统。此次罔极寺传戒是建国以来西北地区首次传授二部僧戒,前来受戒的女众达300余人,对于西北佛教特别是比丘尼发展有里程碑的意义。



转自博客:http://akong5gc.blog.hexun.com/3537031_d.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