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33|回复: 0

千年月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31 2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凯明

    

  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支撑其肉体的是需要一种精神,而这种钢筋般的精神的存在是绝对需要皈依的,因为能最后摧毁一个人的因素不是天灾人祸,而是心灵的无家可归。  
  
  公元661年一个月色如银的夜晚,在湖北黄梅东禅寺,五祖弘忍盘坐禅房,静静地等候慧能的到来。

  就在那天下午,五祖看了慧能所作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诗后,知道自己寻觅了一生的衣钵传人已经出现,遂以禅杖击地三下为号,约慧能深夜三更前来会面。

  慧能如期而至,五祖即将自达摩祖师起已经传承了五代的禅宗信物——木棉袈裟和紫金钵盂传给了慧能,使这个来东禅寺才8个月,负责舂米的岭南“獦獠”、卢姓樵夫一举成为世界佛教第33代传人,中国禅宗第6代宗师。

  有关弘忍置追随他多年的,包括神秀、惠明在内的700多僧人弟子的情绪而不顾,力传衣钵于慧能的记载,来自产生于慧能所在的唐代的《六祖坛经》,千百年来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为此,吴承恩还将这三更传法的故事写进了《西游记》,只不过是将慧能改成美猴王,把衣钵变为“72变”而已。

  然而,我在这里想要展开的是,五祖在传给六祖衣钵的同时,还将达摩祖师从印度带回中国的七颗佛祖骨质舍利子传给了慧能的这一新的发现。这七颗舍利子形似珍珠,色如朗月,当慧能接过它时,还以为五祖传给他的是天上那一缕染尽丛林的月光。
  
  慧能的传奇
  
  慧能曾被毛泽东称之为“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即东方的如来。根据他本人口述成书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一部被尊为“经”的佛典。“慧能思想”被誉为全世界禅宗的思想顶峰。

  慧能一生充满传奇。他先悟道后出家,先成祖后成僧,不识字却有上上智等是个传奇,还有,他的出生,他的悟道,他的嗣法、传法是个传奇。他圆寂后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法相,在经历了1294年之后的今天,依然不腐不朽、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地端坐在南华寺内是个传奇。在他去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他出生和圆寂的所在地——国恩寺,出土了七颗佛祖舍利子,更是他的一个新的传奇。

  2006年12月28日这天,国恩寺的刘基文等两职工在报恩塔西侧开挖排水沉沙池时,挖出了一个由九块方砖组成的小地宫。宫内藏有鎏金堤梁水罐一个,鎏金素面圈足铜圆盒一个,及鎏金铜棺一个。铜盒里藏有80枚“五株”和“开元通宝”铜钱,铜棺里藏有一个茶色水晶球,球中藏有七颗乳白色珠状物。经国家文物考古部门鉴定,这批出土的青铜器等均为隋唐文物,七颗乳白色珠状物属舍利子。就在这批文物出土没多久,我应国恩寺如禅方丈的邀请,从广州赶到慧能的故里观看舍利子。

  国恩寺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是六祖慧能的诞生地和圆寂地,它与慧能剃度出家的广州法性寺(光孝寺),弘扬佛法的韶州曹溪宝林寺(南华寺)并称岭南禅宗三大祖庭。国恩寺原名报恩寺,系慧能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所建。自武则天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到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期间,两位皇帝曾先后颁御旨表彰六祖弘扬佛法之功,赐水晶钵盂、摩衲袈裟等物,册封报恩寺为国恩寺,并亲书“敕赐国恩寺”匾额,以示对六祖之敬仰。现武则天、唐中宗的圣旨、所赐袈裟盂钵以及与六祖有关的327件国家一级文物均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南华寺内。只是这国恩寺山门之上的“敕赐国恩寺”的匾额却少了敕封的皇印,这自然是“文革”的“功劳”,有人为保护匾额而不得已而为之,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国恩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家“国”字当头的寺院。由于寺后山峰蜿蜒起伏壮若游龙,故当地人又称国恩寺为龙山寺。
  
  国恩寺的舍利子
  
  走近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之上的那幅金字对联:“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对联出自明代高僧心如和尚的手笔。上联说的是本地卓尔不群的风貌,下联道的为六祖的千秋伟业。想当年六祖于广州光孝寺风幡之争语惊四座,即尔结束了长达15年之久的“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隐居生活,后又在韶州南华寺弘扬佛法36年,遂成就了“六祖思想”。

  进得寺门,绕过高达28.8米的报恩塔,沿着曲径,很快便来到了花木深处的如禅方丈禅房。如禅早已将刚出土的青铜器和舍利子等一应摆放停当,单等我的到来。但见他从那个长约16厘米的镀金铜棺中轻轻取出一个高尔夫球般大小的茶色水晶球,又轻轻地将球上的六角形洞口打开,七颗珠状圆润,色呈乳白的骨质舍利子便呈现在我眼前。如禅告诉我,这七颗舍利子最大的直径0.35厘米,最小的直径0.15厘米……谈话间,窗外一轮明月已经升起,溶溶月色,正将整个国恩寺尽情染透。再看桌面上的那七颗舍利子,就如天上七颗明亮的北斗星,已经完全溶入这千秋月色之中。

  所有话题尽围绕舍利子的来历展开。如禅首先谈了本文开头说的当年五祖弘忍在向六祖传授衣钵的同时,还将七颗佛祖舍利子传给了六祖的说法。如禅告诉我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首先这七颗舍利子是在原报恩塔的塔基下出土的,唐睿宗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六祖命门人从韶州宝林寺回新州建报恩塔,翌年夏末落城,慧能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出生于斯,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告别于斯,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初八从曹溪返回于斯,又于当年八月初三圆寂于斯,这便是一代禅宗与一个故乡的缘分。在故乡的日子里,六祖于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亲手将五祖传给他的七颗佛祖舍利子埋在了报恩塔下,一是作为填塔之宝,二是为了报答父母之恩。如禅说,从与舍利子一起出土的鎏金青铜器等来看,它存在的年代和六祖回乡的时间是完全吻合的。

  至于如何证明这七颗舍利子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留下的呢?如禅说,六祖自黄梅东禅寺与五祖分别之后,便在惠明一干僧人的追杀下逃回与故乡新州接壤的怀集和四会埋名隐藏居住,这就是“怀会止藏”的由来。六祖于怀会的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15年,15年来,他整天与猎户为伍,东躲西藏,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再有机会得到其它舍利子的。所以,他身上带的舍利子只能是五祖传给他的。如禅停了一下又说,即便不是佛祖如来的,也会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等祖师的舍利子,从出土的存放舍利子的青铜文物均为当时最高规格的鎏金装饰来看也不会有错。如禅说,经过六祖之手的舍利子决不会是一些无名僧徒留下的。

  在如禅的讲述中,我又想起了来国恩寺的路上听接我的同志讲的一个故事:惠能在逃到大庾岭时,他发现为夺回衣钵的惠明已经追赶到眼前。无奈之下,只好将木棉袈裟放在洒满月光的岩石上任惠明拿去。然而力大无比、出家前曾是三品将军的惠明却无论如何也拿不起岩石上那件薄如蝉翼的袈裟。为什么?史料解释为佛法的力量,现在分析认为,是因为袈裟里放有七颗舍利子。在惠明来取时,舍利子放出明亮的月色,把袈裟同天地溶为一体,惠明要拿走的实际上是月色笼罩的放有袈裟的大岩石。

  如禅继续讲述他的根据。他说,自初祖达摩到五祖弘忍,其禅宗位置一直是代代相传,环环相扣的,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变的规矩,就像释迦牟尼和摩诃迦叶尊者“拈花微笑”传菩提达摩,禅宗已在西天世界传衍了28代一样,到了慧能已是33代,怎么会到了这里就“一花五叶”,不再一脉单传了呢?这其中解释固然很多,但随着七颗舍利子的重现,对六祖最后做出“不再传衣钵”的决定,也应该重新认识,不再下传是避免舍利子丢失。因为他在离开东禅寺返回岭南途中屡遭惠明等弟子的追杀,一直令他心有余悸,而这一特有的经历,是五祖到初祖,甚至更远一些的前28代祖师都是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决定衣钵不再下传,既符合六祖一贯的禅教思想,又基于对七颗佛祖舍利子的保护而考虑的。

  至今为止,为什么没有发现有关国恩寺舍利子的记载呢?

  如禅方丈这样回答我的提问:舍利子是极为珍贵的佛宝,如果泄密又会引起极大的纷争,这一点六祖最有体会,故秘而不宣。如禅接着说,还有一种可能,两百多年前,国恩寺曾经历过一场大火,有关国恩寺舍利子的史料记载,可能随着这场大火而被销毁。民间一直流传国恩寺有夜明珠常在夜间发出异光的说法,现在看来,这可能是舍利子和水晶球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发出的。
  
  如月光的灵魂
  
  佛陀因为智慧和正念的心境造成与众不同的体质,故火化时没办法烧掉他色身的精华,就产生了舍利子。舍利子是佛祖及得道高僧遗体火化后留下的坚硬物质,它是修行成就的结晶,是一个灵魂的宝石。然而,我却认为舍利子是月光的灵魂。

  那是一片出现在唐开元年间皖国舒州天柱山上的月色,也是被崇慧禅师称之为禅了悟的最高境界的“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那片月色。崇慧出身书香门第,13岁即中秀才。就在家人盼其金榜题名之时,他却于一个明月之夜突然人间蒸发不知去向。直到22年后的公元779年的另一个明月夜,人们才在天柱山找到了他。也就在那天晚上,有弟子问他死去的和尚都去了何处?他笑了笑说:“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辉”,说完后即于法座上圆寂。之后,天空格外洁净明朗,一只青鸟鸣叫着从他头顶掠过,弟子们当然知道了老师去哪儿了。

  这个故事说的是舍利子像月光一样,是一种美好境界的化身,还有一个故事也是讲禅之境界的。说的是良宽禅师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茅棚后,发现一个小偷正要离去。良宽知道小偷没有拿走任何值得他拿的东西,便说,你辛苦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说着把自己的上衣脱给了小偷。之后他光着身子在寒风中等到了天亮。忽然,他发现于夜间送给小偷的那件衣服被折叠整齐放在了石台上。良宽用自己慈悲心肠感化了小偷,他送给小偷的不仅是一件衣服,还有一轮明月。

  这个故事讲的是舍利子成为舍利子之前就是月光。所以,当我在南华寺看到六祖的月色舍利(肉身法相)时,尽管是白天,而我眼前还是仿佛出现了一缕美好的月色。据史料记载,六祖的肉身法相是在其死后用胶漆反复涂刷尸体制作而成的。他之所以在经历了一千多年之后还能够栩栩如生的盘坐在那里,是因为漆壳的尸骨架里加进了支撑的钢筋。然而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支撑其肉体的则需要一种精神,而这种钢筋般的精神的存在是绝对需要皈依的,因为能最后摧毁一个人的因素不是天灾人祸,而是心灵的无家可归。佛教徒之所以心静而坚强,是因为他心灵的家园里有释迦牟尼母亲般的呼唤声。而在佛教徒心目中,舍利子便是这呼唤声转化的晶体物。
  
  世间的万年烟火
  
  从国恩寺出来,我借着明亮的月光,只身朝离寺不远的袈裟岭藏佛坑和香灯岗走来。

  远处的新兴江,在月色浸泡下慢悠悠地流淌着。江面上那跳动闪烁的,如银似锦的波光碎片,像是在告诉世人她与禅结下的不解之缘,当年24岁的樵夫慧能就是从这里溯流北上,经曹溪后直达长江之畔的东禅寺的。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后的一个月色醉人的夜晚,76岁的离乡游子——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像一片红透的树叶,又沿着这条河流飘回来了,回到了国恩寺这棵大树之下,又回到了他儿时砍柴的藏佛坑。

  眼前的藏佛坑其实是一处由两山之陡壁形成的狭谷峭涧,山路到此已绝,只有一道吐着雪浪花的山泉从这里奔突而出,形成一个奇绝境地。此刻,如银的月色又将整个山川染成一色,唯一让人感觉不同的是,只有耳畔传来的炸雷般的泉响。

  据说六祖于国恩寺圆寂之后,其肉身却借着迷离的目光游化至此盘坐,藏佛坑便由此得名。香灯岗则处于寺、坑之间,是一处石阔树高的所在。据载,广州、韶州和新州三方佛徒为争迎六祖真身回去供养,便将六祖真身从藏佛坑迎请此地停放,岗上插上光孝寺、南华寺和国恩寺三方的幡幢,之后焚香祷告,因炷炷香烟最后向曹溪南华寺幡幢方飘动,故六祖真身应去南华寺供奉。面对“袈裟岭前藏佛源流存圣迹,香灯岗上轻烟缥缈向南华”这一无奈的结局,国恩寺弟子抱头大哭,认为六祖是新州人,且此次专门从曹溪赶回故乡圆寂,真身应由国恩寺供奉才是。在此之机,六祖借月色托梦给国恩寺众僧,并留下一偈:“任从天下乱,此地永无忧,任从天下旱,此地一半收。”偈语告诉大家,他身虽不在故乡,心却会永远保佑着这方水土。据史料记载,此后一千多年,无论天旱地涝,还是时局动荡,新州百姓日子总可以维持。抗战时,日寇飞机在新兴上空几次投放炸弹,但每一次都飘向别的山头。

  惠能一生都在倡导“无念无相无住”,临终前却念念不忘为故乡人做件好事情,这个结局是有点儿让人难以琢磨,但细想一下又不难理解,禅宗毕竟也是个人啊。

  传说慧能出生不久,便有风水先生上门问候,并问其母亲对儿子的期望:是要“九代状元还是要万年烟火”?其母望望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回答要万年烟火。真乃非此母而不能生其子。母亲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她心中已有一轮千载明月,这位善良的乡村母亲虽不曾想到儿子后来是一个撑起整个精神世界的人物,但儿子会有一颗像月光一样美好,一样善良的心,这一点她是坚信的。由此,我又想起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以身饲虎的故事,无善亦无佛也。博大精深的佛教禅学,虽境界如高山大海,但其中最不能少的却是善良。和尚,以和为贵,合谐合睦亦是善良,以“舍利子是修行的结晶”推论,吃斋行善的和尚舍利子中,其核心成分也应该是善良。

  月光一样和谐,月色一样美好的舍利子,永远也不会被历史的风雨所风化,永远也不会被岁月的红尘所埋没。

  
◎高凯明,作家,现居广州。

来源:南方都市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