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67|回复: 2

[转帖]内家拳初学要旨——宁静以致远 作者:灵山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6 20: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家拳推广活动在网络上进行了将近一年,在朋友们的支持和信任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通过大家的实践(站桩+练功日记),我们搜集到了很多很宝贵的训练数据。在此老灵谨代表内家拳推广小组的全体人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答谢大家的厚爱,我把大家练功初级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汇总,和同门师长、兄弟研讨后,形成一篇文字,以飨同好,希望喜爱传统武术,但是没有机会从师,只能自学的朋友从中获得一点启示,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初学最大的障碍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内家拳好比是爬悬崖,初始阶段是最难的,但是只要爬到崖顶,后面几乎就是一马平川。又好象是种果树,不可能今天下 种,明天就发芽,后天就结果,必须得几年如一日的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但是树长成之后,你就可以年年享受甜美的果实了。

  内家拳从开始训练到基本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过去有“傻三年、悟三年、练三年”之说,即便是有天赋、有明师的高手胚子,也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三年,是基本可以掌握全部技术,十年是自己访师寻友,历练提高,使拳与道合、拳与性合的过程。

  现在,经过我们的提炼,提升了训练程序的效率,可以免去“傻练”的过程,一般人三个月就可以掌握一个梗概,具备一定的功力。但是“悟”和“练”这两个环节是我们无法代替的。

  从朋友们的问疑中可以看出,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总想把所有要求一下做到位,顾此失彼,弄得自己身心疲劳,浑身酸痛。多是肩还没有松下来,就求命门后贴、翻裆拧胯、足心函空等要领,造成膝盖痛、腰痛、脚疼。

  2、以前看过气功、武术的书籍,总想找丹田气感、意感,导致胸腹部不适,有的是憋气、有的是出虚恭、有的是老上厕所。

  3、时间上没有突破,质量上没有提高,还总想着出功夫,出不来就怀疑功法的效果。

  4、感觉不错,盲目冒进,执着于某一局部,停滞不前。

  在此,我把入门阶段的程序、重点和注意事项详细解说一下:

  松静第一!松静桩是无极桩的简化版,调整内形的要求较少。为的就是减轻大家的心理负担,先把松和静这两个宝贝抓住再说。形体放松,筋骨自然会锻炼,心理放松,精神自然会旺盛。这和吃饱了不饿,睡足了不困是一样的。

  体会到了松静、把气、血、神养的比较足了。再慢慢增加要领,把十二大关节一个一个调整过来,把各脉各经的大筋都挑起来,功夫自然就上身了。这就象种树一样,把种子种下,保证阳光和水,种子自己会慢慢长成大树。

  初始阶段,首先要体会整体的放松、舒适,精神的愉快,然后重点是“松肩”,现在有的朋友连手臂的沉坠感都没找到,就去做丹田裆胯的功夫,那可是“跳级” 了――会摔交的。先松肩,拳谱上说“撒开二六连环锁”,一种解释指的就是二十四块脊椎骨。松肩是开锁的第一关。大家就不要和自己的肚子、腰较劲了。尤其不要人为的去控制呼吸,平时怎么喘气就怎么喘气,别难为自己。

  第一点,心态上要保持轻轻松松。别把练功夫当负担,宋世容老先生说“要玩而求之”,这是内家拳入门的钥匙。大家要往轻松愉快里练,往神清气爽里练。站桩的时候可以听轻松的音乐,可以看风景。

  刚开始诸事不问,累也不管,错也坚持!先在姿势大概正确的前提下保持时间。最起码冲到四十分钟,然后再往里面转。大家放心,这个阶段筋骨疲劳酸痛很正常,每天达不到两个小时的标准训练量,想落毛病也难!

  第二点,重心在前脚掌上,保持下肢三节(胯、膝、踝)的弹性,千万不要把腿站死了。站满脚跟是其他训练体系的要领,后面的训练步骤有其特殊要求。虽说内家 拳各宗各脉殊途同归,但是起始阶段大家不要乱套用。人家有传承的,练到一定阶段,老师会告诉他,怎么调整一下,人家功夫就上去了。那个要领你不知道,还一直站在脚跟上,时间长了,很容易伤后脑。

  第三点,颤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担心。长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

  抖是调整内里的上乘法门,妙处说不尽,大家自己在练里体会,金子撒在地上,谁拣到算谁的。

  第四点,“松肩”,但“肩”的问题不要多问、也别多想,记着“松”这个大要领,先站去。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

  如果能把肩松下来,手就沉了,这是个标准。利用手的沉劲,进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颈、背的筋腱抻开了。这样劲才能顺着脊椎沉下去,然后才能谈到练腰。

  有几个观念必须贯穿与锻炼的始终:

  一、抓住桩功的根本,舒舒服服的去站

  传统的桩法是在舒畅中温养筋骨,而不是追求强度的静力性训练。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就不累了才是正常的,别以累为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追求 疲劳去。静态的桩功是如此,今后的动功也是这样,“慢练入道”,因为慢练是有氧运动,即使是抻筋拔骨,也只是韧带发酸,不会出现无氧运动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气血上头的现象。一旦有这些现象,可能是意念过重,或者人为的追求强度,导致精神紧张,进而引起身体疲劳。这就大大违背了我们设计松静桩的本意。

  二、脑子不要太累

  松静桩脱胎于无极桩,无极的要求就是混混沌沌,有什么就体会什么,没有了就没有了,也不管。有些朋友练功体会精细的吓人。你光一处一处体会这些细节了,脑子怎么静?脑子不静下来,身体又怎么会真正放松?

  三、不要盲目相信初级阶段的感觉

  内家拳入门,最重要的是姿势正确,这一阶段的感觉是*不住的。“感觉”不能作为检验自己功力的标准。感觉好,不代表练对了。没感觉,也不表示功夫不长。 大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调身”上,把松肩、舒适、气顺等要领做对,做到可以无意为之,自然而然的程度才好。尤其不要形成发贴子比“感觉”的心态。

  一句话:站桩就是休息是滋养,不是体能锻炼,更不是头脑风暴,傻乎乎的站就好了!!!

  四、要学会传统武术的学习方法

  武术本身是一种技术,但学习的方式属于艺术类。

  怎么说呢?好比学书法,开始写得字歪歪扭扭,但是谁也不能说这是个错字,但从书法的角度来讲,这还不行。注意,“不行”和“错”是两个概念!错可以改,不行就要继续练!

  现在有些朋友的问题,如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是方法错。所以这类问题我的答案,就是松松静静的站去。象练书法一样,一个不好 看写十个,十个不行写百个,有志气的话就写一万个,你看到时候行不行!!!这一点,我们自己就有体会,有些问题,当时百思不得其解,苦恼啊!等站个把月之后,让我问都想不起来了,自然就过去了。

  此外,武术绝对是个实践的学问。有些朋友的问题尽是理论方面的。这次面授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讲,研究问题有三个方面“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 我们就努力解决前两个,处理好这两个,功夫就可以上身。至于“为什么”,就是纯理论,这个先别管。陷到这里面,就没完了。事实上面授的朋友也体会到了,有些东西,即使你不明白,只要按着老师说的做到了,马上就有效果,不用花什么意念啊,寻找什么解释啊。

  古代老前辈用阴阳五行解释武术,有练出来的,也有练不出来的。民国的时候,引入了西方体育的理论,还是有的能练出来,有的练不出来。所以理论这个东西,是解释结果的,就像经济学理论,它和赚钱本身是两回事。

  既然咱们是练传统武术,就先把思维换成传统的。咱们现在就奉行老祖宗的实用主义,怎么练身体好,就怎么练。至于为什么?还是留待以后,我们再慢慢研究。西 方逻辑的、思辨的思维方式,大家可以在功夫上身之后,再捡起来,那时才能说是用科学的观点分析武术。想把理论全弄明白了再练,就什么都练不出来了。

  以上只是初级阶段的要领,已经这么多了,就此打住,说点闲话。可能有些朋友把我所说的看作一种思想方法而非技术,而我认为,阅读、理解并实践这些方法就是 在获得技术。上面和大家谈的,实际就是所谓的“心法”。好象流水线的技术规范和造作说明书。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内企业只知道买机器,不重视相关的操作培训和技术标准,结果钱花了不少,生产出来的还是次品。希望想练出功夫的朋友,认真的看一看,耐心的试一试,相信会有帮助的。

  [本文由 灵山云 原创发表]
发表于 2008/8/23 20: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楼主.感谢你的心得体会.
发表于 2008/8/23 23: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
向前是道功
向後是武功
內家樁功是不必吃苦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