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188|回复: 0

【转帖】内家跌法与中国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19: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式摔跤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摔跤活动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当时人们为了争取生存,除了手持武器以防御野兽及对手的伤害,还利用徒手的方法进行搏斗,其中便包含了摔的方法,这可以说是摔放的萌芽。此后,摔跤技术不断发展,追至有文献记载时,摔跤早已成为一项单独的体育活动。
   
秦朝以前,最早的摔跤称“毂斛”。毂者,粗声喘气也。斛者,是相互顶、戗、抗、枕等。仅凭字意亦可以想象最早的摔跤主要是凭笨力气,就像最初的武术一样。大约在宋代,中国跤技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时称之为相扑,在《水济》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中,便可以看到宋代相扑发展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摔跤技术是以手摔为主。清朝各代大力提倡摔歧,并设有“相扑营”(后改为善扑营),这时的摔跤技术中大量溶人了蒙古式摔跤的技巧,即大量加入了腿绊的技术。在现代摔跤运动中,虽然不同流派在跤技上各有特色,但大多是清代摔跤技术的沿续,只有山西的抱腿及一些快跤还较多地保留了一些手摔技术。
   内家跌法属于中国内家拳格斗技术中的发放和摔法的范畴,由于内家拳长于借力打力,喜将对手摔掷出去,因此其跤法颇具特色。尽管内家跌法与摔跤的目的同为将对手摔倒,但在技术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本文便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解剖,供同道们参考。

一、用力方法不同
   
摔跤技术讲究巧劲,也要求整体配合用力,例如通过变脸来使身体协调一致。但是从总的发力方法来看,仍然是靠肢体的局部肌肉力量和惯性,用武术的术语叫做用外功的劲,而内家跌法是靠内力将对手放出或摔倒。由于用力方法的不同,便产生了二者在技术体系上的诸多不同。
   
由于用外功劲,摔跤手喜欢通过惯性来加大势能,以摔倒对手,因此势必加大动作幅度,喜欢将对手抡圆了摔出去,结果使得在运用技术时,对手能够较快地适应其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且由于其动作幅度过大而使对手有机可乘。而内家跌法的发力不靠惯性,因此无须通过延长作功的距离来增大势能,从而动作较小,更加隐蔽和细腻。此外,在发力过程中,内家拳手决不会使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衡不变,而是一直变化着,总是使对手处于最被动的状态,对于不熟悉听力、化力、变力、导力技术的对手来说,这尤疑是很难对付的。
   
由于用外功劲,摔跤手喜欢用杠杆和力偶的方法来摔人。但是从静力学的分析不难看出,由于用力方向相反,使得一些力量被抵消,降低了发力的效率。此外,通过对于杠杆支点的借力,使对手有了反扑的机会,相比之下,内家拳手使用杠杆和力偶的情形要少得多,而且即使是运用这些方法,也是一个变形的力偶,或者将杠杆的支点放在对手身上,这样的技击效果自然有所不同。
   
由于用外功劲,摔跤手在交手时自觉不自觉地便会肌肉紧张,从而影响了其听力的敏感、变力的灵活和发力的速度。而内家拳手要求周身松柔,由此产生更迅速的反应能力。
   由于习惯于用外功劲,并且在平常训练时的对手也大多与自己的发力方法相同,摔跤手们更习惯于摔那些僵劲的对手,而对于顺遂如绵,且又会导出整力的对手,有时觉得无法借力,有时又无法扳动;甚至自己的脚下常感觉轻飘。而内家拳手在乎常的训练中要面对既会导力又善化力的对手,因此他们更习惯于对付各类对手。

二、预备式不同
   
内家拳手的预备式(以终南派五行门为例),通常是脚踩九宫步,身法为龙形,尽管上身可以有不同手法,但通过步法导力却是其根本,接敌后可以利用导力使对手一碰即出。
   摔跤手的预备式中有所谓晃花架(俗称黄瓜架),由外形可以看出,其本来的作用是导力,但是大多数人由于在接触对手后不会导力技术,因此,一些选手将其变为施展惯性的前奏,而另一些选手仅仅将它作为一种形式,实同可惜。
三、手法不同
   
摔跤与内家跌法在手法上也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是前者毕竟属于运动项目,因此受到规则的限制,很多伤人的手法不能使用,而后者则无所顾忌,且以用最短的时间给敌以重创为目的,因此包括了各种伤人、杀人的手法。
   
其次,摔跤讲究拿法和把位,绝大多数绊子需要在拿住后才可以施用,这就给了对手一个借力之桥。而且由于抓拿对手,使得自己的手法减少了很多细致变化(这其中既包含大的外形变化,也有外形稍变或不变而力已变化),甚至容易使自己的手受伤。而内家拳手大多不拿人而拿劲,即使是拿人一般也只用两三个手指头轻捏(由于是运用内力,对方一样会被牵动),对方稍一挣扎即变力、借力。
   
再次,内家跌法直接吸取了宋代相扑技术,因此以手摔为主(这与日本的相扑相似),而在摔跤技术中手摔的成份要少些,手的作用主要是抓拿对手和防御、拦截对手的进攻。
   最后,在摔跤技术中也有反关节的拿法(尽管这些技术在比赛中禁用),但属于外家方法,其手法、用力方法、发力方向、角度均与内家拿法不同,一般来说,显得更加滞重,不够轻灵,动作也过大。
四、腿法不同
   
摔跤术语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的说法,可见腿法在跤术中的重要性。相比而言,摔跤技术中的腿法在外形上较内家跌法丰富,但是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和主要功能的不同(前者偏重于运动,后者偏重于技击),使得摔跤技术中的一些腿法看起来有些绕道,不够直接。

内家跌法中的腿法偏重于暗腿,腿腿有发力,而摔跤技术中高、中、低腿悉备,但缺乏暗腿和导力,有时明明看外形腿使得很好,就是力没有到,常常令人扼腕。
   
此外,内家跌法由于主要是用作技击之故,因此在腿击和用腿脚的擒拿方面也较摔跤技术丰富些。
   五、战术思想不同
   
在接敌时,摔放手的主导思想是想办法摔倒对手,因此在技术上首先是去搂抱对手,而内家拳的主导思想是以打为主,因此它更加强调一接触便发力打击对手,由于出手就导力,所以打即是摔,摔中也有打,而不喜欢与对手纠缠。当被对手抓住时,也同样是打摔结合(这里的打如果是发阴劲,便不会伤害对手,不违反摔跤规则),通过听力、导力直接将力作用到对手的薄弱环节,从而达到“一击必杀”的实战效果。
  
在摔跤技术中非常重视连环跤绊的应用,但这些连环招大多是提前设定和练熟的,而且相互之间多是离散的。而内家跌法中招式的连环是靠听力、变力产生的,这些不是预先想好的连环招,而是凭当时的感觉直接指导肢体的运动,这样就使得后者的反应更迅速、更客观,动作更小,更直接,内家拳手在破解跤绊时所使用的手法,从外形上看起来相当的简单,但发力却很巧。
   
在摔跤技术中有时会用虚招引诱对手.当对手中了自己的全套后,再用实招摔之。但是,你怎么知道对手就一定会按你的想法接招呢?倘若对手不是按你想象的那样僵劲或者逃脱,而是直接顺势将力导在你的重心上,你将立即丧失先手的地位。所以,内家拳手出手全是实手,用摔绝无虚招。这里的无虚招不是不知声东击西之法,而是出手皆带内力之意。
   
在摔跤技术中强调防守反攻,但是其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难免与对手正面抗力,结果力大者胜;二是先逃脱后使绊,结果贻误战机。而内家拳法讲究顺力化力、化打合一、攻防合一,它从来不同对手正面抗衡,总是从对手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下手,而且总是在破解对手的同时便开始进攻,因此更加直接、迅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答案是摔跤技术更重于外形(各种跃绊)的研究,而疏于对发力本质的探讨,这种不足应该不只是摔跤术中所独有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