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labour_810

哪位师傅可否指点一下:真气运行法中讲到的“心窝部”具体在哪一个位置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8 07: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我的说法不太准确。洪医师并非说哪个法门孰高孰低,只是提倡无为法,不提倡把修行搞得太复杂。所以除只管打坐之外,随息法和参话头、念佛是比较简单的。
至于只管打坐,那不能说是一个法门的。只管打坐的当下即是佛行,是大自然本来的动。只管打坐强调的是修证一如。
发表于 2006/4/11 23: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

Originally posted by 行者 at 2006/1/6 13:09:

什么是释迦牟尼?就是四个字,一个代号而已。还有什么?
只因我等未明本性,颠到妄想,自见差别,幻化投影出诸般音象。以为真实。
若行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 ...

很认同!

如果你什么也不念!但是心里什么也不想!
我认为就是到达境界了!

但是呢,一般人口里不念,脑袋是会想东西的,
所以,一旦念一直重复的东西呢,就很少有杂念了!
发表于 2006/4/17 06: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回应主题:

真气运行法之心窝是指剑突下。若要体会,可在劳累叹气时体会此处有下沉感。
发表于 2006/7/28 07: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labour_810 at 2005/12/27 16:05:
谢谢火德星君,行者
我想我还是简单点,光静坐,不去搞真气了。

[ Last edited by labour_810 on 2005/12/27 at 16:07 ]


要简单,就是放松功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4772&fpage=1

        如果放松功还觉得麻烦,可以放弃气功锻炼,或者先从动功入手(五禽戏、太极拳之类)。

        心窝部是一个部位,不是一个点,是一片部位,在鸠尾以下。图版《真气运行法》(包括  “心窝部”  部位图)可以参看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5023&fpage=1

        佛法的功不是医疗气功的功医疗气功的功法源于古代吐纳导引术、结合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腑学说演创实践而成。佛法中提到的功是对潜意识、对思想的锻炼,涉及的气与医疗气功的气雷同但不完全相同(由于比较复杂,这里不作深入讨论)。

        纯粹只静坐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古代的导引、吐纳往往是有机结合的,动静相兼、阴阳相成。动功、静功分开的目的有两种,一是适应不同体质、不同条件的人练习,二是某些功法的特殊需要。哪种好呢?辨证选功!少林寺为什么有静禅功、也有柔功、动功、硬功、轻身功等那么多功类?为什么有经书还有器械?动静结合也。
发表于 2006/7/28 08: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窝  -------就是“胸口”,两乳 之间的部位,而不是“心脏”! ,中医的“心”的概念,其实不是“心脏”,而是指“胸口”,内丹中又成为“黄庭”,是人体“中气”之枢纽,因为这个部位可以 强烈的感受到“气”,它也是“胃气”“宗气”之源,而中气又 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 上面的“上丹田”---即“主窍”,其位于 大脑中,上鄂之上,两眼之间的位置(两眼之间是 天目穴,也就是现代科学中的“松果体”,主窍 还在 天目穴之后!),其实“主窍“ 就是人脑中的“脑垂体“,是人体的“神经内分泌中枢”,而黄庭---中丹田,即为“胸腺”,也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还有 下丹田--就是肚脐眼下面5厘米左右的丹田,其实也就是中医中的“脾”,这个部位也有大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以这些重要的穴位,我们人体都是能够感知的(上丹田不容易感知),所以我断定 “气”即为“神经内分泌物质”,其功效也与 神经内分泌物质非常相似,对人体宏观微观的细胞的直接调控,乃至人体的生长与死亡!!

其实“气功”“中医”都不神秘,它们是能够客观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人体内部的精微物质(我认为就是神经内分泌物质),并不是 什么特异功能之类的玄之又玄的东西(当然我不否定 特异功能,因为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 与“气”的关系不紧密,“气”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而特异功能非常人说能达到!)

大家要学气功,可以直接 学习 内丹,深入了解内丹,你会发现 内丹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紧密的联系,也会发现中医理论的根于其实 都在 内丹之中,甚至内丹对人体内在的探索认知深度丰富度 都要 超越 中医(当然是这样,内丹是中医之源头嘛!)
发表于 2006/7/28 0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家功,重在“养性修心”,而道家功,重在“炼气修命”(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也是 修心养性就非常重要了,而最终则“佛道”殊途同归,一起进入“空”的境界)

所以可以结合 佛道两家的方法,佛家主要是 念经,即通过反复念诵经文,而使人精神集中而无杂念进而进入“入定”的精神状态
而道家的方法是“凝神调吸”,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即 精神“意守丹田”(下丹田,而不是中丹田与上丹田,意守中丹田与上丹田极易 走火入魔,所以要注意!)“聚集凝聚”中气 入下丹田,丹田之气 累积到 一定程度,将产生巨大的功效,人体开始 自我修复(其实人睡眠的时候也是 气沉丹田==心肾相交,但是丹田之气得不到 积累,所以 睡眠也是对人体的修复,主要是养阴,但是功效远不如 积累凝聚之后的丹田之气的功效)

我推荐一种 简单易行,无需精神控制的简单方法-----躺在床上,用手掌按在肚脐眼下面一点的位置,不停的旋转摩擦 腹部的皮肤,这样作,自然精神安定,没有杂念,而且 引气血 下行入 脾,入下丹田,你只要坚持作一段时间,下丹天就会有明显的热感气感,这就是丹田之气,其将会 滋养五脏六腑!
发表于 2006/8/1 17: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内容丰富,受益多多。谢谢!
发表于 2006/8/24 2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正观略讲》是不是南怀瑾先生在厦门一个寺庙禅堂的讲座中的部分文字啊?
发表于 2006/8/25 05: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心斋 at 2006/8/25 14:08:
《般若正观略讲》是不是南怀瑾先生在厦门一个寺庙禅堂的讲座中的部分文字啊?

不是。在《定慧初修》里。
发表于 2006/8/31 2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少波是甘肃兰州中医学院的教授,在兰州七里河区中医院办过“真气运行法”学习班,本人也参加过一期。“心窝部”是甘肃兰州和临夏等地的方言,“胸口疼”和“心窝疼”是病位方言,确切的说:“胸口”是“鸠尾穴”处,“心窝”是“中脘穴”处。方言所指的位置与医书中所论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25楼的谈论与实地的位置有所差别。

[ Last edited by 马源泽 on 2006/8/31 at 17:3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