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净密禅房-
›
学佛先学做人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4084
|
回复:
14
学佛先学做人
[复制链接]
知恩
知恩
当前离线
积分
11113
发表于 2008/7/19 19: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学佛
就是学做人
净空
法师讲述
(九八年
早餐
开示 1998.12.07)
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明白人。
儒家
教人“止于至善”,
佛法
确实把这一句话圆圆满满的做到了。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处,这称之为至善。要怎样才能做到?儒、佛都有一套方法,而这个方法的基础,可以说完全相同。在儒家教学当中,首先列出来的是三纲八目,佛法的教学首先提出来是四弘、六度,我们把这两者细细的观察,它们的精神内容都非常接近。孔老夫子跟
释迦牟尼佛
没见过面,他们的见解思想、行持教学不谋而合,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我们要想修学,第一个要发愿,儒家讲要立志。立志作圣贤,不是立志作大官、发大财,享受荣华富贵,这就错了。一定要立志作圣贤、做大事,什么是大事?
佛家
讲得彻底、讲得圆满,“死生事大”,这句话把大事给我们说明白了。在佛法里面,大事因缘讲到究竟圆满处是普度众生,也就是四弘誓愿第一愿。怎么叫做度?度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是比喻,“度”这个字是比喻,度过生死苦海,度过六道轮回,这是大事。众生在生死轮回里面,永远不能够脱离,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是指六道众生。六道的情况,唯有
佛菩萨
清楚,我们凡人迷在这里面,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我们眼前生死跟生活状况的真相。
佛说得很好,只要在轮回里面,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善道寿命最长的是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佛说他的寿命八万大劫。我们知道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成住坏空是四个中劫合成一个大劫。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有这么长的寿命。可是讲到恶道,时间之长就更可怕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上告诉我们,
地狱
的寿命无数劫;八万劫跟无数劫,这不能比。即使是在畜生道,我们看起来寿命不长,而畜生愚痴,坚固执着身形就是自己,所以很难摆脱。世尊在世的时候,看到祇树给孤独园一窝
蚂蚁
,他看了笑笑,学生们问他:何以看到蚂蚁发笑?世尊说:这一窝蚂蚁,七尊佛过去了,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诸位想想,这个时间多长,超过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寿命太多太多了。
佛菩萨在一切经论里面,提醒我们,警告我们,三恶道决定去不得,堕三恶道很容易,出头太难了。佛菩萨虽然非常慈悲,应化在恶道之中,可是度恶道众生回头,比度人道不知道要困难多少倍。恶道众生愚痴到极处,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虽然如此佛菩萨还是不舍弃他,显示慈悲到了极处。佛说了很多次,六道众生最容易得度的是人道,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也在人道。没有听说,其余五道里头有示现成佛的,没有。什么原因?不是佛有意无意,不是的。佛菩萨出现在什么地方,是这个地方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由此可知,人道跟佛菩萨感应数量多,这个感的力量大,诸佛菩萨应化在人间,示现作佛、作菩萨,这是正理。
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得生人道,机会非常难得、非常可贵。可贵在哪里?佛在经上讲容易得度,可贵是说的这个,容易觉悟,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机缘。这个机缘并不长,人生的寿命很短促,活一百岁的人很稀少,纵然活一百岁,也是一弹指、一刹那而已。寿命很短,显得这个机缘格外的可贵,得人身如果不闻佛法,那真可惜!我们想想,得人身而没有机缘闻佛法,实在是占大多数。今天佛法借着科学技术,普遍向全世界宣扬,这个世界的众生有福,无论他信与不信,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世间人有福。虽然如此,如果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这个成就就是真正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大事,这是真的成就;不能脱离,换句话说,依旧不能避免轮回。这一轮回,不知道轮到哪一劫去,你才第二次再遇到。决定不可能说,生生世世都遇到,没这个事情。如果你是生生世世都遇到的话,你就早成佛了,怎么会落到现前这个状况?不容易遇到,这是事实的真相。
遇到了,大家都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要想这一生当中成就,不是难事情,是每个人确实可以做得到的。这里面的关键,佛常讲你要觉悟,觉悟你才能办得到。什么叫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这就是觉悟;然后把自己毛病改过来,这叫修行。你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你从哪里改起?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毛病,难!比什么都难。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自己没有毛病,自以为是。菩萨跟凡夫不一样,菩萨从来没有“自以为是”的观念,菩萨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在改,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这叫觉悟的人。迷人,没有过可改,自己好好反省反省,没过失;过失都是别人,自己没有过失。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几时见不到别人过失,自己过失就没有了,古大德教我们这种方法巧妙。
为什么我们见到别人过失?自己习气烦恼起现行,这是大过失。外面是缘,这个缘把自己烦恼习气引出来了,这就是大过失。会修行的人,所有一切外缘都是善
知识
,
善人
善事我们要向他
学习
,恶人恶事资助我们反省,帮助我们改过,所以顺逆都是善知识。在反省当中,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菩萨修行能成佛的道理就在此地。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学佛不能从心地里面做一个转变,那就是学佛依旧在造罪业,正是古人所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僧,不一定指
出家人
,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僧是指团体,学佛的团体就叫做僧团,无论出家、在家,都称之为僧团。
我们今天修学的是
念佛
法门,这个法门无比殊胜,对于我们断烦恼、长智能,脱离生死轮回,圆成佛道,在无量法门里面,这是希有、第一殊胜的法门,这个法门很不容易遇到。尤其是我们现前这种共修的道场,这不是人力所为的,诸佛菩萨加持,所以道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大家在这个道场格外珍惜自己,这一份希有难逢的缘分,我们大家认真努力,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佛菩萨
,
佛法
,
学佛
,
蚂蚁
,
儒家
,
释迦牟尼佛
相关帖子
•
小心,佛菩萨真的在看着我们!
•
严重邪淫女竟想强奸男人,抄僧伽吒经3部彻底正常
•
向观世音菩萨写《求卖房疏》,真的顺利卖房!
•
学佛真正的成就相
•
独家揭秘:班禅的人生
•
第五节 儒家思想和《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
灰尘-光-烦恼-佛法
•
逆境中的高寿圣人,你无法想象会是他!
回复
举报
知恩
知恩
当前离线
积分
1111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9 19: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说什么
——
总结论
南怀瑾先生
◆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做人之理通达了,成功了,学佛一定成功。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人都没有做好,你要学佛,你成了佛,我成什么?要注意啊!要先学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
现在给大家再作一个总结,把金刚经的重点重复说一遍,希望大家注意!善现启请第二分,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
护个什么念?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已经给我们说出来了,学佛就是证道,释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证的,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纵然在动乱中,也在清净,如如不动。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槃。第三品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是把整个经过的经验告诉你。人毕竟要自度,一切众生皆要自度,所以涅槃无法。
晓得涅槃无法,那叫我怎么修行呢?善护念。不要忘记了,真正善护念,不住于相,就到达涅槃,此外别无他法。
第五品如理实见是见如来;怎么见呢?佛告诉大家,不要有一个身相,学佛最困难的就是离不开身相这个肉体,所有的功夫都在肉体上转,都是著相。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首先要去身相,身相不去,就是我相不去;我相不去,有我就有你,有他就有人,人相不能去;人相不能去,寿者相不能去,众生相不能去。我们大家学佛就要反省反省,不要说四相,连一相都去不了!恐怕四相还会变八相,八相变十六相,相相皆全,然后变成众盲摸象!所以啊,要见如来先去身相,身相灭去了,即可见如来。
因此第六品告诉我们,身相去掉,然后再去心相。有心相就有法相,观念一搞不清楚,不管你打坐也好,做其他功夫也好,统统在心相上造一个法相,大家都在那里欺骗自己,以为在修道,做功夫,其实自己只不过都在心中制造意识法相而已!所以佛告诉我们,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法皆不是法,我说的法就像过河的船,过了河,船要去掉,还抓住一个佛法当作是正法,就是法不能舍。
接著第九品一相无相分,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要能够去掉身相心相,不生法相,自己心里不制造出来一个法相,不造妖捏怪;像禅宗祖师骂人的话,自己划一个怪相,以为是道是佛。或者像丹经道书上说,得婴儿了,里头画一个小孩,等一下从顶上出来,一天到晚还要十月怀胎,多辛苦啊!或者是一颗明珠一颗丹,圆陀陀,光烁烁,那是医院里胃镜下去了,再不然就是得癌症啦!里头真有颗丹还得了吗?这些说法只不过是表达一个意思罢了,你千万不要著相。得道,得个什么?无所得!最难就是无所得,一切无所得,不住法相。
到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真正的学佛是高度的智慧,第一波罗密,至高无上的智慧。什么叫第一波罗密?真智慧无智慧,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有个智慧的境界,那就糟了。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中庸:「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没有思想,没有忧虑,既无烦恼亦无悲,觉性清净,这是第一波罗密,真正第一等成就的最高智慧。智慧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工具,金刚经所讲的,就是第一波罗密,成佛的工具。
然后到了十七品究竟无我,到了究竟无我这一分,他告诉我们真正成佛的工具是什么,世界上做任何一个东西,都要具备工具,我们要想成佛,工具是什么?智慧!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你说,我智慧很高,自恃聪明,那你就是第一等笨人。怎么样才是第一等智慧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到这个境界无思无虑,是第一波罗密。以这个方法来求佛,学佛,成佛,就对了。
佛开始已经告诉我们应无所住,到了第十七品,佛再次提起来,第二种说法,又说无住无相。空,无住,无相,是般若的三法印,也就是空,无相,无愿,三个大要点。但是金刚经一字也不提空,既然无住无相了,自然空。空与不空,都是落两边的话,所以不提;只说无住无相。那么到了无住,再重复吩咐我们,人生修道,证道,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首先身见去不掉,总觉得有我,有这个身体,把身体看得很牢。去身见,去世间之见,把物质世界,空间的观念,身体,佛土观念,统统去掉。连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国土,东方药师如来国土,以及世间法构成的世间国土观念,统统去掉。换句话说,把所有时空的观念,身心的观念,统统放下,要这样来修持才行。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三心不可得。第二种方法当中告诉我们,你要从自己心理上检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是名不可得,不可得就是不可得!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我们刚说现在心,我们心里想现在,已经没有了,过去了,如梦如幻;所以说,我们众生的烦恼,就是因为三心认不清楚。三心两意的,就像刚才我说在理发店那两个老头子,七十几岁,七七八八的,喔唷,我还只二十几岁,那早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他还要回想!
碰到老年人我是最怕的,只好静静的做听众。他说当年怎么样,过去怎么样怎么样,都是这样。越老越想起当年事,我当年怎么样威风,怎么漂亮,怎么了不起。今天说一遍,过几天来了他以为自己没有说过,说的又是这一套。所以年轻人碰到老年人,天呀,实在受不了啊!我都受不了,何况年轻人。
老年人要有自处之道,老年人最大的毛病,思想上困在一个法相,只想当年,因为他不敢想明天,明天靠不住嘛!年轻人决不想当年,只想明天,明天又想明天。所以老年人跟年轻人坐在一起,一个光想过去,一个光想未来,怎么能合得拢呢!所以我们修道的老年朋友们,年纪到了光想明天好了,明天没有地方去,就去西方极乐世界嘛!永远有明天,不要想过去,过去心不可得。
年轻人也要注意,未来心也不可得啊!你将来如何如何,你将来怎么样!你将来跟我一样,也是老头子!你将来难道不变成老头子吗?那你就很惨了,短命而去对不对?你要活久一点就一样变成老头子,一样老太太。那个未来心不可得,不要去想它啦!
所以真正的佛法最现实,只有现在,现实,现在心不可得,心安理得,此心清净的很,这就是佛法。三心不可得,随时研究清楚,过去已过去,未来且莫算,刚说现在,现在已没有了,那就很好嘛!
你们诸位打坐,说坐不下来,那才奇怪;两腿没有盘以前过去了,两腿盘了以后,管它气脉通不通,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就是盘腿,现在心不可得就好了,不就安下来了吗?可是大家打坐修道,贪心大得很哪!专想那个未来不可得的,硬想得到它!想自己的脸要像阿弥陀佛那样面如满月,头顶放光,这里长个眼睛,三千大千世界都看得到,都是在那里幻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青年同学注意!我一听到你们年轻人学佛,我头就大了,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做人之理通达了,成功了,学佛一定成功。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人都没有做好,你要学佛,你成了佛,我成什么?要注意啊!要先学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佛法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所说的,可没有违背金刚经任何要点。
三心不可得方法讲清楚了,到了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无法可得,又对你重复说一道,不住一切法相,你有法可得,住于法相,已经不是道了。是无法无得!
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告诉你色相空,佛说一个偈子,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他严重的指出来,一般学佛修道的大毛病,不是以色求道,就是以音声求道。佛告诉你这种观念,这种方法都是邪道,不能见如来,永远不能成就。
接著就是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佛法没有说空,也没有说断灭见的空,所以,空观与断灭见都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法不说断灭相。
然后最重要的到了,就是三十品一合理相分,如来本体,体相用,成佛之道,法身、报身、化身的道理,一合相的道理。佛固然并不说断灭相的空,但是,他也不说世间相的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真空不是没有,因其真空,所以能起幻有世界,是偶然暂时存在的世界。一切有是暂时的,并不是没有,但不是毕竟,而是「毕竟空,胜义有」,并没有说毕竟有,胜义空。空是一个境界,一个作用。
佛开始就讲,一个人学佛发愿,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度一切众生,实在没有一个众生可度的。为什么?众生自性自度,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如不动,不住法相。他为什么说众生没有一个是所度,都是靠自性自度的呢?你教书久了就了解,教千千万万个学生,哪一个学生将来学问好,都是他自性自度的,你教他不过是剌激他一下,使他自己的智慧打开而已。千万不要以为是老师那里传了一个咒子,就像针灸的那一针,穴道扎对,就不痛了。他不痛不是你那个针多么灵光,而是他的气血走通了,他自己的气血。所以,那是智慧的传授,佛说没有度人;度尽一切众生,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度的,自性自度,个个都是佛,只要你平实的去做。
怎么样平实的去做呢?金刚经开始就告诉你,怎么样叫修行?不要忘记了开头,第一品穿衣、吃饭、洗脚、睡觉,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说完了。他开头自己摆一个榜样给你看,他自己穿上衣服,化缘、吃饭,吃完了,洗了泥巴脚,敷座而坐。也没有一个学生把他位置铺好,是他自己来安置,弄弄好,敷坐,把位置拍拍平,然后自己上去坐。
刚刚弄好,吃饱了想休息,那个学生须菩提不让他休息,就来问问题了。他肚子还没有消化,只好开始说法,说到今天晚上,总算说完了,这一本金刚经就圆满了。
回复
举报
知恩
知恩
当前离线
积分
1111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9 2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先学做人
昌臻法师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一部分
学习佛法 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生的问题。宇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的环境。我们有幸生而为人。怎么能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一无所知?我们要想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就不能不学习佛法。也只有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环境之后,我们才不会为自己、为环境所困惑,所烦恼,才能够由迷到觉,才能够离苦得乐,使我们真正获利解脱、自在。其实,所谓佛法本来就是宇宙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决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所以,佛陀常常教导我们:“法尔如是。”意思是他所说的“法”,在自然界中本来就是这样。是佛陀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奥秘,因而他就得到了解脱,成为彻底觉悟的人。同时他又发大愿心,把这些真相象向一切众生开示佛的知见,使一切众生悟入佛的知见。这个就是佛陀对人类,其实不只人类,包括九法界众生最大的贡献。
佛陀揭示了人生的真相和奥秘。这里包括了两个问题:
一、人生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
二、生命从哪里来?死了到哪里去?
先说第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的和意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都在探索的问题,存在许多错误的看法。有人认为,人生就这么一世,死了,死了,死了一切都完了,躯壳烧成骨灰了,灵魂随风飘荡了,圣人死了是一堆白骨,坏人死了也是一堆白骨。好像人生没有什么价值,没什么意义可言,这叫“断灭见“。还有一些人认为,人死了又变人。有些犯罪分子绑赴刑场了,他还说:“二十年后我又是一个小伙子。”这叫做“常见”。这两种见解都不能揭示人生的真相。佛教认为:生命贯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躯壳是要死的,但是,我们的神识永远存在。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那么你这个人生价值就越大。什么是菩萨?能够自觉觉人、自利利人的人就是菩萨。这里的自利,是断烦恼,证菩提,不求名闻利养。所以,菩萨的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佛陀提出来的四宏誓愿,第一句是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要度众生,所以必须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的。大家修净土法门,往生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提高自己的本领,也是为了今后在更大的范围内度众生。佛教对于人生、生命的价值、意义的看法是正确的。
第二个问题,生命从哪里来,死了往哪里去?
对于这个问题,佛教的根本观点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合和而生,因缘分散而灭。生命也不例外,我们的生命是由因缘而来。因又叫业因,业是梵文译音,它的含义是活动、造作。就像种子一样,这是生命的根源。缘,是生命生存、延续的条件。我们这个生命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从时间上说,因果网络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缘,所以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靠而生存,没有单纯存在的东西,人也是一样。从佛教的观点看,人是精神、物质的结合体。物质体就是这个躯壳,由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合成的。地,就是指的筋骨肌肉这类的固体;水就指的血液、水分这样的液体;火就是指的暖气,就是热力;风就是指的呼吸,就是气体。从现代科学来看,认为这个固体、液体、气体、热力,都是属于能量范围的东西,这是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地水火风实际上是一种“能“的体现,这个能就近于“空“。佛教讲的“四大皆空“,空并不是没有,它是“有而非真“。佛教认为“四大“不协调就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死亡。这里面精神体更重要,精神体是生命的根源叫做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含义是含藏识,储存信息的,一般的人把它叫做“灵魂“。它是真心、妄心的合和体,它是种子,也就是业力,善恶种子的储存所,可以叫做“种子库”;它也是接受善恶业报的主体,我们受果报,就是它受。《八识规矩颂》对阿赖耶识的特性和作用,用两句话概括了,第一句话叫做“受熏、持种、根身器。”受熏,就是第八识接受前六识把外界的影像摄入内心,而熏染到第八识,就熏成种子。持种,这个种子就储存到第八识里,到了一定的时候条件成熟了,种子起现行,就可以变现为现实的一些活动。根身器,根身就是指有情世间,实际是指一个人的正报,我们的相貌、寿命、命运种种信息都属于根身。器世间是指我们的依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为什么每个人的相貌不同,环境不同、遭遇不同,就是因为种子不同,种子就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现在西方国家把阿赖耶翻译成仓库意识,好象是一个仓库一样。这三句概括了阿赖耶识的特性。作用的第二句话是“去后来先作主公“。“去得最后” ,人死了以后,断气了,临床诊断为死亡了,但是,第八识不一定马上就离开。所以佛教主张人死后八小时内不要乱动他,不要哭,要给他念佛,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因为它去得后,“来得先”,初来投生,就是这个“中阴身“。躯壳死了,断气以后,还没有投生以前叫做中阴身。中阴身投胎时间有长有短,一般来说,长的可以到四十九天或更长,才去投生。中阴身投生,就是受一念淫欲心的驱使。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无明就是淫欲心。缘行,就是以淫欲心为条件,而产生男女的性行为。中阴身就是因为这一念淫欲心而去投胎的。所以《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淫欲心不断除干净,想要出离生死轮回是不可能的。我们投生就是中阴身跟父母的精血相合就形成了胚胎,所以说它来得最先。“作主公“,就是它支配大脑皮质和神经系统都是属于物质体,都是受第八识的指挥。从哪里证明?第八识一旦离开人体以后,大脑皮质、神经系统虽然没有破坏,但是它不起作用了。语言、感觉,这些功能都消失了。阿赖耶识是受业力的支配,是接受善恶业报的主体。这个业力很大,业力贯通三世,我们生从哪里来,死了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业就是因,实际上就是因果规律在支配。佛经有一首偈就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果);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我们要想知道前世种的什么业因,开悟的人都晓得,凡夫不知道,但是你也可以知道。从哪里知道?今生受者是,今生受的就是果报。你从果可以推因。比如疾病缠身,必定是过去咱的杀业很重。我们现在时时刻刻都在受果报,但是,时时刻刻又在种业因。现在种的业因。又决定未来的果报。所以说困果规律不同于算命看相说的:“铁板数”,它是可以转变的。我们下一世受什么样的果报?今生作者是。我们现在时时刻刻又在造业因,因缘变了,果也要变。我们这个身体是由业报所生的,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做“报身“,也叫“业报身“、“果报身“。一个人相貌好丑不同,寿命长短不同,富贵贫贱不同,这就是正报不同。各有各的因。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亲属子女的关系,以及他一生的生活享受等等,都属依报。所以单从遗传学说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同一父母所生的弟兄姐妹甚至于双胞胎,而他们的命运,生活遭遇相差很大,这怎么解释?这只有佛法才说得清楚。因为他人的“缘“相同,而“因”是主要的,因是各人自己种的,缘是次要的,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依报和正报之间的系,以正报为主。依报跟着正报转,正报有福分,依报必然丰富圆满;正报有没有福分,依报必定贫穷困苦。 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发来源于过去种的善恶业困。当然,我们在受果报的同时,身口意三业又在不断地种因,这些因又决定了我们下一阶段应受的果报。从佛教的观点看,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善恶业报的体现,佛教不讲“命运“,佛教只讲因果。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神在掌握,也不是别人能够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
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算命、看相的由来和原理。但是,佛教却不主张看相算命,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命和相,算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佛法决不同于宿命论,它认为命运是可以转变的,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铁板数“。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自己的心地。因为“心能转业,心能造业”,“相随心转、命由心造”,就是这个道理。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片面认为只要到寺庙里去烧烧香、拜拜佛,就可以保险,可以消灾免难了。而自己并不懂得应该依照佛陀的教导来做人做事,止恶行善。比如说,有的年轻人在家不孝顺父母,但他却到寺庙里祈求菩萨保佑自己的儿女顺利成长。这是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有一副观世音菩萨像前的对联说得就非常明白,上联是:“居心作恶,谁替你救苦救难?” 常言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孝父母就是罪恶,就种下了恶因,也直接给儿女做了坏榜样,在你的这种“熏陶”下,你的儿女能成才吗?即便“成才”,将来能成为孝顺你的好儿女吗?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吗?这就是上行下效的道理!谁替你救苦救难?你种了恶因,如果观音菩萨接受你的供养,那就是受贿,就是包庇恶人了。下联是:“回头向善,何须我大慈大悲?”只要你能回头,转恶为善,也就能转祸为福。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惟人自招。要改变命运,并不是依靠别人,也不是求菩萨,而是依靠自己。佛菩萨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就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待人接物;不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而只是求佛菩萨保佑,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第二部分学佛从做人下手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虽然是迷着的,但我们的本性没有迷。佛揭示了这个奥秘: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就是真理。凡夫与佛在本性上没有区别,迷就是凡夫,觉就是佛。所以我们学佛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迷到觉的过程。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陀的思想、言论、行动,以佛陀为师,向佛陀看齐。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佛教希望众生都成佛,“是心是佛”,就看自己能不能认识到这点,敢不敢承当。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要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
那么,怎样才能把人做好呢?那就是必须遵循做人的准则,佛教提出两条,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七佛通戒偈》提出来的。过去一切佛教化众生就是遵循这两条,这就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修行的纲领,成佛的基础。唐代诗人白居易,对佛学很有研究。他在杭州做太守时,去拜访鸟巢禅师,他请教鸟巢禅师:佛法的精要是什么?禅师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一听却说:“你这个太简单了,三岁儿童都懂得”。禅师说:“八十老翁行不得”。这两句话看起来也非常简单,但要落实在行动上却是一辈子也不一定做得好的,要想将它做圆满,那就更难了。佛教对善恶的标准要求很高。利人才是善,利已就是恶,损人利已更是大恶。一般人常说,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从因果上来看,损人决定不会利已,而只会得到恶报;自私决定不会自利。自私,是从小我出发,加强了我执,出不了六道轮回;自私是贪、嗔、痴的根源,会使人堕入三恶道。所以,自私和利已都是恶,利人才是善,这也符合因果规律。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人,是种善因,自然会得善果。如果是从利已出发而去利人的,这不是种善因。是善是恶,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发心。《易经》讲:“积善之家,必有庆余”。这就是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居士。在他当宰相时,虽身居高位,但家里的开支却非常节俭。他有三个儿子,却只备有一件礼服,因此三个儿子不能同时出外。他将他的工资收入,除了留很少部分作为生活费用外,其余都全部用来救济贫困。他还在苏州办了一个“范氏义庄”养活了三百家人,这个不简单,三百家人啊!他去世后,却连安埋费都没有着落;但他得到很大的善报是在他的后人身上。他的儿子范纯仁官至宰相,子孙后代,代代出人才,一直繁衍发达到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刊登过一则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台北市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集会,与会者将近两百人,纪念范文正公的一千年诞辰。” 范文正公种下善因,自然就会得到善报。如果一个人能够损已利人,这就更加了不得。损已,从现在来看仿佛是“吃亏了”,但从长远来看,你的行为受到了别人的尊敬,并且你这种行为会感化别人,你自己虽然并不求福报,但却自然会得到更大的福报。清代末年的林则徐,也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做钦差大臣每次出巡时,虽日理万机,却必然把《阿弥陀经》等课诵写成的小册子随身携带,每日必定抽出时间来完成他自己的早晚课。至今还留有林则徐亲写的《行舆日课》。他撰联:“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禁烟中焚毁鸦片的时候,他很清楚,明白做了这件事立刻会丢官,甚至会被杀头。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完全没有考虑个人得失,考虑的仅仅只是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了利益国家民族,不惜这样做。这就是损己利人,就是修菩萨行。果然,当他焚烧鸦片结束后,就被免去了两广总督职位,还被充军到边远的新疆。由于他完全没有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心上,到达新疆后,又亲自规划新疆的水利工程,修建了造福于新疆人民的“坎儿井”。这样做当时看起来是了亏,但却受到了大家的尊崇。他是真正具有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菩萨精神。现在,英国伦敦的蜡像馆里,陈列着世界各国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关我国清代历史人物,就专门选塑了林则徐的像为代表。不言而喻,历史自有公论。林则徐的子孙后代也非常发达兴盛。根据上海《新民晚报》和《四川政协报》提供的材料,现在世界各地居住的林则徐的后代,有联系的竟达三百多家人。上述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行善就是利人。利人实际上就是利已。佛教的观点是自他不二,但是有些同修以为,我要关着门作功课、念佛,其它的事情少管,先把自己度了再度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印光大师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则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印光法师:《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这段开示说得很明白,你只想到利已,实际上利不了自己,反而会害自己,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看,归根到底还是自私自利。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遵循祖师的教导,端正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虽然在学佛,却做些损人的事情。
比如:不能宽容待人,并随意诽谤别人。让别人受冤枉,你自己绝对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害人终究是害自己。事情肯定终究会被揭穿,别人不相信你所说的了,你也失去了大家对你的信任。你不仅现在犯了诽谤罪,而且,自己将来肯定要受到口业的恶报。因为你是出于嫉妒心、报复心、嗔恨心,这是种的堕恶道的因!这些人应该悬崖勒马,忏悔罪业,老实做人。还有一种是损人来利已,比如把别人财产侵占了,别人受了损失,自己目前似乎是得到了利益,但你的恶名却流传出去了,一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未来还肯定会受贫穷困苦的恶报。纵然你今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绝对逃脱不了因果。佛教关于善恶果报的道理,就是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待人接物,是很有受用的。我们学佛必须按照这个原则来做人、来待人接物。在个基础上修行才会相应。如果天天在念佛,却没有按佛的教导去做人,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首先就一定要做到“诸恶莫作”,严守五戒是起码应该做到的。把五戒守好,“众善奉行”就不难了。五戒,实际上就是五大布施。我们能够认真持戒,就是对众生布施了无畏。比如我们持不杀戒,那么不仅是人,就是一切畜牲都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它的生命。我们认真持不盗窃戒,别人就不会担心我们会侵犯他的财产,这就是对众生的布施,对自己也就是种大福田。社会上犯罪的人造罪恶,搞得社会不安宁,他们都是犯了五戒。那些斗殴、杀人的是犯了杀戒;抢劫、贪污、假公济私等,那是犯了盗戒;强奸、卖淫、嫖娼、重婚、乱搞男女关系等,是犯了邪淫戒;诽谤、诈骗、商品的假冒伪劣等,是犯了妄语戒;酒后肇事、吸毒、贩毒等,是犯了饮酒戒。所以如果人人都能受持五戒,必然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宁。只要我们能认真把这五戒守好,有很大的好处,最起码的是我们能保住人身。不好好守住五戒,下一世的人身都是保不住的。在我们只要守好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善神暗中保护你,五戒都守好了,就有二十五位善神保护你。还有什么灾难,什么危险不能消除呢?
在五戒里面,有四条是根本戒。现在,再进一步谈谈五戒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条不杀生。
不杀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悲心,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应该从小孩培养起。大家都有小孩,作为父母家长,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给他们灌输护生、爱护小动物的思想。但是很多家庭都忽视了这种初期教育。前两年,有一位居士带着她读初中的儿子到寺里来。她告诉我,她儿子有一天放学回家,不解地给她讲了一件事。老师在班上评比作文。有个女同学的作文题目是《妈妈教我杀鸡》,内容讲述了她妈妈如何教她杀鸡。文中详细描述了她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她起初战战兢兢地把鸡杀得半死,渴望不死的鸡如何挣脱人的手,带着满身的鲜血,在地上试图逃命地狂跑,一边流血,一边不停地惨叫时的害怕和胆怯到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能一刀将鸡杀死的“本领”,以至于她如何练得杀鸡的胆子愈来愈大的。在此基础上,逐步锻炼得不仅敢杀鸡,连黄鳝也敢剐了,并还得到许多人的赞扬,都纷纷请她代为杀鸡......这位居士的儿子很不能理解为何同学的妈妈,会去教自己女儿干这种残忍可怕的血淋淋的事呢?这不难看出小孩子的纯洁和可爱,他们是一张白纸,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关键在于做父母的如何做孩子榜样,如何去引导和教育你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培养她的爱心和同情心而去培养孩子的残忍心?从小就学杀鸡、杀鸭、剐黄鳝,孩子幼小的心灵,那种初始的可贵的慈悲心在家长的引导下一点一点地泯灭了,恻隐之心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残暴和好斗。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随着年龄的长大,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个人利益杀起人来,会跟杀鸡杀鸭一样轻而易举的,甚至可以把父母也当成鸡鸭杀了。这个可不是说笑话,前两年报上曾刊登过一则消息:南京某大学有两夫妇都是教授,却被他们溺爱的亲生儿子给杀死了。他们自己培养了一个将自己送进坟墓的刽子手!还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现在有一种新型的儿童玩具,电钮一按便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现代化的武器来打击敌人。当记者看见一个小孩正在玩那种玩具,便上前问到:“这些武器中,你喜欢哪一种?”小孩答到:“我喜欢刀。“记者又问:“为什么呢?刀可是最原始的武器啊?”这个小孩竟然回答:“我喜欢刀,把脑袋砍了看着它冒血,这个才过瘾!”多可怕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值得深思,我们培养的是什么人?这是在培养希特勒,培养刽子手啊!这样的小孩,难道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责任吗?!杀生的恶报是最重的,受花报,(只是开花,这没结果)是疾病缠身和短命;受果报,是死后到地狱道去偿还。
第二,不偷盗。
这条戒本来叫做“不与取“,就是别人没有给你,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把它弄到手里,都叫偷盗,这是佛教对待财富的根本观点。种偷盗的因,必定得贫穷的果报;种布施的因,必定得财富的果报。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学贯中西,解放前曾任上海商会会长,他著有一本叫《保富法》的书。中年以后信佛,他用佛学的观点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怎样才能够发财,又怎样才能保得住财富。现在社会上大家都想发财,却不懂得如何发财的道理和发财的方法,你应该如何如理如法去谋求财富。我们并不是讲不能发财,而关键在于你发了财后该怎么使用你的财富?如果你发了财仅仅只是为了个人享用,去花天酒地挥霍浪费,而不懂得回报社会,不为社会做一点点好事,那是在造罪恶。你将财富用一部分来为社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好事,那是在培福报。所以,有无财富,那是福报;会不会用财富,那是智慧。
第三,不邪淫。
对于当前社会风气来说,这条戒律相当值得重视。作为佛教徒,我们必须明白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我们要想出轮回,关键的问题就是关闭生死的门户,对于我们今后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这是一条重要保证。
第四,不妄语。
妄语戒里特别强调的是大妄语。现在有很多人不信因果,任凭自己瞎吹,说自己开悟了,晓得过去未来等,这是在种地狱因!我们千万要注意,以免上当受骗。我们如何识别真妄的标准,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曾经这样讲过:无论一个人说得好热闹,我们只要看他在财色面前是什么态度,就不难看出他说他开悟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第五,不饮酒。
不饮酒这个戒不属于根本戒,但还是应该很重视,这样对我们身心清净有极大好处。我们能够遵守五条戒律,就可以做到防非止恶,在这个基础上再奉行十善就不困难了。戒是制止我们作的,作了就犯戒。十善是要求我们做的,不作那是绝对错误的,这是很积极的。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守好五戒,积极地奉行十善,这就是人天乘修行的纲领,给我们打好了做人的基础,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了生死,出轮回。所以不要认为守五戒简单了,这是修出世法的起点,修菩萨行的基础。
下面介绍一下十善的内容,着重谈一谈与当前我们修行的有关问题。
第一、不杀生而放生、护生:
从放生护生推而广之,应多多地去为社会做救死扶伤、敬老爱幼、济贫助残、救人急难、调解纠纷以及其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维护和平的事业。作为佛教徒我们都应当勇于承担这类有益于社会的事。这就是在修菩萨行。举个例:1998年夏天,成都市府南河发生了三个青年舍身救人的事迹,但引起了种种的议论。有很多人赞扬他们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很值得提倡的;也有人惋惜:那么年轻就牺牲了,太不划算!还有一些人竟认为这种见义勇为的事情搞不得!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能够舍已救人,就是修菩萨行。过去诸佛在修菩萨行时,舍头目脑髓救众生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我们凡夫能够发这个愿,当然可以消除自己多生的罪障,增长福德智慧,提高自己的境界。佛经上有一个记载:一个妇女抱着她的小孩过河,一不小心,失手将小孩子掉进了河水里,这个妇女当时非常悲痛,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她的孩子,她这一念头是为了救小孩,小孩也是众生之一,所以她死后,生到天道。我们从这一事例来推断,那三个青年虽然死了,但他们下一世必然往生善道。从因可以推果,这不会错。
第二、不偷盗而行布施:
偷盗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财富,但是偷盗者不知道种下这个恶因,得的果报是贫穷困苦。反过来说,种布施的善因,才能够得到富裕的福报。从因果规律来分析,我们用财富来布施,得到利益的是布施的人,而不是接受布施的人。这跟社会上的一般的看法恰恰相反。因为布施的人一生享用的福报绝不会因为他的布施而减少。比如,一个应该是百万富翁的人,他布施出去了五十万,他最终的财富是不会减少的。就好像一口井,把井水抽完,但过了几天,井水又会重新还原到原来的水位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福报应该有多少,就会有多少。而布施出去的这一部分财富,相当于存放在“布施银行”里,“布施银行”是最保险得利息最高的“银行”。《地藏经》讲,这叫“舍一得万报”,也就是民间常讲的“一本万利”。而接受布施的人,也是过去生中种下的善因,才会得到的善报。但是,你得到布施后,福报就勾销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接受布施并不一定是好事。《台州佛教》曾刊载一个消息:“一九九0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举行大规模建设,有一些印尼华人商人,到庙里来敬香,并大量布施钱财。回印尼后他们的生意都很顺利,这件事传开后,布施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算了一笔总账,这批印尼华人布施给广化寺重建工程的总额高达一千多万元。他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越布施越富裕,越布施越发财了。第二个例子是:一九九一年浙江新昌大佛重建时,有一个叫黄尊祥的香港商人,他在梦中梦见了大佛,于是他到这个庙里来拜佛,并捐款一万元。返回香港后,他经营的生意异常顺利,他信心大增。后来又多次专门到庙里来捐款,感到每一此捐款后自己公司所得利润一次比一次更大,于是信心倍增,个人捐款总额竟高达一百多万元。 后来他成为香港三家公司的总经理。这些事例可以说明,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布施决不会蚀本。
第三条,不邪淫,而修梵行:
梵行就是清净的生活。在家居士除了夫妻关系外,绝不能乱搞男女关系。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破坏别人家庭关系的罪恶行为,必然会受到应受的恶报。我们学佛人首先应该清心寡欲,应该认真持戒修行,做到用佛法来指导生活,把家庭变成清净道场,把亲属看成法眷,现在大家同念弥陀,将来大家同生净土,这样,这种家庭才是真正幸福圆满的家庭。
第四条,不妄语而说诚实话:
社会上有一些人说假活成了风气,据说是怕说真话会吃亏。其实说假话的人,别人最多受你一时的骗,不可能长期骗下去,一旦假话被败露,这个人的声誉信义都完全没有了。学佛千万不能这样做,做人,不论你是做什么行业的,都应该本着一个诚实的态度来工作和生活,用诚实的态度来待人接物,这就是在种善因。北京同仁堂是一个以诚信而发达起来的很好的例子。他的老板姓乐,从清代开始做药的生意。他始终不渝地认为:生意一定要以诚信为本,尤其是做药生意这类行业,就更是直接地为病家救死扶伤,是在做善事。所以同仁堂的药保证质量第一,绝不掺一点假,药的疗效可以达到药到病除,深为人们所信赖。比如说,有些中成药里要用黄金制作,他就一定会认真地把黄金的用量用够,决不打丝毫折扣。甚至有时急需用时,还将家人的黄金首饰拿出来用。他的很多亲戚朋友对此很不理解,都说做生意怎么能这样做呢?你就打个广告说药里有黄金就行了,买主又不在场,你这么认真,要亏本的呀!但是同仁堂的祖先的看法就迥然不同,他认为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地在种因,种的善因,怎么会亏本?怎么会得恶报?果然,他这个做法完全正确。虽然他的药成本高,价格比别家的贵一些,但货真价实,疗效显著,深获用户信任,没有任何一家药房能与他竟争得过的。现在北京同仁堂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并至今享有盛名。显而易见,说诚实语,不妄语,是不会受恶报的。
第五条,不恶口而说柔和语:
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是以慈悲为怀。菩萨行里的四摄,有一条叫爱语摄,爱语就是说话和颜悦色,使用让人乐意接受的语言,这样能广结善缘,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六条,不两舌而说调解语:
在人际关系当中,当遇到别人之间有矛盾时,决不能在双方之间制造纠纷,反而使矛盾激化。而我们只能用善言去调解、去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这才是很好的结善缘。多结善缘是于人于己都非常有好处,尤其是受过菩萨戒的居士更需要特别注意,勿说四众过失,因为《优婆塞戒经》的戒条里把说四众过失列为了重戒。我们常常在不经意地闲谈之中就犯了这条戒,这样做对自己的修行十分不利。
第七条,不绮语,而说朴实正直语言:
绮语,就是花言巧语,不正经的语言。学佛的人要懂得:直心是道场。我们应当存直心,说直话,这才是佛教徒的本色。如果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或者说黄色下流的语言来污染别人的心灵,这个很不应该。而且种这种恶因,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恶报。
第八条,不贪而修不净观:
从这一条到第十条是对治贪、嗔、痴三毒的。贪欲主要是指的对财、色、名、食、睡,这是每一个人在学佛道路上的大障碍,这个问题不解决,学佛要想成就很难。
第一是贪财。一般人对于财富的追求和欲望都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贪得无厌是最为贴切的形容。因此往往可以不择任何手段地尽量去谋求财富,待到财富到手后,又大肆挥霍,尽情享受。又不非但如此,还不肯将财富回报社会,更不愿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善事。这样一来,既种下恶因,必定会受恶报。“贪夫殉财”,事实如此。
第二是贪色。这是我们能不能了生死的一个问题。种了恶因,必然得恶报。你种了破坏了别人家庭、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因,你和你的亲属也必然要受到恶报,也必然会破坏自己的家庭,这是很现实的恶报。这种坏影响会让子孙后代都受到极坏的伤害,招致恶报,是非常可怕的。作为佛教徒,更应在提高道德品质和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做出榜样。
第三是贪名。名,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没有实质,但总会让人很不容易放下。其实,贪名的根子就在于“我执”。一个人说:“我学佛做到了‘无我’,我捐功德到庙里从来不写我的名字,而只写一个‘无名氏’”。一天,他来到寺庙,仔细看着功德碑上“无名氏”捐的钱最多,心里很满意,惟恐无人知道,于是他就去问别人:“你知道这个‘无名氏’是谁吗?”因为不少人都知道他的代名就是“无名氏”,却故意揄揶地推说不知道。他迫不及待地说:“那就是我呀!”大家于是乎大加赞扬一番,他飘飘然起来,心理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如此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名”这个东西虽然是虚假的,但确实害人不浅,它让人产生妄想、分别、执著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把“名”搞清楚,不破掉我们的“我执”,那么这种妄想、分别、执著会时时刻刻扰乱我们想修行的心。尽管我们虽然种了一些善因,而让“我执”更加重了,这样出不了六道轮回。
第四是贪食。关于饮食,学佛人应该如何看待?饮食是用来解除饥饿,维持生命的,无需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在许多人在饮食上也贪得无厌,深入研究食物的色、香、味。甚至将山珍海味吃厌了,还将蚂蚁、蜗牛等列为上品佳肴。不惜杀害大量生命,花费无数的钱财,浪费宝贵的光阴来享用所谓的“美食”,而造成的是种种罪恶,给自己制造种种疾病。医药杂志上曾报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这三种正是西方国家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我们也迎头赶上了。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医学科学界发现这类疾病的根源是在于摄入了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质所致。近年来研究并提倡“素食主义”,就是为了防止疾病,解决哪些食物会致人于死命这个问题。他们通过科学的化学分析化验,发现素食中所含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与肉食品没有高下,只是强调素食一定要加上花生、核桃等硬壳果,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如果你能素食、戒杀、放生,种的这种因,就会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当然,我们学佛人并不是追求健康长寿,因为这不是学佛的目的,而健康长寿则只是学佛的副产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佛,身心清净,必然能得到健康长寿。
第五是贪睡。对这个问题学佛的人与社会上的看法也不同。学佛人当然需要睡眠,睡眠可以调节身体疲乏,使身体得到休息,让体力得到恢复,精力充沛。但是,睡眠过多,贪睡却反而使人头昏脑胀,精神疲乏。如果一旦养成贪睡这个习惯,好像永远没有睡够似的,精神萎靡,懈怠懒散。真正的修行人都是节制睡眠,用功办道。节制睡眠对身体绝对没有害处。美国万佛城的出家人都是实行的日中一食,夜不倒单。实际上,只要我们内心清净,哪怕睡眠时间不多,但睡眠的质量提高,同样可以恢复疲劳,恢复精力。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上师,长时期以来都是每天晚上只睡眠两小时,但九十几岁高龄的人却面色红润,神采焕发,精力充沛!仅从健康状况来看,那些每天吃生猛海鲜、鸡鸭鱼肉的人能跟他相比吗?所以睡眠少,饮食清淡决不会影响健康。
上面几种贪欲都是为了满足身体这个躯壳。应该懂得我们这个躯壳就是造罪恶的聚集点。佛经说:“形为罪薮”薮就是聚集点,通俗一点就是垃圾桶,一个随时造罪恶的垃圾桶。为了爱护这个躯壳,造下了种种罪恶。现在,我们有幸闻到佛法,也懂得了得人身的不容易,那么就应该利用它去修福慧,去做利人的事,决不能为它去制造罪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随时随地对治种种贪欲,才会减少在这方面再造下罪恶。以上都是的是讲如何对治贪心,下面一条是如何对治嗔心。
第九条,不嗔而修慈悲观:
嗔心也是最难对治的。嗔恨心、嫉妒心的危害非常大!在一切人际关系里面,有嗔恨嫉妒之心,小可以使家庭不和,社会上、周围环境里人与人产生摩擦以及发生冲突;大则可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类的互相屠杀等,归根到底都是与嗔心有关。佛教导我们要修忍辱波罗密,这是一个重要的法门,是专门用来对治嗔心的。佛教提倡的忍辱与社会上说的忍辱是完全不同的。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因果观、慈悲观这个基本观点上的,是从三世因果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对待别人无缘无故的侮辱我们、加害我们,当以偿报和悲心看待,做我们应该受想,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佛教有一个最好的典型,那就是当歌利王砍了佛的膀子时,佛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成佛,我首先度你。何等的气量!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当然应当以佛陀为榜样。当我们遇到别人给我们难堪、过不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他还没有砍我的膀子嘛,佛被砍了膀子,都要先度砍膀子的人,我们仅仅被给了点难堪又算得了什么?你这样一想,你的心量一下就扩大了,什么事就都能包容下去了。社会上讲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不是扩大胸量,而是把嗔恨心深深地埋藏在内心,等待机会到来时再伺机报仇。历史上认为著名的越王勾践是很能忍辱的,其实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忍辱是一种冤冤相报,无法了结的,和佛法的忍辱完全是相反的两回事。
第十条,不痴而修因缘观:
这个愚痴,不是指没有文化知识,而是指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相信客观存在的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不懂得这些,没有正知正见,就分不出是非、善恶、邪正,干出愚痴的事情。参考消息上曾登载:一个叫汤姆逊的美国人,个人资产高达两亿美金。但生性吝啬,生前一毛不拔。当他身患不治之症时,立下遗嘱,并请律师给他做了公证:将二亿美金的资产从银行取出现金放进棺材里,再将坟墓用钢筋水泥做好,请两个保安守墓。天下居然有如此愚痴之人!他就是不懂得三世因果的典型。从因果上来讲,他种下悭吝这个因,即使下一世为人,绝对要受贫穷困苦报。他投生以后会知道自己前生的坟墓在哪里吗?这是不可能的事。坟墓里面装有巨额美金,要想保得住,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皇帝就是最会打主意的,常常把一座山都用来做坟墓,但是到现在还有几座皇帝的墓被保留下来的?
上面讲的是十善的一些基本内容,都与大家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佛陀要求我们做人应该遵守的准则。我们既然学佛,就是要用佛法来指导人生,指导生活,就是要遵循佛的教导,走佛指引的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修福修慧,幸福圆满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深信因果,遵守戒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进而念佛求生净土,成佛度生。
最后,再强调一点,要把人做好,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逆境和顺境,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印光大师在给卫锦州居士的信中,列举大量的事例,说明“大圣大贤也不能使其只有顺境,没有横逆”,开示了“因果报应贯通三世;转变完全由心”的高深妙理,要我们做到“上不埋怨天,下不责怪人,随遇而安,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我们必须奉行印祖的开示,在受人轻贱时,或者受了冤枉,遭到打击时,决不能存怨恨心、报复心,要心甘情愿去受果报,作还债想,还要感谢人家替自己消了业障,成全自己一生成就;并且,回过头来,严格地、深刻地反省自己,真诚忏悔,化解冤仇,知过改过,努力行善。你能这样做,善业逐渐增长,恶业逐渐消除,自然可以转祸为福,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不少呀!
如果我们处顺境,也不能生贪著心,因而留恋娑婆;或者,你发了财,就应该广行布施,多种善因,同时还要勤俭过日子,爱惜自己的福报。弘一大师是一个富贵人家庭出身的,他常说:“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原惜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香港田氏化工集团的负责人田家炳,前几年为四川师范大学捐款八百万元,修建了一座教学行政大楼。而他自己一家生活却非常节俭,从不铺张浪费,教育儿女从小孩子起,连吃很廉价的烤红苕都不准吐皮皮,红苕皮并不值钱,但都不让孩子们有一丁点浪费,他这不是惜财是惜福呀!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五个儿女都很有成就,都相继成为他事业的得力助手。《四川日报》对这件事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高度赞扬他,从吃红苕不吐皮皮,到一捐款就是八百万!如此大的舍心,的确值得赞叹!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拥有财富,是你的福报;如何运用财富,则是你的智慧。这位企业家,既有福报,又有智慧,难舍能舍,值得称赞。我们学佛人还应该明白,富贵荣华容易令人迷恋,障碍修行。所以“富贵学道难”。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就不会被好环境所转移。
我们真要想这一生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就必须从做人下手。我今天特别提出这个问题,与同修们共同勉励。
回复
举报
知恩
知恩
当前离线
积分
1111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9 20: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先学做人
作者:噶陀虹光-宁玛家园
时间:2007-5-10 20:14:36
我的师兄希热贡布的留言,非常好的文章,讲我们学佛的人应该如何先学做人,读来对自己也是警醒!其中讲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贴上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认可现在是五浊恶世在刚入佛门时是一个矛盾和困惑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在家的居士。看了《莲花士大士全传》下卷第六章甚深伏藏大圆满中莲师对藏王的嘱咐p173-179,感悟颇深。 我们虽在浊世间但出污泥而不染是我们的追求,《松吉泽仁仁波切关于世间法的开示》与大家共享:对于能放下此生修出世间法的修行者,没有必要讲世间法。但把佛法和世间法这两种同时修的人,不能不懂世间法;连世间法都不懂的人,不具备完美的人格,哪里还谈得上修天道和出世法呢?因此需要学世间法。
自己是学佛的人,应以谦虚谨慎来对治贡高傲慢;受到众人尊敬时,别忘了要给人以方便;要看清取得成绩的利益和危害,不要无止境地去追求成绩;心里想做的事虽多,但不要轻易地去做,只要做了就应彻底做好。
对亲人不要有轻视之心,否则会变成仇敌;对佣人不要咒骂太多,否则他们最终会逃避你;对眷属不要太粗暴,否则他们会最终因忍受不了而离开你;说话应恰如其分,说话重复太多或讲绮语会令别人生厌,不该说的话与得罪别人的话说多了,会招引仇敌的。
自己喜欢财物时,要想到别人也会同样喜欢,因而不要找借口去夺取他人的财物;自己幸福时,不要得意忘形,要想到自己也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看到别人痛苦时,不应再去揭他人之短,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为人应厚道、诚实。有些人彼此见一面就如“故人”般彼此信任并随意做出指导,不合意就讨厌对方,如此喜欢与讨厌变化迅速、喜新厌旧等行为就是头脑简单的轻率表现。
一得势就极高傲的人,是无知下贱、自以为是的表现。贡高傲慢的人却往往被别人贬低,故应戒除贡高傲慢心。对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言;不要找没有计划的人做顾问;不要相信心肠毒辣的人;不要跟心胸狭窄和小气的人开玩笑;不要与勇士较量;不要向穷人要东西;不要强词夺理;不要向不听话的人多讲道理;自己没有能力办好的事不要做。
要分清谁是开朗大方的人和不明事理的糊涂人;要分清谁是没有过失的好人和口是心非的人;要分清谁是真才实学诚恳的人和装模作样虚伪的人;不要花言巧语;不要把权势交给坏人;不要吝啬,吝啬就不能积财;富裕的人应该会积累也会受用;拥有财物的要节俭省用;没有财物亦不应吝啬;自己快乐时,要懂得与别人分享;自己痛苦时,要懂得如何独自承受。
总的来说,要学会温和寡言,能担重任,宽宏大度等。虽时值浊世,能如法修持佛法的人和如理执行世间法的人少如白昼之星星,但请不要责备浊世,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行为好的人还是可以的。
《在家道德规范十六条》和《不做十恶业、常行十善业》是古代诸法王、诸菩萨规定之规章,如能努力执行,则此世可得快乐,下世可得解脱,大家应对自己负责。
回复
举报
知恩
知恩
当前离线
积分
1111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9 2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学佛先学做人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十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一○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提升人品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7204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8/7/28 15:00 编辑
]
回复
举报
wobushixiaolei
wobushixiaolei
当前离线
积分
250
发表于 2008/7/19 22: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举报
zxu
zxu
当前离线
积分
14
发表于 2008/7/20 02: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举报
月明
月明
当前离线
积分
349
发表于 2008/7/21 0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举报
知恩
知恩
当前离线
积分
1111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21 2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
52-114
←
点进
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次的讲座是幸福人生讲座,题目是「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老和尚常常教诫我们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所以要做好人要先了解到怎么样做,怎么样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才是符合好人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遵循谁的标准,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一个问题。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刻注册
×
回复
举报
知恩
知恩
当前离线
积分
1111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22 19: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的手术——谈忏悔
作者:琉璃
发布时间:2004-3-20 13:38:19
点进原帖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佛法使我脱胎换骨,从邪淫、内向、怯弱、敏感、百病缠身转为忠诚、外向、坚强、豁达和强壮,我在佛法的修习过程中,忏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去心灵的毒瘤,而代之以健康的心态和躯体。略述如下,以飨大家,冀共沐佛恩。
一、我为什么特别重视忏悔
98年,我处在神经衰弱、严重失眠、意淫缠绵、糖尿等病态中,嗔恨心邪淫心很盛,几乎一刻不断,整日烦燥不安,对人生的唯一感觉是活得痛苦,真的觉得好象活在地狱一样,几乎失去正常的工作学习能力,人生疲惫无力,失去方向。有幸接触佛法后,我尽管在心里切实地认为,要救自己的只有佛法,但在佛法的修习中,还是碰到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先是学习打座,虽也能坐出一点成绩,能坐到骨头变软,但一下座后,心里的纷烦意乱却未感到减少,而且出现梦遗不能解决,于是我放弃了。然后考虑念经和念佛,作这两项修行时,对我的心理治疗还是起了作用的,但有一点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念经和念佛时心情开朗祥和,十分舒畅,我甚至节假日一整天都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念,享受这份安宁,但一停下来不念了,或要工作和与人交往的时候,心中的邪念和嗔恨仍然依旧,经文也记不住,失眠、头痛症状等改善也不大。为此,我好好地检讨了自己。
我认真地总结后认为,首先确认,自己整日的厌烦、激愤、胆怯怕事的状态,肯定不是做人的正常状态,人生肯定是不能这样过的,务必要改;而且,我这样的心理和性格,与人交往时给了别人很大的伤害(这个能感觉出来),是我所不愿意的,我的失眠头痛等症状的产生,和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二,要通过学佛改变心态,是要用佛的慈悲心、柔和质直心去取代这种狂燥心理,进而健康体魄,但那种不正常的心理太根深谛固了,很难直接地换成慈悲心,就譬如,一个大染缸,里面污秽不堪,想直接注入清水使其洁净,怎么可能呢,除非是先把里面那些污物掏干净,注入的清水才可以保持清洁,大缸才保持洁净。而清洁心灵的染缸,也是同样道理,那么该如何直接地掏出邪淫、嗔恨等诸多污物,而代之以清净心呢,则应借助于心灵的洁净剂——忏悔。
于是,我的忏悔修习就此开始了,短期内就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尤其在改变心态方面,更显立竿见影。经过如下二~六节所述。
二、忏什么——即什么样的心念和行为需忏悔
忏悔,是对内心进行洁净,而怎样才算洁净呢,以世间纷繁的善恶标准,什么样的心念和行为才需忏悔呢。
我是这样分析的,一个平常的人,形成了自己惯常的心理行为即个性后,会以实现世间名利得失为核心形成一套体现自我存在的观念,并死死地抓住不放,这些观念甚至会成为“我”之所以存在的精神支柱,好象没有了这些观念,没有了这些狭隘的善恶标准之后,“我”便不存在了,所以一旦有谁去否定这些观念时,掌握这些观念的人总会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感,以种种世智聪辩去抵抗。而这些观念常常只是从某一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使一些恶行也能为貌似善良的借口所虚饰,譬如,一家公司做生意、找客户时,运用了提供三陪、送红包等手段,当披上“为集体利益”的外衣后,三陪和红包好象便没有什么错了,倒好象是一件好事一般。这种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言行方式,使得人们常以是否符合自己或某一小团体利益为标准做人做事,想异性时,做邪行时,发怒时,讲假话时,总能为自己的错误找到许多的理由,证明其实自己是对的是好的,也就是“执着”。这时,世间的种种丑恶行径和酸甜酸苦的感受便堂而皇之地发生,好象理所当然。
由上可知,我们不能采用狭隘的世间凡俗的见解和标准确定什么言行应该忏悔,而应以一种博大深广的符合一切众生利益的标准来衡量,我经过苦苦思索后,认为最殊胜的标准,应为——佛的戒律,要以戒为师,以五戒,作为做人的标准,不合此标准者,便需忏悔,由此便解决了“忏什么”的问题。
忏悔的第一关键:以戒为师,凡自己出现贪、嗔、痴、慢、疑等不合戒律的心理行为时,一概认为自己是错的,不许找任何借口,一律要忏悔。譬如,别人得罪自己时,哪怕自己是对的,只要当时发了火,动了嗔心,就要忏悔,要抛开以世间观念衡量谁对谁错的思维方式。在与人交往时,待人接物时,工作学习时,出现贪心,或要发火,看不起人等情况时,都是自己的错,都不能找“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对他发火是为他好”、“我找一下女人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利于工作”等等借口,这些想法都务必抛弃,凡不合五戒者,都要忏悔,都要承认是自己的错。
说实话,这么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是一个让心流血的过程,一个痛苦不堪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重塑的过程,一个人生蜕变、尽快得益的过程。为什么?
三、忏悔的核心——至诚恳切
一个盲人,要他扔掉探路的棍棒,难不难?难!一个跛子,要他抛开支撑走路的拐杖,难不难?也难!而对于一个不了解人生实相的凡夫俗子,无异于心灵的盲人和跛子,要他舍弃心灵的探路棒和拐杖,依靠自己来把握方向和道路,则堪称难上加难!其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不是常人所敢为的,即所谓“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也”。而以戒为师,忏悔以往,以佛法标准重铸人格的过程,其实就是让人抛开心理拐棍,以佛法为药石,使人得以彻见光明,找到真正人生道路,并键全心理肢体,踏踏实实走上人生康庄大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石便是忏悔,否定依靠以世间观念为拐棍而生存的自我,承认心灵肢体的缺陷和病痛,以忏悔为手术刀,实实在在,刀刀见血地切除盘踞心灵的病毒和恶疮,修补心灵躯干的残疾,再敷以佛法清凉生肌妙药,补以六度四摄菩萨行之营养,这样,一个全新的生命才得以焕发,一个有着宽广慈悲心、爱心、正直善良、无畏、充实的伟丈夫,便崭新地成长。而要打好忏悔的基础,要完成忏悔这个心灵手术,其要点便在于是否能切中心灵的腐败要害——即是否能至心恳切,我认为,
至诚恳切是忏悔的核心和前提,来不得半点虚饰,离开这点谈其他,一无是处。
人之所以累累犯同样的错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为错误找借口,回避错误,回避真正的自已。我在开始忏悔后一段时间内,好象已认不出自己了似的,甚至感到心里空荡荡的,一种彻底的失落骤然涌上心头,原来以前的人生全是枉过,以前有着无数理由去做的种种事情,如:为搞好各种关系去按摩找小姐、收红包,以幽默为名口出绮语、挑逗调戏,恶声恶气骂人发火暴怒、报复,工作偷工减料等等,种种曾得到自己肯定并支持自己做人信念的世间善恶得失观,被一一否定,原来支撑自己生命信念的价值体系被一一瓦解,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以前的自己其实是身在歧路,脚踏虚空,浑浑噩噩,这个过程我至今回想起来,仍不禁扼腕叹息,唏嘘不已,真的不容易啊!那种解剖自己的感觉,如对心灵进行不施麻药的手术,剜心般的疼痛,痛得你全身瘫软。一次真正至心彻底的苦忏,能让人泪流满面,涕泗交加,甚至蜷曲于地,大口地喘气,脑子一片空白,如同一个盲人被夺走了探路棒,猛然间出现一份无助的恐慌和惊悚,又仿似抽去了脊梁一般,直不起腰,无力地问自己一句:如我般邪恶的心行,还算是个人吗?
然而,一旦你真正勇敢地正视了自己,你便发现了一个全新、真实不虚的自己。可以说,忏悔是个直下承当的过程,要为以往的一切过失担当责任,不再为任何错误找借口,哪怕承认错误后要上刀山,下油锅,亦绝不回避掩饰,并发誓永不再犯,重新做人,那么,这一番“寒彻骨”的痛苦,是不会白受的。每次忏悔后,都好象卸下一个千斤重担,又如同刮去肢体腐肉恶疮,虽有暂时的痛苦万分,然而去除腐恶后的轻松,长出新鲜血肉时的舒服,便带来了人生新的希望,赋予了人生前所未有的责任感。盲人治好了眼疾,还要探路棒干什么?跛子治好了足疾,还要拐杖干什么?人生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脚下踏上平实的路,心底已洋溢无伪的平和、吉祥、欣喜与充实,新的精神支柱开始平稳地支撑自己,还要那虚伪无自性的欲乐以及由此引起的邪行、争斗、暴恶干什么?心底少了恶意和阴暗的你,脸上会自然地保持着静静的微笑,以易于为人所感受的善意和愉悦享受每一天。
四、忏悔需有对境
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某个人,想要认错忏悔,最好是直接向受害者申述,即以受害者为忏悔的对境,但我没有这样的心胸和勇气。可是不忏吧,自己的心灵无法安宁,忏吧,独自默默地空想空说,好象效果也不太好,怎么办呢,对谁忏好呢。这时,我想起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中之第五大愿为: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善防三业,无有毁犯堕恶趣者,设有毁犯,闻我名矣,专念受持,至心发露,还得清净,乃至菩提。既然药师如来有如此宏愿和功德,而且我是修药师法门的,我就以药师如来为对境,进行忏悔吧。当我跪伏于药师琉璃光如来前,至诚忏悔时,效果确实很好,每次忏后,心中的罪恶感消失很快,心里容易清净。
五、如何忏悔
我忏悔分两部——通忏和别忏(这是我自己起的名字,为更好表达而已)。通忏,是指按照《普贤行愿品》中的忏悔章句通读一遍,对无始以来由于贪嗔痴所发身语意造下的无量无边恶业罪业皆至心忏悔,众生界尽众生业尽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别忏,是指每天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心行,是否有违反五戒之处,是否发火了,动嗔心了,看不起人了,起邪念了等等,一有这样的心行,便用笔记本记下,当天回家后马上在药师佛前忏悔;还要回忆起从小到大的种种言行心理,想起的也赶快记入笔记本,并随即忏悔;同时,还需注意自己是否在某一方面业障特别重,如有,就要在这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苦忏,我是在邪淫方面业障特别重的人,陷得特别深,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以戒邪淫为专题作专门忏悔,收效是很好的。
之所以要这样分两部分,是因为我感到按《普贤行愿品》进行通忏能够忏得全面、彻底、圆满,可以说该忏的都包罗了,而别忏是直接针对自己、正视自己的过程,效果最直接,见效最明显,两者应可以促进。
另外,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忏悔必须要天天进行,千万不能中断,应使忏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吃饭睡觉一般
六、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忏悔后不要忘记回向
不仅是佛教,其它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都有忏悔的教仪和教规,许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当做错了事后,也会认错忏悔,这诸多的忏悔方式有什么异同呢。我认为,这些方式过程都是差不多的,最能体现其不同点的便在于回向。为什么要回向呢,那是因为忏悔是一种心行的活动,至诚地为恶行忏悔能产生一种善的力量,即一种功德力,能给忏悔者一种善的回报,回报在哪里?这种力量被回向哪里,回报便在哪里。信仰基督的人忏悔后回向主的国度,便增加一份力量让他往生主的国度;信仰佛教的人忏悔后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便增加一份力量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信仰的人忏悔后不进行回向,便只能增加一点善业保留一点人天福报或减少恶报。所以回向其实能起到一种导引的作用,使忏悔功德的因导向某一种回报的果,其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它决定了你的忏悔行为所带来结果的方向。所以说,回向便是说出自己忏悔的出发点,即为了什么而忏悔,此忏悔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如果,为某事而忏却不对该事回向,是得不到所针对的结果的,也就是——“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回向是会影响到回报结果的大小以及在佛法修行上是否圆满、彻底的,因而忏悔后千万不可忽视回向。
那应该怎样回向呢,我的方式很简单,因为我修药师法门,我发愿往生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东方净琉璃世界,于是我每次忏悔后,都默念或轻声说:谨将此忏悔功德,回向东方净琉璃世界,愿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或者如《普贤行愿品》中的回向章句那样回向,也是可以的,看大家和哪方面有缘了。
七、后记
现下,在佛法修习上多位大德大力提倡禅净密等法门,尤其是念佛,几乎被认为是末法时代修行解脱的主要途径,很少有谁专门地谈忏悔。可是,在我的学佛经历中,我却感到忏悔几乎起到了主要作用,我原来也颇感困惑,后来看到大德元音上人的书说,长期修行不见感应,应是障重之故,当为此厉行忏悔,消业除障,再补以其它法门,方为上计。回想起来,确实是啊,看来我真是这样业深障重,连很容易掌握的念佛法门都无法深入的啊。后来看看身边,才发现类似我的情况的同修并不少见,我在上佛法聊天室时,也碰到过一些朋友,修密修净数年,却了无踪迹,学佛仅如生活调料一般,可有可无,根本难以打成一片,不得真实受用,学来学去也不知学来干什么,我曾经在网上碰到一位朋友,修净七八年了,理论能说不少,心地浑浑噩噩,状态不上不上,便问他忏不忏悔,他答“不清楚什么是忏悔”,令我很是遗撼和痛惜。为此,我想,末法众生,业深障重者众,而忏悔既对业障特别重者有奇效,我何不将自已以忏悔为主要内容的修行经验和方式和盘托出呢,就算是抛砖引玉,只望对大家的修行能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便无限快慰,文中有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顺带说一句,忏悔得力时,心底直下承当,刹那间心性立分,豁开洞天,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矣,哈哈,痛快,痛快!——此语留有心者共赏)。
最后需说明的是,我称扬赞叹忏悔法门,只是因其特别适合我并已发生很好的修行效果,是从类似我的情况该如何对治的角度来谈的,没有说其它法门有所不如的意思,望勿误会,而且,我现在也加强了念佛念经,这些法门的效果也开始能显出了。
回复
举报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