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479|回复: 1

最彻底的管理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01: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彻底的管理方法
导读:有没有一把钥匙,能够打开身心的枷锁?有没有一副肩膀,能够让我担起您们的喜和忧?有没有一种智慧,能够消除分歧,仇恨,化戾气为祥和?五千年不倒的中华文化,记录了圣贤面对生活起落的心得报告.历久弥新的经典, 为您打开另一扇门.

   作者:周泳杉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营销网 www.21ctcm.com.cn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可以跟大家在这样一个集会的场所,我们来探讨企业经营的问题。其实我在来参加这个讲座之前,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一直提醒自己的,就是以一个虚心的态度来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可是当我前几天回来,会务组的老师把名单给我看,就是这次报名的名单,我看了之后,从原本很虚心变成心虚,变得很心虚。为什么?因为名单里面有很多都是在企业界里面服务过很久的一些前辈。所以本来很虚心想要来跟大家交流,结果变得很心虚,不太敢站上来。因为有很多前辈在下面,确实在人生的历练上都比我们还要来得多。
    我们知道杨老师对现代说文解字非常的巧妙,老师都常常妙语如珠。她说心虚没关系,心虚叫做心包太虚,她说虚心是我们开始的方法,可是我们目标是心虚。从虚心走向心虚,我们就可以心包太虚,心一定要虚,东西才能够灌进来。老师很安慰我们,给我们打气、加油鼓励。因为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我们希望从老祖宗的智慧当中获取到一点点人生的经验,来经营我们的人生、经营我们的事业。我曾经在庐江讲过一年多的《弟子规》与企业管理,现在他们帮我换了一个题目,叫做「中国文化与管理科学」。我听了之后,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惶恐,我告诉他们说这个题目太大了,中国文化那太大了,深广无边;管理,这也是大题目,科学更不用讲了,科学的题目也很大。我说这三个题目都很大,讲的时候我们也是希望从老祖宗的智慧当中去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
    为什么在大陆讲这个课题要定这么大的题目,是有原因的。因为整个传统文化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其实已经断了一段时间,尤其在中国大陆,因为有历史的一个因素,文革的因素,让传统文化整整大概断了将近一百年。大家对「传统」这两个字,一想到传统,就觉得传统里面有管理吗?传统里面有科学吗?没有。一般人心里的感受是传统的东西就是旧的,就是迷信,怎么会有管理、怎么会有科学?跟现在的工商管理不是很矛盾吗?是水火不容的,有现代的管理科学就不要传统文化了。因此我们的同仁才定这样的题目,让我们来反思一下,传统文化跟管理和科学到底有没有冲突、有没有矛盾?是这个初衷,所以定了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冲突的题目。
    我们都晓得传统,什么是传统?有个朋友曾经很巧妙的说,昨天以前的事就叫传统。昨天的就叫传统,铁定不是未来的,未来的就不是传统,昨天就是传统。在好像是前两个礼拜,因为我们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办了一个纪念活动,就是我们办班教学两周年的一个纪念活动。邀请了一些外国朋友来到我们的中心,里面有些学术界的朋友,也有长期推动和平工作的一些外国朋友,到了我们中心。其中有一位来自澳洲的作家,他事实上是个作家,但是他的弟弟是澳洲一个政治人物。他到了我们中心之后我们就请他参观,参观完之后,在我们那边待了几天,参观我们整个和谐示范镇在示范做教学的一个过程。参观完之后,我们请他上台去分享,他告诉我们,他说当你在澳洲提到传统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的概念是两百年以前,那叫传统。他说没想到在中国提传统这两个字,他的概念是五千年以上,他对于有这样一个传统他感觉替我们很高兴。为什么?他觉得我们提传统才两百年,你们提传统居然是五千年。
    他在中心看到我们的老师彼此互相打招呼的方式是鞠躬礼,他说我在澳洲如果做这个动作,人家会以为我要捡垃圾,弯下腰要捡垃圾才会做这个动作。他说来这里感受完全不一样,就是你会发觉他对传统很向往。他还如数家珍,他说他的祖先怎么来的?他说我的祖先当时是从英国来的,如数家珍。为什么从英国到澳洲去?因为偷了一双鞋子。他说我的祖先偷了一双鞋子之后,因为他讲英文,我们的翻译帮他翻译的时候他是这样翻的:我的祖先因为偷了一双鞋子,所以被下放到澳洲去,下放到那边去劳改。所以,他的祖上有一个训诫子孙的一句名言,他的祖先流传下来的名言是告诉他的子孙,无论你们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偷鞋子。他对他的祖先这句话记得很牢,他感觉到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很光荣。我们看到英国有些学校,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他们也有传统,他们的传统就是在河里面划船,他们在划船的时候都以这个传统为光荣。他们觉得太光荣了,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传统他觉得非常的喜悦,提起来的时候嘴都是笑得合不拢的。不像我们提到传统眉头就皱起来,这个传统好像是昨天的东西就是传统的,不值得一提的,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他不是这样的,我看到他在提他的祖先、在提他的传统的时候,他满脸的欣喜。我们感觉到这种安慰,这种对祖先的爱慕、这种依恋之情,从他的言语当中,虽然他讲的是英文,透过翻译来翻译,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亲切的那种喜悦。所以这是对传统的一种看法。
    我在汤池因为讲这个题目讲了一年多,当时我还记得我们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因为想到这样一个四万八千人的地区,它是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我们怎么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伦理道理的教育,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件事情做的当然就是要亲民。所以我们就是老师组织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几个人譬如说五个人为一组,到各个村里面去跟他们交流,要下乡讲课,我们是入户去讲课。讲什么?讲伦理道德。我相信在座很多的朋友听到讲这样的课,心里面就会开始紧张。这样的课有市场吗?现在企业都讲市场,有市场吗?有人听吗?确实我们一开始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窘境。到了村里面的时候,村干部跟我们讲,老师,你们来讲伦理道德没有人要听的。他说你们为什么不来教我们怎么赚钱?你来教我们赚钱的课,包准是场场客满。你们来讲教我们怎么赚钱!怎么来教我们伦理道德?这个没有人听。
    当然我们听到这样的话之后,请问各位朋友,我们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下一个念头是不是反正没有人听,咱们就别讲了,打道回府!事实上在我们整个社会,现在也遇到同样的信心危机。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很多朋友到我们庐江参加五天的讲座之后,回去之前都很紧张。告诉我们说,老师,我在这里一开始的时候我很感动,尤其我们也看「暖春」,我们也看一些影片,还有唱歌,今天晚上会唱一些歌曲。他说我很感动,然后下一步是很激动,因为发觉人生终于有一条非常开阔的道路,很激动,觉得以后的生活必然是充满着希望。但是我很担心回去之后不动,为什么回去会不动?他说因为只要一回去我们那个环境,我一定会被拖下水。很多朋友很担心这个问题,所以现在都是信心的危机。
    我们面对村民的想法,我们没有受到影响,还是一样依然下乡去讲课。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村干部又来,他告诉我们说,老师,你们来讲这些课,真是不错。为什么不错?他说因为我们这里的调解委员会都已经快失业了,他们叫下岗。从岗位上下来就是失业,他说我都快下岗了。为什么?因为没工作做,没有人吵架了。没有人吵架,那你们来讲这个太好了,你们是不是能够多来几次?一周我们去两次,他说是不是能多来几次?我们就感受到确实从整个经营面来看,我们在企业的经营上来讲,管理的层面来讲,其实看到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我们今天在做经营、在做企业管理的时候,其实常常把我们的眼界只放在企业的部分,这不一定是个很适当的角度。因为企业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整个社会的需求跟企业的需求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谈企业管理的时候,就让我们眼界拓展到社会的需求。在中国大陆也好,在台湾现在也好,乃至于全世界各地也好,我们发现企业管理的书籍、企业管理的光盘,就是CD、VCD、DVD,发行得非常多。很多人在讲企业管理的课程,而且现在愈来愈多的迹象是把企业管理拉到跟中国文化一起讲,有很多这样的一个迹象。现在确实大陆很多的名牌大学他们也开了很多MBA、EMBA的课程。我上网去看,不得了!这些课程,最热门的企业管理课程都跟中国文化有关,譬如说从《易经》去谈中国文化、从《论语》谈中国文化、从《孙子兵法》谈中国文化,很多,非常的多。各位朋友我们冷静的来想,请问这个状况我们从当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个朋友曾经拿一本杂志给我,我们看了之后,那一期杂志里面是在报导什么?报导台湾的企业现在吹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经典热。企业里面很多的大企业,他讲了很多的老板都在学中国文化。讲了很多的现象之后,这篇文章在最后介绍了十本书,就说企业管理的人,他就介绍这十本经典是必看的经典。结果我一看之后,发现这十本经典里面少了一本,少了哪一本?我讲的是经典,他是从四书、五经、十三经里面挑的。当然《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夫子所编撰的,我们把它当成经典是很正确的,但是他在杂志后面,他提的这十本经典指的是十三经的范围。少了哪一本?少了《孝经》,没有《孝经》。

  
各位朋友,当我们在看很多讯息,我们在看这些讯息的时候感觉中国文化很兴盛,可是深入去探讨的时候,却感觉到有很多危机隐藏在里面。当我们想要用中国文化来经营事业的时候,请问我们的心境是什么?我在中国大陆曾经听过一句话,最常讲的一句话,他说庐江文化是统治阶级拿来统治人民的工具。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心境?因为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或者是运用中国文化在做管理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真诚心,不是真的。觉得这是工具,这是我管理的工具,问题就出在这里。你看这十本书当中没有《孝经》,可见得大家把《孝经》的定位放在什么样的地方。
   
我曾经在看《孝经》的时候,我都感觉《孝经》是全世界最好的管理科学的课本。这本书是最好的管理科学课本,它的管理讲到非常的精辟,讲得太深了。但是看到我们现在讲管理科学的、讲企业管理的,确实在这部分没有做很多的关切。在《孝经》里面,我们谈到非常多的管理,所以管理科学不能不学《孝经》。我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其实历史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库。为什么说是知识库?因为它是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历史,可以从历史当中学习到很多很宝贵的经营管理之道。在整个人类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来想一想,就像蔡老师在开幕式的时候讲到,有没有哪一家企业五千年还没有倒的?没有,确实没有。一个企业跟一个民族的经营一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完全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习惯性的把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学习脱节了,习惯性的脱节,所以我们感觉经营家庭跟经营企业是两回事,我们又感觉经营企业跟经营国家是两回事。但是在《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是几件事情?是一件事情,它不是四件事情。所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那个「而后」是什么意思?叫自然而然。自然而然,不用勉强就可以达到的,这叫而后。
   
以前我也在企业界待过一段时间,我也认识几个企业界的老板,曾经有位老板跟我在聊天的时候,跟我讲到这样的话。他说我的公司里面有一千多个员工,我可以把他们管得服服贴贴的,可是我回到家里,面对我那个宝贝儿子我就搞不定他。对我宝贝儿子没有办法,可是我对我一千个员工可以把他们治得服服贴贴的。所以他的结论是什么?他说我虽然是一个好的老板,可是我不是一个好的爸爸。各位朋友,我们有没有常常周遭有这样的朋友?听到这样的声音?确实是有。但是学习中国文化之后,我们才晓得这个话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学习中国文化之后,因为我学到《论语》,孔子曾经跟我们讲,他说「君子不器、大道不器」。君子不器这句话怎么理解?这个「器」很简单,器就是东西。但是不可以这样翻译,我们不可以翻译君子不是东西,这样就不对了,这个话就比较难听。东西,告诉我们它有功能性,譬如说这枝笔是不是东西?是东西。它的功能性是什么?写字,对不对?麦克风是不是东西?是。它的功能性是什么?扩音。毛巾是不是东西?是东西,它的功能性是擦脸或擦桌子,功能性。告诉我们君子不器,告诉我们什么?他说君子不应该有特殊的功能性,这就对了。
   
君子不应该有特殊的功能性,那是什么意思?叫做君子应该是通才,不是专才,是通才。传统的教育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就是一个读书人千万不能做专才,要做通才。而且传统的教育也把人变成通才,因为「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一件事情我们对它不熟悉,那是一个读书人的耻辱。什么意思?他说一个学儒的人必须要站在时代的最尖端。站在时代的最尖端,我们用现在的话叫做引领流行,能够带动流行的风气,这是一个学儒的人应该有的自我期许。这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目标,你要做通才。    所以孔老夫子的教育里面,礼、乐、射、御、书、数统统要会,文的、武的都要会,读书人不是弱不禁风的,很多甚至于都是武林高手。但是这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为什么?因为能力愈高,我们服务别人的资粮就愈多,服务别人的能力就愈提升,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想现在的教育,是希望把人教成通才还是教成专才?专才。因为现在你看大学里面去开始分科系,有医学系、法律系、企管系、中文系,有什么系,统统都分系,分得很细。因为我是学医科方面的研究所,所以对医院还是比较有一些接触。譬如说选了医学系进去之后,最后还要分什么?分科。最后还要分,分得更细,有小儿科皮肤科、神经科、精神科,很多的科。所以到医院里面去,有时候不会挂号,为什么不会挂号?到底是要看精神科还是神经科,不会,很难。
   
我说以后还会更难,怎么会更难?譬如说我要看耳鼻喉科,耳朵有问题。去挂号之后护士会问你,请问你要看左耳科还是右耳科?愈分愈细,专才。这样的一个概念加深了我们对自我定位格局的限制,所以我们才会听到,我是个好的老板,但是我不是个好的爸爸。错了。请问一个好的老板会不会是一个好的爸爸?我们学了中国文化就知道,一个好的老板一定是个好的爸爸。因为做老板跟做爸爸的原理原则一不一样?统统一样。所以当他讲我不是个好爸爸,然而我是个好的老板的时候,可能他也不是个好的老板,可能他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深。
   
因此从这些迹象当中,我们应该来反思五伦关系,五伦关系它有它核心的价值。中国文化对于伦理的关系、人际关系,我们现在讲人际关系,讲伦理大家还会觉得那是传统,那是昨天的事情;讲人际关系,有很多人可能会拿一万块、两万块去上一堂人际关系课。请问人际关系学讲的,跟我们传统文化五伦关系一不一样?一模一样!蔡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夫妻关系怎么相处,讲到兄弟怎么相处,讲到夫妻怎么相处,这是不是人际关系学?是,这也是。怎么说花几万块的那才叫人际关系学,然后免费的就不是?那又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界限,这叫分别执着,设定界限,画框框。所以学到传统文化之后,就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老板他一定是个好的儿子,一定是个孝子,他也一定是个好的爸爸,他也一定会是个好的先生或者是好的太太,那一定的。为什么?因为原理原则完全一模一样。我在讲企业伦理,因为我们在庐江讲这课程是个系列课程,一年多,其中有个专题就是讲企业伦理。我告诉大家,我说在中国经典里面你找不到这四个字,你找不到「企业伦理」这四个字。请问中国文化有没有企业伦理?没有企业伦理的话,这家老店怎么开五千年?当然有。但是为什么它又找不到?因为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家庭伦理,企业伦理是家庭伦理的延续。所以我们讲「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是有道理的,他在家庭毕业之后,在企业里面就不需要再接受进阶的教育,不需要。所有的教育都在家庭当中完成,这高明,太高明了!所以我们讲「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脱离不了这五伦关系,脱离不了。我们一定有父母,在座的没有人没有父母,一定有,因为没有人是从石头蹦出来的,没有。所以,人脱离不了五伦关系,人无伦外之人,没有,你找不到五伦以外的人,找不到。再来,学问无伦外之学,任何学问都为什么服务?都为五伦关系服务。只要学问跟五伦关系脱离,那叫什么?那可能会造成我们人生很大的障碍。

   各位朋友我们昨天在讲饮食健康的时候,我们也提出这样的一个反思,我们从小到大,到底有没有一部教科书在教我们怎么经营好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有没有一部书是在教我们经营夫妻关系?有没有一部书是在教我们经营父子关系?而这些关系都很深刻的影响我们一生的际遇,我们一生的命运几乎都被这些关系所左右。一生的命运都被这些关系所左右,但是我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居然把我们自己的人生与这些关系切断,我们不学这个。这是我们感觉到很惊讶的,猛然一想觉得太惊讶了,怎么忽略掉到这么严重的事实?然后我们再去追求,在我们人生当中可能起了一点点,不是很大作用的东西,把二、三十年的人生焦点都灌注在那里。每天所争取的就是一分、两分、三分、四分,心愈来愈窄。愈来愈窄心虚就做不到了,心就变窄了,不变虚了。因此带着这样的一个疑惑,我们走进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的眼光慢慢就会归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观照这些四书、五经当中的这些经句。这些句子慢慢就回到我们心里面,才晓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小时候念到这句经文,真的是叫什么?不服气。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才对,怎么会悦乎?我是学得很苦的。为什么?一天考五、六科,怎么会乐?那太苦了。所以看到这个,感受到什么?我说圣人绝对跟我们不一样,他跟我们是两种人,圣人跟我们离得太远了。我们第一个提起来的就是这个,跟圣人离太远了,学怎么会乐,学应该苦才对。我看到一句座右铭,他写什么?他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人认为学是快乐的,都觉得学很苦。为什么经典里面讲学是快乐?很显然的怎么样?我们这几天在讨论传统文化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心境,各位朋友,什么心境?当我们的认知跟经典冲突的时候,请问是检讨经典还是检讨我们自己?检讨我们自己,不能检讨经典。为什么不能检讨经典?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我们现在的人确实对于经典都是用怀疑的眼光来看。    学怎么痛苦?因为学错了,学错了就痛苦,学对了就快乐。有一天我就去查一本字典叫《形音义大字典》,《形音义大辞典》我去查哪一个字?我去查学习的「学」这个字,我就去查这个字。为什么去查这个字?因为我在想,我说中国的老祖宗造字的时候,他把人生的智慧都藏在字里面。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密码,人生智慧的密码就在这个方块字里面,藏在里面。当我们的人生出了问题的时候,要从中国的文字当中去解码,看看到底我的误解在哪里。结果我去查了字典之后,我收获非常的大。
   
他们把「学」给我们做了一个介绍,他说这个学本来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字,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字有会意字,这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一双手的侧面,这是一个罩子,下面是一个小孩,请问这个小孩被罩住之后他快乐吗?人被一个东西罩住,快乐吗?不快乐,是不是?不快乐。这个罩子代表我们对生活的误解,我们对人生的误解、对我们周遭人际关系的误解。因为这个罩子罩住了,我们看不清楚,所以我们跟父母冲突、跟兄弟冲突,我们夫妻冲突,我们的所有人际关系,老板跟下属冲突,我们很苦!怎么办?学。学什么?把这个蒙蒙胧胧的东西拿掉。拿掉之后我们看清楚之后,原来父子之间怎么样?父子有亲。父子应该怎么样?父子应该父慈子孝才对。夫妻应该怎么样?应该夫义妇德。君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君仁臣忠,应该是这个样子。了解之后,我们的人际关系马上得到改善,快乐!太快乐了。
   
我们在「幸福人生讲座」的过程,因为有很多朋友在第三天、第四天的时候就会上台来分享,我们这次也有,所以大家要先准备一下。分享的时候,我们直接感受到,就是这个朋友他内心当中对他人生疑惑解除之后的快乐。有一位公司的厂长,他上台来分享的时候他就讲,我本来来这里参加讲座之前我就打算要离职的,我辞职信都递出去了。但是这次来了,我非常的感动。感动在哪里?他说我的老板娘(因为每次我们给企业的名额都是有限的),我们的企业只有几个名额,很少,我跟我的老板娘讲,我已经要递呈了,所以你就不要让我去,这个名额就留给其它人,因为我就要走了。
   
他的老板娘告诉他说,就是因为你要走了,所以我才把这个机会给你,要不然你走了就没有机会了,我希望你去听完之后再离开,再走。结果他听完四天的课之后,他说我不走了,我已经发了一个短讯给我老板娘说我不走了。为什么?体会到老板娘那种心境。人生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们对于每一个走到我们身边来的人,这分缘分我们统统非常的珍惜。我们想一想两个人在一起,十年修得同船渡,请问那个机率有多少?我们这个讲堂、这个教室这些朋友大家聚集在一起,我们当然有一些是同寝室的,请问机率有多少?全世界的人口的数字要摆在分母,我们要摆在分子,这样算对不对?不对,为什么?还要加上时间的因素,所以分母等于无限大,所以这个机率是无限小,太不容易。一想到这个缘分这么样的密切,就非常的感动,因为我们不能对不起来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个机缘太殊胜、太少了。所以他说我不走了,我看清楚了,我看清楚我跟老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关系。他快乐!他非常的快乐。

  
有很多的朋友到我们这边五天的课程之后,他回去第一件事情,老师也讲到南京的一个叶总,回去第一件事情,所有员工加薪百分之十五。他为什么?他说我以前想到的是,你们都是来替我赚钱的,赚的都是我的。结果一感受到整个中国文化这种对人的仁爱、恭敬,这种对立不见了。他就想到,我个人有追求,我的员工有没有追求?我的员工也有追求,是不是?他说我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把产品从生产线原料的端把它做出来,我一个人绝对做不到。我们工厂里面这么多的产品,谁做出来的?我的员工做出来的。他一想到这个,你看一个人本来只想自己的时候,他很苦,他其实不快乐。
    这位叶总,蔡老师这几天也讲了他的例子,他的公司是要关门的,已经是想要不干了。因为苦,他不苦他怎么会想说不干,他快乐他一定是不疲不厌,他就是已经想要关门了。但是人生只要一念转过来,学!就是那一层罩子一打开,看清楚了,那太快乐了。这个事情他不干了。他说我一家人一个月的花用太有限了,几千块人民币就非常的富裕,我赚那么多钱干什么?他就想到这一点,我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马上回去对员工加薪百分之十五,他说我以前对他们太刻薄。这次回去之后,蔡老师有讲到他第一件事情不是回家去,去商场里面看什么?看羽绒、看棉衣,因为他想到他的员工在冬天的时候工作会冷。你看,回去的第一件事情做的都是什么?都是弥补他过去人生的缺憾,他快乐!你看那个罩子一拿掉,人没有不快乐的。看清楚生活应该怎么过,看清楚我们的事业应该怎么经营,那太快乐了。
    所以「学」这个字告诉我们两个部分很重要,第一个部分,上面那一只手很重要,老师的手很重要。但是我们看到下面那个小孩的手重不重要?重要。他要往上撑,不能只靠老师的手,他要自己好学。你看那个手往上撑,把罩在人生身上的罩子把它拿掉。各位朋友,学习是加入东西的过程,还是拿掉东西的过程?很显然是拿掉东西的过程。但是我们反思一下,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习惯用脑子在学习,我们不习惯用心来学习。我们现在用脑子来学习,请问我们脑子在学习的时候,是加入东西的过程还是拿掉东西的过程?很有可能是加入东西的过程。所以难怪我们愈学愈怎么样?愈苦!是不是?我们加入了什么东西,可能加入我们的成见,我们对事物的成见;我们可能加入的是我们的贪心可能加入的是我们的脾气,愈学脾气愈大;可能加入的是我们的傲慢,我们愈学愈觉得我是很有知识的,知识累积的量很大;我们愈学可能愈对周围的人怀疑,加的是怀疑。    了解到这个层次之后,慢慢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些道理,开始跟我们的生命去做一些连结。它是可以连结的,而且连结起来的时候人快乐,因为他是拿掉东西的过程。所以每天都是归零,归零之后来面对崭新的一天,其实就是心虚的过程。把心虚了、空了、归零,然后我们每一天有满满的智慧充填到我们的内心当中。其实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会了解其实传统文化好像不是昨天的事。现在很多人讲要创新,我要创新,其实我在观察整个市场产品周期的时候,我都感觉我们现代人不是在创新,在创旧才对。为什么叫创旧?请问一台电脑你买了之后,它流行多久?几个礼拜就退流行,因为有新机种出来了。一支手机你买到之后,请问流行多久?也是几个礼拜就退流行。一件衣服买到之后流行多久?好像一季就退流行了。那叫创旧!它一直在创造旧的东西,一直在创造过时的产品,一直在追流行。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穿唐服,流行多久?已经流行多久?太久了。这个叫创新,叫历久弥新,禁得起历史考验的这才是新的,所以叫「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才叫新。我们现在创造的都不能够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话,就叫创旧。    我们刚刚谈到中国文化、谈到传统,其实是要让我们把看待传统文化的角度做一些调整。其实经典里面确实有很多的人生智慧,是可以让我们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上面。有个银行家,他是一个银行的最高主管,一个行长。他到我们庐江参加过讲座之后,回去就在他们的银行门口竖了两个牌子,他说这两个牌子就是对他们银行经营管理最好的提醒。这次的讲座,因为至善这边的安排,是我讲第一个就是彻底的管理,第二个叫彻底的赚钱。当然很多人听到这些题目,都觉得好像是不是有点噱头,讲传统文化的人好像没有这么俗气的,讲赚钱,这个老师最俗气。可是好像这样的题目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这个题目取得一点都不夸张。这个行长回去,他说他那两块牌子,第一块牌子就是教大家怎么彻底的管理。因为这个银行需要管理,他的银行有五百多个人,大银行。第二件事情教大家怎么赚钱,彻底的赚钱,就是因为银行要赚钱。我这次的课其实就讲这两句话,彻底的赚钱我们明天讲,先卖个关子,因为不会管理,我们就赚不到钱。这个我们明天讲,第二句话留在明天,跟大家卖个关子。  

  
第一句话是什么?在《论语》里面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个道是念导,它通的是导引的导,它念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而这句话里面包含了管理的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管理的心境,我们管理的心境是什么?有说到管理的态度,还有讲到管理的方法,最后,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点出管理的结果。所以,学管理不能够不了解这句话。而我们感到读经典很痛快的地方在哪里?就是经典的话都很少,可是它能解决一切人生管理的问题。我跟大家保证,这句话如果大家认识之后,我们这一生管理的问题就解决了,没有管理的问题了。这是我们读经典最痛快的地方。  

  
怎么说?为什么这句经句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管理心境是什么?我们的心境如何?曾经有一位同学,他是南京某知名大学一个管理学院的学生。他听到庐江有个老师在讲中国文化跟企业管理,他很有兴趣,很好学的一个学生。他就从南京搭车到庐江,大概四个多小时。到了庐江之后就到了我们中心,因为他也不认识我,他是听人家讲的。他就跑到接待室里面说,我要找讲传统文化跟企业管理的那个老师。做什么?我要跟他讨论一下「什么是管理」。因为这个学生他学了好多年,三年了。他一直对传统文化很有兴趣,他也想要认识到底我们经营里面有没有管理?后来我跟他见面之后,他第一句话就问我,他说:老师,你讲这个课,你能不能跟我分析一下,中国的管理跟西方的管理差异在哪里?他叫我跟他分析一下。因为我的智慧不够,我就反问他,我说你学了这么久,你觉得你现在所学的管理是什么?你告诉我,你学的这一套管理的体系。因为现在很多的学校都是用西方的管理来做教育,我就请教他。他就告诉我说,人、事、时、地、物、钱,都是我管理的对象。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人是不是他管理的对象?是。他说我毕业之后,很希望到某某企业做管理层的工作,我管理的是什么?就是人,是不是?企业请我去当然是叫我来管理人,人当然是我管理的对象。事是不是我管理的对象?当然有人就要管事,管人当然就管事。时是不是我管理的?时间管理,现在最流行的、最热门的,时间管理。地要不要管理?要,地要管理。物要不要管理?要,物料管理。钱要不要管理?钱当然要管理,管理前面这五个,目的就是为了管钱,叫理财;而且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的学生他们头脑都很清楚,对现在最流行的管理方式等等他如数家珍。讲了一大堆,讲了什么都是他管理的对象,讲到最后就一个人不用管理,哪一个人不用管理?自己不用管。我就告诉他说,中国的管理跟西方的管理差异最大的就在这里。中国文化的管理心境上只有一个人需要管理,其它的都不是你管理的重点,就一个人需要管好,就是自己。我说我们这个心是这个世间最大的小偷,我们这颗心是最大的贼,我们有没有觉得我们这颗心是最大的贼?他偷了我们的什么?可能我们的理智被它偷了,可能我们的正义感被它偷了,我们的道义、我们的恩义、我们的情义可能都被偷掉了,我们都不知道,被掏空了,很危险。我说在中国文化里面,你管好这个,其它的可能都会跟着改善,这叫什么?这就叫正己化人。孔子讲「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把自己摆正了,不要求别人,就没有怨气。这个话很精辟,这个话能帮助我们改善多少人际关系?太多了!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所以,叶总回到他们的公司之后,他就在检讨他自己,他说我以前叫员工要早会,每天八点早会。他说我一个月顶多去两次,为什么?因为那是你要早会,不是我早会,我是老板,我怎么要早会?那是你们早会。所以他感觉到,那个早会愈办愈形式化,所有的员工到最后,对这个早会大家都感到很厌烦。为什么要去?因为薪水。薪水在你的口袋里面,我不来你就要扣我薪水,我一定要来。他说他回去之后第一件事情,当然加薪百分之十五,这我们就不用讲了;第二件事情,他说他每天早上八点以前,一定站在门口对他的每一个员工鞠躬,然后跟他们一起参加早会。他这个动作一做下去,他说整个早会变了,他也没有做太多的改变,他只做了这件事情。而且每天参加早会,给员工打气,员工看到他的第一个表情就是笑容,就是鞠躬、就是笑容。员工也变了,员工也开始慢慢有笑容,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我们在海南跟海南的司法厅一起合作,做一个监狱学习《弟子规》传统文化的课程。这个课程讲起来也很有意思,就是因为所有的监狱系统很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服刑人员不容易改造,他们讲改造,我要改造服刑人员,不容易改造。他们有个专门的术语,就叫二进宫、三进宫,什么意思?就是出去之后再度回来就叫做二进宫,再放出去再回来叫做三进宫,他们都有专门的术语。他说二进宫、三进宫的状况非常的普遍,他感到不安。一个司法人员他看到这个现象他感到不安,我们看到了什么?良知,这是一个人的良知,他觉得他对不起这些服刑人员。他讲得真的很感动,我们听他讲得都是觉得,因为他入了那个心境。他说我剩下几年要退休了,我一定要找到一个办法,在我退休之前找到一个办法,怎么样让服刑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他要找一个方法。结果他找来找去找到中国文化,他就找了一些专家来,编了厚厚的一本中国文化教材,这么厚,编了一本。结果,没有效果,效果不彰。为什么效果不彰?因为那本编出来之后只有大学教授看得懂,服刑人员都兴趣缺缺,都不想学。讲诗词歌赋,他们也觉得一开始挺有趣的,讲了两、三场之后慢慢的就没有学习兴趣了。怎么办?后来他们得到了几个经验,第一个经验就是,服刑人员的教育要从传统文化着手,这是他们得到的第一个经验。第二个经验是什么?第二个就是,因为他们到庐江来学习之后,他们说只要一本《弟子规》就好了。不要那么大本,一本《弟子规》就解决了,这是他们的第二个经验。第三个经验,也是最重要的经验,他说,教育者先受教育。这就对了。所以他们监狱长来学习之后,一回去,召集他们的员工,就是这些法警、干警,首先跟他们讲,他说我以前看《弟子规》,觉得这是谁看的?这小孩看的。童蒙养正,童蒙不是小孩吗?小孩看的,这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都是成年人了,我还要学吗?他说这次庐江回来,不一样。他说我认真的从《弟子规》里面找到我自己十八条的罪状,他就这么说的。他说在这些同仁的面前,我首先承认我是个缺德的人。这不容易,这个监狱长很不容易,他的职务很高。他说我首先对我的干警们、跟我的部属们承认,我是一个缺德的人,缺德。还从《弟子规》里面找到哪一条他没做到、哪一条没做到,找了十八条罪状,这个我统统都没做到。从今天开始我跟你们一起学习,我改,我要把这些我的缺德的部分改掉。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是你改,是我改,则无怨。底下的部属听了怎么样?感动。真的觉得这个主管了不起,我们讲「知耻近乎勇」,太有勇气了,了不起。正己化人!我们看到经典,确实这叫转经,他学一句他就去做一句,这是他第四个经验。第三个经验,教育者先受教育。第四个经验是什么?学一句做一句,就是力行。以前都说我做不到,错了,做不到是原谅自己,怎么会做不到?圣贤人讲的话就是经典,其实翻成白话文,经典是什么?经点叫做圣贤人生活的心得报告,这是心得报告。就是圣贤人生活之后他有心得,然后写成心得报告。他从生活来,他必然可以回到生活。我们觉得做不到,那是给自己画格子,那叫分别执着,分别,觉得自己做不到。其实圣人也是人,他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要「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一定做得到。结果他一去做,转经,他就受用到经典的好处。所以你看,这是管理的心境,第一个心境先转变这叫化,这个化很有味道,叫变化。  

  
各位朋友,我们在这里,说真的我们学了圣贤的经典,我们变化了吗?很多人变化了。很多的妇女朋友回去见到她的老公就说,老公你好,一鞠躬下去。老公说,你有没有发烧?真的变化了,真的叫化,变化。为什么变化?因为那是自性的需要,我们人就应该这么有礼。我们在马来西亚跟校长职工会签了一个《弟子规》培训交流的合同。在这个合同签订的过程当中,我们邀请中国驻马来西亚外交领事馆的参赞,参加这个签合同的仪式。在签这个合约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晓得,他们做得非常的隆重。就是把我们的老师请到台上,他们找了好像九个家长代表对老师行三跪九叩的拜师礼,那个太隆重了,三跪九叩。然后中国的参赞也被请上去坐,我看他在三跪九叩的时候,他坐立不安。礼成之后就请这个参赞上台去讲,发言,致词。他整整站在台上哭了五分钟,讲不出话来,一直掉眼泪。讲出的第一句话,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讲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守礼有什么不好?礼仪有什么不好?礼貌有什么不好?人与人之间守礼有什么不好?第一句话就讲这个话。我们在下面陪他掉眼泪,真的是很感人,就是像一个孩子好像突然找到父母那种心情一样,哭了五分钟。一个大男人,大概四、五十岁的一个大男人,当着好几百人,就站在台上的那个场景,我们就想到真的就像一个孩子找到父母那种依恋的感觉。因为这个东西丢掉太久了,他说中国人丢掉太久了,他说这个礼感受到什么?家长的那种托付。一个家长想成就自己儿女的那种心,给老师磕头,把儿女教给老师,我这个儿女这一生就交给你了,他的命运就交给你;给**官员磕头,我们社会国家的安危就交给你了。他感动,他觉得他没有做好,对不起这些家长,对不起,因为他受了人家这种大礼,他对不起。他那种责任感、使命感全部被调动起来,这是管理,这是化,这是变化。我们感到这个变化的力量,这个化的力量,感到用这个化消除掉对立,没有对立,消除掉控制和占有。在管理的心境上,如果有对立,没有办法管理。我们这几天蔡老师也讲到很多的例子,叶总的例子为什么一直提?因为他的变化非常的大。从一个要结束的公司,到现在营业额每个月都在破纪录,他把这个东西拿掉了,确实把对立拿掉。他以前仓管人员在管理仓库的时候,他只要去检查发现一个缺点,他就扣分,扣分之后当然薪水就扣掉了。其实他们的薪资都不高,但是扣得都很凶。他说这一个仓管人员如果一个月让他抓到四、五次的话,薪水都被扣光了。他在分享的时候,他站在台上他很忏悔,他自己很忏悔。他说想到我以前对员工这个样子,我心里很不好受。可是,还没有接触传统文化之前,圣贤的教诲之前,他说我根本不晓得。我在他们面前我就是一个老板,我要有老板的尊严,你是我请来的,你是我管的。你看你是我请来的,控制;占有,你是我的资产;对立,劳资双方对立,那种冲突很严重。所以他说这个仓管人员看到他都很怕,请问是怕,还是什么?其实是敢怒而不敢言。后来他改变了之后,他说有一次他进到仓库里面,其实人只要一变化,他的世界就变了,人只要心念一转,境界就变了,他说他看到的就不一样了。他首先看到的仓库整理得很好的这个部分,他就跟他说,今天这个地方你做得很好。做得不好的地方,人只要心境一变化,他讲话就变了,他说这个地方如果你也能做得跟那个地方一样好,就很完美了。结果他一走,这个员工真的就是愣在那里说:这个真的是老板吗?老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化!他说不到几分钟,他收到了一个短讯,手机收到一个短讯,就是这个仓管人员发给他的短讯。他说,老板你变了。他说请你放心,你明天再来检查的时候,我一定把那个地方整理好.完全不一样,劳资双方那种对立、那种冲突没有了,为什么?对立拿掉了。他有没有去管?他没有管。有没有变化?变化了。他就说,从此之后那个仓库的管理,真的几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那一次就解决了,完全就把它解决掉了。他就说,他只有一个心境,就是用一个指导,就是老师爱护学生的心境,去告诉他你怎么做。就这么一点点小的转变,不用管理,他自然上轨道。那个心境,就是说我们的心境如果是全世界都是我管理的对象,那就管不好。当我们把对立放下、当我们把控制放下、当我们把占有放下,这是我的资产这个念头放下的时候,开始慢慢我们知道怎么管理。  

  
父母跟儿女之间的教育是不是同样的道理?一个,我们说人无伦外之人,它是一个道理。我们怎么管理儿女?怎么管理?你是我的儿子,我是你的爸爸,那对立、占有了。我们很多的问题就从这里出来,你愈想把他抓住,他愈不想让你抓住。不是爱,我们以为那是爱,其实那叫欲望,那叫占有。男女之间的相处是不是也是这样?我们常常把占有当成爱,我很爱你,所以礼拜六、礼拜天你不能陪你的父母,你要陪我。请问这是爱吗?这是欲,这是欲望,这是占有。一个心境的错误,让我们整个五伦的关系发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纷争,这是心境上的错误。心境错了,态度会对吗?不会对。我们开始用对立的心境来管理的时候,请问我们的态度是什么?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就是我们的态度出来了。我们的方法?我们的管理方法是什么?我们认为什么可以管理?认为政可以管理、认为刑可以管理。什么是政?政就是法条、条文。什么是刑?刑是赏罚,不是只有罚。我们认为管理应该用什么来管理?用法条来管理、用赏罚来管理,有没有道理?现在多数的人在学习管理,请问管理学教给人的是什么?管理方法是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对立,那个心境一出来,你们统统是我管理的对象,只有我一个人不用管。他会想要用什么来管?用制度来管、用法律来管、用条文来管、用赏罚来管,那个方法都出来了。我们现在要冷静的思考,思考什么?请问法条跟赏罚能管吗?这是一个大问题,法条跟赏罚能管吗?我曾经在美商公司上班过,美国企业是最会用法条来管的。因为我进去的时候,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签一个道德签署,就是道德签署。那个名字我还记得,叫道德签署。说真的,人喜不喜欢道德?喜欢!人如果不喜欢道德,他这个文件不会叫道德签署。他的文件名称很好听,可是这道德签署里面规定的是什么?你上班不可以迟到,迟到要扣多少;然后,你不能泄露公司的机密,泄露之后你要扣多少,你要负法律责任;你不可以贪污,你不可以接受贿赂,讲的统统都是这个,这叫道德签署。我第一个想法是什么?我去跟我们的人事主管说,我可不可以不签。能不能不签?当然不行。请问我是很心甘情愿的签吗?当然不是。为什么我会要签?因为要饭碗,要保住饭碗。所以,我们在这过程当中体会到一件事情,法律的管理确实是有问题,不一定是能管理的。但是为什么大家觉得法律是可以管理?因为它快,因为它立竿见影。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我常常跟大家分享,我们人生这短短的几十年,长寿的人可以活到一百多岁。一百多年的人生所会遇到的任何情境,在这五千多年来,我们遇到的情境我们的祖先统统都遇到了,大家要有这个信心。我们人生遇到的问题,我们的祖先有没有遇到?已经都遇到了。所以我们的祖先已经把我们人生所有可能所发生的困境的解决方法,统统记载在经典里面。这个我们要有信心,一定要有这个信心。我们在学经典的时候,会无限欢喜,为什么?因为一直看到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解决问题的智慧。我们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因为人生太有限,人生太短。我们不能用人生来,英文叫try and errors,就是一直在试、错、改,不行。可能有一个错误,我们这个人生就毁了,有时候就是一个错误,一个人生就毁了。所以,我们从经典里面看到,确实我们现在遇到的管理瓶颈,在历史里面出现过。  

  
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七雄里面本来最弱的国家叫做秦国。秦国在实行富国强兵的过程当中,做了一件事情,叫做变法。他请了谁来变法?请商鞅来变法。商鞅是法家的代表,是讲法律的,他最高明的,讲法律的。我们看到一支柱子从东边移到西边,然后得到十两金子的,那就是商鞅变法。先取信于民,我这次是玩真的。所以商鞅变法讲的是什么?就是赏罚。赏,他绝不手软,赏得很多。军队上战场,杀一个人头就是一个军功,就晋升一级,杀两个就晋升两级。所以,当时秦国的军队从很弱的情况变成虎狼之军,所向披靡,因为什么?勇敢。所有人都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调动起来,大家非常的勇敢,军队很强盛。然后罚也罚得很严苛,什么叫很严苛?他有一个制度叫做连坐法,你的邻居要是犯法你没有去举报他,连你一起受一样的处罚。所以当时秦国上下治安很好,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犯法。请问各位朋友,我们从这个历史现状去看,他的安定是真的还是假的?可能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你的邻居天天在窗户外面看你有没有犯法,这是真的。你也天天在担心你的邻居会不会犯法,风声鹤唳,其实是不好受的。我们现在看到监督,我有一次在机场,因为大陆的机场现在很畅销的一种商品叫做企业管理的光盘,很多的名师在讲企业管理。为什么它要摆在机场?因为商务出差的人很多,所以它在吸引的就是这部分的客户。有一次我就站在那里听听看他怎么讲,因为他有些样品带放给客人听,听了觉得不错就买一个回去。我就在那边听,有一个讲师他就提到,他说现在的管理要怎么管理?他提到这个问题。他说现在的管理,你不能相信你的员工,你要假设每个员工都是坏人,你要把每个员工假设他是会犯过失的、假设他会贪污的。你要监督管理,而且你还不能授权监督,你要亲力亲为,你要亲自监督,这样才有用。我听了之后怎么样?我听了之后觉得还好我不是老板。为什么?如果照这个方式去监督的话,老板一定会累死,过劳死。我说真的是还好我不是老板,真的!为什么我们相信监督有用?因为我们看到什么?秦国从最弱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一下子变成最强的国家。有没有效果?我告诉大家效果很显着,非常的显着,真的非常显着。所以从最弱的变成最强的国家,超级强国,富国强兵,这是大家都看到的。而且时间很短,极为短暂,那叫什么?立竿见影。可是我们也不要忽略,在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是哪一个王朝?也是秦,秦王朝就是最短命的,十几年的历史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结论?快速等于短命,就得到这个结论,快速等于短命。我们看到他富国强兵,解决了当前问题没有?解决了,可是有没有解决长久的问题?没有。你看他管理的心境是对立,他管理的态度就是什么态度?症状解,就是我们昨天讲的症状解。富国强兵有没有解决他当前的症状?有,但是有没有把根本找出来?没有。有时候我们感觉问题已经解决,其实有没有解决?没有。我举一个例子。在汤池,因为我们有个镇民学校,我刚刚说过我在那里讲企业管理讲了一年多。很多镇民会来听课,之外,我们周遭还有很多的县,有些县会有些人也来听课,慕名而来,来听课。因为我们面对整个群众,都是义务性的教学。有一次有个妈妈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去上课,上课的时候我们有大人课(家长课)跟孩子课,孩子在一边,家长在一边上课;家长教家长的内容,孩子就教孩子的内容。下课的时候,这个家长要把孩子带回去,带到门口之后,这个孩子不走。这个场景我们常常看到,就是在地上耍赖,不走了。他就在那边玩,妈妈一直拉他,小宝我们回家!要吃饭了,回家!一直拉,拉了四、五次,不为所动,孩子拉不动。这时候我们老师也下课了,正好看到这一幕。这个妈妈有点不好意思,说这孩子不听话,要把他带回去。就用一个很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们的老师一眼,然后从她的包包拿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拿出来之后,那个场景就不变了。怎么变?这个两岁的孩子本来根本不理他的妈妈,这个东西一拿出来,这个孩子的眼睛马上盯着这东西看,就像被磁铁吸住一样。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就是一颗糖果。但这个孩子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住一样,就一直盯着那个糖果。她问,小宝,你要不要吃糖果?这个孩子才两岁,流着口水,然后点头,要!要吃。你要吃的话,跟妈妈回去吧!她讲这个话的同时,把这糖果拿上来,这一幕我们大家都没看到,大家想象一下。那个孩子的眼睛一动都不动,技术很好,那个姿势慢慢的就从地上爬起来,眼睛一动都不动。然后妈妈就把他抱起来,咱们回家!这一幕,各位朋友,我们有教育孩子的人,我们要有敏感度,我们自己有孩子的人要有敏感度,我们有员工的人看到这一幕也要有敏感度。请问那个糖果好不好用?好用,所有人都觉得太好用了,这一招马上解决问题,太好用了。可是有没有想到这个管理的心境,用糖果来管理,看起来好用,可是有没有解决问题?这个叫症状解。为什么叫症状解?你想想看,一个两岁的小孩,在他的心目当中,请问妈妈比较重要还是糖果比较重要?因为妈妈拉他四、五次都不走,糖果一拿出来,他就走了。在两岁的时候,我们思考,我们把这场景放大来看,各位朋友,呈现出一个什么画面?一个小孩两岁的时候,在他的心目当中妈妈分量小于一颗糖果,请问他在二十岁的时候?他在二十岁的时候,他会不会因为几百块、会不会因为几千块,做出让父母亲生不如死的事情?会不会?我们觉得这样的管理妥当吗?很好用,我们首先先肯定这方法是非常好用的,秦国的富国强兵的方法很好用,都是很短暂富国强兵。请问你敢用吗?我们现在是讲特效药,我们了不了解特效药不好?很多人知道不好,可是生了病到医院里面去,都跟医生讲什么?拜托,打特效药。为什么要特效药?因为快好,我希望立竿见影。这个态度从哪里来的?对立、控制、占有,都是这样一个心境来的。孔老夫子并没有告诉我们法律不好,不是的,他老人家不是说法律不好,不是的,不是说法治不好,不是的。而是告诉我们,在法律、在赏罚的前提之下,还有个更重要的我们要去思考。他不是否定,法治不好的,不是,他是告诉我们,如果用法律来做底限,那会有问题。曾经有个记者告诉我,因为他晓得我是在讲企业管理,他没有听过课程,他告诉我说,他很斩钉截铁的跟我讲,道德不能管理。他是一个非常着名的媒体的一个记者,他直接就告诉我,道德不能管理。什么可以管理?法律才能管理。他直接告诉我说法律才能管理,道德怎么管理?他觉得不能管理。可是我们从这些现象来看这个态度本身,你就了解到,从这个地方我们出发再去看。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过一句话,我们去看老子的书,它里面讲到一句话,「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什么意思?就是台语讲的「严官出厚贼」,就是这个官府愈严,在他的地方上贼愈多。我们觉得这有没有道理?我告诉大家,这太有道理了。为什么严官出厚贼?为什么?大家知道现在法律规定得愈严格的国家,请问他的治安愈好还是愈差?大家去想这个问题,不就得到答案了!这是因果关系,他的法律为什么那么严格,因为他们这个地区的治安很差,钻法律漏洞的人多,所以他必须要一直规定,避免人家钻法律漏洞。可是我们也听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也听说过是不是?整个管理学一直在教,你要用法条来管理、你要用制度来管理、你要用赏罚来管理,请问我们有没有理解到它的限制,我们看到问题了吗?我们觉得高薪可以聘请到人才,请问聘请到人才了吗?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九八0年代,全世界赚得最多的CEO一年赚几百万美金,已经很多了,这是在八0年代的事情。二000年的时候,全球赚得最多的CEO一年的薪水多少?七亿六千万美金。大家要思考,十几年的时间,全球赚得最多的CEO,他的薪水竟然涨了一百倍,一百多倍。高出通货膨胀率,这种涨幅事实上是怎么样?不合理的,是不是?不合理的涨幅。为什么有这个涨幅出现?因为大家想象的是赏罚可以管理,赏罚可以买到人才,高薪可以买到人才,我们在104的网站上看绝对没有写低薪聘请人才,没有,你看到的都是高薪聘请人才。请问高薪聘请到人才了吗?我们仔细思考一个问题,薪水涨了一百倍,请问八0年代的公司比较稳定,还是二000年的公司比较稳定?当然是八0年代比较稳定。我们看到二000年乃至到二00一年美国倒掉多少企业!安隆集团、斯勒集团,这些都是大集团,非常多,统统都倒掉了。请问高薪买到人才吗?好像也没有;高薪买到公司的稳定吗?好像也没有;一百倍的工资、一百倍的薪水,有让公司一百倍的稳定吗?好像也没有。所以,我们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态度,所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出了问题。出了问题,而且出了大问题。然而我们再回头过来想,这样的管理方法,在我们现代的企业当中普不普遍?几乎都是在学习这个。因为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企业培训,花了不少钱,我以前也是很相信这一套。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我们也搞不清楚,哪里有名师在讲,我们就去,还是去。结果一个老师他就讲,你们管理,我就教你们两招,哪两招?棍棒加萝卜就好了,我听不懂。他就解释,萝卜就是把你的下属当作兔子,兔子要吃萝卜,他一定会往前跳,你要他往前跳,你就把萝卜摆在前面,他就跳了。如果他不跳,他刚好吃饱他不跳,你就用着棍子在后面打他的屁股,棍棒加萝卜他就跳了,赏罚。以前我们也是感觉就是这个,它有效,没有用赏罚人怎么会进步?所以衍生出来的观念是什么?欲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衍生出来的结论就是这个结论。请问欲望有没有推动文明进步?我跟大家讲,这几年我们看到整个社会、整个企业这么的不安,企业主本身很苦,很苦的。我们的企业,我进去到出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六、七年的时间,我们的企业在104网站上面招聘的广告没有拿下来过。为什么?因为离职率太高了。我们都嘲笑自己是教育培训中心,某某公司就变成某某教育培训中心。为什么?离职率太高,很苦!经营不快乐,为什么?因为棍棒加萝卜,因为管理的心境出现了错误、管理的态度出现了错误、管理的方法出现了问题。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欲望是推动文明退步的动力,因为你给他欲望他才干,你不给他,他就不干了,那就是退步。慢慢才了解到什么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大家知道吗?「孝道」才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孝道。一个人孝道启发了,一个人仁爱心启发了,他想到什么?我跟大家讲,过去的读书人想到什么?我不能对不起我的父母,我今天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不好好的做,我父母蒙羞,我的祖先蒙羞;我不可以对不起我的父母,我不可以知法犯法,我不可以让某某家丢脸,不可以。真的我们小时候还有这样的教育,小时候我们很怕人家说我们「这个孩子真没家教」,我听了这个话很难过。  

  
我这次有些马来西亚的朋友到我们那边去,我也证实他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在小时候也最怕听人家说你真没家教。这个我们在下一节课在继续跟大家做分享,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8/11/13 23: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好!认真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