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392|回复: 0

道教仪范(六,略论道教徒的修养【6-述道教徒的修养-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8 02: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教仪范(六,略论道教徒的修养【6-述道教徒的修养-1】)


    六、述道教徒的修养


道教徒在修养上,有“入世法”和“出世法”两种。入世法是:养我浩然正气,为社会人类做好事,培功建德。力行正义,苦己利人,抑恶扬善,不谋私利,行为端正,谦虚忍让,正心修身,戒除诈伪,宽宏大量,慈悲恻隐,导人为善,广行方便等等都是。入世法是:表现在社会人群间人与人的关系方面的道德品行。出世法,是关于自己身心性命的修养。要放开人我观念、是非观念,不使事物挠心,使心恒处于常清常静境界。以无为化导自身,除去一切私欲杂念,常使性灵光托托,圆灼灼,朗然觉照,一丝尘垢不往心灵上去,久久行持,达到虚灵境界,自然光明显,真性现。也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阎王老子见你也得擎拳恭手了。



出世法必须从入世法积功累德做起,也就是从学做好人做起。德业不雄厚,要去做出世的修炼,就如同夸父追日,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道人应该明白出世法和入世法这两重道理和关系,以出世补入出,以入世补出世,互为助长,才是道教徒的修养。下面摘录


一些道教前辈有关各方面的修养语录以供参考:


1
、《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驶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吾所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致虚极,守静笃”。“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荐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知不知,尚;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报怨以德”。……等等。


2
、《庄子》:“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德充符)“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扰,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畜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也,警乎其未可制也,连乎似好闭也。免乎忘其言也”。“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日:何谓也?……日: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日:“何谓坐忘?颜回日: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
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大宗师)……等等。


3
、马丹阳语录:“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静恬淡所以养道。名不著于薄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之犯犹可恕,若犯于色则罪不容于诛矣。何故?盖色者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道者何物也,祖气便是根源。学道专一,则人人可为仙”。“要道之妙,不过养气。人但汩没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夫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氲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习静至久,当自知之。苟不养气,虽挟泰山超北海,非道也”。“夫道但: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咀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少年”。“纵日消万两黄金,正好粗衣淡饭”。“气之难御,迅若奔马,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虽睹纷华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穷谷中,方是道人心肠”。“心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话,阳盛则阴消,自然之理,昧者则不知”。“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若施于人必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济南对韩陶字清甫语)”,“守气妙在乎全精,尤当仿于睡眠。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气精自定矣”。“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者净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气海净,则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是以澄心如澄水,养气如养儿,气秀则神灵,神灵则气变,乃清静所致也。”“道无形名,是神气之祖也。元气降化,神明白生。炼神合道。乃是修真。其余名相是铅汞,纷纭难为凭准。我今为汝举其大纲。夫修此之要,不离神气。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即是神气。种种名相皆不可着,止是神气二字而已”。



4
、谭长真语录:“心清意静天堂路,意乱神荒地狱门”。



5
、刘长生语录:“一分尘尽,则明一分道;十分尘尽,则明十分道;如尘心绝尽,则可全于性;色心绝尽则可全于命,无明心尽,则可保于冲和”。



6
、郝太古语录:“日用者;静处炼气,闹处炼神,行住坐卧皆是道也。昼夜见前须要不昧,若睡了一时,无了一时,日日有功无睡千日功夫了也。勿谓他人有宿骨也。”“修真之士,若不降心,虽出家多年,无有是处。为不见性。既不见性岂能养命,性命不备安得成真。何为如此?缘有心病也。



    第一心病:见他通达性命之理,自己欲参。不肯低头,他人不肯说,心生怨谤。


    第二心病;他人有缘,不思自己无福,不能化人生善,徒生恶意,损人道缘。


    第三心病:见他人看经书,自己不通,而生谤心。此等之人,永不得大智慧天眼。自昧之徒也.。

    第四心病:缘未起行,而强起缘,动众扰乱他人,是不良之人也。


    第五心病:是心不足,反致心乱。是不足之人也。除此五病,低下参访,必得其真”。“夫吾道,以开通为基,以见性为体,以养命为用,以谦和为德,以卑退为行,以守分为功。久久积成,天光内发。真气冲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今之学者,是非、利害、好恶、贪嗔,不离于心。心既如是,性岂能定,气岂能和!自然失去,去道越远矣。虚披鹤氅,枉玷教门。见高明者嫉妒百端;见老幼者,欺诳百状;有小利处,觅缝钻头;闻大道者,耳聋眼瞎;机心巧诈,好妄狂图;不当来出家望做神仙。不肯降心,恣纵今时情性,已作凶徒。


   不通经义,呼牛作马;不知道理,转黑为白。师父开下教门,望个个修仙,吾今遍观门人,多多造业,妖言妖语,或作入梦出神,盖观修堂,记师家名姓。引着一队业家婆,将着几个憨汉子,胡言乱语,说诱他人;合眼缄舌,推心办道,惑昧会首。假聪明、强知解,只知说是说非,不知罪福,不思众道,纵顽心而不善,将来阴司业报,看待推谁。莫嫌苦口是直言,此是修行之良药”。


   “欲入吾教,先要修心,心不外游,自然神定,自然气和。神气既合,三田既结,芝草自生。要得完备;勤谨而行。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二德既备道果立成”。


7
、邱长春语录:“汝等又不端的做修行,更不打些尘劳,如何消得十方饮膳?”古人曰:初,念住;二、息住;三、脉住;四、灭尽,入手大定。与物不交,七百年老古锥也。妙哉!妙哉!尘劳见后,若作些小功,亦是外行。不可寻他。不可避他,虽是应物,亦不着他”。“于清风日:若不到真空阳神难出。师曰:未到真空,阴神亦出不得。清风曰:静处做好。师曰闹处做更好。汝等后生,但守岁月,兼降色心。我下七年苦心,比他人七世工夫”。“刘道坚问:内肾热而心凉,满身发热如何?师日:圣贤提挈过也。后来眼里见者,耳里闻者,不得执着。



   或问日:修行在志、提挈在圣贤。师曰:全在志,若无志,圣贤如何提挈!如何是志?师曰:勿念起是志。初做道人,下七八年苦志不退,杂念不生,莫忘初志;旋添决烈,遇魔不妨,圣贤中照顾,不肯坏了修行人”。或问如何是道人日用?师曰:舍己从人克己复礼,乃外日用。饶人忍辱,绝尽思虑,物物心休,乃内日用也;先人后己,以己方人,乃外日用。清静做修行,乃内日用;修仁蕴德,苦己利他,乃外日用。常令一心澄湛,十二时中时时觉悟,性上不昧,心定气和,乃真内日用”。“仙道贵实,人道贵华,仙道人情直相反尔。诸恶可戒,诸善可修,万行周圆,一身洁净。终身永效,不生退怠,抱道而止,不亏节志”。“大抵外修福行,内固精神,内外功深,则仙阶可进,洞天可游矣”。


   “古今成道者,皆福慧相须、慧为灯火,福为油灯。油无则火不明,慧性无福则不生。故达士宁损其身,不损其福。世之人虽天资明敏,学海汪洋,若福行未加,则终不能探其道元之妙”,“古今得道圣贤,道通为一,福则有异。外功大者,仙位之高.外行卑者,阶居其下。古以天上圣贤善之未广,则重下人间,以偿畴昔。人间浊恶难修,而功疾;天上清高易处,而功缓。”


8
、《邱祖寄西州道友书》:“大抵修真慕道,须凭积行累功。若不苦志虔心,难以超凡入圣。或于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于心地下功,全抛世事。但克己存心于道,皆为致福之基。然道包天地,其大难量,小善小功卒难见效。所以道,刹那悟道,须凭长劫炼磨。顿悟一心,必须圆修万行。今世之悟道,宿世之有功也。而不知宿世之因,只见年深苦志,不见成功,以为尘劳虚诞,即生退怠,甚可惜也!殊不知坐卧住行,心存于道,虽然心地未开,时刻之间,皆有阴功积累,功之未足,则道之不全。如人有大宝明珠,价值百万,我欲买之。而钱虽未足。须日夜经营,俭用勤求,积聚财物。或三千五千,或三万五万,钱数未足,而宝珠未得。其积聚钱物,应急且得使用耳。比于贫窭之家,云泥有隔。积功累功者,亦然,虽未得道,其善根深重,今世后世圣贤提挈,直至了达耳。我无宿骨,难遇明师,万苦干辛,至今未了。丹阳长真皆是宿缘,则十年五载之间,天外飞腾自在。我虽未了,所受艰难,亦与常人有异耳。祖师云:无为道者,先舍家而后舍身。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至死一着,抱道而亡,任从天断。斯为至言,学者其审之”!



9
、王栖云真人语录:时师在盘山普说云:“大凡初机学道之人,若便向言不得处理会,无着落,无依倚,必生疑惑,为心上没工夫,便信不及;信不及必不能行;行不得,则胡学乱学,久而退怠。今且说与汝等眼前见得的、耳里听得的、信得及处行去。从粗入妙,亦不误汝。虽是声色,便是道之用也。如何是信得及处?汝其不见许大虚空及天地日月山水风云,此不是眼前分明见得地?这便是修行的榜样,便是入道的门户也。且如云之出山,无心往来。飘飘自在,境上物上挂他不住。道人之心亦当如此。风云鼓运吹嘘万物,忽来忽去。略无凝滞,不留影迹。草木丛林,碍他不住,划然过去,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大山巍巍峨峨,稳稳当当,不动不摇,一切物来触他不得,道人之心亦当如此。水之为物,性柔就下,利益群品,不与物竟。随方就圆。本性澄湛。至于积成江海。容纳百川,不分彼此,鱼鳖虾蟹,尽数包容,道人之心亦当如此。日月,容光必照,公而无私,明白四达,昼夜不昧,晃朗无边,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天之在上,其体常清,清而能容,无所不复,于彼万有,利而不害,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大地之中,寂然不动,负荷万物,无党无偏,道人之心亦当如此。虚空广大,无有边际,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有识无情,天盖地载,包而不办,非动非静,不有不无,不即万事,不离万事,有天之静,有地之静,有日月之明,有万物之变化,虚空一如也,道人之心亦当如此。道同天地,其用若此。体在其中,工夫到日,自然会得。动用合道,自有主者。若更觅言思路绝处,则失之矣!既入玄门,各宜勉之”。



  “或问曰:开眼有尘境,合眼有梦境,众中有逆顺境,如何得安稳去。答曰:修行人修心为本。逢着逆境,欢喜过去,遇着顺境,无心过去;一切尘境,干己甚事”。“一切人皆敬者,一切难处自承当者,久久应过,心境纯熟,在处安稳。一切境界里平常过去,更无动心处。向诸境万缘里,心得安稳,更不沾一尘,净洒洒地永夜不昧,便合圣贤心也”。


   “或问曰:识得一,万事毕,又云:抱元守一。则一者是什么?师云:乃混成之性,无分别之时也。既知有此,即堕于数,则不能一矣。一便生二,二便生三,三生万物,如何守得!不若和一也无也。故祖师云:“抱元守一是工夫,地久天长一也无。这个一也无处。却明出自己本分来,却不无也。故经云: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如何是正念?目前有事合接物利生,敬上安众,种种善心,不为己事,皆是正念也。其静则体安,其动则用正,不纵不拘,无昼无夜,丝毫不昧,常应常静,平平稳稳,便是真常之道”。“正能掩邪,邪常谤正,凡存我相常谤人者,此等人不明白自己,乃是外遭邪宗也。若有正知正见,必于自己心上体究偏邪,搜求过失。若管他非,非正人也”。“昔有道人静坐中,或觉口中有酒味,又梦见人送酒,明日果有人送酒来。此是心空神应,不为奇特,认之,则着邪也”。


  “师因劝众住丛林,乃云:丹阳真人有词云:学道住丛林,校浅量深,择其善者作知音;如果未能明至理,挈领提矜”。“凡在丛林,递相指教,提纲振领,共修无上心地。大法门非小可事,有等无见趣的,不寻知友,不住丛林,不论心地,南去北来,千山万水,空费草鞋。只寻便宜自在处,触着磕着,又早走也。只要快着自己寻好处住。兼觅因缘,不知什么是自己紧切处,不知怎样过日,只图自在便是了也。殊不知前面有生死决定到来,看汝着甚支吾,岂可因循过日,虚度时光。当本出家图个甚的,惺惺君子,细细思之”。“修行人外缘虽假不可不应。应而无我,心体虚空。事来无碍,则虚空不碍万事,万事不碍虚空。如天地之间万物万象,皆自动作,俱无障碍。若心存我相,事来必对,便有触拨,急过不得;撞着磕着,便动自心,自心既动,平稳不得。虽作苦终日,劳而无功也。”。“居大众中,及有作务,专防自心,不可易动,常搜己过,莫管他非,乃是功行。事临头上,便要承当,诸境万尘不逐他去。自心明了,一切莫辩,如此过日,初心不退,自获功也”。“修行之人,性有利钝,性钝者,不可坚执,宜住丛林低下存心,与达理明心之人结缘,缘熟自然引领入道,渐次开悟。若自性钝滞,又无见趣,每日常与同类相从,交结尘俗,尘境缘熟,久必退道。或遭魔境,作地狱见,无人援救,一向沉堕深可痛哉”!


   “师到南宫于长真观夜坐对众说:“初心出家,未能独立,须仗丛林,或结道伴递相扶持,不至偏颇,然有三等:有云朋霞友;有良朋知友;有狂朋怪友。凡有志节、炼心地、究罪福、绝尘情,逍遥方外,同志相求,遂与为友,此等谓之云朋霞友。以其心与云霞相似,尘事碍他不住故也。又有学习经教,琴书吟咏,高谈阔论,褒贬是非。此等谓之良朋知友。以其虽不炼心,亦不能作恶故也。又有一等不治心地,不看经典,不顾罪福,出语乖论,作事狂荡,触着一毛,便起争斗,夸强逞俊,恃力持胜,欺压良善,相率成党。此等人谓之狂朋怪友。此三等人,聪明达士各寻长便。惟狂朋怪友乃地狱种子,切勿入此类中。慎之!填之!”“闻长春真人初住北平时,大将军北还。知事者偶逢山东世龙千户夫人被掳,缘其家世奉道有年,意欲赎令出家,以问真人。真人日:此人与其主有三年宿债;今既相遇,业正合填还。后三年果得簪裳出家,却来诣长春宫参见真人。以从来奉善,却得此报。门众方信,拜谢而已”。长春真人在礓溪时,常有虎豹夤夜往来。是夕出入或生怖惧,清旦欲作藩篱。复自思惟,如此境界有此怖心,便欲遮护,毕竟生死回避得么?却便休去。兀兀腾腾,任生任死,怖心自无。以致生死境中,巍然不动,种种结缚,一时解脱。此是难行处行也”。


   师因众议:不动心。乃云:昔山东有道人于师父处,自言炼尽无明火也。师云:无明火尽则心不动,便是好人。他日师密遣人试之,日幕造门,庵门已闭,其人厉声以杖大击其门。先生内应,声已不顺。勉强开门,来人形状暴燥。先生见之颜色已动。又至堂上,其人不解履便跳上座,殊无礼貌。先生大怒,深责其人。其人拱手笑云:某非敢如此,师令某来校勘先生不动的心来。今未及试已见矣,不须再勘,其人大惭,无言可对”。


   “修行之人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于堂中。虽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亦如此,香花拱养亦如此,往来诽谤亦如此,惟比木雕像通灵、通神、活泼泼地,明道明德,一切事上物上,却不住着也。”
http://www.djwh.org/bbs/viewthread.php?tid=954&extra=page%3D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