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22|回复: 3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0 2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遁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11/21 13:0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篇主旨在阐述养神之道,涉及道德修养,理想人格,养生之道等方面。提出抛弃有形迹之追求,抛弃喜怒悲欢,去掉智谋诈伪,使精神纯一不杂,成为恬淡寂寞,虚无无为,动与天行的得道真人。
  全篇分三段。第一段,批评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湖之士、道引之士之所为都是有形迹之追求,是片面的。只有把这些全部遗忘,淡漠无心,才能获得它们的全部功效,而为集众美于一身的圣人之德。第二段,讲述养神的方法,要以恬淡寂寞,虚无无为为根本。要息心于平易无偏倚,动静随天,去知与故,超越死生,无好恶、喜怒、悲欢,不与物交,保持心神之纯一不杂。第三段,讲精神与道合一,则能四达并流,无所不至,化育万物,与天帝同。应保持其纯粹专一,持守而不使亏缺,才能不枯竭。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2: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象无形.
曾有过种种想法,或隐居深山,或出家修行,或退而为人师,幸因种种牵挂未能实施.今由此文得知: 亦不过小道也.幸甚.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3: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道在哪里?
师曰:无处不在。
问:到底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
师曰:哪里没有?

问:师傅的话我全记住、全部照做就能得道吗?
师曰:我什么也没说啊。
问:您能讲讲怎样得道吗?
师曰:我也不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