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812|回复: 2

拒绝浮躁 庄子教你如何“神凝”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18: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http://www.21ctcm.com.cn/shenxi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73&Page=1

导读:“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调合人体内的阴阳,从而驾驭人体内的“气”的流动,使之和自然界中的阴阳,气流相合,使小周天大周天相通。那么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了。
那庄子在这里为什么要说起“天地之正”,“六气之辩”呢?这个指的是什么?指的其实就是庄子的“道”。我们知道,儒家的“道”在乎仁义。那道家的“道”呢?道家的“道”,在乎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易经-系辞》里也有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儒家为什么以仁义为“道”呢?因为儒家不讲“天道”,而讲“人道”。孔子也认为“天道远,人道迩”,所以“敬鬼神而远之”。
那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呢?这个问题太大了,一下子说不清楚。这里举出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来简要地说明一下。老子在《道德经》七十七章有这么一句话:“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所以可以看出来,天道”为公,“人道”为私。孔人为了治理这个“人道”,所以提出“仁义”,提出“礼仪”。所以说儒家的“道”,是“仁义”二字。
道家讲究的是出乎“人道”而论“天道”的。庄子这里说“无已”,就是出乎“人道”。而庄子在《则阳篇》里又说:“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所以可以看出来,庄子所修的,是天道,是阴阳之道。具体地来说,就是修阴阳及其所化的六气,以合和凝神之道。
那这个阴阳之道,是怎么个修练法呢?这个问题太大了,一下子讲不清楚,而且越说越玄妙,越说越不能用语言表达。“名可名,非常名。”这里只是简略地介绍一下。
古人认为:天地起源,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所谓的“无极”就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也可以等同于道家所说的“道”。天地起源时,“道”便产生了。那么这个无极生出太极来。“太极”是什么?太极就是由无极中产生的那个“物”,这个“物”在当时还没有成形,道家称之为“德”。德者,得也。就是由“道”中“得”出这么一个东西来。那么这个“物”,这个“德”,就分化出“两仪”来。两仪就是阴阳二气。那么二气化为天地,天地生出四时,就是四季,由四季演化出八卦来,这八卦就把世上万物的发展规律都确定了。
八卦是什么呢?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古人认为,天地间就是这八大现象。所以说,此八者,万物之源也。谓之天地八卦。
好了,说完了天地,然后我们来说说人。道家认为,这个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说“域中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那么这“四大”有什么联系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子人最终还是要效法自然。那人效法自然,最终要到一种什么程度呢?下一章我们讲《齐物论》的时候就会讲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到这么一种程度。也就是把自己完全融合到大自然中去,真正达到一种“无已”的状态。
那具体怎么修练呢?古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大世界,称之为“大周天”;而人身是一个小世界,称之为“小周天”。你看,天地间有八卦吧,那人体内也有八卦。哪八卦呢?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还有,天地间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体内也有五行。如果稍微懂一点中医的就知道,中医关于人身各部位的代表为木属肝,火属心,金属肺,水属肾,土属脾。而且天地间五行相生相克,人体内五行也相生相克。举个例子说:金生水,肺出了问题的时候,肾一定亏,所以生肺病的人,脸红红的,而是肾水不足,火气上升。肺病到了相当严重,肾盂就特别扩大,就是肾亏,所以中医之难学是除了讲究内脏的个别功能以外,还讲究互相影响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也就是生克的道理。而西医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痛只是病的现象,不是病的根源。因为生克的关系,任何一个内脏,都可以产生头痛的病象,所以高明的中医讲究气化,如患糖尿病的人,是属肾水的病,但一定与心火有关系,心脏也会受影响,发生问题,这就是五行生克的道理(这里特别要补充一点,五行的生克,每一“行”都与其它四“行”有关,如“土”是生金的,克水的,但亦被火生,被木克)。所以中医能站得住,针灸亦是一样,中医的医理病在上者治其在下,病在下者治其在上,病在左者治其在右,病在右者治其在左,病在内者治其在外,病在外者治其在内。譬如中医说肝生于左,而西医指责错了,其实中医一点没有错,因为中医不是讲物质形态,而是讲气化,中医说肝生于左,是肝属木,木在东方,东方在左,这是五行生克的气化,所以肝生于左是对的。由此可知人必须读《黄帝内经》,懂了《黄帝内经》就懂得养生之道,也懂得如何修道了。
这样一说,大家可能就比较清楚了。所谓修阴阳之道,就是让人体内的小周天和宇宙的大周天相合。具体来说,就是调合人体内的阴阳,从而驾驭人体内的“气”的流动,使之和自然界中的阴阳,气流相合,使小周天与大周天相通。那么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了。
那怎么样驾驭人体内“气”的流动呢?我们知道,人体内有血液循环,走的是血管;那气呢?走的是经脉。那人体经络,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就称之为穴位。所以你看武侠书里面,说是要打通奇经八脉,还有什么点穴之法,就是从这里演变来的。
当然了,这里以医学举了个例子。这只是道家的“天道”一个小小的应用罢了。庄子所强调的“道”的修为,主要还是在心的修为,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思想。
那么思想上修“道”要达到什么效果呢?具体的说,就是后文说的:“神凝”。佛家叫“入定”。就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下一篇《齐物论》里不是说“吾丧我”吗?就是这样子的状态。那怎么样才能达到“神凝”的状态呢?庄子在《达生篇》里举了个例子:说孔子有一天碰到一个驼背的老头在捉蝉。这个老头捉蝉可厉害,拿一根竿子一戳一个,一戳一个,就好像那蝉掉在地上,那老头只是弯下腰去捡一样。孔子觉得挺有意思,就问那老头,说:老人家,你这捉蝉的本领可高啊。有什么门道吗?那老头就说:有门道啊。说我练习呀,就在这竿头上累小球。我练习了五六个月呢!先是累两个小球,一直练到小球基本上不从竿上掉下来了,我就累三个。如果累三个还能十拿九稳的话,我就累五个。如果累五个小球在我竿子上还不会落下来的话,那我捕起蝉来,就手到擒来了。你看我,我站在这里,就像路旁的一根烂木头;我手臂一伸呢,就好像是那枯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什么乱七八糟东西都有,我可不管那些,我就只死盯着蝉的翅膀,绝对不会胡思乱想。我眼里啊,只有那一对翅膀,别的什么东西来了也白搭。你看我有这样的绝招,捉这几只小蝉还不是小菜一碟?孔子听了,就转过头去对弟子说了一句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所以要凝神,关键在“用志不分”,也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杂念。用志不分,那一个人的心思就静下来了,就不会浮躁了。静则定,定则凝。换句话说,用志不分然后能无己,无己然后能神凝。你看我们说一个人专心致至了,说他进入了一种什么状态呀?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对不对?所以“用志不分”就是神凝的关键了。
好了,以上就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就说这么多。其实这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都说得不是很深入。总之这一句话呢,是本文精要中的精要了。


[ 本帖最后由 小三儿 于 2008/12/10 09:5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9 2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当今诸贤无能及于六祖慧能者.坛经上说,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当今诸贤唯论禅定解脱,不论见性.非不论也,不能明也,不能细读坛所教诲也,不能实行六祖所论也.须知,后世禅宗诸祖师,宗旨归于六祖坛经所演说也.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近于六祖最上一乘之论.
       坛经: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发表于 2008/12/9 2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