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雪山来客

《仙道漫谈》——四川忠县张义尚辑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太玄玉诀:“清、寂、凝、炼、明、神、一。”

“清”者,清净。首戒杀盗淫妄,则习业消而四大清净矣,进而精进无间,谨防眼耳口鼻之漏,心飞精摇,意乱神昏,气浊志迷之渗。终以平常为道,庸其蹊径无为无奇,使内魔不生,外魔束手也。

    “寂”者,一尘不染,缘念尽绝,则呼吸气无而玄关开矣。

    “凝”者,返观内照,凝神入炁穴,则炁穴暖而真火旺矣。所谓凝者,先以目光注所凝处,微以意敛真炁,氤氲四归,我即以和义寄於其间,而撤其机心,有若存若忘之用,旋即从事於忘忘,其和斯极,而神始凝焉矣,其凝在於忘忘时也。

    “炼”者,端坐習定也,传自翠虚翁,六时专一曰端,两目附土(即坤腹也)曰坐,羽趋(指阴来受炼)潜阳(指全神专注下极而阳旺)曰習(泓按:此处特用繁笔之“習”字,即蕴有“羽趋潜阳”之妙义),寂然不动曰定,此正采取秘诀也。盖阳待阴养,阴须阳化,我惟全神专注下极,则潜阳旺盛,斯有阴附立化之功,而群阴羽趋之效。有不待致而来者,我惟虚其气机,则脉络自无阻塞之虞。(遇有阻塞,则我愈加虚松其气机一诀)。而中有或痒、或痛、或麻、或跳、或凉、或温、或火烫或冰冷、或如丝如带、或如雾如云,种种不同,现於四肢之间,而我只行虚我气机,冥其闻见,心存海底,不起一念,专守下极。白祖所谓开(上冲之天,下达之渊)乾(顶际也)闭(气停於内也)巽(鼻),留(存之义)坤(下极足心俱属之)塞(如忍大便)艮(地户粪门也)而已。又曰:吁!要知我身之阴,皆我真阳失守而化,业已散注於三百骨节之间,四肢五脏之内,待我真阳一尽,崩然委地,随彼地阴,么然入土,无复生理,圣人惜之,立此修复一门,以度迷者。其诀惟有以意凝神,聚存海底,则阴自求耦,翕然下会,我则加以定守之功。真火益旺,阴来立化,变气附守,充则随炁达肢,阴得阳烘,油然纯活,随神会气,而朝阳於下极,又必旋化气炁,而达而守,日积月累,群阴咸化,真阳始纯,而仙道且成。慈哉翠虚翁,修道之要,行动之诀,得采之义,承受之秘,已尽备於四字中矣。(《天仙道程宝则》)(※10-454下)

    “明”者,心性圆明,念中无念,且并此幻质而一返置於无何有之乡,照之顾之,虚之寂之,烹之炼之,此形神俱妙之道也。

    “神”者,如鸡抱卵,内外充和,始终不忘所守耳。忘者神散不凝,真火因之而微,真水因之而冷,凡精凡气因之不化,不惟损胎,为祸非细,其诀在绵绵若存也。
    “一”者,专气致柔,则神凝火旺,后凡悉化,尽还先天,而丹道淳矣。此功在於定静二字也。(此字前此有详说,兹略之。)

    此右七字诀,至简至玄,由太玄神母传太上,太上传西王母,母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传少阳帝君,逮传锺吕二祖、海蟾、紫阳、杏林、道光、翠虚、紫清、张无我、李泥丸、沈太虚、闵一得,皆口口相传,天仙至秘之宝则也。
    (义尚按:本章详述仙道之修证作用,或横说,或竖说,或专讲一事,或泛言全旨,要皆至上天机,真仙口诀,不可丝毫玩忽者。尤其紫清真人《修仙辩惑论》之节录,与《太玄玉诀》之二段,大宜留意,应与后章合参之。)

    (泓按:由此《玉诀》传演而来,原皆口口相传,不留文字,且无次序得循,盖杜盗弊耳。至李泥丸及沈太虚方演定成《宝则》九则,然文但三十六字。闵真得师授,按此百日筑基,十月胎圆,三年乳哺,养胎十载之忘忘。计自了当迄今,又二十五年。读者闻之,当珍秘之。事见《天仙道程宝则》文末。)(※10-456)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7/18 18: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0: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行功心镜

仙道名相纷纭,比喻多端,知愈多而心愈歧,不得真传,浑无下手处可寻。余作《胎息经笺疏》,示人以仙道不外神气而已,然又恐学者误会,认为后天之神气,故於前此诸章,集述古仙之要语,以辨析丹药火候,玄关阴阳等等,隐示由迩及远,自卑达高,中有无限法功,以启学者之疑悟追寻耳。述录已竟,余觉尚有不得已于言者,以《胎息经笺疏》为注疏体裁,前此诸章亦系纂要摘录,故条目虽备,纲领不彰,后学见此必致目迷五色,耳眩五音,终始大旨,卒莫了然者。

    余意仙道晋修,法有顿渐,顿法者,修性而命在,始终以炼神为主,闵真人之《天仙心传》,专述此法;渐法者,修命而合性,首尾以炼气为功,如《正理》、《慧命》、《证论》等书,皆其著者。然语其极处,性即是命,命即是性,是二是一,不容割裂。故闵真谓气返先天,始名为炁,炁之先天至宝,是即神也,即灵也,即心之用也。经曰:神能入石,神能飞形,神能起死,神能回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非一而何,不过学者根性不齐,仁智各执,自然分出种种法门、无量差别,而此以顿渐言之,犹是归纳语也。

    吾今为学者揭出三纲,以释仙道之首尾全旨,并示功法之简易圆融。

    一、天仙总持
        ——“虚”“寂”“恒”“诚”
    闵子曰:“念无为虚,气静为寂,既虚且寂,持之以恒,事之以诚,如是而已。此四字所示,自神完神始,即以神完为究竟之学。然虚寂如何造致,不外万缘放下一诀也。”又曰:“身之本在心,心之根在神,神非虚不灵(缘念绝而本明朗耀——尚按,下同),非寂不宁(气静定而一灵澄湛),不灵不宁,神何克纯。神既克纯,已还道体,体立用行,所谓还返等等,亦不过审气机之隐现,致之清和,仍还虚寂之本体,加造忘忘而已,岂有他哉?是以虚寂为体,恒诚为行。”所谓“但崇止念,晋造自然,始终不贰,自还先天,身得晶若。故欲还先天,法惟一意虚寂,念中无念,自然后天气寂,先天仍现,元气仍行,身中关窍,豁然洞开,惟觉五色神光,亿万千聚,此系攒簇五行之实据,学士不为惊惶,不为喜悦,亦全凭真一不贰(神不动也),遂得凝然大定。纯粹以精,仍以真一育养(修定不作定想),功圆行满,梵炁弥罗天地,元胚模范十方……岂知其贯三清而上下,太极本无;岂知其乘六气而周流至虚不宰,坐镇太虚真境,长为无极金仙……正不知我之为太初玉清,太初玉清之为我矣。(《天仙心传•自述》)”(※10-431上)

    又曰:“果能一念虚寂,念中无念,如是诚守,虚可极,静可笃,胎息自成,玄关窍开,呼吸气停,真气周行,无或散滞,则所隐现,无非真况,然总以寂视无著,为无流弊云。”(尚按:上上根基,即此一节,已可证果,所谓其道简易,惟以《心传》之者此也。若於此不能相应,请究下节。)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7/18 18: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0: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神人法言

二、神人法言
        ——道以止念为经,浑照浑化为纬;继以浑忘为竟。
    止念者,万缘放下,身自寂虚也。
    泥丸氏曰:“缘起立除,一法也;缘起成猬,中如焚炙。聚而坡放,一法也;缘起膜视,听缘自缘,一法也。三法之中,末后一著,乃为仙著,斯则如云点虚,虚自无染,故无损益者,后学从事,但自顾密而已。”太虚氏曰:“然,师故不曰扫除,而曰放下也,盖缘乃意成,意乃心发,心泯意自化,而缘自脱根,不劳作为者也。夫缘者何?情根情尘是也,不由内蕴,即由外触,必须放下,天心乃现,此是入手第一步,修性始此,修命亦始此,个中妙义,行者知自悟而深体之。”(《天仙心传•内篇》)(※10-463下D1)

    身自寂虚者,身——身中,自——自然,气静曰寂,念无曰虚,如是则身等无虚,而容光必照。按此一句,乃混化入手第一步秘诀,而功从存思入,存思惟何?初则即外以证内,次则即内以证外,再次内外如如,无可分别。泥丸氏曰:此等功验,不从眼得,得乃真,第非初学所能,故如即外证内一法,乃是从眼入意之法,次之即内证外者,乃是从意入眼之法。再次如如,乃是无意无眼之验。学者造此,乃可从事迎罡而行不虚行,行久无间乃造真心常存而若虚,真炁常充而若无,此种玄况,不存而现,不思而得,乃合自然,行功到此,谈何容易哉,而诀惟念中无念焉耳。(《天仙心传•内篇》)
    (义尚按:此应与佛密之椎击三要,大手印等同参,方知其确是无上上乘也。)

    浑照浑化者,即是扭转罡星,借假修真一诀。
    所谓浑照,乃以意敛目神,向脑一注,直由顶门,透迎上天镇星(此星在天为罡主,在人为囟门盖骨,透顶而上以迎之)自能引到天罡,下合身罡,(囟门上接三天真一,向顶注之,真一[即神也、性也]感通,真元[即气也、命也]汇注,得见红黄星点,若雨淋下为验,[真一无形,所可见者,真元;真元,即真一所生之气也。]) 乃自顶盖,前下眉心,(即《金华宗旨》聚三光于天目之诀),复由眉心,照注山根,(聚而存之,此宗旨所谓光是活泼泼的东西,系念眼之齐平处,光自然透入也。) 光既得聚,汇照阙盆,(在胸中,即绛阙)透入黄中,(在脊前脘后,亦称神室玄窍。)

    浑化者,身若晶瓶,承照日下,内外通明,上下透彻,故《心传》曰:浑化者,犹以晶瓶承照日下也,法造身等虚无,迎罡下照,纯行三才卵守,中无他念杂入而已。盖如前浑照,无著(念无著),无贰(心不贰),宝虚必自熔一,(无世无身,声臭亦泯,是造清空一气,乃为熔一也。) 功到熔一,已造化境以无分别,故名曰浑化。

    如上果能虚寂静笃,自然深透玄窍,呼吸气停,气由闾前透达,直由下中中道,抵罡至顶骨,而若无升无降者。(闵子曰,黄道循肾前脐降后中缝直升,是由脊前心后中缝直透泥丸者,所谓黄中通理,正指此也。)所谓于天(天灵盖骨)于渊(涌泉),无间刻时,后天自然化尽矣,此正还元要诀,诀曰归黄也。

    (义尚按:《阖辟经•添油接命章》有曰:此着功法,最是简易,但行住坐卧,常操此心,藏于夹脊之窍,则天地真气随鼻呼吸以扯而进,自与己之浑元真精,凝结丹田,而为吾养身之益。盖此窍之气,上通天谷,下达尾闾,周流百节之处,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我有限之形躯,自是容易。学者诚能凝神夹脊之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消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止,则真息自现,真息现,而真念无念,真息无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念息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又,准之《金华宗旨》,《阖辟经》,《二懒心话》以及《上品丹法节次》,於透入黄中后,均有凝神气穴一诀,而此不述及者,正以此为无上上乘,果能深透玄窍,则三田一贯,诀曰上穷九天(泥丸),下及九渊(涌泉),尚何下田之不摄哉?然此须自问,不可自欺,故曰,此惟行于一念无杂之时,则所升降,尽属先天,故无流弊,而验自极神。苟或虚寂未造自然,法惟升则听升,而于降际,毋忘注海一诀,太虚翁口授乃尔,是为初学妄事归黄,必犯后凡忘妄随升而说,傥并昧此,受祸非细云。)(※10-369上)

    由是可知初机之士,必加凝神气穴,息息归根,是谓培药。药足气灵,自然通理任督,是谓人道。吕祖曰:“欲修仙道,先尽人道”,正指此也。盖凡破漏之躯,非修此玉液还丹,不能补还已漏之阳精阳气阳神,而还童体,故闵子於《阖辟经•聚火开关章》曰:“此乃从色身上攻去积阴,则行无病阻。且恐人专事中透捷法,而置任督于勿理,则于生生妙用,未免功缺,亦非至庸至正功法。此功行后,则于色身固大利,而于法身得培,更无歉缺,后学遵循中透,亦无混入闹黄之误。”万启型氏亦云:“中黄一路非玄关开后,不能直透,不如循由督任之稳而无弊也。”(※10-372下)

    查凝神气穴之功,古仙所论,最多最详。玉蟾翁曰:“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阖辟经•神息相依章》曰:“凝神气穴,定心觉海,元神与真气,相依相恋,自然神满不思睡,而真精自凝,铅汞自投,胎婴自栖,三尸自灭,九虫自出,其身自觉安而轻,其神自觉圆而明,若此便是长生路,休问道之成不成?”又曰:“修真之士,果能将夹脊双关所凝之神,藏于气穴,守而不离,则一呼一吸,夺先天元始祖气,尽入气穴之中,久而真气充满,畅於四肢,散於百骸,无有阻滞,则自然两肾汤煎,丹田火热而关(尾闾关)开也。”(※10-372上)

    又《胎息经笺疏》及《方便要义》中,於修玉液法皆广说,应与合参,只不多赘。
    (此浑照浑化功夫,皆系假法,亦是有为功夫,所谓无为之后,继以有为,真空中有妙有也。又有为功夫,所包至广,玉液金液,皆在此中,玄关未开,只是凝神於气穴做人元功夫,玄关已开,则凝神於炁穴,直接天元矣。)
    浑忘为竟者,并此存浑之体用而悉释之。乃得深造自然地位耳,学造自然永无流弊。古哲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层”是也。

    此即有为之后,复还无为,亦即始乎无极,归乎无极也。
    (义尚述至此,不尽有感于佛密之深玄莫测,而道宗至高之境,亦不过其中之一法耳。盖天仙总持,即相似於密之大手印,或大圆满之且伽也。神人法言之经,亦不外是,而纬则相似於密之生起、圆满二次第也,竟则仍归於光明大手印而已。又即密宗之各种仪轨观之,亦莫不以观空始,再加作用,至后仍以观空终焉,此道之与密,确可会通之一证也。)
    如上二纲,皆准闵真人《天仙心传》一书,摘华去魄,徵以己意引申或注释加按而成。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7/18 18:1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五忘仙诀

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忘虚以合道,忘忘则功圆。
    诀出《紫霄化书》。功至忘形,则内外缘虑,无不尽绝,惟觉一气尚存,绵密不绝而已,炼精化气,亦不出此。功至忘气,则呼吸气停,一灵独存,炼气化神,此之谓也。神不自神,是谓忘神,忘神则体合太虚,有如中秋夜月,高悬碧空,无物不照,而未尝一照也。虚忘其虚,是谓打破虚空,体合自然,自然即合道也。忘亦忘之,是谓能所俱忘,离对待绝二边,正此候也。

    (义尚按:入手凝神调息时,神入气穴,自然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惟有神息相依而已,至神气合一,神入气中,则只有一气氤氲,其他皆非所知,故曰忘形养气也,馀忘亦知。又此五忘,於兴功以至圆成,固是如此,而於每日行功,亦无不如此,查三丰祖师《炼丹火候说》可知。)

    (又西派别传超等天元丹法,於鼻外径寸之色法两身交界点中安神调息,有息则在鼻外虚空中相依,无息则在鼻外虚空中入定,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圆,於此五句仙诀,尤觉贴切,不可不知。)

    此上三纲,一、二实是一事,因总持中虽只言虚、寂、恒、诚,而引罡、玉液等法,皆寓於虚寂之内也。“法言”即“总持”之引申,详言其功法层次,然层次纵多,总不离虚寂之道体为用也。 此偏重修性而立命者之法诀也。至于五忘仙诀,即修命而合性之法,不问由色身修出法界,或由法界归摄色身,始终不外一忘字诀,不过功法由浅及深,而所忘之对象有别耳。尤须知此二种途径,只有顿渐之分,并无高下之别,而行持之际,或专於炼神,或偏於炼气,俱宜斟酌情势,适宜运用,切忌自划,是为至要,勿忽。

    义尚意佛家功夫,总以证性为极,确是一针见血,道家虽曰性命双修,然亦不过资命修性,借气炼神。故大还之后,有抽铅添汞之说,何谓性,实不外整个神经系统宁静后所发之光辉而已。人身惟脑最高,总管全躯,内而脏腑,外而百骸,无不由脑之支配变化,故古有性在天边之说,果能性功通灵, 接命易易耳。何谓命?余以为全躯细胞,所含之气液与电热之作用而已,细胞与细胞间之气热互相交换,因而形成整个生命之活力,尤其大脑细胞之气液电热,一面赖全身其他细胞之资养,一面又主宰其他细胞之生长与变化。 故道佛极高境域,俱有即身化光之说,非大脑细胞得到最充分之发育,而能发挥最大之热力,不能融蒸关脉变筋骨也。然人之大脑,外困於五官,内累於游思,无昼无夜,不断发泄,本身之气液电热因之损耗,而全体细胞之气液电热,亦因供给脑力之放射而随之损耗,此衰老病死之来由也。古哲知此,外除根尘之累,内合清虚之德,使脑力含蓄愈丰,而全体细胞之力,亦得义含藏变化,故有特殊之变现耳。

    但又须知一己之力量有限,身外之动力无穷,何况破漏之躯,真阳已失,纵勤加功,无非阴炼,此所以采外益内之功,为修道之末后大著也。

    初稿成於一九五四年初冬,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一日重录竟。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7/18 18:1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0: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尾语

我整理关于道家修养身心的理论和功法,要是没有见过我的人,可能认为我是一位仙风道骨的住世神仙;若知道我,见过我而不了解中医与道家关系的人,也许更可能误会我是否创宗立教,提倡唯心,走旧社会封建迷信的路?为了澄清认识,直露本真,所以我特在这里说几句话。

    第一、我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不如人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自小先天不足,疾病缠身,根本没有一般健康人的愉快生趣,这是不如人;但也正因如此,才引起我钻研养生之学,得到另样的一种人生乐趣,专从健康这一角度来说,我确实是有了一些办法,一些经验,然而,我仍还是一个人,一个很平凡的人。

    第二、中医与道家,根本有千条万缕的瓜葛,道家黄老并称,而中医的经典著作《素问》、《灵枢》(合称《内经》)的内容,即是黄帝与歧伯问答,这虽然是假托说法,然而不托他人而专托黄帝,证明医与道是有关系的。中医比较著名出色的人物,如孙思邈、王叔和、傅青主、葛可久、徐灵胎、薛一瓢,以至近贤谢观、张锡纯等,都深通道家之说,而著《肘后备急方》的葛洪与著名《医别录》的陶弘景,更是道家中鼎鼎有名的人物。中医许多秘药如升丹、降丹、三仙丹以及各种药物的转制法,俱从道家炼丹之术得来。《素问》中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等,所讲虽然简略浑朴,然一直是道家养生的最高而不可移易的准则。尤其中医生理讲经络气化,这种学说的发明,与道家静坐调息,反观内照之功,是分不开的。所以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学中医而兼究道术,不特不算陌生,而且能对医学更深入,更发展。

    第三、我整理的这些稿件,都是我三十余年来读书随笔,从师问业之所得,不是一朝一夕偶然的著作。《仙道漫谈》与《胎息经笺疏》,尚只是收集的一些对养生有关的道家散在材料,至《心气秘旨修习口诀》和《养生极则》,则是道家很系统的修气脉养神经的功法。我整理这些材料的用意,主要是不埋没过去的光阴与辛勤,其次身体不好,而欲涉猎养生,一窥道家功夫门径勤苦如我的人,虽然不多,我相信世间定有,为了方便他们研究,减少他们浪费精力和时间,这也正是一种法施,也可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既不创教,也不立宗,更不挂招牌收门生。我觉道家主要内容,不过是一种学说,一种技术,在强身健体方面有它的科学价值,这是我们祖先的宝贵遗产,东方中国特有的珍贵文化,内中虽有很多超出常识说法,其实质都与大脑神经学、光学、化学、电学等有关,根本不是什么唯心迷信,这是我要提请大家注意的。

    第四、道有道教,比较偏重在信仰,个人主要心趣则是道术,虽然也是一种信仰,但此信仰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偏重在养生的研究与实践方面,与我们国家卫生政策预防为主的宗旨不相背谬。并且这只能算是个人兴趣问题,和业余修养问题,我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娱,代替棋艺闲谈之类的活动。除了站在自己业务岗位,努力工作之余,自信、自究、自行、自证、不求人知,更不愿受人恭维。若有人问信仰也罢,学术也罢,总是由思想出发。曾记童稚就学,业师即屡谓我傲骨嶙嶙,孤高不群,不利处世;后在大学时代,人皆追求时髦,余独抱素守朴,坐拥书城,架上卷册,无所不有,同学们常说:“密斯脱张,你究竟是读那一系的?”离校以后,无不竞逐富贵,企踵权豪,余则落落寡合,甚至一度学藏文,欲专探密宗之秘奥。又以治生不可无术,而自利利他,惟医称最,遂决心以医为业。我信仰大乘佛法,大乘菩萨发心,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众生尽成佛,我方成佛。我研究道术,敬佩闵小艮先生,先生专宏医世之学,讲即身即世,与佛法大乘相吻合,我只知如此而已。
                                    一九六三年六月八日义尚补写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7/18 18:17 编辑 ]
发表于 2009/7/18 01: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道医学,本无所知。
近读一个吹号角斗士的帖子,深为厌恶其文风,但却引起我的兴趣,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惶恐不安,竟然使出文革中的解数,我更不知。
雪山有来客,移来长帖,使我略窥一二。今日且先收藏,待佘时再学习。

附上一则建议,发长帖者若能将字体放大些,读帖者视力受惠多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杏林痴叟 的帖子

遵命遵命,从善如流!

不过,顺告一个读帖子的小窍门,只要点击你所读帖子右上角的字号栏,即可任意选择你喜欢的字号。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7/19 09:52 编辑 ]
发表于 2009/7/18 23: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必读
发表于 2009/7/19 23: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7/18 18:15 发表
遵命遵命,从善如流!

不过,顺告一个读帖子的小窍门,只要点击你所读帖子右上角的字号栏,即可任意选择你喜欢的字号。

来客雪山归,
果然不一般。

痴人真痴,只懂手写板上说闲话。今日受教,试点右上角的字号栏,果然调大了字体,真好!!!
向教我者致谢!
发表于 2009/8/26 2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但又須知一己之力量有限  身外之動力無窮 ]  稱不上道友 , 我只會節錄佳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