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难者,画符役鬼神事,谁人能见?更有何人能举证於“科学斗士”台前。
实易者,若持六道轮回之说,想必自然有其沟通之处。画符治病,道家常用,我习之龙门功法亦有所传。我因专於针灸推拿,所以习而未用。依此理推之,先生自可断之。
据说此术非慧根而不传,非当用而不用,戒律森严,报应立显。故挟术者如履薄冰,不敢掉以轻心。因是故鲜有习者,我亦未见。
我家先辈中有习法术者,夏夜可以手指画符於虚空,收集飞蚊於其圈內,只是不能伤害一只蚊虫。因此术不能带来寸利,无人可传,遂绝。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说有者,难以取证,反招麻烦。
说无者,仅据所见所闻,固然轻松。
随着科学日新,知识更替,我们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有谁知究竞? 愚受教矣。
以佛眼观故,世界圆融,并无分隔。
道家先辈,能别出蹊径,联接互不相属两世界,实令人钦佩。
科学只是片面的解释已知的世界,如聪明与智慧之比,更遑论般若了。
今天暂别杏林痴叟兄,回乡一周,回来有幸当再求教。 临行看贴一遍,见杏林痴叟亦擅针灸,愚尝思针之补泻之道苦无所得--云烧山火有之,云以经络入心方向为补泻有之,后发奇想:以针罩穴不入,使意调之补泻,亦略有感应,然终非医术也,盼明示之。 老庄先生,返乡之前,留我作业,即作以俟阅。
中医本属道家,贯之《周易》,故补泻之说亦原於易学。惜我们求学时,易学等已被冠以“四旧”,禁若寒蝉。故论补泻有力不从心之感。
诀云:“不明补泻,动手便错。”或云;“不明阴阳,下手便错。”所以为医之人,当明阴阳,再定补泻,於理上是说得过去的。但靣对千变万化的病情,其应用也千变万化。以针灸论,选穴组方后,岂补泻二字可概。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补中有泻,泻中有补。纯为医家临证发挥,克病於指下。
至于具体补泻手法,古今医籍介绍颇多,任人选修。烧山火、透天凉之手法,因其针下冷热分明,近来颇受学者青睞。然古今医案,运此法祛病虽有,并不多见。
先生以针罩穴,我记得前人亦曾用於敏感之人,乃不得已而为。
磕磕斑斑终于读完两位,我理不通,不明呀,
磕磕斑斑终于读完两位,我理不通,不明呀,
呵呵 ,非常不好懂,你俩还望先生明示
此次先生开示愚未明晰。试举一例,如足三里,为阳明经穴,若胃火虚弱,或可针之以温,若阳明胃实,是另择一穴抑换“泻'手法为之。 答老庄问补泻近见网友brig-兄观帖轻点“你俩”二字,惕然自警,我离楼顶远矣,顿生收笔之念。
今见老庄先生,风尘仆仆,径奔微明道观,我感其盛情难却,再借三清之地答友问。
补泻之法,古今针灸书籍无不收录。惜此法并未越来越明,致学术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以为此事,与佛法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於诸贤之法,验之於实践,择效而为。
至于三里调胃,虚实皆可,因一般穴位,皆具双向调节作用。但术者技之高低,疗效迥异。我观三七先生医案,轻轻数药,即挽狂澜,是其功力深厚,方能举重欲轻。针之道亦然,唯我既不能说,又不能行。先生若有下问,我俩可移他处品茗,自有高人莅临,你我必能受益。
[ Last edited by 杏林痴叟 on 2006/11/21 at 0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