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5 01:42:19
北大人民医院医生被刺伤续:行凶者落网http://www.sina.com.cn2012年04月25日05:59京华时报
http://i2.sinaimg.cn/dy/c/2012-04-25/1335304809_noiYZ7.jpg 平安北京此前发布的征集线索帖中,有吕福克的照片。
本报讯4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邢志敏,在其工作的诊室被一名男子刺伤颈部。昨天,北京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刺伤邢志敏的犯罪嫌疑人吕福克,在河北省涿州市被警方抓获。据了解,吕福克还涉嫌在4月13日在丰台区某医院将另一名医护人员扎伤。
昨晚,警方通报称,4月13日,本市两家医院先后发生伤害医务人员事件,犯罪嫌疑人扎伤两人后逃跑。案发后,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要求尽快破案,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医院正常秩序。
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抽调精干力量全力开展侦查工作。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政华要求举全局之力迅速破案,抓获嫌疑人。专案组经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很快查明两起案件系一人所为,本市丰台区人吕福克有重大作案嫌疑。
案发后,北京警方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征集相关线索。同时,还制作了“网络征集令”通过其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微博)发布消息,寻求广大网友帮助。截至昨晚,该微博已被转发5000余次。
近日,警方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梳理了相关视频资料,摸清了吕福克的逃跑路线,在河北省涿州市发现了其踪迹,并组织警力蹲守。
昨天下午5点25分左右,侦查员在河北警方和群众的配合下将吕福克抓获。目前,吕福克已被押解到京,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卫生部:严厉谴责暴力犯罪行为
卫生部于案发当晚在其网站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在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暴力犯罪,要求切实维护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
据了解,目前,邢志敏医生仍在重症监护室内治疗,无生命危险,还需进一步观察。
市公安局:医院设立警务工作室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案件发生后,警方立即提升医院及周边社会面防控等级。同时,投入巡逻力量,全面加大医院周边巡逻密度、频度。
4月18日,北京警方在全市首批50家医院53个院区,设立了警务工作室,会同医院共同做好院内秩序维护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周鑫 李秋萌 报道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5 03:30:53
廖新波话医改:根本问题尚未解决2012-04-25 10:08 来源 廖新波的博客 分享到:
【背景】
近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选择在300个左右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左右。此次试点改革最核心的部分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正文】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接受媒体采访,在线与网友进行了互动问答,就大家关心的医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 医改重点是哪些?
廖新波:医改重点要解决就是三个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回归;人们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回归!只有这“三个回归”指导我们政策的制定,再加上我们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不可能做得比其他国家差!什么叫回归呢?就是失缺!
2.怎么看医生成为医患矛盾的牺牲品,您觉得这种情况会得到遏制吗?
廖新波:这是大家关心的,也是我们医学后人的担忧!不管怎么样,我相信情况会好转,这就需要你我ta!今天的讨论时间非常有限,我很乐意听到大家的意见,虽然我的决策能力很弱,但是我会鼓和呼,一起来吧!
3. 药品价格会下降吗?
药是可以有降价的余地,但是降多少我就不知道了。我有一个观点,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价位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研发。既然是市场,政府就应该在一些政策方面有一些体现,而不是将这个代价交由社会,交由医生和患者去承受!
4.医德教育会不会加大力度?
廖新波:医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医德就是神化了!所以,我是极力在学校开设医学哲学课的。也希望在中学开设人文课。整体的水平提高了,不是你约束我,我约束你,而是人人自我约束,保持一条道德底线,可能这条道德底线对行医者就要求高很多。
5. 主要的激励措施有哪些?
廖新波:县级医院的激励措施?我还没有看到。大家大胆地探索吧!
6.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能否实现呢?
廖新波:我始终认为,政事要分开,管办是否要分开呢就要客观看待。如果政府办的医院不管或者用企业的办法来管是不可取的。其实,我们要给管办分开注入新的内容。比如,先从专业自治和专业自律开始,把一些所谓的权交给行业协会和学会去做,专业的事情,行政管得了吗?这一点学习国外的经验。这样政府部门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干预。
7. 反对各种私有化、民营化的医疗改革。本人认为医药企业、医院、学校国家要保障一定的国有,基本医疗由国家掌控。从药品价格到医疗价格。基本医疗保险已经由企业、职工缴纳了医保,不需要国家出什么钱,连这点责任也不愿意承担,政府还能干点什么?又要市场化,又要人为控制价格,这可能解决问题吗?
廖新波:目前的情况是:中国不愿意接受国外和境外医疗体系,也不愿意接受一些新的公共管理的理念。只希望市场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对市场化并不害怕,只是政府如何行使好自己的责任。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办医院?办医院是与市场分庭对抗吗?政府办医院也要用GDP来衡量吗?现在一提到管办分开就是用市场的观点谋划。
8. 在药物零差率的政策下,湖南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实现了看病不再贵。现在的新医改能做到物零差率吗?
廖新波:他们的经验可以总结一下,他们看病为什么不再贵?一定是政府发挥了主要作用!
9.这次的改革有对哪些不好的做了修改吗?
廖新波:医改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缺点就是执行力极其地差!对照《医改方案》就可以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执行力差呢?那就复杂了。首先是新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现的阶段性的问题,其次就部门之间协同的问题,中国政体庞大,“九龙治水”还没有治好。说到底就是政府的财政如何使用的问题!不知道么?大家看看政府的那本帐就知道了!
10. 医院私有化会不会促进医改?
廖新波:其实到了中国医改这个节骨眼上,我对体制的没有太多的抱怨,更多的是制度。简单的私有化可以救中国的医疗?解决百姓的看病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制定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平性和有效性(可及性),再考虑效率的问题。买服务便宜还是提供服务便宜?不管是什么“买卖”,政府的责任必须到位!11. 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费的价格,这个价格应该怎么制定,谁来监督?
廖新波:监督,当然是政府来监督!人们可能说有群众来监督,目前的情况也只能又政府来监督,除非是完全的市场化。但是,完全的市场化群众一定受不了。如果群众监督,一定是免费最好!不是吗?在谈到服务收费时大家都在同情医生和护士,但是说提价时,基本没有人同意,这就是矛盾,这就是质量与收费的悖论!
12. 你对现在的有毒胶囊事件如何看待。
廖新波:最强烈的谴责!
13. 如何看待大家都不信任地方医院和社区医院的问题,都要拼命的去北京这种大城市看病。
廖新波:如果大家都“拼命的去北京这种大城市看病”,可以说医改是不成功的。如果说是成功,那就是市场那只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魔力!
14. 医改已经很长时间了,您觉得取得了哪些成就?
廖新波:医改的成就是有的!医疗安全网已经铺开;制度的雏形已经形成;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很大的突破,尤其是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但是,即使以上我所说是成就,但是在这成就的基础上还有深化、固化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5.这次的改革有对哪些不好的做了修改吗?
廖新波:医改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缺点就是执行力及其地差!对照《医改方案》就可以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执行力差呢?i就复杂了。首先是新方案的可行性与阶段性的问题,其次就协同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政府的财政如何使用的问题!不知道么?大家看看政府的那本帐就知道了!
16. 前几天的杀医案,您怎么看?
廖新波:杀医生的事情只有在中国才如此频发,我觉得很伤心,我不知道国家是否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可悲呀!世界上有比医患矛盾更尖锐的问题多得多,就是没有想中国这样成为尖锐的矛盾!
17. 波子哥您好,很喜欢看您的访谈,医改如果国家出钱补贴的话,医改是所有人都会受益吧?
廖新波: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如果政府出的钱不是为普罗大众的,这种投入是错误的。如果医改政府要补的话,先抛开医生与医院不说,应该是是看补了之后,病人是否觉得合理了,政府的钱公平了。所以,不论体制如何,政府不是买服务就是提供服务和补助服务。
18.您看好这次医改试点吗?
廖新波:重温“波子医改成效快速测量指标”:1医疗纠纷是否较少了——医患双方满意度;2医护人员离岗率——测量积极性;3各级医院业务量以及疾病构成比——测量投强基层目标;4费用增长率与个人支付绝对数——测量保障制度;5政府投入与医院负债率——公益性实现程度。医改试点还没有到总结的阶段,谁可以说哪一地医改成功?哪一个医院改革成功?我在网上提出的5个标准并不高,哪一个地方做好了呢?
19.医改是缺好的制度还是缺好的医生?
廖新波:目前的医改,人们常说是体制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制度问题。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医生像中国的医生这样不被人们欢迎,或者说如此多的抱怨?是制度问题吧?好制度出好人,坏制度出坏人。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内心好的医生绝对是大多数的!如果说不好,可能就是在目前的这样不利于医生聪明才智发挥和个性发辉。
20. “以药养医”的动力仍然存在,如何彻底解决弊端?
廖新波:如何解决?解铃还得系铃人——政府!
21. 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怎么改?民营资本可以进入么?
廖新波:刚才回答了,公立医院做公立医院该做的事情;非公立医院做的,让市场去做,不要垄断,更不要设立“玻璃门”。
22.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国家实现免费医疗了吗?是什么样的方式?
廖新波:是的!绝对的免费是不多,不至于因为看病引发的问题国家也不多。
23.得不到高端教育的医生,普遍只能去偏远贫困地区的医院,水平很有限,这样的人能成为解决农村医疗的第一线吗?
廖新波:关键在于乡村医生和基层医生政策补偿问题。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不可能是鼓励他们去“那里”,只能是吸引他们去“那里”。
24.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什么?为了提高医院的收入,还是降低看病成本?
廖新波:改革目的就是解决看病难与贵的问题。你后面的两点不是一概的出发点,但一定附带出来的问题!
25.经过这次改革,是不是意味着药厂和医疗器械公司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修正药业,哈药集团神马的。
廖新波:您说的是取消以药养医给药厂带来什么影响吧?我认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取消以药养医对药厂不构成“生命的威胁”。因为取消的是给医院15%的政策补偿,补偿是政府补偿政策的纠正。如果补偿不到位,可能在医院出现的问题更加严重。
26. 城镇居民的医保标准提高有什么实际意义?
廖新波:不管城镇还是乡村,医保的标准固然重要,但是,患者所付出绝对值是否比过去少了才是金标准!
27.这次改革看上去只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看病难的问题怎么解决?
廖新波:目前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而且缓解的程度也不高。在一些地区,两个问题更加凸显!(我的这些论调是来自网民,希望他们提供的信息不是谣言)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5 20:04:37
余山水:哀医者之多殇,叹民生之多艰2012年04月25日08:22东方早报[微博]余山水我要评论(70)
字号:T|T
余山水 医学博士我是一个医生。最近爆发一系列的医患冲突,马上就有一批人又开始喊,砍得好,杀得好,就该给你们一点教训,看你们还敢不敢“谋财害命”……偶尔少数理性的声音,也很快被更多的唾沫星子淹没了。虽然有谩骂、砍杀和颠倒黑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糊里糊涂。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我国的不合理的医疗体制。一个良好合理的医疗体制,要使社会绝大部分人能得到社会保障,看得起大部分病,不因为疾病而一贫如洗;而医者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这样才能吸引社会精英人才来从事这个行业,才能促进医学的进步。然而,医改,归根结底就是分蛋糕的问题,本来蛋糕就不大,又有很多手往里伸,指望已经获得蛋糕的把蛋糕再吐出来跟练葵花宝典一样困难。如何将蛋糕变大,其实有现成的例子。引进社会资源办医院,台湾长庚医院是非常成功的范例。但是,某些政策制定部门既想引入长庚医院动员社会资源,又担心公立医疗体系受到冲击,因此在政策上加上某些限制。这跟限制民间资本、扶持臃肿的国有企业何其相像!如果既不增大投入,又打击民营资本的积极性,靠拆东墙补西墙,必然是换汤不换药。最近十几年来,医务人员被杀或重伤的案例,有几百个。作为医者,可以理解如今的社会充满了戾气,各行各业充满了仇恨,医患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理解生病的人的脆弱,很多人因病而致穷困潦倒、家庭残缺、亲友疏远、社会歧视,当他们寄仅有的生活希望于医生却破灭的时候,所有的身体、心理的痛苦,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就转化为对医生医院深深的仇恨。但,医者也是人。其中也有坑蒙拐骗、作奸犯科者,但我相信,大部分医者的心是善良的,是愿意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但是如果医者成为越来越高危的行业,动辄被砍被杀,就会让原来坚守岗位的医者怀疑自己的选择而黯然离开,让本来被崇高的职业使命召唤进医学院校的优秀生源望而却步,让你我真正的共同敌人——疾病,在阴暗的角落里无情地肆虐。(作者系医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摘编自中国江苏网)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5 20:07:36
忍看食品进入“比贱时代”
2012年04月26日 08:52:3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http://www.xinhuanet.com/images/syicon/space.gif 新华微博
http://www.xinhuanet.com/images/syicon/space.gif http://www.xinhuanet.com/images/syicon/space.gif http://www.xinhuanet.com/images/syicon/space.gif http://www.xinhuanet.com/images/syicon/space.gif http://www.xinhuanet.com/images/syicon/space.gif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http://www.xinhuanet.com/images/syicon/space.gif
4月24日晚,央视曝光山东和浙江的蜜饯加工厂家随意往蜜饯原料里添加漂白剂防腐剂。加工厂将桃肉等原料直接在露天晾晒,常年暴露在苍蝇与灰尘中。这些蜜饯原料随后流入杭州、广东等食品公司。记者将来伊份、家乐福等店的蜜饯送检,发现各种添加剂都超国标最大使用量。(中国广播网4月25日)
“食”者,仁者良心。当加工食品的企业犹如垃圾场、当烂掉生虫的果肉都卖给人吃、当苍蝇与蚊虫混迹在生产流程中、当漂白剂防腐剂打了鸡血似的添加无忌……五彩斑斓的小蜜饯,恐怕比农民喂给猪吃的食物要肮脏许多。光天化日之下,这是又一场良心沦丧、信仰缺失的表演,而利润永远是唯一的导演。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蜜饯中的许多添加剂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最大使用量,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三倍多。专家称,如果超量、超范围地长期食用,可能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对敏感人群也许存在危害。
小蜜饯里的悬疑不过是此前食品领域诸多乱象的翻版:譬如即便是如此令人发指的生产环境,但几乎每家蜜饯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外包装上,都赫然印着QS的食品安全标志——那么,所谓“QS”难道只是个“收钱发货”的标贴而已?若纯洁的QS是被山寨了,那这些小蜜饯竟然都畅销于来伊份、家乐福等大零售商,QS为何如此“不知不觉”?譬如在本以为相当严苛的检测环节,竟然一直是厂家“主动送检”,而且“仅仅是检查有没有细菌超标,别的什么项目不做检查,交2000块钱就可以”,结果就是诸多小蜜饯厂家只要脑子没坏掉就轻飘飘“玩通关”——如此牛栏关猫,与草菅人命何异?
以上追问,实在算不得新鲜,真正有意思的是以下现象: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大小超市的“蜜饯很不好卖”,超市工作人员直言“本地人反而不吃的”。一是可见蜜饯在当地已经“臭名远扬”,成为当地人禁食的潜规则,估计只有地方职能部门恰巧“失聪失明”着;二是大家都习惯了与邻为壑,反正蜜饯是做给“外地人”吃的——这与当年染色馒头事件中参与制作的小伙子一声“打死也不吃”何其相似?这与“敌敌畏泡菜”事件中泡菜厂的老板的那句“我们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给外地人吃”何其相似?
骂监管,确实监管该骂;骂厂家,确实厂家无良——问题是骂完之后,又能怎样?关停了这一两家蜜饯厂,还有更多的蜜饯企业在孜孜不倦;漂白了这个堕落的产业,还有更多光天化日下的不堪被媒体手到擒来。我们的一些食品,正在竞相进入“比贱时代”,比的是假恶丑的底气和胆量,等到有一天,我们真的“一砖拍下去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还会把丑闻当做冷幽默看?
事已至此,还是别急着让企业先流淌“道德血液”吧——财政供养的监管部门如果不能“道德”起来,有限的公共监督迟早会审丑疲劳、进而见怪不怪。从明胶惊魂到毒胶囊事件,从地沟油到小蜜饯,也许不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恶劣了,也不是我们的权利沦陷了,而是责任清晰之后,阴影与丑陋终于晒上了太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看,“小蜜饯”等蛛丝马迹中,还能看到些许的希望。(邓海建)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5 20:12:09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6 12: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忍看食品进入“比贱时代”
2012年04月26日 08:52:36
“事已至此,还是别急着让企业先流淌“道德血液”吧——财政供养的监管部门如果不能“道德”起来,”----------------------------------------------------------------------------------食品行业如此,医疗行业何尝不是如此?乃至各行各业何尝不是如此?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6 01:34:02
医患关系背对背:误会已根深蒂固2012年04月25日 17:47
来源:法治周末
字号:T|T6人参与0条主评论 6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虽然自己也是医生,在医疗系统有丰富的资源,还找院长打招呼,但作为患者家属,最后仍对医院和治疗产生了怀疑。如果是普通患者,该不知会如何慌乱,如果最终出现意外,累积的情绪势必会爆发
法治周末记者刘惠生
孔璞不是医生,但从小在医院家属院里长大,她的父亲、叔叔都是医生,就连邻居也大多是医生。所以每次听到有关医患矛盾的新闻,她往往本能地站在医生这一边。
“作为医生的家属,我还曾经跟叔叔在北京的医院呆过,应该说比较了解医生的情况。因为个体差异,可能一个疗法做了100例都很好,就唯独对某一个人不适用,因此医疗中难免会有一些意外。”孔璞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但去年下半年,母亲的一次就诊经历,让孔璞开始对医患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当医生家属成为患者
2011年9月中旬,孔璞的母亲突发急性胰腺炎,在父亲所在的医院进行了检查之后,因为觉得“大医院有专门的科室,比较靠谱”,转入了邻近城市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治疗。
即便如此,孔璞的父亲依然不放心,又托人找到了这家医院的院长,拜托其多多关照。
然而,到了诊室,主治医师只是拿着父亲所在医院拍的CT片子看了一下,就决定采取输液治疗,而且开的都是进口药。
孔璞的父亲小心地问:“不再拍个片子吗?”
主治医师回答:“这不就是两三个小时之前拍的片子吗?拍得很清楚,这么短的时间(病情)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过几天再拍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平时几乎见不到主治医师,他只在每天固定的查房时间来看一眼,每次呆的时间都不长。这点孔璞倒是理解,因为父亲所在的医院也是如此,只有重症病房才会每天查房3次。
主治医师的诊治也同样简单,通常就是一两句话:“恢复得挺好的。”“今天没有什么变化。”然而,母亲的状况看起来却不像是那么好,很难受。
为什么不联系一下主治医师呢?
面对法治周末记者的问题,孔璞说,一方面,医患只是工作关系,不会得到医生的手机号。医生每天查房之后,也有其他工作,不怎么呆在办公室里。而大医院的楼很多,就更加找不到,所以病人一般都只能等查房的时间和医生沟通。
另一方面,“很难问到”。
即便父亲也是医生,但因为是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对胰腺炎也是外行。作为外行,不知该问些什么。
母亲曾表示不希望插引流管,但医生回答说:“插着吧,插着好。”
“这时候,你怎么反驳呢?”孔璞问法治周末记者。
而且就病情来说,医生是专业的,作为外行去质疑专业的医生,也担心医生会不高兴。
有一次,孔璞的父亲实在忍不住,陪着笑脸请求复查,却被主治医师一句“不用检查,我们都这么治,先输液10天再说”给挡了回来。
就是那一次,孔璞到医院接替父亲,看到父亲站在窗前,用翻盖小手机吃力地上网查着医学文献。
“那一瞬间,我强烈地感受到患者在医生和医院面前的绝对弱势,患者就像行走在刀锋之间的盲人,只能将手交给医生这位向导,听从对方指引,纵然有万种怀疑,也别无他法。”孔璞这样记录自己的感受。
因为觉得治疗草率,孔璞在忐忑中将CT片子发给在北京一家大医院当医生的叔叔,请其帮忙找专家会诊和预定病床,父亲甚至找好了救护车。
但北京方面的专家表示病情并不严重,建议留在当地治疗。而10天之后,孔璞母亲的病情也开始明显好转。
患者所不知道的医生
孔璞的母亲出院了,主治医师跑来,不忘叮嘱用药相关情况、医保可以报销的药物和药品储藏的知识。
他笑呵呵地和孔璞一家人握手,全然不知一家人曾经的疑虑和慌乱、不知父亲曾经找好了救护车准备转院、更不知孔璞甚至想找电视台曝光。
因为这时的气氛比较轻松,孔璞一家人和主治医师聊起曾经的疑问。
主治医师说医院治疗过成千上万例这种病,非常有经验:前期复查看不出太大变化,没太大意义。而且,按正规程序拍出来的CT片子,重拍干嘛呢?浪费钱。所以一直不让复查。
而开进口药则是因为很多病人不信任国产药,开国产药容易引起麻烦。
“医生其实挺好的。”孔璞最后认为。
这次就医经历引起了孔璞和她父亲的很多思索,父亲在坐诊时,也经常面临着忙完一个病人又来一个病人的状况,有时也会不耐烦,但后来父亲对孔璞说,还是应该多点耐心去和患者沟通,多给患者一些安慰。
而孔璞则想得更多,“我爸自己是医生,在医疗系统有丰富的资源,还找院长打招呼,最后仍对医院和治疗产生了怀疑。如果是普通患者,该不知会如何慌乱,如果最终出现意外,累积的情绪势必会爆发。”孔璞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虽然以前有时候也会觉得父亲对待一些病人不够耐心,但是这次真切的体会到医患关系中患者处于弱势方,体会到那种对现状无所知、无所把握的恐慌。”孔璞说。
同时,在另一方面,孔璞也希望更多的病人能够体谅医生。孔璞的叔叔是北京某大医院一个门诊主任,一个科室两个医生每天要面对七八十个病人。
还有更夸张的,孔璞对法治周末记者回忆,有一次她在拜访著名专家钟南山的时候,钟南山无奈地提到自己的号都挂到明年了。
北京如此,广州如是,其他地方的三甲医院亦然。
在辽宁省某三甲医院工作的刘明(化名)医生,每天早上7点就要到单位开始查房,听取日夜班医生交班以及晚间病人情况汇报、进行手术方案制定等工作。7点半开始坐诊,寒暑假的高峰期,一天一个医生看100多个病人也是常有的事。
杨建(化名)是湖南省某三甲医院的妇科医生,其所在医院有24小时值班制度,从早上8点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原则上不连班,第二天早上8点可以回家。
可是,杨建说,这基本上不可能,因为他每天都需要对自己的住院病人进行查房、更改医嘱、观察手术愈合情况。还要为第二天有手术的病人提交申请、进行术前医嘱和术前处理,这一堆事情都做完往往已经太阳过午。
这也就意味着他已经连续工作超过30个小时。
平常的工作日里,查房之后,他就要立刻准备手术,每天3至5个手术也不是新鲜事。
“连中午饭我都是在手术室里吃,吃完又要准备下一个手术,所以你说的住院患者找不到主治医师真是太普遍了。”杨建说。
或许正是基于对父亲和叔叔工作情况的了解,孔璞曾对法治周末记者提到,大多数医生诊疗时都不是太有耐心,因为他们太忙了。
“误会已经根深蒂固”
杨建在湖南,还面临着方言的困扰。“湖南各地的方言不尽相同,很多时候一些小地方来的病人说话,我很难听得懂,不是我不想回答。”杨建说。
“把我们医生跟服务行业类比是错误的,因为病人不是商品,医疗不是光提供服务这么简单。”刘明说,“医生有时可能不会像服务员一样微笑服务、无微不至,但大部分医生对诊疗过程是负责任的,因为出了医疗事故医生是有责任的。”
杨建特别提到,医学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就像孔璞所说,同为医生,搞心血管的对消化系统疾病就完全外行,面对病人有的时候更是这样,医生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解释清楚了,病人却依旧茫然。而后面还有病人在排队,也不好在诊疗已经结束后,一直解答一个病人的问题而让其他病人一直等待。
所以,杨建认为,医生认为自己已经解答了,而病人却感觉医生只是用几句话打发了自己,这种情况在大医院很普遍。
更何况,“低头做事的多,抬头说话的少”。这本来就是“专业性太强”的行业的人员的共有特点。
杨建认为,总体来说,医生都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够治好,当然每个行业都有不遵守职业道德的败类,但不能因为有败类就否定这个行业。
杨建说,有些病人抱怨医生让住院,住院之后却“针也不给打,药也不给吃”。但药物治疗只是疾病治疗的一部分,应用时尚需考虑毒副作用、耐药性的产生等问题,所以在病情不需要时停用药物恰是对病人负责的表现。
在杨建眼中,医患之间“误会已经根深蒂固”。
在医生们的观念里,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媒体也不无关系。
孔璞和杨建都提到了去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一个病例,小孩子被要求造瘘手术,结果媒体报道说广州医生仅开了8毛钱的药就治好了病,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最终以证明孩子的病8毛钱根本治不好为结果而结束。
事实证明,深圳医院的诊断是正确的,孩子还是在武汉接受了手术。
杨建说:“这件事最初媒体大量报道8毛钱治好了医院要手术的病,可最终证明了医院并没有错,却不见媒体拿出同样的力量去说明真相。这样下去,患者当然会觉得医院就是很黑。”
刘明则给法治周末记者讲了两个故事:
一是一位男性妇科医生,在询问患者的月经状况时,被患者家属抬手打了一个大耳光。妇科诊疗询问月经状况是常规,有些患者却不理解。
二是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烧,医生请患者做HIV(艾滋病)的相关检查,被患者投诉过度诊疗,然而在地区综合性大医院里,因不明原因的发烧而最终被确诊为HIV感染的病例并不少见。
这些事情患者不明白,一些媒体的报道还起到了误导公众的作用。
尽管医生面临着如此大的工作压力,医生们的待遇却与此并无直接关系,孔璞50多岁的叔叔在北京行医几十年,是一流的专家,可是收入却不如侄女孔璞高,叔叔曾经直接向孔璞表示不公平。
刘明则对孔璞叔叔的抱怨感同身受,他说:“不像白菜和房价,医生的诊疗费用十年间变化不大,与公共厕所收费的浮动基本持平。”
刘明说,病人经常说,我交了钱,你就得给我看好病。医生不是神,所有的病都能治好是不可能的,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理解这一点。
采访后的夜里,杨建发给法治周末记者一条短信,信中说:“愿中国医患关系能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别让医生觉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看病,也别让病人觉得上医院看病,是俎上鱼肉。”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6 01:35:46
关于医生:那些你不知道的苦2012年04月25日 17:45
来源:法治周末
字号:T|T28人参与0条主评论 6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编者按
哈医大血案余波未平,北京人民医院再演刺医惨剧。医患关系何以发展到如此紧张的局面?患者与医生到底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
不知从何时起,医生成为冷漠、傲慢甚至腐败的代名词。他们在不对等的医患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对病人缺乏基本的尊重,少数医德败坏的医生欺骗病人,小病大治、索要红包,使得医患之间的矛盾不断积聚。
类似的逻辑被媒体反复报道时,医生负面的印象,就成为公众的刻板成见。于是,哈医大刺医案后,公众并不同情医生的情绪就不难理解了。不过,医生心中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在一个并不成熟甚至很多谬误的医疗体系下,他们有时也是代罪羔羊。
在连发多起刺医惨剧之际,法治周末用更微观的视角,深入地探究医生和患者的无奈,并反思医者如何继续坚守《希波克拉底誓言》,以期实现医患之间深度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同。
最终,我们期望,惨剧不再重演。
关于医生:那些你不知道的苦
活多,钱少,一身病,自称在医患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医生,在屡屡发生的刺医血案面前,既愤怒又悲哀,甚至想要放弃,但第二天他们依然会出诊
法治周末记者陈霄
4月22日凌晨4时,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室里,拒绝进行破伤风皮试的患者叫上同去的男友和另外两名女伴,强行进入治疗室,对护士围攻殴打,护士头部受到严重外伤,治疗室内的医疗设施也遭到损坏。
这条微博消息在医生群体中悄悄流传,愤怒、失落和对同行的祝福一并传递。
就在9天前,北京人民医院发生刺医血案。耳鼻喉科大夫邢志敏被人刺伤颈部,鲜血直涌。行凶者当场逃走,作案动机不明。
此时,距离哈医大“3·23血案”仅21天。凶手的刀子刺在邢志敏的身上,也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又划了一道鸿沟。
“我们既愤怒、又悲哀,我们想要放弃,但是明天我们依然要出诊,依然要查房。”一位医生在博客中写道。
为(杀)伤医事件叫好,在评论中对医生踩上两脚,在这些怨气冲冲的宣泄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医生的苦?
活多钱少一身病
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留给他们用来伤感和愤怒的时间其实少得可怜。
早上一般7:30到医院,做当天的准备工作;8点整去病房查房,开医嘱;半个小时之后,准时进手术室,一呆就到中午;没有手术就坐诊看病。中午一般有1个小时左右的吃饭和休息时间;下午继续看病,在病号过来的间隙里整理出院病历。看病、做手术、写病历,这就是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许铭一天的全部工作。
如果需要值夜班,就从当天上午8点工作到下午3点,短暂休息后,从下午6点一直值班到第二天上午8点,8点到12点正常上半天班,然后可以休息半天。
“都说司机疲劳驾驶容易出事故,医生高负荷运作,还不是这样一天又一天。”许铭说。
北京一家著名三甲医院的医生王品则向记者抱怨,医生的高负荷工作量中,有很大部分被各类记录、书写所占据。
例如病人入院当天,诊断依据、鉴别诊断,首程、在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全部得按八股格式一条条写好,手术无论大小,全部要写术前小结,连急诊病人也不例外。
“现在是电子病历还好些,过去所有的医疗文件都不允许涂改,一页纸快写完了,出了个错字,就得全部重写。”王品回忆,当时修炼多年的医生甚至能用刀片把个别写错的地方刮得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按照三级医院的规定,病历要评级,如果被查出丙级病历,医生会被扣钱。
高强度的工作,救死扶伤的价值,医生的收入却并不高。以北京为例,王品透露,一般医生月薪也就3000元左右,高级职称大约达到五六千元。
医生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奖金,这与医院的经营状况及医生个人的绩效挂钩,例如医生看了多少病人,挂号费、检查费、住院费、手术费等。
许铭说,每天看多少病人,医院一般也下达有任务量,比如每半天三四十个。但实际上挂多少号一般由医生掌握,量力而行,有些医院的医生甚至有每半天放八九十个号的纪录。
忙碌而不规律的工作下,医生也落下一身毛病。
最常见的,没有规律的饮食,得了消化道溃疡;没有足够的睡眠,出现了神经衰弱;为节约时间少喝水少上厕所,患上了尿路结石;手术台前长时间的站立,弄成了静脉曲张。
王品告诉记者,这些病在医生中很常见,比例约占到60%以上。这还不包括在充满有毒物质和射线的环境中暴露所受的伤害以及女医生在高强度、高污染环境下的流产和不孕。
医方也是弱势群体
在绕不开的医患纠纷中,哪一方才是弱势?医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当然是我们--医院和医生。
因为医患纠纷而导致患者的过激行为,几乎每个医院都会遇到。医院通常的态度是惹不起、躲不起,花钱息事宁人。
“不是不分哪方有过错,而是病人威胁医院,找媒体,接着就是一边倒的指责声,医院最后还是钱财声誉两亏损,于是不得不花钱息事宁人。”王品感慨。
“过去民风淳朴,老百姓能理解,死了,是病死的;现在,不管什么病,只要到医院,就得诊断准确,治疗满意,否则就是庸医。被骂挨揍似乎理所当然,被刺伤、砍死也该受着。”
王品举例,像青霉素假阴性过敏死亡的,无论在医学上还是法律上,这种风险都不由医方负责,但哪家医院如果倒霉碰上这种很小概率的事件,医院门口不摆花圈,最后不高额赔偿那是不可能的。
最令医院不能理解的是,医方在受到侵扰时,得不到平等的保护。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助理就对记者抱怨过,他们无法理解,连旁边的商场里有人去摆花圈拉横幅,警察都会处理,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医院,警方基本不会介入。
王品也有同样的感觉,患者家属在医院门口停尸拉横幅,找医闹来打医生、砸医院,医院报警后,“执法机关的态度往往是模糊的、暧昧的、观望的”,他不知道这是否跟警察也是病人群体有关:“除非把人捅死了,否则又有谁来管?”
王品说,令人不解的还有,出现过的许多医生被杀和医生被打事件,媒体仅仅都是开始报道新闻,以后往往就听不见法律的回音了。
对医患纠纷的恐惧成了医生的一块严重心病,在医生群体常常出没的论坛里,流传着医务人员总结出来的“医生自我保护31条真言”,医生们戏称防身31招,其中一大半都是为防备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
其中一条这样写道:全面书写手术前谈话,每项意外都可能导致死亡,并详细向患者家属解释,如果把他吓着了,不敢签字,你宁可不做这台手术。在这年月,风险大的手术别做、不讲理的人别做、工作没做好的别急着做。
工作了30多年的骨科大夫许铭也有类似的小心谨慎,他说他不是挑选病人,但长年下来已经养成这样的职业习惯,懂得观察病人及其家属,碰上偏执、爱激动、不太讲理的,首先就想这刀不能开,治疗手段以保守为思路。
“自我保护是第一位的,虽然保守治疗可能使病人丧失了彻底痊愈的机会,但我们不能不担心,手术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事儿,一旦没治好,病人就住在医院不走了,费用不交,赶也不走。这种事曾经发生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吧。”
对各类医疗文件的严苛、细致的要求,也是医院为防范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的举措之一。
此外,在上升到纠纷之前,病人的投诉也是医生颇为头疼之事,目前的大医院一般均设有专门的医患办公室来处理这类问题。
许铭告诉记者,凡是被投诉就找医生谈话,出了问题扣钱,有时候仅仅因为医生太累了,没有对患者笑脸相对,就遭投诉。
很多患者只能接受治疗后好转的情况,如果治疗无效甚至恶化,医生多半要吃医疗官司。
“其实手术前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告知了各种可能性,病人也签字了,到最后没治好,他要求回复到之前的状态,我们怎么办?字是他签的,风险是大夫的。”许铭说。
社会上盛传医疗纠纷中病人多弱势、医院多强势,许铭有时候觉得很无奈,如果出了事,虽然签了手术同意书,但病人(家属)就一句话推脱责任:“我们不懂,我们听大夫的。”
“不是没有传说中的现象”
在2011年北京同仁医院发生医生被患者刺伤事件后,社会上没有一边倒地谴责凶手,反而有不少人在网上力挺伤医者,令王品极度不解。
他很想知道为什么医生现在成了世界上“罪孽深重”的群体,于是他开始关注大家列举的医生的几大罪状,包括医德沦丧,乱开药、乱检查的宰病人现象,还有拿红包、药品回扣以及一些见死不救的指责。
“医德败坏的医生有没有?手术后把纱布还留在病人体内的庸医有没有?胡乱宰病人搞一堆不必要检查的有没有?我必须承认,确实有!但这只是个别现象。试问,哪个行业没有害群之马?为什么这种个别现象却成为指证医生罪孽、否定整个医生群体的罪证?”王品诘问道。
可什么是乱检查?比如有病人胃部不适来看门诊,有经验的医生会开个心电图,却被大多人骂心黑;但一些心梗病人的最初表现,恰恰就是胃部不适。有医生只开了胃药,结果病人回去后死了,尸检一看是心梗,医生跑不了漏诊的责任,小则吃医疗官司赔钱,大则可能蹲监狱。
“我们承认,确实有不少病人送红包,但大部分医生都会谢绝的,有时热情的患者送来些米和油也是有的,不否认,家里一年有两三个月不用买油。”王品坦陈。
一位毕业后顺利进入三级医院的医学硕士这样解释他的无助--你以为我不想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病人没钱我不想给他们用药?可如果他付不起或者跑单,就扣我的钱。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五次十次可以吗?我爱生命,可我也要生存。
当然最令医生不敢放手救助的仍是恐惧,对潜在医患纠纷的深切恐惧。
王品回忆说,当年他上学时,他的一位老师曾经在学校操场遇到异物窒息的小孩,当场用水果刀切开气管,救了孩子一命,一直自豪。
“现在,碰上这种事,我会绕着走,除非是自家孩子。那种情况下,救过来的几率只有50%,救不活,家长认为是你切喉弄死的;不死的话,斑痕和感染也会很麻烦,谁知道家长会不会来找你什么事。”王品说他相信绝大多数医者仁心,但环境教会了他们自我保护。
于是,带着“你会不会宰我”的心态去看病的患者,遇上“你会不会去告我”的医生,彼此间的信任再也无法建立。最终,患者挥刀、医者流血、观众拍手、医者流泪,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图景。
“医生在为几十年来的失败医改无辜受过。”采访结束时,王品借用了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的一首诗来作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医者痴,谁解其中味?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品,许铭为化名。)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6 17:17:33
药剂师医院门口被打昏 现场警察称“没看见”<< 新闻文章排行榜
2012-4-27 大河网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门口一位药剂师被打伤,当时两位警察就在现场,未予阻止。而受害者称被打时曾向警察求救,但民警只是劝“不要打”。荥阳市妇幼保健院的一位职工证实,急救人员到场后要求警察作证遭其拒绝。 “4月24日上午,在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门口发生一起伤害案,该院的一位药剂师鼻子被打骨折,当时荥阳市公安局的两位民警就在打人现场,民警眼瞅着打人,这太不可思议了!”连日来,不断有荥阳市民向本报反映。
http://image.39.net/2012/04/BFDB91BD2409861F613EFB283ED4BBDF.jpg被打伤的药剂师时建甫在医院接受治疗。 【多人证实】
伤害案发生时民警在打人现场
昨天上午,在荥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记者见到了被打的荥阳市妇幼保健院药剂师时建甫,病历上显示:时建甫鼻子被打骨折,左眼球有钝挫伤,视网膜震荡,眼睑皮下出血,面部有多处外伤。
时建甫给记者讲述了他被打的经过,他说,4月24日上午,他正在药房里给人拿药,突然医院通知说,有人和医院产生医疗纠纷,在医院门口扯起了条幅,让男职工到门口去把条幅去掉。
他到医院门口一看,见门口扯着一个条幅,旁边还有不少人,一辆警车也停在医院门口。他上去拉条幅,突然上来一群人想打他,他赶紧向警车跑去,向一位民警求救,但这位民警只是说“不要打,不要打”,没有任何阻止的行为。那群人来到警车前,对他大打出手,他当即被打昏在地,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昨天下午,在荥阳市妇幼保健院,多位该院职工证实打人现场有两位荥阳市公安局的民警在场。该院一位姓张的职工说,120急救车来到现场后,急救人员需要在现场的民警做个证,她到警车前去求情,说医院职工被打伤了,你们过去看一下做个证吧,但一位民警说:“我又不是医生,过去看啥。”两位民警始终没过去,也不愿做证。
在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门口,记者还走访了多位非荥阳市妇幼保健院职工的目击者,他们都说,在打人现场两位民警没有做任何制止打人事件发生的行为。“民警眼瞅着打人,还有谁能来当我们的保护神?”很多市民不安地说。
【现场民警称】
“没注意到有打人的事”
昨天下午近3时,记者离开时建甫时,他说3天过去了,还没有任何民警来找他做调查。
昨天下午3时30分,记者来到荥阳市公安局京城路派出所,当时出现场的就是该派出所民警。记者说明来意后,该所王(音)副所长说,没有荥阳市公安局宣传科的通知,他不会接受记者采访。
昨天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荥阳市公安局,经该局宣传科一位工作人员的协调,京城路派出所郭(音)副所长接受了采访。他说,他是4月24日上午9点08分接的警,5分钟后,他和另一位民警韩(音)某来到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门口,发现现场比较乱,不过,没注意到有伤害案发生,他是后来才知道那里发生伤害案了。他同时说,和医院有纠纷的一方也有人受伤。
郭副所长否认了时建甫向他们求救的事,也否认了荥阳市妇幼保健院职工张女士要求他们过去为急救医生做证的事。
记者昨天下午从荥阳市120急救中心了解到,4月24日上午9点19分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说在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门口有一个人被打伤,后来,120急救车从这个地方只拉走了时建甫一人。
【律师认为】
现场民警严重渎职
“就像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看病一样,民警的职责就是阻止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民警眼瞅着打人行为发生而不加以制止,这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晴川律师说。
李晴川说,按照《警察法》的规定,如果人民警察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议上级公安机关彻查此事,对不作为的当事民警严肃处理,给受害者一个说法,给现场目击打人事件的市民一个说法。
(责任编辑:陈韶鹏)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6 17:25:43
分诊护士的一天:上班最早 屁股没挨过凳子
浙江在线健康网 health.zjol.com.cn 2012年04月17日
说到医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诊病开药的医生和打针输液的护士。可还有这样一群人,你跟她可能只有一两句话的接触,你记不住她的脸,却能在她的帮助下解决大问题……这就是医院咨询台和分诊台的工作人员。
如果将医院比作一辆汽车,医生是发动机,那么这些服务窗口就像是润滑剂。她们绝大多数都是女性,正是有了她们的存在,医院这辆才得以正常运转。在一个日门诊量高达数万人次的大型医院,她们的工作量想想就很惊人。4月9日、10日上午,本报记者来到北京协和医院东院,跟随咨询台和内科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各上了半天班,感受她们的酸甜苦辣。
咨询台:上岗一月全失声
4月9日7:40,一进北京协和医院东院的门诊大厅,一股人潮的味道扑面而来,数不清的人影在眼前晃动,说话声、喇叭声汇聚起来的声浪,让人联想起春运时的火车站。
“去哪儿挂号啊”、“在哪儿取化验结果啊”、“发烧挂什么科啊”、“怎么预约挂号啊”……此时,位于门诊大厅北侧一角的咨询台前已围满了人,每个人都伸着脖子,向玻璃屏风后的3位工作人员焦急地提问。大家都没排队,通常七八个人同时说话。声音经过扩音器的放大,从四面八方轰炸着人的耳鼓。
这里的嘈杂,我们患者可能只需忍受几小时,而医护人员却得常年如此。她们必须排除干扰,才能回答患者提问。患者情况不同,有的一两句话解决,有的需要说上几十句,对方才满意。当时正好来了位有浓重口音的南方小伙子,咨询台的舒老师耐心地问了几遍,才弄明白他是要给孩子看病,于是推荐他挂儿科的遗传门诊。
舒老师和她的同事们,一刻不停地回答着患者们的提问。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她们平均每分钟要说20句话。30分钟后,就已经口干舌燥了,不得不暂时由其他人换下,到后面的休息室喝口水润润嗓子才行。
这其实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刚来这个岗位的人,第一个月全部失声!”咨询台负责人任文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很多人都有喉炎、咽炎,有一位做了半个月的雾化吸入治疗才好转。北京协和医院日门诊量达1万人次,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几乎每个人都会过来咨询,有的还会问上好几次。也就意味着,每天要回答上万人次的问题,患者川流不息,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点间隙都没有。“我们每天6点半前就上班了,是全院上班最早的岗位。所以回到家,一句话都不想说了。”
记者在咨询台体验了5个小时,粗略统计发现了一个“问题排行榜”。第一位是:问路。比如药房在哪、某科室在哪、厕所在哪等,光是“建卡处在哪儿”,一上午就问了不下50次;第二位是:导医。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症状该看哪个科,就描述给工作人员,有人甚至撩起衣服指给她们看。第三位是:挂号流程。不少人不知道怎么才能挂上号,预约上专家,如何建卡、取号等。此外,关于化验检查的问题也较多,如怎么开、取化验单,如何留标本等等。
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疑问呢?任文胜分析,一是病人比较焦躁,一到医院就容易懵,难有心思关注墙上挂着的指示牌;二是不少患者总觉得问了才踏实;三是的确有些流程需简化和完善。而病人太多,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解释,也是原因之一。
一上午体验下来,记者发现,患者的问题虽然简单、琐碎,但对咨询人员的要求很高。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各个科室的高年资护士,对医院非常熟悉,知识面也广。在工作人员面前,放着许多打印好的小纸条,上面是些“热门问题”的答案,如挂号方式、协和医院西院怎么走等,发放给有相关疑问的患者,给医患双方都节省了不少时间。
分诊台:根本没时间上厕所
4月10日清晨7点半,内科分诊台前早就排起了50米的长龙,人们手里攥着病历本和就诊号,紧紧跟着前面的人,唯恐被人插队。
7位护士在分诊台前一字排开,护士小白用扩音器介绍内科诊室的分布、就诊流程等,让大家排好队,不要着急。护士长叶志新、护士小朱开始接过病人递过来的就诊号和病历本,在上面写上诊室序号。她们个个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通常是接过这个病人递过来的号,后面两三个患者的手就同时伸了过来;手上忙着,嘴里还要不停嘱咐着,比如“您是3诊室,请先在这里等着”;还得回答其他病人的问题,“李大夫来了吗”,“能加号不”……
临近8点,医生们陆陆续续来了,护士们的工作量又到了一个小高峰:将焦急等待的患者分诊,“送”进各个诊室。小朱护士在扩音器里喊着:“接下来我念到的5位病人请到2号诊室门口等待……”一批病人刚分流完,后面的又一拥而上,把分诊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挂上号不容易,每个病人都担心自己错过了,宁愿站着守在分诊台,看看自己的号排到哪儿了,护士们必须花大量精力安抚病人。小白就不停地劝着一位耳朵不太好使的老先生:“大爷,您去那边坐着,到了我一定叫您。”有位外地来的中年妇女说:“早上我白排了俩小时的队,消化科的号没了,怎么办?”护士解释道,您得早点来,或者预约,实在不行您跟医生商量,看能否加个号。一位年轻女士问:“我光开药怎么挂号呀?”护士告诉她,挂一个“取药门诊”的号就行。还有位小伙子匆匆忙忙跑来说把号给弄丢了,护士只能领着他直接去找医生说明情况……
时钟指向10点,候诊区的人终于少点了。叶护士长一直在各诊室间巡视,看看医生们的患者量如何,她边走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从一大早到现在,她和同事们屁股就没挨过凳子,更别说喝水、上厕所。小朱、小白都是孕妇,也是如此一刻不停地忙着。怀孕8个月的小朱,每天腿脚都是肿的;怀孕5个月的小白,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脚翘高,缓解缓解胀痛感。
叶护士长告诉记者,每天有1000多名病人到东院内科门诊就诊,全靠7位护士手工分诊。这里涵盖了7个专业组的48位医生,共有30个诊室,比2003年的诊室数翻了一番,护士数量却没增加,每个人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前不久,有位护士分娩的当天,还在上班。
正说着,一位女医生气呼呼地过来诉苦。叶护士长一问,原来是病人要求开药,但因医保限制医生不能开。病人不理解,张嘴就骂,还扬言要打她。叶护士长一听,赶紧找病人调解,小李则立刻打电话和保安联系。“这样的事几乎天天有,还有更恶劣的。”小李打完电话说。
眼看着快到中午了,不少诊室门口还有病人在等待,还有医生等患者的——病人早上分完诊后不知去向,医生有事离开诊室时便交代给分诊台,如果病人来了给自己打电话。而个别来晚了的病人发现医生不在,等一分钟都不耐烦,不停地催促护士叫医生回来。
一句“谢谢”能温暖半天
一天下来,记者发现,北京协和医院无论咨询台还是分诊台的工作人员都很负责,对患者的问题从不推诿,指导得非常细致,如咨询台的工作人员常对病人说,“您看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前走30步”、“您身后正对着那个时钟下面的窗口”等。而大约仅一成患者会说“谢谢”、“麻烦您问一下”等敬语。叶护士长说:“工作虽辛苦,但时间长了也习惯了。病人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能让我们温暖半天。”
对患者进了医院就发懵,任文胜建议:首先,医院在墙上都贴着楼层设置、各种流程等指示内容,病人稍微留意下就能得到帮助;其次,患者若不知道要看哪个科,一定要把症状讲清楚;最后,医生若解释得不清楚,患者应追问几句,毕竟咨询台和分诊台不可能回答所有问题。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4/28 05:48:41
湖南衡阳女医生在医院办公室内遭杀害(图)http://www.sina.com.cn2012年04月28日19:10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微博
http://i1.sinaimg.cn/dy/s/p/2012-04-28/U6074P1T1D24346129F23DT20120428191039.jpg 现在留下的嫌凶的足迹。 三湘都市报记者 徐德荣 摄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微博)4月28日讯 (记者 徐德荣)今天下午1点左右,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院内,一女医生在自己办公室内被杀,凶手目前逃逸。
下午5时许,记者在事发办公室看到,地上一滩血迹,办公桌上物品凌乱不堪。据了解,被杀医生名叫陈*娜,33岁,是该医院结核内科一名医生。事发时,陈*娜在办公室值班。据死者家属介绍,事发时有目击者看见凶手戴着口罩,之后迅速逃逸。凶手逃逸时,在走廊上留下多处沾满血迹的鞋印。"但目前不知道凶手是谁,也不知道事件原因。据该院副院长何万平介绍,近期该院并没有较大的医患纠纷发生,也没有任何病人对死者有过业务方面的投诉。
事发后,当地警方立即介入赶往现场调查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