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5 20:33:03

医生到了最需要关怀的时候 2012-05-11 21:41:02 归档在 南方周末自由谈文章 | 浏览 29863 次 | 评论 12 条 邹振东 接二连三的杀医事件,让医患紧张关系的刚烈程度,不亚于城管和小贩的矛盾了。这让医生群体情何以堪?医生猛于虎吗?医生任劳任怨、救死扶伤,换来的是集体下跪、血染医院,这个世道怎么了?这个社会怎么了?
在我观察的中国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中,医患关系是最纠结的一对。绝大部分对立的族群关系往往是一强一弱,其舆论发声也往往是一大声一小声,比如人们对官二代、富二代的羡慕嫉妒恨,正是建立在两个强弱不同的群体落差的基础上,而舆论上强大的一群,恰恰是现实生活的弱者,反过来那些现实生活的强势群体,在舆论的声浪中则往往选择沉默。但医患关系却特别不同,表现在对立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在舆论的冲突上,双方都很大声,彼此都苦大仇深,各有一本血泪账。
当医患关系的非理性冲突大面积而且频繁地出现,告诉我们已经不能从个别人的操守或个别医院的管理问题上找原因,而是应该从整个医疗体制上找根源。现行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绝大部分采取的是事业单位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设立这种管理体制的初衷是,这样既可以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又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两全其美,但正如所有的混合体制一样,其效果都有四个象域:两全其美、一美一丑、一丑一美、两全其丑,不幸的是最终的效果往往是无言的结局。
对现行医疗体制,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一是:人人都说看病贵,医生都叫收入低,医院个个在哭穷,那么钱,到底到哪里去了?二是:如果公立医院采取混合体制,目的是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那么在市场经济里,只要拿到好项目,是不愁没有钱和人的。比如,如果你拿到某个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设计院、施工方早就扑上来了,要钱垫钱,要人出人,奇怪的是,公立医院拿到了这么好的项目,却总是在叫缺人缺钱。几乎没有一个行业像医疗这么供需紧张,患者排着队、挂着号送钱过来,花钱还要看脸色,看病不需竞标,也不要报预算,开支多大院方说了算,这样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怎么会缺钱缺人呢?三是:如果公立医院要确保其公益性,面对每一个群众都离不开的医疗服务,面对老百姓“人命关天”的核心利益,面对这么大的医疗资源短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政府,为什么不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呢?
所有的迹象表明,医患关系的根本矛盾在于医疗体制,医生这个群体,在医患关系的非理性冲突中,成为现行医疗体制的牺牲品。
市场经济失灵,需要政府;公益性事业,有赖政府。现在到了医生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政府应该出手了。
政府应该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如果走公益,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如果走市场,政府要建立医疗市场的特殊管理体制,如果继续混合体制,则需要建立确保两全其美的管理体系。
政府应该设身处地解决影响医患关系改善的医院硬件不足和软体瓶颈。公立医院普遍反映的医生人手不够、医护人员比例太低、医院编制受限、医院床位数不足、医院空间太小等问题,应该想方设法给予解决。政府的投入,要把重心从高精尖项目,更多地转向切实改善老百姓的就医环境和提高老百姓的医疗服务水平上。特别是一些花钱不多,却可以立竿见影的投入,要尽快到位。
政府要明白,即便不能从根本解决医患矛盾,哪怕是从细节上改善医患关系,也比单纯加强医院安保有效得多。比如,用电子科技手段,大幅度减少挂号、划价、取药的时间,尽可能减少病人和家属站着排队的状况。又如,大幅度增加护士的比例,因为大幅度增加医生可能远水不解近渴,但增加护士比例,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并减少医生的事务性工作,相对而言,简单易行。再如,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给每一张病床配备一张白天可作凳子,晚上拉开就可以睡觉的陪护床,卫生部或卫生厅,可以集思广益设计和批量定制这样的陪护床,一定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无论如何,一个医生每天看几十上百个病人,很难提高医疗质量;走廊里都摆上了病床,很难提高服务水平。尽管这不是医生脸难看、事难办的理由,但是,排队等了几天才等到号的病人,几分钟就被打发了,很难让他们相信医生的专业和诚心;熬夜在走廊病床上陪着亲人痛苦的家属,很容易积累着怨气。
政府应该重建对公立医院的考核体系,把患者反映最强烈的内容,制度化、标准化,并且严格执行。像目前三甲医院的评审标准涉及到医患关系反应强烈的内容,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流于形式。比如,评审规定门诊管理,要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但多少算长,多少算短,没有硬性规定;再比如,评审规定要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如果这个制度严格执行,恐怕没有多少三甲医院可以侥幸过关。另外,对文明城市的评比,也必须加上地方政府对医疗投入的具体标准,将医生人数、病床数和城市人口比例、医护人员比例纳入考核体系。
政府应该和媒体联动,重塑医生的形象。现在对医患矛盾呈现出的一边倒、倾向性、情绪性地报道现象,不利于医患关系的缓解和交流。很多救死扶伤的好医生,默默无闻不被世人所知。我曾经在《铁道部的眼泪》一文谈到铁道部的形象塑造:“铁肩的石油工人有王进喜,铁胆的人民警察有任长霞,铁血的人民军队有雷锋,铁面无私的人民法官有宋鱼水,从街道,到乡村,从学校,到机关,哪一个行业没有自己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呢?可是对于一个和亿万群众打交道,担负着国家运输主动脉的铁路系统,特别是和老百姓天天打交道的铁路窗口单位,六十多年来,出过多少家喻户晓感动中国的人物呢?”现在,我们可以同样问卫生部,战争年代我们有白求恩,建国初期,我们有林巧稚,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对于一个承担着13亿人口生命健康的医疗系统,我们又有多少家喻户晓感动中国的人物呢?
关怀医生,就是关怀我们自己;关怀医生,就是关怀我们国家;关怀医生,就是关怀民族的未来。当种种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的不是骄傲而是沮丧和恐惧,请允许我呼吁我们的政府,对奋斗在整个民族生命健康保障线的这支队伍,有所作为!
(本文发表在2012年5月10日《南方周末》自由谈,责任编辑蔡军剑,因篇幅限制,发表时有删节,本博客为未删节版)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16:20:03

陕西子长县政府出资建平价医院破解看病贵问题http://www.sina.com.cn2012年05月17日03:19中国青年报
  今年年底,陕西省子长县人民医院新的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将投入使用。届时,这所医院的病床数将从现在的200张增加到400张。
  与其他公立医院不同的是,子长县人民医院这栋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并非由医院自筹资金建设,而是由子长县政府投入5700万元建设的。
  2008年6月1日,子长县宣布创建平价医院,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时,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从公立医院入手进行改革。
  目前,子长县已对公立医院进行了近4年的改革,而在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的改革依然没有明确的方向。子长县的改革已从公立医院扩展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了县、乡、村一体的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子长县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该县出院患者次均费用为1783元,门诊患者次均费用为70.8元,与改革前相比,出院患者平均费用下降42%,门诊次均费用下降65%。
  子长的医改思路吸引了各级政府、学者、公众的关注,被称为医改的“子长模式”。
  财政出资创建平价医院
  对子长县政府来说,公立医改革完全是个意外。
  2006年,子长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调研后发现,当时的子长县存在五难问题: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吃水难、看病难。
  “县委、县政府当时觉得,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了,需要更多关注民生问题,看病难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子长县卫生局副局长拓乃章告诉记者,进一步调研发现,子长县看病难突出表现为看病贵。
  一个破解看病贵的办法被提了出来:创建平价医院。
  2008年5月15日,时任子长县委书记薛海涛在平价医院创建调研座谈会上表示,医院是政府的医院,不是企业,不是个体户,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薛海涛想到的方法有5点:砍掉医院15%的药品加成、降低检查费用、把医务人员工资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县医院债务由财政统一处理、县医院基础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由财政出钱。
  薛海涛曾对子长县的干部表示,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办好。
  拓乃章告诉记者,当时子长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全国还不算特别突出,经济社会要发展,哪个领域都需要投入,但县委、县政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民生问题上。
  “当时也并非没有担心,毕竟全国其他地方还没有这样的改革,我们也担心改革会失败。”拓乃章说,子长县改革9个月后,中央出台医改文件。我们发现,子长跟中央的政策基本是吻合的。
  2008年6月1日,平价医院创建在子长县拉开帷幕。到了当年年底,县政府发现,改革效果好像并不明显。
  问题出在药品采购配送环节上。
  2009年6月,子长县把所有公立医院的用药进行了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选择了一家国有医药企业负责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配送。结果,药费降低了40%。
  子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医改办主任靳晓宏告诉记者,改革前,子长县人民医院每年药品收入达到1800万元;改革后的第一年,这一数字只有1000万元。
  2011年,子长县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增加15.8%,费用降低了37.5%,住院人数增加31.5%,费用降低31.8%。阑尾手术的日均费用从改革前的400元下降到200元;胆结石患者的手术费从5000多元降至不到3000元。
  2007年,子长县人民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6.2%。2011年,这一比例下降为38%。
  这样的改革自然带来争议。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我都要跟医生谈心,让他们理解县里的改革。”子长县人民医院院长吴建军说。没有了药品提成,医生的收入下降,改革遇到阻力。
  不过,如果不算开大处方、药品提成的收入,子长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还是有了不小的增长。靳晓宏拿出的数据显示,改革前,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平均工资为2.9万元/年,改革后,平均工资达到6万元/年,县中医院的平均工资达到5万元/年,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工资达到4.5万元/年。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比县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33%。
  子长县中医院副院长马志伟告诉记者,改革前,财政只负担医院工资的60%~70%,剩下的要靠自己挣。
  在子长县的医改中,医务人员的工资纳入了全额财政预算,医院原有的债务被剥离,医院基础建设、购买设备也由政府出资。县政府除了投入5700万元为县人民医院建设新大楼外,还将为该县中医院选址进行建设。截至目前,子长县已经建成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并配备仪器设备48台件,建成6个甲级乡镇卫生院、9个乙级乡镇卫生院和30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
  在子长县政府看来,这是让医院回归公益的做法,但也有声音认为,子长县的这种做法是政府大包大揽、回归计划经济,单靠财政投入无法真正解决医改问题。
  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社会的质疑,也是子长县政府面临的难题。但当地政府认为,只有通过政府投入,让利于民,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早在2008年,时任子长县委书记薛海涛就曾表示,改革后的平价医院,绝不是大锅饭,不是走老路。
  “创建平价医院、搞药品统一采购配送,直接影响了部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们担心医院重新回到原来的大锅饭的年代。”拓乃章说,为此,当地紧接着进行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在子长县2008年创建平价医院的方案中,提出要实行定岗定编、平等竞争、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等措施。2009年11月,子长县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对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并建立解聘制度,医务人员工资要拉开档次,工资总额的60%作为岗位工资发放,40%作为绩效工资,按照工作实绩和效益考核发放。
  从2009年起,子长县财政还为公立医院安排奖励资金130万元,用于奖励为医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这笔资金如今已经增长为每年190万元。
  在定编定岗之后,县人民医院精简科室33个,减少中层管理职位48个,县中医院中层管理岗由10个减少到8个,科室由15个减少到11个。
  2010年,子长县再次对卫生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调整,医务人员的岗位工资从工资总额的60%下降为40%,绩效工资则从40%上升为60%。
  在子长县中医院,收入很快拉开。医务人员月绩效工资最高的达到2350元,最低的只有8元。在子长县人民医院,同科室人员的绩效工资最多相差5700多元。
  子长模式能否大范围推广
  子长的公立医院改革已获得各方的关注。今年年初,这项改革获得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一个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子长的改革能否在大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靳晓宏说,在县级医院,子长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这个模式在三级医院还很难推开。如果全国2000多个县医院都改好了,三级医院的改革时机也就到了。子长县医改如今面临缺少人才的难题,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成才往往需要10年,而三甲医院还在扩张规模,县级医院很难招到人才。
  在陕西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场会上,子长医改被认为是“起步早、见效快、成本低、易复制”。
  在拓乃章看来,子长的改革是在改政府行为、改体制,在县一级可以复制,“我们的改革也不是包治百病,三级医院已经形成了市场运行的机制,如果要靠政府财政补贴,数额将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子长县医改办提供的一份材料提到,三级医院不改革,县级医院改革难以推进。现行的医保报销政策诱导患者向三级医院转诊。因为三级医院实行的是起报点,而二级以下医院实行的则是起付线。
  “当前迫切需要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子长县医改办提供的资料提到,国家应该出台一个明确的指引,省市应该出台适宜地方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引导建立合理的医改机制。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16:22:57

女婴发高烧住院不治身亡 家属在医院拉横幅被拘http://www.sina.com.cn2012年05月16日22:53法制周报
http://i3.sinaimg.cn/dy/s/2012-05-16/U4167P1T1D24427512F21DT20120516225336.jpg 李红光拿着女儿小蕊的照片及协议书,称自己不知道怎么维权。记者 雷鸿涛 摄

http://i1.sinaimg.cn/dy/s/2012-05-16/U4167P1T1D24427512F23DT20120516225336.jpg 李红光称,在维权过程中自己的家属遭到了医院保安殴打。受访者供图

http://i1.sinaimg.cn/dy/s/2012-05-16/U4167P1T1D24427512F1394DT20120516225336.jpg 医院称在医闹事件中自己也是受害者。

  女婴发高烧住院却不治身亡家属拉横幅“维权”被拘
  一场没有赢家的医闹
  本报记者 雷鸿涛 文/图
  长沙市宁乡县的李红光从没想到这样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他1岁5个月的小女儿小蕊因发烧去宁乡人民医院治疗,却在医院死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为了能“引起政府重视、舆论关注”,他和亲友在医院门口拉了两条横幅,放了七八挂鞭炮,结果4名亲友被拘留10天。
  宁乡人民医院医务科的张姓副主任也对《法制周报》记者大吐苦水,他认为“医院有时花了冤枉钱,还要背上骂名,同样也是受害者”。
  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下文简称《通告》),严打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的犯罪。而李红光及其亲友的一些举动,正在《通告》列出的予以处罚的7种扰乱医院正常秩序行为之列。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民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治本必须探寻出产生医闹的根源,产生医闹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公正、高效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此,构建一个公正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是问题的核心。
  在医院门口拉横幅放鞭炮被拘
  5月14日,记者赶到位于宁乡县夏铎铺镇龙凤山村的李红光家。
  记者采访时,李的妻子一言不发地在一旁打扫卫生。李说,之前妻子为人开朗,经常和朋友打牌,现在变沉默了,天天晚上哭。女儿小蕊离开人世时1岁5个月大,身体状况一直不错,“会叫爸爸妈妈了,牙齿也长出来了。”
  事情还得从5月6日说起。当天上午小蕊出现了发烧、呼吸急促等症状,到第二天高烧还没退,“老婆急哭了。”凌晨3时18分,小蕊被送到了宁乡人民医院急诊病室。
  随后,小蕊被诊断出“重度肺炎”。医院给予了吸氧、抗炎等对症处理。李红光说,此时小蕊病情有所好转,高烧也退了一点。
  据他回忆,早上6时左右,护土查房,并向输液的塑料袋内加了药,“不到10分钟时间,我女儿脸色惨白、嘴唇发乌、口吐白沫、心脏停止跳动。”
  6时50分左右,小蕊经抢救无效死亡。
  让李红光觉得蹊跷的是,女儿死亡后,“病历本、用药卡、未注射完的药物、药瓶都不翼而飞。”
  5月7日,相关部门对医患双方进行调解。李红光提出质疑:医院为何没有提出转院治疗,或者下达高危通知书;病历本、用药卡、未注射完的药物、药瓶都为何不翼而飞;为什么加药后不久就出现了意外,加的药有没有问题?
  李红光说,医院只告诉他死亡原因是“肺出血”,只字未提医疗责任,以及是什么导致“肺出血”。这让家属颇感失望。
  调解无果后,5月8日,李红光和亲朋好友在医院门口拉起了两条横幅,上面写着“还我女儿一个公道”、“还我女儿,请求政府处理”等字样。
  “横幅一端挂在栏杆上,一端由我拉着。”李先生就这样坐到了医院的门中间。当天,他们还放了七八挂鞭炮,“是那种200响的鞭炮。”
  当天双方还发生了肢体冲突,李红光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他们拍下的照片,其中倒下的老人是他70岁的父亲,“被医院保安拖翻在地,并踢了几脚,好心人将他送至宁乡县中医院急救,至今卧床不起。”
  5月8日下午,李红光的妹夫及一个邻居、两个朋友被拘留。李的妹夫在拘留所通过电话告诉本报记者,他们被拘留是因为 :“在医院大门口拉横幅、堵门、大声呼叫等方式,堵得人民医院的大门车辆无法正常通行3个多小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3条第一款第一项,拘留10天。”
  记者了解到,《治安管理处罚法》23条第一款第一项为: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赔偿两万元
  家属“自愿放弃”医疗鉴定
  4名亲友被拘留后,李红光从医院把小蕊的尸体运回了家。当天,双方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达成了“一致协议”。
  李红光拿出《协议书》给记者看,上面记录了他女儿小蕊5月7日从入院到死亡的大致经过。在《协议书》最后,李红光和宁乡人民医院达成“一致意见”:李红光自愿放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宁乡人民医院一次性赔偿李红光两万元,住院费用由医院承担;今后双方不得就此事提出任何异议。
  李红光说,他之所以签字是因为听到消息,说只要签了字,4名亲友就可以放出来。但事后他认为自己被“骗”了,因为签字后亲友仍在拘留所。记者问是谁给他透露这个信息时,李红光说自己也记不起了。
  5月15日,记者来到了宁乡人民医院采访。医院医务科张副主任告诉记者,小蕊的死因是“因为当时她是重度肺炎,病情发展得很快。死亡原因是重度肺炎引起的呼吸心率衰竭,呼吸衰竭然后引起心衰。”他认为,这是因为疾病发展所致,不是医院用错了药,或治疗上面有问题,医院在此事件上无责任。
  李红光质疑,护士换药后不久小蕊死亡,质疑是不是药有问题?张先生对此进行了否认,称“如果有怀疑,第一,药瓶保存了,可鉴定;第二,药进入身体了,可做尸检,就能还原事实”。
  为何病历本、用药卡、未注射完的药物、药瓶都不翼而飞?张副主任解释,这是医院为了保存证据。“如果患者家属要求复印病历本,医院肯定会支持,但当天因为双方在协调,就没有复印,但病历本一直保存在医务科。”
  患者为何“信闹不信法”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发生医疗纠纷之后,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调解或民事诉讼三条途径解决。
  但记者发现,因种种原因,这三条途径在解决医患纠纷时实质上都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化解纠纷。
  李红光对记者说,自己只有初中文化,对法律不是很懂。其实挂横幅放鞭炮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出事后“医院无人处理”,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去维权。“我只想引起政府重视、舆论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讨回公道。”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李红光对相关部门及医疗鉴定机构表达了不信任,“他们是一家人”。
  对正规维权渠道的不信任,李红光并非个例。2010年上半年,湖南省卫生厅对株洲、常德、娄底等市州近3年医疗纠纷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各市州医疗纠纷总数均有2000余起。其中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相互沟通不够导致纠纷,占因医方原因引起纠纷总量的2/3。
  欧爱民教授认为,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对同一个事情的看法与主张肯定会存在差异,因此医患矛盾难以避免,但通过医闹这种非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医患矛盾就不正常了。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一是正常的纠纷解决机制不合理,例如我国现行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不科学,遭人诟病;二是正常的维权机制成本很高,难以及时解决问题;三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示范效应,在现实中,会闹事就能得到好处,刺激相关当事人通过医闹等方式来维权。
  宁乡人民医院医务科张副主任对记者说,医院同意并赞成患者家属通过正常途径来维权,但现在的医疗环境是:“只要是在医院死了的,都要医院赔钱,不赔患者家属就闹。”
  之所以会这样,张副主任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信息不对称。“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一旦患者出现问题或者死亡,便不能理解医院。”
  张副主任对记者说,如果小蕊的家人真要讨公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尸检,明确小孩的死因:是医院造成的还是疾病造成的。
  他同时透露,事情的最终处理方式,医院也不喜欢。“作为院方来说,我们也是没办法的情况下,才跟他达成这个协议。如果矛盾不解决的话,对社会来说也是不安定因素。”
  亟需构建公正高效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
  欧爱民认为,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通告》,只是对现有《刑法》条文进行了重述而已,因此并不存在偏袒医院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现行有关医疗的立法大多是行政机关起草的,有部门利益的嫌疑。产生医闹的根本在于缺乏公正、高效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此构建一个公正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是问题的核心。他认为借鉴英国的行政裁判所的经验,建立一个具有中立性的医疗纠纷裁判机构,具体的裁判人员有医生、律师、社会名流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裁判程序。
  如何治理医闹,欧爱民的意见是:首先,完善相关立法,从源头上确保规则的公平性;其次,要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再次,要让医闹者得不到好处,让守法者得到尊重,其利益能得到较好维护。
  5月8日,湖南省卫生厅在网站上公布了《湖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听证会征求意见稿)。该《办法》被期望能缓解医患纠纷,整顿医闹现象。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16:28:40

医生劝患癌病人出院被打 打人者称医生捅破病情http://www.sina.com.cn2012年05月17日02:39现代快报
  警方: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将对打人者依法处理
  昨天早上,常州某三甲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进行总查房时,劝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回家休养。患者的儿子得知此事后赶到医院,打了该医生,并要求医生到病床前道歉。事后,该医生报警,打人男子被传唤至派出所,警方正在对此事进一步调查。
  □现代快报记者 葛小林
  当事医生:
  劝病人出院被患者儿子打了3拳
  张主任今年51岁,是常州市区某三甲医院消化科的副主任医师,他告诉记者,昨天早上9点多,他正在医院消化科病房帮一名患者做胃镜,有个块头挺大的中年男子过来,说有事要问他,“我于是请他到办公室谈”。没料到,该男子一进办公室,就把门反锁,“对着我的胸口就是两拳,嘴里还说着‘你有什么权利叫我母亲出院?’那男的说,我是做工程的,我可以叫手下的小弟24小时跟踪你,看你还叫不叫我母亲出院!”
  “我这时才意识到,这个男子可能是消化科42号患者的儿子。”张主任说,当天早上8点不到,他对消化科住院患者进行总查房。42号患者在医院住院快一个月了,是一名癌症晚期病人,当时,他是曾劝说过该患者,“你的病情比较平稳,目前可以考虑出院了”。
  张主任对记者说,他当时的本意是,得了这种病已无力回天,在病情平稳的情况下,病人回家或到社区治疗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于是,就向该男子解释:“你母亲病情稳定了,可以回家休养,我并没有说错。”然而,中年男子喊着“你还嘴凶”,对着他的嘴角又是一拳,张主任的嘴角顿时就流血了。张主任说:“之后他威逼我,将我带到病患床前,让我对他母亲说‘你不可以出院’。”
  张主任说,当时那男子气势汹汹,太猖狂了,作为一名医生,当时他并没有与他直接冲撞,而是维持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和医德,也没有动手,但对方的行为,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医生越来越没有安全感。随后,张主任便报了警。
  患者儿子:
  辛苦隐瞒病情,没料到被医生捅破
  打人男子姓李,是土方工程老板。接到警方的电话后,他来到局前街派出所说明情况。李某说,当天早上8点多,他接到父亲的电话:“张主任喊你妈妈出院了,你快来医院。”
  李某随后赶到医院找张主任询问情况。“我到医生办公室,就问他,为什么叫我母亲出院?他说,回家养养,病情已经好转了。我又说,我母亲已经这样了,你叫我回家怎么办?他又说,病都这样了,也没有办法,我认为他的意思就是让我放弃治疗,当时我就火了,于是我就冲过去打了两拳。”
  李某说,母亲在2008年就发现身体不适,到该医院住院治疗,直到4月份才查出来是胃癌,还是晚期。“母亲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我们一直是瞒着的,还让医生和护士一起帮忙瞒着,但是今天张主任却跟我母亲说:‘你病都这样了,回去养养吧,我们这里也没什么药可以给你用了。’他把我母亲癌症晚期的事情捅出来了,我当时就火了”。
  李某说,打了张主任后,他跟张主任说,希望他去跟他母亲解释一下,安慰一下母亲,然后就陪着张主任去了母亲的病房。“张主任去帮我母亲检查了一下,并对我母亲说‘病情已经好转了’,随后我就离开医院了。”
  警方:
  正调查此事,将对打人者依法处理
  记者获悉,根据卫生部和公安部4月30日下发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的相关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公安机关将依法严打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的”,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昨天下午6点,记者在派出所见到张主任,他表示不同意警方的调解,希望对方给个说法。据悉,目前,警方正在对双方进行笔录调查,随后将会对李某依法处理。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19:58:09

近年“杀医案”盘点(2012-05-16 15:56:35) 转载▼

标签: 医患医闹杂谈
   
医学界专业网站丁香园所做的《中国大陆恶性医患冲突10年案例简编》中,从公共媒体报道中挑选了100个案例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9年底,医患冲突案例呈递增态势,其中2009年发生冲突事件达15例。而2000年至今的12年间,全国公开揭露的被患者杀害的医生多达14 人,而伤者人数更无法统计。  1、2012年4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师邢志敏在门诊室遇刺  4月13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北大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大夫邢志敏正在看门诊,此时,进来一个戴着口罩的人,突然走到邢大夫面前,迅速从包里拿出刀,向她的右肩与颈部相连处猛刺。邢志敏颈内动静脉损伤,颈内静脉几乎被横断。  2、2012年3月23日下午,哈医大一院实习医生遇刺身亡,另有三名医生受伤  当天16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实习学生,大家躲避不及,实习学生王浩颈部鲜血喷涌,最终不治。  3、2012年2月14日上午,河北柏乡县人民医院耳鼻喉主任常孟枝被砍身亡,另有两名医生和一位患者受伤  事发时常孟枝正在看病,一名男子持刀砍向她,另其手臂被砍断,头颈部多处被砍中,在屋内看病的患者也被砍倒。  4、2011年11月3日中午,广东潮州男科医院负责人宋某被砍身亡  当天中午12时左右,外来务工人员黄某持刀在男科医院当场砍伤医院负责人宋某致其当场死亡,另外,医生邹某和工作人员柯某受伤。  5、2011年9月15日下午,北京同仁堂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海归博士徐文被砍伤  9月15日15时许,北京书画家王宝洺携带菜刀至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楼四层耳鼻喉科,持刀连续砍击徐文头部、四肢等部位,并在徐文倒地之后,仍持刀继续追砍,共计砍击徐文头部6刀、四肢部10刀。徐文肌腱断裂,颅骨、尺骨、胫骨骨折。  6、2011年8月16日下午,广东东莞长安医院两名医生被砍,一死一伤  当天下午3时许,一名男病人持不锈钢菜刀冲进东莞长安镇长安医院肝病科,趁医生写病历砍向两名医生头部。  7、2011年7月24日上午,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一名姓谢的医生被砍27刀  事发时,谢医生正在病房内给病人换药,行凶者持刀进去后直接就砍,据诊断,谢医生一共被砍27刀,其中头部17刀,颈部、背部也有多处刀伤。  8、2011年1月31日上午,上海新华医院10名医护人员被刺伤  当天上午10:30,患者刘永华家属约20人,直接冲入新华医院院心胸外科病区,攻击办公室的心胸外科副主任,连续2刀捅向该医生的左前胸,致其当场重伤倒地,在制止犯罪行为中,有10名医护人员先后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伤情最重者左前胸伤口深达4厘米,离心脏仅1.5厘米,造成血气胸,险些致命。  9、2010年11月19日上午,南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续广军被捅身亡  当天上午八点半,正在为病人看病的续广军在医生办公室内被申姓持刀男子刺伤,最终因利器刺戳背部导致心肺破裂,引起失血性休克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10、2010年6月1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一名副主任医生被杀  次日,一名女护士被连捅数刀严重受伤。  11、2009年6月,六起医闹事件血溅白衣,医生遭遇“黑色六月”  6月1日,河南省武陟县一产妇在县妇幼保健院正常生产时,因产中发生羊水栓塞,不幸身亡。6月2日一早,亡者家属纠集了五六十人围攻保健院达数小时。几个大汉驾着院长强行让其披麻戴孝,在亡者灵前磕头哭丧,并实施暴力毒打,最后院长被打得倒地不起,蜷缩在水泥地上。  6月8日,浙江临海市白水洋国土分局局长之女金怡彤,在杭州市第一医院门诊公共场所自行坠楼。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患者伤势过重,未能挽回生命。

6月9日下午,其父金某率一百余人赶到医院,堵在科室门口围攻打砸,造成医院6人受伤。  6月11日,武汉江夏区疾控中心一名护士上班时,被一名男子在接种室内持刀割喉而死。  6月16日,北大第一医院某医生因拒绝为病人开虚假证明,被病人家属连刺五刀,身陷血泊。  6月21日,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一位“肾积水并尿毒症”的重症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21日凌晨3时,家属拒绝迁移死者尸体,将泌尿外科全科室封闭,泌尿外科的值班医生、手术医生和所有在院病人,都被关在病房,爆发严重医闹冲突。  6月26日,一名7岁男孩在医院不治身亡,其父母怀疑是医院治疗不力,纠集近百人围堵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20:01:33

“血色”医患:谁都无法回避2012年05月16日 09:12:27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编辑:曹伟 星评
字号T|T 打印 分享     提要:这个春夏之交医患关系极不平静,哈医大实习医生被杀、北京人民医院医生受伤、乌鲁木齐一家医院医生遭殴打,一系列恶性事件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早已在风口浪尖上的中国医患矛盾再次陷入“水生火热”。“血色”医患,我们都难辞其咎。  这个春天医患关系极不平静,哈医大实习医生被杀、北京人民医院医生受伤、乌鲁木齐一家医院医生遭殴打,一系列恶性事件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早已在风口浪尖上的中国医患矛盾再次陷入“水生火热”。  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明确将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5月初,卫生部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公安机关在二级以上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设立警务室。  这些措施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一方面,恶性事件冲击着社会公众心理,逼迫医疗卫生部门不断升级防御措施,另一方面,人防物防甚至将医院“碉堡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医患失和酿成惨剧并非缺乏警察保护和高压政策所致,只要医患之间对立情绪存在,不信任关系继续,医患冲突事件还是会不断发生。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解医患矛盾更非一日之功,这当中,医生、患者、媒体、政府都应该成为矛盾的“解铃人”。  对于医方来说,应该心怀对生命的敬畏,而不是揣着如何不被患者讹的心态,在降低道德风险信任风险的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即将面临的病情、诊断、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结果和风险……  对于患者和广大公众来说,应该摆正医生的位置,理解和包容医疗工作者,学会换位思考,遇到医疗纠纷要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摆脱“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错误思想……  对于媒体来说,医患纠纷矛盾的报道十分敏感,本该就事论事引发理性思考,不能将事件作为噱头煽风点火,更不能情绪化处理态度摇摆……
对于政府来说,“堵”不如“疏”,制度不健全是根源,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全民医保、医患纠纷预防及解决渠道等等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的责任不容回避……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20:05:37

看病,省力省钱不容易2012年05月16日 09:15:51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编辑:曹伟 星评
字号T|T 打印 分享     提要: 3天跑俩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买了一堆药,孙艳华发现,看病真费钱、费精力,成本真高啊!据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综合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达到159.5元,比2000年的统计数据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检查治疗费是2000年的近3倍。  
近日,上海华东医院26位医生、专家来到江桥镇为村民义诊,受到热烈欢迎,被十里八乡的村民层层包围。当日,华东医院和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下约定,专家们将经常下乡为民服务,当地村民不去市区大医院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张海峰摄  在家门口就能医好病,这是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和社区医院,却普遍存在看不上病、看不好病的状况,百姓只能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而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繁杂而昂贵,往往超过患者的基本需求,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现象长期持续。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什么是基本医疗服务?如何优先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医好病?记者进行了采访。  ①全国患者都往北京大医院跑——  医疗服务“倒三角”,越是基层越专科,越是上级医院越综合。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实践经验就少,医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不信任基层,形成恶性循环  3月底,59岁的山西大同人李秀明在儿子的陪伴下,又到北京看病了。他们先到医院旁边的旅馆订了一间房,120元/天。条件不是太好,但是有房间住李秀明觉得很满足,她知道跑大医院看病的人太多了,旅馆房间很紧俏。  这回看的是白内障。因为有14年的糖尿病史,北京大医院的医生建议,先控制好血糖水平再进行手术。李秀明只好回到旅馆,开始监测血糖,可总也控制不好。到了第十二天,终于降低到4.8,符合手术条件了。  4月6日,李秀明进行了门诊手术,花了5900多元,加上旅馆、吃饭的费用,共花了将近两万元。“当然有点贵,但是这里的技术好嘛。”李秀明家住县城,据她介绍,他们当地人都愿意到北京看病,原因是不放心县里医院的水平,对市医院、省医院也不太放心,“最相信北京,再说路程也不远。”大同到北京有350多公里,按照现行的医保制度,异地看病只能报销很小一部分。李秀明说,那也只能认了,还是到北京治疗放心点。  李秀明的一位病友来自吉林延边,也是在孩子陪同下到北京做白内障手术。这位病友说,自己在延边的一家医院被误诊了,花两万元做了手术,眼睛却一直没好,到北京检查后被确诊为白内障。一听这话,李秀明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基层医疗机构真不能让人放心。  来自河北香河的史阿姨也持这种看法。她说,即便只是感冒也要去北京看,尽管花钱不少——感冒也得两三百元,但史阿姨觉得值。她说:“北京医院的水平比当地不是好一些,而是好好些!让人心里踏实。”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80%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优质医疗资源又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城乡之间的基本医疗服务差距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供了一组数字:从设施上看,全国仍有近10%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全社会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3.31张,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为1.06张;从医师数量上看,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3.2个执业医师,而在村卫生室仅为0.12;在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超过95%是非营利性的,但在农村卫生室中,只有67%是非营利性的。  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医护人员实践经验就少,医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不信任基层,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我国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之间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还没有形成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制度安排,医疗服务模式表现出‘倒三角’,越到基层越专科,越到上级医院越综合。你可以看到,每天在大医院看病的人比超市还多。”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说。 ②大小检查做个遍,药品开了一大堆——  信息不对称、落后的支付方式、医生自我保护等是造成过度医疗服务的根源,也背离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宗旨,亟待改革  3月底,在北京通州务工的孙艳华小便时发现尿里有一点血丝。因为是河北承德人,她在北京看病没法报销,得自己掏钱。23岁的孙艳华觉得自己还年轻,加上没有别的症状,决定等到放假再去看病。  4月2日,孙艳华来到附近一家二级医院看病,医生开了尿常规、妇科、肛门等三项检查,查了半天,最后给她开了一些妇科药让她回家了。回到家,孙艳华后悔拿了这么多药:“我看的是泌尿系统的问题,医生却给我开妇科药,这能管用么?!”  孙艳华不放心,第二天她又去了一家三甲医院,大夫让她做了一个泌尿系统的尿液检查项目。  4月7日上午,孙艳华赶到医院,取了检查结果,上面写着“形态正常”。拿给肾内科大夫看,大夫要她换成泌尿科的号。在泌尿科,大夫还没听她说两句话,看了一眼检查结果,就给她开了一张120元的彩超单子。  交完费后,做检查的大夫告诉她,得等到下午2点半才能轮到她。这时的孙艳华有点泄气了:“为什么大夫不跟我说一说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难道我只能去最权威的协和医院才能查到结果吗?总是一上来就开一堆检查单,也不问问我的感受。”对这一点,其实孙艳华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从医院大楼下来,已经11点多了。孙艳华想起为防止检查空腹血,自己还没吃早餐,赶紧跑到大楼后面买点吃的,准备下午的“战斗”。  3天跑俩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买了一堆药,孙艳华发现,看病真费钱、费精力,成本真高啊!据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综合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达到159.5元,比2000年的统计数据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检查治疗费是2000年的近3倍。  对此,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利霞认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比着扩张规模,设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竞赛内容。例如,短短10年间,很多大医院就淘汰了16排CT乃至64排CT,代之以全球最先进的320排CT。这些高精尖设备往往过度使用,其成本都加在患者身上。  北京市朝阳区50多岁的蔡桂芹因为有医保,似乎不怕“过度”服务。前不久,蔡桂芹感觉腰部疼痛,去一家三甲医院看病,医生二话没说,先让她拍了片子,片子出来后,一口气开了4种药,共600多元,并告诉她只是半个月的量。尽管蔡桂芹自己只需花90多元,但“大处方”浪费的是公共医疗资源。  本是因为不放心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跑到大医院看病,可是大医院却不区分患者的需求,不论大病小病,能涉及的检查项目都得查一遍。患者不得不感慨:想少花钱真是太难了!  大医院怎么就不能好好就病医病、减少检查呢?饶克勤解释,这是因为老百姓和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决策者不是患者而是医生。医生开出的检查和药品患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他说:“医生的收入若与做多少检查、开多少药品挂钩,不可能避免诱导需求,形成过度医疗。同时,按项目付费和药品加成,是国际上较为落后的支付方式,亟须改革。”此外,在医疗纠纷中,举证倒置的有罪推定原则,也使得一些医生不得不给患者多开检查来保护自己。凡此种种,使得患者的负担越来越重。  从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报告上记者发现,虽然在近几年的卫生总费用中,老百姓个人卫生支出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但是绝对数仍在上升,如2007年为5098.7亿元,2009年为6570.8亿元。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20:08:42

受伤的医生2012年05月16日 09:24:15 文章来源:南都周刊编辑:曹伟 星评
字号T|T 打印 分享     提要:在收入、科研和晋升压力加剧,医患矛盾不断恶化的当下,有医生直言,如果物质匮乏或安全缺失所带来的折磨,超过了临床带来的精神享受的话,他“会选择离开”。      1  接二连三的伤医凶案,使得林灿(化名)先是生怒,继而动摇。他说:这对医学生打击很大。  林灿是上海某医学院眼科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早些时候,他看医疗剧《无限生机》着迷:剧中有一干超脱的大夫,病人来了说没钱,他们给治,下本用好药;病情告急时,又能凭借洞察力,做到药到病除。  “现在看来,这是美好向往,而非现实的反映。”林灿说,支撑医学生走下去的,是一种类似于股市中的“被套牢”心态——舍不得割肉,便维持现状。  他记得,念本科时,就有师兄灌输:既然在重点医学院,不能只去地段医院做个全科大夫,那么,考研即成为目标。而现在,他可以预料,待到读完研,导师必然又会讲:3年了,学到很多东西,离胜利一步之遥,停止的话非常可惜。  即便辜负了导师的期望,直接进入医院,但等到要从住院医生晋升主治医生的那天,博士文凭仍会是一个硬指标。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再往后是1至3年的住院轮转,医学生的大好年华便被绞入了旷日持久的求学与临床见习里。  上了高速路,林灿没法怠速或者掉头逆行。他的本科同学——未能被保研的,却都在做妥协,比如曾立志要做骨科医生的,去了辅助科室。  “作为26岁的男生,至今还只是学生,没有收入,不能独立养活自己,没时间陪家里人。”林灿沮丧地说,“选择学医愧对家人,社会对我们又如此不理解。”  2.  林灿说的不理解,是指医疗纠纷。有一回随导师出诊,他在旁做文书录入。有个病患排了很久的队,要做眼疾手术。导师检查后发觉另有问题,暂不适合动刀,建议他先去另外的科室排除隐患。家属认为被“踢皮球”了,就来责难:你不是很牛的教授?你不是世界第一?怎么这样的病就看不了?  导师激动地与其争辩,场面失控了。  “这种对你的攻击是突如其来的。”林灿说,“医生会一愣,觉得不是我的错。”  根据卫生部统计,仅就2010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了17243起,比5年前多了近7000起。  进入2012年之后,医生被伤害的案例越来越多。除了此前哈医大和北京等地接连出现刺医事件之外,就在5月5日凌晨,在湖北荆州第一人民医院,一名躺在急诊室手术台上准备做手术的患者突然坐起,跳下手术台开始追打医生。而当事医生称,自己是照例问询核对伤者信息。  有时,调换位置想,林灿也体谅病人。“长时间候诊,病人已经烦躁了,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某个状况需要进一步处理时,他的心态就彻底坏了。”林灿说。  但排队在所难免,林灿所在三甲专科医院,一个眼科医生一天门诊大约看100个病人,从早上8点,看至下午点点半。  林灿承认,“就诊检查的细致程度非常有限”,“只能看眼里有无问题,测眼压,验度数,如果是一般近视,就让去配镜。”  “对于门诊医师,一要做到不出错,二要尽量看出隐患。”林灿这么理解,“常规的检查已成模式,检查一做,一般的病症基本能反映出来。”  “许多病患怨言:什么都不问就给我开检查?”林灿老实作答:“实在是没时间问。”   3.  徐夏(化名)在江苏某三乙医院做麻醉科医生,有17年医龄。她一周工作6天,工作日7点45分到岗,忙碌7小时,照理是14点45分下班,但几乎每天要加班。  麻醉科有30名医生,常态下,有人值急诊或者轮休,能上手术班的大约是12人,一天要应对70多台手术。  徐夏常加班至傍晚五六时,乃至夜里11点,相应的加班费是5元一小时,这比麦当劳的小时工还差一截。  “占用的时间太多,我们和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没区别。”徐夏抱怨说,“并且加班是制度性的,即便一分钱没有,你还得干,除非辞职。”  另一个问题是,这点付出没能产生多大效益,医生的技术价值没能在收费上得到体现。  徐夏举例说:北京协和医院最出名的教授,专家门诊的挂号费是14元;做一台时长七八小时的插管全麻手术,麻醉收费约490元,不插管全麻收190元;一台大手术,需要5至6名外科医生、2名麻醉医生和2名护士一齐协作,耗费数小时,费用是一千至三千元不等。  “医生的技术付出都是亏的,医院收入靠药品提成和检查费弥补。”徐夏坦率地讲,“药品回扣,有些医院有,有些医院没,分配方式也不尽相同,多数情况下,普通医生拿到手的很少。”  “现在,在社会公众看来,医生就成了一群逐利的小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谢汝石医生说,“但是医生也是人,不但要生活,同时还要担负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他透露,在现行的制度下,在大部分医院里,政府每年的拨款还不到医院总支出的10%,而大学的附属医院更少,不够6%。  “你说医院如果不赚钱,病人到医院就诊有这样的环境和设备吗?能有那么多的专家吗?”谢汝石反问道。  2010年,徐夏全勤,税后年收入不足6万元,这包括了工资、奖金、节日费、加班费以及手术津贴。  徐夏也曾拿过红包,面对诱惑,她挣扎过,确实也需要钱。她自己说,后来不拿了,因为“社会的净化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另一个原因是:收红包有风险。她说:“在医疗上要找差错太容易,医生不收红包,还被砍被杀呢。”“收受利益不是个体医生的问题,而是没有一个好制度,来约束这种行为,也没有一个好制度,帮助医生实现他们的价值。”她补充说。   4.  徐夏介绍,医院科室的奖金,由院部核算得出,原则是收入减去损耗,“但具体数额,仍要看科主任有没有分量。”  她记得,今年一月、二月,一位同僚只拿得月奖金800元,效益好的科室,医生的奖金亦不过是5000元。  徐夏说:“奖金的多少,与科室地位有关系。科室越强势,科主任在院长面前越有话语权,奖金就会高些。”  这笔奖金统一派发至每个科室,科里会安排人依系数计算分配,系数同每个医生的工作年限与职称年限挂钩。工作头一年的新进医生系数是0,没有奖金;第二年是0.5;第三年是0.75。  与微薄收入所相称的是工作环境。徐夏工作的医院,手术室里装有流层系统,作用是调温、与外界交换气体并灭菌。但院部规定,手术结束要关掉流层。  “使用的成本只是电费,院部要省电费。”徐夏不理解,一些微创手术,例如腹腔镜胆囊手术,要往患者的肚里充二氧化碳,使肚皮鼓起来,整个过程中有大量废气滞留在手术室里。手术结束即关掉流层,会导致室内环境恶劣。  “日积月累,许多同事头痛。”徐夏说,他们向领导提意见。领导“哦”一声,讲:怪不得最近我也头疼。但没下文了。  另一条制度也令医生头疼,院部规定:病患逃费,所欠费用由相关医生偿付。徐夏所在的医院里,曾有一个医生组——三位骨科大夫共同治疗一个住院病号,在治疗尾期,那病人逃了,欠下19000元医疗费。医院判定,扣罚组长——副主任医生1万元,另一主治医生承担9000元。  “所以你去住院,没钱了,医生会给你停药。”徐夏揭示缘由,“临床医生都学精了,不交钱,便停药,连手术费都要预先交。”  5.  若发生停药,有人会拿“医德”来说事。与诸多医生一样,朱桓(化名)不喜欢“医德”这词,他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住院医生。他觉得:我待患者好,不因为医德,而是我对病患的痛苦有同情心,我在付出同情的过程中也得到道德上的满足感。  朱桓认为,一个人适不适合做医生是天生的,如果只会考试,那远远不够。他说:“临床医生以床边问诊,判断病情为要点,若是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具备基本的同情心,没有观察力和判断力,都不适合做医生。”  “接着的问题是,适不适合在中国当一个大夫?”朱桓继续说,“受不了高投入伴随着低回报,可以选择离开。”  对朱桓而言,他所图的,是临床诊治时缜密推理与缉拿“真凶”的乐趣,是心安理得接受他人信任与尊重的成就感。  有时候,乐趣与成就感会被破坏。朱桓说,得了肿瘤要医治,治疗只有四成的可能会缓解,不治则没戏。  “多数人却没有愿赌服输的精神,只肯吸收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他说,“一种药固然可能有用,但病情会发展,会变化,药对别人有用,对自己未必有用,现在有用,将来未必一直有用。”  徐夏认同这点,她觉得病人对医生的期望过高,是科普没做好,现代医学有其局限性,许多疾病仍是不治之症。  朱桓觉得,国人的思维和文化传统不适合西医,广泛流传的是相信奇迹,相信个例,却不认同概率论。  他仍拿肿瘤举例,医学对肿瘤有预判,50%的几率活三年,20%的几率活五年。医生一步步地告诉患者,每个治疗选择,都有对错的可能。“夸张点说,90%对,10%错,错了那10%里还能用下一招,而最后那1%可能是死亡。有的人却想,为什么这1%无法挽回,是不是没给红包?”  他说:“医疗不是服务业,我们和患者是战友,我同情你,才帮助你。你有财力,愿意掉头发,能忍受痛苦,也对或许会人财两空的结局有预期,医生和患者达成了这些共识,才能往下走。”  6.  朱桓不希望,每做一步治疗,都要医生签字,患者再签字,医患间防范到这地步。  “现在把你的命拿出来,拍在桌上,我帮你赌,你赌不赌?”他这么说,“病人应该与医生站一块同疾病博弈,如果预设了立场是来买服务,那对不起,有些服务我不卖。”  朱桓见过磕头下跪的病人,他坚持,这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跪得下去的病人,回头也会来告你,因为他把尊严看得比性命更低。”  对这类病人,朱桓会避免做危险性的操作,这是他的自我保护。  朱桓说,自己所在的医院多少有些精神家园性质,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医疗环境。他所在科室,没有回扣,没有红包,用药与治疗都按规范来。多数医生也不会讨论房子与股票,大家都有情怀,守着念想。  至于过度检查,他解释,一些医生怕担责任,就多开检查。“检查开多了,至多说他水平不够,学医不精,但把一个肿瘤病人放走了,他就是误诊。”  朱桓说,他并不排除确实有差劲的医生在其中牟利。比如,民营医院买了设备,就去大医院的门诊给大夫递名片,塞回扣,说:我这儿机器闲着。  “往好了说,这是医疗资源的再分配。”但朱恒认为,只要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金钱诱惑仍存在,这些暗处不可避免。他也指出,在一些国家,如果大夫多开检查,市场机制能约束他,保险公司会要求其缴纳更多的保金。  7.  多数人在选择学医时都是高中生,没有形成价值观,父母都说干这行能挣大钱,但后来发觉是假的。  “如果哪一天,物质匮乏或安全缺失所带来的折磨,超过了临床带来的精神享受,我会离开。”朱桓如是说。  黄文(化名)在行医两年后,最终选择了给自己松绑。之前,他在某省会城市的一间三甲医院任住院医生。  黄文记得,硕士实习时,尚且轻松。到了轮转期,他要独当一面值夜班,一个病区,整晚上只有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看护。遇到问题不会处理,或者无法独立处理时,他可以给总值班打电话,电话咨询仍不能解决的,总值班会跑过来。通常,总值班是低年资的主治医生。  轮转期的第2个月,黄文在白天独立处置了一次死亡。他说,做医生都有胆量,不怕面对死者,就怕家属闹。“病患死了,我们在道义上会难过,刚参加工作的小医生都有这感觉,一个照顾了10来天的病人死了,心里会失落。”  有一回,黄文参与一台心脏介入手术,出现了并发症,但患者没有死亡。“每个病人的体质不同,解剖结构也不一致,我刚参加工作,见过的病例少,拿以往的经验去应对,就发生了问题。”  “幸好抢救成功,也没落下后遗症。”黄文说,术前的知情同意书就并发症作过说明,家属也签字了,但一旦留有后遗症,哪怕家属签过字,也会来讨说法。  这事对黄文打击颇大。他说,大部分医生在手术出现并发症后会“封刀”——暂时歇一歇,个别医生还会去庙里烧香。  8.  黄文学医7年,迈入了三甲医院,似乎是前途光明,但在那时,他深感有压力。他说,每个上进医生的头上,都悬着“SCI论文”之剑。  大型医院一般定了规则:医生升任主治,或是申请课题,获取经费,首先要在SCI索引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  “你就要去做动物实验,用英文写文章,把业余时间都耗在里边。”黄文说,他明白沿袭这条路走下去,外科医生成为主刀,或许能带来灰色收入;内科医生成名以后,则有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  “这些,都要经历异常艰辛的努力,熬很长时间。”黄文说,他希望在短时期内就可以活得开心,小医生阶段非常难熬。  况且,黄文所在的科室,一些病人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或是发生了难以预料的情况时,会死亡。  他说,这其中就有潜规则:“院方认为可能产生纠纷的病历,多数被修饰过。”  “科主任判断,某份病历会被牵连进官司,就吩咐小医生重写,要求措辞得体,语言严谨,把漏洞都堵掉。有的操作,医生做了,但没写进病历,就要补上。写完了几个医生轮流看,确准了没问题才誊写一遍。”  黄文听过老医生讲叙,在以往医患关系不太紧张的时期,一台阑尾手术,病历上可能只写一行字:剖腹,探查,切阑尾,缝皮。现在的医生则要写:仔细地一层层分离,没有见到出血,按照步骤将阑尾弄出,一步步地探查。  “看到这里有脓,那里没脓,但是阑尾感染了,怎么切的,写得很细致,就怕以后打官司。”黄文说。  压力就这样交汇在了一起。工作第一年时,有药企同他接触,“面对收入翻番的机会,肯定心动。”但黄的父母不同意。  “一步一步,外面有诱惑了就会想一想。”某年的春节,黄文在医院急诊间度过,那时候,又动了离开的念头。  这年下半年,黄文以个人原因为由,离职去了一家医疗企业。  采访的尾声,他坐在写字楼裙房里的咖啡厅内,以舒缓的语速告诉记者:“在企业,不需要值夜班,不需要写SCI论文,也没有医患纠纷,自己会觉得社会地位降低了,但心态能调整过来。”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20:11:08

“下辈子坚决不做医生”2012年05月16日 09:29:06 文章来源:爱爱医作者:网友 星评
字号T|T 打印 分享     提要: 我给你看病,你的病恢复的快,你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你的病恢复的慢,你认为我是庸医,是刻意留你在医院里,好多赚点钱。给你治好了,你认为是应该的,毫不领情;一旦病治不好,医生立刻就成了杀人凶手,轻则被告上法庭,重则遭打杀报复。  
近日,关于同仁医院徐文教授被砍事件广为流传,摘录一些评论片段:   ……企图用全世界最少的医疗投入保障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利用无良媒体将之与愚昧平民的矛盾转嫁。我们过着最苦的大学生活,毕业后领着全世界医生中最低的收入,还要被得了绝症的患者砍了泄愤,砍死了都还要听一群人民高呼大快人心,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畸形的社会?!  徐文老师被砍,网民纷纷表示砍得好,医生都该砍;昨日夜班,全院抢救一个颈椎骨折送来时已无心跳呼吸的车祸病人,历时9个小时,患者死亡,家属表示要让主持抢救的医生偿命,扯烂了他已经浸满鲜血和汗水白大褂,作为他辛苦奋战9个小时的回报。终于明白,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了,医生是医不好中国人的。  今天打车回学校,出租车司机在得知我是学口腔的之后,先是大骂医院黑医生没良心,接着对徐文医生被砍事件表示砍的好,再说如果他自己得了绝症花几万块钱被医生治死了他也会砍医生的(注意:绝症和治死),最后在我下车的时候竟然跟我说“以后找你看牙你可得给我个成本价。”  医疗费用医保超标医保局要扣全科室医生的奖金,众医护无语,每天至少十分之一危重病人在床,新收患者各种尿毒症心衰癫痫脑梗胃穿孔脾破裂肝肿瘤,总不能不管病人病情一味来追求医保金额达标。但全力抢救、医治病人的下场就是患者多花了医保的钱,某某部门要回头找医生钱。日夜操劳担风险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拉回来,某某部门却很生气。  如果你的朋友长时间没有和你联系,一种情况是他死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学医;如果你的女性朋友在36岁还没有结婚,一种情况是她喜欢女人,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她学医。  我,80后,医务工作者。 我们经历了高中般的大学生活,当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们在上网、逛街、化妆、看电影、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整日泡在自习室里,用5年(本科)或8年(硕士)的青春和一摞摞成百上千页的书作伴,终于毕业了,有了一份工作,一份既让你们羡慕,又被你们唾弃的工作。这是一份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还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我给你看病,你的病恢复的快,你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你的病恢复的慢,你认为我是庸医,是刻意留你在医院里,好多赚点钱。给你治好了,你认为是应该的,毫不领情;一旦病治不好,医生立刻就成了杀人凶手,轻则被告上法庭,重则遭打杀报复。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过程,况且有些病的确是目前医学上解决不了的难题,你以为医生是神仙,无所不能、包治百病、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啊,对不起,我是人,不是神仙。  我给你做全面的检查,你说我是过度检查,牟取暴利,你向媒体极力控诉我的恶行;我给你省钱,尽量少做检查,当某个病没检查出来时,你又告我,说我玩忽职守,不负责任。那么,请问,你到底想让我怎样呢?  你家属急需手术,需要你签字同意,你却害怕承担手术的风险,迟迟不肯签,最后你家属死了,然后你对着媒体的镜头无比愤怒的斥责医生,然后媒体也是一脸正义的质问着为什么医生不能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什么非要因为一个签字而耽误了一条生命。那么好吧,作为医生,我们换种做法,我们不管你签不签字,马上先进行手术,但是如果手术失败了呢?我知道,你肯定又会对着媒体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我们医生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擅自进行手术,把你的亲人给害死了。然后你可能还会叫了一大帮亲戚朋友甚至请专业医闹到医院拉横幅、摆花圈、砸桌子、打医生。我倒想问问你,我们医生怎么做你们才满意呢?我也想问问媒体,你以后能不能不要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不分是非的伪装成一个正义者!  你急需要输血,血液储备却不足,有血型相符的人说要输血给你,我们拒绝了,因为法律有规定医院不能自行采血。从外单位调用血液时耽误了病情,然后你告我们。而如果我们答应了现场抽取血液立即为你输,到时感染了肝炎、梅毒、艾滋等等,这责任你又该推给我们了。难道不是吗?  我夜班时不时在病房里溜达,你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累的打个盹你就把我的照片传到网上,接着控诉整个医疗作风是如何败坏。在外科,常常是做手术忙一整个白天,然后接着上夜班,写病历抢救病号折腾一夜,凌晨打个盹第二天又照样上班。要不你也试试这样连续几十个小时的工作,你要是不打个哈欠、闭个眼,我就去死。其实,这是很多医生工作的写照,你以为他这样加班就有很多钱拿啊,那你也来做医生好了,试试看钱会不会多的堆成山。有多少大夫这样忙碌了十多年,却连房贷都还不完。你以为媒体曝光一次红包事件,就表示所有的医生每天有收不完的红包啊。  你半夜拉铃叫护士,护士来的迟了你就骂骂咧咧,护士是你花钱买下了专门给你服务的么?一个病区几十个病人,她每个人花五分钟,一圈下来要多少时间?她一整个晚上都在病房里来回奔波,她又不是百米冠军,能你的铃一响她就立马到跟前吗?曾看到过挺着大肚子的护士被病人来回使唤着,我问你,你愿意你怀孕的妻子这样辛苦吗?但是护士没有办法,这是她的工作,她的责任,你们有感谢过她的劳动吗?我们能体谅你作为患者的心情,也请你体谅下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好吗?  你们会认为做医生怎么怎么好,多么多么赚钱。其实医生拿的工资远远低于很多岗位,可是他们要上夜班,要面对病人的辱骂甚至殴打,他们没有国庆,没有五一,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除夕可能还在病房里啃干面包,好容易休息一天也要去病房看看,处理好了病号再走。如果你们那么恨医生,那么我们集体辞职,你们自己当医生试试,亲身体验一下究竟有多好。  你们嫌医药费贵,可是这个药费又不是医生说了算,它都是省里统一规定的啊,你们又凭什么来指责医生,说我们拿回扣?!请别再说药品成本很便宜,卖给你们那么贵,是我们医生拿了回扣;砖头也很便宜,房价却那么贵,难道是建筑工人拿了回扣?  曾有不少人质疑我们为什么要查肝炎系列,梅毒,艾滋等等,因为你们动不动就要投诉我们,向媒体控诉我们,所以我们怕了,我们不得不保护自己,所以你住院时我们必须先查这些。不然如果你住院前就已经有肝炎、梅毒或艾滋,而你自己不知道,我们也不做化验检查,那你出院后发现了这些病,到时候可就说不清楚了。你说是在我们医院被感染的,我们没有事先的化验结果,就只能被害的赔了钱又丢饭碗。  如果有下辈子,我们坚决不做医生。我们做着神圣的职业,却被你们一遍遍唾弃成魔鬼。我们做的好,你们视而不见忽略不计,我们有过失,你们就用放大镜看我们,肆意夸张大肆渲染。我们也是娘生父母养,凭什么要受这气?!我们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却干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还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辱骂、投诉、殴打、砍杀,正所谓“赚着卖白菜的钱,顶着卖白粉的罪” ……  借用一下曹老先生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从医好,谁解其中味看后有同感的请转发更多的群!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5/16 20:12:57

医患关系恶化 媒体有无责任?2012年05月16日 09:36:11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辑:曹伟 星评
字号T|T 打印 分享     提要: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医生李和也认为,有些媒体不专业乱报道,“如重庆有媒体曾报道六旬老人做骨科手术要查梅毒,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报道”。     2009年11月3日,南京一名婴儿徐宝宝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被父母送至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深夜,徐宝宝病情恶化后,其母亲多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但由于医生忙于打游戏等原因,未及时作出治疗,婴儿随后夭折。  徐宝宝事件最终以玩游戏当事医生被开除,医院院长书记分别受处分而告终。这起事件,确实表明某些医务人员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酿成恶果,导致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公众对部分医务人员丧失信心。  徐宝宝事件的处理,源于网络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此前,卫生部门对此事进行通报时,否认存在值班医生玩游戏的行为,也否认徐宝宝的母亲跪求治疗而不治的行为,但在媒体的介入下,该事件迅速公开化、公共化,在这种舆论压力下最终真相大白。  然而,近年来,媒体对于医患冲突的报道,却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心态。在5月8日清华大学“医路何方”的讲座中,王晨光教授认为,社会舆论把对医生的负面评价夸大了。  他说,实际上,北京几家大医院到法院诉讼的医疗纠纷已经从过去的每年三十几起降到了现在的每年十几起,“但舆论对医生总有负面印象”。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医生李和也认为,有些媒体不专业乱报道,“如重庆有媒体曾报道六旬老人做骨科手术要查梅毒,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报道”。  媒体人朱煦也在清华大学“医路何方”的讲座上认为,作为媒体,集中和部分客观地去传播医患关系极端案件会导致恶的效应,如“8毛钱治10万元病”,事实上是放大了医患冲突。媒体津津乐道这类事件,不断渲染和放大传播,不仅没有回答更深层次问题,还会加重公众对医生的不信任。  广州军区联勤部原研究员阎惠中也谈到部分媒体很难避免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传播的效果,容易夸大事实。有些媒体在报道恶性事件的时候,过于关注杀人者如何凶残,偏向于渲染事实,而忽视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缺乏思考。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朱煦所称的“八毛门”事件。2011年9月5日,深圳新闻网刊登了题目为《医院要动十几万元的手术,最终8毛钱治愈》的文章,称牙医陈刚出生6天的儿子肚子有点鼓,被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肠症,建议做手术,手术费用可能超过10万元。但陈刚觉得蹊跷,拒绝了手术,带幼儿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结果仅花了8毛钱就治好了孩子的病。此事被陈刚怀疑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医生为收入而给病人过度检查,甚至建议做费用昂贵的手术。  此事件被广泛报道后,成了抨击医方最强有力的资料之一。然而,就在舆论纷纷谴责医院时,该婴儿却突然病情恶化,不得不再度入院,医院诊断的确是患有先天性巨结肠,最终在武汉同济医院的治疗费用是两万余元。为此,陈刚通过媒体发出公开道歉信,表达了对深圳儿童医院的深深歉意。  “八毛门”事件也引发了媒体的反思,有传媒研究者撰写论文认为,记者缺乏专业水准和独立判断能力,由于受到对医方刻板印象的影响,没有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和深入调查、广泛求证及先入为主地作出判断,进行报道,使得受众被误导。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对医方的不信任情绪,强化了社会对医方的负面刻板印象。  广州某三甲医院医生王云说,确实,很多记者毕竟在这个方面不专业,“写出来的东西似乎充满正义,但我们看上去就觉得好笑。”  李和谈到,媒体也要做些工作,告诉大家对生命和死亡应有正确的态度,医生能做的事情有时候很有限。他认为媒体不能纵容医闹的风气。  不过,在上海市海上律师事务所医疗律师刘晔看来,出了医疗问题,当然不能回避媒体,因为这样矛盾只会越积越多。“但媒体也要提高专业素养,尊重事实,立场公正,不懂的问题要请教相关专业人员。长期报道医疗纠纷的媒体,我认为要配备两类人员,医生顾问和法律顾问”。  阎惠中也认同非医学专门媒体在报道类似事件时要多向医疗系统专家请教。“医患纠纷的报道不同于一般事件,记者应更加专业,不偏不倚,审慎地报道医患纠纷,避免误导受众,激化矛盾。”  (文中王云和李和应要求为化名)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从徐文医生被严重砍伤所想到的--医生是弱势群体(张友平医生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