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8/26 20:11:08
大病保险指导意见月底出台 报销达五成2012-08-27 09:07 来源 人民网
国务院医改办牵头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明确,可以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大病医保,在全国范围内交由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大病补充医保是基本医保制度的延伸和放大,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去购买商业保险机构推出的一个医保产品”。
据了解,将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意见》首次明确规定,“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可以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更大范围和更高比例的报销。”因此,它被视为今后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负担的医改重要新政。更值得关注的是,“大病再保险”的顶层设计来源于江苏的“太仓模式”。
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
国务院医改小组人士说,此次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相衔接,即在参保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偿后需要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
根据《意见》,以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大病保险补偿实际支付比例将不低于50%,并将按照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即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对于大病保险的资金来源,《意见》明确规定可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按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基金有结余的地区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在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度筹资时解决,逐步完善筹资机制。
此次开展城乡大病保险依然遵循“政府主导、专业运作”原则。即由政府负责基本政策的制定、组织协调、筹资管理并监管指导,同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即,“由地方政府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等基本政策要求,通过政府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
今日太仓,大病报销可超过
昨天孙志刚在调研中强调,江苏医改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知情人士透露,这里就包括大病保险的”太仓模式“。
2011年7月,太仓市人社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中国人保健康苏州中心支公司签订”太仓大病再保险“项目,在不增加参保人员缴费前提下,对享受基本医保报销后剩余的住院个人付费部分,给予”二次补偿“。太仓市医保中心按职工每人每年50元、居民每人每年20元的保费标准,向人保健康一次性缴纳购买大病保险。大病保险项目的资金来源则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基金不足时由财政补齐。
在太仓,大病保险报销实行分级累进补偿。即参保群众医疗费用经过基本医保报销后,由大病保险按53-82%的比例分段报销,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上不封顶。通过一年实践,太仓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百姓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明显提高。
58岁的太仓职工沈九荣,患癌症,单次住院医疗费用47.8万元。医保政策范围报销32.2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67%,享受补充保险后又报了10.4万余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9%。
37岁的城市居民顾莉芬,丈夫打工,因儿子患肾病花费了几十万元,成为低保家庭,本人又患脑溢血,医疗费32.8万元。医保政策范围报销21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63%,享受补充保险后又报了8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
据太仓市人社局局长陆俊介绍,2011年医保资金使用年度,太仓有2604名住院的大病患者拿到了大病保险补偿,占当地医保参保人员的千分之四。受益最多的一位患者,拿到了10.4万元的保险补偿。
陆俊提供的另一组数据是,2011年医保资金使用年度,太仓市住院费用超过15万元的有207人,由于实行了大病保险制度,这些大病患者的报销比例几乎都在80%以上。而在此前,由于不少大病所需的药物都属自费项目,患者报销比例只有50%,甚至低于当地医疗费用报销的平均水平。
在陆俊看来,通过大病保险提高大病患者的报销比例,意味着医保要在普惠基础上实现特惠,向大病患者倾斜,减少他们因病致贫的风险。
不用多花钱,医保水平大提高
江苏省医改办钱晓兰处长对记者分析说,”大病再保险“是基本医保基础上的一种补充保险,不能简单理解为”政府去购买商业保险推出的一个医疗保险产品“,而是政府建立的”基本+补充“的大病医保机制,并通过市场竞争,引入商业保险,实行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承办的运作方式。
”政府、老百姓以及商业机构都没有增加投入,却通过商业运作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钱晓兰进一步解释说,以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医保资金结余额来看,老百姓和政府无需再投入,靠医保结余的统筹完全可以覆盖大病保险所需金额,太仓模式完全可以复制。
据了解,2011年太仓市全年用于支付保费的资金约为上年医保基金结余的3%左右,”仅用基金的利息收入即可实现支付。“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说,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运用现代金融保险工具,发挥”经济杠杆“效用,可以做到政府不多花一分钱、老百姓不多出一分钱,但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8/28 21:00:09
回眸三年医改路 “中国式医改”起步2012-08-29 10:01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促进与保护健康对于人类福祉和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2010年世界卫生报告
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为破解这道难题,过去3年,党中央、国务院直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进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循序推进,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医改道路。
3年新医改的生动实践启示人们,坚定信念,统筹谋划,攻坚克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破解世界性难题——“中国式医改”起步
今年7月1日,深圳市67家公立医疗机构大刀阔斧革除“以药补医”,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制度的大城市。闻讯后,卫生部部长陈竺写下“医改传佳音”的诗句表达兴奋之情。
陈竺的心情,缘于3年医改的艰辛和突破。
“看医改3年,我们首先要回到这次改革的原点。”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强调。
那是一个怎样的原点?
“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体系,城镇干部、职工有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小山村里也有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和村卫生室。”饶克勤回忆说。
改革开放后,伴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发生了变化——2003年,我国拥有各种医保的人减少到15%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城市。由于缺少疾病风险的分担机制,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所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长期在4%左右,其中居民个人支出比重迅速上升,从1980年的20%攀升到2000年的60%左右。人均医疗费成为居民消费支出中仅次于食品、住房的第三大开支。同一时期,政府卫生支出从36%下降到17%,平均每年降低约1个百分点。而在发达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的10%以上,居民个人负担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在20%左右……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城乡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由1993年的38.5%上升到2003年的48.9%;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29.6%;出院病人中,63.9%是因经济困难自己要求出院。“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一个个民间顺口溜,成为新一轮医改前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写照。
一个国家国民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问题,促使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体制、疾病控制体系建设重新审视。
新医改方案开始酝酿,一系列部署紧锣密鼓地进行——
2006年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由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牵头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
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试点;
2008年12月20日,有20个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国医改工作;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7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公布,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新医改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推行以公益为导向的医改,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创举,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3年来,中共中央共出台医改文件14个,主要部门共出台重要配套文件50多个,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改政策体系。
3年来,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大制度体系建设及公立医院探索全面推进,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显着提高。
这是“真金白银”的投入——2009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450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3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约占全世界卫生总费用的3%。
“我们用全世界3%的卫生总费用,基本解决了13亿人即占全世界20%以上人口的基本健康和病有所医问题,而3亿美国人却花掉了46%的世界卫生总费用。”饶克勤说。
这是对比鲜明的效果——
3年间,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医保覆盖率提升到95%以上,超过预定目标5个百分点。
3年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几十年“以药补医”的现象开始改变,基本药物价格比制度实施前平均降幅30%左右。
3年间,反映国家整体健康水平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改善,孕产妇死亡率从34.2/10万下降到2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4.9‰下降到12.1‰。
3年间,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显着增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由2008年的35.3亿增加到2011年的62.7亿,入院人数从11483万人增加到15298万人。
越来越多的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从2003年到2011年,城乡患者应到医疗机构治疗而未治疗率从13.1%下降到5.4%;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从29.6%下降到17.3%;住院患者疾病未愈而自己要求提前出院的比例由43.3%下降到31.8%。
居民个人支出大大下降——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9980亿元,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3年的17%提高到28.7%,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3年的55.8%下降到35.3%,下降20个百分点。一升一降,意味深长。
短短3年间,立足国情,发挥制度优势,中国逐步探索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
“新医改正在重构政府与市场在医疗领域的作用,推进了民众健康权保障的制度化。”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姚岚说。
医改效果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国家统计局2011年满意度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对基层医改的满意度达到了87.7%,其中农村居民满意度达到89.1%。
国际着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文指出:“中国医改正以悄无声息的方式将医保网与中国的13亿居民连接起来。”
“虽然世界各国的卫生体系都在变革,但是中国医改的步伐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说。
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医改是科学发展观在医疗领域的生动体现
四川省中江县太安镇保安村的15岁少年蒋浩,3年前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后18次住院治疗,总费用超过11万元,全家人不吃不喝也要攒上10多年。
“新农合报销了8万多元,民政救助又给了1万多元。要不然,我们家哪里治得起这个娃娃?”小蒋浩的父亲蒋雄军激动地说,“没有国家撑着,这个家早就垮了……”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到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种重大疾病,再到今年宣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急性心肌梗塞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3年多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我们要让百姓破解无力看大病的怪圈,提升医疗保障的水平。”陈竺语气坚定,“8个大病能让100万人受益,20个大病可以让1000万个家庭、几千万人受益。”
以人为本,是新医改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3年间,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509亿元重点解决了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职工医保,还重点解决了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学生以及流动人口的参保问题。
医疗救助是“底线”。3年间,为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就医保障,我国扩大了医疗救助的覆盖人群,开始将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2011年全国城乡医疗救助总人次达8887万,与2008年相比增长54%。3年间,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医疗救助资金376亿元。
3年间,商业健康保险得到积极发展。2011年共有近百家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达691.7亿元,同口径比2008年增长39.4%,放大了基本医保的保障效果。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3年医改,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这样的路径图。
3年间,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大幅提高,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已提高到24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3年间,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2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3年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探索推广,目前已有41.5%的城市在辖区内推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雏形初现。在北京,基层占就诊总人次的比重从5%提高到42%;在深圳,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占全市总量的63.3%……
3年间,通过对超编人员给予妥善分流安置、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实行绩效管理、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机制,新的运行机制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建立。
“这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
3年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17个国家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超过2000家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
无假日医院、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公立医院便民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3年间,所有三级医院和82%的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77.5%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参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城市大医院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逐步缓解。
让群众能看上病、看得起病、看好病,更要让人民群众少生病、不生病——3年间,城乡居民普遍享受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
仲夏的一天,云南省新平县一间昏暗的房子里,75岁的白年彦正在择菜做饭,两年前她还因患白内障而生活难以自理。
“国家给我免费做的白内障手术。没想到这辈子还能重见光明!”白大娘眼里噙满泪水。
作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年间,109万与白大娘一样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了免费的复明手术救治。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全国城乡普遍实施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年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提高到25元,中央财政共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95亿元。
“国家拿出这么多钱进行预防保健服务,这是千百年来第一次。”南华大学教授周良荣说。
3年间,医疗卫生事业也发生巨变:
人员增加——2011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861.6万人,比上年增加40.8万人。
收入提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改革前后相比,基层医务人员人均工资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事业发展——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万多个,比上年增加17462个;床位516万张,比上年增加37.3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0年3.56张增加到2011年3.81张。
城乡居民同比例报销、全民免费体检……想百姓之所想,近年来,偏居西南的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积极探索医改新办法,创造了“开远经验”。
“抓卫生就是抓民生,为人民服务就要为人民健康服务。”谈起执政理念,开远市市委书记李存贵说。
这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改革——党和政府既注重顶层设计,又注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不断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7月15日12时,湖南省蓝山县新圩镇卫生院输液室内,79岁的龙文生刚刚输完液。交10元钱,医生不仅给这位20多年的肺心病患者输了液,还开了3盒复方罗汉果清肺颗粒和1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
蓝山地处湘南,人口40多万。2011年1月1日起,蓝山开始了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门诊、住院起付线外全报销付费——门诊自付10元、住院自付100元,其余由新农合资金全额报销。
“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次较大增长,次均费用大幅下降。乡村两级医患纠纷也由实施前同时间的19起减少为3起。”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说,是支付模式的改革,使蓝山县在财政不新增一分钱的情况下保障了全县33万农民的基本健康。
医改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也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
——改革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医改3年不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从2006年启动医改方案研究制定工作,到2008年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医改工作小组通过各种方式征求专家学者、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仅征求意见稿公布一个月内就收到各界约3.6万条意见和建议。
——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统筹考虑,在完善政策措施中不断推进。
3年来,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不断破解难题。
在我国最北的村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达斡尔族妇女何叶拿着医保卡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正是这张小卡片撑起了这个因病返贫家庭的一片天。
在黑龙江,一项项医改举措“生根开花”:
——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投资7亿多元,为近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全科壁挂式诊疗系统以及便携式B超机、电子秤、电子血压仪、点滴架等设备6万余件(套);
——三级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在全省60%的三甲医院实施了不少于2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平均海拔3200米,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甘子河乡俄日村是一个典型高原牧业村。30万亩草场上,分散居住着191户998名牧民。
2009年以前,这里的村卫生室还只有温度计、血压计和听诊器这“老三件”,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伴随新医改的实施,一个80平方米的标准村卫生室投入使用,成了全村人的健康“保护神”。
37岁的村医罗藏银巴说,2011年起,政府每年给的工作补助和水、电、暖等补贴比原来提高7600元,达到13840元。“村医还被纳入新农保范围,基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在这里工作更安心了。”
优质医疗资源最集中的首都北京,3年来从未停歇探索的脚步。创新预约挂号、无假日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等服务模式;成立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探索推进医药卫生资源属地化管理;成立市医院管理局,探索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
“改革措施一个接一个,这几年我们就像穿着红舞鞋飞速旋转。”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
3年来,来自基层的创新和探索层出不穷,不断涌现。陕西“神木模式”、江苏“镇江模式”……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路径探索,是这一轮医改在制度设计上的显着特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认为,正是这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新医改注入了创新活力。
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病有所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历史昭示未来。3年医改,给人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采访中,人们几乎异口同声。
“这次改革始终贯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这条主线,符合医疗卫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肖策群认为。
改革,正向纵深挺进。
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
7月1日,北京和深圳同时在公立医疗机构启动医药分开试点,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在北京,友谊医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他们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同步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几周,院内系统运行平稳,出现了“三降三升”。即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自付费用下降,百姓满意度、服务质量、医院收入提升。
——在深圳,药品加成的取消彻底打断了公立医院业务收入与用药数量、药品价格直接挂钩的利益链条。数周来,公立医院运行平稳,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自付费用下降,群众得到了实惠。
“预计公立医院一年可直接减轻参保人自付费用2.09亿元,社区医疗机构也可一年减轻市民医药费用1.17亿元。”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罗乐宣说。
伴随改革步入“深水区”,统筹各项改革的要求日益突出:
——进一步理顺医疗结构,加强“金字塔”的“塔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理顺医疗结构是下一步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他建议夯实“塔体”,以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保覆盖率超过95%,是医疗体系金字塔的‘塔底’,近年来医疗和管理水平显着提高的三级甲等医院是‘塔尖’。但作为‘塔体’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对技术差、威信低。”
——打破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傅征说,通过医疗卫生信息化,能够有力地促进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更加合理、节约地配置和使用卫生资源。他呼吁从业务流程、信息流程、操作细节等方面着手,切实发挥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居民健康档案的功能作用,有效解决“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现象。
——“药价虚高”问题仍有待切实解决。
“现在一定要下决心解决药价虚高问题。”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说,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甩掉了背在医务人员身上的“黑锅”。但要真正将药价降下来,政府在流通环节监管上大有可为。
……
中国医改在路上。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加速“老化”的今天,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在中国日益突出——
过去5年全国慢性病患病率从15%增加到20%,患病人次达2.7亿,每年新增1700万病例;医疗需求井喷式增长,而同期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仅增加29%,病床数增加42%;人们健康意识日渐增加,却缺少正确的健康知识……
“健康素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们必须进一步把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层面考虑。”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忧心忡忡。
改革,新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
2012年3月,国务院出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为人们指明了方向。今后4年,医改财政投入力度、强度将高于2009年至2011年的投入水平,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为改革的三大重点。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使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
——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和供应保障。同时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等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同时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
回首过去,成绩可喜。
过去3年,从保基本起步,从强基层入手,中国医改“对症下药”,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
放眼未来,信心满怀。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迎难而上,以医保、医药、医疗“三轮”驱动,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为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交出更新的“中国式”答卷。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8/28 21:01:19
医院职工“被股东”打造出医院改革“罗平模式”2012-08-29 09:15 来源 健康报
“罗平县人民医院将成为一个提供生老病死一条龙服务的大型医院。”这是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院长舒占坤对未来的规划。
2005年,这家医院在县政府支持下实行股份制改革,引发社会各方关注。
2009年医改启动,要求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罗平县人民医院原先入股的老职工发现自身利益已与医院改革发展休戚相关。
云南省卫生厅前厅长、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觉民认为,该院打造了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县级医院改革的“罗平模式”。
医院职工“被股东”
2005年,罗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金玉听到了一个消息:全院职工必须按照分层次入股的原则,将应承担的股份金额上交到医院账户,成为医院股东。
这场获得罗平县政府批文肯定、自上而下推动的股份制改革,在当时的罗平县医院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全院职工被划分为7个层级缴纳股金,院长舒占坤交了65万元,到徐金玉这一层级则交了16万元,普通护士定为4万元。
“当时感到担心,也有些害怕。”徐金玉回忆,“但想到这笔钱毕竟用于支持医院发展,最终还是交了。”为了筹集这16万元,她个人拿出1万元,从银行贷款15万元,贷款抵押为院方与银行统一协商的“工资”。
通过让医院职工入股,罗平县人民医院共筹集了1775万元,这笔钱占医院总股份的20.09%,其后被用于兴建医技楼及购买高端医疗设备。
“当时,医院发展很快,其实不缺钱。”该院副院长叶亚怀透露,“2005年的罗平县人民医院早已摆脱发展危机,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一分钱外债都没有,在银行还有一笔不小的存款。”
那么,向职工募集股金到底为哪般?
建设靠自己,吃饭也靠自己
罗平县人民医院启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始于1993年。罗平县人民政府批转的改革试行方案就提出实行风险金抵押制,要求全院分层次实行受聘人员风险金抵押,医院职工如违反规定将被扣除抵押金。
“当时,由于反对的声音太大,没有将这一制度执行下去。”舒占坤对这一管理理念并未忘怀。直至2005年,风险抵押金终于以股金的面目出现。
股份制改造之初,该院就提出“十年不分红”,不以营利为目的,将全部资金用于医院发展。“因为股权的存在,全体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大大增强,进而提高服务水平,为医院的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舒占坤说,
与年年维持上升势头的就医需求相比,2001年至2010年,一个数字却保持不变:罗平县人民医院作为差额事业拨款单位,县政府每年对其投入均为150万元。2011年,这一数字变为200万元。“听说2012年会增长到250万元。”舒占坤表示,“在罗平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两句话医院职工都耳熟能详——吃饭靠国家,发展靠自己。然而现实却是,医院发展要靠自己,职工吃饭也要靠自己。”
医院需要钱,但更要加强管理
2005年,“被股东”后的徐金玉发现,每月的工资条上都会被扣掉300多元,作为15万元银行贷款的利息,直到几年前她将全部贷款还清。
2005年,罗平县人民医院职工的年均收入为4万元;2011年,该院职工的年均收入为5万元。实现从4万元到5万元的转变,该院花了6年的时间;然而在6年内,该院却实现了年住院病人从16068人次到49396人次、经济收入从4946万元到近2亿元的跨越。
“医院发展需要钱,但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让患者得实惠。”舒占坤说,目前该院药品收入占医院经济收入比重不足23%,2011年全院收治住院病人49396人次,门诊病人33.8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7.81天,与全国同级医院9.4天相比低1.59天;人均住院费用2493.30元,与全国同级医院4338.6元低1845.3元;人均门诊费用110.9元,与全国同级医院139.3元相比低28.4元;向县外转诊的患者数量不到住院患者总数的2%,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该院职工除了“自己出钱办医院”外,也逐渐适应了计件工资式的收入分配制度。据了解,从1993年开始,该院就在分配上彻底打破“大锅饭”,打破原工资制,实行岗位工作量量化与职工待遇全额挂钩,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和完成工作量的多少、质量好坏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避免科室用经济收入与待遇直接挂钩的分配现象发生。
“职工的全部收入都源自绩效考核,考核其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舒占坤说,在该院,就连擦桌子、打扫卫生都进入考核指标。
“罗平模式”符合省情
“现在想来,罗平县人民医院的改革思路与医改发展壮大县级医院的思路不谋而合。”舒占坤盘算着2015年给入股职工分红,“如果不违反国家政策,还将扩大职工的入股比例。”据他介绍,目前罗平县人民医院的核定床位为6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已经达到1500张。
舒占坤表示,用医院职工入股的方式“凝集了一支医改的队伍,打开了一条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新路”。
陈觉民说,罗平县人民医院的发展模式,比较适合像云南这种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目标,还得根据地方实际,具体设计不同路径来完成。
陈觉民指出,资料显示,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从1993年开始全面推行内部行政、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公益性质不改、国家投入不增、职工身份不变的前提下,经济收入15年间增长了27倍多,门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分别翻了两番和三番,2007年资产就已经超过亿元。
“罗平县人民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并未影响医院的公益属性,同时在缺乏地方政府长效财政投入的条件下,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陈觉民说,该院调动了职工当家做主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投身医改,推动医改,最终得实惠的是广大患者。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8/30 02:49:39
中国医改需打造三轮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与体制2012-08-30 10:0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一、医保资金缺口、“以药补医”、药物扭曲定价是当前我国医改领域的三大难题
1.医保资金当期不存在缺口不等于未来没有缺口
从全国情况看,根据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显示,2011年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525.52亿元,全国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三项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1363.78亿元,分别比上年有很大增长,都在正常运行范围,当期医保资金似乎并不存在缺口问题。
但我们认为,当期没缺口不等于未来没有缺口。从并不长远一点时间看,形势不容乐观。
从筹资方面看,过去几年医保筹资水平增长得益于参保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超预期增长。但这种筹资增速未来或将难以持续。据预测,未来两年职工医保筹资人数增速将会逐步下调至5%左右,人均筹资额也会逐步下降至7%的水平,筹资总额增速将由2011年的25%逐渐下降至15%以内。
而另一方面,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医保筹资增长速度。这几年医保的报销标准大幅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也普遍提高到年人均200元以上,大病也提高了报销标准。医保资金面临巨大的支出压力。例如,北京市卫生局监控的400多家大型医院的医疗费用,从1997年全市的93亿,增加到2011年得的791亿,增长约8倍。
保险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寅吃卯粮”机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的升级,缴纳资金的人员规模将会相应减少,医保资金筹措能力相对越来越弱;而随着物价上涨,人们对于医疗需求的提速,医疗卫生支出成本逐年提升,医保资金的使用将会大幅度增加,医保费用缺口将会从隐性变为显性,越来越大。
2.解决“以药补医”难题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支付方式改革方案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在于医院“以药补医”格局。资料显示,全世界平均,医院里药品和耗材的比例应该能够控制在15%以下。德国医院61%是付给人力成本的,药品和医疗耗材只占到了总费用的4%。而北京市2010年医疗费用,药品和耗材占到了67%,医务人员的收入像护理费、手术费、诊查费才占到了9%。尽管国家政策允许医院在药品和耗材里可以提取10%的差价,得到8%,那么剩下的59%是药品和耗材的实际支出。这样,医院诊疗收入少得可怜,医生劳动所得低于保姆,医院不得不从药费中想办法,否则,运营不下去。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以药补医”。
为解决这个问题,人社部2012年打算推出预算总额控制管理方案。目前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和DRGS付费等已在不同地区开展了试点,作为未来支付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但一来DRGS刚刚试点,二来该方案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如分类方法较大争议、总费用未必减少、青睐收费高病种、推委疑难重症、医疗技术与质量下降等。DRGS会不会水土不服仍需观察。
3.基本药物定价不合理导致药价和救治价值扭曲
基本药物定价目前医改的做法是,制定更加全面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定价,招标生产。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选取临床用量较大的药品,依据主导企业成本,参考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和零售药店销售价等市场交易价格制定最高零售指导价格。
但成千上万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耗材价格是由发改委的少数人员来定的,这些价格很难科学地反映它的价值,特别是很难体现医务人员的复杂劳动价值。
是否回归统一定价?是否采取“二次议价”?是“多品多规”、“一品多规”还是“一品一规”?药价如何回归理性?这些两难困境,决定基本药物制度的未来走向。
总之,医保资金缺口、“以药补医”、药物扭曲定价等问题,归根结底是资金不到位,以及没有形成医保、医药、医疗资金良性循环机制问题。
二、抓住机会,扩大财政投入,打造医保、医药、医疗三轮和谐的良性资金循环机制,推动我国医卫领域改革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国自2009年开始医改,政府没有明确提出“全民免费医疗”目标,而是采用了有弹性的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说法,具体量化指标是到2015年,政府医卫投入在经常性财政支出中比重要逐年提高,个人负担部分要降到30%以下。这主要还是担心财政负担不了。
1.英国的全民免费医疗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政府为百姓的医疗买单源于1536年颁布的《济贫法》。《国民医疗服务法案》在1948年7月5日开始正式实施,从此,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不管是公务员还是普通百姓,也不管有没有工作,英国全民享受毫无差别的免费医疗服务。
英国实行优越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全国医疗总开支只约占GDP的9%,美国这一数据为16%,瑞士为11%,德国为10%,法国为11%。英国的医疗开支占GDP的比重与同类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但他们的医疗保健水平是有目共睹的,高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
英国《泰晤士报》调查,近半数的人把“国民医疗服务制度”看作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成就。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国民医疗服务系统“NHS”作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幕给予了展现,足已看到英国人对这个制度的赞誉。
当然,光财政拿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运作机制。英国医卫体制有两个亮点:
一是政府采购医疗服务。英国卫生部每年招标采购医疗服务,公立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个体开业医生都可以投标。中标提供服务的医疗单位不会对患者收取费用,而是定期向国民医疗服务委托机构结算。所以,英国卫生部下设10个医疗管理机构,负责招标采购医疗服务,签订合同,管理中标的医疗单位,与合同医疗单位进行医疗费用结算。但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系统绝不是计划经济的“大锅饭”,而是市场化的政府采购。
二是全科医生制度。英国看病采取全科医生制度,有点像我国的首诊制。由于医生的利益与医药费不挂钩,特别是全科医生,其收入基本上来自登记的“人头费”,而开出去的药与医生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这就逼迫医生努力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换取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居民前来登记。同时,医生也积极参与社区疾病预防工作,减少发病率,从而减轻自己的诊断工作量,以便多接收居民登记,因为多一个人登记,就多收入。英国不存在“以药补医”问题,也不可能出现像我国的“疯狂开药”现象。
2.抓住时机,加大医保财政资金投入,创立医保、医药、医疗三轮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
我们认为,财政资金说到底是百姓的纳税来源,财政资金用于医保、填充医保窟窿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体现了财政资金来源于百姓、用之于百姓的本质属性。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职工医保2011年基金收入中,来源于单位、个人、财政和其他的收入分别为3520.62亿元、986.99亿元、167.21亿元和146.32亿元,分别占73.02%、20.47%、3.47%和3.04%。我国另外的三项居民医保2011年基金收入中,财政投入、个人缴费和其他投入分别为2196.97亿元、423.53亿元和55.75亿元,分别占82.09%、15.83%和2.08%。
依据这个数据,在城镇职工医保中企业资金是大头。企业经营有两大沉重负担,一是税,政府正在通过结构性减税为企业松绑;二是职工的包括医保在内的各种保险。如果按照全民免费医疗、政府包医卫费用的做法,医保这一块,政府的政策是大有作为的。
同时,虽然财政每年对医保投入不断增加,目前只有2000多亿元,占GDP的1%都不到,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政府政策有巨大的操作空间。
2012年医改进入“深水区”,我们主张,医改财政除加大投入,还需要学习英国等先进经验,创立一个医保、医药、医疗三轮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与体制。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8/30 02:56:55
城乡大病医保新政:个人负担费用补偿比不低50%2012年08月30日17:31国家发改委网站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改社会26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对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重反映仍较强烈。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可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开展这项工作,是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互联互动,并促进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体现互助共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的协同互补作用,加强制度之间的衔接,形成合力。
(二)坚持政府主导,专业运作。政府负责基本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筹资管理,并加强监管指导。利用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坚持责任共担,持续发展。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适应。强化社会互助共济的意识和作用,形成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强化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测算、稳妥起步,规范运作,保障资金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机制创新。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家确定的原则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开展大病保险的具体方案。鼓励地方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大病保险承办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完善支付制度,引导合理诊疗,建立大病保险长期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
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筹资机制
(一)筹资标准。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
(二)资金来源。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有结余的地区,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多渠道筹资机制。
(三)统筹层次和范围。开展大病保险可以市(地)级统筹,也可以探索全省(区、市)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保障内容
(一)保障对象。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
(二)保障范围。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相衔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应按政策规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高额医疗费用,可以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判定标准,具体金额由地方政府确定。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可规定不予支付的事项),具体由地方政府确定。各地也可以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病种起步开展大病保险。
(三)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衔接,建立大病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大病患者医保支付情况,强化政策联动,切实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城乡医疗救助的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和诊疗范围分别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五、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承办方式
(一)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地方政府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并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招标主要包括具体补偿比例、盈亏率、配备的承办和管理力量等内容。符合基本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已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障、补充保险等的地区,要逐步完善机制,做好衔接。
(二)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各地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健全招标机制,规范招标程序。商业保险机构要依法投标。招标人应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签署保险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合作期限原则不低于3年。要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建立起以保障水平和参保(合)人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办法。为有利于大病保险长期稳定运行,切实保障参保(合)人实际受益水平,可以在合同中对超额结余及政策性亏损建立相应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不断完善合同内容,探索制定全省(区、市)统一的合同范本。因违反合同约定,或发生其他严重损害参保(合)人权益的情况,合同双方可以提前终止或解除合作,并依法追究责任。
(三)严格商业保险机构基本准入条件。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符合保监会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总部同意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大病保险业务,并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能够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
(四)不断提升大病保险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规范资金管理,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获得的保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安全,保证偿付能力。加强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服务的衔接,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经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机构授权,可依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以完善服务流程,简化报销手续。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全国网络等优势,为参保(合)人提供异地结算等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协同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按照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
商业保险机构要切实加强管理,控制风险,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加快结算速度,依规及时、合理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承办好大病保险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健康保险产品。
六、切实加强监管
(一)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监管。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配合协同,切实保障参保(合)人权益。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主管部门和招标人,通过日常抽查、建立投诉受理渠道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商业保险机构按合同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参保(合)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外泄和滥用,对违法违约行为及时处理。保险业监管部门做好从业资格审查、服务质量与日常业务监管,加强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监管,对商业保险机构的违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财政部门对利用基本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明确相应的财务列支和会计核算办法,加强基金管理。审计部门按规定进行严格审计。
(二)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管控。各相关部门和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监督管理,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商业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机制的作用,与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相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控。
(三)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将与商业保险机构签订协议的情况,以及筹资标准、待遇水平、支付流程、结算效率和大病保险年度收支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大病保险的重要性,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已开展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尚未开展试点的省份可以选择几个市(地)试点或全省进行试点。各地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要将本省份制定的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保监会备案。
(二)稳妥推进,注意趋利避害。各地要充分考虑大病保险保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循序推进,重点探索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保障程度、资金管理、招标机制、运行规范等。注意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加强评估,每年对大病保险工作进展和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要将年度报告报送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保监会、民政部。
(三)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作。开展大病保险涉及多个部门、多项制度衔接,各地要在医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由发展改革(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保监、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大病保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加强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协调。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保监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抓好落实,细化配套措施,并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各地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统筹协调和服务作用,并做好跟踪分析、监测评价等工作。
(四)注重宣传,做好舆论引导。要加强对大病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密切跟踪分析舆情,增强全社会的保险责任意识,使这项政策深入人心,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大病保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
卫 生 部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民 政 部
保 监 会
2012年8月24日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8/30 04:47:40
上海:医患纠纷索赔金额超3万元不得“私了”2012-08-30 13:31: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有7人参与
0(0)
中广网上海8月30日消息 今天(30日)起,上海规定凡医患纠纷索赔金额超3万,公立医院不得与患方"私了",医患双方可前往各区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近日,上海市发布《关于维护本市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通告于今天起正式施行。《通告》第四条特别明确了“索赔金额超过人民币三万元的医患纠纷,各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自行与患方协商调解,医患双方可以前往所在区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通告》还对于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危害他们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的“医闹”、“号贩”等行为命令禁止,明确公安机关将对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行为人开展法律告知,坚决予以制止,对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将强制带离现场,并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什么设“3万元”这一标准?
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司法局巡视员李和平介绍,在每年医患纠纷中有超过半数索赔金额在3万元以上。一般来说,患方提出的财产请求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医患纠纷往往较为疑难、复杂,仅靠医患双方难以形成一致认可的意见,此类纠纷一旦处理不当,容易激化医患矛盾,引发医患冲突,甚至造成恶性事件,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
公立医疗机构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安全运行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对公立医疗机构自行协商解决纠纷的范围作限定,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此外,人民调解相对其他医患纠纷解决途径具有中立、灵活、便捷、免费的特点。
目前,上海市各区县均已建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周洪)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责任编辑:NN058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8/31 23:23:45
北京朝阳医院试点医药分开 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2012年09月01日13:31法制晚报[微博]胡松青我要评论(0)
字号:T|T
“朝阳”今起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啊,挂号费改医事服务费了?”今天早上八点,不少来朝阳医院看病的患者都有些惊讶。从今天零时起,朝阳医院继友谊医院之后试点医药分开,即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早上七点,记者在朝阳医院门诊楼大厅看到,宣传医药分开的横幅挂在墙上,咨询台前也特别增加了“医药分开”的专区,医院还派出了十多位工作人员在大厅中“执勤”,随时为患者解答疑问。因为是星期六,医院里的患者不是特别多。对于医事服务费,大多数患者对于普通号还是比较能接受,但对一些专家号来说还是有些不解。一位老大爷之前一直看专家号,在今天之前挂号费只有14元,而现在却需要100元。即使医保报销了40元,自己也要花60元。“我比以前多花了46元。”这位大爷掰着手指开始算账。“您看,现在药品降了15%,细算下来,您还是划算的。而且专家的时间释放出来后,可以看得更细致了。”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后,这位大爷频频点头。http://www.qq.com/favicon.ico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3 00:00:29
3 从责任到责任的履行
2012-09-02 07:29:21
浏览 6413 次 | 评论 4 条
2012年8月的最后一天,我去到了北京光华路5号的国际会议中心参加《南方周末》举办的2012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我很幸运也很荣幸地获得唯一一个的“责任官员”的责任领袖奖。“责任官员”的头衔,我觉得太重,但是我也觉得自己尽了责任。但是作为一种“领袖”出现我还是不敢担当,我充其量就是一位说真话的政府雇员而已,或者说,我说出了一般人心里不可容忍而不敢说的话。我是试水者,但愿也是一只先知冷暖的水鸭子。
在颁奖会上的一段视频节录了我部分的感想,这里,我将原来对社会责任和我的工作认识全文播出。但并不是我的思想的全部。
1、你开微博的意义是什么?
廖:官员开微博目的是建立一个平台,也就是说,在这个平台里面以一种什么方式与民沟通。http://y1.ifengimg.com/blog_spider/dci_2012/09/98e819543a25f8b175a2b84e8039ac10.jpg
2、您特别关注医改问题,您觉得医改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廖:医改成功与否,领导一句话,这说明一个领导他该负一个什么责任,同时也代表这个政府该负一种什么责任,行使一种什么使命。
3、“医改成功与否在于领导一句话”是您的一个观点。网友们给予了这句话许多掌声,也有不少人说您胆大,您可以给我们阐释一下这句话吗?
廖:其实医改成功与否,领导一句话,这并不是什么哗众取宠,也不是什么大胆之说,而是我们各级政府,我们各级领导自己已经有一种感觉,怎么样去负起这种责任,只是没有在我这个位置说出来,或者说领导在他这个位置他不便于说出来。事实上,任何事情在我们这个体制里面就是领导的一句话。领导他由他的综合素质所组成,他首先一个是怎么样一种责任所在,一种什么抱负;第二是他一个学术水平;第三也反映出一个领导力的问题。
4、中国的公共卫生现状如何?
廖:其实我国公共卫生现状在逐步向好转,但是,离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离国际上的要求也是距离蛮大的,所以在今后的医改里面我们肩负的重任很多,现在还没有达到沾沾自喜的地步。
5、您觉得中国当前的公共卫生的危机会来自哪个方面?
廖:危机来自于我们是不是实事求是的进行医改,对医改里面实行各项方案之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正视,或者说我们的数http://y2.ifengimg.com/blog_spider/dci_2012/09/4119b709e5d864101236cc15de499944.jpg据采集是否来自于现实。
6、您在微博上对热门话题的多数声音,跟一般的官员微博或政务微博不同,甚至是跟官方主流声音相左的。像在对卫生部孙教授关于毒胶囊一事上的解释,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这类问题上,您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廖:其实作为我来讲,更多的是从专业角度和良心的角度去体现一种责任。因为在卫生厅这个位置上,如果单纯是为体制说话的,可能我们会使我们的事情越办越糟。如果我们把真实的情况公布出来,给领导一个决策的参考,那么,我们所解决的问题就会踏实很多,就不会辜负群众对领导的一种期望。
7、您对当前的企业,特别是跟公共卫生相关的企业,它们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如何?
廖:总体是可以的,但是由于体制的约束,可能会有一些官场的潜规则,使责任不到位。其实我们“三打两建”里面也体现了这一种弱点。
8、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点在哪里?
廖: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一个是对社会的尊重,只要有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就可以减少一些趋利的影响,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任有一点麻烦的社会里面,责任尤为重要。
9、现在老百姓对医药企业有一种不信任,您觉得根源在哪里?
廖:老板姓对医药企业的一种不信任,是源于我们出现太多令人失望的药品,和一些令人感到不安全的药品。
10、那您对于这些企业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廖:我建议,我们的企业要有一种良心和责任的并存。良心是第一,责任是第二。只要有良心,我们的责任才能够到位,也就说责任怎么对企业负责的同时要对社会负责。
11、对于食品安全,您在微博上赞同过“监管者道德滑坡才是“毒源”!”的评论。站在一个医生和网友的角度,您认为当前要解决食品安全的关键是什么?可以依照什么顺序来解决食品安全?
廖: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首先是一个监督。监督包括来源、流程和上司的监督,再一个是价格体系的建立,如果说我们价格体系给药厂一个难以生存的空间的话,他就会想法设法去做一些替代品。当然,如果我们责任是到位的话,这种现象也不应该出现,只能够关门而已。
12、您对责任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廖:责任有很多方面,一个是对本部门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我认为在负责的时候良心才是最主要的,只要良心的基础是牢靠的,是一种向上的,那么责任一般不离八九。
13、站在医生波哥的角度上,您对责任的理解是怎样的?
廖:如果我不当官,我一定是一个好医生,因为我总觉得医生是治病救人是第一,赚钱是第二。当然如果医生赚不了钱,我不会再做医生了。
14、有网友说“医生哥是中国最有人情味、最懂老百姓的官员之一”,还有人说“廖厅,他是大写的官员,真正懂护理爱病人的好官”。如果请您给自己打分,您会打几分?
廖:虽然我在网络上做了一些事情,但是我总觉得我离大家所要求的很远,如果给自己打分的话,我想85分还是可以吧。
15、您觉得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一些努力么?
廖:我想努力的方向还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可以很坦率地说,在目前的体制上,我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16、20年前的廖新波是什么样子?您在当时做过哪些影响一生的重要决定?
廖:其实我是从病理科医生出身,之后十年我从事了医院管理,再十年之后到了行政岗位。其实从我一直走过来,总觉得一种责任是重大的。病理科医生他要开出一个准确的诊断,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到了医院管理这里,我希望的是要培养更多的医生,首先应该为医院创作一个良好的声誉,这样才能够为更多的百姓,提供有效的治疗。当然到了卫生厅这个位置,这种感觉,这种责任,并没有减弱反而与日俱增,因为我要负责的,我要担起责任的事情太多了,一句话会引起社会的很大的反响。所以在开博里面,怎么去把握这个责任与良心,我是,也在继续在探讨之中。
17、想跟20年前的你说什么话呢?
廖:如果想跟20年前的廖新波说,我没有辜负你。
18、想对20年后的自己说什么?
廖:如果对20年后的廖新波说,你时间太短了。是不错,这不是很好的回答了吗?人家来日方长,我说来日不多。因为毕竟到了56岁了是吧,对未来20年,廖新波不可能会重现,只能在向往。
今天要出征了,这也许是一次艰苦的旅程,带着中国(广东)医疗队到南太平洋两个岛国义诊。能去义诊的地方,也许除了自然风光美丽,其他工作、生活会艰苦很多。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4 20:10:07
医生应有体面收入 院长要有较高薪酬2012-09-05 10:28 来源 中国健康界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公立医院的人员工资性收入构成中,基本工资占27.27%,绩效工资占48.16%,津补贴占24.57%,绩效工资在人员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近日,在青海西宁举行的“中国医院院长高峰论坛”上,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卫平表示,从政策演变中还可以看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向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的按劳分配制度转变,只有通过工资以外的奖金形式来实现。
尽管差距在拉大,但医疗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仍然差强人意。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按国民经济分组划分的19大类中,卫生行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以40232元的年收入排名8位,比全国行业间平均工资36539元仅高10%。
为此,李卫平呼吁,医生应当有一份体面的收入。在她看来,目前,医生收入不能直接体现其劳务价值。“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国家‘包工资’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低于成本的医疗服务价格。但是,在多年来政府财政补助不到医院总收入的10%、社保不能稳定支付的情况下,医院仍然执行原来的医疗服务价格,就只能依靠药品和检查收入来弥补支出。”
李卫平称,2011年全国卫生部门所属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的71.22%,工资福利支出占医院总支出 的26.60%。可是在香港,公立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仅为7%,人员支出却占医院支出的80%。
“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的岗位薪酬在员工就职前就已经确定,其中包括基本工资、补贴、津贴、加班费、过节费等,只有少量对其实际工作数量和质量的经济奖励,一般低于其收入的三分之一,如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英国。”李卫平感慨,国内公立医院引入价格机制进行改革尚在探索中,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医疗机构靠多做服务量来增加收入;然而,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许多基本问题,如岗位设置、成本核算等尚未解决,因此,将岗位薪酬工作作为人员收入的主要部分,时机并不是很成熟。
目前,公立医院的稳定运行是靠医保支付和服务收费来实现的,其中提高医保筹资和完善支付方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主要内容。李卫平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解决医院内部不同岗位的合理分配和调动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是人事制度改革。李卫平表示,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要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同步,在改革中对医院放权,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对公立医院院长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院长要有较高的薪酬,其个人分配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卫生部门对院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个人绩效工资或实施年薪制。”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5 02:00:10
国务院医改办:大病保障是整个医保体系短板2012年09月05日14:40新华网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原标题:徐善长:大病保障是整个医保体系的短板
2012年9月5日14:00,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徐善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做客新华网,解读“大病保险”新政。
[主持人]那我想问一下两位,大病医疗保险在整个医保体系当中,甚至在医改进程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角色呢?
[徐善长]应该说大病保险在整个医保体系建设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刚才前面我也讲到了,现在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基本医保、补充医保和医疗救助。但是我们的基本医保的报销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尽管在政策范围内包括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已经达到70%甚至以上,但是全国总体而言,剔除政策性因素后实际的报销比例大致在50%左右,有的地方略高一点,有的地方不到一些。也就是说一个群众患了大病以后,他的经济负担是很重的,有一半的费用是靠自付来解决,这次大病保险就是想在这个基础上更大程度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费用负担问题。这也就使我们整个医疗保险的保障网更加健全了,是我们健全整个医保体系的重要环节。大病保障是整个医保体系里面的短板,这个短板补齐后整个医保体系就更加健全了。在整个医改过程中,医保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推动其他医改任务有很大促进作用,医保体系的健全使其基础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整个医改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