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7 02:19:13
卫生部:年内再启动300余个县市公立医院改革 2012年09月17日13:04中国新闻网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中新网9月17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刘谦介绍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展情况,并答记者提问。陈竺在回答记者有关新医改下一步会怎么发展等相关提问时表示,卫生部已经启动第一批311个试点县市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争取年内再启动300多个县的试点工作,使得改革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陈竺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可以说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前不久,国务院已经公布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按照部署,我们将围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这三项重点工作,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医联动”、“三轮驱动”,争取医改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首先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就整个国家的基本医保制度而言,一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争取更高水平的全覆盖。但是,尤其是要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将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机地衔接起来,发挥商业保险的参与优势,最大限度增加群众大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的水平。
二是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的新机制。需要调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且完善我们的质量监管、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的保障,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向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延伸,另外基本药物制度也必须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扩展,也就是说要向医院扩展,从而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成效。同时,我们要规范基本药物的采购机制,加强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建立公益性的管理机制,长效性的补偿机制,规范性的采购机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还有激励性的分配机制。
三是重中之重是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首先我们确定了县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已经启动了第一批311个试点县市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争取年内再启动300多个县的试点工作,使得改革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同时,推动一批大城市、大医院的综合改革,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支付方式的改革为切入点,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扎实开展各项便民惠民措施。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也就是城市大医院要更多地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形成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的良性互动局面,建立一个合理的分层医疗的格局,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陈竺表示,为了推进这三项重点工作,卫生部需要统筹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体现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要注意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继续提高对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能力。尤其需要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制度,在基层建立高水平的健康守门人的核心队伍。
陈竺还指出,此外,需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既能够形成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局面,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最后,我们还要切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包括居民健康卡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便民惠民,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卫生事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7 22:32:50
陈竺: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2012-09-18 09:40 来源 新华网
卫生部部长陈竺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经过3年多的努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统筹推进,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陈竺介绍,2011年,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2011年达到8.32亿,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从2003年的30元提高到2011年的246元,受益人次2011年达到13.15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70%。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初步建立,2012年上半年已有超过34万人次获得补偿。2003年和2005年分别建立了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2011年全国城乡医疗救助总人次达8887万,救助资金支出186.6亿元。
陈竺说,我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施零差率销售,改革后基层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比改革前提高22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比改革前增加8.43亿,增长了28.5%。“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的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国家支持8000多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近2亿群众。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在2000多家医院推进。陈竺说,北京、深圳等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在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全新补偿、运行、监管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初步成效。各试点医院全面推进预约挂号、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7 22:33:32
北京:儿童医院等将试点医药分开2012-09-17 08:25 来源 北京日报
日前市医改办到北京儿童医院调研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儿童医院等将成为新一批医药分开试点医院。
据了解,目前北京儿童医院正在进行医药分开试点的前期准备,包括进行医药分开的相关数据测算。儿童医院副院长张建表示,医药分开工作是目前儿童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院职工将全力以赴,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此前,北京友谊医院于今年7月1日在北京地区第一家启动医药分开试点,两个月后的9月1日,北京朝阳医院成为第二家医药分开试点医院。包括儿童医院在内的下一批试点将于近期启动。
据了解,截止到9月2日,友谊医院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上半年的449.97元下降到380.18元,下降了69.79元;医保患者次均药费从344.42元下降到242元,减少了102.42元;医保患者次均自付费用从175.78元下降到105.53元,减少了70.25元。
截止到9月7日,朝阳医院试点一周以来,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医改前一周的367.8元下降到348.7元,下降了19.1元;医保患者次均药费从256元下降到194.1元,减少了61.9元;医保患者次均自付费用从118.8元下降到108.1元,减少了10.7元。
从费用情况来看,两家医院通过医药分开和加强医生合理用药管理,医保病人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均呈下降趋势,患者个人负担有所减轻。
根据市医管局在北京朝阳医院的问卷调查结果,91.23%的患者认为与专家有足够的交流时间,认为解释不充分的仅为5.9%。对医生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92.89%,其中不满意的仅为1.16%。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7 22:34:13
卫生部:我国建成世界最大医保网 覆盖率95%2012-09-18 10:20 来源 燕赵都市报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国新办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11年,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2012年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已实现全面覆盖,参合率稳定在较高水平,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陈竺表示,我国卫生资源持续增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高。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24269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预计达5.1%。
陈竺说,2002年以来,人均卫生总费用每年平均增长10.8%。200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高达57.7%,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仅占15.7%和26.6%。2011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34.9%,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30.4%和34.7%。这一结构性变化说明我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居民负担相对减轻,筹资公平性有所改善。另外,医药费用控制初见成效。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比2008年分别下降13.5%和14.8%。乡镇卫生院医药费用增长幅度下降。2011年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均上涨2.2%,与前两年病人费用持续上涨6%以上相比,涨幅明显下降,公立医院费用控制初见成效。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8 15:48:31
人社部:大病保险原则上不设最高支付限额2012年09月19日02:39新京报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原标题:大病保险不设最高支付限额
新京报讯 (记者韩宇明)记者从人社部了解到,大病保险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原则上不设最高支付限额。
支付项目限定在医保内
人社部17日召开大病保险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座谈会,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作为完善医保体系、创新公共服务的探索,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地将结合实际,先行试点,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然后逐步推开。
胡晓义介绍,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地可参照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确定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大病保险支付的药品、诊疗项目等,原则上限定在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试点地区可以根据实际适当增加支付弹性。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原则上不设最高支付限额。
将出商业机构考核办法
胡晓义介绍,对于大病医保引入的商业保险机构,将建立以保障水平和参保人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办法,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
在具体操作中,将统筹考虑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在参保、缴费、资金划拨、基金财务管理、支付结算、费用审核等各个环节进行衔接。
胡晓义曾强调,尽管引入商业保险机构,但是大病医保政策仍是政府的一项公共政策,只是依托市场资源,请商业保险公司来具体经办,其资金来源是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结余资金里拨出的。
■ 相关新闻
医保付费将全面推行总额控制
新京报讯 (记者韩宇明)人社部17日召开大病医保和医保总额控制座谈会,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在此前推行的基础上,医保将全面推行付费总额控制。
据了解,按照医改规划,医保付费进行改革,推行按病种、按人头、总额预付三种付费方式。其中,总额预付就是在总额控制基础上,测算医疗机构的费用总量,预付定额费用,以此控制医保费用的支出。
胡晓义介绍,医保付费要全面推行总额控制。具体操作时,与医保基金预算衔接,合理确定总额控制目标。
医保总额控制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即在按照总额控制的目标,出现的结余或者超支资金,确定医保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分担比例,以此调动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额控制在前期各地试点中,曾出现了负面效应。一些医院为了完成总额控制的目标,出现了降低诊疗服务质量、推诿病人的情况。胡晓义介绍,我国将建立以参保人满意度为核心、同行评议为补充的医疗服务行为评价体系。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加强实时监控,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对违约、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推诿拒收病人情况的发生。
(编辑:SN040)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9 01:52:54
全科医生不温不火背后:收入低 发展空间小2012年09月19日01:49第一财经日报[微博]我要评论(1)
字号:T|T
[导读]各地都在加紧推动全科医生制度,但对于目前困难重重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来说,不温不火或者是更好的形容词。这一切问题的背后,还在于社区医院医生收入不高、地位不高、职业发展空间不大。胥会云“10块钱就看一个全国有名的专家了,何必找社区医生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周礼明的无奈,其实也折射出全科医生制度困局的一个侧面。“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在这个大目标下,各地都在加紧推动全科医生制度,但对于目前困难重重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来说,不温不火或者是更好的形容词。这个困局,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医生来讲,去做全科医生没有吸引力;对病人来说,去找全科医生就诊也缺乏吸引力。“守门人”无法承担职责17日,“北京发布”微博称,今年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将全面进北京社区,覆盖100%的常住居民。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发布,按照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也就是说,我国届时大概需要30万名全科医生,而根据卫生部去年的数据,我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仅7.8万人。不仅仅数量不足,具有医学本科学历并经过严格训练的全科医生更是少之又少。9月15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首届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科主任孙艳侠说,从自己临床经验来看,确实大部分病人想首诊在社区,但是家庭医生包括社区全科医生的能力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全科医生业务能力亟待提高。”2011年,北京、上海分别在市内部分区域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并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上海全市门急诊均次费用为 117.88 元,开展家庭医生试点后,2011 年的数据为 107.38 元,下降了约10 元。但是,目前全科医生的学历教育、临床经验,与三级医院的医生相比存在差距,这也导致医疗重心难以下移。从病人角度来讲,除了对全科医生能力的担忧以外,要实现社区与居民的稳定联系,在上海有着另外一个难度:2001年上海放开了定点医疗,手持医保卡的病人可以自由就诊。再加上现有医疗行业的价格扭曲,这就是本文开头周礼明的感叹。作为试点区域,上海市长宁区的一个解决方案是,与民政部门认定的贫困保障对象签约,首先将这些人群的首诊定点在社区,并给予医疗费用减免,实施至今首诊率为100%。而问题在于,如何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对病人来讲,除了方便之外,首诊在社区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吸引力,必须是能够实现转诊。但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从服务能力和利益机制方面都缺少动力参与转诊。孙艳侠就说,转诊现在确实无法做,也没办法在签约的时候给居民以承诺,“是否考虑二三级医院固定给一个社区留一两个、两三个床位的指标,让家庭医生可为病人向大医院转诊,这样才能抓住病人。”为居民提供所需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及预防保健服务,提供首诊及有效率的转诊,将大多数居民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同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这是家庭医生最重要的“守门人”作用。但目前,无法实现首诊,没有顺畅的各级医疗机构转诊通道,没有卫生经费按人头预付,家庭医生这个“守门人”,还无法承担起自己的职责。让全科医生成为医生而这一切问题的背后,还在于社区医院医生收入不高、地位不高、职业发展空间不大。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局局长赵丹丹称,尤其在生活成本比较高的地区,医学院的学生并不愿意做全科医生。在一次招聘中,赵丹丹就发现,“外地医生没有一个愿意到我们这里工作的,因为房价太贵、生活成本太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比较了一些国家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的收入发现,全科医生收入基本上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而专科医生收入基本上是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全科医生要更强的激励机制。”赵丹丹说,目前全科医生具体的责权并不清晰,很多工作落到全科医生身上,但支付的费用是一定的。全科医生的职责范畴、培养模式等,依然存在争论。蔡江南更进一步分析说,目前五大基本权利的缺乏,使其缺乏一个医生的价值。全科医生最大的权威就在于首诊,但定点就医放开,使首诊难以实现;医生应该有处方权,基层全科医生被基本药品制度套牢,只能开几百种药;医生应该有检查权,基层医院缺乏较好检查设备;医生也缺乏治疗权,全科医生承担了很多公共卫生工作,临床职能难以发挥;全科医生缺乏发展权,缺乏科研、进修提高职称的机会。“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首先要使得全科医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蔡江南说,全科医生需要更大的治疗和医疗费用控制权,需要有职业发展的机会,全科医生需要合理的收入补偿机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德余目前正在参与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研究推进,他说,目前长宁正在考虑把家庭医生所服务社区的医保费用节省的部分拿出一些来补贴家庭医生,以吸引更高水平的医生有动力到社区来工作。http://www.qq.com/favicon.ico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9 20:19:07
医改需要“港式医院”这条鲶鱼2012-09-20 10:47 来源 医药经济报
近期,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深港双方共同组建团队管理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试业。根据深港双方合作协议,港大深圳医院将坚持公立医院属性,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医院因为致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而备受瞩目。
“在这里,没有托关系走后门,没有回扣、灰色收入,医患纠纷很少,更没有‘医闹’”。媒体曾如是描述香港医院,引发内地民众无限向往。作为深港医疗“对接”的合作范式、内地公立医院的“改革样本”,港大深圳医院从孕育到生产的每个过程,都“赚足”了世人的目光。
港大深圳医院也不负众望。试业一个多月来,一共有4000余名患者就诊,大部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表示满意,医院受理的投诉率仅为0.8%。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这样的成绩单无疑让人眼前一亮。究竟“港式医院”背后有怎样的成功密码,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首先,尊重患者的平等理念。过去人们常把看病称作“求医”,一个“求”字将患者的弱势地位暴露无遗。排队数小时,就被医生几分钟草草打发了,让患者感到被忽视;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不满,病人及家属囿于信息不对称,也是无处宣泄。如今,港大深圳医院让人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尊重。预约模式告别了拥挤排队,提高了就医的舒适度,也节省了等候的时间;“先全科,后专科”的分诊模式,让患者的疾病得到有针对性的问诊,看病更高效;更可贵的是,病人关系科的设置,让病人有了说话的地方,医患矛盾有了疏导和发泄的出口。一家真正尊重病人的医院,病人是没有理由不喜欢的。
其次,不收红包的制度基石。前不久,卫生部出台医患签字不收红包的规定受到网友的戏谑,被指走形式。相比之下,港大深圳医院把不收红包写入员工守则,迄今为止,的确没有收到相关投诉。不收红包从梦想照进现实,靠的不仅是医生的道德自觉,更是严格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医院采取“高薪养廉”,给予最高年薪百万的丰厚薪酬福利,让医生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消弭了“马吃夜草”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打包”收费的制度让医生灰色收入无“空隙”,医德考核优先、对红包回扣零容忍的管理规定更让医生不敢逾越雷池。
此外,平衡经营的发展模式。公益性是卫生事业的固有属性,市场化是医疗机构的生存之道,一些医院往往因为无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产生一系列矛盾纠纷。正如专家所言,以政府投入来保障公立医院运营,在发达地区如北上广深等城市实行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推广至全部公立医院,财政上无法承担。港大深圳医院就大胆地提出了“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模式,通过营利性的VIP服务来提高医院收入,以此来反哺非营利性的基本医疗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平衡经营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医院在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既满足自身生存,又不增加就医成本,从而实现医患双方共赢。
前些年,新医改方案提出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后,民营医院一度被视为“鲶鱼”,人们期待民间资本的介入,推动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相比之下,时下步入深水区的医改更需要“港式医院”这样的鲶鱼,从理念、体制、模式等方面注入新鲜血液,盘活医疗体系。相信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患者的用脚投票,一定倒逼更多的医院借鉴之、仿效之,让港式管理的宝贵经验在内地生根开花,泽被民众。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9 20:20:30
腐败非采购制度问题 或改革措施不配套2012-09-19 13:3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深圳医疗反腐专项行动迄今已立案21件23人,涉及市、区医院13家,涉及医院院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16人。5名医院正副院长、4名科室主任涉嫌受贿。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些医疗精英因涉嫌商业贿赂“落马”的背后,医疗设备、药品和耗材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新华网9月18日)。
药品采购制度本是我国用来降低药价虚高、遏制药品采购过程中不正之风、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阳光工程”,最后却被贪腐钻了空子,实在让人是哭笑不得。
更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深圳。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类似的采购腐败案件。原因何在,值得我们深思。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传统药品流通方式让整个药品流通呈现“腰鼓型”的畸形结构,结果药品价格虚高且进入医院的渠道很混乱,安全性无法保证。而2002年开始实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正是对这种不合理药品流通方式的改革。从药品纳入集中招标采购在国际上的实践,可以发现,这一制度在程序上的合理性不容置疑,是避免采购领域暗箱操作、防止漫天要价、防止权力寻租的有效办法。但是为什么一个良好的制度到我们这里就出了问题呢?
原因在于,医院在药品购销中的强势地位及“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改变,使得招标采购的初衷无法完全实现。许多企业即使中了标,后期的公关费用仍然不能少——从医院分管院长一直到临床医生,都要“打点”,否则医院可能很快就不进中标的低价药了。同时,我国制药产业自身的缺陷,也催生了流通领域的商业腐败,客观上促使药价虚高。
近年来,虽然我国批准的药品注册文号数以万计,但其中真正意义上的新药却不多。由此造成药品生产领域的恶性竞争长期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低、生产成本高,于是竞相涨价,“高报价、高定价、高回扣”,拼命留出巨大的价格空间,给打通各个环节、进入销售终端留足“财力”。
可见,采购中的腐败现象,并非是采购制度的问题,而是改革措施不配套造成的。今天,社会矛盾的积累和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迫使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都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那种为了解决紧迫的问题而出台的改革措施,就显得力单势薄。某一方面的突进往往受到其他方面的掣肘,使得单方面的改革要么无功而返,要么中途夭折。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单兵突进式的改革模式,在新形势下实施综合配套、全面推进的改革战略,否则某些改革就可能难以取得真正效果。国际上通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在我国却“淮北为枳”,不就是一个现实的例证吗?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19 21:10:53
医药改革试点县药价须降15%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12-09-20 08:14 来源 京华时报
昨天,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和人社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会议,要求300余个试点县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药品价格要降低15%左右,同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三部门强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必须做到三个“同步”: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与降低部分检查检验价格同步,促进医疗机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与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价格、控制药品费用同步,促进医疗机构不断规范诊疗用药行为;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与提高医保支付水平、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同步,确保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取消后,要将药品销售价格向社会进行公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途径予以补偿。要确保药品价格降低15%左右,鼓励各地探索有效办法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2/9/20 20:09:42
医改须破除机制趋利性2012-09-21 09:46 来源 经济导报
“公立医院改革3年,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近日举行的第28届医院管理国际系列论坛上,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表示,公立医院的主要问题在于老百姓不满其公益性缺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存在,但公益性缺失并不是个别医院或医生造成的,症结在于政府。“
“政府办医院的目的是要尽可能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李玲认为,公立医院的目标应是用最低的成本维护老百姓的健康,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就必须加大投入,改变“以药养医”局面。“但是现在公立医院像企业一样,自己挣钱发工资,买仪器,盖大楼,导致其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
李玲表示,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首先政府要给医院制定明确的定位和任务,以及与其相配套的财政支持、管理和考核。医院要做的,则是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改善效率。
“十二五”医改规划明确规定了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医改的核心是改革服务体系,医生、医院是改革的重点,服务体系的改革就是建立新机制,而新机制的关键是建立对医务人员正确的激励机制,破除以往机制的趋利性。”李玲表示,破除“以药养医”之后,需要有一套综合改革,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