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行 发表于 2007/4/3 05:05:35

原帖由 内外兼修 于 2007/4/2 10:56 发表
形意五行拳谱

http://www.xingyiquan.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9

如王正龙老师所言,传统文化是相通的
感谢提供资料!
其实,古人早就说明白了,道无处不在,技艺的最终指向都是道。
百川归海,万殊归于一本!
归根返本!

志行 发表于 2007/4/3 05:25:34

原帖由 杏林痴叟 于 2007/4/3 20:50 发表


请志行版主告知印刷版的《逝去的武林》出版社和作者姓名,我将委托当地书店代购,谢谢!

前曾数次发帖,失败。因情系武林,再发。
痴兄不用客气!
是当代中国出版社,李仲轩述,徐皓峰整理。定价24元。
我是从当当网上买到的。

杏林痴叟 发表于 2007/4/3 15:03:06

原帖由 志行 于 2007/4/3 21:25 发表

痴兄不用客气!
是当代中国出版社,李仲轩述,徐皓峰整理。定价24元。
我是从当当网上买到的。

谢版主,今日上午即去办理。

莲华 发表于 2007/4/4 02:15:37

原帖由 杏林痴叟 于 2007/3/30 15:54 发表
痴叟近来少涉论坛,故今日见莲华版主帖,愧也!
我自去岁五月来此,很喜欢游艺会馆之地,故从莲华妙帖中见文采武姿,获益匪浅。尤其书法,令我敬佩。其实医林、武林中善书者也代有其人。是以从先生墨宝中,我见 ...
痴兄过誉了,在下惭愧得紧。

杏林痴叟 发表于 2007/4/5 05:25:45

原帖由 莲华 于 2007/4/4 18:15 发表

痴兄过誉了,在下惭愧得紧。

莲花无染,心田自清。

tiany9812 发表于 2007/4/8 09:06:08

我是山东济南人,请问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高手啊?如何才能学习.

内外兼修 发表于 2007/6/8 20:39:21

给想练武的朋友们

练传统武术的条件:1,稳定的收入,能支出相当的时间;2,耐的住寂寞,有恒心;3,不以打架斗狠为目的

现在的社会,真正喜欢国术,了解国术的年青人少,能静下心来练而且够条件的少之又少。因此一般的老师父还是比较愿意带年青人练。开始可以在《武魂》或其他武术杂志上看有没有当地的师父发文章,有的话可以向杂志社问联系方式。还可以早上起早点,到公园晨练人多的地方找,想晨练的老人打听这里有没有摆场子的师父。一般很多人排队,放音乐打太极都是锻炼用的太极操,不是真正的传统武术,但可以找他们打听。三,五个人在一起,有年纪大的带着年青人打拳,可能是摆场子的老师父,带学徒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一般一个老师父独自练,或者只带一个年青人,可能是不带外人的师父,可以上前问声好,打听打听。习武人多性格豁达,只要你态度礼貌,诚恳,一般不会不理人,但也不要强求,切记,找师父也要靠缘分。

如果找到了,刚开始就是学徒,称呼上如师父姓刘就尊称刘师父,是“师父”不是“师傅”,师傅是称呼工人朋友用的。要注意不能只称“师父”,师父两个字不能乱叫,开始你只是学徒,不是徒弟。“师父”是拜了师才能叫的。不同的拳,开始1到3年都是学徒,练基础,等基础打好,师父觉得你值得带,人品好,才会正式收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算只是学徒,也要必恭必敬,况且如果是真正的传统武术,就算是教你1,2年的基础,对常人也是宝贵的财富。我腿上多年的旧伤,一下雨连走路都难受,站了3个月桩全好了,现在也没复发。

先写到这,下次继续

晨乾 发表于 2007/6/10 23:57:21

谢谢内外兼修,看了你转的文章,的确让我跃跃欲试

内外兼修 发表于 2007/6/18 19:51:17

中国的冷兵器搏击(转贴)

萝卜酒

骑兵用的枪叫大枪, 步兵用的叫小花枪。 大枪长丈余,是整根的白蜡树,枪把粗如鸭蛋,枪头粗如鸭蛋黄。 大枪又长又沉, 两只手端平都难,很不好使。 小花枪就短多了, 也细得多, 抖起来容易, 枪头乱飞,故名花枪。大枪平时训练时为防伤人不装枪头就是现在常叫的“大杆子”。抖大杆子是内家功夫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练整劲和听劲。大枪沉重,只有用腰力才使得开,好枪法必须要能听到枪头上的劲,化发一家,方能不败。内家枪法在以前是可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封妻萌子的绝学。太极门里大枪是最珍贵的功夫,非掌门不传。

大枪几年前很难买到,连知道的都很少。这两年不知是何故, 一下子就流行开了, 是个八十岁以下的,幼儿园以上的,都搞几根来玩, 仿佛不“抖大枪”就练不了拳。大枪搞成了潮流,并不是好事,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枪的质量明显下降。 我师傅有一根杆子, 只有两米六长,但比我买的三米二的还重。那根杆子是八十年代初买的, 一看就是懂行的人种出来的, 最少有十年树龄, 而现在的杆子有三年树龄就已经很高档了。那根杆子是我师当年走遍全国以武访友时,偶然在河北一个小店花了六十块钱高价求来的。据说是一个老师傅种来自用的, 一共就二三十根。 那可真是根好杆子啊!沉重密实,表面发青,没有一点疤节, 笔直如切,枪头不比枪把细多少。发力一抖,杆身直震,杆头振幅虽不大, 但持久; 现在的杆子,生长太快, 里面的纤维少,存不住能量,一受力杆头就弯,摆几下又停了。

大枪杆要是按实战军器的要求来种植,必须从白蜡树苗只有一米高时就开始修剪,不允许长任何侧枝,只能保留树顶的很少的几片叶子,为的是限制其生长速度,并使树干笔直。当军器用的杆子不可种在山上任其乱长, 要时时关照着, 万不能长虫, 一受虫害就留下疤了, 还不能种得太密, 如果光照不好,就会长弯。 一片向阳地, 种上一百根, 十几年关心下来,能成得了三十根就不错了, 这么辛苦是要值那么大的价钱。八十年代初的六十块钱, 一个半月的工资了。也就我师傅这样的武痴才舍得买,也只有真正好武之人才会去种那没用劳什子。
现在的杆子全是当成材火栽的, 弯弯曲曲,凹凸不平, 买一大捆也选不出一根合用的, 不过的确是一个比一个长。 你用一根两米八的, 他马上来根三米二的, 还有三米五的,网上听说还有用四米的, 真得搞成晾衣杆比赛了。有不懂行的买家, 当然就有乱来的卖家。 **这几十年真得把传统文化糟蹋得差不多了, 武术相关产业的损失也许比武术本身还大。 枪还算好的,虽说时间长,但毕竟简单, 刀剑的制作才真的是乱来一气。一把剑,搞得富丽堂皇,卖到上千块, 却连剑的护手都装反了, 到时候只怕没打着敌人,先就把自己伤了。这种“精装牛屎”只配县份上的科长挂在书房的墙上,和马列全集一起装门面用。按说现在的钢比以前好不知多少,但却没人知道刀剑的每个设计细节是为什么。造好刀剑的老师傅看看就要绝迹了。刀剑里的学问其实讲来也简单,只是没人理解这些安排的用意何在,众看官且听小子慢慢道来。大家知道了中华军器朴实的外表下面惊心动魄的巧安排,以后就不要再拿着小日本的破铁条人云亦云地说好。

日本人什么都跟中国学, 学又学不到家,只得其形, 未得其神。中国人早就不睡地板了,日本人自从学去之后一千多年来就没变过,要知道中国人改进成现在的样子肯定是有道理的。这军器,生死攸关, 前人总结实战经验改成现在这样,肯定有好处,只是日本人不知道罢了。他们不知道,我们也不说, 但自己人就别犯糊涂。

十八般兵器,能赢人的就只有刀枪剑棍, 其他都是拿来玩意的, 当不得真。 老舍先生在《断魂枪》里讲“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是个人拿根棒子就知道到处乱敲,给他根枪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枪有百兵之王的美称,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刀棍还算不上。 枪若使得好的,枪自己就有生命。马踏连营之时,“枪似游龙” ,一条丈长大枪把人马团团护住,枪头寒光到处,鬼哭狼嚎, 大将百战百胜,岂是靠运气。大枪是改朝换代、扫荡乾坤的神器,非刀、棍可比。内家大枪法,精忠岳王创,忠臣孝子传,欺哄瞒诈的小人不配知其奥妙。李雅轩不传小人, 就是传,小聪明也未必能懂。

[ 本帖最后由 内外兼修 于 2007/6/19 11:59 编辑 ]

内外兼修 发表于 2007/6/18 19:53:20

现在流传的内家枪法,许多人喜欢托名在三国名将赵云名下, 唤做“赵子龙十三枪”,也有直接叫“十三枪”,或者根据门派叫成“太极十三枪”等的。十三只是个虚数, 枪法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拦、拿、扎, 其他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 。赵子龙的时代实在太久远,枪法归宗岳飞则是有根据的。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河南大枪”,岳王笔下那时的枪和现在的构造用法已经区别不大了。内家枪法成形于宋代,在宋以前, 比如唐代虽也有罗成这样的名枪, 但流行的还是马槊, 如单雄信、尉迟恭。 马槊就是矛, 矛和枪形状完全相同, 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矛、槊用的是硬木, 而枪是有弹性的白蜡杆。众看官万勿小看这点细微之别, 用有弹性的白蜡杆是个革命性的进步,内家功夫从此正式形成 。大枪的神勇全靠内家功夫做底, 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

内家拳不只太极, 形意、八卦和太极是同时发展的,杨露蝉陈家沟学艺时, 八卦董海川、形意李洛农也都没闲着,内家拳是有传承的。陈王庭创拳说,真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罪莫大焉。陈王庭要是听到子孙这么编排,非得羞死不可。形意拳一直是以岳武穆王为宗, 这个我支持。 岳王很明确地提出“河南大枪”的好处,但在同时代和后来的武林并未引起重视。 以《水浒传》为例, 使枪的只有豹子头、玉麒麟、史文恭等少数几个好汉。 内家功法和大枪在岳王的时代虽未广传, 但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 岳王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 两马交锋,双方都害怕, 拿着矛端都端不平, 直往地上戳。 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 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 打起来恐后悔莫及。一但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 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 挡都挡不出去, 越挡越倒霉。岳家军的骑兵,朱仙镇八百破十万, 不是光勇敢就成的。可恨岳王为昏君、奸党所害, 精兵丧尽, 但总有一二人把内功和枪法都传了下来。内家拳,于元末明初,经张三丰之手集大成,始有内家和太极之说,到陈长兴、杨露蝉之时才广传天下,形意、八卦、太极一时名家辈出,内功、枪法、剑术登峰造极。只可惜冷兵器时代也到了尾声。

矛、槊用的是硬木,没有弹性,缓冲不得对方的冲力。两矛相交, 力量全传到 了手上, 如果角度不合适,当场兵器就要脱手, 这是个杠杆原理,众看官去推推弹簧门就知道了。国外的弹簧门很重,一根长杆子作机关,为的是方便两手搬东西时用屁股一撞门就开。推门如果推的是把手那边, 小孩都推的开,如果搞错了,推门轴那边,可就难了。 硬木做的马槊, 对方打在矛尖的力,因杠杆作用到手上时大了几十倍, 那里还握的住,所以使马槊的一定要直对前方,万不可斜,一斜就会被冲脱手。西方的骑士比武, 拿根电线杆互相捅,也太长了,简直天真得可爱。那么长的杠杆,除非完全对直了, 只要横向稍有距离,两马一冲,捅在别人身上, 对方没什么事,反弹力非把手臂搞骨折不可。 西方人的对应办法就是把电线杆后面加粗, 象个撞门锤一样,依靠木头本身的冲量,对撞时松开手,以免伤了自己。英国人开车走左边, 就是遵照当年的骑士决斗传统。骑士都是右手持矛, 对撞中必须完全垂直才能收效,所以都走左边。不知众看官是否注意到,现在拍的电影,骑士决斗却都走的右边,这是为了安全。 用龟壳般的硬铠甲把全身罩住, 两马走右边对冲,“电线杆”横着过来, 腰轻轻一靠,杆就断, 人一点事都没有。 就这么点差别,古代的生死相斗就变成了老少咸宜的好娱乐。只要马走右边,人人都能当亚瑟王, 赢得美人归。 电视上演,英国有人在古堡里办这种旅游项目, 大家有机会去试试,当知小子所言不虚。

  两马相交,都使硬兵器,硬碰硬, 谁重谁占便宜。《水浒》霹雳火秦明使狼牙棒,急先锋索超使开山斧,都是这个思路。几十斤的狼牙棒、开山斧借着马力,横扫过来,万不可硬架。硬架的话,铁矛都要打弯,两臂就得骨折,而他那边挥棒时,手是空握着的, 一点事都没有。对付这种敌手, 大锤最有用。锤比棒重, 挥动起来只要有点速度, 冲量就超过棒了。锤棒相碰, 冲量两相抵消, 大家的手都是空握着的,都没伤着。 锤比棒短, 回手变招快,趁着敌人收棒不急, 一锤就砸下去。 金兵爱使狼牙棒, 碰上岳云的金锤就全玩完了。 使重兵器的关键就是要把兵器运出速度来,手得空握着,以防反震。这就象打网球时握紧拍子单手硬接来球会镇伤膀子一样, 松松地握拍, 拍子动起来就不怕了。要把百斤的金锤在短时间里运起来,没点天生的神力办不到。膀臂上的力太小是没用的, 只有靠腰, 腰力到手,才运得动重兵器。 内家功夫讲巧力,四两拨千斤,但真要拼力气,使大锤,照样不含糊。 一切全因腰壮气足。腰气壮,神色便会不同:面像温良,却不怒自威。中国古画里的大将, 庙里的天神,全都腰大十围,从来没有画成健美先生的。并非中国古人不懂画肌肉,庙里给四大天王扛腿的小鬼就是肌肉男, 又凶又丑。西方没有内功之说,画师只知肌肉,以肉多为美,雕塑中的男性肌肉全都团团鼓起,肌肉鼓起干什么,打铁也用不着全身紧张啊,只可惜达文西没见过精神的内壮。大将帐上高坐,全身放松, 体态似美人臃懒, 但气聚神凝,甲士三千环列,雷霆万钧之势一触及发,那才是真的神勇。俗话说“关公不睁眼, 睁眼要杀人”, 此之谓也。中国古画里的百战百胜大将军,写其神,不显其形,宽大衣袍,寥寥几笔,却能尽现智信仁勇。

重兵器挥动起来,只要打上了, 就够喝一壶的了, 要是打不上可就惨了。重兵器动量太大, 回手慢, 给敌人以可趁之机。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尉迟恭凡三夺单雄信的马槊。单雄信使得好马槊, 打的李渊永不释怀,一定要杀单大哥,李世绩以生家性命相保都救不下来。单大哥的马槊一定是势大力沉的,一但没打上、回不了手,就被尉迟恭冲进空门,夺槊而擒。不仅是马槊、狼牙棒, 一切的硬兵器, 打不上就现了空门, 刀棍莫不如此。 硬兵器,一是震手, 二是有空门。 但白蜡杆的大枪就不一样,白蜡杆有弹性,用枪头硬架斧、棒, 枪一弯, 有那么个小小的缓冲, 手上就不震了, 敌人兵器的劲道也给卸了。 白蜡杆存得住能量, 弯了会反弹,只要枪把一转, 枪头就绷出去了,打个正着,这里面的功劳有一半是敌人自己的。 内家功夫的奥妙就在于此, 攻防一家, 防就是攻,攻也是防, 一个动作干两件事。电视里演日本的合气仗宗师和人过招,那边的徒弟伸着棍子让他打,先敲开对方兵器,再打头,连打两下,就象下象棋, 你走一步, 他走两步, 当然什么都是他赢了, 有没有这么不要脸的啊!其实就这不要脸也是跟中国骗子学的,日本人两亿人一个脑袋, 一点创造力都没有, 让他独立思考还不如杀了他。可怜日韩都中中华文化的毒太深,自己又解不了,谁能救他们。

白蜡杆大枪防守好, 进攻也是一招破敌毫不含糊。一枪扎出去,万朵梅花, 先把胸口的护心镜打碎,再往里钻。 枪花朵朵,朵朵都致命, 不知该挡哪个。此时千万不能挡,一挡就完了,白蜡杆是软的, 硬挡正好被借上力,才挡出去,那边枪把一转,枪头马上又从另一方向打回来,力还更大了, 这里面的功劳还是敌一半我一半。拳经上讲“棍怕点头枪怕圆”, 说的就是大枪一但抖起来,枪头乱摆,神仙都难防。对付这等高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枪也抖起来,搭上去,让对方听不到力, 他就不好进下一招了。 如果两枪一搭, 你听到了他的力, 就可顺势打进去, 既可借力打, 也可直接打,只须枪头稍微错开一点,一滑就进去了。要是听不到, 就得赶快变招采用守式。 高手马上用比枪和在地上推手是一个道理, 谁听到了对方的劲路, 谁就赢, 和使什么招式无关,只有外行才会津津乐道:用什么招破什么什么招。内家枪法就拦、拿、扎三招, 其实就这三招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随便一枪出去,拦、拿、扎三式都有了,才算是上得战阵的好枪法。
和高手过招要分外小心,体要松,神要聚,听不到劲也不能慌, 万万不能妄动、现了明劲。只要不妄动, 就是打到眼前了, 还有一丝逃命的希望,一但被对方听着劲打进来,就好似空有雄兵百万在外, 却被人劫了中军帐一样, 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战阵上沉着是最重要的, 越是十万火急, 越要沉着。不过对付一般的小喽罗、破铜烂铁,就不须如此过虑了。大将马踏连营,不怕他人多,一条枪舞动起来,如巨蟒缠树,前后左右,护着人马,硬进硬退,枪头到处,沾着就死,碰着就亡。众看官也许不服:同为血肉之躯,何以能有如此神勇。 此乃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道家哲学和内家功法:道之玄妙,妙在阴阳!

[ 本帖最后由 内外兼修 于 2007/6/19 11:58 编辑 ]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转]老拳师的故事